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国别贸易报告
欧盟对华经济贸易政策变化及原因分析

欧盟对华经济贸易政策变化及原因分析摘要:中欧双边经贸关系一直发展良好,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本文首先分析了欧盟对华经济贸易政策的发展历程,其次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了欧盟制定的对华经贸政策,最后对进一步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欧盟我国经济贸易政策多年来,中欧双边经贸关系一直发展良好。
本文从欧盟对华经济贸易政策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欧盟制定的对华经贸政策,以期对进一步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有所借鉴。
欧盟对华经济贸易政策的发展历程(一)欧盟初步制定与我国发展经贸关系的政策自1975年中欧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欧盟对华政策总体上来说对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是越来越有利的。
1978年我国和欧共体签署了第一个贸易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同时成立了中欧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并于1985年5月在原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又签订了《中欧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双方同意在工业、农业、科技、能源、交通运输、环保、发展援助等领域开展合作,对合作生产、合资经营、合作开发、技术转让、金融合作、技术援助、人员培训与交流等各种合作提供便利和促进。
(二)欧盟中断与我国的经济往来1989年之后的几年,由于中欧政治关系紧张,欧共体单方面中断与我国的高层往来、军事合作、政府贷款和合作项目,使得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和阻碍。
(三)欧盟确定与我国全面发展经贸关系的政策1992年,中欧政治关系大体恢复,中欧经贸关系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欧盟在近年来连续制定了一系列的对华经济贸易政策(见表1),以发展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同时将我国的政治和全球化问题纳入了其政策范围内。
(四)欧盟逐步采取强硬的经济贸易政策近两年随着中欧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个案升级,欧盟的对华贸易政策逐渐发生变化。
从越过咨询程序强行提交对我国鞋反倾销终裁建议,到2006年9月在我国有关部门做出《构成整车特征的进口汽车零部件管理办法》推迟两年执行的让步之后,与美国、加拿大联手要求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专家组审理我国有关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征税措施,欧盟委员会近期的一些系列动作,实际上都是在向我国发出信号:欧盟将在未来的对华贸易政策上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而即将出台的未来10年的对华贸易战略文件,将进一步体现欧盟这种变化。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欧美诸国连年贸易顺差,我国出口商品在国外频频遭遇反倾销调查。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报告统计,截止至2003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达503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给我国造成上百亿元人民币损失,并导致几十万工人失业或潜在失业。
我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和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之一。
欧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但我国同时也是欧盟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对象。
一、我国与欧盟双边经贸合作的主要情况1.我国与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除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欧盟是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是我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15%,与2002年基本持平,我国从欧盟进口占我国总进口的14.7%,比。
2002年高出1个百分点。
2.欧盟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渠道在1997至2003年间,欧盟对华实际投资持续超过美国,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第二大来源。
在过去的6年中,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实际金额共近300亿美元。
同其他投资伙伴相比,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规模大,截止2003年底,欧盟对华投资规模平均每个项目为354.97万美元,主要是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投资,且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引进、转让的技术有较高水准。
3.欧盟也是我国引进政府贷款的重要合作者欧盟是我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较集中的地区。
根据我田的统计资料,截止2003年底,欧盟成员国及官方金融组织累计向我国提供政府贷款协议金额约171.58亿美元,占外国政府和官方金融组织向我国提供贷款总额的44%。
自1993年以来,我国共接受欧委会及其成员国对华无偿援助约计4亿美元。
二、欧盟对华反倾销情况顾名思义,所谓反倾销是指进口国反倾销当局依法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
随着欧盟一体化建设的加速进行,地缘经济政治利益更趋一致,反倾销作为其方便易行、见效快的强有力保护手段愈来愈频繁地付诸实施,矛头直指我国大宗出口产品,自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及其盐类反倾销以来,到2003年,对我国反倾销案高达400多起,涉及五矿、化工、轻纺、机电、医保等400种商品,其中裁定倾销成立的占60%以上,其立案数、裁定率均居世界各国之首,使我国成为欧盟反倾销措施的主要打击对象,许多产品无力与欧盟同类产品相竞争,被迫退出欧盟市场。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3874967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38749672010-11-01 10:52 文章来源:综合司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连续缓慢复苏,国内经济连续较快增长,稳出口、扩进口政策效应连续显现,企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外贸出现复原性较快增长态势,拓市场成效明显,调结构稳步推进,促平稳进展顺利,进出口规模均已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总体好于年初预期。
前三季度外贸运行的要紧特点是:1、进出口全面复原,近期同比增速逐步回落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21486.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9%。
其中出口11346.4亿美元,增长34.0%;进口10140.4亿美元,增长42.4%。
与2008年同期相比,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5.4%和13.5%。
这既得益于国内外环境整体有所改善和稳出口、扩进口政策效应连续显现,更与我国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结构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复原路径紧密相关。
按照一样规律,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国际市场需求沿着低端产品—中端产品—高端产品的路径逐步复原。
我国出口产品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复原相对较快。
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放缓,美欧日等要紧经济体需求减弱,国内经济增速有所回调,加上去年下半年我国外贸基数逐步走高,6月份以来外贸增速连续回落,9月份出口、进口增速分别由5月份的48.5%和48.3%回落到25.1%和24.1%。
图1 2010年1-9月进、出口月度增长情形资料来源:海关统计2、贸易平稳状况连续改善,结构性特点明显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国内需求连续增加,国家积极采取扩大进口措施、组织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加上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反弹等因素,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增速比出口增速高8.4个百分点,自3月起单月进口规模连续7个月超过1000亿美元。
进口快速增长使我国的贸易平稳状况进一步改善,前三季度贸易顺差1206亿美元,同比下降10.4%。
贸易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贸易现状,分析贸易发展趋势,为我国贸易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本报告通过对大量贸易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当前我国贸易形势进行深入研究。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我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等官方机构发布的贸易统计数据,以及相关行业报告和学术论文。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贸易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如贸易总额、进出口结构、贸易国别等。
(2)相关性分析:分析贸易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如进出口与经济增长、汇率等。
(3)回归分析:建立贸易数据与相关因素的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贸易的主要因素。
(4)比较分析:对比不同时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数据,找出差异和规律。
三、我国贸易现状分析1. 贸易总额近年来,我国贸易总额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9年,我国贸易总额达到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其中,出口16.42万亿元,增长5.0%;进口15.12万亿元,增长1.6%。
2. 进出口结构(1)出口结构:我国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占比分别为59.6%和28.9%。
此外,纺织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保持较高水平。
(2)进口结构:我国进口产品以能源、原材料和机械设备为主,占比分别为21.3%、18.5%和14.4%。
其中,能源类产品进口增长较快,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3. 贸易国别(1)主要出口市场:我国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东盟,占比分别为19.9%、15.2%、7.6%、7.2%和6.4%。
(2)主要进口市场:我国主要进口市场为东盟、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占比分别为19.1%、16.6%、14.5%、13.4%和9.6%。
四、贸易发展趋势分析1. 全球化进程加速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各国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国际贸易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报告通过对近年来国际贸易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国际贸易的现状、趋势及潜在风险,为我国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权威机构发布的国际贸易相关数据。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国际贸易数据进行分析。
三、国际贸易现状分析1. 全球贸易规模近年来,全球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UNCTAD数据,2019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达到18.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贸易规模仍保持稳定增长。
2. 贸易结构(1)货物贸易:货物贸易是全球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2019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为18.9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出口额为9.3万亿美元,进口额为9.2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出口额为7.3万亿美元,进口额为6.6万亿美元。
(2)服务贸易:近年来,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为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5%。
其中,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4.3万亿美元,进口额为3.8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8万亿美元,进口额为2.5万亿美元。
3. 贸易区域分布(1)欧盟:欧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区域,2019年货物贸易总额为4.9万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为1.8万亿美元。
(2)美国:美国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区域,2019年货物贸易总额为3.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为2.2万亿美元。
(3)中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2019年货物贸易总额为4.1万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为1.5万亿美元。
四、国际贸易趋势分析1. 贸易自由化趋势近年来,全球贸易自由化趋势明显。
多边贸易体系在不断完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不断增加。
例如,RCEP、CPTPP等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将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

中高技术:化学制品、一般机械及装备、家用电器、精密仪器、汽车
中低技术:石油及煤炭制品、塑料、様股制品、非金属矿制品、天 然金属制品、非铁金属制品、组合金属、船舶、电子机械、玻璃 低技术:饮料、纤维、衣物、木材及纸制品、家具、印刷、石油提炼
Your company slogan
1、我国对欧盟国家各类商品出口情况
3、中国与欧盟各类商品进出口情况对 比
图5: 1992——2011年中国对欧盟国家中低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对比
Your company slogan
3、中国与欧盟各类商品进出口情况对 比
图 6:
1992——2011年中国对欧盟国家低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对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3、中国与欧盟各类商品进出口情况对比
图3: 1992——2011年中国对欧盟国家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对比
Your company slogan
3、中国与欧盟各类商品进出口情况对比
图4:1992——2011年中国对欧盟国家中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对比
Your company slogan
图1
1992——2011年中国对欧盟国家不同技术水平产品出口走势图 Your company slogan
2、我国从欧盟国家各类商品进口情况
表2 1992——2011年我国从欧盟国家各类商品进口情况汇总(单位:万美元)
Your company slogan
2、我国从欧盟国家各类商品进口情况
图2
1992——2011年中国对欧盟国家不同技术水平产品的进口趋势图
Your company slogan
1、我国对欧盟国家各类商品出口情况
浅析中国与欧盟经济贸易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中国与欧盟经济贸易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作者:吴思思来源:《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年第03期摘要:2010年是中欧建交的第35个年头,从经济外交视角考察双边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欧盟的经济政策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关注。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欧盟近十年经济贸易方面的研究,以静态的方式,从贸易历史到发展现状,再浅析了中国与欧盟经济贸易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们能做到的是从政策上改善中欧贸易发展的环境,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欧盟;经济贸易;反倾销政策;经贸合作一.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情况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
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二、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发展问题1.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各国经济、技术实力普遍较强,因而欧盟国家是最先意识并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的国家,同时也是设置TBT最严重的国家。
调查表明TBT已成为阻碍我国出口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首要的非关税壁垒。
2.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
欧盟是最早发起对华反倾销的地区,也是外国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案诉讼最多的国家。
截止2003年底,欧盟已发动98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申诉。
进入2004年,这一势头有增无减,年度立案数量大幅度增加到9起,涉及产品包括手动叉车、铸铁井盖、碳酸钡、聚酯长纤维面料、三氯异氰尿酸、镁砖、不锈钢紧固件、颗粒状聚四氟乙烯树脂、酒石酸等,这些产品均属中国出口欧盟的重要产品。
3.取消普惠制待遇。
从1995年开始,欧盟分两阶段(1995—1998年和1998—2004年)逐渐了削减对中国产品的普惠制待遇。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与合作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与合作中国与欧盟是两个巨大的经济体,其贸易关系与合作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而欧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之一。
这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与合作,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
首先,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双方贸易额已超过5000亿欧元,显示出了双方合作的巨大潜力。
中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主要是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和家居用品等。
而欧盟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汽车、奢侈品、化工品等。
这种互补性贸易关系使得双方都能从中获益。
其次,双方在投资方面也有密切合作。
中国与欧盟都是全球最大的外资吸引国家之一。
中国欢迎欧盟企业在中国发展,并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
欧盟企业在中国从事制造业、物流和服务业等领域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中国企业也在欧洲投资许多项目,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这种投资合作对促进双方经济的增长和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与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市场准入障碍。
在欧盟的一些领域,中国企业面临着一定的市场准入限制和不公平待遇。
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竞争的困难和发展的挑战。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个敏感问题。
欧盟企业积极呼吁中国政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知识产权,以促进公平竞争和创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与欧盟应加强对话与合作。
在市场准入方面,两方可以进一步加强谈判,消除非关税壁垒,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此外,中国还应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保护外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同时,欧盟也可以采取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除了贸易关系外,中国与欧盟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值得关注。
例如,双方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这种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有助于双方加深了解和互信,并为未来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欧盟货物贸易及中欧双边贸易概况一、2010年欧盟货物贸易概况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0年欧盟(27国下同)货物贸易进出口37639.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7.2%。
其中,出口17862.7亿美元,增长16.6%;进口19776.6亿美元,增长17.7%;逆差1913.8亿美元,增长29.0%。
分国别(地区)看,2010年欧盟对美国、中国、瑞士、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欧盟出口总额的17.6%、8.3%、7.7%、6.4%和4.5%,为3135.3亿美元、1489.4亿美元、1382.0亿美元、1137.8亿美元和803.2亿美元,增长11.6%、30.4%、14.0%、25.8%和31.9%;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瑞士和挪威的进口额分别占欧盟进口总额的18.9%、11.2%、9.5%、5.6%和4.4%,为3731.5亿美元、2204.7亿美元、1880.5亿美元、1105.3亿美元和872.8亿美元,增长25.0%、2.6%、27.6%、7.9%和12.5%。
欧盟前五大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俄罗斯、挪威、日本和利比亚,逆差分别为2242.1亿美元、742.8亿美元、325.2亿美元、286.2亿美元和276.0亿美元,其中,对中国、俄罗斯、挪威和利比亚的逆差分别增长21.6%、30.4%、25.3%和35.9%,而对日本的逆差减少4.4%;顺差主要来自美国、阿联酋和瑞士等,分别为930.6亿美元、288.4亿美元和276.7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和瑞士顺差增长40.6%和47.2%,而对阿联酋的顺差则减少1.9%。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是欧盟的主要出口商品,2010年出口额分别占欧盟出口总额的28.2%、15.7%和14.4%,为5029.9亿美元、2809.7亿美元和2574.4亿美元,分别增长12.1%、12.1%和30.3%。
另外,贵金属及制品的出口额增长最为突出,增幅为48.8%。
矿产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是欧盟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2010年进口额分别为5304.4亿美元、4563.4亿美元和1662.0亿美元,增长26.8%、23.1%和8.4%,另外,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和贵金属及制品的进口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7.4%、28.0%和32.6%。
二、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概况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220.9亿美元,增长26.5%。
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1489.4亿美元,增长30.4%;自中国进口3731.5亿美元,增长25.0%;欧盟逆差2242.1亿美元,增长21.6%,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0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5%,分别为601.5亿美元、317.8亿美元和130.0亿美元,增长21.6%、72.9%和7.9%。
另外,矿产品、食品饮料和皮革制品的出口额增长较为突出,分别增长78.5%、44.5%和49.1%。
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0年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9.5%,分别为1783.3亿美元、463.6亿美元和346.2亿美元,增长47.8%、12.4%和9.3%,这些产品在欧盟进口市场中分别占有39.1%、41.7%和69.9%的份额。
另外,欧盟自中国进口的运输设备的进口额增长最快,增幅达到68.2%。
2011年欧盟货物贸易及中欧双边贸易概况一、2011年欧盟货物贸易概况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1年欧盟(27国)货物贸易进出口44744.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8.1%。
其中,出口21300.3亿美元,增长19.2%;进口23443.8亿美元,增长17.2%;逆差2143.6亿美元,增长0.9%。
分国别(地区)看,2011年欧盟对美国、中国、瑞士、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欧盟出口总额的16.8%、8.8%、7.9%、7.0%和4.7%,为3577.4亿美元、1881.2亿美元、1674.3亿美元、1499.6亿美元和1002.7亿美元,增长14.3%、26.4%、21.4%、32.6%和24.8%;自中国、俄罗斯、美国、瑞士和挪威的进口额分别占欧盟进口总额的17.3%、11.2%、10.8%、5.4%和4.9%,为4058.5亿美元、2619.2亿美元、2534.9亿美元、1262.7亿美元和1140.0亿美元,增长8.6%、34.4%、15.0%、15.5%和29.9%。
欧盟前五大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俄罗斯、挪威、日本和哈萨克斯坦,逆差分别为2172.3亿美元、1119.6亿美元、509.0亿美元、263.9亿美元和228.2亿美元,其中,对俄罗斯、挪威和哈萨克斯坦的逆差分别增长36.8%、51.6%和65.5%,而对中国和日本的逆差则分别减少3.2%和11.0%;顺差主要来自美国、瑞士和土耳其等,分别为1042.5亿美元、411.7亿美元和341.1亿美元,增长12.5%、43.7%和40.1%。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欧盟的主要出口商品,2011年出口额分别占欧盟出口总额的27.8%、14.7%和14.6%,为5921.7亿美元、3127.7亿美元和3117.8亿美元,分别增长17.9%、21.4%和11.2%。
另外,矿产品和贵金属及制品的出口额增长最为突出,分别增长35.7%和36.3%。
矿产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是欧盟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2011年进口额分别为7217.7亿美元、4876.6亿美元和1907.1亿美元,增长32.4%、6.7%和14.1%,另外,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和贵金属及制品和植物产品的进口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5.8%、22.0%、27.5%和23.7%。
二、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概况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939.7亿美元,增长13.6%。
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1881.2亿美元,增长26.4%;自中国进口4058.5亿美元,增长8.6%;欧方逆差2177.3亿美元,减少3.2%,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1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9.1%,分别为708.6亿美元、426.7亿美元和164.0亿美元,增长18.1%、34.0%和27.6%。
另外,矿产品、食品饮料、皮革制品和动物产品的出口额增长较为突出,分别增长62.3%、52.7%、48.7%和70.1%。
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1年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8.6%,分别为1906.3亿美元、520.9亿美元和358.3亿美元,增长7.1%、11.4%和3.4%,这些产品在欧盟进口市场中分别占有47.0%、12.8%和8.8%的份额。
另外,欧盟自中国进口的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和塑料橡胶的进口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6.2%、22.7%和22.4%,但运输设备的进口额减少21.0%。
2013年欧盟货物贸易及中欧双边贸易概况一、2013年欧盟货物贸易概况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3年欧盟(27国,下同)货物贸易进出口45464.8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增长1.4%。
其中,出口23103.2亿美元,增长6.3%;进口22361.6亿美元,减少3.3%;贸易顺差741.5亿美元,上年为贸易逆差1390.0亿美元。
分国别(地区)看,2013年欧盟对美国、瑞士、中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欧盟出口总额的16.4%、9.6%、8.5%、6.8%和4.4%,为3777.6亿美元、2228.0亿美元、1957.2亿美元、1578.6亿美元和1023.0亿美元,分别增长1.7%、31.4%、6.2%、0.3%和6.5%;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瑞士和挪威的进口额分别占欧盟进口总额的16.6%、11.6%、11.2%、5.6%和4.3%,为3702.7亿美元、2582.3亿美元、2513.7亿美元、1246.4亿美元和957.1亿美元,分别减少0.6%、1.9%、1.1%、7.9%和4.7%。
欧盟前五大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俄罗斯、挪威、尼日利亚和越南,逆差分别为1745.5亿美元、935.1亿美元、298.9亿美元、225.0亿美元和205.7亿美元;顺差主要来自美国、瑞士和阿联酋,分别为1195.3亿美元、981.7亿美元和458.3亿美元。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欧盟的主要出口商品,2013年出口额分别占欧盟出口总额的25.7%、15.2%和14.0%,为5935.4亿美元、3499.3亿美元和3222.3亿美元,分别增长2.5%、6.3%和2.4%。
另外,贵金属及制品的出口额增长较大,为87.7%,但贱金属及制品的出口额则减少2.6%。
此外,矿产品出口额减少3.5%。
矿产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是欧盟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2013年进口额分别为6988.9亿美元、4591.0亿美元和1867.2亿美元,分别减少6.0%、0.1%和1.3%。
另外,贵金属及制品的进口额减少32.5%。
二、2013年中欧双边贸易概况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659.9亿美元,增长1.6%。
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1957.2亿美元,增长6.2%;自中国进口3702.7亿美元,减少0.6%;欧盟逆差1745.5亿美元,减少7.3%,中国是欧盟第三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3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6.9%,分别为650.2亿美元、476.5亿美元和181.9亿美元,分别增长4.6%、4.9%和6.8%。
另外,皮革制品和动物产品的出口额增长突出,分别增长25.0%和24.4%。
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等,2013年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8.8%,分别为1768.5亿美元、454.0亿美元和320.4亿美元,分别为减少1.0%、增加1.4%和减少1.8%,这些产品在欧盟进口市场中分别占有20.5%、5.4%和2.1%的份额。
另外,欧盟自中国进口的运输设备和陶瓷玻璃的进口额减少最为明显,分别减少10.5%和9.1%。
2015年欧盟27国货物贸易及中欧双边贸易概况一、2015年欧盟27国货物贸易概况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5年,欧盟27国货物进出口额为39151.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减少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