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

合集下载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摘要:旅游地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群体,对旅游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了解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分析了影响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并且提出了居民感知与态度的主要内容,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居民的感知与态度。

关键词:旅游地;居民;感知;态度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99-02引言旅游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群体,对旅游业的成功开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国外有学者开始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探讨。

不久之后,许多学者认识到旅游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不仅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并且提出了许多观点和测量旅游影响的量表。

例如,doxey提出一个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的总体变化模式,即高度兴奋、漠然、厌恶和对抗四个阶段,这对以后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国内相关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侧重于通过案例进行分析,但也有一些理论和方法的引入和探讨。

例如,陆林通过对皖南地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调查,认为理想均质下居民对旅游可能产生四种态度并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组合类型[2]。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给旅游目的地带来更大的影响,居民对其的感知也会愈加强烈。

同时由于人本主义的影响和将来学科发展的态势,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研究也会逐渐增多。

基于以上目的,本文将主要分析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和居民对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感知与态度。

一、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分析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在不同的地区、在同一地区不同时间以及同一地区不同群体存在着差异。

导致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存在差异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民对旅游的经济依托、游客特征、对旅游的参与和控制、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人口统计学特征。

(一)居民对旅游的经济依托旅游的发展能够给目的地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商业机会。

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研究

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研究
(二)建议
1.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有所提高,而且对旅游开发使本地的环境质量逐渐下降的感知度较高,因此应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培训与教育,增强其环保意识,使其充分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关键,从而自觉地去保护环境。
2.协调好旅游活动中各方的关系
(二)仙人洞村居民对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情况
旅游使封闭的仙人洞村居民走向外界,有机会和来自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进行接触,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交通条件、语言文字、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具体调查情况见表1。
第六,旅游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使得彝文逐渐得到恢复,带动了彝文的学习”、“促进了地方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的保护”两个问题来了解。90%的人赞成旅游使得彝文逐渐得到恢复,带动了彝文的学习,均值为4.21。对于“旅游促进地方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的保护”这一问题,大部分村民对此表示认可,赞成率为78%,均值为3.88。
(三)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
调查表明,78%的人认为旅游业发展利大于弊,无人反对,一方面说明旅游确实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地居民缺乏忧患意识。此外,有81%的人支持发展旅游业,仅有2%的人表示反对,原因是旅游业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明显的变化,收入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
1.正面影响的感知情况
第一,旅游对当地形象的影响。当地居民对此的感知度很高,赞成率达到96%,均值为4.45。这与当地实情非常相符,仙人洞村在没有发展旅游以前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小村落,旅游业发展后,其知名度大大提高。
第二,旅游对当地居民能力和机会的影响。通过“旅游提高了对外交往的能力”、“旅游增加了工作机会”、“普通话得到推广,提高了论文联盟整理语言表达能力”三个问题来了解,其赞成率分别为86%、83%和89%,均值分别为3.91、3.85和4.13,可以看出当地居民认为发展旅游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增加了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开发促使当地人讲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旅游开发以前,当地的语言以撒尼语为主,懂汉语的人很少,更不会说普通话。但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懂汉语、会说普通话的人数日益增多。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旅游地居民是旅游业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的感知与态度对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旅游地居民的感知是指他们对旅游活动、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的认知和体验。

旅游地居民的感知主要受到旅游业发展对其生活环境和社区影响的认知程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旅游业对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时,居民的感知往往是积极的。

例如,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文化交流等,这些积极影响会使居民对旅游的感知更加正面。

旅游地居民的态度是指他们对旅游的价值观、兴趣和行为意向。

研究发现,旅游地居民的态度往往与他们的感知密切相关。

当居民对旅游的感知积极时,他们往往会对旅游持有积极态度,愿意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并参与旅游活动。

相反,当居民对旅游的感知消极时,他们可能对旅游持有消极态度,甚至抵制旅游发展。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的研究对于制定旅游发展政策和管理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居民的感知和态度,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居民的满意度,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研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研究者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通过
收集居民对旅游发展的看法、对旅游资源利用的态度以及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等信息,可以全面了解旅游地居民的感知与态度。

总之,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是旅游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深入研究旅游地居民的感知与态度,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共赢发展。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目前,国内外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与态度研究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中的热点和重点,研究文献大量出现。

由于旅游严重依赖目的地居民的亲善态度,居民的支持对旅游的发展、成功的运作和可持续性是不可或缺的。

当社区成为旅游目的地时,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可避免就会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后果的影响,并且目的地的旅游发展设计如果没有充分获得居民的了解和支持,该项目也很难获得成功,热情好客的居民是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通过了解居民的反应和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完善目的地规划和促进社区参与,并获得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大力支持。

本文选择丽江研究居民感知与态度,意义在于:用定量化的方法详细分析丽江居民感知与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对居民进行聚类分析,阐述路径依赖和预期对居民态度的影响,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为丽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参考。

本文在详细综述和认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2004和2006年实地调查所得的249份和92份居民感知与态度调查问卷为基础,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利用SPSS、ORIGIN、EXCEL 等软件分析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

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探讨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不同旅游依存度对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影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丽江居民分类:通过设立假设和条件,验证分析路径依赖和预期对居民态度的影响,并分析二者产生的内在原因。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丽江目前处于Butler旅游生命周期理论中的发展阶段后期,并已初步进入巩固阶段。

现阶段的丽江居民普遍高度赞同旅游对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大部分反对旅游对二者的负面影响,但对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认知不一,较为混杂。

居民对旅游发展均持支持态度。

(2)与以往的大量研究所得结论不同,旅游依存度不是影响丽江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

依照旅游依存度划分的不同类型的丽江居民对调查所涉问题的回答基本不存在差别。

性别、收入、出生地不是影响丽江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

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分析

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分析

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分析摘要:旅游业的发展会给目的地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及态度是反映旅游影响的晴雨表。

文章以互助小庄为例,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带来的经济影响的感知、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及生态影响的感知,当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对投资者和从业者的态度、对旅游业的态度,从而总结出乡村旅游发展初期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特征。

关键词: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态度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有可能成为成功开发、营销、运作现有或未来旅游项目的一个重要的规划和政策因素。

关于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政策,提高居民对当地旅游业的支持,最终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然而旅游研究较长时间内一直把旅游地和旅游者作为主要对象,当地居民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社区参与的重视,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研究开始逐渐增多。

冯智明指出此方面的研究要拓展旅游地研究区域及类型,如乡村旅游地、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地、生态博物馆等,并应开展不同旅游类型区域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以揭示我国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共性与个性。

互助小庄从一个单纯的农业结构社区到旅游业介入的农村社区,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旅游到底会产生怎样性质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态度又是如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配合简单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互助小庄居民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调查,了解在乡村旅游发展初期,旅游对当地社会产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以及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情况。

一、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1、居民对资金使用影响的感知。

互助小庄被调查的居民中,居民通过从事旅游业大部分家庭都有储蓄。

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选择将家庭除去日常生活开销外的剩余资金用于投资,居民中投资者的比例较高,当地居民打破了传统的将剩余资金存入银行的观念,而将资金用于风险投资,风险意识和资本意识大大提高,旅游地居民逐步加入到了创业大军的队伍中。

我国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我国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我国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调查与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调查与分析,深入探究我国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情况,以期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了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等相关概念,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设计问卷、选取样本、收集数据等步骤,对我国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进行了实证调查。

在数据分析方面,本文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揭示了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的特点。

正面影响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收益、就业机会和文化交流等机遇;然而,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如环境污染、社会秩序破坏和文化冲击等。

同时,本文还发现,居民的个人特征、社区属性、旅游发展水平等因素均会对他们的旅游影响感知产生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应关注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居民的利益相协调。

应加大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力度,减少旅游业对环境和文化的负面影响。

应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实现旅游业与社区的和谐共生。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与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情况,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样本范围、深化研究方法,以更全面地揭示旅游影响感知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此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经济影响方面,多数研究表明旅游业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研究

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研究

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研究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旅游对于居民的影响感知状况仍鲜有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状况,以期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某旅游目的地的居民进行了调查。

共有200名居民参与了本次调查。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程度、对于旅游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影响的认知,以及对于旅游发展的态度等。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大多数居民认为旅游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

超过70%的居民认为旅游业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近60%的居民认为旅游促进了当地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尽管居民普遍认同旅游对社会和经济的积极影响,但对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居民的感知存在分歧。

约有40%的居民认为旅游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而另外60%的居民则认为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

最后,大部分居民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持支持态度。

超过80%的居民认为旅游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应该继续发展旅游业。

然而,也有少部分居民对于旅游的发展存在担忧,担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恶化。

综上所述,旅游目的地居民普遍认同旅游对于当地社会和经济的积极影响,但对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居民的认知存在分歧。

因此,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平衡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对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支持程度,以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

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

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引言:旅游是一种人类活动,涉及到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因果关系。

而在旅游目的地中,居民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其旅游感知和态度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国外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和态度成为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综述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1. 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知研究发现,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事业的认知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

居民普遍认为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

同时,旅游业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变化,如文化交流和民俗传承等,这些变化被大多数居民认为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

不过,也有部分居民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2. 居民对旅游资源的认知居民对旅游资源的认知和评价直接影响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态度和行为。

研究表明,居民对旅游资源的认知多样化,既有对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认know,也有对休闲设施和娱乐设施的认知。

不同居民对同一旅游资源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其中一些差异可能源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属性和旅游经历。

二、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态度1. 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程度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其对旅游的感知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大多数国外旅游地居民支持旅游事业的发展,并且愿意参与旅游业的发展过程。

然而,也有少数居民对旅游业的发展持否定态度,这往往与他们对旅游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持负面看法有关。

2. 对旅游者行为的态度居民对旅游者行为的态度是产生旅游人文冲突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多样化,既有欢迎和友好的态度,也有敌对和冷漠的态度。

这种态度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居民对旅游者行为的感知、旅游者的个人特征以及旅游者与居民之间的互动。

三、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的热点与展望1. 研究热点当前,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旅游沟通与互动、旅游人口流动与文化冲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昭化区为例浅析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
昭化区职业高级中学黄珍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是旅游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此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旅游业带来了哪些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且有助于了解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旅游影响;居民态度
自昭化区提出建设宜居宜游幸福昭化、大力实施“文旅兴区”战略以来,昭化区貌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还是在地区形象上等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那么,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角度来看,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当地居民对这些影响的感知态度又是怎样呢?由于笔者本人所学专业为旅游管理,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协助区旅游局的各类旅游接待事务,与旅游目的地居民接触较多,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观察及与他们交谈了解,现从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等三个方面对当地的旅游感知态度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
(一)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普遍明显地体现在经济方面。

通俗地来说,就是发展旅游让他们“有利可图”。

在走访各旅游目的地如昭化古城、平乐寺等,当地居民均认为,政府发展旅游业,一是增加了本地居民收入,二是增加了本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三是促进了本地的经济发展,四是使本地居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游走在昭化区旅游景区内,你会发现景区内真正外来开设门店的比较少,绝大部分都是原住居民,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生活状态感觉出来他们生活的惬意;同时,发展旅游业除了投入更大的财力外,还需要更大的人力物力,因此当地居民们就近务工的比例很大。

这些都说明了旅游业的经济
功能与经济效应使旅游业发展对旅游地的经济影响较大,旅游的开发发挥了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

(二)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
我们发现,正如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感知态度一样,他们对社会文化影响的积极方面感知较强烈,而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消极方面感知较弱。

其中,积极方面的正面感知态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二是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本地形象,三是旅游使居民本人增加了对故土的热爱和作为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四是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当地文化的发展,五是旅游使古镇居民的思想更加开放。

简单来说,旅游目的地居民能够接受黄头发、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游客,能够和游客探讨各地不同的风俗,能够从不同角度来什么,能够不断引进新的产品、运用新科技成果,而不再如最初只会看“西洋景”,这些就是社会文化正面的影响。

当然也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旅游者的参观打扰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旅游发展改变了当地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等,但是影响不是特别明显。

(三)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
在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这个问题上,当地居民的切身感受更加真实,最基本的就是房屋的风貌改造,这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他们一致认为,旅游发展加快了当地环境建设,改善了交通状况,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品质,也增加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在提到的这几项感知中,旅游的发展改善了一个地区交通状况使当地居民的正面感知最为强烈,就如俗话说的那样:“要致富,先修路”。

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当地居民普遍觉得旅游者的大量到来,产生的生活垃圾增多了,如果处理不及时的话会让他们很头疼。

(四)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
通过走访了解,在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当中,昭化区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最直接、最强烈、最显像的感知是环境影响的积极方面。

因此总的来说,昭化区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持的是积极肯定的态度,他们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且对
目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满意。

我们观察到,当地居民与旅游者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并且昭化区的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如四季之始“春意融融,欣欣向荣”时,初期接待游客量还未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对游客到此旅游是表示非常欢迎的。

二、从旅游目的地居民角度出发的几点建议
第一,依靠群众。

当地政府应该意识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是离不开目的地居民的。

旅游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利益的相关者群体,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目的地旅游业成功的关键。

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等都应该把当地居民的意见考虑进去,这与当地旅游发展走上可持续化道路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昭化政府及相关旅游规划部门应更加重视这一问题,积极落实各主体间利益分配制度,依靠群众发展旅游业,让旅游目的地居民以主人翁的意识更多地参与到旅游业的“大家庭”当中,提高他们的“家庭”归属感,让他们公平地享受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利益。

第二,加强过程控制。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昭化区内各旅游景区内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负面感知还比较弱,但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都要经历一个旅游生命周期过程,我们希望看到昭化区旅游业保持一个健康、向上、可持续的状态,要防止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被一些“变质“的观念、事物所影响产生质变。

所以,当地政府应呼吁居民、游客等珍惜保护现在所拥有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与此同时,也需要对未来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作好应对的准备。

第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

只要游过几个不同地方旅游景点的游客,都会感叹“只能就地游览,不能带走回忆“,原因就在于各地的旅游纪念品或者民俗活动的开展都大同小异、相差无几。

因此政府要引导当地旅游企业及目的地居民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深挖文化内涵开展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突出自身的优势与亮点,这样不仅经济创收,更让游客有看头、有回忆,“到了昭化,不想爹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