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片中领略法国文化

合集下载

从电影《请你闭嘴》中品味法式幽默中的温情

从电影《请你闭嘴》中品味法式幽默中的温情

从电影《请你闭嘴》中品味法式幽默中的温情作者:张李萌王宇昕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01期《请你闭嘴》是一部典型的法国喜剧电影。

在整部影片中,观众可以感受到法国小人物式电影寓大于小的特点,可以感受到细腻平淡却饱含深度的法式幽默,更可以为幽默中蕴含的对人性的赞扬对人间温情的流露而动容。

喜剧是法国最有代表性的类型,这一类型在法国也一直拥有稳固的受众群体。

近几年法国电影票房榜的前几名几乎都是喜剧或者带有轻喜剧风格的电影。

而对人性的关注与对情感的细腻呈现一直是法国电影的强项。

[1]导演法兰西斯·韦伯的喜剧电影《请你闭嘴》正是一部经典之作。

电影中的鲁比是一个冷酷、不喜言辞的杀手,却在监狱里碰见了爱说话爱聊天的“傻乎乎”的钢蛋。

一个每天在谋划着逃狱复仇,一个只是畅想着能和自己的朋友开一个小酒馆。

影片即是围绕着这两个看似不会有任何交织的人物展开的。

观众会被钢蛋的愚笨与滑稽逗乐,会被荒诞的情节逗乐,影片结束时,内心却会被钢蛋的单纯善良融化,会被钢蛋与鲁比之间纯粹而真挚的友情感动。

不同于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及传奇性故事,法国电影惯于将视角放在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惯于围绕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展开,渗透着的是一种小国小民的情怀,也满含法国人细腻的生活智慧。

《请你闭嘴》正是一部典型的植根于法国文化传统的小人物式电影。

在其中,处处可见法国喜剧电影的独特之处:我们既可以从钢蛋与鲁比对友情的诠释中看到传统法国喜剧电影寓大于小、举重若轻的哲理性,也可以从两个主人公性格塑造上的极具反差中找到法国喜剧电影经典的“双人模式”的影子;既可以从影片中对警察办事拖沓、抢劫偷盗随处可见的嘲弄中体会到法国人善于批判讽刺现实的天性,也可以从钢蛋“开一间小酒馆,与客人聊聊天、打打纸牌”的梦想中感受到法国人的浪漫情怀。

而蕴含于喜剧电影中的法式幽默也是独具特点的。

它不同于英国人含蓄内敛、喜于自嘲的冷幽默,也不同于美国人简单直接、多为娱乐的热幽默,它是寓大于小、寓庄于谐的,看似简单却饱含深度,看似平淡却满含温情。

法国电影观后感

法国电影观后感

法国电影观后感在最近的一次电影观影经历中,我选择了一部法国电影。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不禁沉思许久。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

这部法国电影的拍摄手法非常独特,完全颠覆了我对电影的传统认知。

它没有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和大量的特效,而是更注重故事的内核和人物的情感表达。

整个电影通过慢镜头、精致的镜头构图以及真实的人物对话,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世界。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庄,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的成长故事。

女孩从小生活在一个传统的农村家庭中,她对外界充满好奇,并且渴望离开这个闭塞的地方,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然而,她的父母对她的期望却是成为一个传统的农家妇女,过上平凡的生活。

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女孩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她经历了父母的反对、村民的嘲笑和社会的压力,但她从未放弃她的梦想。

她积极寻找机会,不断努力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著名的大学。

在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女孩与父亲之间的互动。

尽管女孩的父亲对她的选择持怀疑的态度,但他从未剥夺女孩追求梦想的权利。

父亲虽然对女孩的梦想表示担忧,但他选择了默默地支持女孩,并给予她鼓励。

在女孩最困难的时刻,父亲站在了她的身边,给予她力量和支持。

这一情节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思考了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除了故事线以外,这部电影的画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通过精细的镜头构图和充满细节的场景描绘,将整个故事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每个画面都充满了艺术感和美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电影中的每一帧都是如此精心设计,以至于我不能帮助但一直陷入对场景的赞叹中。

此外,电影中的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的运用巧妙地与场景和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观众对电影的代入感。

每个音符都如此婉转动人,让我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总的来说,这部法国电影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关于成长、梦想和家庭的故事。

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情感表达,它触动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柔软之处。

法语学习者如何在学习中融入法语文化元素

法语学习者如何在学习中融入法语文化元素

法语学习者如何在学习中融入法语文化元素对于学习法语的朋友来说,单纯掌握语言的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真正精通法语,深入了解和融入法语文化元素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多接触法语的影视作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法语电影、电视剧以及各类纪录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法国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通过观看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听到地道的法语发音,还能直观地感受到法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交礼仪。

比如,在经典电影《天使爱美丽》中,我们能看到巴黎街头的浪漫风情,领略到法国人独特的幽默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观看时,我们可以尝试不依赖字幕,尽力去理解原声台词,这样能够锻炼听力和语感。

同时,注意观察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情感表达,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法国文化中的人际交往模式。

阅读法语文学作品也是融入法语文化的重要途径。

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小说,从诗歌到散文,法语文学的世界丰富多彩。

像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司汤达的《红与黑》等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法国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留意作者的写作风格、用词习惯以及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观。

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或者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此外,还可以关注一些当代法国作家的作品,了解现代法国社会的思潮和变化。

音乐是另一种能够让我们感受法语文化魅力的艺术形式。

法语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从经典的香颂到流行的法语歌曲,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素材。

通过聆听和学唱法语歌曲,我们能够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同时也能体会到法语语言在音乐中的优美韵律。

例如,伊迪丝·琵雅芙的歌曲充满了深情和故事,让我们对法国的爱情观念有更深刻的感受。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可以分析歌词的含义和语法结构,这对我们的语言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加法语文化活动是亲身感受法语文化的绝佳机会。

卢浮宫的观后感范文

卢浮宫的观后感范文

卢浮宫的观后感范文法国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度,她的首都巴黎更是盛名远播。

无论是雄伟高耸的埃菲尔铁塔,还是时尚个性的香榭丽舍大街,抑或是浪漫神秘的巴黎圣母院,还是那馆藏丰富珍稀的卢浮宫博物馆等等,无不使得巴黎令人向往。

我印象中的花都巴黎就如城市开展史中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却华美的不似人间。

最近在观看了《城市的远见》系列视频,尤其是其中的“打造世界之都巴黎”篇之后,我对这座城市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她让我重新认识到城市给人的最美好意义在于能够让人们愉快的生活在这个地方。

这部视频是以巴黎地标之一的埃菲尔铁塔为开端,展现了巴黎的雄伟气派一面。

在巴黎的街头,随处可见美景,这是一个风情万种的魅力城市,总能调动起你的浪漫情怀,引发共鸣。

巴黎有许多的休闲场所,在这些地方人们或者谈情说爱,或者戏水,或者喂鸽子,人们的欢乐和笑容无处不见。

更有许多的异地游子把巴黎当成了他们的第二故土,在巴黎展开了丰富的人生。

而街头那些各色各样的雕塑更是巴黎号称艺术之都的最有力证明,这些雕塑不仅充满特色,更是与环境充分结合,彰显出了城市和谐人性的一面。

正如片中所说,这是一个既前卫又富历史的城市。

而巴黎能有这样的繁荣,要归功于她的规划者们。

巴黎起源于塞纳河中的西提岛,位于法国北部,面积一千两百平方公里,在大巴黎地区有一千万人口,市区人口只有两百万,塞纳河横跨巴黎市区。

十九世纪时期的巴黎是西方的政治与金融中心,因此大量的农村人口到巴黎找工作,人口开始增多,这些人挤在一些因为过度使用而越来越旧的建筑物理,建筑密度也比较高,于是就在天井里加盖或增加楼层,形成了高度密集现象。

在十九世纪前,巴黎的生活条件因此越来越糟糕,同时出现的还有严重的交通问题、水供应缺乏问题和建筑物破旧问题。

正是在这个时候,当时的塞纳省省长欧斯曼男爵对巴黎进展了一系列改造工程,虽然只有二十多年,却使得巴黎从一个中世纪风貌城镇变成了一个现代都市,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因此造就了巴黎城市建立与保护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欧斯曼时代”。

从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感悟法国文化

从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感悟法国文化

2016.09一提到法国电影,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还是《天使爱美丽》,《放牛班的春天》这一类被标签为文艺片,艺术片的电影。

但近年来法国喜剧也逐渐拥有自己的地位,成为法国电影的标签之一。

电影《Qu'est-ce qu'on a fait au Bon Dieu?》就是一部一举成为2014年上半年法国票房冠军的家庭喜剧。

电影讲述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传统资产阶级家庭中有四个女儿,三个女儿却分别嫁给了阿拉伯人、犹太人和中国人。

老夫妻俩唯独期盼剩下未嫁的小女儿能找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白人,结果没想到小女儿找了一位非裔黑人。

在见到小女儿的这位非洲裔男友之后,夫妻俩万分失望,内心沮丧。

电影名正是来自于母亲的一句话:“我们到底是怎么得罪老天爷了?”而中文译名《岳父岳母真难当》更是直接反映了老夫妻俩在片中的身份以及在和几位不同文化背景的女婿相处过程中的难处。

四种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女婿加上传统法国父母,五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有误会,有冲突,也有相互理解和笑料。

1.称呼片中Verneuil家的三女儿Ségolène嫁给了一个华裔小伙凌超。

按照中国人尊敬长辈使用尊称的传统礼节,凌超在每次遇到Verneuil夫妇时,都尊称他们为belle-maman,beau-papa,即岳母岳父。

然而岳父大人却并不习惯这一称呼。

电影中的一个情节:在多次被称为岳父后,Verneuil先生忍不住再一次提醒凌超:“我说了很多次了,不要叫我岳父,这让我不太舒服。

”凌超脸上浮现一丝尴尬:“好的,Claude。

”而同样身为女婿的David和Rachid在每次见面都直呼岳父岳母的名Marie,Claude。

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反应出中西方文化上的一个不小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礼仪制度严苛,臣子对君王,晚辈对长辈都需要使用尊称,对平辈或晚辈会使用敬辞,对自己会使用谦辞。

唐玄宗封禅一事,使得“泰山”一语双关,既指封禅,又暗指妻父。

《巴黎夜未眠》中体现的中法跨文化要素

《巴黎夜未眠》中体现的中法跨文化要素

《巴黎夜未眠》中体现的中法跨文化要素作者:郭忆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10期内容摘要:本文试从法国本土电影《巴黎夜未眠》中,体现的法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一个对比分析,剖析影片中反应出与中国文化不相同的情节,目的在于使读者们对中法的文化差异,以及生活中面临中法文化差异时,能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中法文化影视剧语言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法语名为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elle),在法国影视作品中,我们除了能够看到许多法国文化中存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也同时能够通过这些差异分析出法国与中国两个国家与地区间的价值观与文化倾向的差异。

通过法国电影这一途径,可以很好地进行跨文化的理解与探索。

本文通过法国知名影片《巴黎夜未眠》(法语名为《Ensemble,c’est tout》,直译作《只要在一起》)中若干个景点场景与对话,反映出的中法文化中涉及交际礼仪、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中国以家庭观念、集体观念为重,和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个人主义观念为重的差异,并针对此类现象的解析。

1.年轻人居住生活的异同法国人独立意识很强,在学生时代结束之后,几乎所有的法国年轻人都会在工作地附近租房,或者按揭买房来解决居住问题。

这一点在影片中体现非常明显,并且这一现状与中国当代部分“外漂”一族现象极为相似,但却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同。

而在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中国文化中,大部分青年会在成家之前,与父母同住,更有甚在成家之后,仍然以与父母同住,生活中的大不部分温暖几乎都来源于父母亲人。

这一现象在法国家庭与社会中,几乎是很难看到的。

法国人以独自居住,并在独居时选择同龄人,或志同道合者为室友伙伴这一生活形式,表达出的是他们热爱自由,尊重隐私等思想观念,所以在与这一文化特征的人相处时,需要在尊重对方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建立发展关系。

2.平等观念的异同在影片开头处,有一幕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女主人公Camille在办公大楼打扫清洁时,因一位办公人员将垃圾在办公桌上到处搁置,而不是直接扔到桌下的垃圾桶中,便为其留下字条:“先生,您脚下的物体名叫垃圾桶”。

法语巴黎圣母院歌剧观后感

法语巴黎圣母院歌剧观后感

使用Photoshop为照片添加镜像和反射效果在Photoshop中为照片添加镜像和反射效果对于摄影爱好者和设计师来说,Photoshop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提供了许多强大的功能,其中之一就是为照片添加各种特效。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使用Photoshop为照片添加镜像和反射效果,以增加照片的艺术感和吸引力。

1. 打开照片首先,打开你想要进行编辑的照片。

在Photoshop中,你可以通过点击“文件”菜单,然后选择“打开”选项来打开照片。

你还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O(Windows)或Command+O(Mac)来快速打开照片。

选择照片文件后,点击“打开”按钮。

2. 创建镜像图层在编辑照片之前,我们先要创建一个镜像的副本。

这样可以确保我们的编辑操作不会对原始照片造成永久性的改变。

在图层面板中,右键点击背景图层,然后选择“复制图层”选项。

这将创建一个与背景图层完全相同的图层。

3. 镜像翻转现在我们开始为照片添加镜像效果。

首先,选择镜像图层。

然后点击“编辑”菜单,选择“变形”选项。

这将打开一个特殊的编辑模式,你可以在其中对图层进行调整和变形。

在变形编辑模式中,会有一组控制点和边缘,用于调整图层的形状和大小。

选择其中的一个控制点,并按住Shift键,将其向内拖动。

你会看到图层镜像翻转并且重叠在原始图像上。

通过调整多个控制点,你可以进一步改变镜像图层的形状和位置,以达到所需的效果。

4. 添加反射效果除了镜像效果,我们还可以为照片添加反射效果,使其看起来像是倒影在水面上的效果。

继续选择镜像图层,然后右键点击图层,并选择“创建剪切蒙版”选项。

这将创建一个蒙版层,并将其与镜像图层相关联。

在蒙版层上,使用渐变工具(G键)绘制一个从黑色到透明的渐变。

这将创建一个渐变透明度的蒙版,模拟出反射在水面上的效果。

你可以通过调整渐变的起始和结束点,来改变反射的强度和位置。

5. 调整细节和效果完成上述步骤后,你可以进一步调整图层的透明度、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以法国文化背景赏析《放牛班的春天》

以法国文化背景赏析《放牛班的春天》

以法国文化背景赏析《放牛班的春天》摘要:一、概述《放牛班的春天》的基本信息二、法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观念三、电影中体现的法国乡村风情与民俗文化四、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五、电影中的人际关系与情感表达六、总结:法国文化在《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体现正文:一、概述《放牛班的春天》的基本信息《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以法国乡村教育为背景的剧情电影,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本片讲述了一位充满理想的音乐教师马修,在一所问题少年集中的乡村学校任教,通过音乐和关爱,逐渐感化学生们,让他们找到生活和自信的故事。

二、法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观念在法国文化背景下,教育强调个体的自由发展和全面素质教育。

电影中的乡村学校,虽然条件艰苦,但依然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马修老师在电影中提倡宽松、民主的教育方式,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激发他们的潜能。

三、电影中体现的法国乡村风情与民俗文化《放牛班的春天》展示了法国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民俗文化。

影片中的乡村学校、教堂、农场等场景,反映出法国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此外,电影中的乡村婚礼、节日庆典等场景,也让观众领略到了法国民俗文化的魅力。

四、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灵魂。

马修老师通过教授合唱团,让问题学生们在音乐中找到乐趣,释放压力。

电影中的歌曲,如《放牛班的春天》、《海顿的快乐颂》等,既是乡村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他们对马修老师感激之情的表达。

五、电影中的人际关系与情感表达影片注重描绘人物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马修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电影中,马修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学生们对马修老师的尊敬与不舍,都让人动容。

此外,电影中穿插的马修与乡村女子佩皮的爱情线索,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

六、总结:法国文化在《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体现《放牛班的春天》以法国乡村教育为背景,展现了法国文化中重视个体发展、全面素质教育以及尊重人性的教育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影片中领略法国文化
这学期的选修课选了欧美文化赏析,本来以为是跟其他课一样主要是由老师在那介绍的形式来上课的。

第一次去上课才知道原来这门课跟其他的选修课不一样,它主要是通过看电影来发掘该国的文化内涵的,这倒是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我选择了了解法国的文化,同时我要看的三部法国电影分别是《放牛班的春天》、《天使爱美丽》和《两只老虎》。

法国(La France),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首都为巴黎。

法国的国旗包括蓝、白、红三种颜色,今天的法国人民认为,三色旗上的蓝色是平等的象征,白色是自由的象征,而红色代表了博爱,正如法国人民“自由、平等、博爱”的宣言。

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巴尔扎克、维克多·雨果、大小仲马、福楼拜、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文学作品成为了世界的瑰宝,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至今还广为流传。

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对于法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还出了一个妇孺皆知的政治家拿破仑·波拿巴。

法国靠什么来吸引世界各国的游客?俄罗斯《观点报》2月9日的文章这样解释道:“当你置身法国,尤其是置身首都巴黎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让你怡然自得的文化气息,这种气息让你不想离开,让你恋恋不舍,让你离开了总是想着回来。

法国的宗教气氛,
法国的绘画、雕塑、音乐和建筑,法国的哲学、文学和美学,法国的葡萄酒、香水和时装,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无一不是它丰富而充满魅力的文化之组成部分。


《放牛班的春天》通过倒叙的方法向讲述的是一位失意的音乐家来到一所教养院任教的故事。

他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积极地谱写乐曲并不遗余力地教学生唱歌,使得人们改变了对教养院里德孩子的看法。

虽然他最后被开除,但他在教养院的意义已经体现。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没有什么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情节,有的只是安静祥和的故事。

整部电影都充满了音乐的气息,一个人的时候,静下心来慢慢聆听,让人有一种心平气和、超然物外的感觉。

在世人看来教养院的孩子都是一群问题儿童,但通过马修老师叫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愿望时可以看出其实孩子们都向往着自由,同时,马修老师也竭力地让每一个同学保持平等。

当马桑斯大叔被学生弄伤后他也没有怎么怪罪他们,而是包容了他们的过错,这深刻地体现了法国文化中博爱的一面。

整部影片仁爱、友善、宽容的极致是让所有的观众眼中充满喜悦的泪水。

难怪有人说概不影片是“欢唱生命的心灵鸡汤”。

《天使艾美丽》讲述了法国女孩爱美丽的童年是在孤单与寂寞中度过的。

八岁时,母亲因意外事故去世,伤心过度的父亲也患上了自闭症。

爱美丽被剥夺了与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孤独的她只能任由想象力无拘无束地驰骋来打发日子。

终于,她长
大成大可以自己去闯世界了,到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做女侍应。

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最终她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使她那颗从小缺乏关爱的心重新充满了爱。

这部电影处处都有让人会心一笑的镜头,也是一部精灵古怪、充满了奇异想象力的电影,整部影片都充满了一种烂漫的情怀。

尽管题材是应该严肃对待的,但导演用一种诙谐富有想象力的手法将本应严谨处理的题材表现的既欢快又不失庄肃。

让观众在一个个让人轻松温馨的场景中慢慢体会到了怎样去对待人生的深邃寓意。

整部影片处处充满着细节的描写,这种现象也只有在法国才能见到,在大家所钟爱的好莱坞是基本上不可能见到的。

我相信,看这个电影的观众一直都会是在微笑中看完整部影片的。

艾米丽是个天使,幸福也许很简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

艾米是个孤独的孩子,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寻找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只有首先的付出,去帮助他人,才能获取更多你想象不到的惊喜。

从艾美丽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法国女性乃至法国人的价值观念。

《两只老虎》,这是一部以动物为主题的影片,讲述了两只生长在茂密丛林中的虎兄虎弟被猎人带出了丛林,从此两只老虎的命运就此发生了改变。

后来它们相遇并相认了,一起逃出牢笼回到了丛林,回到母亲身边的故事。

该影片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法国人天性的浪漫,正因为这样,才会一动物为主题拍电影。

记得有一部法国电影叫《帝企鹅日记》,是法国人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帝企鹅的生活习性之后拍成的,正所谓十
年磨一剑,人们看了之后惊叹不已,同时也在心中感慨,这样的作品也只有浪漫的法国人才能拍出来。

我们看到桑哈和古玛,你不但不觉得他们邪恶,而且你会情不自禁地爱上这两个小家伙,他们互相追逐玩耍,在遇到危险时互相帮助,他们还能和善待他们的人类友好相处,都有自己的人类朋友。

从这两只老虎身上我们看到了亲情、友情,特别是几处对老虎眼神的特写,让人看了为之动容,常常使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所幸它们最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又见到了它们的母亲。

我觉得该部影片所要展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平等相处的思想很值得我们深思。

以上就是我从三部影片中所了解到的关于法国文化的一点皮毛及感想。

通过这次的选修课,让我了解了一个更加完整的法国,同时让我对法国人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也激起了我想要深层次了解法国文化的渴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