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
国家公祭日 班会教案

国家公祭日班会教案国家公祭日是指全国性的公众活动,用于纪念和悼念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遇难者。
班会教案是指用于学校班级会议的教育教学计划。
下面是一个关于国家公祭日的班会教案示例:主题:缅怀国家公祭日,铭记历史目标:1. 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和起源;2. 理解国家公祭日对于维护国家团结、民族记忆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起源;2. 近年来中国举行的一些国家公祭日活动;3. 遇难者的故事和贡献;4. 学习国家公祭日相关的诗歌、歌曲、书籍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国家公祭日的仪式和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国家公祭日的背景、起源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和作用展开讨论,并汇报给全班。
4. 学习故事和贡献:介绍一些国家公祭日中被纪念的遇难者的故事和贡献,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5. 朗诵和演唱:学习一首与国家公祭日相关的诗歌或歌曲,让学生进行朗诵或演唱。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感受。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纪念馆或遗址;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写作或绘画创作;3. 设计班级纪念品,表达对国家公祭日的敬意;4. 班级联谊活动,共同观看相关纪录片或电影。
通过这样的班会教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和起源,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反思能力,提高他们对国家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视程度。
传递爱国情,弘扬革命精神——1213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篇一:传递爱国情,弘扬革命精神——1213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设计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沉重,更不能忘记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以班会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情境,旨在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先烈的奋斗史、弘扬革命的坚韧精神、传递爱国的情感,倡导崇尚英雄、弘扬民族精神的生活方式。
一、主题班会的开场白主题班会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始,首先由班主任发表一段开场白,宣告今天要进行的主题是传递爱国情,弘扬革命精神——1213公祭日。
在这一天,我们表达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深切悼念,也学习我们先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斗争的事迹及思想精神,从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
二、短片观看:重温历史、缅怀英烈通过影像的重现,拓展观察艺术和视觉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和信息的分享,触动情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安全感。
可以播放一些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影片,重温历史,缅怀英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民族在波折中前行、在苦难中坚韧不拔的精神,深刻领悟历史对我们的警示和启迪。
三、朗诵诗歌:以诗歌传递文化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诵陈毅先生的《抗日游击队员》、毛泽东的《七律·登庐山》等作品。
诗歌作为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不同于散文和小说等文本形式,具有语言曲美、音韵协调、抒情富于感染力等特点。
通过学习诗歌,让学生掌握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载体,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在未来努力奋斗,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
四、学生演讲:分享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让学生以演讲的形式分享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让学生们充当起传播基层知识的小讲述家,梳理自身知识,将其变为能够传递给他人的知识。
在讲述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身心发展和全面成长,引导学生成为具备传播力、影响力和创造力的现代公民。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队会1

7 血泪历史--日军入侵南京
南京大屠杀(日语:南京虐 杀事件、南京大虐杀)是日本侵 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 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 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 与反人类罪行。
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攻占南京 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 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 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 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 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 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 计其数。
8 血泪历史--日军入侵南京
控残向将 诉害世以 着奴人他 日役诉们 本中说永 帝国当远 国人年不 主民日变 义的本的 的痛帝姿 侵苦国势 略历主 罪史义 行
尸捆呈张一万
骨着痛着个人
肋铁苦口个坑
骨丝挣、呈中
间带扎向现
插着状上着
着脚的爬以
一镣遗姿求
把的骸态生
匕遗
的的
首骸
遗本
……
骸能
弓
着
身
躯
9 血泪历史--日军入侵南京
今朝中华之大国局面,对于过往历史的总结 与反思功不可没。
13 铭记历史
牢记吧,南京大屠杀悲惨的历史!
一块用11种文字镌刻着“遇难者 300000”的石壁,一颗仰天长叹、怒 目愤状的巨颅,一面写着遇难者姓名、 带有刀劈和枪击痕迹的“哭墙”,还 有那墓穴般的遗骨陈列室……几乎让 每一位走进去的人都感到心灵震撼, 仿佛又听见了30多万冤魂的呼号——
4、时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 强大自我,树立强烈的民族意识! 团结意识!爱国主义意识!才能赢 得敌人的敬畏,世界的尊重!
铭记历史强国有我
青少是新时代的追梦人,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把爱国主义精神扎根在心中牢牢,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国家公祭日班会教学教案7篇

国家公祭日班会教学教案7篇国家公祭日班会教学教案7篇国家公祭日班会教学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这是激发大家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
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旨在祭奠先烈、先人、先贤,引导少先队员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我们的美好未来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主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三、活动对象全体师生四、活动时间12月13日至30日五、活动内容(一)搜集资料,了解相关历史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
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二)、开展国家公祭日“师生虚拟城墙捐砖”等网上活动组织全校师生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向象征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进行虚拟捐砖,激发师生众志成城的爱国之情。
同时开展“网上祭英烈·传承英烈魂”活动。
可以组织少先队员们开展网上祭奠活动。
通过网上献花、网上献歌、网上留言、浏览革命纪念馆和革命人物先进事迹等形式,寄托哀思、追忆历史、缅怀先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让革命烈士的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珍惜当前,奋发图强。
(三)、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主题班会、队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知识问答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和国家公祭日的时间、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优良品质。
国家公祭日班会教学教案篇2列举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国家公祭日活动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

国家公祭日活动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国家公祭日活动主题班会教案什么是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级成员会议。
主题主要为:(1)学生共同关心、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之间认识有分歧的问题;(3)集体中产生的较重大的问题。
要求:中心思想明确,内容丰富集中;切合学生需要,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具有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会前充分准备,尽可能发挥每个人的专长、爱好和创造性,形式活泼生动,安排紧凑,气氛和谐等。
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促进良好班风形成等目的。
国家公祭日活动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家公祭日活动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国家公祭日活动主题班会教案1一、教学目标: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国人民过去的屈辱历史,让学生懂得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二、活动准备: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国家公祭日的新闻。
2、选定及训练好班会主持。
3、请同学们收集公祭日知识,并预先准备朗读自己找到的资料。
4、老师准备几个有关屈辱历史的知识,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5、准备好有关公祭日的录像三、活动过程:1、班主任宣布公祭日主题班会开始,并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
2、主持人介绍本次公祭日班会的形式及主要程序。
同学们,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3、畅谈公祭日知识(每组派代表汇报所搜集关于公祭日资料)?第一组代表——公祭日是什么第二组代表——公祭日的意义第三组代表——公祭日对我们的影响第四组代表——《永久和平赋》为和平第五组代表——中国抗日战争事件第六组代表——美国珍珠港事件4、视频:有关公祭日的录像四、课外延伸:1、自行设计历史手抄报。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队会教案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队会教案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范文篇一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
每年清明,人民群众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深情缅怀为维护国家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英勇献身的无数英烈。
在清明节期间共同开展“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活动,是网络时代弘扬民族精神、祭奠民族英烈的新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参与愿望。
师生们通过网络可以向民族先烈敬献虚拟的鲜花,缅怀他们的英雄业绩,铭记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和抗争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表达复兴中华的豪迈心声和坚定信念,激励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
一、活动目的以深化“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继续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树立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人生志向。
二、活动时间4月1日至4月8日三、活动内容1、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学国历史、学习英模事迹,在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
2、广泛开展以歌颂、描绘和放飞“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演讲、诗歌朗诵、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活动,制作“清明”节日小报,扩大网上活动效果。
四、活动安排1.活动倡议:大队部通过国旗下演讲向全校师生发出“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祭奠活动倡议。
2. 以中队为单位,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队会,学习英雄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为先烈献花、留言,寄托少先队员的深深哀思。
3. 要求献花、留言时写明学校、班级、姓名并写好悼词。
四——六年级同学可在电脑课上由电脑老师指导完成,一至三年级同学有条件的可在家由父母指导进行。
4. 鼓励学生向家长宣传,带领家长学习英雄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将对英烈们的尊敬和怀念带到各个角落。
国家公祭日班会教学教案

国家公祭日班会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班会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来历和意义;2. 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尊重和记忆;3. 探讨个人在维护国家团结和和平中的责任与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纪念对象;2. 过去的国家公祭日相关活动;3. 个人如何参与和支持国家公祭日的纪念活动。
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国家公祭日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这一概念的了解和想法。
第一部分: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纪念对象(约1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国家公祭日的来历和意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该纪念日的背景。
第二部分:过去的国家公祭日相关活动(约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过去一些国家公祭日的相关活动和仪式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活动的庄重和郑重性。
第三部分:个人如何参与和支持国家公祭日的纪念活动(约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维护国家团结和和平中的责任和作用;2.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列举出不同年龄段和身份的人可以如何参与和支持国家公祭日的纪念活动。
每个小组将在限定时间内撰写一份参与和支持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的具体方案。
第四部分:方案汇报和总结(约15分钟)1.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方案,并进行展示;2. 教师对方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国家团结和和平。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方案的质量,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进行评价。
五、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国家公祭日当天参加悼念活动,向烈士默哀,表达敬意;2. 鼓励学生扩展了解其他国家公祭日及其相关背景。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对下一次的班会教学做出改进和调整。
七、教学延伸可以邀请相关人士或老师来为学生讲述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自己的参与感受,增加学生对这一纪念日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八、教材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国家公祭日的相关照片或视频资料;3. 板书或投影仪展示相关教学内容和活动方案。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一、活动主题“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二、活动目的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
2. 增进同学们对国家公祭日的认识,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3. 提高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强大动力。
三、活动时间2021年9月18日(星期五)下午14:30-16:30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报告厅(注:以下部分请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补充和完善)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及意义)2. 观看国家公祭日纪录片(了解历史,铭记国耻)3. 主题演讲(邀请历史老师或学生代表发言)4. 诗歌朗诵(表达对英烈的缅怀之情)5. 班级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6.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7. 老师总结发言(对活动进行总结,提出要求和期望)8. 集体宣誓(表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9. 闭幕式(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感谢参与)六、活动准备1. 策划活动方案,确定活动流程、时间、地点等2. 邀请嘉宾、准备演讲稿、诗歌朗诵稿等3. 准备活动道具、设备(如投影仪、音响、话筒等)4. 制作活动海报、邀请函,宣传活动5. 安排志愿者、布置活动现场七、活动后续1. 对活动进行总结,收集反馈意见,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2. 组织学生撰写活动心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3. 跟进班级讨论成果的落实,关注同学们在实际行动中的表现4. 定期举办类似活动,持续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 主持人简短介绍活动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强调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重要性,宣布班会正式开始。
2. 观看国家公祭日纪录片:- 播放精心挑选的纪录片,内容涵盖918事变的历史经过、我国人民的抗争历程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勿忘国耻牢记使命
赵疃学校于祥斌
一、班会目的
教育学生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努力学习,长大后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强大。
二、班会形式
小组讨论、史料介绍、图片展示、集体朗诵、学生发言等。
三、班会过程
(一)、整队汇报
邵: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1周年的纪念,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从而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以维护和平。
王:我宣布五(2)班纪念南京大屠杀71周年”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王:下面,请体委浩楠整队。
汇报
(二)、奏国歌
邵:全体起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王:请全体同学为在南京大屠杀中牺牲的同胞默哀1分钟。
邵:请坐。
王: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走在中国的大地上,抚摸着大地的脉搏,但是,你可曾知道,这片丰饶的土地曾经伤痕累累,曾经流过泪,流过血?
邵:周恩来说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只有爱自己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才能成为这个星球上的最富强、最不可战胜的民族。
王:同学们,中日疆土隔海相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很长一段时间,两国曾在相对平静之下和平共处。
然而到了近代,日本图谋吞并中国,以其血腥之手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永世昭雪的滔天罪孽。
面对历史,如今的日本却不思悔改,军国主义仍阴魂不散,屡屡起事,变本加厉地一次又一次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邵: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1周年,71年了我们远离炮火,却从未熄灭对黑暗的怒火;我们告别战争,却一直持续同愚昧的战斗。
王: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邵:国耻不雪,没齿铭记。
(三)、图片展示
(痛苦的回忆)
王: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下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在6周内烧杀淫掠,杀死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烧毁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南京大屠杀的血腥图片。
邵: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四)、史料介绍
邵:请大家看一段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片段。
(播放多媒体,10分钟)
王:我们能忘记这段历史吗?(全:不能)
我们该原谅这些日本侵略者吗?(全:不能)
(五)、历史不容更改、诗歌朗诵
王:日本认识到自己对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真心悔改了吗?( 学生讨论、回答)
1投影出示以下文字:
①日本议员团声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仅两万人
②日本审定通过歪曲史实的“新历史教科书”
③日本首相小泉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④靖国神社的介绍
2投影出示以下图片:
①日本军国主义的招魂社靖国神社
②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③日右翼分子驾车撞我总领馆
邵:面对日本篡改历史的言行,我们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回答)
小组讨论
邵:怎样才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不忘国耻。
请各小组讨论:怎样面对这段历史。
(3分钟)
王:请小组代表发言。
指名发言。
(大致3分钟)
七、总结
王:同学们说的很好,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汪、邵:下面,请班主任作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那段耻辱的历史,学习先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强国的巨大力量,不要忘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维护国家稳定的政治局面,强国富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团结勤奋,拼搏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