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

合集下载

三级复核制度

三级复核制度

三级复核制度篇一:工程造价公司三级复核制度工程造价咨询报告三级复核制度第一条为了保证和提高执业质量,防范和降低执业风险,规范执业行为,根据相关专业标准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项目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业务承接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质量进行控制。

第三条项目质量三级复核的具体程序及要求:一级复核:项目负责人复核二级复核: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复核三级复核:总经理或授权的副总经理(技术负责人)复核具体要求是:一级复核1、是否己对客户基本情况及审核项目进行了解并形成相应工作底稿;2、是否已根据业务约定书编制审核计划并核准实施;3、整个审核工作是否受到严重条件限制;4、是否已获得了充分适当的审核相关文件:⑴、有关施工合同、补充协议;⑵、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⑶、工程材料和设备价格的计取情况;⑷、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经济政策变化情况;⑸、工程质量情况、交付使用资产情况;⑹、基本建设工程(预)结算业务约定书;⑺、施工图的备齐程度;⑻、基本建设工程(预)结算书;⑼、其他相关文件。

5、是否已实施了必要的现场查勘并形成相应的记录;6、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计算规则并准确;7、定额子目套用是否恰当;8、工程取费是否按相应的基数及费率执行;9、材料、设备用量是否已定价或市场计价;10、是否对助理人员及时进行督导并确信其工作;11、是否采信专家的工作;12、是否已对审核工作进行总结或小结;13、是否己对工作底稿进行详细检查和复核并足以支持所形成的审核结论;14、草拟的审核报告是否符合执业规范,披露是否恰当。

二级复核1、是否已与客户签订业务约定书;2、实施的审核程序是否达到审核目的;3、对(预)结算书的勾稽关系是否已进行了复核;4、是否对审核报告所列各项数据进行了检查核对;5、审核报告是否符合执业规范,报告附件是否完整;6、是否已对项目经理复核内容再次进行复核。

三级复核1、实施审核前是否己对审核计划进行核准;2、审核目的是否已按计划实现;3、重要审核程序是否已完成;4、相关备查文件是否充分适当;5、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清晰、完备、简明并且能阐释审核结论;6、是否可以出具审核报告。

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

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

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由于一张单独的审计工作底稿往往由一名注册会计师编制完成,难免造成在资料引用、专业判断和计算分类方面的误差。

因此,对已经编制完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必须安排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复核,以保证审计意见的正确性和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

(1)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的人员级别、复核程序与要点、复核人职责做出明文规定,形成一项制度。

通常,根据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规模和业务范围,可以实行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

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是指以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和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为复核人,依照规定的程序和要点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的制度。

三级复核制度目前已成为较为普遍采用的形式,对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质量控制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级复核制度的第一级复核称为详细复核,指由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负责的,对下属各类注册会计师编制或取得的审计工作底稿逐张进行复核.其目的在于按照准则的规范要求,发现并指出问题,及时加以修正完善。

三级复核制度的第二级复核称为一般复核,指由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负责的,在详细复核的基础上,对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会计账项的审计程序实施情况、审计调整事项和审计结论进行复核。

一般复核实质上是对项目经理负责的详细复核的再监督。

其目的在于按照有关准则的要求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把关、监督。

三级复核制度的第三级复核也称重点复核,是由主任会计师或指定代理人负责的,在一般复核的基础上对审计过程中的重大会计问题、重大审计调整事项和重要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

重点复核是对详细复核结果的二次监督,同时也是对一般复核的再监督.重点复核的目的在于使整个审计工作的计划、进度、实施、结论和质量全面达到审计准则的要求。

通过重点复核后的审计工作底稿方可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然后归类管理。

(2)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作用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明确复核内容与要求,实施三级复核,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规范审计工作底稿。

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我所执业质量水平,加强执业质量内部控制,依据《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执业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命线。

我所执业质量实行三级复核制度。

其流程为:项目组复核——部门复核——事务所复核。

一、复核的总体性要求1、复核的范围(1)复核财务报表或其他业务对象信息及报告,尤其考虑报告是否适当;(2)检查与项目组作出重大判断及形成结论是否正确;(3)复核在审计过程中识别的特别风险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不恬当;(4)检查是否已就存在的意见分歧、其他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进行了适当咨询,以及咨询得出的结论的执行情况;(5)复核执业人员所作出的判断,尤其是关于重要性和特别风险的判断是否存在偏差;(6)在审计中识别的已更正和未更正的错报的重要程度及处理情况;(7)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反映了针对重大判断执行的工作,是否支持得出的结论;(8)与管理层、治理层以及其他方面沟通的情况。

(9)检查审计日记、审计总结是否完整并能反映其工作轨迹。

部门负责人应当全面复核执业报告,部门负责人以上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重点复核,但不能减轻其复核责任。

2、业务方案、工作计划的复核程序一般项目的业务方案、工作计划由项目经理编制,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

规模较大的项目,业务方案、工作计划由项目经理编制,部门负责人复核,副主任会计师或主任会计师审核批准。

3、业务报告的复核程序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编写项目完成总结报告,送所在部门负责人复核,部门负责人复核并签署意见后,送副主任会计师或主任会计师复核签发。

各级复核人员逐一在复核表上签字。

二、各级复核人员的要求执业人员克尽责守,履行既定工作程序是质量保障的灵魂。

执业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同时,事务所鼓励全体人员尽可能地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项目组复核内容1、业务报告(审计报告、税务代理报告、其他查账报告)(1)标题、报告文号是否正确(2)被审单位名称是否正确(3)审查时期是否正确(4)审查范围是否明确(5)报告类型或审查结论是否恰当(6)报告的结构是否符合准则或相关部门规定(7)报告的形式是否符合我所规定(字号、字体、页眉、页脚…)(8)报告的落款是否正确2、业务报告附件——报告附表及附注(1)常用附表A.报表的单位名称是否与业务报告一致,报表日期是否正确B.资产负债表是否平衡C.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是否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一致D.利润表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E.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净增减额是否等于货币资金期末与期初数的差额F.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否与补充资料一致G.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净利润是否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一致(2)会计报表附注A.会计报表附注的单位名称与业务报告的单位名称是否一致B.会计报表附注的范围、期间与业务报告的范围、期间是否一致C.有关会计项目的金额注释与会计报表相关栏次金额是否一致D.关联交易、重大事项、承诺事项、日后事项的披露是否齐全、真实3、业务工作底稿(1)综合类工作底稿A.业务约定书是否具备B.业务计划是否具备C.工作总结是否具备D.与客户交换意见记录是否具备E.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是否具备F.分析性复核工作底稿是否具备G.未审会计报表是否具备(2)业务类工作底稿A.货币资金中的银行存款询证函是否收集齐全B.库存现金是否进行了抽查、盘点C.存货监盘、抽查资料是否具备、齐全D.存货的计价测试是否完成E.应收、应付款项的发出询证函汇总表及其记录是否具备F.应收、应付款项未回函的替代程序是否完成G.长、短期投资的协议、章程、合同等是否收集齐全H.固定资产的折旧及摊销是否经过测算及检查I.无形资产的摊销是否经过测算及检查J.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是否经过测算及检查K.长、短期借款的合同、银行询证函是否收集齐全L.长、短期借款利息的测算是否进行,记入费用及工程是否进行了检查M.收入的确认依据是否充分N.收入截止日的测试是否完成O.成本计价的测试是否完成P.现金流量表的审计是否按其审计程序执行Q.关联交易事项是否收集到相关资料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R.或有事项是否收集到相关资料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S.期后事项是否收集到相关资料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二)部门复核内容1、是否对项目组制订的工作计划进行审核(包括对委托单位情况是否全面了解,风险评估是否恰当,重点审查领域或项目的判断是否恰当,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是否合适,审计执行人员是否胜任,时间预算是否适宜等)?2、是否对项目组的工作进行指导并帮助解决了执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重大问题已向所负责人请示并获解决?3、是否已审核过项目组编写的业务工作总结和工作底稿复核记录?4、是否对重点审查领域和重要审查项目的工作底稿进行了详细复核?5、经过审核是否认为项目组已充分执行了工作计划要求的审查程序?6、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符合要求并足以支持最后的审查结论?7、在计划、内控和审查中发现的较大问题是否已被查清并作了恰当的处理?8、是否已对重大事项(如关联交易、持续经营、期后事项和或有负债等)予以必要的关注?(三)事务所复核内容1、项目组、部门复核人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工作底稿复核?2、项目计划是否经过核准?3、内部控制评价及风险的评估与控制是否恰当?4、重点审查领域是否取得充分适当的证据?5、重大问题的请示与处理是否恰当?6、审定会计报表及其他附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可能性?7、业务报告表述的意见或结论是否恰当?三、本制度自二○一一年一月一日执行。

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三级复核制度是指在终了财务报告审计工作完成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进行的审计质量控制程序。

该制度主要包括审核自查、初级复核和终级复核三个阶段。

二、三级复核制度的具体内容1.审核自查审核自查是指事务所自行对审计项目进行自查,以确保审计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要求。

该阶段主要包括对审计工作程序、工作底稿、工作文件和审计报告等进行核对。

2.初级复核初级复核是指由担任首席负责人的高级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项目进行复核。

复核者主要负责核查审计工作的合规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初级复核的重点是对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复核,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正。

3.终级复核终级复核是指由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独立复核团队进行的最终复核。

该复核团队一般由具备丰富经验的高级注册会计师组成,不参与具体审计工作。

终级复核的目标是对初级复核的结果进行核对和确认,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三级复核制度的意义1.保障审计质量三级复核制度通过对审计工作的多阶段复核,有效保障了审计质量。

各个阶段的复核环节相对独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实施三级复核制度可以促使审计人员深入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

同时,复核者的审慎态度和专业能力也能够对审计人员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3.提升事务所信誉度四、三级复核制度的实施机制1.制定制度文件2.建立复核团队3.审核结果反馈总结: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是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规范性,保障客户的利益和信任。

事务所应制定详细的制度文件,并建立独立的复核团队,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和有效执行。

通过三级复核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信誉度,为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一级复核是指由初级审计人员在完成审计工作后,由中级或高级审计人员对其工作进行复核和评价。

一级复核主要是对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和工作底稿的正确性进行检查,以确保审计程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级复核是指在一级复核基础上,由高级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进行二次复核和评估。

二级复核主要是对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检查,以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三级复核是指在二级复核基础上,由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高级管理人员对审计工作进行终审复核和评价。

三级复核主要是对审计结论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检查,以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提升审计质量:通过多层次的复核,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不足,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加强内部控制:三级复核制度要求不同层次的审计人员进行相互复核,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个人主观性或疏忽等原因引起的审计工作失误,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增强审计独立性:通过由高级审计人员的复核,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避免与审计对象的关联性干扰审计结果的客观性。

4.增加客户信任度:三级复核制度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工作负责的态度和对质量的重视,可以增加客户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信任度,提升客户满意度。

然而,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点。

首先,复核工作需要耗费额外的时间和资源,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和经济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各级审计人员之间的配合和沟通需要更加密切和高效,避免因为信息传递不畅或错漏而导致复核失效。

此外,由于复核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以确保复核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制度,可以提升审计质量、加强内部控制、增强审计独立性和增加客户信任度。

然而,实施该制度需要克服一定的挑战和难点,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加强管理和培训,确保复核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审计报告三级复核管理制度

审计报告三级复核管理制度

黑龙江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业务报告三级复核管理制度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事务所的执业工作质量,降低执业风险,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的规定,结合事务所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事务所出具的各类业务报告的质量控制,包括: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等的质量复核。

第三条事务所出具的各类业务报告的质量控制实行三级复核制。

即项目负责人、业务部门经理、主任会计师(质量监管部)三级复核。

第二章项目负责人的详细审核第四条项目负责人的复核为业务报告的第一级复核,亦为详细复核,应对工作底稿逐张复核,对负责的业务项目质量负全面责任。

复核后作好复核记录,并在业务报告中签章。

第五条对工作底稿组成要素的审核主要包括:(一)被审核单位名称;(二)审计项目名称;(三)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四)审核过程记录;(五)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六)审计结论;(七)索引号及页次;(八)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九)被审计单位、其他第三者提供或代为编制的资料;(十)工作底稿中其他记录事项;(十一)审计报告底稿格式。

第六条对工作底稿内容的全面审核主要包括:(一)存在与发生。

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特定日期均存在,所有收入和费用交易在特定期间均已发生;(二)完整性。

在财务报表中应列示的交易和项目均已列入;(三)权利和义务。

在特定日期,各项资产均属于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均是公司的义务;(四)计价与分摊。

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均按适当的金额列示于财务报表;(五)表达与披露。

财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已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和披露。

第七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否信赖,审计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水平。

第八条在审计中是否进行了分析性复核,专业判断是否正确。

第九条审计策略是否按计划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否按要求执行,如未执行是否有充分理由,审计过程需提供的佐证资料是否已收集齐全。

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我所执业质量水平,加强执业质量内部控制,依据《》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执业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命线。

我所执业质量实行三级复核制度。

其流程为:项目组复核——部门复核——事务所复核。

一、复核的总体性要求1、复核的范围(1)复核财务报表或其他业务对象信息及报告,尤其考虑报告是否适当;(2)检查与项目组作出重大判断及形成结论是否正确;(3)复核在审计过程中识别的特别风险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不恬当;(4)检查是否已就存在的意见分歧、其他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进行了适当咨询,以及咨询得出的结论的执行情况;(5)复核执业人员所作出的判断,尤其是关于重要性和特别风险的判断是否存在偏差;(6)在审计中识别的已更正和未更正的错报的重要程度及处理情况;(7)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反映了针对重大判断执行的工作,是否支持得出的结论;(8)与管理层、治理层以及其他方面沟通的情况。

(9)检查审计日记、审计总结是否完整并能反映其工作轨迹。

部门负责人应当全面复核执业报告,部门负责人以上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重点复核,但不能减轻其复核责任。

2、业务方案、工作计划的复核程序一般项目的业务方案、工作计划由项目经理编制,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

规模较大的项目,业务方案、工作计划由项目经理编制,部门负责人复核,副主任会计师或主任会计师审核批准。

3、业务报告的复核程序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编写项目完成总结报告,送所在部门负责人复核,部门负责人复核并签署意见后,送副主任会计师或主任会计师复核签发。

各级复核人员逐一在复核表上签字。

二、各级复核人员的要求执业人员克尽责守,履行既定工作程序是质量保障的灵魂。

执业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同时,事务所鼓励全体人员尽可能地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项目组复核内容1、业务报告(审计报告、税务代理报告、其他查账报告)(1)标题、报告文号是否正确(2)被审单位名称是否正确(3)审查时期是否正确(4)审查范围是否明确(5)报告类型或审查结论是否恰当(6)报告的结构是否符合准则或相关部门规定(7)报告的形式是否符合我所规定(字号、字体、页眉、页脚…)(8)报告的落款是否正确2、业务报告附件——报告附表及附注(1)常用附表A.报表的单位名称是否与业务报告一致,报表日期是否正确B.资产负债表是否平衡C.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是否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一致D.利润表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E.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净增减额是否等于货币资金期末与期初数的差额F.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否与补充资料一致G.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净利润是否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一致(2)会计报表附注A.会计报表附注的单位名称与业务报告的单位名称是否一致B.会计报表附注的范围、期间与业务报告的范围、期间是否一致C.有关会计项目的金额注释与会计报表相关栏次金额是否一致D.关联交易、重大事项、承诺事项、日后事项的披露是否齐全、真实3、业务工作底稿(1)综合类工作底稿A.业务约定书是否具备B.业务计划是否具备C.工作总结是否具备D.与客户交换意见记录是否具备E.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是否具备F.分析性复核工作底稿是否具备G.未审会计报表是否具备(2)业务类工作底稿A.货币资金中的银行存款询证函是否收集齐全B.库存现金是否进行了抽查、盘点C.存货监盘、抽查资料是否具备、齐全D.存货的计价测试是否完成E.应收、应付款项的发出询证函汇总表及其记录是否具备F.应收、应付款项未回函的替代程序是否完成G.长、短期投资的协议、章程、合同等是否收集齐全H.固定资产的折旧及摊销是否经过测算及检查I.无形资产的摊销是否经过测算及检查J.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是否经过测算及检查K.长、短期借款的合同、银行询证函是否收集齐全L.长、短期借款利息的测算是否进行,记入费用及工程是否进行了检查M.收入的确认依据是否充分N.收入截止日的测试是否完成O.成本计价的测试是否完成P.现金流量表的审计是否按其审计程序执行Q.关联交易事项是否收集到相关资料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R.或有事项是否收集到相关资料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S.期后事项是否收集到相关资料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二)部门复核内容1、是否对项目组制订的工作计划进行审核(包括对委托单位情况是否全面了解,风险评估是否恰当,重点审查领域或项目的判断是否恰当,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是否合适,审计执行人员是否胜任,时间预算是否适宜等)2、是否对项目组的工作进行指导并帮助解决了执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重大问题已向所负责人请示并获解决3、是否已审核过项目组编写的业务工作总结和工作底稿复核记录4、是否对重点审查领域和重要审查项目的工作底稿进行了详细复核5、经过审核是否认为项目组已充分执行了工作计划要求的审查程序6、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符合要求并足以支持最后的审查结论7、在计划、内控和审查中发现的较大问题是否已被查清并作了恰当的处理8、是否已对重大事项(如关联交易、持续经营、期后事项和或有负债等)予以必要的关注(三)事务所复核内容1、项目组、部门复核人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工作底稿复核2、项目计划是否经过核准3、内部控制评价及风险的评估与控制是否恰当4、重点审查领域是否取得充分适当的证据5、重大问题的请示与处理是否恰当6、审定会计报表及其他附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可能性7、业务报告表述的意见或结论是否恰当三、本制度自二○一一年一月一日执行。

公司财务三级复核制度范本

公司财务三级复核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流程,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三级复核,是指对财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报告审核三个环节的复核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及分支机构。

第二章财务核算复核第四条财务核算复核分为以下三级:1. 初级复核:由出纳或会计进行,主要复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及准确性。

2. 中级复核:由财务部主管进行,主要复核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准确性及合理性。

3. 高级复核:由财务部经理进行,主要复核财务核算的整体质量、合规性及准确性。

第五条初级复核内容:(1)审核原始凭证的填写、签名、盖章等是否符合要求;(2)审核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3)审核原始凭证的金额是否准确。

第六条中级复核内容:(1)审核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2)审核会计分录是否正确;(3)审核会计凭证的编制是否符合要求。

第七条高级复核内容:(1)审核财务核算的合规性、准确性及合理性;(2)审核财务核算的整体质量;(3)审核财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财务会计制度。

第三章财务报表编制复核第八条财务报表编制复核分为以下三级:1. 初级复核:由编制人进行,主要复核报表的编制格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2. 中级复核:由财务部主管进行,主要复核报表的编制方法、数据来源是否符合要求。

3. 高级复核:由财务部经理进行,主要复核报表的编制质量、合规性及准确性。

第九条初级复核内容:(1)审核报表编制格式是否规范;(2)审核报表内容是否完整;(3)审核报表数据来源是否准确。

第十条中级复核内容:(1)审核报表编制方法是否符合要求;(2)审核报表数据来源是否合规;(3)审核报表编制的合规性。

第十一条高级复核内容:(1)审核报表编制质量;(2)审核报表编制的合规性;(3)审核报表编制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师事务所三级复核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我所执业质量水平,加强执业质量内部控制,依据《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执业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命线。

我所执业质量实行三级复核制度。

其流程为:项目组复核一部门复核一一事务所复核。

一、复核的总体性要求
1、复核的范围
(1)复核财务报表或其他业务对象信息及报告,尤其考虑报告是否适当;
(2)检査与项目组作出重大判断及形成结论是否正确;
(3)复核在审计过程中识别的特别风险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不恬当;
(4)检査是否己就存在的意见分歧、其他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进行了适当咨询,以及咨询得出的结论的执行情况;
(5)复核执业人员所作出的判断,尤其是关于重要性和特别风险的判断是否存在偏差;
(6)在审计中识别的已更正和未更正的错报的重要程度及处理情况;
(7)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反映了针对重大判断执行的工作,是否支持得出的结论;
(8)与管理层、治理层以及其他方面沟通的情况。

(9)检査审计日记、审计总结是否完整并能反映其工作轨迹。

部门负责人应当全面复核执业报告,部门负责人以上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重点复核,但不能减轻其复核责任。

2、业务方案、工作计划的复核程序
一般项目的业务方案、工作计划由项目经理编制,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

规模较大的项目,业务方案、工作计划由项目经理编制,部门负责人复核, 副主任会计师或主任会计师审核批准。

3、业务报告的复核程序
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编写项目完成总结报告,送所在部门负责人复核,部门负责人复核并签署意见后,送副主任会计师或主任会计师复核签发。

各级复核人员逐一在复核表上签字。

二、各级复核人员的要求
执业人员克尽责守,履行既定工作程序是质量保障的灵魂。

执业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同时,事务所鼓励全体人员尽可能地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项目组复核内容
1、业务报告(审计报告、税务代理报告、其他査账报告)
(1)标题、报告文号是否正确
(2)被审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3)审査时期是否正确
(4)审査范围是否明确
(5)报告类型或审査结论是否恰当
(6)报告的结构是否符合准则或相关部门规定
(7)报告的形式是否符合我所规定(字号、字体、页眉、页脚…)
(8)报告的落款是否正确
2、业务报告附件一一报告附表及附注
(1)常用附表
A.报表的单位名称是否与业务报告一致,报表日期是否正确
B.资产负债表是否平衡
C.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是否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一致
D.利润表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
E.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净增减额是否等于货币资金期末与期初数的差额
F.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否与补充资料一致
G.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净利润是否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一致
(2)会计报表附注
A.会计报表附注的单位名称与业务报告的单位名称是否一致
B.会计报表附注的范围、期间与业务报告的范围、期间是否一致
C.有关会计项目的金额注释与会计报表相关栏次金额是否一致
D.关联交易、重大事项、承诺事项、日后事项的披露是否齐全、真实
3、业务工作底稿
(1)综合类工作底稿
A.业务约定书是否具备
B.业务计划是否具备
C.工作总结是否具备
D.与客户交换意见记录是否具备
E.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査是否具备
F.分析性复核工作底稿是否具备
G.未审会计报表是否具备
(2)业务类工作底稿
A.货币资金中的银行存款询证函是否收集齐全
B.库存现金是否进行了抽査、盘点
C.存货监盘、抽査资料是否具备、齐全
D.存货的计价测试是否完成
E.应收、应付款项的发出询证函汇总表及其记录是否具备
F.应收、应付款项未回函的替代程序是否完成
G.长、短期投资的协议、章程、合同等是否收集齐全
H.固定资产的折旧及摊销是否经过测算及检査
I.无形资产的摊销是否经过测算及检査
J.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是否经过测算及检査
K.长、短期借款的合同、银行询证函是否收集齐全
L.长、短期借款利息的测算是否进行,记入费用及工程是否进行了检査
M.收入的确认依据是否充分
N.收入截止日的测试是否完成
O.成本计价的测试是否完成
P.现金流量表的审计是否按其审计程序执行
Q.关联交易事项是否收集到相关资料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R.或有事项是否收集到相关资料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S.期后事项是否收集到相关资料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二)部门复核内容
1、是否对项目组制订的工作计划进行审核(包括对委托单位情况是否全面了解,风险评估是否恰当,重点审査领域或项目的判断是否恰当,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是否合适,审计执行人员是否胜任,时间预算是否适宜等)?
2、是否对项目组的工作进行指导并帮助解决了执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对重大问题己向所负责人请示并获解决?
3、是否已审核过项目组编写的业务工作总结和工作底稿复核记录?
4、是否对重点审査领域和重要审査项目的工作底稿进行了详细复核?
5、经过审核是否认为项目组已充分执行了工作计划要求的审査程序?
6、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符合要求并足以支持最后的审査结论?
7、在计划、内控和审査中发现的较大问题是否已被査清并作了恰当的处理?
8、是否已对重大事项(如关联交易、持续经营、期后事项和或有负债等)予以必要的关注?
(三)事务所复核内容
1、项目组、部门复核人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工作底稿复核?
2、项目计划是否经过核准?
3、内部控制评价及风险的评估与控制是否恰当?
4、重点审査领域是否取得充分适当的证据?
5、重大问题的请示与处理是否恰当?
6、审定会计报表及其他附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可能性?
7、业务报告表述的意见或结论是否恰当?
三、本制度自二O—一年一月一日执行。

语文ii苏版第四专题(林黛玉
进贾府)教案
'雪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许多不朽旳文学作品往往会以%种形式出现在人们而前•像《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而最受人们欢迎旳、被演绎旳形式最多旳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婺剧、电影、电视剧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石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旳《林黛玉进贾府》,疋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形形色色旳人物.
二、人物形象赏析
【补充】塑造人物旳方法.正面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心理、动作);侧面衬托.
(一)分析林黛玉旳形彖.
1、小说通过林黛玉旳眼睛让我们看到了贾府各色人等.同时也通过贾府众生旳眼睛让我们看到了林妹妹•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旳句子并加以分析.
[明确](1)众人眼里旳黛玉---- 病弱不足
(2)王熙凤眼里旳黛玉——标致不凡
(3)宝玉眼里旳黛玉----- 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病美人(眉毛和眼睛)
注:古人重眉眼,画人物重画眼睛,传神旳表达•黛玉旳眉眼是独一无二旳.黛玉之美在于气质.可联系西施(西施病心而颦)和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
2、除了外貌之外,作者同时通过哪些描写让我们更立体地认识黛玉呢?
[明确]心理、语言、动作.
3、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
(1)大舅妈留她吃饭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2)在王夫人那里择座--------- 谨小慎微寄人篱下
(3)在贾母房里吃饭旳时候自尊心自卑感
(4)对读书旳回答
4、从以上内容分析课文初步表现了林黛玉旳什么性格特征?
[明确]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髙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用旳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旳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龄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旳风流态度” •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旳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旳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二)分析贾宝玉旳形象
对于贾宝玉这个人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而来分析:
1、出场前用世俗旳观点加以侧面勾勒(第10、11两段)
[明确](1)王夫人语云-- 混世魔王
(2)林黛玉听母亲曾言---- 叛逆
2、出场后旳肖像、语言、行动正面描写.
[明确]⑴出场后旳肖像描写(第13段)---- 眉淸目秀、英俊多情
(2)出场后旳语言、行动描写(14段)-- 独立不剧
3、《西江月》旳两首词,这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旳基本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