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山市1(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现代――《长江文艺》,-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当代少年》3、《短文两篇》①《蝉》――小思本名:卢玮銮――当代――《承教小记》②《贝壳》――席慕蓉――台湾――《幻思―席慕蓉散文赏析》4、《紫藤萝瀑布》――宗璞――现代――《铁箫人语》5、《童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著有《浮生六记〃闲情记趣》6、《理想》――流沙河――当代――《流沙河诗集》7、短文两篇①《行道树》――张晓风――台湾――《张晓风自选集》。
②《第一次真好》――周素珊――台湾。
《无言歌》8、《人生寓言》――周国平――当代――《周国平文集》9、《我的信念》――波兰――玛丽〃居里――《现代人的智慧》10、《论语》―― 孔丘,字仲尼――春秋。
11、《春》――朱自清――现代――《朱自清全集》12、《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老舍文集》13、《夏感》――梁衡――当代――《梁衡文集》14、《秋天》――何其芳――现代――《预言》。
15、《古代诗歌四首》首分别出自汉乐府、唐诗(五律、七律)、宋词和元曲。
①《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乐府诗集》②《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全唐诗》③《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白氏长庆集》,④《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全元散曲》16、《化石吟》――张锋――当代――《科学24小时》17、《看云识天气》――朱泳焱根占有关资料改写的18、《绿色蝈蝈》――法国――法布尔――《昆虫记》19、《月球上的足迹》――朱长超――当代――《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20、《山市》――蒲松龄――清代――《聊斋志异》-21、《风筝》――鲁迅――当代――《野草》22、《羚羊木雕》――张之路――现代――《东方少年》23、《散步》――莫怀戚――当代――《中国青年报》24、《散文诗两首》①《金色花》――印度――泰戈尔――《泰戈尔诗选》②《荷叶〃母亲》――冰心――现代――《冰心全集》25、《世说新语》①《咏雪》――刘义庆组织编写――南朝――《世说新语》②《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组织编写――南朝――《世说新语》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27、《郭沫若诗两首》①《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现代――《郭沫若全集》②《静夜》――郭沫若――现代――《郭沫若全集》-28、《女娲造人》――袁珂――现代――《神话故事新编》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当代――《金波作品精选》30、《伊索寓言》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古希腊――《伊索寓言》②《蚊子和狮子》――伊索――古希腊――《伊索寓言》③《智子疑邻》――韩非――战国末期――《韩非子〃说难》④《塞翁失马》――刘安等编著――西汉――《淮南子〃人间训》2015年新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2016-07-17 23:56 | #2楼1、《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
人教版《山市》七年级上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山市》七年级上册语文原文及教案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山市》原文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山市》教案一、教学目标①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②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
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学内容《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五、教学设计1、恰当导入据专家介绍,海市是一种光学现象。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及“读一读写一写”注音+词语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及“读一读写一写”注音+词语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古文“读一读·写一写”注音+词语汇总班级____姓名______号数____(一)、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第1课在山的那边一、1.2.略3.⑴将“发达”改为“发展”⑵将“附和”改为“赞成”二、1.“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山”指的是重重困难。
隐含的道理是: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2.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也在冷冷嘲笑我痴心妄想、幼稚可笑,表达我看不到海的失望、沮丧的心情。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大海比喻理想,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生动形象地说明历尽千辛万苦,艰苦奋斗才会实现理想。
3.诗人坚信理想可以实现,这个信念鼓舞着他不懈奋斗,使心灵永远不再枯干,充满活力。
4.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
(原文以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
)三、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冰心《飞鸟集》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1.略2.莫顿•亨特美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克服困难爬下悬崖的故事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战胜小困难,终将战胜大的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3.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参考答案第1页4.⑴把“基本上”删去(或将“根除”改为“消除”)⑵在“朗诵”后加“表演”5.C A B二、1.57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费城我和小伙伴们、父亲天气闷热而且大家玩弹子游戏玩厌了我困在悬崖上,伙伴们走光了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悬崖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交代事情的起因。
3.略(运用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第3课短文两篇一、1.略2.小思香港《承教小记》席慕容画家作家《幻思——席慕容散文赏析》《七里香》《有一首歌》等3.先抑后扬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4.⑴删掉“我们选”⑵删去“原因”或“等原因造成的”二、1.⑴秋天一到,蝉就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但这短暂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延续,因而那烦人的鸣声是可以原谅的。
初一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山市课件

山市全过程
• 初生阶段:孤塔高耸、宫殿入帘 • 发展阶段:城郭历历在目 • 高潮阶段:危楼参天
表示时间的词
• 忽——无何——未几—— 忽——既而——逾时—— 倏忽
海市蜃楼的真正成因
• 空气本身并不是一个均匀的。当光线穿过 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时,总会引起些折射, 但这种折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习惯 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异样,可是当空气 温度在垂直方向布反常时,就会引起密度 垂直变化反常,并会导致与通常不同的折 射和反射。这就会产生海市蜃楼的现象。 总之,“海市”“山市”是一种折光反射 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课堂作业
• 一、抄写全文,并将生字注音。 • 二、《词语手册》第二大题及《基础训练
册》第三大题。 • 三、翻译 • 1、无何……始悟为山市。 • 2、中有楼若者……以亿万计。 • 3、既而风定天清……霄汉。 • 4、而楼上人往来屑屑……不一状。
同学们,再见。
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 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 言生动。
听读课文
注意字音、停顿、语气和语调。
自读课文要求
• 一、根据《词语手册》及课 文下面的注解疏通全文内容, 并画出自己难懂的句子。
• 二、小组交流难解的句子。
重点实虚词
• 邑:县;然:但是,却;恒:经常; 顾:看;念:想;无何:不久,不一 会儿;悟:明白;为:是;未几:不 久;垣:墙;居然:竟然;若:像; 坊:街巷、店铺;计:计算;而已: 罢了;既而:不久;乌:同“无”; 危:高;扉:门;裁:同“才”;或: 有的人;逾:超过;肆:店铺。
山市
青 岛 海 市
天பைடு நூலகம்津 海 市
作者及作品简介
•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 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 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山市》知识点整理

山市蒲松龄【人物介绍】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卷六。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全文】奂山①山市②,邑③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④。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⑤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⑥,相顾⑦惊疑⑧,念⑨近中⑩无此禅院㈠。
无何㈡,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㈢,始悟㈣为山市。
未几㈤,高垣睥睨㈥,连亘㈦六七里,居然城郭㈧矣。
中有楼若者㈨,堂若者㈩,坊若者?,历历在目?,以? 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 而已。
既而? 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 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⑴。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⑵,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⑶,或凭⑷或立,不一状⑸。
逾时⑹,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⑺如拳如豆,遂⑻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⑼,与世无别⑽,故又名“鬼市”云。
【翻译】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
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
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城墙上面成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
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门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山市_慈呈祥

词语:
青冥: 青天,天空。
近中:近处。
无何: 不久,不一会儿。
这里形容尘土很大 莽莽然:
。
莽莽,广大的意思。 屑屑 :急匆匆。
句子翻译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2.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居然城郭矣。 3.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 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是如何逐步变化的?找出文中 相应的词语。 2.文章中山市形成的全过程可分为几 个阶段?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展示山市的变化 过程的?找出相应的词语并说说这些 词语的作用。 4.想象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 画面。
四、当堂检测
1.翻译下列句子。 (1)然数年恒不一见。 (2)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 城郭矣。 2.这次“山市”最早出现的是 “ ” ,最后消失的是 “ ”一座。 3.本文作者是 代 家 (名 字),字 ,世称 。著作有 《 》。
《聊斋志异》 文言短篇小说 集,共收录作 品近500篇, 以短篇小说为 主,此外还有 散记特写、随 笔寓言等,主 要写鬼狐精怪 的故事,也收 录一些奇特的 事。构思奇妙, 语言生动。
huà n
yì y ǔ
fāng
奂山
邑
禹年
坊
青冥
mí ng
飞甍
莽莽
yú
mé ng
高垣 睥 睨
fēi à n
yuá pì nì n
gè mǎng n
连亘
xiè
窗扉
shū
黯然
sì
屑屑
逾时
倏忽
肆
一、读文
1.抽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 听,看看有没有读的不对的地方。 2.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的重音 和停顿,根据录音在文中作标记。 3.自由读课文两遍,各小组竞读,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体会、联想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识字正音。
2、完成课后第二题,提前查意思。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
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
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二、作家作品1、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71岁才补为贡生。
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2、《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
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
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三、识字正音并朗读1、联系课后第二题,识字正音并解释难懂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断句。
4、全班齐读。
四、翻译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