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田园诗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田园诗情教案

2024年田园诗情教案

田园诗情教案教案田园诗情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田园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田园诗作品,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和作者3.田园诗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4.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和诗人。

2.介绍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田园诗的兴趣。

二、田园诗的阅读与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阅读一首经典的田园诗,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2.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追求,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和作者(10分钟)1.介绍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和作者,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2.引导学生阅读这些诗人的田园诗作品,分析其特点和风格。

四、田园诗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15分钟)1.分析田园诗中的情感表达,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等。

2.探讨田园诗的审美追求,如清新、宁静、和谐等。

五、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15分钟)1.分析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如运用意象、修辞手法等。

2.引导学生进行田园诗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强调田园诗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首田园诗,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感受和向往。

教学评价:1.学生对田园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是否提高。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分析田园诗作品。

3.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运用意象意象是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诗人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

在田园诗中,诗人常常运用自然景物、田园风光等意象来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运用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群文阅读--田园诗组》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田园诗组》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田园诗组》教学设计第一篇:《群文阅读--田园诗组》教学设计群文阅读“田园诗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四首古诗,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感受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并体会诗的意境美。

二、教学重点: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同学们,当你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下,就能稚声稚气地背诵出几首古诗了;今天,上课之前,我们来猜猜谜语,可与平时猜谜语有点不一样------看图猜古诗,感兴趣吗?出示《咏鹅》《春晓》《小池》《绝句》,生猜,并背诵古诗。

背得真好,一幅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

今天我们将走进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田园诗组)(二)、了解田园诗1.那什么是田园诗呢?抽生说。

出示: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一般以书写田园生活,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农民劳动以及安逸的隐居生活为主,以表现自己不愿投身官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生活的古诗。

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样的诗,被称为田园诗。

(三)学诗《四时田园杂兴》1、解诗题请同学来读课题。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2.知作者(出示作者的资料介绍)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3.读诗文A、我们明白了诗题所表达的意思,了解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读读古诗啦(板书:读古诗),别着急,我想问问你们,读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把这首诗读好?B、把音读准,抓重点词句体会感情,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出示)初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田园杂诗》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田园杂诗》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田园杂诗》教案设计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新部编版课时:一课时(约40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田园杂诗》。

- 学生能够理解《田园杂诗》的大意,感受诗中的田园风光和诗人的情感。

- 学生能够识别诗中的生字词,并学会其正确读音和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 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究诗中意境,提升理解力和鉴赏力。

- 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田园杂诗》的大意,感受诗中的田园风光和诗人的情感。

- 识别诗中的生字词,并学会其正确读音和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田园风光的图片、诗歌朗读音频等)- 课本、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 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景象。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对田园生活有什么感受?3. 揭示课题:《田园杂诗》。

二、初读诗歌(约10分钟)1. 播放诗歌朗读音频,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小组内互相朗读,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学习生字词(约5分钟)1. 展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跟读、互读。

2.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学生做笔记。

3. 开展“生字小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四、品读诗歌(约15分钟)1. 学生自读诗歌,边读边思考:诗中描述了哪些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构建想象空间。

4.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约5分钟)1. 提问:你们喜欢田园生活吗?为什么?2. 讨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3.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田园生活的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田园诗情》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田园诗情》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情感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田园生活,引出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的含义。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5. 课堂练习: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全面覆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 教师反思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

3.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师反思课堂讨论和练习的环节是否充分,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这些环节提高语文素养。

5. 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的结果,评估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的相关图片或实物,用于导入。

高中陶渊明田园诗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陶渊明田园诗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陶渊明田园诗的群文阅读教学探究关键词:高中,陶渊明田园诗,群文阅读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案例一、引言随着教育的进步,群文阅读教学在中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重视同砚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同砚的爱好和乐观性,提高同砚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

而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美丽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真挚感人的情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领重要塞位。

因此,在高中教育中,如何将陶渊明的田园诗与群文阅读教学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是本文探究的核心问题。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群文阅读教学是重视同砚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和意义。

起首,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同砚的爱好和乐观性。

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同砚往往是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而群文阅读教学则强调了同砚的主体地位,让同砚充分参与到教学和进修中,可以更好地调动同砚的乐观性和爱好,提高同砚的进修效果。

其次,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同砚的文学素养。

通过同砚之间的沟通和谈论,可以拓展同砚的思路和视野,援助同砚更加深度地理解文本,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最后,群文阅读教学能够培育同砚的人文素养。

作为一种人文教育模式,群文阅读教学强调人文情感的体现和表达,能够将同砚的思想观念与人文价值进行结合,增强同砚的人文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背景和特点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之一。

他的田园诗以自然风景和生活情感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抱负的欲望。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起首,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形象生动,他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生活美妙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抱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情感真挚,思想深刻。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真挚,思想深刻,他通过个人的田园生活体验,反映了封建社会现实的阴郁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于抱负社会的渴望。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通用6篇)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通用6篇)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田园诗情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一些优美词语和句子。

2、边读边想象画面,凭借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导入这节课让我们漂洋过海,再次去享有“欧洲花园”美称的荷兰看看,去欣赏那里的田园风光,去感受那儿的(指读课题)——田园诗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荷兰,知道荷兰是——花之国,水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引读并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同时我们通过读书交流,知道课文向我们展示了5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图,分别是(根据生回答点出课件):奶牛图骏马图家畜图傍晚图夜晚图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五幅田园风光图,感受这真正的荷兰!(板书:真正的荷兰)二、品味荷兰(一)指导奶牛图1、荷兰作为牧场之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草原上的奶牛。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课文那一小节描写了荷兰的奶牛?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在脑海中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配乐朗读)不着急,自己再默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想一想。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1:(仿佛看到了碧绿的草原)点出: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请你读读这句话“丝绒”是什么知道吗?(它是一种以蚕丝和人造丝为原料做成的丝织品,摸上去十分柔软、舒适)(出示草原图片)想象一下,躺在这如丝绒般的草原上,仰望着蓝天白云,你会有什么感受?先让学生交流让指导: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出示“极目远眺”,能换个词吗?(放眼远眺、放眼远望)指名读(看得真远呀)齐读远远望去,碧绿的草原、黑白两色的奶牛,构成了一幅色彩和谐的美丽图画,紧紧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一起读好这句话。

田园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田园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教 古 意 输
赅入 的你
学 诗 阐 的
述正 观文 点,
设 群 文
字 是
计 文 您
思 想 的
提 炼 ,

汇 报 人 :
XXX


壹 目
贰 教
叁 教

录 标
学 目
学 内



















章第 一

节 标 题
教第 二

学 目 标
掌握田园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学生参与度是否高


观汇

报 人 :
XXX
总结教学过程:回顾学习目标、重 点难点 Nhomakorabea教学方法
教师总结与点评
强调重点内容:再次强调群文阅读 中田园古诗的主题、风格和技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估学生的 参与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布置作业和拓展:布置相关练习题, 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和思考
教第 六

学 评 价
学生参与度评价
展示交流:每个小组 选派一名代表,向全 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成 果,其他小组可以提 问、补充、评价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相结 合的方法
教师讲解:对古诗的背景、意境、意象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涵。
学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田园里的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田园里的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田园里的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作者:佘娟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8年第12期【教学目标】1.趣味诵读,感受童谣的韵律及意境,激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比较阅读,感受不同风格的田园主题作品,体会童谣和童诗的异同。

3.拓展阅读,深化对“田园”象征意义的理解与认同。

【教学过程】一、由词入境,轻叩田园生活的大门1.今天我带来一组词串,谁来读一读?(出示词串)依山傍水 ;树木葱茏 ;绿草如茵阡陌交错 ;炊烟袅袅 ;鸡犬相闻男耕女织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2.这组词串描绘的是哪里的生活场景?(乡村、田园)会阅读的学生能从词语里读出一幅幅画面。

自由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田园,它承载着中国人最古老的生活方式,但随着城市文明的建设,这样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条回归田园的路,那就是——诗歌。

(板书“田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诗歌去轻叩田园生活的大门吧!【设计意图:语言是具有图画功能的。

经由语言,学生可以打开通往世界的一扇窗。

在对词语意境的还原和想象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代入其中,仿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从而快速地进入到词语所描绘的田园图景之中。

】二、趣味诵读,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1.首先,让我们穿越回自己还是小小孩的时候,来读一首童谣。

(出示)谁来读给大家听?小白鸡儿,碾碾子儿/锅里蒸的白卷子儿/爹吃了,扶犁儿去/娘吃了,刷盆儿去/爷爷吃了,赶集儿去/奶奶吃了,串门儿去/小孩吃了,挖泥儿去。

2.什么是碾子,见过吗?(出示图:碾子是一种将谷物脱壳或者碾碎成面粉的工具)读着这首童谣,你仿佛从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3.是啊,在這样一个三代之家里,每个人都从事着自己的劳作,只有小孩子在玩耍嬉戏,也许他们正在自己圈起的“瓜地”里用泥巴捏出一片东、南、西、北瓜来呢。

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同酿造着甜蜜的田园生活。

4.你们发现这首童谣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儿化音、每一句结构相似)这样使我们读起来更加亲切、有意思,还富有韵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诗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四首古诗,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感受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并体会诗的意境美。

二、教学重点:
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当你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下,就能稚声稚气地背诵出几首古诗了;今天,上课之前,我们来猜猜谜语,可与平时猜谜语有点不一样------看图猜古诗,感兴趣吗?出示《咏鹅》《春晓》《小池》《绝句》,生猜,并背诵古诗。

背得真好,一幅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

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
(板书:田园诗组)
(二)、了解田园诗
1.那什么是田园诗呢?抽生说。

出示:田园诗是以陶渊明为代表,一般以书写田园生活,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农民劳动以及安逸的隐居生活为主,以表现自己不愿投身官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生活的古诗。

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样的诗,被称为田园诗。

(三)学诗古诗
1、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
(1).解诗题
请同学来读课题。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2)知作者(出示作者的资料介绍)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3)读诗文
A、我们明白了诗题所表达的意思,了解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读读古诗啦(板书:读古诗),别着急,我想问问你们,读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把这首诗读好?
B、把音读准,抓重点词句体会感情,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出示)初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C、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方法开始读吧。

(边读边指导)
D、检查3人(评价1你漂亮的完成了初读任务!2老师真喜欢你洪亮的声音!3.你不但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诗的节奏。

E、.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2、明诗意
(1)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板书:明诗意)请问你们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了解诗意的?(交流学习方法)
(2)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

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重点词语的注释,用上自己的话来说说诗的意思吧!
(出示)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分别出现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3)汇报交流思考题。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几句。

(4)刚才,我们了解了诗的大意。

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

(齐读)
3、想画面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请大家借助诗意,再细细品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会发现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板书:想画面)(生自由读诗,想象)
(2)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辛苦、和谐等)出示课文插图。

(3)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你们真会读,把一句句诗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4)总有做不完的活,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一起读吧。

4、悟诗情
(1)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感悟出了这么多!(板书:悟诗情)。

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苦,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

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

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配乐读)
(2)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

(背诵)
(3)、总结学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四时田园杂兴》的方法: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
四、拓展品读
1.现在请孩子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夏日田园杂兴》《乡村四月》《惠崇春江晓景》三首古诗
2、出示要求:一读二找三想四悟
1、读好诗文;
2、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
3、想象诗歌展示的画面;
4、悟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汇报交流。

请选择一种方式汇报:
我会美美的读诗;
我找到了诗中的景物;
我能描绘诗歌的画面;
我会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4、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
五、比较异同
1、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些田园诗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描绘的景物不同,借以表达诗人的情感不同。

相同点:诗人通过细致地描写景物,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

六、结语
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

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

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七、板书设计:
诗情画意
读诗文——找景物——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