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16524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危重孕产妇是指怀孕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孕妇,此类病情对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确保危重孕产妇能尽早得到诊治和救治,各级医疗机构建立了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本文将探讨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首先,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评审制度,可以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危重孕产妇的病情,保障她们的生命安全。
此外,评审制度还可以提供一种协作的平台,使多学科专家能够共同参与危重孕产妇的救治,提高诊治效果。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建立危重孕产妇病情评估指标系统,根据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以便进行合理的救治。
其次是制定危重孕产妇的处理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明确相关医务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此外,评审制度还需要制定对危重孕产妇进行治疗的时效要求,以确保治疗能够及时进行。
同时,建立危重孕产妇的数据记录和统计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在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建立跨学科评审团队,包括妇产科医生、重症医学科医生、麻醉医生、产科护士等多学科人员。
其次是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此外,评审制度应定期进行绩效评估,以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不仅对医务人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家属和社会公众也具有启示意义。
评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提高家属和社会对危重孕产妇的关注和认识,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总之,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是当前医疗机构必备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的建立和实施能够保障危重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提高诊治效果。
同时,评审制度还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协作和学习,提高整个医疗团队的水平。
希望各级医疗机构能够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危重症孕产妇评审工作制度

一、按照《XXX孕产妇分级管理实施方案》和《XXX危重症孕产妇评审方案》有关要求,受县卫生健康委托,负责组织全县危重症孕产妇评审工作。
三、各医疗保健机构每发生一起危重症孕产妇救治组织评审一起,并填写《XXX危重孕产妇报告卡》,在次季度首月5日前上报县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科。
县级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危重症孕产妇评审工作。
四、评审工作应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任何个人不能将评审过程、内容结论对外披露、传播评审工作原则。
五、评审工作应多学科人员参与,评审人员至少5人及以上且为单数。
主要有分管领导、医务科科长、产科、孕保科、麻醉科、护理、ICU等不同领城的相关专家;参与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必须参加评审现场。
四、提供的评审病例信息需充分、真实,应提供复印件。
五、评审专家需详细、完整填写《XXX危重症孕产妇评审表》。
六、撰写评审工作通报,根据评审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整改措施及针对评审中发现的重点技术问题,组织参加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评审危重孕产妇的医疗服务基本要素1.入院当孕妇到达医院时,需要检查她是否符合“危重孕产妇病例筛选标准”。
在医生或护士首诊之前,是否有延误情况需要注意。
从到达医院到收住院期间是否有延误也需要考虑。
2.诊断首诊时需要对病人的状况进行全面、正确的了解,包括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
对于危重症的患者,需要了解其以往的相关就医情况,包括延误、诊断、治疗是否正确等。
同时,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
在做诊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延误和是否对需要鉴别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3.医疗、管理和监测治疗原则需要符合医疗常规,最初采取的处理需要恰当,如建立静脉通道并保证足够的静脉补液量、首次负荷剂量的硫酸镁应用等。
后续的处理也需要恰当,包括手术前、中、后准备与应对措施、对并发症或感染的药物治疗、输血等。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在病情发生变化或由非危重症转变为危重症时,需要适时评估、进行危重症病例讨论、调整治疗方案,并确保调整后的处理适宜。
在执行医嘱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延误,如血制品应用、麻醉处理等。
医务人员之间的病情交流也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延误。
在病情危重或发生变化时,需要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
4.护理、监测和随后的处理对病人所开的医嘱需要恰当、充分,需要对病人的监测、措施是否符合医疗、护理常规进行评估。
1.监测和执行医嘱在病历评审中,需要审查医务人员是否按照医嘱执行监测,并且是否及时和准确地执行医嘱。
2.入院情况在病历评审中,需要审查病人入院时的情况,包括入院诊断是否准确,病人的病情是否符合入院标准,以及入院时的时间是否恰当。
3.治疗过程在病历评审中,需要审查病人在医院治疗过程中的情况,包括治疗方案是否合理,治疗效果是否达到预期,以及是否存在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良反应。
4.出院情况在病历评审中,需要审查病人出院时的情况,包括出院诊断是否准确,出院时间是否恰当,以及出院后的随访事宜是否充分和清楚地向病人交代。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一、医疗服务基本因素的审评1.住院●当妇女抵达医院时,她当时的状况能否切合“危重孕产妇病例挑选标准”●抵达医院后,在医生/ 护士首诊以前 , 能否有延迟状况为何●从抵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时期有无延迟为何2.诊断●首诊时对病人状况的认识能否正确、充足和全面包含:①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能否全面②住院时为危重症者,其过去有关就医状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迟诊断能否正确能否赐予有关办理治疗能否正确能否有延迟)●有关协助检查能否全面包含:①能否对全部必需的协助检查开了医嘱(照实验室检查, B 超、心电图等)② 能否做了全部必需的协助检查为何③ 能否所做的协助检查是一定的为何④ 做协助检查和出结果报告时有无延迟为何●做诊断的过程中有无延迟为何●能否对需要鉴其余问题赐予了充足的考虑为何●诊断能否正确如不正确,为何3.医疗 / 管理 / 监测●治疗原则是什么能否切合医疗惯例为何●最先采纳了哪些办理这些办理能否适合(如成立静脉通道而且保证了足够的静脉补液量初次负荷剂量的硫酸镁应用等)为何●后来的办理能否适合(可能包含手术前、中、后准备与应付举措、对并发症或感染的药物治疗、输血等)为何●能否亲密察看病情,实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为何●在病情发生变化或由非危重症转变成危重症:①原由是什么能否合时评估②能否进行危重症病例议论③能否调整顿疗方案④调整顿疗方案后的办理能否适合为何●对必需的办理开医嘱时有无延迟(包含等上司查察病人的延迟或对治疗举措必需性认识上的延迟)●在履行医嘱时有无延迟(如以剖宫产为例,可将这个办理分为多个步骤:通知手术医生、通知麻醉师等其余人员、手术室接病人、术前准备、麻醉、手术等)为何●血制品应用有无延迟为何(配血、取血、输血的过程)●麻醉办理能否正确(麻醉方式、麻醉药应用和计量、术中状况监测与办理等)●医务人员之间的病情交流有无延迟(如医生与护士或上司医生与下级医生或值班人员之间),为何●在病情危重或发生变化时,能否有优秀的医患交流4.护理、监测和随后的办理●对病人所开的医嘱能否适合、充足(如护理级别、脉搏、血压、失血量、液体进出量等)●对病人的监测、举措能否切合医疗、护理惯例●能否按医嘱履行了监测●履行医嘱能否实时、正确5.出院●出院诊断能否正确●进出院诊断能否切合为何●出院时间能否适合为何●出院后的随访事宜能否充足和清楚地向病人交代6.病历记录的信息●病历记录中的信息能否充足能否正确能否实时●病历设置的项目能否完好●病历记录能否完好(请列出记录中遗漏的项目)●能否有各级医师的诊断建议(包含查房、会诊记录、急救记录等)7.其余状况(1)下级医院转诊病人的转诊状况(经过接诊医生 / 护士回想和病例记录认识):●转诊指征能否适合为何●转诊机遇能否实时、适合为何●转诊时办理能否正确为何●能否有转诊记录转诊记录包含哪些内容●在上转的途中,有无医务人员陪伴●转诊前能否通知上司医院为何●转诊交通工具是什么●假如是急救车,车上急救设施配置能否专科人员接或送病人●转诊路程能否有延迟为何(2)可能还有些因素没有在以上内容中列出,将其列在“其余”下。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一、医疗服务基本要素的审评1.入院●当妇女到达医院时,她当时的状况是否符合“危重孕产妇病例筛选标准”?●到达医院后,在医生/护士首诊之前,是否有延误情况?为什么?●从到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期间有无延误?为什么?2.诊断●首诊时对病人状况的了解是否正确、充分和全面?包括:①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是否全面?②入院时为危重症者,其以往相关就医情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误?诊断是否正确?是否给予相关处理?治疗是否正确?是否有延误?)●相关辅助检查是否全面?包括:①是否对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开了医嘱?(如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②是否做了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为什么?③是否所做的辅助检查是必须的?为什么?④做辅助检查和出结果报告时有无延误?为什么?●做诊断的过程中有无延误?为什么?●是否对需要鉴别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为什么?●诊断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为什么?3.医疗/管理/监测●治疗原则是什么?是否符合医疗常规?为什么?●最初采取了哪些处理?这些处理是否恰当(如建立静脉通道并且保证了足够的静脉补液量?首次负荷剂量的硫酸镁应用等)?为什么?●其后的处理是否恰当(可能包括手术前、中、后准备与应对措施、对并发症或感染的药物治疗、输血等)为什么?●是否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为什么?●在病情发生变化或由非危重症转变为危重症:①原因是什么?是否适时评估?②是否进行危重症病例讨论?③是否调整治疗方案?④调整治疗方案后的处理是否适宜?为什么?●对必要的处理开医嘱时有无延误?(包括等上级查看病人的延误或对治疗措施必要性认识上的延误)●在执行医嘱时有无延误?(如以剖宫产为例,可将这个处理分为多个步骤:通知手术医生、通知麻醉师等其它人员、手术室接病人、术前准备、麻醉、手术等)为什么?●血制品应用有无延误?为什么?(配血、取血、输血的过程)●麻醉处理是否正确?(麻醉方式、麻醉药应用和计量、术中情况监测与处理等)●医务人员之间的病情交流有无延误?(如医生与护士或上级医生与下级医生或值班人员之间),为什么?●在病情危重或发生变化时,是否有良好的医患沟通?4.护理、监测和随后的处理●对病人所开的医嘱是否恰当、充分?(如护理级别、脉搏、血压、失血量、液体出入量等)●对病人的监测、措施是否符合医疗、护理常规?●是否按医嘱执行了监测?●执行医嘱是否及时、准确?5.出院●出院诊断是否正确?●出入院诊断是否符合?为什么?●出院时间是否恰当?为什么?●出院后的随访事宜是否充分和清楚地向病人交代?6.病历记录的信息●病历记录中的信息是否充分?是否准确?是否及时?●病历设置的项目是否完整?●病历记录是否完整?(请列出记录中遗漏的项目)●是否有各级医师的诊疗意见(包括查房、会诊记录、抢救记录等)7.其他情况(1)下级医院转诊病人的转诊情况(通过接诊医生/护士回忆和病例记录了解):●转诊指征是否适当?为什么?●转诊时机是否及时、恰当?为什么?●转诊时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是否有转诊记录?转诊记录包括哪些内容?●在上转的途中,有无医务人员陪同?●转诊前是否通知上级医院?为什么?●转诊交通工具是什么?●如果是急救车,车上急救设备配置?是否专科人员接或送病人?●转诊路途是否有延误?为什么?(2)可能还有些因素没有在以上内容中列出,将其列在“其他”下。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一、医疗服务基本要素的审评1•入院•当妇女到达医院时,她当时的状况是否符合“危重孕产妇病例筛选标准”?•到达医院后,在医生/护士首诊之前,是否有延误情况?为什么?•从到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期间有无延误?为什么?2.诊断•首诊时对病人状况的了解是否正确、充分和全面?包括:①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是否全面?②入院时为危重症者,其以往相关就医情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误?诊断是否正确?是否给予相关处理?治疗是否正确?是否有延误?)•相关辅助检查是否全面?包括:①是否对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开了医嘱?(如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②是否做了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为什么?③是否所做的辅助检查是必须的?为什么?④做辅助检查和出结果报告时有无延误?为什么?•做诊断的过程中有无延误?为什么?•是否对需要鉴别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为什么?•诊断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为什么?3医疗/管理/监测•治疗原则是什么?是否符合医疗常规?为什么?•最初采取了哪些处理?这些处理是否恰当(如建立静脉通道并且保证了足够的静脉补液量?首次负荷剂量的硫酸镁应用等)?为什么?•其后的处理是否恰当(可能包括手术前、中、后准备与应对措施、对并发症或感染的药物治疗、输血等)为什么?•是否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为什么?•在病情发生变化或由非危重症转变为危重症:①原因是什么?是否适时评估?②是否进行危重症病例讨论?③是否调整治疗方案?④调整治疗方案后的处理是否适宜?为什么?•对必要的处理开医嘱时有无延误?(包括等上级查看病人的延误或对治疗措施必要性认识上的延误)•在执行医嘱时有无延误?(如以剖宫产为例,可将这个处理分为多个步骤:通知手术医生、通知麻醉师等其它人员、手术室接病人、术前准备、麻醉、手术等)为什么?•血制品应用有无延误?为什么?(配血、取血、输血的过程)•麻醉处理是否正确?(麻醉方式、麻醉药应用和计量、术中情况监测与处理等)•医务人员之间的病情交流有无延误?(如医生与护士或上级医生与下级医生或值班人员之间),为什么?•在病情危重或发生变化时,是否有良好的医患沟通?4•护理、监测和随后的处理•对病人所开的医嘱是否恰当、充分?(如护理级别、脉搏、血压、失血量、液体出入量等)•对病人的监测、措施是否符合医疗、护理常规?•是否按医嘱执行了监测?•执行医嘱是否及时、准确?5•出院•出院诊断是否正确?•出入院诊断是否符合?为什么?•出院时间是否恰当?为什么?•出院后的随访事宜是否充分和清楚地向病人交代?6•病历记录的信息•病历记录中的信息是否充分?是否准确?是否及时?•病历设置的项目是否完整?•病历记录是否完整?(请列出记录中遗漏的项目)•是否有各级医师的诊疗意见(包括查房、会诊记录、抢救记录等)7•其他情况(1)下级医院转诊病人的转诊情况(通过接诊医生/护士回忆和病例记录了解):•转诊指征是否适当?为什么?•转诊时机是否及时、恰当?为什么?•转诊时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是否有转诊记录?转诊记录包括哪些内容?•在上转的途中,有无医务人员陪同?•转诊前是否通知上级医院?为什么?•转诊交通工具是什么?•如果是急救车,车上急救设备配置?是否专科人员接或送病人?•转诊路途是否有延误?为什么?(2)可能还有些因素没有在以上内容中列出,将其列在“其他”下。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危重症孕产妇评审工作制度
为加强危重孕产妇的管理,总结和推广危重孕产妇的救治经验,提高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危重孕产妇评审工作制度。
一、定义与标准
(一)定义
危重孕产妇是指在孕期、分娩或在产后42天内患有任何一种按WHO定义威胁其生命的病情并存活下来的产妇。
(二)标准
根据WHO危重孕产妇的定义标准,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措施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范围与对象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内发生的危重孕产妇,包括引产、异位妊娠、流产及分娩等,经抢救存活出院的均列入评审范畴。
三、工作要求
(一)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在危重孕产妇经抢救存活出院7天内组织专家评审。
县危重孕产妇报告和评审制度(较齐全)

**县危重孕产妇报告和评审制度孕产妇危重症是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平安的重要因素。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是评价和改善产科效劳质量的一种手段,也是孕产妇死亡评审的补充,有助于将预防孕产妇死亡的关口前移,有效保障母婴平安。
一、危重孕产妇报告制度〔一〕定义与标准。
1.定义:危重孕产妇是指在孕期、分娩或产后42天患有任何一种按WHO定义威胁其生命的病情并存活下来的孕产妇。
2.标准:采用WHO危重孕产妇的定义标准,包括临床病症、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措施等4个方面的容〔见附件1〕〔二〕围与对象。
**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发生的危重孕产妇,包括引产、异位妊娠、流产及分娩等,经抢救存活出院的均列入报告和评审的畴。
〔三〕上报要求。
1.根底信息登记上报。
各医疗保健机构对发生在本医疗机构符合危重孕产妇判定标准的病例及时填报“**市危重孕产妇报告卡“〔见附件2〕,并在次季度首月日前上报县妇幼保健方案生育效劳中心,县妇幼保健方案生育效劳中心分别于1月、10月10日前报市妇幼保健院。
2.质量控制要求。
县妇幼保健方案生育效劳中心每年组织一至二次危重孕产妇个案报告质控,漏报率≤1,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相关原始登记资料与报表将列入辖区信息质控容。
二、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一〕评审目的。
1.提高医务人员对孕产妇危重症早期识别、干预和救治能力。
2.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产科质量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加大投入与管理力度。
3.总结经历教训,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保健效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广行之有效的适宜技术和管理经历。
4.促进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辖区妇幼卫生管理,为改良整体产科质量、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二〕评审分级和时限。
院级及县级评审:由县人民医院牵头县卫生计生局针对本县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情况组织县专家组按照“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每年组织1-2个典型病例进展评审。
〔三〕评审原则。
1.遵循原则。
参加评审人员不能将评审过程、容、结论对外披露、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症孕产妇评审工作制度
为加强危重孕产妇的管理,总结和推广危重孕产妇的救治经验,提高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危重孕产妇评审工作制度。
一、定义与标准
(一)定义
危重孕产妇是指在孕期、分娩或在产后42天内患有任何一种按WHO定义威胁其生命的病情并存活下来的产妇。
(二)标准
根据WHO危重孕产妇的定义标准,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措施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范围与对象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内发生的危重孕产妇,包括引产、异位妊娠、流产及分娩等,经抢救存活出院的均列入评审范畴。
三、工作要求
(一)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在危重孕产妇经抢救存活出院7天内组织专家评审。
(二)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每半年一次组织专家对辖区内的危重孕产妇病例进行评审。
(三)妇幼保健机构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各地上报的《危重孕产妇报告卡》,并组织有关专家对典型病例进行进一步评审
与点评,总结危重孕产妇管理和抢救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分析存在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与加强管理的意见与建议,报市卫生局。
(四)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辖区危重孕产妇抢救网络建设,加大投入和人员培训力度,强化模拟演练,提高危重孕产妇应急救治能力与抢救的成功率,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