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法的初步认识1)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教案(详案)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P46~47例1,完成教材P48“做一做”。

教学目标:1.经历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形式可以用乘法表示的探究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2.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周末、节假日你们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公园、游乐园……课件出示教材P46的游乐园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这些场景你们熟悉吗?【预设】学生可能回答这是游乐园。

师: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从图中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学生很容易发现有哪些游乐项目及项目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分别说清楚。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学生会提问:坐小飞机的有多少人?坐小火车的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有多少人?玩三种项目的一共有多少人?还可能提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坐小火车的比坐小飞机的多几人?只要合理即可。

二、探究新知1.认识几个几。

师:我们一起看看坐小飞机的情况。

[课件出示例1(1)](1)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

【预设】预设1:一个一个地数,一共有15人。

预设2:因为每架小飞机上有3个人,所以3个3个地数比较简便,一共有15人。

预设3:把每架小飞机上的人数加起来,3+3+3+3+3=15(人)。

(3)数一数,圈一圈。

师:同学们数的都不错,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生一起数:1个3、2个3……师:请同学们将每架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课件动态演示,将每架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三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三

表内乘法(一)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2.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符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难点: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师:谁能说说,你去哪些地方玩过?学生可能会说:动物园、水上公园、游乐场等。

师:你们去的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师:老师这儿就有一幅游乐场的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情景图)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说一说这幅游乐场图中有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学生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同,如有坐小火车的,有坐木马的等。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说得很好。

现在,让我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起解答,好不好?除教材上的几个问题外,学生还可能提出:•小飞机里比小火车里少多少人?24-15=9(人)•过山车里和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14+15=29(人)板书时,要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在一起。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为了表扬小朋友,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生:好!师:喜欢玩小棒的游戏吗?生:喜欢!师:如果老师让你摆一个图形,你会摆什么?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师:现在小朋友们拿出小棒,摆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让老师看看。

师:小朋友们摆的真棒,现在老师又有更高的要求,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摆出的图形最多,注意必须和刚才摆的图形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做摆小棒的游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了铺垫。

]师:谁向大家说一说你摆了几个图形,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师把学生交流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师:现在老师要考察一下小朋友的眼力,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每组算式中的加数都一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反思1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学反思1.教学的各个层次要做到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切实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设计“游乐场”的画面,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同时又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有效地培养学生多维、主体、开放的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练习九一课时教学反思1.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使学生更加了解乘法的含义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一些算式可以用加法或者乘法算,并且在加数相同时用乘法计算更简便。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2.学生在画图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

3 5的乘法口诀练习十一课时教学反思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亲切、自然、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能力。

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 2、3、4的乘法口诀练习十一一课时教学反思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教学时,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5 乘加、乘减练习十二一课时教学反思1.让学生结合图来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这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 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参考 精品课件1青岛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参考 精品课件1青岛版

做一做
1.Leabharlann 2222
8
4
4
4 12 3+3+3+3+3=15
做一做
2.
8 4 4+4+4+4+4+4+4+4=32 4×8=32
8×4=32
名言摘抄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第4单元 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精品课件(四套)

《第4单元 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精品课件(四套)

6+6+6+6= 24 表示4个6相加等于24 4×6=24 读作:4乘6等于24 或:6×4=24 读作:6乘4等于24
2+2+2+2+2+2+2= 14 表示7个2相加等于14 2×7=14 读作:2乘7等于14 或:7×2=14 读作:7乘2等于14
乘号

… … …
三、自主探究
2
5+5+5=15 5×3=15 3×5=15 乘乘 积 数数
积:在数学上指乘法运 算的得数。同时,还有 聚集;使逐渐增多和长 时间逐渐形成的意思。
探索新知
… … …
5+5+5=15 5×3=15 3×5=15
乘乘 积 数数
乘法算式的结果是怎 样得到的?
加法与乘法算式哪里 相同?哪里不同?
典题精讲
你能用加法算出下面乘 法算式的得数吗?
9×5= 2×4= 21×2=
二、连一连。 2+2+2+2 4×2
2×6
5×3
2个6相加
6×2
2×4 2乘以6 3+3+3+3+3 4+4
五、课堂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 用乘法计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都叫做乘数,乘法算 式的得数叫做积。
六、课后练习
一、判断能否用乘法计算,能的改成乘法算 式。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 算比较简便。改写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准相同加数和 相同加数的个数。认真观察每个算式的特点,可以 发现(1)题可以理解为4个6减去1个6,也就是3个6,可 以写成乘法算式3×6或6×3;(2)题是3个4再加上1 个2,加数不相同,可以把1个4看成2个2,3个4就是6 个2,再加上1个2就是7个2,所以这道题可以写成乘 法算式2×7或7×2。

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在小学的数学状态下熟悉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

2.能够掌握表内乘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表内乘法计算。

3.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乘法基本概念:乘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加法的一种拓展,表示把一种数分多少份,每份有多少个,总共是多少个的运算符。

乘法的基本符号是“×”,读作“乘”。

如2×3=6,表示将2 分成3 份,每份有 2 个,总共是 6 个。

2、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指乘数与被乘数都在表中的乘法。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通常会建立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表格,如乘法口诀表等。

3、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以表内乘法口诀为例:当乘数为 1 时,所得积为被乘数本身。

当乘数为 0 时,所得积为 0。

其余的情况,先找到乘数所在的行,再找到被乘数所在的列,然后在交点处找到对应的积即可。

教学重点:1.乘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2.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3.在实际授课中,引导学生自己排列计算表和应用表内乘法口诀进行相应的运算。

教学难点:1.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必须要对每位学生成绩情况进行重点引导和补救。

2.鼓励学生在互相交流探讨、通常讨论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技能。

教学准备:1.教师应参照九九乘法表,准备好适合自己教学的竖式计算表。

2.黑板、粉笔、各种颜色的荧光笔。

3.教师要提前掌握好所整体教学的书本和相关百科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步:教师引入知识(10分钟)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讲解或者简单对比乘、加、减、除等简单口诀。

让学生对各种计算的规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理解基本概念(20分钟)(1)教师利用黑板,书写乘法的基本符号和计算方法。

(2)教师利用口诀,带领学生了解并掌握2~9滴乘法口诀表。

第三步:运用表内乘法(40分钟)让学生自己将所学的乘法口诀表列在草稿纸上,重新排列对应的乘数和被乘数,根据表中的计算规律进行带答案的计算,以巩固乘法口诀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4 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4 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

《部编版》;统编;新人教版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认识。

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于头脑之中建立乘法的意义。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

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4.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5.学生知道1~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1~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6.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1)乘法的初步认识2课时(2)2~6的乘法口诀11课时(5的乘法口诀2课时)(2、3的乘法口诀1课时)(4的乘法口诀2课时)(乘加乘减2课时)(6的乘法口诀2课时)(解决问题 2 课时)1.乘法的初步认识加法算式的特点,明确用“几个几”表示。

4.教师明确:3+3+3+3+3=15可以列成乘法算式3×5=15或5×3=15。

5.教师以3×5=15为例,引导学生认识乘号、乘数与积,使其认识乘法算式并能够正确读写。

改写成乘法的方法和意义,并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列出后两道题目的乘法算式。

6×4=24或4×6=242×7=14或7×2=14 5.根据教师的讲解,同桌交流后明确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1)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

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1)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

3 33
3 33
一共有多少盆花? 3+3+3+3+3+3=18(盆)
3×6=18(盆)
读一读。
429385×573624
课堂练习
(教材P4 T2)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 = 5 × 3
3个5相加
7+7+7+7+7= 7 × 5
5个7相加
9+9+9+9= 9 × 4
4个9相加
读作:6乘4等于24。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8+8+8+8 =32(棵)
4个8相加
8×4=32(棵)
4+4+4+4+4+4+4+4 =32(棵) 8个4相加 ( 4 )×( 8 )=32(棵)
每层楼有9扇窗 户,3层楼共有 多少扇窗户?
你能尝试列出 乘法算式吗?
9+9+9 =27(扇)
9×3=27(扇) 3+3+3+3+3+3+3+3+3 =27(扇)
3×9=27(扇)
你还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并解答?
6 6 6
一共有多少盆花? 你还有其他 6+6+6=18(盆) 方法吗?
6×3=18(盆)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一 表内乘法(一)
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1)
课堂导入
每层楼有9扇窗 户,3层楼共有 多少扇窗户?
9 9 你 如何还列有式其解他 9 解 决决呢方?法吗?
9+9+9 =27(扇)
3 33 3 33 3 33 3+3+3+3+3+3+3+3+3 =27(扇)
探究新知
6+6+6+6+6+6= 6 × 6
6个6相加
(教材P6 T6)
2.看图填空,再读一读。
你有不同的方 法吗?圈一圈, 说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碑廓镇中心小学课时备课卡
年 级 二年级 学 科 数学 单元(模块) 第 3 单元
课 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 型 新授 执 教 人 郁有全
时 间 第 1课时,共8 课时

教学目标
(三

维目标科学恰
当,具体行为
目标表述准
确。)

1.创设活动情境,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
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通过小组活动,提供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
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棒,图片,电脑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 与 学 ( 以 教 导 学 ,以 学 为 主) 随 记
【情景导入】
1.出示主题图(课本第46页)。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游玩,高兴吗?
学生活动:
(1)观察画面: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有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转椅)
(2)你能根据看到的这些情境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汇报、交流。
问题1:小飞机上有多少人?
问题2:小火车里有多少人?
问题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组织讨论:黑板上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每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2.导入课题: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运算方式来计算,那就是
乘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 乘法的意义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加法算式,认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3+3+3+3+3=15
提问:这个算式中加数都是几?表示什么?
(加数都是3,表示5个3连加的和是15)
小结:求5个3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作5×3=15,算式中的“×”
叫做乘号(先写“/”,再写“\”)。乘号与加号“+”、减号“-”一样,都是一种运算
符号。5×3=15读作5乘3等于15(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也可以写作3×5=15,
这个算式怎样读?(3乘5等于15)
板书:5×3=155 乘3等于15
3×5=153 乘5等于15
(2)让学生尝试把黑板上的另外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乘法
算式表示的意义。
6+6+6+6=24
4个6相加,4×6=24或6×4=24
2+2+2+2+2+2+2=14
7个2相加,7×2=14或2×7=14
2.拓展延伸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桌面上的24根小棒分成几个几相加的形式,再
根据你所分的列出乘法算式。
方法1:分成3堆,每堆8根,3个8相加,列式3×8=24,8×3=24。
方法2:分成4堆,每堆6根,4个6相加,列式4×
6=24,6×4=24。
方法3:分成2堆,每堆12根,2个12相加,列式2×12=24,12×2=24。
……
(教师板书)
(让学生观察、讨论:乘法算式中的数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学生说)
师:根据你们发现的规律,说一说如果求10个4相加,同学们怎样来列式呢?还可
以怎样列式?那同学们更愿意用哪一种方法来解答呢?为什么?
小结: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课堂作业】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先摆一摆,再来填。
2.看算式说意义,再写出乘法算式或加法算式。

3.连一连。

4.你能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4+4+4+4=□×□
3+3+3+3+3=□×□
5~6.课本练习九的1~2题。
答案:1.2+2+2+2=8
4+4+4=12
3+3+3+3+3=15
2.(1)4个6相加 6×4或4×6 (2)6个4相加或4个6相加4+4+4+4+4+4或
6+6+6+6 (3)6个4相加或4个6相加4+4+4+4+4+4或6+6+6+6 (4)3×8或8×
3
3.

4.4×4 3×5
5.4个5 5+5+5+5=20,5×4=20或4×5=20
3个6 6+6+6=18 6×3=18或3×6=18
6.(1)2+2+2=62×3=6或3×2=6
(2)4+4+4+4+4=204×5=20或5×4=20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结: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板 书 设 计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3=15 3×5或5×3 5个3相加
6+6+6+6=24 6×4或4×6 4个6相加
2+2+2+2+2+2+2=14 2×7或7×2 7个2相加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作 业 设 计

教 后 反 思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乘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我认识到乘法意义的知识基础就是加法
意义。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沟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把乘法意义构建在加法意
义的基础上。在探究乘法意义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意义,更感受到了知识之间
的联系,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延伸与发展。这比知识本身还要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