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班会
传递爱国情,弘扬革命精神——1213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篇一:传递爱国情,弘扬革命精神——1213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设计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沉重,更不能忘记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以班会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情境,旨在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先烈的奋斗史、弘扬革命的坚韧精神、传递爱国的情感,倡导崇尚英雄、弘扬民族精神的生活方式。
一、主题班会的开场白主题班会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始,首先由班主任发表一段开场白,宣告今天要进行的主题是传递爱国情,弘扬革命精神——1213公祭日。
在这一天,我们表达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深切悼念,也学习我们先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斗争的事迹及思想精神,从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
二、短片观看:重温历史、缅怀英烈通过影像的重现,拓展观察艺术和视觉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和信息的分享,触动情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安全感。
可以播放一些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影片,重温历史,缅怀英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民族在波折中前行、在苦难中坚韧不拔的精神,深刻领悟历史对我们的警示和启迪。
三、朗诵诗歌:以诗歌传递文化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诵陈毅先生的《抗日游击队员》、毛泽东的《七律·登庐山》等作品。
诗歌作为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不同于散文和小说等文本形式,具有语言曲美、音韵协调、抒情富于感染力等特点。
通过学习诗歌,让学生掌握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载体,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在未来努力奋斗,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
四、学生演讲:分享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让学生以演讲的形式分享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让学生们充当起传播基层知识的小讲述家,梳理自身知识,将其变为能够传递给他人的知识。
在讲述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身心发展和全面成长,引导学生成为具备传播力、影响力和创造力的现代公民。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队会1

7 血泪历史--日军入侵南京
南京大屠杀(日语:南京虐 杀事件、南京大虐杀)是日本侵 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 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 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 与反人类罪行。
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攻占南京 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 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 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 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 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 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 计其数。
8 血泪历史--日军入侵南京
控残向将 诉害世以 着奴人他 日役诉们 本中说永 帝国当远 国人年不 主民日变 义的本的 的痛帝姿 侵苦国势 略历主 罪史义 行
尸捆呈张一万
骨着痛着个人
肋铁苦口个坑
骨丝挣、呈中
间带扎向现
插着状上着
着脚的爬以
一镣遗姿求
把的骸态生
匕遗
的的
首骸
遗本
……
骸能
弓
着
身
躯
9 血泪历史--日军入侵南京
今朝中华之大国局面,对于过往历史的总结 与反思功不可没。
13 铭记历史
牢记吧,南京大屠杀悲惨的历史!
一块用11种文字镌刻着“遇难者 300000”的石壁,一颗仰天长叹、怒 目愤状的巨颅,一面写着遇难者姓名、 带有刀劈和枪击痕迹的“哭墙”,还 有那墓穴般的遗骨陈列室……几乎让 每一位走进去的人都感到心灵震撼, 仿佛又听见了30多万冤魂的呼号——
4、时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 强大自我,树立强烈的民族意识! 团结意识!爱国主义意识!才能赢 得敌人的敬畏,世界的尊重!
铭记历史强国有我
青少是新时代的追梦人,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把爱国主义精神扎根在心中牢牢,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国家公祭日的班会教案

国家公祭日的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1.1 目的:通过国家公祭日的班会,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适用年级:初中1.3 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的由来、意义和活动内容。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分组讨论,增强学生对国家公祭日的认识。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
三、教学重点3.1 国家公祭日的由来和意义。
3.2 国家公祭日的活动内容。
四、教学难点4.1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4.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国家公祭日的由来和意义。
5.2 新课导入:介绍国家公祭日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庄重性。
5.3 观看视频:播放有关国家公祭日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5.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国家公祭日对国家和个人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5.5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6 总结:教师总结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5.7 课后作业:布置关于国家公祭日的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公祭日。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分组讨论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有关国家公祭日的视频。
2. 图片资料:国家公祭日的活动现场图片。
3. 教材:有关国家公祭日的相关内容。
八、教学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拓展10.1 组织学生参观国家公祭日相关展览。
10.2 开展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活动。
10.3 邀请抗战老战士讲述抗战故事。
国家公祭日班会教学教案7篇

国家公祭日班会教学教案7篇国家公祭日班会教学教案7篇国家公祭日班会教学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这是激发大家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
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旨在祭奠先烈、先人、先贤,引导少先队员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我们的美好未来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主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三、活动对象全体师生四、活动时间12月13日至30日五、活动内容(一)搜集资料,了解相关历史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
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二)、开展国家公祭日“师生虚拟城墙捐砖”等网上活动组织全校师生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向象征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进行虚拟捐砖,激发师生众志成城的爱国之情。
同时开展“网上祭英烈·传承英烈魂”活动。
可以组织少先队员们开展网上祭奠活动。
通过网上献花、网上献歌、网上留言、浏览革命纪念馆和革命人物先进事迹等形式,寄托哀思、追忆历史、缅怀先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让革命烈士的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珍惜当前,奋发图强。
(三)、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主题班会、队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知识问答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和国家公祭日的时间、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优良品质。
国家公祭日班会教学教案篇2列举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教案15篇

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教案15篇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教案【篇1】今年12月13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将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的第__个国家公祭日。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激发大家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一、烈士纪念日活动领导小组:组长:__副组长:___成员:各班班主任二、组织开展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1、12月8日国旗下讲话。
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确保此次活动落实到实处。
2、12月12日举行一次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时间、意义,激发学生爱国激情。
各班级的主题队会(班会)教案或和班队活动照片以班级名命名,12月14日前上传德育处。
3、校园氛围宣传。
以学校电子屏、班级展板为载体,张贴悬挂宣传标语“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做到人人皆知,营造教育氛围。
(办公室负责)4.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手抄报比赛,教育学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班级要对学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四——六年级各班于12月15日前交优秀手抄报作品2张到德育处。
5.加大宣传力度,渗透社区家庭,发放《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告家长书,动员家长积极投入到此项活动中来,共同营造浓厚的“国家公祭日”活动氛围。
6.利用网络开展公祭活动登录___,进入“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页面,根据提示输入参与人姓名,可选择加砖、献花、点烛和寄语等相关操作。
7、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学习活动,建立长效爱国主义教育机制。
学校每年针对五年级学生,利用校本课程开展公祭读本学习活动,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队会教案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队会教案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范文篇一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
每年清明,人民群众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深情缅怀为维护国家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英勇献身的无数英烈。
在清明节期间共同开展“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活动,是网络时代弘扬民族精神、祭奠民族英烈的新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参与愿望。
师生们通过网络可以向民族先烈敬献虚拟的鲜花,缅怀他们的英雄业绩,铭记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和抗争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表达复兴中华的豪迈心声和坚定信念,激励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
一、活动目的以深化“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继续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树立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人生志向。
二、活动时间4月1日至4月8日三、活动内容1、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学国历史、学习英模事迹,在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
2、广泛开展以歌颂、描绘和放飞“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演讲、诗歌朗诵、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活动,制作“清明”节日小报,扩大网上活动效果。
四、活动安排1.活动倡议:大队部通过国旗下演讲向全校师生发出“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祭奠活动倡议。
2. 以中队为单位,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队会,学习英雄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为先烈献花、留言,寄托少先队员的深深哀思。
3. 要求献花、留言时写明学校、班级、姓名并写好悼词。
四——六年级同学可在电脑课上由电脑老师指导完成,一至三年级同学有条件的可在家由父母指导进行。
4. 鼓励学生向家长宣传,带领家长学习英雄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将对英烈们的尊敬和怀念带到各个角落。
国家公祭日爱国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

观看方式
集中观看,确保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
讨论环节
观看后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和看法 。
互动环节
互动游戏
设计抗日知识竞答、角色扮演等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参与 热情。
问答环节
提前准备相关问题,现场提问并邀请学生回答,加深学生 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互动反馈
对参与互动的学生进行积分或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据估计,死亡人数超过30万,包括无辜平民、战俘等 。
影响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 罪行之一,震惊了世界。
国家公祭日设立过程
01
02
03
倡议与呼声
多年来,社会各界及海外 侨胞不断呼吁设立国家公 祭日,以缅怀死难同胞, 铭记历史。
立法过程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 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
总体国家安全观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强 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 根基。
国家安全法律法规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 国家安全法》等,增强法 治意识。
民族精神传承与弘扬
民族精神内涵
01
深入剖析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如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厚
德载物等。
民族英雄事迹
02
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和事迹,如林则徐禁烟、邓世昌抗日等,
主题演讲: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主题演讲
主讲嘉宾
邀请历史专家、学者或抗战老兵等作为主讲嘉宾。
演讲内容
围绕国家公祭日的历史背景、意义等方面进行演讲。
演讲形式
采用多媒体辅助,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使演讲更加生动。
观看影片:选择相关题材影片进行观看与讨论
影片选择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优秀6篇)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优秀6篇)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篇一又到了一个令每个中国人无法忘怀的日子,12月13日。
那是全中国人永远的痛,那是铭刻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上永远的痛……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
结合学校实际,现开展“勿忘国殇吾辈自强”——国家公祭日活动一、活动主题“勿忘国殇吾辈自强”——国家公祭日活动二、活动时间20__年12月12日——20__年12月25号三、活动内容1.各年级各班组织学生及家长在12月13日上午10点准时收看央视直播的“国家公祭日活动”。
2.利用本周六周末六七年级进行“勿忘国殇吾辈自强”书法、绘画、海报创作。
3.八、九年级学生和家长看完直播后以小视频方式结合自身实际发表感想。
4.各年级各班借助本次活动,周一班会组织学生填写心愿卡。
5.各年级各班在12月21日组织“勿忘国殇吾辈自强”主题演讲比赛。
备注:各班上交的优秀书法、绘画、海报作品,学生发展处统一组织评选,并进行全校展览。
四、活动要求各年级各班高度重视,积极宣传,广泛发动,主动参与,让孩子们要把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让真正从中得到教育、受到启迪;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扬烈士英雄事迹和优良传统结合起来,让正能量在全校广泛传播。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2023 篇二一、活动目的二、活动主题:历史不容忘却!未来我们掌握!三、活动时间:20__年12月8日-12月14日四、活动形式:(一)了解南京大屠杀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材料,利用各种途径向同学们讲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1.上一堂班会课(班主任)12月8日2.开播一次红领巾广播(四(2)班)12月12日3.出一期黑板报12月12日4.观看一次抗日爱国影片,推荐观看南京大屠杀视频《东京审判》《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5.办一次图片展具体包括:1)南京沦陷 2)血腥屠杀3)抗日烽火 4)罪与罚6.出一期专题校报7.横幅(一块)历史不容忘却!未来我们掌握!(二)多途径学科联动,寄托哀思,整合学科资源,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国家民族意识的认同感,寄托对死难者的哀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班会
一、活动主题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二、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国人民过去的屈辱历史,让学生懂得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三、活动时间2014年12月
四、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国家公祭日的新闻。
2、选定及训练好班会主持。
3、请同学们收集公祭日知识,并预先准备朗读自己找到的资料。
4、老师准备几个有关屈辱历史的知识,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5、准备好有关公祭日的录像
活动过程:
L.班主任宣布公祭日主题班会开始,并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
2.主持人介绍本次公祭日班会的形式及主要程序。
同学们,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
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3.畅谈公祭日知识(每组派代表汇报所搜集关于公祭日资
料)·第一组代表——公祭日是什么·第二组代表——公祭日的意义·第三组代表——美国珍珠港事件
·第四组代表——公祭日对我们的影响·第五组代表——《永久和平赋》为和平·第六组代表——各国情况
·第七组代表——中国抗日战争事件
4. 视频:《南京大屠杀》
5.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6.班主任总结
国家公祭日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体现的是对群众的尊
重,是对生命的敬畏。
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
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
12月1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
77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血腥屠杀30余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其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77年后的今天,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公祭日,南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全城鸣笛向死难者致哀。
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
14亿中华儿女以庄严肃穆的形式,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难同胞。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简介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
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
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
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日本军队侵入南京城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
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
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
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
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
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
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
“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
“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