美术鉴赏—步辇图论文

合集下载

阎立本步辇图赏析_阎立本的代表作

阎立本步辇图赏析_阎立本的代表作

阎立本步辇图赏析_阎立本的代表作唐代画作《步辇图》是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该作品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阎立本步辇图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阎立本步辇图赏析画面中的人物衣裙细致飘逸,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能够曲传神韵,笔墨勾勒流畅中带有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

图像中局部配色以晕染为主,极具立体感。

全卷色调浓重富丽,大面积的红绿色块相互交融,极有韵律感与视觉效果,实为举世佳作。

唐代画作《步辇图》是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该作品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此画作是汉藏民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意欲与唐朝和亲,并派遣使臣禄东赞前往长安求亲,时值一年到达长安。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宗室之女封为公主,下嫁于松赞干布,此宗室之女便是文成公主,并下诏其父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

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与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护送下,前往吐蕃,此一行人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越日月山,长途跋涉终到达拉萨。

文成公主虽原为宗族之女,但在吐蕃仍旧受到了极高的尊荣,松赞干布率群臣从拉萨跋涉至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大张旗鼓地迎接文成公主,谒见李道宗,行子胥之礼。

为解文成公主思乡之情,松赞干布绞尽脑汁,为其建造宫殿,即为现今的布达拉宫,以示万代子孙与大唐世代友好。

可见此次联姻实为民族融合的进步之举,并未有王室之女为此有所大的牺牲。

阎立本的代表作阎立本,隋朝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期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其兄阎立德去世,代兄出任工部尚书,后升迁至右丞相。

其绘画作品取材极为广泛,例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为擅长刻画人物肖像,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

《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明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境。

画面中的人物衣裙细致飘逸,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能够曲传神韵,笔墨勾勒流畅中带有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

《步辇图》浅析

《步辇图》浅析

《步辇图》浅析作者:姚玉婷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08期摘要:阎立本的《步辇图》以丰富的内涵、精湛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而成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

自故宫博物院展览以来就备受关注,历来许多学者都从艺术鉴赏、美术设计、服装臂饰角度切入分析,本文主要选择人文历史的角度,分析《步辇图》的内容、蕴藏的思想及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步辇图》内容历史影响作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阎立本的《步辇图》,自故宫博物院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举办的绘画陈列开始,其展览一直备受瞩目,随后2002年《步辇图》在上海展出,国家邮政局还特此发行1350万张《步辇图》小全张,其传达出的汉藏友谊赞歌和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历来为人称道[1],画面上为人熟知的内容与其背后传达出的思想、作者个人的价值取向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限于专业笔者主要从人文历史角度出发,尝试分析《步辇图》的内容、背后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及作者个人的情感态度等,以期挖掘出《步辇图》深层次的内容,对其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一、《步辇图》基本概况及作者《步辇图》是唐代绘画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十大名画之一,其今藏于故宫博物院,为宋摹本,材质为绢本,纵长38.5厘米,横长129.6厘米,画面未见名款,传为阎立本作。

徐邦达先生主编的《中国绘画史图录》对此画是如此说明的:“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宋摹本)”、“设色画: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西藏使臣禄东赞的一段故事”[2]。

其作者是初唐时期著名画家阎立本(601—673),雍州万年人,隋殿内少监阎毗之子,其尤其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萧翼赚兰亭图》等。

《旧唐书》卷七十七记载:“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代为八座,时论荣之。

总章元年,迁右相,赐爵博陵县男。

立本虽有应务之才,而尤善图画,工于写真。

”[3]2680其父亲为隋代的阎毗,据《隋书》卷六十八记载:“能篆书,工草隶,尤善画,为当时之妙。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赏析唐代人物画《步辇图》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赏析唐代人物画《步辇图》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赏析唐代人物画《步辇图》作者:宁杰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1年第01期唐代是我国古代人物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影响深远。

在唐代众多著名的人物画家当中,我个人更推崇阎立本,他的人物画不仅写形,而且传神,甚至能充分体现时代审美特征和暴露其阶级局限性。

在高一美术鉴赏教材中,有一节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容,其中就有阎立本的《步辇图》。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自由讨论和师生互动中赏析《步辇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知人论画,引导学生了解画作者,为深入赏析《步辇图》做好准备为此,我设置了如下两个问题:(1)作者的生平?(2)了解作者对了解画作有什么帮助?第一个问题容易,通过查找资料可以快速了解作者的生平:作者阎立本(?—673年),是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画家,唐太宗时任工部尚书,官至右相,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第二个问题就不是简单的问题了,若能突破这个问题,对了解画作的创作意图是大有帮助的。

于是,我作了如下的点拨:(1)鉴赏古诗可以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古画能不能“知人论画”呢?(2)可结合初中历史课本学过的有关唐代画家阎立本名作《步辇图》的知识进行思考。

这样一点一拨,学生思维之水便畅通,他们纷纷展开讨论。

最后经讨论,学生们得出了如下正确的结论:由阎立本的生平和创作经历,我们可以知道:他不但驰誉丹青,而且仕途显达。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重大社会政治活动,集中体现出儒家文艺观中“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功能,如武德九年绘制的《秦府十八学士图》、贞观十七年绘制的《凌烟阁功臣图》、在太宗皇帝去世后设计的《昭陵列像图》。

二、引导学生讨论《步辇图》的画面内容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记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

《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藏族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画的左侧,有虬髯执笏者,当是朝中引班的礼官。

阎立本的《步辇图》对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启示探究

阎立本的《步辇图》对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启示探究

2020-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阎立本的《步辇图》对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启示探究苏敏(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晋城048000)摘要:基于《步辇图》对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启发和探究,首先分析了《步辇图》的艺术特点,是从《步辇图》的构图、人物形象、色彩三方面进行的分析。

然后阐述了《步辇图》对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启示。

说明了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对当代艺术创作有着重要启示,由此应站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进行创新。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特点;中国人物画创作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5-0046-01一、前言自文艺复兴后,西方世界文化出现多元化发展。

此后,西方世界很多现代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入中国,对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方法,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此后中国画的创作市场空前繁荣,出现一片大好现象。

当代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不仅要学习西方文化艺术,我们更需要来学习和回顾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将本国的文化学习好,融会贯通,才能创作出更有价值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步辇图》艺术特点以及带来的深远意义。

二、《步辇图》的艺术特点(一)《步辇图》的构图分析《步辇图》整体构图法很巧妙,没有背景,图上的所有人物直接映入眼帘。

全画以画卷中轴为界限,将13个人人物形象分为两部分。

画家遵循了古代以右为尊的文化,将唐太宗以及旁边负责侍候的9名宫女画在了右侧,画卷左侧是三个男人成一字排开,他们的身份分别的典礼官、禄东赞和通译官。

整体布局讲究,张弛有度,体现出作者高超的画作功底①。

(二)《步辇图》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阎立本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采用了肖像画的方式方法,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性别等对人物塑造上进行了细致的刻画。

画中的主要人物唐太宗身材及其高大,被宫女环绕,其神态眼角向上调挑,目光深邃有神,庄重威严。

主要展现了帝国明君神勇的威仪。

另一位主人公东路赞身材瘦弱,身着异域服装,面部鼻梁挺拔,额头与眼角均带有细纹,通过细节的描写将人物长相特点和年龄交代清楚。

中国古代人物画浅析——《步辇图》

中国古代人物画浅析——《步辇图》

《 步辇 图》
要】 回顾中 华上下五 千年的历史文明, 历朝历代行行人才辈出,  ̄- t k 5 当 属令人仰慕的汉代文化, 而唐
朝 时 期 更是 汉代 文化 登峰 造 极 的朝 代 ,诗 歌 、散 文 , 书 法 等 等 ,无 不 在 艺 术 世界 令人 惊 叹 。 在 画坛 也 出现 很 多 耀 眼 的 奇 迹 。世 俗 画 、人 物 画 、 宗教 画都 出现 了很 多 让人 叹 为 观 止 的佳 作 。 阎 立 本 更 是 在 众 多知 名 画 家 中耀 眼 的 一 位 画 坛 巨 匠 ,其 中他 的 《 步 辇 图》 最 为 突 出 。 因 此 , 本 文 分 别 从 该 作 品 的构 图 艺 术 、 线 描 艺术 、设 色 艺 术 等特 点 进 行 简
画 中的 唐 太 宗 目光 深 邃 ,略 有 所 思 ,长 相 清 秀 ,
作 品 。是 中 国古 代 人 物 画 的 特 色 之作 。 因此 探 究
阎立本的 《 步 辇 图》 具 有 非 常 珍 贵 的历 史 和艺 术 价值。 阎 立 本 ,初 唐 著 名 画家 ,出身 贵 族 ,他 的家

关 系 ,作 者 根 据 当 时 的 主题 要 求 ,很 成 功 地 表 现
了画 中各个 人 物 的地 位 以及 他 们 的相 互 关 系 .纵
场景 加 以描 绘 ,用 绘 画 的形 式 记 录 了 当时 这 一
重要 的历史 时刻 。
观 全 图 ,此 画 很好 地 按 照 题 材 的代 表 作 有 《 历代 帝 王 图》 、
《 太宗 真容 》 、《 秦 府 十八学 士 图》 、 《 凌 烟 阁功 臣二
十 四人 物 图》 。每一 幅作 品形象 都 逼真 传 神 ,是 当

201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作品赏析【三篇】

201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作品赏析【三篇】

201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作品赏析【三篇】导读:本文2018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作品赏析【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步辇图】《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名作之一,表现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

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太宗形象是全图的重心所在,作者不遗余力地给予生动细致的刻画。

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顾盼之间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为了更好地凸现唐太宗的风度,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全图不设背景,以摹绘人物为主,结构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细部描摹来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

【篇二:昼、夜、晨、暮】米开朗基罗,意大利雕塑家、画家。

为佛罗伦萨巨头美第奇家族陵墓制作的雕像,成为他创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

其中最的是《昼》与《夜》、《暮》与《晨》,是脱胎于古代河神的四件象征性雕刻。

《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刚刚从睡梦中惊醒,右手在背后支撑身体,眼睛圆睁向前方凝视;《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右手抱着头,深深沉睡,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暮》表现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晨》的形象是*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全身焕发出青春活力和光辉,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步辇图赏析

步辇图赏析

《步辇图》赏析摘要: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关键词:绘画风格.绘画背景.文化价值.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鼎盛时期。

无论从政治上的统一稳定,经济的繁荣富强,文化的兼容并包,体现着唐人自信,豁达,文明的精神状态。

文化是政治经济侧面的反映,唐代文化在总结魏晋文化的基础上又有了新文化的创新,绘画创作在表现技法纯熟的基础上,又注入时代因素更注重捕捉人瞬间的心理变化,精神面貌,情绪特征。

气韵生动,意境高深。

阎立本的《步辇图》可以说是唐代绘画的经典之作。

其色彩典雅绚丽,线条流畅饱满,构图错落富有变化。

与唐代周昉《唐宫仕女图》韩滉《五牛图》一起并称中国十大传世画作,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我就从《步辇图》的绘画内容,创作背景,作品创作风格,艺术价值等几个方面做简单的论述。

一.《步辇图》绘画内容赏析中国画讲究传神和意境,尤其汉代的人物画内容看似简单,却表达的极为深刻反映时代特征。

形体简单,设色简洁变化较少。

核心重画外意境,而非画作本身的技法表现。

阎立本所绘《步辇图》是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阎立本着重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阎立本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察言观色的神情,小巧萎靡的造型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体现唐王朝的强大,胡人政权的柔弱。

浅析《步辇图》中视觉权力的运用

浅析《步辇图》中视觉权力的运用

· 82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11【摘 要】视觉权力来自图像作者对观众的观看行为的控制,本文以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为例,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将透视、画面布局、服色以及人物神情进行分析,阐述作者如何运用视觉元素施展视觉权力,支配观者如何观看和理解画作。

【关键词】视觉权力 支配 权力运用浅析《步辇图》中视觉权力的运用何海涛观看是人们认识事物、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画家的作品则成为统治者用来彰显荣耀的最好方法。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初唐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内容,是利用绘画的逼真性描绘一个真实的事件。

阎立本的创作多属于“政治肖像画”,有明显的政治用意,如本文着重分析的《步辇图》便属其类。

一、图像中的视觉权力描述任何图像想要被接受,一方面建立在观者如何受图像内容的影响,被引导着去“看”,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观者如何自主的“看”。

在影像传播与接受时,双方会产生制约或对抗,这便构成了观看行为过程中视觉权力的“较量”。

作者眼里,所有的观众都不是理想中的受众。

为突显创作意图,作者努力地使观众接受影像内容。

观众在观看图像时,总会受到来自影像的影响,对其特定部分进行视觉聚焦。

作者利用此特性,经营画面时整合各种视觉元素突出“特定的部分”,使观众接受作者指定的内容。

作者通常会运用各种视觉处理方式,使图像本身实现了对观者的深度“询唤”,通过对视觉权力的运用,控制事物的表现形态。

二、支配观看权力的方式运用(一)人物的体量大小为了再现真实可信的场景,中国传统绘画常依据人物体量大小表现主角社会地位的高低,使观众易于辨认区分,是作者再现视觉权力的方式。

阎立本在《步辇图》中,为突现唐太宗作的至尊地位,在人物的体量上做了人为处理。

唐太宗的体型被绘制的相对高大,而抬辇的宫女们看上去均个头娇小,以此来区别人物地位尊卑。

画家运用视觉权力预设画面,控制观众视线的落点,把主角及其所处的位置塑造成观看视点,视点所在地位置便是视觉权力的拥有者,体现政治权力的强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赏析
—步辇图
姓名:李书瑶
学号:10410117
院(系):艺术系
班级:美本二班
专业:美术学
完成时间: 2011年 11月27日
摘要:
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构图色彩
步辇图是由阎立本创作的。

阎立本(约601~673),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

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

阎立本秉承其家学,他尤其善长于绘画。

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

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

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
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笔法圆劲,气韵生动,能从画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

同时擅长政治题材,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为当时称誉。

阎立本的不少创作活动与初唐政治事件有密切关系。

他的作品有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

据传他在荆州见到张僧繇壁画,阎立本代表作品《步辇图》在画下留宿十余日,坐卧观赏,舍不得离去。

后人说他师法僧繇,人物、车马、台阁都达到很高水平。

阎立本除了擅长绘画外,而且还颇有政治才干,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库直,太宗贞观时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

高宗显庆元年(656)阎立德殁,他由将作大将迁升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擢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

当时姜恪以战功擢任左相,因而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

咸亨元年(670)迁中书令。

咸亨四年卒。

作品欣赏:
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
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

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

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

左右这种对比,尤其是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
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享受。

就像我们弹琴时的左手伴奏,稳健而低沉;右手高音区炫音技巧的展示,华丽而不俗脱;一唱一和,和谐有序。

从色彩上讲,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

根据我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

这幅图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特地将典礼官——位于画面正中间的轴心人物画成红色。

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一上来夺人眼目地突出红色,又不会太突兀得难于接受。

因为按照习俗,禄东赞来自西域,服饰多以网状彩绘织成,很少有一整块同样颜色的衣服。

再者,由于红色代表正气,代表恢宏的气势,理应当由中原大唐朝独享,而非喧宾夺主地给吐蕃穿戴上。

其次,唐太宗也不合适着红装,一者皇上为至尊天子,然而能够与尊贵相配的颜色只有黄色;二者红色由皇上穿戴,不免显得皇帝过于轻浮,不够稳健睿智。

如果我们在考虑仅由于年代久远,风蚀和破坏,原本皇帝身着的镀金装束成了现在的土黄色,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在颜色安排上的独到之处。

另外,只有典礼官一个人是红袍在身,未免显得孤零零的,仍然早不出喜庆的气氛。

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映衬出一团祥和、喜庆的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