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诸子百家名言集
先秦诸子的经典语录名言

先秦诸子的经典语录名言先秦的时候,涌现出的诸子百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治国思想,当然也留下了不少很经典的名言语录。
下面是由店铺分享的先秦诸子的经典语录,希望对你有用。
先秦诸子的.经典语录【热门版】1.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 孔子哲理之人生态度5.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为人谦恭,处事忠信,仁义之所。
)6.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7.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8.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9.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0.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2.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3.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4. 听其言而观其行。
15.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先秦诸子的经典语录【精选版】1. 听其言而观其行。
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6.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 过,则匆惮改。
9.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13.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5.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先秦诸子的经典语录【经典版】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

【导语】诸⼦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等书则记载“诸⼦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影响较⼤、最为的不过⼏⼗家⽽已。
⼀、政者,正也,⼦帅以正,孰敢不正。
此句出⾃《论语·颜渊》,这句话⼤意是: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
您本⼈带头⾛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正道呢? ⼆、事者,⽣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此句选⾃《管⼦-乘马》,务:致⼒。
这⼏句⼤意是:各种事业总是产⽣于谋虑,成功于实⼲,失败于骄傲。
三、圣⼈千虑,必有⼀失;愚⼈千虑,必有⼀得。
此句出⾃《晏⼦春秋·杂下⼗⼋》,得:成功。
这句话的⼤意是:即使有⼤智⼤慧的⼈,考虑很多次,也难免有⼀次失误;即使迟钝笨拙的⼈,考虑很多次,必有⼀次会是正确的。
四、凡百事之成,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此句选⾃《荀⼦·议兵》,这句话⼤意是:凡各种事业的成功,⼀定在于恭谨⼩⼼;它的失败,⼤多来⾃于怠慢疏忽。
五、⾏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其⾝正⽽天下归之。
此句出⾃《孟⼦·离娄上》,这句话⼤意是: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原来意想的结果的时候,就要从⾃⼰内⼼的道德修养的根源上寻求原因,⾝⼼端正,天下就会归服。
六、⾦⽟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骄,⾃遗其咎。
功遂⾝退,天之道。
此句出⾃⽼⼦《道德经》,意思是:⾦⽟满堂,你能守多久呢?富贵⽽骄,是⾃取灾祸啊!⼤功成了,名份有了⾃⼰便隐去,这正是上天之道。
七、天下之事,⾮⼀⼈所能独知也;海⽔之⼴⼤,⾮独仰⼀川之流也。
此句出⾃《鹖冠⼦·道瑞》,天下的事情,不是⼀个⼈所能独⾃知道的,海⽔的⼴阔,不是独靠⼀条河流的。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赏善不遗匹夫。
古代诸子百家的哲理名言

古代诸子百家的哲理名言古代诸子百家的哲理名言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丰富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古代诸子百家的哲理名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18、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20、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诸子百家最精华55句

诸子百家最精华55句,每一句都值得背诵!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学术局面盛况空前、一派繁荣。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8、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人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
这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
14、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盐铁论∙本议》过分强调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掩敝而显得软弱无力,也即形式重于内容,其实就是舍本逐末。
君子,当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言行既要符合道义,又要讲求策略。
20、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盐铁论∙刺复》管理大事业要提纲挈领,办理小事则要勤谨。
道家2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3、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24、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
——《庄子∙盗跖》当面阿谀奉承他人,背后又大加诋毁,这种两面三刀之人,是我们所应该唾弃的。
31、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
——《列子》有得必有失。
很多人因为某些爱好和追求,从执着变成了执拗。
盈亏却是此消彼长,看似得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失去。
兵家38、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仁本》时刻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
诸子百家名言精编

诸子百家名言精编务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荀子·性恶》奉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勤俭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否》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求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日新之谓盛德。
——《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审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的33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第58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

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1、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2、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
——苏轼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5、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6、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
——葛洪7、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葛洪8、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王符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11、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陶宗仪12、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李诩13、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格言联璧》14、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15、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16、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17、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1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
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保罗19、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莱20、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
——高尔基2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22、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查尔斯史考伯23、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
——朱舜水24、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颜之推25、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26、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27、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28、当以读书通世事。
——倪元璐2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30、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31、书,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知识、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
——吴运铎32、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
诸子百家留下的经典语句如璀璨的明珠的句子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解语:为政之要,就是正身正心。
一个“正”字讲明了德的核心。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企业高管、孩子家长,在日常行事中,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一方、带好队伍,教育子女。
这个“正”就好比“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源正则流清也。
2、近者悦,远者来。
《论语·子路》解语:使近处的人高兴,时远处的人归附。
这句话可以说是企业价值的最高体现。
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能使身边的员工受益,是员工所乐见的;企业不忘社会责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信誉,是大众所乐见的。
这一近一远,恰恰体现了受人尊重的企业的社会效应。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解语:君子与人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盲从附和而不与人和谐。
为人处世中,讲究和为贵,和而不同正是君子的体现。
在国家关系和人际关系中,以“和而不同”的心态与人合作,这是一种包容、尊重。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解语:想要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大事就不能成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
譬如学习之道,必须脚踏实地,从解答一个个难题入手;又如辅导孩子,不要天天琢磨着让孩子的先天禀赋一下子都发挥出来,凡事须慢慢来。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解语:做好事多了,就会有很多人帮你;做坏事多了,就有没有人帮你。
这个就是“道”的体现。
有人经常说,道太虚了。
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关键时刻便会显现出来,“多助”的便是顺应了道,“寡助”的便是违背了道。
6、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解语:“反求诸己”就是说凡事多问问自己,正如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从自己身上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不怨天尤人,看看自己的行为符不符合“道”的要求。
多从自身找原因、找差距,成功自然就会降临。
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

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1.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汉刘向《新序.杂事篇》简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拿自己的长处去笑话别人的短处,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简评:孝敬父母,不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的事情,应该时时刻刻记在心里,父母渐渐变老,时日不多,不要因为没有及时尽孝,而让人生留下遗憾。
3、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简评:现在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懂得关爱别人,却抱怨别人不关爱她;自己不懂得感恩,挑三拣四,讨厌这个讨厌那个,却还嫌别人对她疏远。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简评: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只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5、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盐铁论.本议》简评:写文章如果过分注重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到掩蔽而显得软弱无力。
做事情如果太注重细枝末节,太注重形式,往往就会丢掉根本性的东西。
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新书.过秦论》简评:前人犯过的错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如果还犯同样的错误,那就只能算是愚蠢的表现了。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简评: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遇到顺境,不必得意忘形,狂妄自大;遇到逆境,也不会心灰意冷,悲伤失望。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简评: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适可而止。
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拿有限求无限,不是自寻烦恼吗?9、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仁本》简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凡事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10、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简评:不拼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很多时候,人的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
11、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简评:钓鱼的人躬身猫腰,并不是因为对鱼表示恭敬;拿小虫作为诱饵给老鼠,也不是因为喜爱老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身之经典
欧阳光明(2021.03.07)
随着西周王朝衰亡,中国走进了春秋(前770-476)战国(前475-前221)时代。
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
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
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一段盛世,造就了思想之大家,著出了传世之文章,奠定了国学之基础,形成了中国之文化。
诸子: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孙武、张仪、苏秦、尹文、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
百家: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纵横家等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最有影响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诸子百家派别各不相同,但都是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宣传各自思想。
修身是基础,包括道德修养、文化修养。
中学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从诸子百家著作中可以寻找出道德修养、尊师重教、文化学习的经典名句,与大家共勉。
道德修养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
家,家之本在身。
’----家国天下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言行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辨别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自我完善
子思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jiá);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jiǔ);道前定,则不穷。
----准备
子思:君子之道,譬如兴远,必自迩(ěr);譬如登高,必自卑。
----基础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向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品质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处世
子思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追求
尊师重教
吕不韦: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
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
”----吕氏春秋《尊师》
孔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礼记《礼运》
孔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礼记《礼运》
吕不韦: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
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
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吕氏春秋《劝学》
劝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论语》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论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论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吕不韦: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疾讽诵,谨司闻,观欢愉,问书意,顺耳目,不逆志,退思虑,求所谓,时辩说,以论道;---
-吕氏春秋《劝学》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积跬(ku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耳聪,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荀子《劝学》
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五、兵家:代表人物:孙武。
作品:《孙子兵法》
六、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作品:《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