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事故情况下公众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及应对方法 正确认识核辐射
核事故情况下公众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及应对方法 正确认识核辐射

核事故情况下公众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及应对方法正确认识核辐射什么是辐射,有哪些类型? 辐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辐射无处不在。
太阳发出的由核反应产生的光和热,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
天然的放射性物质则广泛地分布于整个环境中,就连我们的身体内也存在着14C 、40K 以及210PO 之类的放射性核素。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在存在着此类辐射的背景下不断进化而来的。
按照辐射作用于物质时所产生效应的不同,人们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包括宇宙射线、X 射线和来自放射性物质的辐射。
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热辐射、无线电波和微波。
2011-03-2918:37:52 来源:新华网 前往论坛讨论机:--..'I.I.'S■|■ II;踰卿£1I 康射fl.时k 黑的邛财迷想电辭射g[来自蹈軸9處的辐射昭射(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局)什么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a粒子、B 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Y射线。
阿尔法(a)辐射射线是氦原子核流,一张纸或一层皮肤就可以将其完全吸收。
如果发射a辐射的核素被吸入或摄入体内,会使肺或胃的内壁之类的临近组织受到较大的照射,危险比较大。
贝塔(B )辐射B射线是电子流,它们和中子流、宇宙射线统称粒子辐射。
B粒子比a粒子小得多,能够在材料或人体组织中穿行一段距离。
B辐射能够被塑料板、玻璃或金属板全部吸收,通常不能穿透皮肤的表层。
但是,受到高能B发射体的较大照射会导致皮肤灼伤。
B发射体被吸入或摄入体内也是较危险的。
伽玛(Y)辐射Y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称为电磁辐射,类似的还有X射线辐射等。
Y辐射具有非常强的穿透能力,只有相当厚的铁或铅之类的高密度物质才能起到较好的屏蔽作用,当它穿过物质时,会使原子发生电离。
因此,丫辐射在未吸入或未摄入体内的情况下,也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明显的剂量。
核辐射事故中的人员疏散与避难措施

核辐射事故中的人员疏散与避难措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能源需求的增加,核能的应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选择。
然而,核能的利用也带来了核辐射事故的潜在风险。
在核辐射事故发生时,人员疏散和避难措施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核辐射事故中的人员疏散和避难措施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核辐射事故中的人员疏散是防止辐射伤害扩散的关键措施。
当核辐射事故发生时,辐射物质会释放出大量的辐射能量,对周围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及时疏散受到辐射威胁的人员,可以减少他们接触辐射源的时间和剂量,降低辐射伤害的风险。
因此,建立完善的疏散计划和组织疏散工作至关重要。
其次,核辐射事故中的人员避难措施是保护人员免受辐射伤害的重要手段。
在核辐射事故发生后,人员避难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避难措施可以将人员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避开辐射源的辐射区域。
在选择避难场所时,应考虑到避难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建筑结构等因素,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此外,避难场所还应提供足够的食物、水和医疗设备,以满足人员的基本需求。
有效的人员疏散和避难措施需要依靠科学的预警系统和信息传递机制。
在核辐射事故发生前,应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和报告辐射源的释放情况。
同时,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核辐射事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在核辐射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受影响的人员传递相关信息,包括疏散路线、避难场所和应急联系方式等,以便人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核辐射事故的应急准备和能力建设。
应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构和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同时,应加强对应急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应对核辐射事故的能力。
此外,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提高核辐射事故应对的整体水平。
总之,核辐射事故中的人员疏散和避难措施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疏散计划和避难措施,加强预警系统和信息传递机制,以及加强应急准备和能力建设,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核辐射事故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核辐射泄露事件的处理与预防措施

核辐射泄露事件的处理与预防措施核辐射泄露事件的处理与预防措施是保护公众安全和环境健康的关键。
这些事件可能由核能站失控、核设施事故或核武器试验等因素引起。
为了减少核辐射泄露的风险,必须建立有效的处理机制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探讨核辐射泄露事件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一、核辐射泄露事件的处理措施核辐射泄露事故的处理需要紧急行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
以下是常见的处理措施:1. 紧急撤离:当核辐射泄露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安全时,必须及时启动撤离程序。
通过疏散人员和居民,将人们从受辐射的区域转移到安全地点。
这有助于减少人员接触辐射的机会,保护生命安全。
2. 辐射防护措施:对于处理核辐射泄露事件的救援工作人员,应提供适当的辐射防护装备和培训。
这包括穿戴防护服、佩戴防辐射面具和使用辐射计等设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受到的辐射剂量。
3. 辐射监测和测量:在核辐射泄露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对受影响区域进行辐射监测和测量。
这有助于了解辐射水平的分布和变化,并为后续的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污染清理:核辐射泄露可能导致周围环境的污染。
因此,必须进行污染清理工作,包括清除受污染的土壤、水源和建筑物等。
这有助于减少辐射的扩散和传播。
二、核辐射泄露事件的预防措施除了针对核辐射泄露事件的紧急处理措施外,应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降低核辐射泄露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设施安全管理:核能站、核设施和核武器研究所等地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
这包括定期进行设施安全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和加强设备维护等。
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方能减少核辐射泄露的风险。
2. 人员培训和教育:应对核能站和核设施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才能更好地处理核辐射泄露事件。
3. 安全监测体系:建立全面的安全监测体系,对核能站和核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及时监测,可以迅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核辐射的侵害

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核辐射的侵害随着核能的应用日益广泛,核辐射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掌握保护自己免受核辐射侵害的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应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以及政府与国际组织在核辐射防护方面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核辐射防护知识,并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
一、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预防措施1. 保持距离: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远离核电站、核设施等核能产业区域。
远离核能产业区域可以有效降低接受核辐射的可能性。
2. 饮食健康: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食用均衡的营养食物,增加身体免疫力。
避免食用野生动物、长时间存放的食品以及可能受到辐射污染的食品,如海洋生物等。
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
4. 室内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开窗通风,并定期清洁室内物品。
5. 避免过度照射: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尽量减少接触辐射源,例如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合理放置电视机和电脑屏幕等。
二、核辐射应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1. 掌握实用的逃生技能:了解逃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定期参加应急疏散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清晰掌握应急通讯方式:在核事故发生时,及时了解事态发展,并按照应急通讯流程与相关部门或组织保持联系。
3. 做好防护措施:尽快进入室内或避难场所,并封闭门窗,以防核辐射物质进入室内。
同时,尽量使用湿毛巾覆盖口鼻,减少核辐射物质的吸入,并及时根据专业人员的建议采取防护措施。
4. 积极听从指挥:在核事故或辐射泄漏事件中,积极听从有关部门的指挥,执行疏散、转移等应急措施。
三、政府与国际组织在核辐射防护方面的措施1. 制定法律法规: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核能产业进行规范和管理,保障公众的核安全。
2. 加强监测预警:政府与国际组织建立辐射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核辐射水平,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
核辐射预防策略与应对措施

核辐射预防策略与应对措施核辐射预防是保护人们免受核辐射危害的重要任务。
自从核能技术的应用得到广泛推广以来,核辐射的潜在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核辐射,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应对措施。
本文将探讨核辐射的预防和应对,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预防核辐射1. 加强核安全管理:核安全是预防核辐射的重要基础,各国应加强核安全法规和监管体系的建设。
提高核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标准,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加强对核辐射监测和评估的能力,及时发现和报告辐射事故。
2.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核能的使用是预防核辐射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应积极推广清洁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通过减少对核能的依赖,可以降低辐射事故的风险。
3. 提高核辐射意识:加强公众对核辐射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核辐射认知水平。
通过科学的信息传播,让公众了解核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措施,掌握核辐射检测和防护技能。
二、应对核辐射1.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各国应建立健全的核辐射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应急预警机制、辐射监测网络和核事故应急预案等。
同时要加强辐射监测设备和人员培训,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2. 加强辐射防护措施:在核设施周边区域,应采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如设置防护屏障、控制辐射源的释放和限制人员进入等。
此外,还应加强职业辐射工作者的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
3. 开展核辐射环境修复:一旦发生核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受到污染的环境。
通过清除和处理核辐射物质,恢复受影响区域的环境质量,减少核辐射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三、解决方案1. 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核辐射是跨国界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
建立国际辐射应急联络机制,加强辐射事件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行动,共同应对核辐射风险。
2.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核辐射监测和防护技术的水平。
研发先进的辐射防护材料和设备,提高核设施的安全性能,降低核辐射对环境和公众的影响。
核辐射的防护与应对措施

核辐射的防护与应对措施核辐射是指由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高能粒子或电磁辐射所引起的辐射现象。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防护与应对核辐射的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核辐射防护与应对的一些常见措施。
首先,核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避免接触。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以减少辐射的直接接触。
此外,应限制工作时间和接触剂量,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应避免进入受污染区域,减少接触污染物的可能性。
其次,核辐射防护还包括环境净化和污染物处理。
在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清理和处理受污染的土壤、水源和空气等。
例如,可以使用吸附剂吸附放射性物质,或者利用化学方法将其转化为不易扩散的形式。
此外,还可以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水源和食物链,以保护人们的健康。
另外,核辐射应对措施还包括医疗救治和心理支持。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长期而复杂的,因此,在核事故后,应及时提供医疗救治和心理支持。
医疗救治包括辐射剂量评估、辐射疗法和药物治疗等,以减轻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心理支持则是帮助受核辐射影响的人们克服心理压力和恐惧,重建信心和希望。
此外,核辐射防护与应对还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
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辐射水平和污染程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测核事故的发生,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出警报,以便及时应对。
最后,核辐射防护与应对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核事故是全球性的灾难,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交流,帮助各国提高核辐射防护与应对能力。
此外,信息共享也非常重要,及时分享核事故的信息和教训,以便其他国家从中吸取经验,提高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核辐射的防护与应对措施包括避免接触、环境净化和污染物处理、医疗救治和心理支持、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核辐射防护事故应急处理建议

核辐射防护事故应急处理建议核辐射事故是一种严重的灾害,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建立有效的核辐射防护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应急机构和个人应对核辐射事故。
1. 建立应急预案在核辐射防护事故发生之前,应急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详细的行动步骤和责任分工,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采取行动。
此外,应急机构还应定期进行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和熟悉应急程序。
2. 快速响应在核辐射事故发生后,时间就是生命。
应急机构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采取行动。
首先,应确定事故的范围和性质,以便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同时,应急机构还应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以避免恐慌和不必要的传言。
3. 保护人员安全核辐射事故处理过程中,保护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应急机构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培训,确保人员了解辐射防护措施,并能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此外,应急机构还应定期对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他们的身体状况符合安全要求。
4. 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核辐射事故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应急机构应建立有效的环境监测系统,及时监测事故区域的辐射水平和污染程度。
一旦发现超过安全标准的辐射水平,应急机构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扩散,并清理污染源。
5. 疏散和避难措施在核辐射事故发生时,疏散和避难是保护公众安全的重要措施。
应急机构应制定详细的疏散和避难计划,并向公众提供清晰的指导。
同时,应急机构还应确保疏散路线畅通,并提供足够的避难设施,以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
6. 协调合作核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协调合作。
因此,应急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紧密合作。
此外,应急机构还应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信息和经验,以提高应对能力。
7. 后续处理和监测核辐射事故的后续处理和长期监测同样重要。
应急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后续处理计划,包括清理污染、修复环境和恢复生产等措施。
同时,应急机构还应建立长期监测系统,定期监测事故区域的辐射水平和环境状况,以确保公众安全。
核辐射防范措施与应对建议

核辐射防范措施与应对建议核辐射是指由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它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严重的危害。
面对核辐射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应对建议。
本文将就核辐射防范措施、食品安全、个人防护措施和紧急应对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核辐射防范措施1. 监测与检测建立全面的核辐射监测网络,及时监测辐射水平和辐射源分布情况。
同时,加强辐射检测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和更新,提高辐射监测的准确性和精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2. 核安全管理加强核安全管理,提高核设施的安全性和运行效能,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确保核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地应对和控制。
加强职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职工核安全意识,减少潜在的人为失误。
3. 辐射防护建立辐射防护体系,进行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
包括加强辐射防护设备和材料的研发和使用,提高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水平,减少工作人员接受辐射的风险。
此外,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辐射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辐射危害。
二、食品安全1. 监测与检测建立食品核辐射监测体系,对食品进行定期抽样检测,确保食品的辐射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对进口食品加强检验检疫工作,严把食品辐射安全关。
2. 严格管理加强食品生产全程的管理,从选址到产品销售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控制农产品和水产品的辐射污染。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确保食品的来源和质量可靠。
3. 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食品辐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食品辐射安全的了解和操作能力。
三、个人防护措施1. 避免辐射源接触尽量避免与核辐射源接触,不接触放射性物质,减少辐射的风险。
特别是在核事故的区域内,应尽量远离可能存在辐射的区域。
2. 使用防护设备在工作或居住可能存在核辐射的环境中,应使用防护设备,如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有效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辐射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辐射健康问题,加强个人健康管理。
四、紧急应对1. 提前预警建立核事故预警体系,加强核事故的风险评估和预测,提前做好事故应对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事故情况下公众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及应对方法正确认识核辐射2011-03-29 18:37:52 来源:新华网前往论坛讨论什么是辐射,有哪些类型?辐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辐射无处不在。
太阳发出的由核反应产生的光和热,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
天然的放射性物质则广泛地分布于整个环境中,就连我们的身体内也存在着14C、40K以及210Po之类的放射性核素。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在存在着此类辐射的背景下不断进化而来的。
按照辐射作用于物质时所产生效应的不同,人们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和来自放射性物质的辐射。
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热辐射、无线电波和微波。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局)什么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阿尔法(α)辐射射线是氦原子核流,一张纸或一层皮肤就可以将其完全吸收。
如果发射α辐射的核素被吸入或摄入体内,会使肺或胃的内壁之类的临近组织受到较大的照射,危险比较大。
贝塔(β)辐射β射线是电子流,它们和中子流、宇宙射线统称粒子辐射。
β粒子比α粒子小得多,能够在材料或人体组织中穿行一段距离。
β辐射能够被塑料板、玻璃或金属板全部吸收,通常不能穿透皮肤的表层。
但是,受到高能β发射体的较大照射会导致皮肤灼伤。
β发射体被吸入或摄入体内也是较危险的。
伽玛(γ)辐射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称为电磁辐射,类似的还有X射线辐射等。
γ辐射具有非常强的穿透能力,只有相当厚的铁或铅之类的高密度物质才能起到较好的屏蔽作用,当它穿过物质时,会使原子发生电离。
因此,γ辐射在未吸入或未摄入体内的情况下,也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明显的剂量。
X射线X射线与γ辐射一样也是一种高能光子,具有与γ辐射相似的穿透力,在没有高密度物质屏蔽的情况下,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明显的剂量。
中子(n)辐射中子(n)辐射是指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的中子,特别是在核裂变或核聚变期间。
除了宇宙射线中有一些中子外,它们通常是人工生产的。
中子穿透力很强,当它们与物质或人体组织相互作用时,会引起物质或人体组织发射β和γ辐射。
因此,需要较重的屏蔽材料才能降低中子辐射。
电离辐射有哪些来源?电离辐射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进入我们的生活。
有的来自天然的过程,例如地球上的铀的衰变;有的来自人工的操作,如医学中使用的X射线。
因此,可以按照辐射的来源将它们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来自地球本身的γ射线、空气中的氡的衰变产物、以及包含在食物及饮料中的各种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
人工辐射包括医用X射线、来自大气核武器试验的放射性落下灰、由核工业排出的放射性废物、工业用γ射线等。
什么是人工辐射?人类除受到天然本底的照射外,还经常受到各种人工辐射的照射。
现今世界上的主要人工辐射源包括:医疗照射、核能生产应用中产生的人工辐射源或经过加工的天然辐射源,以及核爆炸和消费品中添加的辐射源等。
(一)医疗照射当今,世界人口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中,医疗照射居于首位。
医疗照射来源于X射线诊断检查、体内引入放射性核素的核医学诊断以及放射治疗过程。
随着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接受医疗照射的人数愈来愈多。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接受X射线检查的频率每年每1000居民约为300~900人次,在发展中国家接受X射线检查的频率约为发达国家的10%。
医疗照射造成的剂量小者每次在μGy量级,大者如介入放射诊疗受检者皮肤剂量可达20 Gy以上。
全世界由于医疗照射所致的年集体有效剂量约为天然辐射产生的年集体有效剂量的1/5。
与此相应的世界居民的年人均有效剂量为0.4 mSv。
(二)核能生产核能生产包括铀矿开采、矿石加工、核燃料生产、反应堆动力生产、燃料后处理等一系列工业流程。
核能生产的核燃料除用于制造核武器外,主要用作核电厂、舰船、潜艇等的核动力。
在核能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难免会有放射性物质排放到环境中。
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大部分较短,分散到较远的距离时已衰变掉很多,所以大部分放射性物质仅能造成局部环境污染。
核电厂周围居民人均年当量剂量为10 μSv。
从事核能生产的职业人员接受的人工辐射的年有效剂量,基本与来自天然辐射源照射的平均值处于同一数量级。
(三)核爆炸核爆炸在大气中形成的人工放射性物质是重要的人工辐射来源之一。
核爆炸形成的放射性落下灰对居民的危害主要是通过食入引起内照射,其次是外照射。
除上述三种主要人工辐射源会给人类造成照射外,空中旅行、宇宙航行以及各种生活用品(例如:含放射性发光涂料的夜光钟、表,含铀、钍的制品,某些电子、电气器件等)也会给人类造成照射。
不过,由这些人工辐射所致的世界居民的集体有效剂量与天然辐射源所致的相比,一般都很小,总计不过天然辐射源的1﹪。
什么是天然本底辐射?天然本底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
(一)宇宙射线宇宙射线又分为初级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
初级宇宙射线是从宇宙空间进入地球的高能粒子流,主要由质子、α粒子和电子构成。
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原子核(氮、氧等)相互碰撞而释放出次级质子、中子、介子、重子等形成次级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的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因此,高原地区的人群受到的宇宙射线照射剂量比平原地区的人群高。
在海平面上,宇宙射线对人体的年平均照射当量剂量约为0.3mSv。
然而,居住在海拔相当高的地方,例如中国拉萨,居民接受的年剂量是居住在海平面高度的人的数倍。
在飞机飞行的高度,宇宙射线的强度比地面高得多。
在洲际航线的巡航高度上,剂量率可以达到地面值的100倍。
(二)天然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可分为三类:①铀系、锕系和钍系三个天然放射系中的核素;②地壳中存在的除以上三个放射系以外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如40K(钾)、87Rb(铷)等;③宇宙射线与大气原子核相互作用而产生的3H(氚)、14C(碳)等放射性核素。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放射性核素一方面可对人员造成外照射,另外还可以随空气、水和食物进入人体造成内照射。
(三)人体受天然本底照射的剂量正常本底地区由天然辐射源对人类造成的照射水平的估计值见下表。
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有效剂量约为2.4 mSv,其中内照射所致的有效剂量比外照射高。
天然辐射源所致人体的辐射剂量世界上有些地区,由于地表层含有高浓度的铀、钍,从而使地表γ射线剂量高于一般地区,称为高本底地区。
例如,印度的克拉拉邦、巴西的大西洋沿岸以及我国广东省阳江县的部分地区。
什么是放射性沉降物(落下灰)?放射性沉降物(radioactive fallout),也称放射性落下灰或原子尘,通常指的核武器爆炸时所制造出来的放射性尘埃。
动物表皮沾染后可引起皮肤β射线损伤,进而可以导致整条食物链的污染。
核武器爆炸后会产生放射性沉降核武器空爆后所产生的烟云中含有放射性粒子,在风和重力的作用下,边降落边向下风方向飘移。
其中较重的粒子在数分钟内即开始降落,24小时内降落在爆区下风方向数百千米的范围内,造成近区沾染;较轻的粒子,在几十小时至几天内降落到下风方向更远的地面,造成远区沾染;美国核能管理机构研究认为,更轻的粒子随风飘移甚至可以环绕地球,经数日、数月,乃至数年后方能降落到地面,造成全球性沾染。
严重核事故也可能产生放射性沉降物尽管核反应堆事故没有像核武器爆炸那么严重,但同样可以产生放射性沉降物。
核爆炸所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特征与严重的反应堆事故(如切尔诺贝利事故)有很大的不同。
两者最关键的差异是挥发性与半衰期。
定义国际制单位旧的专用单位换算吸收剂量反映被照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戈瑞(Gy)拉德(rad)1戈瑞=100拉德的大小。
当量剂量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希[沃特](Sv)雷姆(rem)1希沃特=100雷姆的生物效应的强弱。
毫希[沃特](mSv)有效剂量反映人体各组织、器官接受不同当量希沃特(Sv)剂量和对辐射产生不同敏感性时,发生随机性效应的几率。
国际制单位:希沃特(Sv)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怎么度量?因为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大小不仅与辐射的类型、能量有关,而且与受辐射作用的人体组织、器官的特性(例如对辐射的敏感程度),以及放射性核素在体内滞留的时间等因素有关,所以使用辐射剂量来表示人体健康可能受到影响的程度。
最常用的辐射剂量有3个:吸收剂量、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
吸收剂量反映的是被照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的大小。
国际制单位:戈瑞(Gy)。
旧的专用单位:拉德(rad),1戈瑞=100拉德。
当量剂量反映的是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的强弱。
在相同吸收剂量的情况下,α粒子和中子对身体的健康危害远大于β和X、γ射线。
当量剂量的国际制单位:希[沃特](Sv),在常规个人监测中更多使用的是毫希[沃特](mSv)。
旧的专用单位为雷姆(rem),1希沃特=100雷姆。
有效剂量反映的是人体各组织、器官接受不同当量剂量和对辐射产生不同敏感性时,发生随机性效应的几率。
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而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1000<1000 1000~3000 3000~10 000>10 00092015020<201.20.140.020.02全世界平均3300.4表1 来自诊断性医疗操作的辐射照射下脊柱大肠下段四肢与关节260.065--表2 患者受到的来自常规X射线检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典型剂量辐射主要有哪些医疗应用?电离辐射在医学中有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诊断,二是治疗。
与任何使用辐射的情况一样,要求诊断与治疗所带来的利益必须大于危害。
大多数人都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做过X射线检查,以帮助医师诊断其体内的疾病或损伤。
有时,为了治疗恶性病证或失灵的器官,或许会用射线束照射身体患病的部分,或是给患者服用活度相当高的放射性核素。
使用X射线检查患者,被称为放射诊断;用射线束治疗患者的操作,称为放射治疗。
表1 供采取防护对策用的国际干预水平239Pu 137Cs11000101000表2 某些食物及饮用水的行动水平核紧急情况下应如何应对?尽管在使用辐射与放射性物质时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但放射性事故仍时有发生。
核设施中可能会发生紧急情况并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意外释放。
因此发生事故时,采取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地附近居民的受照剂量是必需的。
可采取的防护对策多种多样,有可能仅采取一种对策,也可能采取多种对策的组合。
事故发生后,可以建议公众呆在家里或干脆离开家园,直到放射性烟羽飘过本地上空或工厂已经停止释放为止。
人们可以服用非放射性的碘片,以阻止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
还可采取暂时禁止销售当地产的牛奶、蔬菜及其他食品的限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