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国工党

合集下载

对英国第二届工党政府的历史思考_陈晓律

对英国第二届工党政府的历史思考_陈晓律

对英国第二届工党政府的历史思考陈晓律 1929年,英国工党第二次上台执政,由于这届政府的政绩乏善可陈且结局不佳,所以历来不是史家研究的重点,但纵观英国现代史,这届工党政府在当代英国的政治发展过程中却并非无足轻重。

因为它不仅暴露出工党组织结构上的一些弱点,也反映出英国政治结构中一些固有的传统对当代英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因此本文拟对这届政府进行剖析,以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英国政治变化的若干特点。

一、第二届工党政府的组成和困境1929年英国举行大选,由于执政的保守党没有把当时已成为社会严重问题的失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致使失业的人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将解决失业的希望放在了工党身上,所以其最终结果出人意料:保守党得8,656,437票,获260席;自由党虽然得了5,308,051票,但仅得59席;工党得票为8,389,512,却获288席。

工党虽然未能占有下院的多数,但却成为下院中的第一个大党。

选举的结果明确无误地不利于保守党,因此尽管自由党并未与工党私下达成任何协议,保守党首相鲍尔温还是于1929年6月4日辞职,在公众舆论“给工党第二次机会”的呼声下,第一届工党政府的首相麦克唐纳再次组成了工党政府。

工党上台后的前途并不乐观,因为实际的经济形势比保守党在台上时更为严峻,不仅很难有所作为,甚至要维持原有的社会福利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客观地看,两战之间的任何一届英国政府都面临着难堪的失业问题,而英国经济的不景气又使解决失业问题的前景极为暗淡,面临着即将突破300万的失业大军,工党一上台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工党政府也只能采取温和的尽量兼顾各方的政策,它宣布政府将直接有效地干预失业,并将执行一个庞大的经济计划来实现这一目标。

它将重组煤矿工业,包括对矿产(但不是对矿井)的公有化,并将着手对钢铁和棉纺业进行调查以便发现某种合作形式以改进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此外还对住房、养老金等问题作了许多补充规定。

然而这一切都需要增加政府的开支,而这笔开支从何而来?筹集这笔开支使工党的领导人处于一种矛盾的境地:他们有时表态反对“工党希望从富人身上抽税作为一件乐事或作为对富人一种精神嫉妒的形式”的说法,但有时却明确认为“现存的富有阶级应对群众的贫穷负责,对贫民窟的社会罪恶……以及工业的低效率负责”。

英国工党新领袖托尼·布莱尔综述

英国工党新领袖托尼·布莱尔综述

英国工党新领袖托尼·布莱尔*英国工党新领袖托尼·布莱尔* 【作者】胡宁今年是英国工党自告别白厅15年以来政治形势最佳的一年。

在5月5日和6月12日举行的英国地方议会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中,工党梅开两度,大败保守党,致使首相梅杰几次面临领导危机。

然而正当工党行情看好之际,其领导约翰·史密斯猝然病逝。

工党痛失舵手,陷入群龙无首状态,其间有舆论认为工党会出现分裂而断送大好前程。

然史密斯去逝已半年有余,工党不仅未分崩离析,反而士气高昂,在各项民意测验中频频领先保守党。

史密斯的后继者托尼·布莱尔更是一马当先,众望所归。

作为影子内阁内政大臣,他在7月21日工党议员、工党党员和工会会员的投票选举中,分别赢得61%、58%和52%的选票,击败竞争对手副领袖玛格丽特·贝克特和就业事务发言人约翰·普雷斯科特,当选为工党新领袖。

托尼·布莱尔现年41岁,是英国工党最年轻、历届领袖中得票率最高的一位,也是英国历史上主要政党领袖支持率最高的一位。

他的当选在英国政坛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冲击波。

英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前财政大臣和国务大臣罗依·詹金斯称他为继休·盖茨克尔以来工党最有影响的领导人。

出身中产阶级的现代化派 1953年5月6日,托尼·布莱尔出生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

母亲早年病逝,父亲利奥·布莱尔最初是格拉斯哥一家公司的职员。

二战时参军,获少校军衔。

利奥曾就读爱丁堡大学,获法律博士学位,是一位精明强干,颇有政治抱负的律师。

不幸的是布莱尔10岁那年,一场重病结束了他的政治和律师生涯。

此后,他便将自己未酬的抱负寄托在3个孩子身上,尤其对二子托尼·布莱尔寄于厚望。

布莱尔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受过典型的英国式教育,曾就读爱丁堡唯一的私立学校,13岁时获奖学金进入爱丁堡的费蒂斯公学。

在学校,布莱尔兴趣广泛,尤热衷于表演和辩论,对严厉的学纪校规不以为然,校长和舍监对他的评语是:“聪明、优秀,就是不愿意遵守规定”。

英国工党的成立与工人运动兴起

英国工党的成立与工人运动兴起

英国工党的成立与工人运动兴起19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社会阶级分化。

富人和资本家日益富裕,而工人阶级却生活在贫困和恶劣的环境中。

在这个时期,英国工党的成立以及工人运动的兴起成为了社会变革的重要标志。

一、工人阶级的困境19世纪末,英国工人阶级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条件。

工人们在工厂中长时间工作,劳动强度大,工资低廉。

同时,工人们经常遭受剥削和虐待,缺乏基本的劳动保障和权益保护。

这种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现状引发了工人们的不满和抗议。

二、英国工党的成立为了争取工人阶级的权益,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英国工党于1900年成立。

工党的成立标志着英国工人运动的正式组织化和政治化。

工党的目标是通过政治手段争取工人阶级的权益,推动社会变革。

工党的成立为工人阶级提供了一个集体行动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团结起来,共同争取自己的利益。

三、工党的影响与改革英国工党的成立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工党的出现使工人阶级有了政治代表,他们的声音得以被听到和重视。

工党的存在促使其他政党也开始关注工人阶级的权益问题,逐渐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其次,工党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和选举,逐渐实现了一系列对工人阶级有利的改革。

例如,工党在20世纪初推动了最低工资法案的通过,保障了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工党还推动了工时的缩短、劳动条件的改善等一系列改革,为工人阶级争取了更多的权益和福利。

四、工人运动的兴起工党的成立也标志着工人运动的兴起。

工人们开始组织罢工、示威和抗议活动,以争取自己的权益。

工人运动的兴起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也为后来的劳工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工人运动的兴起还促使了社会对工人阶级的关注和关心。

人们开始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性和贡献,逐渐意识到工人阶级应该享有平等和公正的待遇。

这种意识的觉醒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结语英国工党的成立与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英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工党的存在为工人阶级提供了政治参与的机会,推动了一系列对工人阶级有利的改革。

英国政党制度——工党

英国政党制度——工党

5、1932年独立工党退出,工党不得不改变纲领和更换领导人 员。 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年间,工党同英国共产党和独立工党 建立联合阵线,反对法西斯主义、战争威胁和国内反动势力。
7、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工党支持政府进行战争,于 1940年加入战时联合政府。 8、1945~1951年,在此期间,发起重新建立社会党国际。 C.R.艾德礼组成第3届工党政府,支持美国的对外政策,反对 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但被迫承认印度、缅甸 等国独立。在国内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用对资产阶级提供 补偿的办法将英格兰银行和一系列企业部门国有化,改革社会 保险、卫生保健等项制度。
我正式接受这一提名接受它所赋予的责任以及为英国人民服务的机二起源和历史英国工党于1900年2月由职工大会即总工会发起创立初称劳工代表委员会由隶属于职工大会的工会组织和费边社独立工党以及社会民主联盟组成
工党 一、简介
1、成立时间:1900年2月27日 2、总部地址:旧皇后街16号,伦敦,SW1H9HP 3、政治信仰: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 4、政治路线:中间偏左 5、国际联系:社会党国际 6、象征颜色:红色 7、现任领袖: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
9、第3届工党政府垮台后,工党内部发生了长时间的思想斗 争,以H.盖茨克尔为代表的右翼要求修改党章中有关生产、 分配和交换手段公有的条文,放弃国有化政策,左翼则主张 实行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经济政策。H.威尔逊领导的 第4届工党政府和威尔逊与J.卡拉汉领导的第5届工党政府采 纳了混合经济的概念;所奉行的国内政策同保守党的国内政 策的区别已越来越小。第5届工党政府垮台后,党内主张国有 化的左派与主张混合经济的温和派之间的斗争尖锐化。 10、1981年3月温和派退出工党另组英国社会民主党,工党又 一次出现分裂。 11、1997年~2010年组织了连续四届内阁,成为了工党连续执 政时间最长的一次。 12、2010年5月英国下议院选举失败,英国工党重新成为在野 党。

英国工党领袖列表

英国工党领袖列表

英国工党领袖列表•工党领袖 (英国)工党领袖(英语:Leader of the Labour Party)是英国工党的最高职位。

杰里米·科尔宾于2015年9月12日任是职,他代表北伊斯灵顿选区。

2015年5月8日工党副领袖哈里特·哈曼接替2015年英国大选中失败的爱德·米利班德代理党领袖。

2015年9月12日,她交棒给赢得2015年工党领袖选举的杰里米·科尔宾。

汤姆·沃特森是现任工党副领袖,与科尔宾同一天当选。

科尔宾的领袖地位在2016年中受到挑战,但他再次赢得了2016年工党领袖选举。

历史[编辑]工党领袖一职于1922年正式设立。

在1906年工党议员首次当选国会议员到1922年工党真正成为英国的一股政治势力之间的16年里,这个职位被称为国会工党主席。

[1]1921年约翰·罗伯特·克莱斯成为第一位在英格兰出生的工党领袖;在此之前,所有的党领袖都出生于苏格兰。

1924年,拉姆齐·麦克唐纳成为第一位工党首相,领导一个少数政府。

克莱门特·艾德礼在1945年成为第一个领导多数政府的工党首相。

第一位出生于威尔士的党领袖是尼尔·基诺克,他在1983年英国大选后当选。

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工党领袖是托尼·布莱尔,他在1997年英国大选、2001年英国大选 (两次压倒性胜利)以及2005年英国大选连续三次获胜, 和哈罗德·威尔逊,他有争议的赢得了五次大选中的三次,分别是1964年英国大选、1966年英国大选和1974年10月英国大选工党领袖(1906–至今)[编辑]自1906年起的工党领袖(包括代理党领袖)名单。

[2]注释:最右“首相”一栏不总是与其他栏对应。

领袖(生–卒)肖像选区始任时间 离任时间首相吉尔·哈迪(1856–1915)梅瑟蒂德菲尔1906年2月17日 1908年1月22日亨利·甘贝尔-班纳曼 1905–08阿瑟·亨德森(1863–1935)(第一次)巴纳德城堡1908年1月22日 1910年2月14日H·H·阿斯奎斯1908–16乔治·巴恩斯(1859–1940)格拉斯哥黑修士和哈奇逊顿1910年2月14日1911年2月6日拉姆齐·麦克唐纳(1866–1937)(第一次)莱斯特1911年2月6日 1914年8月5日阿瑟·亨德森(1863–1935)(第二次)巴纳德城堡1914年8月5日1917年10月24日大卫·劳合·乔治 1916–22威廉·亚当森(1863–1936)西法夫1917年10月24日1921年2月14日J·R·克莱恩斯(1869–1949)曼切斯特普拉廷1921年2月14日 1922年11月21日安德鲁·博纳·劳 1922–23 拉姆齐·麦克唐纳(1866–1937)(第二次)亚伯拉昂1922年11月21日 1931年8月28日斯坦利·鲍德温1923–24他自己 1924鲍德温 1924–29他自己 1929–31阿瑟·亨德森(1863–1935)(第三次)伯恩利1931年8月28日 1932年10月25日麦克唐纳 1931–35乔治·兰斯伯里(1859–1940)堡区和堡贝门利1932年10月25日 1935年10月8日克莱门特·艾德礼(1883–1967)莱姆豪斯1935年10月8日 1955年12月14日鲍德温 1935–37内维尔·张伯伦1937–40温斯顿·丘吉尔1940–45他自己 1945–51丘吉尔 1951–55安东尼·艾登1955–57休·盖茨1955年1963年克尔(1906–1963)南利兹12月14日1月18日(卒于任内)哈罗德·麦克米伦 1957–63乔治·布朗×(1914–1985)贝尔珀1963年1月18日 1963年2月14日哈罗德·威尔逊(1916–1995)惠顿1963年2月14日1976年4月5日亚历克·道格拉斯-休姆 1963–64他自己 1964–70爱德华·希思1970–74他自己 1974–76詹姆斯·卡拉汉(1912–2005)东南加的夫1976年4月5日1980年11月10日他自己 1976–79玛格丽特·撒切迈克尔·富特(1913–2010)艾碧谷1980年11月10日 1983年10月2日尔 1979–90尼尔·基诺克(1942–)伊斯卢因1983年10月2日 1992年7月18日约翰·梅杰1990–97约翰·史密斯(1938–1994)60px东芒克兰斯1992年7月18日1994年5月12日(卒于任内)玛格丽特·贝克特×(1943–)南德比1994年5月12日 1994年7月21日托尼·布莱尔(1953–)塞奇菲尔德1994年7月21日 2007年6月24日他自己戈登·布朗(1951–)柯科迪和考登毕斯2007年6月24日 2010年5月11日他自己哈里特·哈曼×(1950–)(第一次代理)坎伯韦尔和佩卡姆2010年5月11日 2010年9月25日戴维·卡梅伦2010–16爱德·米利班德(1969–)北唐卡斯特2010年9月25日2015年5月8日 哈里特·哈曼×(1950–)(第二次代理)坎伯韦尔和佩卡姆2015年5月8日2015年9月12日杰里米·科尔宾(1949–)北伊斯灵顿2015年9月12日现任特蕾莎·梅2016–注释:×表示由于时任党领袖死亡或辞职而由副领袖暂时代理,直到新领袖产生。

英国的两党制[摘录]

英国的两党制[摘录]

英国的两党制英国是内阁制国家,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议员席位,获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

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1)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A: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交替执政时期;B: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C: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2)英国议会内阁制中两党制的特点:A: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执政党不仅掌握行政权,也掌握立法权;B:两党采取集中制。

形成的因素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稳定的两党竞争体制,而别的政党无法插手政治呢?据西方政治学者分析,主要缘自下列因素:(1)制度的因素。

英美两党制均产生于相对多数选举制,这种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大党而不利于第三党的建立和生存。

此外,美国的单一行政长官制也有利于两党的形成和发展。

总统职位通过总统选举产生,而不受各政党在国会占有席位多少的影响,总统选举人团的产生是“胜者全得”,要么获胜,要么失败,因而引起政党的两极化。

在美国,由于联邦制的特点,各州州长、各州议会的选举均采用相对多数制,这也有利于巩固两党制。

(2)历史二元因素。

两党制是美国社会结构利益双元性的产物,美国建国初期以来每次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冲突几乎都是二元、两面的。

围绕宪法的批准出现的东部商业利益和西部农业利益之争导致了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产生。

经济利益之争也导致南北方围绕奴隶制及其种植园经济而产生分裂,由此形成两大阵营。

20世纪城乡利益的冲突又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交锋的重要因素,等等。

(3)政治文化因素,英美两国选民观点中庸、适度、不走偏激,善于妥协,视政治为妥协的艺术。

两国的政治文化接受了妥协的必要性、短期实用主义的明知性以及避免僵硬教条主义的务实性。

另一方面,在两国社会的根本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方式问题上存在广泛的共识。

大多数国民认可洛克和麦迪逊关于个人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拥有私有财产权利的观点,很少有人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

英国的工党与社会民主主义

英国的工党与社会民主主义

英国的工党与社会民主主义英国的工党(Labour Party)是英国最大的主要政党之一,也是英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代表,工党一直在英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策理念和党内派系等方面来探讨英国工党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英国工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人运动时期。

当时,工人阶级面临着剥削和不公平的待遇,为了争取权益,工人们开始组织工会和政治团体。

1893年,工党正式成立,旨在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争取政治权力。

在工党的领导下,英国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如工时法、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住房等。

这些改革为英国的社会民主主义奠定了基础。

二、政策理念社会民主主义是工党的核心理念。

社会民主主义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和社会福利来解决社会问题。

工党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增加政府支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工会权益保护,以减少社会经济的不平等。

此外,工党还关注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改革,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三、党内派系工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派系,这些派系在政策理念上有所不同。

主要的派系包括左翼、中间派和右翼。

左翼派系主张更大的政府干预和公有化,强调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中间派派系则更加注重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主张通过合作和妥协来实现改革。

右翼派系则更加强调自由市场和个人责任,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和税收负担。

这些派系的存在使得工党内部的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四、挑战与前景工党作为英国政治的重要力量,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首先,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对传统产业和工人阶级造成了冲击,工党需要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变革。

其次,工党需要应对来自其他政党的竞争,特别是保守党和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

此外,工党还需要解决党内派系之间的分歧和协调不同利益的问题。

然而,工党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社会民主主义的理念在英国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支持和影响力。

英国工党的新困境思想、组织与政策问题

英国工党的新困境思想、组织与政策问题

党政研究2021.2英国工党的新困境:思想、组织与政策问题林德山冯琰〔摘要〕在经历了短暂辉煌之后,英国工党陷入了新的政治困境,2010年至今已经连续四次大选失利。

面对政治上的挫折,工党在思想意识,尤其是发展方向上所表现出的混乱与犹豫致使其失去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在组织和战略问题上的长期分化严重制约了党的政治战略的选择和执行。

数任党领袖显示出缺乏必要的战略思维和能力问题,而在脱欧问题、移民问题和国有化问题上的政策失误更加剧了人们对工党作为替代性政党的形象和能力的怀疑。

对于在极度艰难背景下就任的新任工党领袖斯塔默来说,改变人们对工党的极度负面印象,使党重新团结和统一起来,需要从工党的历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包括承认党的竞争性传统的合法性,以及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英国工党;政策选择;组织战略〔中图分类号〕D756.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21)02-0029-07进入21世纪后,英国工党在短暂的辉煌之后很快呈现明显的政治颓势,从2010年至今,已经连续四次在大选中失利”这期间,英国工党几易党首,政治方向更是从右到左变化不定,但接连的选举受挫,尤其是2019年的大选惨败令人们怀疑工党是否走向了不可逆的衰落”思想意识的犹豫不定和方向缺失、组织和战略问题上的分化以及在重大政策问题上失误致使工党陷入了新的困境”目前,摆在工党新的领导层面前的紧迫任务是重新实现党的统一,并明确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一、英国工党陷入新困境世纪之交的英国工党一度出现短暂的辉煌。

1994年,现代化改革派代表布莱尔就任党领袖,为了显示与工党左派传统的不同,将其领导下的工党标榜为“新工党””为此,布莱尔就任党领袖后修改了工党党章第四条关于社会化承诺的条款以示与传统告别,并重新以新中间阶级为中心定位党的政治战略”为此,新工党有意疏远与工会的关系”199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15AKS011)〔作者简介〕林德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琰,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德·米利班德
Ed Miliband
工党现任领袖
爱德华· 米利班德(1969.12.24— ),曾就读于牛津大学(主修政治 学、哲学与经济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戴维· 米利班德 的胞弟。2005年5月,爱德华· 米利班德代表唐卡斯特北地区出任工党议员 他是布朗的亲密政友,曾起草工党2010年的竞选宣言。他与布朗关系密切, 曾是布朗智囊团的资深顾问,被许多人视为布朗的公共发言人。 2010年9月25日,英国前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爱德华· 米利班德以 1.3%的微弱多数险胜其哥哥戴维· 米利德班,当选为在野的工党新党魁。
பைடு நூலகம்
工党(英文:Labour Party),是英国一个中间偏左,社会 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工党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大 选中取代了自由党的地位。在1924年第一次执政,在1929年到 1931年间第二次执政,两次执政都处于弱势地位,因为由拉姆 齐· 麦克唐纳领导的工党政府处处受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 时内阁中,工党更是备受打压。直至战后,在克莱门特· 艾德礼的 领导下,工党再次执政,才成为强势政府。在1964年到1970年, 工党第四次执政,首先由哈罗德· 威尔逊担任首相,然后由詹姆 斯· 卡拉汉接任首相职位。
The Labour Party was last in national government between 1997 and 2010 under Tony Blair and Gordon Brown, beginning with a majority of 179, reduced to 167 in 2001 and 66 in 2005. Having won 258 seats in the 2010 general election, the party currently forms the Official Opposition in the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Labour has a minority government in the Welsh Assembly, is the main opposition party in the Scottish Parliament and has 13 MEPs in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sitting in the Socialists and Democrats group. The Labour Party is a full member of the Party of European Socialists and holds observer status in the Socialist International. The current leader of the party is Ed Miliband MP.
成立时间:1900年2月27日 总部地址:旧皇后街16号,伦 敦,SW1H9HP 政治信仰: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 主义 政治路线:中间偏左 国际联系:社会党国际 象征颜色:红色 现任领袖:埃德· 米利班德(Ed Miliband)
英国工人运动兴起较早, 起初按行业建立了各种工会组 织,1868年进一步成立了全 国性的统一组织——职工大会 (工联),1900年成立了 “工人代表委员会”并推选出 自己的党选候选人,1906年 组织正式改名为工党。工党是 由工会、合作社组织和社会主 义团体联合组成的,党员都是 通过上述组织集体加入。 由19世纪中至20世纪20 年代,英国一直是由自由党和 保守党轮流执政。1923年大 选中,工党获得比自由党更多 的议席,成为国会第二大党。
工党
Labour Party
The Labour Party is a centre-left political par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one of the two main British political parties along with the Conservative Party. The Labour Party was founded in 1900 and overtook the Liberal Party in general elections during the early 1920s, forming minority governments under Ramsay MacDonald in 1924 and 1929–1931. The party was in a wartime coalition from 1940 to 1945, after which it formed a majority government under Clement Attlee. Labour was also in government from 1964 to 1970 under Harold Wilson and from 1974 to 1979, first under Wilson and then James Callaghan.
工党在1997年到2010年间最后一次执政国民政府,开始由布莱 尔领导,后来由戈登· 布朗接手领导。起初工党在下议院以179席的差 距领先其他党派及独立议员的总和,到了2001年选举之后,领先优势 降为167席,2005年选举之后,领先优势更骤降为66席。在2010年大 选中,工党取得了258个席位,是官方反对党之一。在地方政府方面, 工党在威尔士组建了一个弱势政府,而在苏格兰,工党是主要反对党。 工党在欧洲议会占有13个席位,并且是社会党国际的成员之一。该党 目前的党魁是爱德华· 塞缪尔· 米利班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