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和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候

合集下载

头晕与眩晕概述(精编文档).doc

头晕与眩晕概述(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头晕与眩晕概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天理一、概述(一)什么是头晕?头晕就是成年人就诊的常见原因,占就诊人口总数的20 %-30 %。

而眩晕是头晕的一种特殊类型,尤其在改变体位时,患者主诉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不稳定的感觉,可能房间或周围的物体都在旋转,所以病人认为自己也在转,甚至无法走路甚至不能起床。

有时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心率和血压的改变,同时伴有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二)眩晕和头晕不是独立的疾病实体在神经内科,除头痛外,眩晕和头晕是最常见的症状,据一项超过30,000 人的调查显示,眩晕的患病率是17 %左右,超过80 岁则上升到39 %。

眩晕和头晕这两个术语涵盖各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种感觉和感觉- 运动综合征。

眩晕一般是由于前庭功能紊乱,而头晕不是。

视觉刺激引起的眩晕,是因为二者没有达成一致(例如,高度眩晕或视动错觉)。

单侧迷路病变、前庭中枢通路病变、耳石症可引起眩晕。

二、眩晕综合征尽管不同的病理机制,眩晕可以归类为眩晕综合征,均表现出典型类似的症状和体征:头晕/ 眩晕、恶心、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其中:感觉障碍:头晕/ 眩晕;凝视稳定性异常:眼球震颤;姿势控制障碍:倾倒、共济失调;植物神经系统:恶心、呕吐、腹泻;它们分别位于脑中不同的部位,都与前庭系统的主要功能相关联。

(一)前庭系统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是前庭眼反射(VOR )前庭系统是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是有关头晕的最重要解剖结构,其中在头晕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前庭眼反射VOR ,VOR 包括三个动作:第一个是头部水平旋转的Z 轴;第二个是头部伸屈的y 轴;第三个是横向歪头的x 轴。

(二)前庭眼反射(VOR )前庭眼反射的三个平面代表的三维(3-D )空间中,前庭眼动系统负责的空间方向,具有感知自身运动、凝视稳定性和姿势控制3 个功能。

耳石症是发生在水平和垂直半规VOR 内的感觉聚合异常。

VOR 连接一组相同的、特定的空间平面,即水平、上下、前后方向,对准主要方向拉动眼部肌肉。

头晕与眩晕

头晕与眩晕
起渐缓解 。 先 有植 物神 经 系统症 状 ,如恶 心 、呕吐 ,无 明显 眼震 。
定 是病理机 制 ,如 睡眠不 足 、疲劳 、长时 间加夜班 等 ,若 2 . 5 植 物 神 经 功 能紊 乱
1 . 2 眩 晕
适 时调整可 以纠正 。
患 者主体 对静态 的周 围客体 或 自身位 置产生 了运 动错觉 的症 候 ,是一 种 明确 的旋转感 觉涉及 整个身体 或 限于头部如 视物 旋转或 自身旋转 感 ,也 可有摇摆 不稳 、波浪起伏 、跌落 感 等。眩晕 的感觉 可被描述 为眩转 、眼花 、歪斜 、飘 浮 。它 经 常伴有恶 心 、呕 吐 、共济 失调和 眼球震颤 。这种情 况多为 病 理现象 ,提 示有 前庭 功 能紊乱 ,周 围性 的或是 中枢 性 的 , 如梅尼 埃病 、 前庭 疾病 、 耳 石症 、 前庭 性偏头痛 、 脑 干病变等 。
中毒 ,贫血 、高血压 、动 脉硬化等 。
后仍 持续存在 ,应考 虑为脑 部新陈代谢 疾患 如低血糖 症 ,而 不是心 血管性晕厥 。
1 . 4平衡 不稳 指 在行动 中站立 不稳 ,或运 动失调 的头晕症 候 ,表现为 “ 摇 摇晃 晃” ,没有 眩晕 ,是 一种姿势 调节 障碍 ,属于 空间定 位 障碍 ,一般 不出现 眼震 ,它只在走路 时发生 。如步 态运用 不能 ,起立不 能 ,帕金 森病 、共济失调 症 、周 围神经病 等常
1 . 1 头 昏
不等 。常突然发生 ,开始时 眩晕即达 到最 严重程度 ,头部活 动及 睁眼时加剧 ,多伴有倾倒 ,因剧烈旋 转感 、运动感 而呈 惊恐状 态 ,伴有耳鸣 、耳聋 、恶心 、呕吐 、面 色苍 白。
2 . 4 前 庭 神 经 元 炎
病 人年 龄多 在 3 0岁 以上 ; 眩 晕发 作前 可能 有暂 时 的意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头晕眩晕是指人体感到头部晕眩、眼前发花、走路摇晃等症状。

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内耳疾病、血液循环问题、中耳炎、颈椎病等。

下面为您介绍头晕眩晕的诊疗指南。

一、诊断1.面诊: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步态等。

2.详细询问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头晕眩晕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

3.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听力、平衡和共济运动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可以检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2.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垂体功能等。

3.耳部检查:包括听力测试、前庭功能检查、眼震检查等。

三、影像学检查1.头颅CT:可以检查是否有颅脑肿瘤、脑出血等病变。

2.颈椎CT或MRI:可以检查颈椎是否有病变。

3.颅内血管超声:可以检查颈动脉、椎动脉是否有狭窄或堵塞。

四、诊断与治疗1.内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通过特定的头部动作来恢复耳石的位置,从而缓解症状。

对于慢性内耳炎或耳聋者,可以考虑内耳手术治疗。

2.血液循环问题:如果头晕是由于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可以采取调整体位、增加水分摄入、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3.中耳炎:对于中耳炎引起的头晕,通常会给予抗生素治疗,并配合口服或局部使用激素药物。

4.颈椎病:如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可以采取颈椎牵引、理疗、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同时可以配合使用消炎镇痛药物。

5.其他病因治疗:对于其他引起头晕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控制其基础疾病,并配合病因相关的治疗。

五、预防与康复1.预防:注意休息、避免暴饮暴食、不过度疲劳、避免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坐或站立。

2.康复: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总结: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通过面诊、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等方法来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眩晕、头晕常见疾病症状及内科治疗指南

眩晕、头晕常见疾病症状及内科治疗指南

眩晕、头晕常见病症及内科治疗指南(一)周围性眩晕、头晕1.生理性眩晕、头晕:包括发生在正常人群的常见失调状态,如运动病、空间病、登陆病以及登高性头晕等,治疗以习服适应为主。

在这些失调状态中,发生眩晕(存在运动错觉)概率小,头晕及自主神经症状居多。

登高性头晕个体通常经历焦虑和恐慌情绪。

典型的运动病和空间病表现为出汗、恶心、呕吐、流涎、呻吟、胃肠运动减弱,消化障碍,甚至见到食物后痛苦等症状。

其中过度换气常见,导致患者低碳酸血症,血容量发生变化,血液淤积在下半身,容易发生低血压或晕厥。

登陆病是指个体在乘船、飞机及汽车等长时间暴露在运动刺激环境中后,发生的一种以摇摆性眩晕为特征性表现的前庭疾病,这种非旋转性眩晕、头晕和不稳感,极少数上述症状持续数月或数年,其原因不清。

运动病发生时,通过看远处水平面能够改善症状;反之,于视觉封闭的狭小空间内症状加重。

登高性头晕是由身体正常的摇摆感觉与视觉所见不匹配导致,当患者坐姿状态或视觉固定于近处目标时,其症状能够缓解。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BPPV又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类型,通常发生于老年群体,尤其是老年女性。

患者在位置变化时发生<1min的阵发性眩晕,典型的位置变化包括在床上翻身、躺下、起来,或站立位弯腰及站起,或抬头向上望等。

然而,部分老年BPPV患者主诉位置性头晕而非眩晕。

BPPV的原因是耳石碎屑不经意进入半规管,头外伤或内耳感染时均能引起耳石碎屑脱落。

BPPV 诊断标准为受累半规管平面上发现典型的位置性眼震,如果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或眼震不典型,则须与后颅窝肿瘤或梗死引起的位置性眩晕进行鉴别。

BPPV内科治疗首选手法复位或机器人复位,对于复位后有残余头晕症状及不适合复位治疗的老年患者,可进行前庭康复治疗。

对于反复发生BPPV且维生素D水平降低者,可补充维生素D。

3.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前庭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急,表现为眩晕、恶心或呕吐持续数天,不伴听觉或其他神经症状。

头晕与眩晕概述

头晕与眩晕概述

头晕与眩晕概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天理一、概述(一)什么是头晕 ?头晕就是成年人就诊的常见原因,占就诊人口总数的 20 % -30 %。

而眩晕是头晕的一种特殊类型,尤其在改变体位时,患者主诉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不稳定的感觉,可能房间或周围的物体都在旋转,所以病人认为自己也在转,甚至无法走路甚至不能起床。

有时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心率和血压的改变,同时伴有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二)眩晕和头晕不是独立的疾病实体在神经内科,除头痛外,眩晕和头晕是最常见的症状,据一项超过 30,000 人的调查显示,眩晕的患病率是 17 %左右,超过 80 岁则上升到 39 %。

眩晕和头晕这两个术语涵盖各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种感觉和感觉 - 运动综合征。

眩晕一般是由于前庭功能紊乱,而头晕不是。

视觉刺激引起的眩晕,是因为二者没有达成一致(例如,高度眩晕或视动错觉)。

单侧迷路病变、前庭中枢通路病变、耳石症可引起眩晕。

二、眩晕综合征尽管不同的病理机制,眩晕可以归类为眩晕综合征,均表现出典型类似的症状和体征:头晕 / 眩晕、恶心、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其中:感觉障碍:头晕 / 眩晕;凝视稳定性异常:眼球震颤;姿势控制障碍:倾倒、共济失调;植物神经系统:恶心、呕吐、腹泻;它们分别位于脑中不同的部位,都与前庭系统的主要功能相关联。

(一)前庭系统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是前庭眼反射( VOR )前庭系统是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是有关头晕的最重要解剖结构,其中在头晕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前庭眼反射 VOR , VOR 包括三个动作:第一个是头部水平旋转的 Z 轴;第二个是头部伸屈的 y 轴;第三个是横向歪头的 x 轴。

(二)前庭眼反射( VOR )前庭眼反射的三个平面代表的三维( 3-D )空间中,前庭眼动系统负责的空间方向,具有感知自身运动、凝视稳定性和姿势控制 3 个功能。

耳石症是发生在水平和垂直半规 VOR 内的感觉聚合异常。

VOR 连接一组相同的、特定的空间平面,即水平、上下、前后方向,对准主要方向拉动眼部肌肉。

眩晕的诊断与鉴别

眩晕的诊断与鉴别

城市常住老年人中,9%被查出患有BPPV
病因:迷路退行性变、迷路震荡耳石脱落。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位于椭圆囊内的“耳石”,
因为年老、外伤、感染或 者其他内耳病变而脱落,
进入半规管而引起BPPV
球囊内也有“耳石”, 即使脱落以后也不会进 入半规管,所以不会引起BPPV。正常情况下,“耳石“ 通过”DARK CELLs“(暗细胞)吸收,或者自然溶解。
3、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 neuronitis
有自发眼震,多向健侧。呈水平旋转型,快相向 健侧 不伴耳聋及耳鸣。 无中枢症候。 变温试验显示病变侧前庭功能减退或缺失。 血清病毒抗体可有异常。 伴有自主神经症状 头位改变时症状加重者常合并BPPV 平衡障碍,易于向患侧偏斜
后循环缺血的定义
自主神经系统性
内科疾病(贫血,心脏病等)
非前庭性
精神病,非前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妇科病及其它
鼻性/牙齿/眼性
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鉴别
周围前庭性
性质 程度 时间 眼震与眩晕程度 听觉障碍 植物神经 倾倒(闭目难立) 意识障碍 脑干症候
前庭功能试验 诱发试验潜伏期
定位诊断
中枢前庭性
多向一侧移动感或旋转性 较轻 较长,数周或数月 不一致 ,眼震重 不明显 不明显 倾倒方向不定, 与头位无一定关系 可有 多有
一、眩晕的解剖学基础 及发病机制
前庭系统的构成 眩晕的鉴别诊断
圆囊 椭圆囊
外周 中枢
半规管
前庭神经 前庭中枢
前庭神经核
神经通路
前庭系统
本体感觉
视 觉
平衡三联
三、临床常见的眩晕
1、梅尼尔病(Meniere disease)

头晕与眩晕定义、分类、眩晕鉴别要点、发病机制、诊断、评估、鉴别诊断与转诊、体格检查及治疗

头晕与眩晕定义、分类、眩晕鉴别要点、发病机制、诊断、评估、鉴别诊断与转诊、体格检查及治疗

头晕/眩晕定义、分类、眩晕鉴别要点、发病机制、诊断、评估、鉴别诊断与转诊、体格检查及治疗定义头晕:(非眩晕性)头晕,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即无或非旋转性的感觉。

眩晕:(内在的)眩晕,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的自身运动感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

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觉(旋转性眩晕)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非旋转性眩晕)。

前庭症状分类除眩晕、头晕症状外,还包括前庭、视觉症状和姿势性症状。

分类按照解剖部位划分的头晕/眩晕疾病分类:既往在病因学诊断方面,国内较多采用既有解剖部位又有疾病性质的分类,分为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眼源性、本体感觉性、全身疾病性和颈源性)。

临床常以脑干前庭神经核为界,将前庭系统划分为前庭周围系统和前庭中枢系统,对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称为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和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

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与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鉴别要点1.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主要为前庭周围器官和第八对颅神经病变引起,患者眩晕程度常较重,但平衡障碍程度轻,常急性起病,持续时间短,常伴明显的耳鸣、耳聋,以及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不伴其他中枢神经症状和体征,无意识障碍。

2. 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主要为前庭中枢性结构病变引起,包括前庭神经核以上传导通路(常为脑干、小脑或前庭皮层及皮层下白质)。

患者眩晕症状相对较轻,但平衡障碍明显。

如为占位性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起病缓慢,持续时间长,恶心、呕吐少见,耳鸣和听力下降少见,病情进展可伴脑干、小脑症状和/或体征,如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复视等。

如为急性脑血管病(如后循环梗死或脑干小脑出血),常为急性起病,伴随前述症状体征,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

3. 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由于各种原因损伤维持平衡的其他系统,如眼部和颈部本体感觉系统,患者表现多为头晕和姿势性症状。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 眩晕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 眩晕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眩晕_中医世家第三节眩晕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

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而危及生命。

临床上用中医中药防治眩晕,对控制眩晕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好疗效。

眩晕病证,历代医籍记载颇多。

《内经》对其涉及脏腑、病性归属方面均有记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

《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海”,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眩晕一病以虚为主。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

宋代以后,进一步丰富了对眩晕的认识。

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指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第一次提出外感六淫和七情内伤致眩说,补前人之未备,但外感风、寒、暑、湿致眩晕,实为外感病的一个症状,而非主要证候。

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丹溪心法·头眩》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

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

”明代张景岳在《内经》“上虚则眩”的理论基础上,对下虚致眩作了详尽论述,他在《景岳全书·眩晕》中说:“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

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晕和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候,是内科门、急诊就诊最多的疾患之一。

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大约有19.6%有头晕及平衡障碍症候。

美国和英国另一项基于社区人群
的调查头晕发生率为21%〜29%。

在一项社区头晕的研究中每月有头晕发作的占51%,每天头
晕的占35%。

实际上人的一生当中都会有头晕的感受,说明头晕的司空见惯。

但众多医师对头晕和眩晕的
诊断和认识却并不很清晰。

尤其随着当今医学的迅猛发展,原有书本上对于头晕和眩晕的诸多概
念已经过时或不合时宜了。

但是,我们的诸多讲师和临床大夫还再沿用着过去的惯性认识与诊疗
思路,教育着新的医学生,诊疗着新病人。

这就是我们常见到的头晕/眩晕症候最多使用的诊断颈性头晕”或颈性眩晕”脑供血不足”
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梅尼埃病或梅尼埃综合征、前庭周围性眩晕,连患者本人也会像大多数医生一样给自己冠以颈性头晕/眩晕(认为与颈椎病有关)或椎基底动脉脑供血不足(误以为动脉受压)的诊断。

而这些诊断与国外的头晕/眩晕最常见诊断相去甚远。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
实践总结和国外的经验介绍头晕、眩晕的概念与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一、头晕和眩晕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头晕和眩晕症状常见,但有的大夫对于头晕和眩晕的诊断常常比较困惑”和随意”
困惑”的确某些头晕有时由于患者表述不清或问诊者缺乏相关经验而难以诊断。

随意”临床大夫对于病因不清”的头晕或眩晕较随意地给予了脑供血不足”颈性头晕”的诊断,
或者干脆就以头晕”二字进行症候学诊断,而不是深入进行头晕与眩晕的诊断分析与思考。

举例:当一个患者以头部活动时出现头晕或眩晕为主述时,不同专科的医师对其诊断常常不同,部分医师常常以已之见或从所在学科的视角片面地加以诊断。

有的仅仅看颈椎X线所示有骨质
增生、椎间隙狭窄就考虑为颈性头晕或颈性眩晕;有的看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某支动脉血流速度
偏快就诊断动脉狭窄或痉挛造成了脑供血不足;有的根据单纯的眩晕直接诊断梅尼埃病或前庭周
围性眩晕;还有的医师笼统的以虚”字辩证。

结果,同一患者像被盲人摸象”一样给岀诸多不同
的诊断,诊疗措施也不尽相同,而患者收效甚微,有的甚至加重病情。

有的转换性障碍型[癔病]
心因性头晕的患者被误以为是颈性头晕或颈椎病,采取传统的正骨或针刀治疗,也会收到意想不
到立竿见影的奇效”而治疗师还以为是治疗得法。

有的类似患者甚至被施以颈椎手术而一言难尽。

因此,应当理清头晕、眩晕的概念,掌握常见头晕与眩晕疾病的特点,避免盲目诊断与治疗。

二、正确理解头晕和眩晕的概念
头晕(dizziness)概念可分为下列四类情况:头昏(lightheadedness)、眩晕(vertigo)、平衡不稳(disequilibrium)、晕厥前状态(presyncope)。

这些症状发生在患者意识清醒之下。

换言之,在意识丧失时发生的晕厥、癫痫等疾病是不包括在内的。

头晕是总的概念,眩晕、头昏仅仅是它的一
部分。

头昏指阵发或持续性的大脑不清晰感、头昏头沉、头胀、头部发紧感等。

高血压、精神心理因
素等常常引起头昏表现。

头昏症候有时可能属生理过程,不一定是病理机制,如睡眠不足、疲劳、长时间加夜班等,若适时调整可以纠正。

眩晕患者主体对静态的周围客体或自身位置产生了运动错觉的症候,多为病理现象。

常常表现为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感,也可有摇摆不稳、波浪起伏、跌落感等。

如梅尼埃病、前庭疾病、耳石症、前庭性偏头痛、脑干病变等常发生眩晕。

眩晕时一般患者不敢睁眼,常伴有恶心,严重时岀现呕吐、多汗、血压波动等自主神经症候,有的可伴眼震、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晕厥前状态指晕厥前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昏沉、眼前发黑、乏力等症兆。

如直立性调节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发生时,容易出现晕厥前状态。

平衡不稳指有行动中站立不稳,或运动失调的头晕症候,如帕金森病、共济失调症、周围神经病等常出现此表现。

因此,对于就诊的头晕患者应当区分他们是否是头晕,是头晕中哪种分类。

当然,对于患者个体
而言,在头晕症候发生时可以有头昏、眩晕、或平衡不稳症状的单独出现,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
的情况。

有人把头晕与眩晕绝对分开实际上是不符合实际的。

三、了解头晕症候的分类
头晕的疾病分类一般按非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和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两大类来区分。

非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主要指由内科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血压高低,心率失常)、血液疾病(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内分泌疾病卜环境变化及活动过度[高温,中暑,久立,过劳等卜头部轻度外伤后综合征、视觉疲劳及眼部肌病(如重症肌无力、青光眼等)、五官的炎症(口腔、副鼻窦炎)、上
感及药物影响或药物中毒等引起。

此外,也还包括心性头晕,如抑郁焦虑状态、轻躁狂等。

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又分成中枢性及周围性。

周围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主要有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美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淋巴管漏等。

中枢性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脑岀血、脑肿瘤、脑炎或脱髓鞘病、眩晕性癫痫等。

还有的既有中枢前庭受累、又有周围前庭受累性表现,如偏头痛眩晕(即偏头痛等位症)可有视野缺损、短暂
意识模糊等中枢症候,外周前庭检查少数又可有单侧半规管轻瘫(文献报告发生率为8.1到
23.8%不等),随着时间多数可恢复。

国外最新文献资料统计来看,头晕常见病因主要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偏头痛性眩晕、精神源性头晕、非前庭系统疾病性头晕、后循环缺血或脑卒中。

而像美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脱髓鞘/肿瘤/炎症等)等属于较少见的头晕情况,颈性头晕国外越来越少提及,而且也拚弃所谓的颈交感性眩晕的概念,一般颈性头晕多指颈椎过度屈伸损伤或颈部外
伤所致的情况。

由于国内患者就诊相对限制较少,所以,相当多的后循环缺血及高血压病所致的
头晕患者不经过初级诊疗中心,就可以到三甲医院就诊,因此,国内头晕患者的比例中后循环缺
血的比例就偏高,而在欧美国家这些患者可能在初级医疗中心就已经被诊疗,一般较少到大医院
就诊。

这也就是国内外头晕和眩晕病因组成比例不一致的原因所在。

四、掌握头晕常见疾病的特点和诊断思路
头晕/眩晕的诊断流程图
图L
气特定体值无关卜軒力域迴4耳鸣.耳内胀滿罄卜[五示1T 梅尼妬
■*速岗尖41|炭―•帀无上廉
无听力球谚j
J半理悴毂
笔者结合实践体会,总结了一个简单诊断头晕与眩晕的诊断路线图【图1],可以根据它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头晕、眩晕病因的快速判断。

这也需要医师对各种病因所致头晕、眩晕疾病的特点充分把握,才能迅速判断。

比如说,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特点是头位变化出现眩晕,患者常望床兴叹”、不堪回首”、眩晕瞬间即逝”,反复发生,可自行好转。

前庭性偏头痛(偏头痛性眩晕),也就是偏头痛等位症。

其特点是反复伴有或不伴有头痛的眩晕发作,症候发作持续时间短则数十秒,长则
数天(多在5min-72h )。

发作时多伴恶心、呕吐(吐后症状减轻),可岀现畏声、畏光、喜静、
心情烦糙,可有视物模糊表现,少数患者可有极短暂的意识模糊,症状发作时若头位变化时可使
晕加重,一般安静休息或睡眠后症状即可好转。

心因性头晕( psychoge nic dizz in ess ),也有的称之为精神性头晕( psychiatric dizz in ess )。

这类患者头晕与精神障碍或心因性因素有关,如抑郁、焦虑、惊恐、强迫或躯体化障碍等。

患者虽以头晕或眩晕就诊,但常伴随较多躯体化症状,如心慌、胸闷、消化不良、睡眠不佳等。

症状往往多在数月以上,甚至数年,几乎天天晕,有的伴有主观感觉障碍、假性共济失调等症状。

我们近期在《中华内科杂志》上总结了208例心因性头晕患者的临床症候特点,将其分为焦虑-抑郁状态型、转换型障碍型、躁狂状态型三大表现类型。

此外,也应注意以眩晕起病,但症状体征不明显,头颅MRI检查阴性的后循环缺血所致的恶性
眩晕,之所以称之为恶性眩晕,是指后续容易发生为脑梗塞的情况,有的甚至大面积脑干梗塞或
影响网状结核、呼吸中枢等而危及生命。

对于梅尼埃病应当掌握其耳鸣、耳聋、眩晕、耳内闷胀感的特点。

总之,把握好不同头晕与眩晕疾病的特点,并加以鉴别,熟悉诊断思路,这样就能快速进行初步
诊断,为下一步采取必要的辅助检查及治疗提供正确方向。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