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现代建筑发展历程简述

合集下载

自古希腊以来到19世纪欧洲建筑发展变化的主要规律

自古希腊以来到19世纪欧洲建筑发展变化的主要规律

自古希腊以来到19世纪欧洲建筑发展变化的主要规律从希腊古代开始,到19世纪的欧洲建筑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变化。

本文将从材料的变化、结构的进步以及建筑风格的演化等方面,探讨欧洲建筑的主要规律。

首先,材料的变化是欧洲建筑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

在希腊古代,建筑主要采用石材、大理石和木材作为主要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还能赋予建筑以庄严的氛围。

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兴起,建筑中开始使用砖石和混凝土等新材料。

混凝土的使用,使得建筑师可以更加自由地设计建筑形态和结构。

到了中世纪,石块成为主要建筑材料,最典型的代表是哥特式教堂的尖拱穹顶和尖塔。

到了18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铁和钢的使用逐渐普遍,这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和创新的可能性。

其次,结构的进步也是欧洲建筑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

在古代,建筑主要采用岩石堆叠的方式进行建造,这种结构方式在希腊的神庙和罗马的斗兽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到了10世纪,建筑师开始使用拱和穹顶等结构元素,这种新的结构方式在哥特式教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开始研究和应用树木的结构原理,这使得欧洲建筑在结构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同时,近代工程学的发展促进了建筑结构的进一步创新,例如铁桁架结构、钢结构和吊索结构的应用。

此外,建筑风格的演化也是欧洲建筑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

古代希腊建筑强调整体美和对称性,其建筑形式影响了后世的建筑风格。

罗马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受到希腊影响的古典主义风格,也有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罗马风格。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哥特式建筑成为主导风格,其特点是尖拱穹顶、飞扶壁和玫瑰窗。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开始重视古代罗马建筑的研究,并试图恢复古代的建筑风格。

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则在17至18世纪盛行,强调豪华、装饰和奢华。

到了19世纪,新古典主义风格重新受到重视,而另一方面,工业革命的冲击也催生了新兴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总结起来,欧洲建筑发展的规律可以归纳为材料的变化、结构的进步以及建筑风格的演化。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阶段和里程碑:
1. 工艺复兴运动:20世纪初,一些建筑师开始反对装饰豪华的历史建筑风格,提倡恢复建筑的实用性和清晰度。

他们试图将建筑与工业技术和现代生活方式联系起来。

2. 德国表现主义:德国的一群建筑师在20世纪初提出了"表现主义"的概念,他们试图通过建筑表达情感和个人主义。

这种建筑风格强调了独特的形状和动态的线条。

3. 包豪斯学派:包豪斯学派于1919年在德国成立,它致力于将工艺与美术相结合,倡导功能主义和工业化生产。

该学派的建筑师设计了许多具有简洁、几何线条和现代感的建筑。

4. 国际风格:20世纪20年代,随着技术和通信的进步,建筑师开始跨越国界寻求新的设计思路。

国际风格强调简洁、功能性和现代材料的使用,建筑具有纯净的线条和标志性的水平窗口。

5. 建筑师及其作品:在现代主义建筑领域,有一些著名的建筑师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如勒·柯布西耶的巴西巴黎风格、费利克斯·坎德尔的巴黎机场、小纳塔·莱布斯金德的洛斯安格斯国际機場。

6. 后现代主义:20世纪后期,一些建筑师开始质疑现代主义
的价值观,并试图挑战和扭曲传统建筑的规则。

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个性化、多样化和符号性,建筑设计更加大胆和独特。

总的来说,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从对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强调,到对形式和个性的关注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对于当代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塑造了现代城市的面貌。

欧美建筑发展历程

欧美建筑发展历程

欧美建筑发展历程1. 古希腊与罗马时期:欧美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古希腊建筑以帕台农神庙为代表,注重对称美、比例美和几何美。

罗马建筑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建造了许多大规模的建筑物,如斗兽场和罗马浴场。

2. 中世纪:中世纪欧洲的建筑主要由宗教建筑占据,如教堂和修道院。

哥特式建筑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其特点是高大、尖顶的拱形天花板和大型彩绘玻璃窗。

3.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建筑风格受到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影响,追求对称和比例。

建筑师如布鲁内莱斯基和米开朗基罗改革了建筑风格,引入了新的元素,如柱子、穹顶和扶壁。

4. 巴洛克时期:巴洛克建筑追求奢华和夸张,以华丽的装饰和复杂的结构为特点。

代表建筑物包括凡尔赛宫和彼得罗保罗大教堂。

5. 新古典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建筑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主流风格,以古希腊和罗马建筑为灵感,回归简洁、对称和比例美。

巴黎的凯旋门和美国的白宫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6. 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性和简洁性,摒弃了繁复的装饰。

著名的建筑师如勒·柯布西耶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7. 后现代主义时期: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自由和创新,拒绝受限于传统规范。

代表作包括中国的鸟巢和巴西的布拉斯米博物馆。

8. 当代建筑:当代建筑趋向多样化,兼容不同的风格和技术。

建筑师多尼斯·哈德伍德和扎哈·哈迪德是当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个性鲜明、独具特色。

总体而言,欧美建筑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古典建筑,到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再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多个阶段,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和美学追求。

欧洲建筑发展史演讲稿范文

欧洲建筑发展史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欧洲建筑发展史这一悠久而辉煌的主题。

欧洲建筑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领略欧洲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史的开端,其特点是结构简洁、造型优美。

古希腊建筑主要分为两大类:柱式建筑和神庙建筑。

1. 柱式建筑: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是古希腊最早的柱式,其特点是柱身粗壮、柱头无装饰;爱奥尼克柱式则比多立克柱式更加轻盈,柱头有涡卷装饰;科林斯柱式则更加华丽,柱头有精美的叶饰。

2. 神庙建筑:古希腊神庙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

其中,帕特农神庙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其采用了多立克柱式,柱身粗壮,柱头无装饰,展现出古希腊建筑的庄重与典雅。

二、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传统,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古罗马建筑的特点是规模宏大、结构坚固、装饰华丽。

1. 桥梁建筑:古罗马人在桥梁建筑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著名的罗马斗兽场和万神殿。

罗马斗兽场是一座巨大的圆形竞技场,其拱形结构独具匠心;万神殿则是一座穹顶建筑,其穹顶直径达43.3米,是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2. 水利建筑:古罗马人在水利建筑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如罗马水渠和罗马浴场。

罗马水渠全长约500公里,为古罗马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罗马浴场则是一座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建筑,其建筑风格和装饰手法独具特色。

三、中世纪建筑中世纪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哥特式建筑为主。

1.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飞扶壁和尖拱形窗户。

其中,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中世纪欧洲的建筑成就。

2. 罗曼式建筑:罗曼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另一种重要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厚重的墙体、圆拱门和粗大的拱顶。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设计的风格与历程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设计的风格与历程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设计的风格与历程北欧设计以其特有的风格在世界设计史上独树一帜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经典的创意已成为现代设计的楷模。

北欧设计界极力推行有代表意义的民主设计,体现出历史悠久的北欧民主传统;它将与自然相协调的传统设计思想,与人文功能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北欧设计注入了新的旺盛的活力;同时它亦重视地域特征及民族工艺传统,为北欧各国设计个性的形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要素。

沿着以上三种主要的途径,在北欧诸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经过几代设计师的不懈备斗,北欧设计成功地实施了“大众化的美”的设计宗旨,终于建成了一个意义深远、影响世界的设计流派。

斯堪的纳维亚的解释斯堪的纳维亚,英文为Scandinavia ,包括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等5个国家,位于欧洲最高纬度的西部,学者们依据词源学上的解释认为:Scandinavia是北欧日耳曼语的一个复合词,有“雾霭”、“岛屿”的涵义。

斯堪的纳维亚有时也被称为北欧,英文为 Nordic Europe ,意义即北部的欧洲。

该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被广泛应用与北欧的5个小国的总称,但在一般的表述中这一称谓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如果仅以地理位置为依据,某些著述将挪威划分到西欧的范围,或认为丹麦归于中欧,而德国的北部也可以被认为是北欧的一部分,有些文献甚至将荷兰也成为北欧,也有人以“Norden”(意义为北方)一词来指称北欧(即北欧5国所处地域),以此与“Nordic Europe ”(义为北部欧洲:泛指欧洲的北部地区)一词相区别,另一方面,如果从人类学上划分,不同的文献也存在不同的解释。

应该说明的是,在过去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斯堪的纳维亚”一词也有着多种含义,它所指的地域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观点里也有所不同,而我们从广义上去理解斯堪的纳维亚的这个概念,它包含在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等领域具有相似性或趋同性,而相对欧洲大陆又具有自身独立性的上述5个北欧国家。

北欧设计风格形成发展浅析

北欧设计风格形成发展浅析

北欧设计风格形成发展浅析北欧地区包括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等国家,这些国家在文化、地理、气候等方面具有共同特点。

北欧地区属于温带地区,有着严寒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

这种气候条件对北欧人的生活方式和设计思维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欧人将自然环境融入设计中,追求简约、实用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北欧设计风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北欧地区经历了工业化的浪潮,这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创作背景。

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新材料和技术,设计师开始探索使用这些材料和技术来创造新的家居和生活用品。

这一时期,北欧设计师开始注重家居和生活用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将设计与生活紧密结合。

20世纪30年代,丹麦设计师建立了北欧设计风格的基础。

丹麦设计师强调简约和功能性,在设计中注重材料的使用和工艺的细节。

丹麦设计师们提倡“皆平等”的设计理念,认为优秀的设计应该适用于所有人,而不只是富人。

因此,他们设计的家具和生活用品通常具有简单的线条和纯洁的造型,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是北欧设计风格迅猛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北欧设计师通过参加世界级的设计展览和与国际设计界的交流,使北欧设计风格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瑞典设计师倡导木材的使用,注重线条和比例的平衡,让家具和生活用品看起来稳定和谐。

到了20世纪60年代,北欧设计风格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这一时期,芬兰设计师的创作成就非常显著。

芬兰设计师以其创新的思维和独特的形式语言,推动了北欧设计风格的发展。

芬兰设计师研究和利用现代材料和工艺,创造出许多具有突破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他们的设计作品注重自然材料的使用、线条的流畅和形式的纯粹,体现了北欧设计风格的核心价值。

今天,北欧设计风格已经成为全球流行的设计风格之一、它的特点是简约、自然、功能性和美学价值,反映了北欧人注重自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北欧设计风格在家居、室内装饰、家具、生活用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外国建筑史第四讲——欧美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第四讲——欧美现代建筑

•第十二章 欧美现代建筑设计探索
新建筑的探索——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
(一)工艺美术运动(Arts & Crafts Movement)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 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
实质是针对建筑设计、装饰艺术和室
内陈设品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
导致的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一场设
布鲁塞尔埃塞尔饭店楼梯间, 维克多·霍尔塔1893年
布鲁塞尔Wauquez百货商店内 部,维克多·霍尔塔1906年
•第十二章 欧美现代建筑设计探索
新建筑的探索——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
安东尼·高迪与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并没有渊源上的实质关系,但在设计形式 上却有共通之处,他汲取了伊斯兰风格与 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凭借丰富的浪漫 主义式幻想,结合自然形式,独创了极富 动势与抽象美感的塑性建筑。
•第十二章 欧美现代建筑设计探索
新建筑的探索——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
•第十二章 欧美现代建筑设计探索
新建筑的探索——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西欧国家为首的欧美社会出现了一场以反传统为主 要特征的、广泛突变的文化革新运动,这场狂热的革新浪潮席卷了文化与 艺术的方方面面,其中哲学、美术、雕塑和机器美学等方面的变迁对建筑 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匹兹堡市郊的流水别墅,20世纪30年代
•第十二章 欧美现代建筑设计探索
新建筑的探索——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
美国匹兹堡市郊的流水别墅内部,20世纪30年代
•第十二章 欧美现代建筑设计探索

西方建筑发展的脉络

西方建筑发展的脉络

西方建筑发展的脉络学完艺术鉴赏这门选修课后,给了我很多的专业知识,尽管我是一名艺术系的学生,经常接触到关于艺术的知识,而且在课堂上领略到很多的艺术领域的事情,但是去深刻的谈论关于艺术的东西,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得继续学习。

关于建筑,我觉的它也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建筑不仅包含了建筑技术,材料的使用,但它本身的设计就各个方面的包含了艺术,它的轮廓,建筑的各种形式,颜色的使用等等,都是艺术的体现。

在我自己看来,建筑中尤其是现代建筑的美学思想越来越强,无论建筑的内部设计还是外观设计都包含很强的美学思想。

在这里一起探索探索关于西方建筑的发展脉络。

在西方各种语言中,“建筑”一词都源于古希腊语。

古希腊人把建筑师称为是“创始者”。

在他们心目中,一切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以建筑为本——建筑是艺术和美学之源。

建筑产生于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宗教信仰,科学文化,文学艺术等因素不断赋予建筑新的内容和形式,从原始的洞穴,巢穴到今天的城市综合体便是这一过程的缩影。

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与拓展。

建筑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提供了物质空间环境,而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孤立存在的,因此建筑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它时刻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背景,传达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另一方面,不同的时代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建筑。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指出:“埃及式=敬畏的时代,那时代的人致力于保护尸体,不然就不能求得复活,希腊式=优美的时代,象征热情激荡中的沉思安息,罗马式=武力与豪华的时代,早期基督教式=虔诚与爱的时代,哥特式=渴慕的时代,文艺复兴=雅致的时代,各种复兴式=回忆的时代。

”我们要想全面地了解西方文明,了解西方历史,它的建筑艺术是不可不知的。

西方古典文化的光辉无疑是由具有天才智慧的古希腊人和勇敢于实践的古罗马人所创造出来的。

在建筑领域,他们创造了一种以石头为材料,以梁柱为基本构件的建筑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文摘:北欧现代建筑有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是不同文化与思想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人们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选择与回应的结果。

从一些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欧建筑的与众不同之处,他们的探索与奋斗使北欧建筑成为欧洲现代建筑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其中最具启发性的也许就是:在建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将外来思想与本地条件相结合而又不失去自己的文化传统。

Abstract:The contem p orar y Nordic architect ure has it s s p ecific feat ures which are formed f rom varied cult ures and ideas and colored b y man y talerted local architect s.As a brief int roduction on what t he y did and doin g,t his p a p er t r y to tell t he readers t hat how t he Nordic architect ure is been moderni j ed wit hout loosin g it s cult ural root s.关键词:北欧,北欧建筑K e y words:Nordic count ries,Nordic architect ure北欧现代建筑发展历程简述董卫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来稿日期:1997年5月作为欧洲的一个地区,北欧*有其特殊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及经济背景,而作为欧洲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北欧建筑也具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

总的来说,北欧现代建筑是本地传统与外来思想混合的产物,但却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

究其历史原因,大约在公元11世纪后,北欧社会开始基督教化,此后,西欧、中欧甚至南欧的建筑思想及风格就逐渐传入北欧,在与当地建筑传统的碰撞、融合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地方建筑。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至今仍在继续。

但这并不能说明北欧建筑仅仅是被动地以地方条件来回应外来的建筑文化,这是因为文化传播实际上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选择和嫁接的过程。

当一种地方文化还不够丰富或强大时,人们往往易于接受其它形式的文化或被强大的外来文化所同化;而当地方文化丰富或强大到足以与外来文化进行平等交流时,人们的选择能力也相应提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外来文化进行一番梳理,从中选取真正有用的东西。

北欧现代建筑也是如此,它在与外来建筑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欧洲建筑中独树一帜的奇葩。

纵观北欧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11特殊的建筑遗产北欧最明显的地理特征是地广人稀。

除丹麦以外,各国的大部分国土都覆盖着森林,人口多集中在南部的沿海城市。

北欧人传统上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建造房屋,目前我们还可以见到挪威人和丹麦人建于13世纪的木构教堂和住房。

中世纪时传教士从南方带来砖石结构技术,当时主要用于教堂、城堡及重要的公共建筑,而大部分的建筑仍以木材建造。

此后,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北欧人不断接受来自欧洲其它地区的各种建筑风格和形式,并根据具体条件对其加以简化处理,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变形的(或地方化的)古典建筑,称为“北方古典主义”(Nort hern Classi2calism)。

因此,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北欧建筑遗产,实际上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地道的北欧“土产”,包括各种类型的北欧早期木构建筑;二是自中古以至19世纪传至北欧的被“转型”了的各种外来建筑风格。

后者已经构成各个大中城市中历史建筑的主体,而前者目前只有在小城市、乡村或博物馆中可以见到。

与其精巧细腻的“原型”相比,北欧古典建筑更显得粗犷雄浑,这似乎并非单纯由于施工技术的差异所造成的。

如前所述北欧建筑遗产不仅是泛欧洲的古典文化的一种地方性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区域文化。

在以地方条件为出发点诠释正统古典主义建筑规则的背后,暗含着在北欧建筑的发展中人们对于本土文化的依赖以及对“高尚”古典文化的迷恋。

18世纪末建于瑞典哥德堡的古涅伯别墅是这种心态的典型代表之一,这幢木构建筑看起来与砖石结构的古典建筑毫无二世界建筑4/1997©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13世界建筑4/1997致。

21现代建筑的出现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德国文化在北欧的影响日益扩大,从新古典主义建筑到现代建筑,从社会主义思想到国家政治结构都可见到德国文化的影子。

如恩吉尔(C.L.En g el )和辛克尔(K.F.Schinkel )都在北欧留下了不少作品。

恩吉尔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设计的作品通常都采用以白色或浅黄色为主的色调,一改传统建筑以深棕色为立面主调的做法,为整个城市带来一种清新的气氛,使人联想起地中海之滨的希腊景色,以致赫尔辛基从此具有“北方白色之城”的美誉。

此外,辛克尔与挪威建筑师格罗奇(C.H.Grosch )设计的奥斯陆大学也为挪威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发展树立了样板。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是北欧国家城市发展的高峰时期。

随着人口迅速增长而来的城市化使北欧传统城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先以1~2层为主的传统木建筑逐渐被4~6层的砖石结构建筑所取代。

由理性的方格网道路系统所构成的围合式街坊也渗透到传统的自由格局的城市中,并逐渐形成新的城市基本格局。

与欧洲其它地区一样,巴黎式的大道,多层公寓和百货商店以及英国式的花园郊区等都出现在各大城市中。

在这个意义上,似乎整个欧洲城市都在几种有限的模式引导下向同一化方向发展。

但在北欧,这种变化却给予我们两个重要的提示:其一,尽管工业化的时间大大晚于英国等国,但因其发展速度很快,北欧国家与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距离在接近,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同于意义广泛的“欧洲”概念,这使得这些国家有能力对发达国家的建筑与城市发展的趋势作出快速反应;其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北欧建筑师就已经在摸索具有地区特色的现代建筑发展道路。

芬兰的A ・阿尔托(A.Aalto )成为这方面的先驱之一。

他对现代建筑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在当时绝对理性化的功能主义观念中加入了浪漫主义的成分,使现代建筑不仅仅只为少数“文化精英”所推崇,也符合了普通人的审美情趣,使现代建筑更具生命力,这是这位建筑师在北欧土地上勤奋探索的自然结果,无怪乎他自称为一名“抒情性的温和主义者”(l y rical moderate ,Dirk 2inck -Holmfeld :P16)。

在瑞典和丹麦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建筑师,如G ・阿斯普隆德(G.As p lund )和A ・雅各布森(A.J acobsen )等,分别设计出本国版本的现代建筑作品。

其中G ・阿斯普隆德的斯德哥尔摩公墓,城市图书馆和哥德堡市政厅扩建等堪称瑞典现代建筑的里程碑。

其中他在1920年所作的斯德哥尔摩图书馆被誉为瑞典建筑从新古典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代表作。

作品采用几何形构图,上圆下方,造型极为简洁有力。

整座建筑处理得干净利落,没有任何多余装饰,仅象征性地在入口处使用了一些简化的线脚。

在主体建筑的中间有一道“世界主义”的饰带,象征人类知识来自不同的文化和地区。

这道饰带也成为立面分段的过渡,构思十分巧妙。

在上述第一代北欧现代建筑大师的率领下,北欧现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汇入欧洲现代建筑运动的大潮中。

3160~70年代的建筑发展这段时间是整个欧洲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以往强调形式简洁和功能合理的做法是20世纪上半叶欧美“温饱型”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而60年代后的经济条件已能满足人们更浪漫更多样和更富特征性的任何想法。

于是建筑从“少就是多”的经济形态向“多多益善”的富裕形态转变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这一期间北欧建筑的特点就是走向国际化。

最突出的事例就是丹麦建筑师伍重(J.Utzon )的悉尼歌剧院设计方案获奖,为此著名现代建筑史学家吉提恩(Giedins )在其名著《时间,空间与建筑》一书的第5版中,将伍重列入第3代现代建筑大师的行列中,伍重的歌剧院成为现代建筑走向多元化的标志之一。

伍重十分注意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中学习有用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建筑设计中。

他以自然晶体的生长过程为出发点研究建筑形态学,从中发现自然界的多样性和有机性。

他的有机建筑不是为了模仿自然,而是企图寻找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例如他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而提出了可加性的建筑思想(Conce p t of Addition Architec 2t ure ),认为用同类元素可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形式。

他举例说,虽然花的结构形式相似,但每株花都有自己的特点。

他的金戈住宅区(1958~1960年)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作品,以同类型的单体建筑创造出了丰富的群体组合。

此后,丹麦不少住宅区都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

60年代北欧现代建筑的另一个趋势是追求本地化风格。

在瑞典有所谓浪漫民族主义的复兴,建筑师P ・赛欣(P.Celsin g )和S ・劳伦兹(S.Lewerentz )都是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他们希望在建筑中表现民族性格而又不失现代建筑的特点。

而另一位瑞典现代建筑大师B ・林德鲁斯(B.Lindreos )在60年代更是迷恋于研究瑞典传统的货栈建筑,他认为这些建筑成功地将古典建筑语汇转译成地道的瑞典语汇,当这些语汇一经形成就具有生命力。

林德鲁斯也从当时的新粗野主义思想中得到启发,那种直接表达材料原始特征的做法促使他在建筑创作中以新材料和新技术表现本土建筑的性格。

斯德哥尔摩电视塔就是其中一例。

他不仅借鉴了粗野主义在现浇混凝土中显露木纹的方法,更在其中加入了表达本土性格的图案纹样。

建筑本土化的特点就是使其与地方政治经济及社会结构相适应。

瑞典人威尔赫姆森(A.Wilhelmson )认为,如果没有社会民主的政体和发达的劳工运动,瑞典©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14世界建筑4/1997的现代主义建筑是不可想象的(B.Lindroos and so on’,P.6)。

其实这一观点也适合实行同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其它北欧国家。

在北欧很少能看到豪华奢侈的建筑,无论是普通住宅还是大公司的办公楼,设计水平、施工质量和环境条件都保持在相当的水准。

这是普遍福利制度和社会平等思想带来的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建筑的确是一种“社会产品”。

在特殊的社会民主制度感召下,对社会理想方面有所追求的建筑师也不乏其人,英裔瑞典建筑大师R ・厄斯金(R.Erskine )就是一位典型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