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吻鲟养殖技术
千岛湖匙吻鲟成鱼网箱养殖技术

千岛湖匙吻鲟成鱼网箱养殖技术2004年6月上中旬我站引进匙吻鲟苗种7080尾入箱试验,养殖户13户,养殖面积322平方米,经5个多月的养殖,平均规格达483.8克/尾,全长53厘米,平均成活率为86%,总产量为2946.3千克,每平方产量9.15千克;总产值29.46万元,总生产成本为14.7万元,总利润达14.76万元,每平方米利润达458.4元,投入产出比为1∶2.0,养殖经济效益明显。
现将匙吻鲟成鱼网箱养殖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网箱选址养殖应选择避风、向阳、安静、水流平稳、无污染源影响、水体交换好、饵料生物丰富、不影响水上交通和旅游的水域,枯水期最低水深不得低于7.0米。
二、网箱及其设置1.网箱规格网箱规格一般有4米×3米×3米、6米×5米×4米两种,分别养殖苗种、成鱼,也可使用10米×6.6米×5米等大体积网箱养殖大规格成鱼。
2.网目规格250克以内幼鱼2a=1.0~2.5厘米,250克以上成鱼2a=3.0~5.0厘米。
3.网箱设置将箱体固定在框架上,框架间以木料、毛竹、条子船拼装,或单纯以绳索串连。
网箱内水面上设采饲框(采饲框是由密眼网片、纲绳、沉子装配后,围成占网箱面积30%的方形浮框),用于投喂浮性颗粒饲料。
因匙吻鲟怕光,网箱上口应以黑色遮光网布遮盖。
网箱排列方式呈”品”字或”非”字型,设置数量应遵照养殖规划,符合养殖容量,单个网箱间距离保持在2.0米以上,同一水域网箱组间距保持50米以上。
三、网箱养殖1.苗种放养鱼种要求全长在10厘米以上,且种质纯正、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并经检疫部门检疫合格。
鱼种放入网箱前须用食盐水、二溴海因、高锰酸钾等药物浸浴消毒,缓苗进箱,温差以不超过2℃为宜。
放养时间以水温20℃以上为宜,一般在每年的5月底6月初。
放养密度一般为5~60尾/平方米。
匙吻鲟生长速度很快,鱼种饲养一段时间后,个体间会出现规格差异,应适时分规格养殖。
匙吻鲟鱼养殖技术

匙吻鲟鱼养殖技术匙吻鲟鱼养殖技术养殖技术加入时间:2008-11-7 11:26:39 来源:渔业网点击:1514匙吻鲟养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阶段为鱼苗培育阶段。
是从刚孵出的鱼苗养成体长5厘米小鱼种。
第二阶段为鱼种培育阶段,是从小鱼种养成体长15—20厘米大鱼种。
第三阶段为成色养殖阶段,是从大鱼种养成体重1公斤以上的食用鱼。
养殖方法分别介绍如下:一、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是匙吻鲟养殖生产过程中—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培育难度较大的一个阶段,稍有疏忽会造成苗种大量死亡,直接影响整个养殖生产。
鱼苗可以在池塘中培育,由于刚开口的鱼苗,摄食能力弱,又因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和水中溶氧难以掌握好.往往会因缺饵或缺氧造成大量死亡,成活率极不稳定,高的可达到50%,最低的成活率为零,一般在25—30%。
现采用水槽培育匙吻鲟鱼苗,苗种成活率明显提高,成活率超过50%,鱼的体制健壮。
现将水槽培育方法介绍如下:1、准备工作(1)水槽水槽是培育鱼苗的主要设备,用砖或石块和水泥、砂搅拌成混凝士砌成,也可用不锈钢制成。
一般为长方形,长度为5—6米。
宽度为1.5米,底部呈斜坡.前端深度为1米,后端深度为1.3米,槽长壁底部两端高于中间约5厘米,排水口直径为3英寸,离排水口50厘米处设置一座拦鱼栅,是由木框和403网布制成。
池壁要光滑,排水口连接阀门或活动水管进行排水和调节槽内水的深度。
也育圆形水槽,直径约5米,排水口设在中间,内部设施和长形水槽相同。
还可利用现有四大家鱼圆形产卵池和孵化环道代替水糟。
(2)饵料刚开口的匙吻鲟鱼苗,主要摄食小型浮游动物,鱼苗在开口第一天必须要吃到饵料,否则会影响鱼苗的成活率。
在鱼苗没有开口前、必须贮存足够适口的天然饵料。
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小水面培养大量浮游动物,随时需要可随时捞取。
也可以从市场购买红虫贮存,此外还需要贮备一些微型配合饲料,以补充天然饵料89不足。
(3)机电设施水槽中培育鱼苗必须不断有新水流人,同时将多余的水排出,而且还要充气,使水中一直保持有充足的溶氧。
美国匙吻鲟及其养殖技术

美国匙吻鲟及其养殖技术什么是美国匙吻鲟?美国匙吻鲟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属于鲟科。
它们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也是最珍贵的食用鱼之一。
这种鱼类的头部呈现出钝锥形,并且有钝刺,身体呈现出石板灰或淡墨绿色。
它们通常可以生活在深邃、安静的淡水中,在野外通常生活在密西西比河,阿肯色河以及其它相邻的河流中。
美国匙吻鲟的特点美国匙吻鲟是一种非常耐寒的鱼类,它们可以在低于冰点的水中生存,而且不会失去意识。
据了解,这种鱼类能够活到100岁以上,最长记录是155岁。
美国匙吻鲟也有着极长的成长期,一般需要15年左右才能成熟并产卵。
另外,美国匙吻鲟属于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产卵次数非常少(每年仅产卵一次),因此价格十分昂贵,并被列为了濒危物种。
美国匙吻鲟的养殖方法针对肉质可口、经济价值大的美国匙吻鲟,市场需求量较大,自然环境下其数量较为稀少,因此,人工养殖美国匙吻鲟成为了许多养殖户的首选方法。
“温水养殖”是美国匙吻鲟养殖的法宝养殖美国匙吻鲟的最大难点是解决温度、氧气和水质问题。
为了让美国匙吻鲟得到健康的生长环境,许多养殖户采用了“温水养殖”的方法。
所谓“温水养殖”,就是要让养殖池水温保持在15℃以上。
这种方法除了保证鲟鱼的生长需要外,还能够使鲟鱼免受冬季寒冷天气的影响。
美国匙吻鲟颗粒料经济高效美国匙吻鲟是肉食性鱼类,为了保证其健康生长,养殖户需要选择营养全面的特殊型鱼饵(例如:黑虎虾、河豚鱼等)来喂养。
但是,高昂的饵料成本也是美国匙吻鲟养殖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针对这个问题,市面上逐渐出现了美国匙吻鲟颗粒料。
这种颗粒料不仅富含鱼类必要的营养,还能够弥补原料饲料价格高的缺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养殖户的喜爱。
大环式水处理为美国匙吻鲟的生长提供便利美国匙吻鲟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该对鱼池中的水质进行定期的检测,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养殖池水进行清洁、更换。
而在节约运营成本的同时,如何有效地处理池水,为鱼类提供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养殖户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沿黄流域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匙吻鲟技术

沿黄流域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匙吻鲟技术近年来,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从湖北水产研究所引进一些匙吻鲟苗种,利用沿黄流域低洼盐碱地池塘进行小规模匙吻鲟成鱼养殖,经过两年的饲养管理,匙吻鲟养殖成活率达到93%左右,池塘套养平均亩产匙吻鲟89kg,池塘主养平均亩产匙吻鲟348kg,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池塘条件养殖池塘面积为5亩~6亩,且多呈长方形,光照充足;池深2m~2.5m,水深1.5m~1.8m,池塘注排水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养殖水源为地下井水和农业引黄用水,水源水质清新且无污染;池塘底泥厚20cra左右。
每个池塘配备有功率为2kW的增氧机1台。
二、清塘与肥水鱼种投放前,彻底干塘消毒,并清除池底过多的底泥。
鱼种投放前10天~15天,用生石灰75kg/亩~100kg/亩全池泼洒消毒1次,曝晒池塘3天后再注水至水深1m,施入经过腐熟的猪粪、牛粪等粪肥600kg/亩~800kg/亩作为基肥肥水,待池水水色变为茶褐色后,再向池塘加注清水50cm。
池塘水位提高后,池水中溶解氧含量也得到相应提高,促进了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匙吻鲟苗种下塘后可以摄食到足量的适口饵料生物。
三、鱼种投放5月上旬,从湖北购进规格为体长25cm左右的匙吻鲟苗种,根据池塘条件,按照匙吻鲟池塘套养与池塘主养两种放养模式进行养殖。
1.主养草鱼的池塘中套养匙吻鲟套养规格为体长24cm~25cm的匙吻鲟苗种100尾/亩,当年年底匙吻鲟生长达到体重1kg左右,翌年再稀养至套养密度为40尾/亩,翌年年底生长达到体重2kg~3kg,挑选体形和发育较好、个体较大的成鱼留作亲鱼而放入大水面继续饲养,其余成鱼则上市销售。
草鱼鱼种的投放量一般按照主养草鱼的要求进行放养,且投放时间应在匙吻鲟苗种放养之后。
2.池塘主养匙吻鲟放养规格为体长25cm以上的匙吻鲟苗种,放养密度为300尾/亩;同时,可以搭配混养一些草鱼、青鱼、斑点叉尾。
大水面增殖名优品种匙吻鲟的养殖技术

大水面增殖名优品种匙吻鲟的养殖技术匙吻鲟又称鸭嘴鲟,隶属于鲟形目、白鲟科、匙吻鲟属,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美国特有的一种大型滤食性淡水经济鱼类。
我国自1998年引进该鱼后得到迅速推广,已普及20余个省、市、自治区。
其体形独特,既可食用又有观赏价值。
匙吻鲟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鱼籽可以加工成鱼籽酱,因此开发匙吻鲟的养殖和增殖,对调整水产名优品种的结构,推进大、中型水面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生物学习性1.1 形态特征匙吻鲟形态奇特,体表裸露,泽润无鳞,在头部前方、口的上端有l个长而扁平的长吻,形如鸭嘴又象汤匙,吻长度为体长的1/3;尾鳍歪尾形,分叉,上叶长,下叶短;体表光滑,眼小,口在吻下,不能伸缩;前额高于口部,腮盖布满梅花状的花纹;鳃耙密而细,鳃盖骨向后延到腹鳍。
体色为背部灰褐色,常有一些斑点点缀其中,腹部灰白色。
1.2 生活习性匙吻鲟性情温顺,生长迅速,适宜的pH范围为6.5~8.0,养殖水溶氧应保持在3 mg/L 以上。
因为匙吻鲟是广温性鱼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食物链短的特点。
匙吻鲟饵料来源广泛,生活周期长,个体较大,有易于捕捞等优点,适合于大型水体中养殖。
在河流中,匙吻鲟喜欢生活在水流较为缓慢、饵料生物比较丰富的区域中。
在湖泊、水库中匙吻鲟喜欢栖息于水体中上层,对水位、流量变化等十分敏感,养殖中最重要的是要创造适合匙吻鲟生长的生态环境。
1.3 食性匙吻鲟主要滤食浮游动物,偶尔也吃摇蚊幼虫等食物。
摄食方式与鲢鱼相同,枝角类和水蚤类的浮游生物是匙吻鲟最喜爱的食物。
幼鱼摄食浮游动物,且主要选择枝角类,但在鳃耙发育完善前,其摄食方式主要是吞食。
直到体长12~13 cm左右时,幼鱼的鳃耙才起滤食作用。
全长12 cm以前的匙吻鲟采取逐个吞食浮游动物的摄食方式,也吞食小鱼小虾;待全长超过12 cm的时候,其摄食器官鳃耙发育完善,转为滤食方式摄食。
经过驯化的匙吻鲟也可以摄食颗粒饲料,最好选用合适的浮性膨化颗粒饲料。
鲟鱼(匙吻鲟)鱼种培育

鲟鱼(匙吻鲟)鱼种培育
有池塘培育和水槽培育两种。
(1)池塘培育
池塘培育一般采用单养,鱼种培育塘的面积以5-15亩为宜。
清塘消毒。
在放养鱼种前必须将塘内原有的鱼类、有害昆虫及水草除掉,并杀灭塘内病菌。
提前10天左右将池塘水全部排干进行曝晒,在池塘底部和四周投放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对于水难以排干的池塘可带水清塘。
注水施肥鱼种入池前10-14天应注入新水并投施肥料,以经过发酵的有机肥为好。
每亩水面第一次施肥量为75-100千克,每星期追肥1次,每次追肥量为25-50千克,还可以全塘泼洒豆浆、渣,每亩水面每天用量为5千克,连续投放4-5天,黄豆浆、渣既可作为追有肥,又能作为鱼种的直接饵料,有利于塘内浮游动物的繁殖和鱼种的生长。
过早注水或施肥,塘内不仅会滋生有害昆虫,而且会浪费肥料,鱼种刚下塘时,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随着鱼的生长,每周增加水深10厘米,2周后将池水深度保持在15米左右。
放养和管理鱼种下塘时需要测定水中溶解氧,溶氧量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
也可先放5-6尾匙吻鲟鱼种在塘内小网箱中试水,观察半天或1天,如果试水鱼游动正常,证明池水水质良好,水中溶氧充足,可以将需要的鱼种放入塘内。
池塘水深1.5米以上,每亩可放养鱼种1000-1500尾。
要选择有水源的池塘并安装增氧机或充气泵。
饲养期
1。
匙吻鲟的养殖技术

匙吻鲟的养殖技术匙吻鲟,也称匙吻白鲟,是在3亿年之前,也就是说在恐龙时期之前就生活在美国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流域的一种鱼类。
它是北美洲特有的一种个体最大、最古老的鱼类。
据报道,在1900年之前,曾捕到1尾个体重97千克、体长1.8米的匙吻鲟。
但据准确记载,1972年在美国密苏里河的梦塔纳河段捕到1尾世界上最大的匙吻鲟,其个体重为64.7千克。
1992年在美国密苏里州奥柴克河捕到第2尾个体较大的匙吻鲟,其体重为58.9千克。
当前在河流中捕到的匙吻鲟,平均个体重为18千克。
匙吻鲟的鱼肉为白色,味鲜而无腥味,与海产名贵鱼类――箭鱼相似。
匙吻鲟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美味佳肴,而且匙吻鲟的鱼卵,是国际市场上名贵的营养品――黑鱼籽酱的原料,所以匙吻鲟的经济价值非常高。
由于匙吻鲟体型与一般鱼类不同,游动和摄食动作具有它的特色,因此,匙吻鲟还是一种名贵的观赏鱼类。
根据匙吻鲟的生活习性,最适宜于在我国进行人工养殖。
其作为养殖的品种来说,具有以下优点:1.适温范围广匙吻鲟是广温性的鱼类,既不怕低温,也能忍耐高温。
在冬天,即使水面结冰,只要水中仍有充足的溶解氧,就能在冰下的水中生活;在夏天,池塘表层水温往往超过35℃,在池塘中养殖的匙吻鲟仍然可以正常地生活。
2.生长快匙吻鲟是淡水鱼类中生长最快的鱼类之一。
当年孵化出来的鱼苗饲养到年底,个体重可达500克,1龄鱼个体重可达1千克左右。
湖北省水产局1990年从美国引进的匙吻鲟,放养在水库里,1999年起捕,个体重达22.5千克;平均每尾每年增加重量达2.5千克。
3.饲料来源广匙吻鲟的主要食物是浮游动物,也可摄食水中昆虫幼虫、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
天然水域中生长着大量的浮游动物,为匙吻鲟最大的饵料仓库。
4.容易起捕匙吻鲟性情温和,不善于跳跃,其习性与鳙鱼相似。
在池塘中饲养的匙吻鲟,用抬网捕捞,第一网起捕率可达90%以上。
在大、中型水域中,可采用围网和拦、赶、刺、张等捕捞方法,将大部分匙吻鲟起捕。
匙吻鲟苗种池塘培育技术

匙吻鲟苗种池塘培育技术2023-11-11•匙吻鲟生物学特性•匙吻鲟苗种池塘培育设施•匙吻鲟苗种池塘培育技术•匙吻鲟苗种池塘培育日常管理•匙吻鲟苗种收获与运输目•匙吻鲟苗种培育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匙吻鲟苗种培育发展前景与展望录CHAPTER匙吻鲟生物学特性01分类分布匙吻鲟分类及分布匙吻鲟形态特征外部形态匙吻鲟体长一般为40-60厘米,体重为2-6千克。
头部特别长,占整个身体长度的一半以上,呈扁平形状。
口宽大,下颌有牙齿。
眼睛小而圆,位于头部两侧。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光滑,有粘液。
背鳍和尾鳍相连,第一背鳍位于头部后面,第二背鳍位于第一背鳍后面。
胸鳍位于身体两侧。
内部结构匙吻鲟骨骼结构特殊,头骨呈匙形,脊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与头部相连,第二部分与躯干相连,第三部分与尾部相连。
鳃裂较大,位于头部两侧。
匙吻鲟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匙吻鲟以浮游生物为食,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虾等。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鱼粉、虾粉等饲料。
食性繁殖习性CHAPTER匙吻鲟苗种池塘培育设施02池塘条件030201水源水质水源与水质清塘在放苗前应对池塘进行清塘处理,清除淤泥和杂物,以减少病原体和敌害生物的数量。
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剂对池塘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池塘处理与消毒CHAPTER匙吻鲟苗种池塘培育技术03放养前的准备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和苗种规格,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苗种选择挑选健康无病害的匙吻鲟苗种,规格适宜,生长状况良好。
放养时间选择适宜的时间放养,一般为春季或秋季。
苗种放养饲料选择投喂管理水质调控日常管理饲养管理CHAPTER匙吻鲟苗种池塘培育日常管理04水质监控保持水质的pH值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
监测pH值监测氨氮监测亚硝酸盐监测透明度和溶解氧定期检测水中的氨氮含量,避免过高导致匙吻鲟中毒。
控制亚硝酸盐的含量,防止其对匙吻鲟的危害。
保持水质的透明度和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匙吻鲟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匙吻鲟养殖技术
匙吻鲟(Polyodon spathala)属鲟形目、匙吻鲟科,是北美洲的一种名贵大型淡水经济鱼类。
显著特点是吻呈扁平桨状,特别长。
匙吻鲟肉质鲜美,吻部富含胶原蛋白,营养丰富,是宴席佳肴;鱼子浆在价格昂贵,鱼皮可制成优质皮革。
匙吻鲟还可以作为观赏鱼出售。
美国于6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我国1988年从美国引进,现已成功地人工育苗和开始推广生产。
匙吻鲟鱼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遗传可塑性大,抗病能力强,易人工驯化。
匙吻鲟性情温和,习性与花鲢相似。
池塘养殖。
可采网捕,第一网就能捕起90%以上的鱼。
大、中型水面,可采用拦、赶、刺、张综合捕鱼法,就能捕获大部分匙吻鲟。
匙吻鲟的生物学特征预示了生长快、可共生、食性广、成本低、价值高等经济优势,将成为我国鲟鱼养殖业中的一个优良品种,适合在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大力推广养殖。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匙吻鲟将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受欢迎的又一个优新品种。
生活习性
匙吻鲟栖息于水体中上层,性温驯,起捕度很高,在池塘一网就可捕到90%以上。
PH适宜范围为6.5-8。
生长的碱度和硬度范围较广,但120-140mg/L 最合适。
水中溶氧最好保持在5mg/L以上,水中溶氧3mg/L为适中,虽然水中溶氧在1.5-2.0mg/L也能正常生活,但影响生长,较白鲢耐氧能力稍差。
匙吻鲟还是广盐性鱼类,仔鱼可在6%的海水中生活。
匙吻鲟是广温性鱼类,在2-37℃的水体中都能生活。
即使水面结冰,只要水中仍有充足溶氧,它也能在冰下水中生活。
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5-32℃。
该鱼也能耐高温,能在32℃的水中生存。
湖北夏天气温高达39-40℃,池塘表面水层水温往往超过32℃,在池塘中养殖的匙吻鲟仍能正常生活。
匙吻鲟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性情温顺,食物链短,是所有鲟鱼中惟一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
其饵料来源广,且易养易捕,适合于水库、湖泊和池塘等水域养殖。
匙吻鲟的食性与花鲢(即四大家鱼中的鳙鱼,各地叫法不一样,也有的叫大头鱼)相似,是一种滤食性鱼类,主食浮游动物、枝角类动物,特别喜食水蚤,也偶尔摄食摇蚊幼虫等小型水生昆虫。
鱼体长在12厘米以下的匙吻鲟鱼,能逐个蚕食浮游动物,也蚕食小鱼、小虾;鱼体长超过12厘米,其摄食器官发育完善,转为滤食方式,能捕捉游泳很快的桡足类动物。
随着匙吻鲟个体的长大,也摄食颗粒饲料。
幼鱼阶段,因其有一种长吻,形体奇特,摄食商品配合颗粒饲料时,腹部向上,动作独特,逗人喜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一种高档观赏鱼类饲养。
池塘养殖匙吻鲟主养混养皆可行
池塘主养时一般每亩放养规格为7~10厘米/尾的匙吻鲟鱼种500~800尾。
搭配白鲢鱼种80尾、鲫鱼种50尾,以辅助调节水质。
混养时每亩水面搭配放养7~10厘米规格的匙吻鲟鱼种100~120尾,但由于匙吻鲟的食性与鳙鱼相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饵,所以在混养的池塘中不能同时放鳙鱼,以免影响匙吻鲟生长速度。
饲料投喂可用人工配合颗粒料,要求蛋白质含量40%以上,主要原料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颗粒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要高,保持半小时以上。
鱼种入池后应停止投饵2-3天,以便鱼种适应环境,2-3天后开始投饵,刚开始投喂需少量多次,进行诱食。
饵料粒径应随着鱼体的增大适时调整,以达到适口为宜。
每天早中晚各投饵一次,鲟鱼有夜间觅食习性,夜间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池内鱼体重的2%-4%,同时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
养殖匙吻鲟时要注意保持水中有充足的饵料,经过驯食可搭配投喂海水鱼饲料,幼苗阶段饵料系数约为1.0,成鱼阶段饵料系数为1.5。
经过5个多月的饲养管理,其体重可达1.5斤以上,继续养殖的话,体重可达数十斤。
不过消费市场还是偏好于当年养成的小规格商品鱼,现在其塘头价是22~25元/斤,饲养成本约为2~4元/斤。
网箱养殖匙吻鲟
网箱结构和设置
网箱设置参考鲢鱼网箱,选择浮游生物量丰富的水头或库湾,要求水流平稳、避风向阳、环境安静。
网箱框架采用毛竹或杉木,箱体材料选用聚乙烯结节网片。
网箱规格5m×5m×3m或4m×6m×3m,网目大小2a=2-2.5cm。
匙吻鲟怕光,网箱表面用黑色薄膜遮盖。
苗种选择和放养
选择7—10cm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优良苗种,放养密度40—50尾/平方米。
匙吻鲟苗种对水温变化较敏感,苗种进箱时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2℃为宜,尽量调节好水温。
同时,用
1.5?%—2%的食盐水进行8—10分钟的鱼体消毒。
?利用灯光诱集浮游生物????根据浮游动物的趋光性,在夜间6:00至早晨6:00每只网箱点2盏
60W灯泡,提高网箱内饵料生物密度,节约饲料成本,满足匙吻鲟生长要求,饲料系数比池塘养殖低0.3。
科学投喂配合饲料
放养初期以灯光诱集浮游动物为主,然后逐步改投人工配制的浮性颗粒饲料。
投饲量依据水温高低来确定,在水温20—30℃时,日投饲率为1.5—2%;水温20℃以下时,日投饲率为0.5—1%。
具体情况依据摄食情况、天气、水质等及时调整。
投饲次数每天2—3次,上午7—8时,中午11—12时,夜晚6—7时。
日常管理
勤巡箱:严格执行早、中、晚巡箱制度,细心观察鲟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捞除残渣和剩饵。
经常洗刷网箱,防治网目堵塞,影响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
确保网箱安全:下雨天和暴风雨季节,随时注意加固网箱。
还要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发现破损及时修补。
养殖网上口还要安装黑色的遮光尼龙布和防盗网。
做好日常记录:每天记录好气温、水温、投饲量和发病死亡数量等。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健康管理”原则。
苗种放养和每次分箱时都用食盐和二溴海因等药物药浴后进箱,并且每隔20天左右在网箱内用15ppm的生石灰和0.3ppm二溴海因泼洒消毒。
网箱周围水域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匙吻鲟鱼疾病防治
匙吻鲟鱼体披骨板,自然敌害少,人工养殖历史短,其流行性、暴发性疾病尚不多见,现有报道的多为水质恶化所致,但仍应做好以水质调控、坚持预防为主的防病工作:一是养殖成鱼池使用前常规清池;二是养殖过程定期施用专用消毒剂消灭病菌;
病害防治
1.真菌性疾病。
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水霉属和棉霉属等水生真菌,常见的种类有丝水霉、鞭毛棉霉等。
病鱼症状是行动迟缓、鱼体消瘦、不摄食。
防治方法是要防止鱼体受伤,对患病鱼体可以采用克霉唑和1%的食盐与小苏打水混合溶液浸泡患鱼10分钟左右。
2.细菌性疾病。
出血病由气单胞菌引起,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多危害鱼种,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为首先要进行好环境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用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也可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无残留的抗生素和中草药预防。
白身病的症状为体表缺乏黏液,鱼体体色变白,可以采用抗菌素治疗。
细菌性肠炎的症状为鱼体腹部和口腔出血、肛门红肿、鱼体消瘦,可以用诺氟杀星等药物进行消毒,并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治疗。
3.寄生虫鱼病。
主要有三代虫、车轮虫、小瓜虫等,防治方法可采用5%的食盐溶液浸泡鱼体1小时,或用2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鱼体;也可以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4.非病原性疾病。
主要有肝性脑病、心外膜脓肿、黑体病、大肚子病等,该类病症的主要原因是养殖环境差,饲料成分不合理等原因造成,要注意改善环境,加强饲料质量管理。
广州市镇东鱼苗繁殖基地愿与您携手共进、共促发展
广州市镇东鱼苗繁殖基地,属于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较具规模的淡水鱼苗生产基地之一。
以生产优质鸭嘴鲟鱼苗、长吻鮠鱼苗、鲈鱼苗、鳜鱼苗、黑鱼苗、超雄黄颡鱼苗、新吉富罗非鱼苗及超雄性奥尼鱼苗、美国斑点叉尾鱼苗等淡水鱼苗为主.。
本基地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镇东村(京珠高速出口斜对面).距白云国际机场10分钟车程,交通方便,便于鱼苗运输.本基地所生产的鱼苗品种优良、价钱合理深受广大养殖信赖和欢迎。
年生产率达1亿尾以上.由于基地鱼苗质量好,产量高,价格优惠,售后服务完善,在全国各省市、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均有稳定的客户,并享有良好的信誉。
本基地视产品质量为生命,真诚服务于广大客户秉承给渔农之所需、解渔农之所急的服务思想,确保为养殖户提供高质量、齐规格、低价格、无病害、生长速度快的鱼苗,并为客户传授养殖技术,帮助客户增收致富,为社会创造更高的效益。
联系人:崔名华先生
电话:
手机: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北兴镇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