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悲剧介绍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是一个国家的王子主要讲的是一个王子为父报仇,杀了他的叔叔的故事。
他的叔叔为了夺取王位,把毒药倒进了国王也就是哈姆雷特的父亲的耳朵里,杀死了国王,娶了皇后也就是他的嫂子,哈姆雷特的母亲,哈姆雷特回国后,收到父亲的托梦,知道了真相。
而此时的假国王也知道哈姆雷特相除掉他而想除掉哈姆雷特,假国王想借用比剑的机会,用有毒剑杀死哈姆雷特,若哈姆雷特没有被毒剑所伤,就以奖励为借口让哈姆雷特喝下放入钻石的美酒,当然钻石上涂有毒药。
但是最终,哈姆雷特在比试中获胜,毒酒被他的母亲喝了,他杀死了他的叔叔,同时它也被毒剑刺中,牺牲了!《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很有名,也很有哲理的话:不要借钱给别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失,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在《哈姆雷特》这一不朽剧作中,始终存在着善良与邪恶之间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作为该剧的主要角色,他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处于这激烈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
身为王子的哈姆雷特被莎翁塑造为生命之美的典型,他年轻英俊,坚毅勇敢,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父王和母后,有着心爱的恋人奥菲利亚,可以说,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然而,这美好的生命时光瞬息之间又消失了,他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呢?我们看到,当时的丹麦宫廷一片混乱,老王奇怪地驾崩,王后改嫁新王,国外敌军压境,国内群情激愤、一触即发,而宫中却在通宵达旦地酗酒取乐,这一切,都在哈姆雷特年轻美好的生命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从而使他郁郁寡欢,认为人间不过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这些已经为王子年轻的生命注入了悲剧的因素。
随着老王鬼魂的出现,宫廷内幕的揭开,谋杀罪行的暴露,王子心中烈火的燃起,悲剧的帷幕拉开了……面对阴险奸诈的新王,哈姆雷特开始了孤身复仇的行动:为了复仇,他失手杀死了恋人的父亲;为了复仇,他佯装疯狂失去了深爱的情人;为了复仇,他对软弱的母亲冷言相向;为了复仇,他忍受着失去友情的痛苦。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名词解释:《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著名的一部,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悲剧名词解释:父王被叔父杀害,母亲改嫁叔父,父王的灵魂要求王子哈姆雷特替他报仇;王子考虑到整个社会和时代,决定担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但他寡不敌众,最后失败。
《奥赛罗》的主人公为人坦率,嫉恶如仇,是作者创造的理想人物;他误中阴谋家的诡计,杀死了心爱的妻子。
《李尔王》写一个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心目中的“人”的过程。
它概括了权威与爱的矛盾,权威与社会正义的矛盾,将真诚的爱与虚伪的爱作了对比,这出剧触及了人性与大自然的善恶问题,最富于哲学意义。
《麦克白》的主人公是苏格兰大将,由于野心的驱使杀死了慈祥的国王,这出剧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探索人性的善转变为恶的过程。
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对他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深入思考的重大成果,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最生动的形象的再现。
这些悲剧是“时代的缩影”,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而且语汇丰富,语言感人,台词、剧诗富丽、隽永,是悲剧形式的诗章,在悲剧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并足以使它们属于一切的时代。
从上下文看,本句的意思是“有些人是全职进修,有些人是兼职进修,有些人是半工半读”。
后半句“半工半读”的表达中,with 介宾补结构(with+宾语+宾补)是状语。
with 后的宾补用非谓语动词形式,根据上下文alternate (轮流,交替)该用现在分词形式alternating。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介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介(1)《奥瑟罗》叙述摩尔人贵族瑟罗由于听信手下旗官伊阿古的谗言,被嫉妒所压倒,掐死了无辜妻子苔丝狄蒙娜,随后自己也悔恨自杀。
奥瑟罗是个襟怀坦白、英勇豪爽的战士,苔丝德蒙娜天真痴情,毅然爱上了他,不顾家庭的反对和社会的歧视,同他结了婚。
但是,他们的爱情虽然战胜了种族歧视,却没有逃脱伊阿古的阴谋陷害。
伊阿古假装忠诚,心地奸诈,由于升不上副将,就对奥瑟罗怀恨在心,千方百计害死奥瑟罗夫妇,最后自己也得不到好下场。
通过这个形象,莎士比亚对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中的极端利已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李尔王》描写一个专制独裁的昏君,由于刚愎自用,遭受到一场悲惨的结局。
悲剧的目的同样在于揭露原始积累时期的利已主义,批判对于权势、财富的贪欲。
悲剧还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的英国现实。
在第三幕第四场里,李尔被两个女儿驱逐出门以后,跑到暴风雨的荒野,诅咒女儿忘恩负义。
在雷电交加中,李尔对穷苦的人们喊道:“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着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里,莎士比亚通过李尔的口表达了他对无家可归的农民的同情,同时也是对当代现实的揭露。
但是,紧接着上面那段话之后,李尔说道:“安享荣华的人们呵,睁开你们的眼睛来,到外面来体味一下穷人所忍受的苦,分一些你们享用不了的福泽给他们,让上天知道你们不是全无心肝的人吧!?这种求助于剥削阶级发善心以解决社会矛盾的想法,正是一种调和阶级矛盾的人道主义思想。
(3)《麦克白》野心家麦克白将军从战场上立功凯旋,由于野心的驱使和妻子的怂恿,利用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作客的机会,弑君而自立,最后,这个血腥的篡位者被邓肯的儿子和贵族麦克德夫所战败而死去。
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
这出悲剧深刻地揭示出个人野心对人所起的腐蚀作用,是莎士比亚心理描写的杰作。
莎士比亚之四大悲剧

•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 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 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 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 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 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 物的灵长! ——《哈姆莱特 》
•
奥赛罗性格中的 相互矛盾的合力,构 成了他复杂的性格倾 向。再加上他性格中 自私、偏狭的倾向, 一再激化这些矛盾。 在那复杂的社会环境 当中,奥赛罗的这些 性格矛盾不能保持平 衡,因而促成了他的 毁灭和自戕。
《李尔王》:昏君家丑记
• • • • 关键词: 1.刚愎自用 2.见利忘义 3.诚实、孝道
• 悲剧是把人生有价 值的东西撕毁给人 看 ……
• ——鲁迅
• 麦克白的毁灭是人 生追求的毁灭,是 人生价值的毁灭. • 也是人性的毁灭, 从这个意义上讲, 麦克白不失为一个 悲剧主人公。
• 作为一个人,麦克自有人 性的弱点,受七情六欲的 支配。他在野心的驱他下 犯下丁弥天大罪,并为自 己的罪行付出巨大的代价。 当我们深入到他的心灵深 处,感受他那深重的负罪 感和灾难感时,我们不免 要对这个人性的牺牲品产 生同情和怜悯.并对他犯 下的罪恶产生憎恨和恐惧。
•
理念冲突的显著表 现是人们的伦理观念 和道德理想的矛盾和 冲突,悲剧的发生不 是因为主人公的过失 所致。而是出于矛盾 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 合理性。同时又都具 有一定的片面性。
• 二、《哈姆莱特》 悲剧的实质,是 “历史必然的要求 与这个要求实际上 不能实现之间的悲 剧冲突”(马克思语)
• “外观往往和事物 本身不符。世人都 容易被表面的装饰 所欺骗”,“人们 往往用至诚的外表 和虔敬的行动,掩 饰一颗魔鬼般的内 心”。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爱情、权力与命运的冲突与破碎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爱情、权力与命运的冲突与破碎介绍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指莎士比亚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最出色的四个悲剧作品,它们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这些戏剧涉及到了人性的各个方面,展现了个人欲望与命运之间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破碎。
爱情与权力的冲突在这四大悲剧中,爱情和权力是两个重要的主题。
著名的角色如哈姆雷特、奥赛罗和麦克白都因为对爱情和权力的追求而陷入矛盾和冲突。
他们经历了复杂的情感困惑,同时也被外部势力所影响,最终导致了他们自己的毁灭。
哈姆雷特中的爱情与权力《哈姆雷特》是一部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中心的悲剧。
哈姆雷特因为对父亲的死和母亲的再婚感到愤怒和绝望,他的追求真相和复仇之路与他对女神欲望奥菲利亚的爱情以及权力之间发生了冲突。
奥赛罗中的爱情与权力《奥赛罗》是一部关于嫉妒、背叛和命运的悲剧。
这部剧集中讨论了奥赛罗将军在他对自己妻子德萨蒙娜的误解和他手下卢奇恩斯所散布的谎言之间产生的矛盾。
奥赛罗困在权力争夺和个人疑惑之间,最终导致了他自己以及身边其他人的毁灭。
命运与破碎除了爱情与权力,命运也是四大悲剧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这些戏剧中,人物们被宿命论所推动或被不可抗力所摧毁。
他们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最终还是被命运所击败。
李尔王中的命运与破碎《李尔王》是一部讲述冲突与变化的悲剧。
主角李尔王是一个年迈的国王,他在分配财产和权力时犯下了一个巨大错误,结果导致了他自己和他的家庭的破碎。
这个故事揭示了命运对于人类行动的限制以及无法逆转的后果。
麦克白中的命运与破碎《麦克白》是一部描写野心、背叛和嗜血欲望的悲剧。
主角麦克白渴望成为苏格兰国王,并为此而不择手段。
然而,命运却开始对他不利,逐渐推动他走向毁灭。
总结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深入人心的情感和永恒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通过深入探讨爱情、权力与命运之间复杂纠葛及由此带来的冲突与破碎,这些作品引发读者或观众对人性、道德和宿命等重要议题的思考。
简述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内容

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内容1. 引言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悲剧作品堪称经典。
莎士比亚的悲剧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丰富的情节和复杂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述。
2. 哈姆雷特(Hamlet)《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父亲被其叔父克劳迪斯谋杀后,为复仇而展开行动的故事。
哈姆雷特内心矛盾,他不确定是否应该杀死克劳迪斯,因此整个剧中充满了思考、犹豫和挣扎。
该剧涉及到权力、背叛、道德和死亡等重要主题。
3. 麦克白思(Macbeth)《麦克白思》是莎士比亚最具有黑暗氛围的悲剧之一。
故事围绕着苏格兰将军麦克白思和他妻子的野心展开。
在三个女巫的预言下,麦克白思变得疯狂,为了达成自己的野心,他杀害了国王达兰和其他人。
然而,罪恶最终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和死亡。
该剧探讨了权力、欲望和罪恶等主题。
4. 奥赛罗(Othello)《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关于嫉妒和种族主题的悲剧之一。
故事讲述了摩尔人奥赛罗与他的妻子德斯德蒙娜之间由于奸诈与误会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通过主人公奥赛罗对自己信任的破坏以及对妻子忠诚的怀疑,该剧揭示了嫉妒与误解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5. 李尔王(King Lear)《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最具有悲剧色彩、最令人震撼的作品之一。
剧中讲述了英国国王李尔王决定将王国分给三个女儿,却发现自己被背叛和抛弃的故事。
李尔王在失去权力和地位后陷入疯狂,并最终意识到他对真正的爱和忠诚的误解。
该剧涉及到权力、家庭关系和疯狂等重要主题。
6.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讲述了两个年轻人罗密欧和朱丽叶由于家族仇恨而导致的悲剧性爱情故事。
他们秘密结婚后,由于一系列误解和不幸事件,最终双双殉情。
该剧探讨了爱情、命运和命运的力量等主题。
7.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历史悲剧之一,讲述了罗马将军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之间的爱情故事。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与《麦克白》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与《麦克白》简介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各个戏剧类型,包括喜剧、历史剧和悲剧。
其中,他创作了四部被公认为他的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这些作品引人入胜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不可预知。
1. 《哈姆雷特》内容简介《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对父亲国王被他的叔父克劳迪斯谋杀后,试图让真相大白所面临的困境。
这部戏剧探讨了自由意志与命运、欺骗和复仇等主题。
主要人物•哈姆雷特:丹麦王子,主角•克劳迪斯:哈姆雷特的叔父,目的是篡夺丹麦王位•奥菲利娅:哈姆雷特的恋人内容简介《奥赛罗》讲述了一个关于嫉妒、背叛和误解的故事。
主人公奥赛罗是一位贵族将军,他的传统和历史地位引起其他人的嫉妒和阴谋。
这部作品探讨了种族和性别问题,在戏剧中常见的悲剧元素进一步突显了主题。
主要人物•奥赛罗:摩尔将军,被他信任的人背叛•莉雅 : 奥赛罗的妻子,被他误会而导致悲剧发生•欧瑟罗: 反派角色,图谋陷害奥赛罗3. 《李尔王》内容简介《李尔王》被视为莎士比亚最黑暗的悲剧之一。
这个故事基于英国传说,讲述了李尔王在年老退位后,因为错误的判断导致他的家庭和王国陷入混乱。
该剧涉及权力、背叛、疯狂以及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
主要人物•李尔王:不计后果地放弃王位•甘内尔:李尔王最小的女儿•基德:图谋篡位者之一内容简介《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有名的悲剧之一,也是英国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戏剧之一。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麦克白及其妻子对抗野心和欲望所引发的恶性循环。
这部戏剧深入探讨了权力、罪恶和道德观念。
主要人物•麦克白:苏格兰将军,被野心驱使而走向毁灭•耶奇:预言将来成为苏格兰国王的三个女巫之一结论这四部著名的悲剧作品彰显了莎士比亚的才华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哈姆雷特》故事简介:《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丹麦王宫里,四具王公贵族的尸体躺在血泊中,满面悲伤的霍拉旭向人们讲述了那惊心动魄的故事。
事情还得回到几个月以前,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国一位年轻有为的王子,他有魄力、好思索、接近人民、对人类抱有美好的希望。
他正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国内传来噩耗,父王突然惨死,叔叔克劳狄斯篡夺王位,母亲改嫁克劳狄斯。
邻国挪威的福丁布拉斯王子乘机发兵,想报杀父之仇,并夺回割让的土地。
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亲的死使他痛不欲生,而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就匆匆改嫁,他感到屈辱,气愤地喊道:“就是畜生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他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哈姆雷特从好友霍拉旭那听说城堡露台上连续几天都出现鬼魂,好奇心促使他们在一个阴森可怖的夜晚登上了露台。
原来那鬼魂就是哈姆雷特的父亲。
鬼魂把他引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向他诉说自己被害的经过:原来,克劳狄斯趁老哈姆雷特在花园里午睡时,把致命的毒草汁滴进了他的耳朵,并使毒液流入他的全身血管,使他的身上起了无数疱疹,最后夺取了他的生命。
老哈姆雷特要求儿子为他报仇,但不许伤害他的母亲,要让她受到良心的责备。
知道真相后,怒火中烧的哈姆雷特从此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精神恍惚,他整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仇。
哈姆雷特疯狂地爱上了首相的女儿奥菲利亚,而世故的波洛涅斯阻止女儿和他来往。
一天,哈姆雷特突然找到奥菲利娅,在她面前做出了许多癫狂怪诞的举动。
奥菲利娅把王子的情况告诉了首相波洛涅斯,波洛涅斯又报告了克劳狄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
A: 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
出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当地文法学校,爱好戏剧、诗歌。
后因家道中落而辍学,20岁赴伦敦谋生。
在剧院打过杂差、当过马夫。
1590年,他成为雇用演员,开始舞台和戏剧创作生涯。
后成为剧团股东,巡回演出。
其间结识了一些青年贵族和大学生,受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1590-1612年间,莎士比亚创作成就辉煌,共作戏剧37部,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154首)。
1608年左右,获世袭绅士身份,荣归故里,直至终年。
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
其最高成就在于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三大类。
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莎剧以生动曲折的情节著称于世,构思壮阔,内容丰富,多采用多线索结构,将各种戏剧因素自然结合。
其人物都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总以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显示自己的特色。
语言丰富多彩、清新隽永,既富有哲理,又带有浓郁的诗意。
他的创作集中地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
B: 内容梗概: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其悲剧作品中最著名的四部。
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
《哈》剧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王鬼魂诉冤,嘱其报仇。
王子装疯,安排“戏中戏”,证实了新王杀兄的罪行。
错杀大臣后,王子被打发出国,他洞察新王阴谋,中途折回。
新王备下毒酒毒剑,挑唆大臣之子与王子决斗,欲置之于死地,最后三人同归于尽,母后也误饮毒酒而死。
《奥》剧写的是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
旗官伊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诬陷台丝狄蒙娜有私情。
奥赛罗轻信中计,亲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交加,拔剑自刎。
《李》剧叙述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
最终遭到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
《麦》剧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
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
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1)《奥瑟罗》叙述摩尔人贵族瑟罗由于听信手下旗官伊阿古的谗言,被嫉妒所压倒,掐死了无辜妻子苔丝狄蒙娜,随后自己也悔恨自杀。
奥瑟罗是个襟怀坦白、英勇豪爽的战士,苔丝德蒙娜天真痴情,毅然爱上了他,不顾家庭的反对和社会的歧视,同他结了婚。
但是,他们的爱情虽然战胜了种族歧视,却没有逃脱伊阿古的阴谋陷害。
伊阿古假装忠诚,心地奸诈,由于升不上副将,就对奥瑟罗怀恨在心,千方百计害死奥瑟罗夫妇,最后自己也得不到好下场。
通过这个形象,莎士比亚对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中的极端利已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李尔王》描写一个专制独裁的昏君,由于刚愎自用,遭受到一场悲惨的结局。
悲剧的目的同样在于揭露原始积累时期的利已主义,批判对于权势、财富的贪欲。
悲剧还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的英国现实。
在第三幕第四场里,李尔被两个女儿驱逐出门以后,跑到暴风雨的荒野,诅咒女儿忘恩负义。
在雷电交加中,李尔对穷苦的人们喊道:“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着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里,莎士比亚通过李尔的口表达了他对无家可归的农民的同情,同时也是对当代现实的揭露。
但是,紧接着上面那段话之后,李尔说道:“安享荣华的人们呵,睁开你们的眼睛来,到外面来体味一下穷人所忍受的苦,分一些你们享用不了的福泽给他们,让上天知道你们不是全无心肝的人吧!?这种求助于剥削阶级发善心以解决社会矛盾的想法,正是一种调和阶级矛盾的人道主义思想。
(3)《麦克白》野心家麦克白将军从战场上立功凯旋,由于野心的驱使和妻子的怂恿,利用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作客的机会,弑君而自立,最后,这个血腥的篡位者被邓肯的儿子和贵族麦克德夫所战败而死去。
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
这出悲剧深刻地揭示出个人野心对人所起的腐蚀作用,是莎士比亚心理描写的杰作。
(4)《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
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
因为父王突然死去,怀着沉痛的心情回到祖国;不久,母后又同新王——他的叔父结婚,使他更加难堪。
新王声言老王是在花园里被毒蛇咬死的,王子正在疑惑时,老王的鬼魂向他显现,告诉他“毒蛇”就是新王,并嘱咐他为父复仇。
哈姆莱特认为他这复仇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
他说自己有重整乾坤,挽狂澜于既倒的责任。
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漏心事,又怕鬼魂是假</PGN0315.TXT/PGN>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心烦意乱,忧郁不欢,只好装疯卖傻。
同时,他叔父也怀疑他得知隐秘,派人到处侦察他的行动和心事。
甚至利用他的两个老同学和他的情人去侦察他。
他趁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改编一出阴谋杀兄的旧戏文《贡札古之死》叫戏班子演出,来试探叔父。
戏未演完,叔父做贼心虚,坐立不住,仓皇退席。
这样,更证明叔父的罪行属实。
叔父觉得事情不妙,隐私可能已被发觉。
宫内大臣波洛涅斯献计,让母后叫儿子到私房谈话,自己躲在帷幕后边偷听;王子发现幕后有人,以为是叔父,便一剑把他刺死。
从此,奸王使用借刀杀人法,派他去英国,并让监视他去的两个同学带去密信一封,要英王在王子上岸时就杀掉他;但被哈姆莱特察觉半路上掉换了密信,反而叫英王杀掉了两个密使;他自己却跳上海盗船,脱险回来。
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
奸王利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结果,哈、雷二人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
王子临死遗嘱好友霍拉旭传播他的心愿。
C:鉴赏与品评: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
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社会恶势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
剧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下面的人物,描写他们与恶势力进行的悲剧斗争、毁灭及其道义力量。
如哈姆雷特就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惨痛的变故
使他所珍视的理想全部破灭,为父报仇、重整乾坤又使他感到任务艰难,因而忧郁、犹豫,陷入深刻的思索。
在艺术上,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
首先,多线索手法的运用体现了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如《哈》剧中安排三条复仇线索,以王子复仇为主线,另两条线索穿插糅合其间。
《李》剧中也有两条平行交错的线索。
其次,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善于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其性格更丰满深刻。
如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富有哲理性。
麦克白杀人后精神崩溃的过程更是刻画得细腻真切。
此外,作者还善于渲染气氛,营造悲剧性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麦》剧中夜与血的形象贯穿始终,阴森恐怖。
《李》剧中暴雨荒原一场,激烈哀愤……凡此种种,都使莎士比亚悲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