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群文阅读理解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群文阅读专题(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群文阅读专题(三)

6. 白居易诗文的语言平淡自然、准确生动、韵味隽永。
请给选文中甲、乙两句做赏析性批注。
批注本【题甲考】查连:古用诗“历的”赏“抵析”,“憩注”意“登通”读“宿全”诗等,动理词解,诗既意简, 练体准会确诗地歌交所代表了达游的踪作,者又的自思然想传感神情地,描并绘结出合一诗行句人体 沿会途诗走文走的停表停现,手悠法闲。自得的愉快心情。
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擅长五言。 能力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 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
察访军情途中所作。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这两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被王国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为“千古奇观”,其中“直”“圆”两字极富神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营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氛围,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了诗人对大漠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
群文阅读专题 (三)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
2
3

4
5
6
7
三8
9
10
11
12
一、【2020•天水】古诗词赏析。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48页第1-3题。
1.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 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群文阅读 最后一句诗 陈丽琼

群文阅读 最后一句诗 陈丽琼

最难的单词
【德国】约瑟夫雷丁
最难的单词 不是 墨西哥的 山名 ——波波加特帕托, 不是 危地马拉的 地名 ——乞乞加斯坦兰戈, 不是 阿非利加的 城名 ——阿瓦卡杜歌, 最难的单词对许多人来说 是:------------------
涂鸦
王奕颖 黑色的山里住着黑色的妖怪, 黑色的夜里藏着黑色的秘密。 我看到了黑色的蝙蝠在颤抖, 我听到了黑色的狼群在嘶吼。 但是但是,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 我最伟大的杰作, • 是______
我是一个涂鸦艺术家, 虽然我只有一只黑色的笔。 我要把小妹妹的牙齿涂黑, 让她变成笑掉牙的老奶奶; 我要把红玫瑰涂成黑色, 让它以为自己中了剧毒; 我要把白天鹅的羽毛涂黑, 让它以为醒来变成了乌鸦。
花一把
花一朵好看。 花一山好看。
花一把
七星潭
花一朵好看。 花一山好看。 花一盆还好。
1.把你最喜欢的诗歌读给同伴听. 2.与同伴讨论:每首诗歌的最后 一句会是什么?

花一把
七星潭
花一朵好看。 花一山好看。 花一盆还好。 花一把就笨了!除非 ___________。
花一把
七星潭
花一朵好看。 花一山好看。 花一盆还好。 花一把就笨了!除非 你拿它去送人。
执教: 忠州四小
陈丽琼
阳光
林武宪
阳光 阳光 阳光 阳光
在窗上 爬着 在花上 笑着 在溪上 流着 在妈妈的眼里 亮着
阳光
林武宪
阳光 阳光 阳光 阳光
在窗上 爬着 在花上 笑着 在溪上 流着 在妈妈的眼里
亮着
1.自由朗读诗歌,用笔勾画自己喜 欢的地方。 2.思考最后一句诗会是什么?
花一把
花一朵好看。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送别怀人【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送别怀人【含答案及解析】

高频主题5送别怀人一、(2021·江西临川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①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805)至唐宪宗元和九年(814)之间,当时诗人被贬为朗州司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送客离去,管理驿站的官吏站在水边,田家连着竹林小溪。

B.颔联写正值社日,社鼓声声,时值正午,茅屋里响起中午时分的鸡啼。

C.颈联写喜鹊在已熟的庄稼地里鸣叫,蝴蝶在秋草茂盛的垄上翩翩飞舞。

D.尾联写诗人送客远行逐渐走近驿站房屋,疲惫的马匹再三发出嘶鸣。

2.有人认为此诗的情感基调是欢快的,也有人认为是伤感的,你怎么看?请结合诗意与注解,运用你的诗词鉴赏知识加以阐释。

二、(2021·陕西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送独孤判官赴岭①刘长卿伏波初树羽②,待尔静川鳞③。

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

苍梧④云里夕,青草嶂中春。

遥想文身⑤国,迎舟拜使臣。

:特指大庾岭等五岭。

②伏波:汉代名将马援为伏波将军,平定岭南。

树羽:鼓架之上置彩羽为饰,是推行文教的象征。

③静川鳞:使水族安息,比喻施行政务。

川鳞,水中的鱼,喻边民。

④苍梧:古地名,古属百濮分支,后并入楚地设苍梧郡。

⑤文身:在人体上刺花纹。

古时南方有断发文身的习俗,后用以指偏远地区的百姓。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交代了主要事件,“送”字是统领全篇的诗眼。

B.诗人巧用伏波的典故,含蓄地说明友人“静川鳞”是伏波“树羽”的接力。

C.诗人每逢在“岭海”看到飞鸟,就会想起远在天边的友人,备感孤独。

D.诗人运用镜头组接的艺术手法,描绘了送友人赴岭的情景,画面生动。

4.这首诗联想丰富,想象精妙,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2021·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群文阅读——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群文阅读——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课堂展示
结束语:
希望每位同学能把今天学到的 知识运用在平常的写作中、学有所 获,最后正确认识青春期的觉醒、 爱情的萌动。真正懂得美、懂得爱, 获得幸福的人生。
群文阅读篇目:
(一)《芣苢》《子衿》 (二)《只爱一点点》李敖 (三)《感谢》汪国真 (四)《夜空中最亮的星》
一、配乐诵读
二、品读语言特色:
这首诗在形式、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 点呢?
答题格式:本诗句子之间大多数句子 相同,少数字词 不同 (这种手法的特点), 使用了 重章叠句 手法,这样反复 咏唱,作用是 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 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夜空中最亮的星》 ……
不管经历怎样的挫折、失 意、迷茫。坚信心中的梦 想,最亮的星,会照亮我 前行的方向。(励志歌曲)
六、运用拓展(重章叠句在现代文中的运用)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是谁让我领悟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的恬淡闲适?
是谁让我欣赏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的深远意境?
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动词,不但写出采摘的过 程,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似 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清人方玉润说:“恍听田家妇 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 袅,忽断忽续。”(《〈诗经〉原始》)这么说也许多了一 些想象,但叠章重句的美感,确实是很动人的。
我…… 。纵我不往, 子宁不…… ?
回环复沓,清晰明快,朗 朗上口,极富音律美。 女子等待心上人的焦急, 烦闷,无限的思慕之情。
两组反义词,对比
《只爱一点点》 不爱那么多,只 反复吟唱,蕴藏感情变化
爱一点点…… 含蓄、委婉,意蕴深远。
《感谢》
我原想……你却 给了我……

群文阅读:《芣苢》《插秧歌》

群文阅读:《芣苢》《插秧歌》
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 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 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 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 “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 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第二单元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耕耘天地间,劳动亦陶然
第6课
《芣苢》《插秧歌》
学习任务一 精读课文,初感劳动之态
活动 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芣 苢 《诗经 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一》——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学习任务三,素材拓展,升华劳动真谛 1:劳动的崇高与美丽 2: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3: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 4: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学习任务二 群文阅读,再悟劳动之美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观刈麦》(节选)——白居易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B组探究《插秧歌》,尝试角度:
• 1、首联连用四个精彩的动词“抛”“接”“拔”“插”,请尝试赏 析。
• 2、“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 果。
• 3、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能看出劳动人民怎样的品质?

群文阅读----古诗词对比鉴赏(有答案有解析)

群文阅读----古诗词对比鉴赏(有答案有解析)

群文阅读----古诗词对比鉴赏(有答案有解析)古诗词对比鉴赏,也是群文阅读的一种体现。

高考中已经体现。

暂且按下不表。

这里用各地中考语文的试题来看看,古诗比较鉴赏会有怎样的发展方向。

(一)课内与课内1.(昆明)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3分)【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

”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

(3分)2.(宁波)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南安军[南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典故】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

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6分)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①伯夷、叔齐扣马而谏;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野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南安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二)课内与课外3.(河北)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群文阅读田园诗一组

群文阅读田园诗一组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芭蕉、捉柳花
对恬静闲适的乡村生 活的喜爱之情。
如何读山水田园诗:一读、二找、三想、四悟
1、读好诗文; 2、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3、想象诗歌展示的画面; 4、感悟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后作业:
任选一首你喜欢的山水田园诗,想象 诗中描绘的画面,并用一段话写出来。
群文阅读——
田园诗一组
田园诗是以陶渊明为代表,一般以书写田园生活,自然风
光、农村景物、农民劳动以及安逸的隐居生活为主,以表现 自己不愿投身官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生活的古诗。
晋朝田园诗代表人物:陶渊明、谢灵运······ 唐代田园诗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宋代田园诗代表人物:杨万里、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如何读山水田园诗:一读、二找、三想、四悟
1、读好诗文; 2、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3、想象诗歌展示的画面; 4、感悟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山水田园诗四首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七)》 翁卷《乡村四月》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总结学法: 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四时田园杂兴》的方法: 一读、二找、三想、四悟
想一想,填一填:
题目
所写景物或事物
表达的情感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 五)》
《乡村四月》
梅子、杏子、麦花、菜 花、篱落、蜻蜓、蛱蝶
山、川、子规、雨
《四时田园杂兴(其七)》 耘田、绩麻、 傍桑阴、学种瓜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青春激扬(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青春激扬(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青春激扬(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青春激扬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青春席慕蓉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一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那种对青春远逝的无限叹惋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

B.第二节,诗人开始追索往事,想尽力去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和“年轻的你”曾经有过的共同记忆。

C.第三节以一个暗喻“那发黄的扉页”开头,而“我”还“含着泪”“一读再读”,对青春逝去的无限哀怨被形象地表现出来。

D.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走过青春之后,回首缅怀那逝去的美好而潸然泪下、感慨万千的情景。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用一个动人的比喻句“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看似轻松的语气,细细品读,会意识到其中蕴含了多少无可奈何。

B.诗歌把茫茫的回忆集中在那个“夏日”,这是精巧的选择。

因为夏天最热烈,火热的青春中的热烈夏日,自然最令人难忘。

C.这首诗可谓“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达到了内容上的共性和表现手法上个性的统一,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人们所共有的感受——对青春的怀念。

D.这首诗通过与青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青春的眷恋和青春易逝的无可奈何,以及对青春匆匆逝去的慨叹之情。

3.诗中既用第一人称,又用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怎样理解青春是“装订得极为拙劣”的“一本太仓促的书”?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群文阅读
以下几首小诗都选自诗集《繁星》《春水》,读一读,完成练习。

(一)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母亲啊!
我的头发,
披在你的膝上,
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

(三)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么?
1.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诗集《繁星》《春水》的作者是我国女诗人冰心。

()(2)这三首诗表达的都是诗人对母亲的爱与思念。

()(3)读第三首小诗,我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选一选。

(1)“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这句诗让我们想象到()
A.儿时那令人怀念的景物,那些天真浪漫的快乐时光。

B.儿时与母亲的美好回忆,表达出诗人此时此刻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和儿
时的快乐的情感。

(2)“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这句诗()
A.把母亲比作春光,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B.把春光比作母亲,体现了春光的温柔。

(3)“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

”这句诗()
A.用万缕柔丝(头发)作比喻,表现出诗人的母亲那数不尽的温柔如丝的
母爱。

B.母亲的头发披在女儿的膝上,表现出母亲的温柔。

3.诵读这些诗歌时,眼前就会浮现出母亲的样子,请你试着用诗的方式表达
自己对母亲的爱吧!(可仿写,也可自由写)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答案
1.(1)√(2)√(3)×
2.(1)B (2)A (3)A
3.林中散步
院中乘凉
溪边浣衣
母亲啊!
餐桌上,
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米饭,
一盘盘芳香诱人的食物
是你赠予我深厚的爱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