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古诗词鉴赏与解读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当今教育领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将古诗词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鉴赏古诗词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古诗词的鉴赏与解读,以期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一、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古诗词鉴赏与解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文化背景和意蕴往往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和解读。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要想真正理解这句诗的内涵,就需要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去思考,为什么明月几时有?为什么要把酒问青天?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在阅读和鉴赏诗词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沟通能力古诗词鉴赏与解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古诗词往往是通过诗人的感悟和表达来展现出文化内涵和情感意蕴的,因此学生在鉴赏和解读古诗词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沟通能力来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让学生组成小组,一起讨论某首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从而促进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提升沟通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三、合作精神四、创新意识古诗词鉴赏与解读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早已被传统的鉴赏方法固化,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在鉴赏和解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和创新探索。
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绘画、创作等方式来重新诠释和解读古诗词,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古诗词鉴赏与解读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来实现。
只有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古诗词的内涵和意蕴,从而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能力。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119周刊课堂聚集|教法实践摘 要:近几年,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核心素养”以及“学习任务群”等教学概念,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带来一定的冲击,促使其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生改变和创新。
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群文阅读的概念正在慢慢地被语文教师所采纳,将其运用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帮助高中生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引言:在目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因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水平。
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大部分语文教师所认可。
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跟紧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将群文阅读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以此提高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其中说明教育应该以学生的文化水平、科学精神、学习能力、社会责任以及创新意识等为主。
并且,根据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规定可知,我国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表明了语文核心素养是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它所涵盖和表现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目前,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已经开始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但是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行单篇阅读,以课本教材为中心,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阅读教学过于强调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第三,教师的教与理念和采取的教学模式过于落后,这些原因都导致阅读教学的效率不理想,需要教师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上,进行教学模式和思想的创新。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1.通过对阅读活动的连结与萃取,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群文阅读,提升素养——论核心素养融入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随笔群文阅读,提升素养——论核心素养融入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黄艳玲摘要: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短板,一度难以使学生们提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而在新课改趋势下,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必然方向,加上近些年来语文阅读地位的不断提升,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逐渐意识到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群文阅读教学是近些年来语文阅读教学所推行的新型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推动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更在培养学生们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方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对此,本文将会基于群文阅读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如何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为一线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核心素养教育;初中阅读所谓群文阅读,是近些年来新课改理念不断盛行中所兴起的高效阅读教学模式,在多篇相似文本阅读进行有机结合,并形成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在初中阅读教学中,以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们的去我嫩阅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拓展学生们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们的河核心素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推行群文阅读模式是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大势。
一、从诗歌群文阅读中不断积累基础知识其实就阅读而言,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各种各样的阅读来不断积累自身的基础知识,从而能够促进自身阅读素养的有效提升。
而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阅读范围同样十分广泛,无论是什么样类型的阅读,对学生们的基础知识积累无疑具有极其显著的积极作用。
以诗歌阅读为例,初中诗歌相较于小学诗歌而言具有更加深刻的意蕴与丰富情感,同时在其中具备着十分丰富的基础知识,学生们在诗歌阅读中,可以通过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引导下,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1]。
比如在诗歌方面,描述风景的诗歌有很多,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就是一首十分优秀的风景诗,作者以远游的游子角度出发,从沿途所见所闻与感观中联系思想之情,在这首诗中体现出了十分高远的写景意境,学生们在欣赏这样类似的风景诗中,可以联系《望岳》《观沧海》等诗歌,学习作者是以哪个角度来描述所看到的风景、以怎样的心态和意境来描绘风景,在这其中具有许多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等千古名句,在学习这些风景诗中可以不断达到积累基础知识的作用。
核心素养高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高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高中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协作、信息素养等。
而群文阅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节高中群文阅读课,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群文阅读材料,如诗歌、小说片段、报告等,确保这些材料既涵盖多元文化,也涵盖多个学科领域。
同时,也要确保这些材料足够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导入活动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播放一段有关主题的视频、展示相关图片、提出激发思考的问题等。
通过这些导入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主题的初步认识,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小组合作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然后,教师分发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合作阅读,并讨论以下问题:1. 阅读材料中有哪些有趣的地方?2. 阅读材料中有哪些新的信息或观点?3. 阅读材料中有哪些让你想到自己的经历或所学知识的地方?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
四、整合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整合讨论,将学生的观点和讨论结果整合起来,以促进全班同学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在整合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挖掘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展示成果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可以是口头报告、书面报告,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展示,如海报、PPT等。
通过展示成果,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演示能力。
六、课后延伸为了巩固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进行一次相关主题的研究、参观相关展览等。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群文阅读教学探究——以《百合花》《哦,香雪》教学为例

NEWCAMPUS 教学纵横59群文阅读致力于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系统地推进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上体现多文本阅读的价值,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提升阅读素养。
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对于落实新课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以《百合花》《哦,香雪》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思考。
一、辨识梳理,提炼议题群文阅读的“议题”是一组群文文本中蕴含的开放性话题,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群文阅读教学的效度。
因此,群文阅读教学中,确定议题是关键一步。
作为高中第一个“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小说群文阅读的议题提炼由小说三要素入手,尊重小说的文体特征并关注初高中衔接的学情。
同时,教师有意将学生的注意视线从“写什么”往“怎么写”上引导,并使之进而产生“为什么这么写”的深度阅读动机。
自主阅读反馈环节,学生对《百合花》的首要印象是青涩的通讯员,军民一家亲;《哦,香雪》是写乡村女孩对城市文明的向往。
似乎都是一看就懂的小说,却又因为时代背景、写作方式的不同寻常而产生疑惑,小说的内在意旨到底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单内容之一:运用小说三要素的基本知识,尝试复述故事情节。
《百合花》的故事时间是1946年中秋;人物有“我”、通讯员、新媳妇;核心情节是“借被子”。
开端,护送;发展,借被子;高潮,牺牲;结局,盖被子。
《哦,香雪》的故事背景是改革开放,闭塞的小乡村“台儿沟”;人物有台儿沟的姑娘们、香雪、凤娇、“北京话”;核心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群文阅读教学探究——以《百合花》《哦,香雪》教学为例 - 李文莉 -2021年第3期情节是“换铅笔盒”。
开端,火车开进台儿沟/看火车;发展,追火车/追铅笔盒;高潮,换铅笔盒;结局,回台儿沟。
不同的小说文本,类似的组织架构。
沿着文体阅读路径,辨识梳理,为后面议题的聚焦、提炼打好基础。
紧接着完成学习任务单内容之二:小说作者人物设置、情节布局、环境安排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一石激起千层浪。
核心素养下古代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

核心素养下古代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作者:刘梅芬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130期【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本文以古典诗歌的阅读教学为例,探究群文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情况。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古典诗歌2021年八省联考和高考语文都出现了一道“两文本”现代文阅读理解,也称为“复试阅读”,就是考生在考试时会碰到“两段文本”的阅读,同时需要从“两个角度”去阅读。
“两个角度”是指第一个文本采用“读者视角”,第二个文本采用“作家视角”。
这个现代文阅读新题型的出现给了广大高考备考的师生一个提示:新高考紧跟新教材,新教材体现新高考。
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两文本阅读”能力?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我们需改变以往的纯单篇教学,结合新教材特点加入“群文教学”“任务群教学”。
一、新教材“群文教学”浅析新教材是指2019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发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简称“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新教材单元编写特色之一就是整个单元教学可以上成群文阅读课。
以前教师会纠结于采用什么样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群文教学,如今新教材提供了文章平台给师生,开展群文阅读课势在必行,也必将会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常态。
以高中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分别有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是单篇教学,学生的知识会零散单一,无法培养多文本阅读的能力,教学疑似与高考产生脱轨的可能。
那么如果开展单元的群文阅读课,需要准备什么呢?这里介绍一种议题探究法:首先确立好“议题”,然后明确课程“结构”,最后明确学生学习“任务”。
确立好本节课的单元群文教学“议题”——《生命的诗意》,明确本节群文阅读课的结构——“三个环节”——“诵读体会”“知人论世”“交流分享”,最后是学生拓展知识——从诗词的语言、形象、手法技巧和思想情感等角度开展下一节课的群文阅读课。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英语学习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职场人士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要出国留学的学生需要准备对应的托福、雅思、SAT、GRE、GMAT等留学考试,获得较高的分数才能申请相对较好的国外大学。
国内大学生经常要备考的是四六级考试,能在四六级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在今后的职场工作总也会有一定的优势。
英语的学习词汇是基础,各个不同等级的考试对于词汇量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要求的词汇量在3000-20000不等。
学好英语在掌握足够词汇量的基础上还要对语法有一定的了解,生活中多练习口语,掌握一些口语交流技能。
为大家整理汇总了下述英语学习材料,方便大家学习查看。
雅思口语考试,一场与考官面对面的“厮杀”,当然,你也不用害怕,答得漂亮自然也会赢得漂亮,那么在这短短的11-14分钟口语考试,你知道怎样回答才能拿高分吗雅思口语常见题型,如何回答拿高分考试的第一部分,大概4-5分钟,通常考官都会提问些比较容易的问题。
例如:Where are you from(你来自哪)Why are you studying English(为什么学英语呀)Have you visited any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去过说英语的国家吗)Do you play any sports(你参加什么运动吗)建议:这个时候,你应该给考官一个比较全面的回答,这是给对方留下第一好印象的时刻。
1、回答不能太短。
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 Shanghai in China. It's the largest city in China.It's a moderncity but with a lot of history and a lovely place to live.我来自中国上海(到这不能停),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历史也很悠久,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地方。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分析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分析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创新,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语文教育工作中的第一位。
当前许多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但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重视,导致实际教育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分析引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古诗经典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它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是前人的智慧,更是给我们指路的一盏明灯。
因此,教师要时刻警示自己,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也要“慢下来”,想一想短短几句诗的背后,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诗歌中蕴含着古人对今人的何种教导。
只有以树立育人为本理念的教师为主力军,才能带动学生一起守护优质的诗歌文化,让人类的智慧之音跨越千年。
一、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须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来展开教学工作,将核心素养的四个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开展高质量的语文教育工作。
通过对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深刻分析,教师应由浅及深地推动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效创新,从基础性的语言知识教学着手,让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应用技巧,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持下,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做好引导。
从某种程度上看,核心素养教育教学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要求,是在思想指引层面,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做出了有效指导。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分析(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体会诗歌情感一是教师要通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懂得分析诗歌的特点,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下的古代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
古诗词鉴赏一直都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对于教师来说,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领略诗中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更何况是生活经历和知识都有限的学生。
所以现在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提倡群文阅读这一方式。
昨天听了海南华侨中学马青老师的《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一课,我获益匪浅。
在马老师的课堂上,她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一样愁字别样情,知人论世明本心”的主题,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带着学生读了阮籍、爆照、李清照这三位诗人的诗歌,强化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这三位诗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从她的课堂上,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思考。
首先什么是群文阅读?百度上这样说:“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也可以说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新方向,现在还在尝试阶段,所以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群文阅读式的古诗教学与我们以往古诗教学“理解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改变。
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是单篇阅读的有益补充,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感受诗词独特久远的意境,斟酌词句间独特
的魅力,进而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
一、结合内容,巧选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
群文阅读的理念是抛弃传统的单篇精读中分析过度、微言大义、字斟句酌、过分拓展文本思想、老师阅读代替学生阅读的弊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去理解、质疑和发现,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既深奥又久远,所以把一首古诗单篇讲解,很容易使学生只是领略了其字面意思,其实根本就没有走进它的意境和诗人产生共鸣。
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利用有限的知识水平充分地来学,就要巧选古诗词。
如表达思乡之情的一组古诗词为载体,我们可以将《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这几首古诗词并在一起,利用不同意象共同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样,结合意境,巧妙地把意象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词编排在一起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走进一组古诗词的意境而不是一首古诗词的意境,与多位诗人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鉴赏能力。
二、把握主题,创设意境
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一节课里读一群古诗词”,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古诗词。
所以,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一定要摒弃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内容分析式阅读的典型特征。
仅仅只有20几个字的古诗词却要条分缕析35分钟,既没有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可能
让学生对古诗词失去兴趣。
所以,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创设意境,把握一组古诗词的主题。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创设情境,出示学生较为熟悉的借月抒怀,表达思乡情意的古诗文,引入主题学习。
(明月千里寄相思,明月的意象寄托了羁旅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接着带着学生回顾、梳理了教材中三首古诗词,在把古诗词读准确基础上,通过师生合作,读出诗词节奏,感受诗文韵律之美,说出诗文大意,并结合不同时代,诗人生活的不同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通过把握古诗的主题——思念故乡、亲人,探究比较通过哪些不同景物、意象寄托诗人思乡的共同情感,从而找到有相同意象的古诗词中的相同意境,也能让学生们领略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相同类型的古诗词风格的差别。
有了这样的领略,才能真正地与诗人产生共鸣,感悟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以此达到真正对古诗词鉴赏的目的。
三、各抒己见,拓展延伸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相信在群文阅读的方式下学生已经对一组古诗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了,接着还应针对学生对一组古诗的理解及表达上的不同,进行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比如同样是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们思念的内容有何不同?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呢?着眼于探究诗人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表达思乡情感的。
(叙事、写景,情景交融)聚焦于这一难点,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几位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方法,通过生意盎然的春
风寄托王安石对故乡的思念、借助瑟瑟的秋风表达张籍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寒风朔雪军旅征途表达了将士们对温暖故园的眷恋之情。
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感悟这些意象景物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出示系列成组诗句,找出诗人的乡愁由哪些事物引发的,试图找出这类型诗词的学法,并向课外延伸,出示一首现代诗歌-----余光中的《乡愁》引导背诵积累乡愁诗。
有了这样的课堂环节设计,才能从古诗词中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把阅读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倡群文阅读这一方式,将会改变现在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现状。
因为群文阅读一节课是针对一组文章,读的是一组古诗词,这就大大地实现了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理念,也实现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浏览、略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
群文阅读的出现,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阅读教学模式的突破。
不仅如此,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积累、更强烈的情感体验、更深刻的思想认识,这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