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变废为宝》教学课件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美化校园》教案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美化校园》教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美化校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了解自己身边废物污染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废物的垃圾对环境污染的危害。
2、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美化生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3、了解学校绿色小银行活动意义,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绿色小银行的活动中去。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绿色小银行的活动中去,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习惯。
三、教具、学具:旧报纸易拉罐塑料瓶玻璃瓶药盒废布胶水针线彩笔双面胶剪刀等。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观察周边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有条件的学生把它拍下来。
2、准备好旧报纸易拉罐塑料瓶玻璃瓶药盒废布胶水针线彩笔双面胶剪刀等。
(二)活动过程:1、画面导入课件出示⑴一组环境被严重污染了的图片。
⑵请学生幻灯出示自己拍到的周边环境污染的照片。
⑶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放学路上观察到的环境污染现象。
⑷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此教学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2、教师向学生出示一组学校环境优美的图片『图片的差别带动了学生心理上的强烈对比,美好干净的环境令人愉悦,而浑浊肮脏的环境令人作呕,学生在情绪的对比中更能深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为此次活动奠定了基础。
』引导:正是由于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才使得我们的`校园如此美丽。
这正是我们开展的实践活动———绿色小银行,美化小校园。
板书课题3、我为“小银行”添光彩⑴课件展示学校绿色小银行的开展情况。
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如何让“小银行”开展的有声有色?『通过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明白:不光收旧利废是环保行为,捡起一片纸,收起饮料瓶,清理垃圾箱,擦洗墙面不文明语言,不随地吐痰等一些细小的行为都是在为“小银行”添光加彩。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件-变废为宝制作再生纸 全国通用(共19张PPT)

树木正在大批量被砍伐,森林越来越少。而同时我们知道, 森林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在保护环境方面,森林 的生态效应大大高于直接经济效益,例如:森林是制造 氧气的“工厂”,森林能够吸收有害物质,森林能够保持 水土,森林能够涵养水源,树冠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 截留10~20%雨量。5万亩森林贮水量相当于100万立方米 的小型水库。节约纸张,回收废纸可以大大降低原材料 的消耗。
白纸在地上随处可见
课美 后术
浪费的作业本
浪费用纸的现象
1、 还没用过的纸,只是皱了一点,就不要了; 2 、一张纸,写了几个字就不用了; 3、在纸上乱涂乱画; 4、美术课上,卡纸只用了一半,另一半就扔掉; 5、没用完的本子就扔掉; 6、做作业的本子留太多空白,空页。 7、宣传广告纸随便扔掉; 8、报纸看完就扔; 9 、用全新的白纸包书……
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相当是我们植树造林了。
废纸盒 图
一张纸的哭诉:我是一团废纸,浪费的人们 把我的伙伴一个个扔进了垃圾桶,其实我们 还有很多用处…… 人类总提倡少砍树木,却不知道珍惜我们, 难到你们不知道我们的生命来自于大树吗?
1:伐树做材料 → 2:裁切成适当的长度 → 3:剥去树皮 → 4:切成碎片 → 5:切成薄片 → 6:将薄片集中处理,运往造 纸厂 → 7:以药水和蒸气做成纸浆 → 8:用药水冲洗 → 9:去除杂质 → 10:漂白纸浆 → 11:在纸浆中加入药水 → 12:用网子沥乾水分 → 13:放在毡子上吸水 → 14:以高 温
小结
自己有没有节约用纸?自己爱护自己的书 本吗?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书本的?自己在 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怎样爱护自己的每 一张纸?怎样对待自己的作业本?
1、 白纸、作业本正反两面都写字、画图、计算等,用过的纸 用来折纸,比较节约。 2、 折纸折得不好,重新拆掉,重新折,不要随便丢掉。 3、 在家里擦手可用毛巾,少用餐巾纸。 4、 在外面吃饭用餐巾纸擦嘴时,尽量将纸充分展开,减少用 纸的张数。 5、 喝水用茶杯,不用一次性纸杯。 6、 废报纸、废书回收,特别是在课堂上用过的成叶的纸要扔 到班级的垃圾分类回收箱内不要随便扔掉。 7、 硬卡纸碎片不要丢掉,用来装饰别的东西。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围绕“生活中的垃圾”,引导学生认识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知识;(2)学会将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3)提高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情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垃圾分类的正确性和再利用方法的创新性;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教学卡片等;2. 学具:垃圾分类图、垃圾回收图、环保手工艺品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和环保手工艺品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2. 副垃圾分类与环保手工艺品制作3. 板书内容:(1)垃圾的分类与回收;(2)环保手工艺品制作方法;(3)垃圾分类与环保意识。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共同参与家庭垃圾分类;2. 课堂作业:让学生设计一款环保手工艺品,下次课上进行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废纸巧利用》优秀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废纸巧利⽤》优秀教案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编教材《变废为宝——废纸巧利⽤》教学设计基本信息⼀、主题内容分析纸是中国古代四⼤发明之⼀,它与指南针,⽕药,印刷术⼀起,给中国古代⽂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
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地促进了⽂化的传播与发展。
纸是汉族劳动⼈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状纤维制品。
在⽇常⽣活和学习⽣活中会产⽣⼤量的废纸,很多同学会将这些废纸随⼿乱扔,或没有很好的利⽤,对这些废纸,如不收集利⽤,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收集起来进⾏综合利⽤,就可以变废为宝,成为有⽤的资源。
虽然学校反复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但是学⽣们都没有很好地⾏动起来。
基于此原因,开展“变废为宝—废纸巧利⽤”活动。
“实践与体验”环节安排了“废纸⼤调查”“废纸巧利⽤”“制作再⽣纸”3个活动,使学⽣从调查废纸⼊⼿,通过实践活动,提⾼保护环境、节约和利⽤资源的意识,不随便浪费纸,节约纸张,保护环境,让他们能够学会合理处理、利⽤废纸的⽅法。
⼆、主题教学⽬标知识与技能⽬标:通过考察纸的系列活动,使学⽣了解废纸的产⽣以及怎样制作再⽣纸,激发学⽣对纸的探究兴趣,养成节约⽤纸的习惯。
过程与⽅法⽬标:通过探究节约纸张、废纸再利⽤的问题,掌握⼀些⽣活中变废为宝的⼩妙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学⽣的动⼿实践能⼒,引导学⽣关注中国古代四⼤发明之⼀造纸术,激发民族⾃豪感。
三、主题教学策略分析本次“变废为宝——废纸巧利⽤”主题实践活动,从认识纸⼊⼿,到了解怎样废纸巧利⽤,最后制作再⽣纸,由远及近,由浅⼊深,让学⽣深⼊地⾛进纸的世界,感受纸对环境,纸对⽣活的重要性。
活动⼀:废纸⼤调查⼀、教材分析纸是⼈类必不可少的⽂化⽤品,在⽇常⽣活、学习、⼯作中有着⼴泛的⽤途。
同时,造纸术还是我国的四⼤发明之⼀。
纸的出现促进了⼈类⽂明的进步;改变了⼈类⽣活,给⼈类带来了极⼤的便利。
小学综合实践《巧手实践变废为宝》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巧手实践变废为宝》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巧手实践变废为宝》教学设计课题背景《巧手实践变废为宝》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田园躬耕》主题中的子课题,是继《花生的世界》《花生的探究》《花生的种植》《花生的价值》等一系列子课题之后开展的劳动实践体验内容。
花生是一种有营养的美食,而花生壳在多数家庭中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作燃料、直接扔掉。
其实花生壳还有很多用途。
“巧手实践变废为宝”就是要启发学生利用花生壳进行创意制作,实现“变废为宝”的育人目标。
教学准备:课件(微视频),演示材料:花生壳作品、制作用到的材料。
制作材料:花生壳、双面胶、剪刀、轻泥、毛线、彩笔等。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花生壳拼粘画的制作步骤与技巧。
难点:通过花生壳创意制作学习,认识变废为宝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演示法、制作法、观看视频的直观教学法课标分析:花生是一种有营养的美食,而花生壳在多数家庭中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作燃料、直接扔掉。
其实花生壳还有很多用途。
艺术家们可以把花生壳变成艺术品,科学家能把花生壳变成再生资源,“巧手实践变废为宝”就是要启发学生利用花生壳进行创意制作,看似没用的花生壳经过科学研究居然还有这么多的用途,实现“变废为宝”的育人目标。
教学目标:1. 通过探究,尝试通过制作花生壳粘贴画,掌握花生壳粘贴画的制作步骤及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同桌共同制作花生壳拼粘画,培养合作意识及协作能力、创新思维。
3. 通过制作花生壳拼粘画,培养环保意识,学习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评价设计:根据本课性质特征在评价时,重过程、重参与,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自主评价,主要根据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1. 确定主题:短小精炼。
2. 选择方法:多法运用。
3. 分工合作:两人一组。
4. 完成作品:小组评选。
5. 展示交流:星级评价。
在展示交流部分,各组代表按流程介绍,在座的同学都是小评委,作品是不是做到了方法多样,布局合理,生动有趣,根据评价标准,如果作到一条给一个星星,如果做了两条就给两个星星,如果做到了三条就给三颗星星,小组长代表出示星牌,根据星牌的多少,定几星级作品。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国通用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变废为宝”,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废物利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学会将废弃物品转化为有用的物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废物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废弃物品的潜在价值。
2.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和实践操作。
教具学具准备:1. 废弃物品:塑料瓶、纸盒、废纸等。
2. 制作工具:剪刀、胶水、彩笔等。
3. 安全防护用品:手套、护目镜等。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废物利用的意义。
讲解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发散思维让学生思考废弃物品的潜在价值,提出自己的创意。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和交流。
3. 设计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废弃物品进行创意设计。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引导学生思考废物利用的更广泛应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1. 变废为宝2. 副废物利用创意设计3. 内容:废物利用的意义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实践操作的步骤学生作品的展示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制作一个废物利用的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废物利用的短文,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废物利用的创意设计和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不仅学到了废物利用的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废物利用的范围,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环保议题。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变废为宝DIY成果展示课全国通用

一、活动主题:变废为宝DIY成果展示课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变废为宝”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物品的能力。
促进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内容:废弃物的分类和利用。
简单的手工艺制作技巧。
创新思维的激发。
教学步骤:1. 引入主题:讲解废弃物的概念,介绍变废为宝的意义。
2. 展示实例:展示一些成功的变废为宝实例,如用废纸制作的手提包、用塑料瓶做的花瓶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废弃物,讨论并设计将其转化为有用的物品的方案,动手制作。
4. 成果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感受。
5. 总结反思:讨论这次活动的收获,如何将变废为宝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活动准备:教学资源:各种废弃物,如废纸、塑料瓶、旧布料等。
手工艺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针线等。
展示用的桌子和展示空间。
教学环境:宽敞的手工操作区。
三、活动过程: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和制作。
实践教学:以动手操作为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成果展示环节中积极分享。
教学活动:1. 主题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废弃物的现状和变废为宝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废弃物的类型,讨论可行的转化方案。
3. 动手制作: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案,开始制作自己的变废为宝作品。
4. 成果初现: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初步的展示和评价。
5. 完善作品:根据评价反馈,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四、活动评价:评价标准:创意性:作品的设计是否有新意。
实用性:作品是否能真正起到某种作用。
美观性:作品的外观是否吸引人。
环保意识:作品是否体现了废弃物的再利用。
评价方式: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
教师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五、安全与环保: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能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意外伤害。
提醒学生正确处理废弃物,不乱扔垃圾。
《变废为宝》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变废为宝》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活动名称:《变废为宝》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目的:通过参与者的亲身实践,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对废弃物的再利用能力,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活动内容:1. 废物分类教育:开展废物分类教育活动,介绍废物的分类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
通过实际示范和参与者的亲自操作,培养对废物分类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2. 废物再利用工艺展示:组织专家或相关机构现场展示废物再利用的工艺和技术,介绍废物再利用的意义和效果。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享和工艺的展示,激发参与者对废物再利用的兴趣和热情。
3. 制作废物手工艺品:组织参与者进行废物手工艺品的制作活动,引导大家通过创意和想象力,将废弃物料转化为有用的艺术品或日常用品。
通过亲自制作,提高参与者的废物再利用能力。
4. 环保宣传活动:策划参与者参与的环保宣传活动,如废物再利用主题演讲、环保海报设计和展示、环保宣传手册等。
通过参与宣传活动,激发参与者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5. 实地参观:安排参与者参观废物再利用的相关企业或机构,了解他们的工艺流程和成果。
通过实地观察和学习,深化参与者对废物再利用的认识和理解。
6. 回收废物资源:利用活动现场或活动周边的废物回收点,引导参与者将可回收的废物进行分类和回收。
通过实际行动,提高参与者的环保行为意识。
活动时间安排:- 废物分类教育:30分钟- 废物再利用工艺展示:60分钟- 制作废物手工艺品:90分钟- 环保宣传活动:60分钟- 实地参观:120分钟- 回收废物资源:30分钟活动所需材料和设备:- 废物分类示范用品- 废物再利用工艺展示道具- 废弃物料和工具(如塑料瓶、旧报纸、废纸板、剪刀等)- 环保宣传材料和道具- 实地参观场所的安排和交通工具- 废物回收容器和标识活动评估和总结:活动结束后,进行对参与者的评估和总结,了解他们对活动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同时总结活动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