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离析稳定性的力学分析

合集下载

废胶粉改性沥青的离析机理研究

废胶粉改性沥青的离析机理研究
M 0 fe ph l dii d As a t
M A Ai q xI — un , A0 Pe n
( . p nme t0 o sncin & P a nn Ya c e g I si t o h o0 y, n h n 2 0 , hn ; . n z o 1De a n fC n t 1t 0 ln ig, n h n n tue f I c n lg Ya c e g 2 4 5 C ia 2Ya g h u t 1
3 o 2o O
3 6 .5 3 11 07 7 l7 4 1 5 5 0 81 . 21 8 .3
371 . 5
[]邢 文训 ,谢金 星 . 3 现代 优 化计 算 方 法[ . 京 : M】北
清华 大学 出版社 .1 9 . 99
2 03 3 6 . 7 3 6 . O15 3 4 .O 06 5 O0 0 27 43 2 9 2 7 2 7 62 4 3 .0 .554 2 0 4 0 . 5 4l8 2 4 5 3 4 2 .0 3O7 04 06 40 9 5 . 7 2 2 52 7 5 . 5
中 图分 类 号 :U 1 . 2 47 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 7 6 2 0 ) 2 0 3 — 3 o 2 4 8 (0 8 1 — 0 0 0
S g e a i n M e h n s 0 u b Ru b r e r g t0 c a im f Cr m b e
2 0 3 9 . 2 3 9 . 6 3 00 O9 50 0 05 0 1 08 O44 .2l5 06 2 0 0 1 3lO o o l 6 30
[]滕 绍 光 ,吴 凤平 . 1 公共 交 通 的影 响 因素分 析 [ . J ]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离析现象的分析与防治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离析现象的分析与防治
2 05 0 .
沥青混合料必 须缓 慢 、 均匀 , 不问断地 连续 摊铺 ,摊铺过 程中不得 随意变换 速度或中途停 顿 。摊 铺机摊 铺时 , 作人员注意前后 、 操 左右 的 变化 , 既定 的摊铺速度进行摊铺。 根据 每车发车时间间隔计算 :为保证前场摊铺
的连 续性 , 摊铺前 必须有料车等待卸料 , 运料车 辆 必须按规定 的时间发车 。每延米各种 沥青 面 层 的重量 : 砂粒式 沥青 混凝土 0 7 t . 7, 3 沥青碎石 1 5t A 0, 粗粒式沥青 混凝土 1 4 t . 6, 2 中粒式沥青混
参路沥青路面施工技 1 ]
术规 范 ( J 3 -  ̄s 北京: 民交通 出版社. J 029 【. T 1 人
1 98 9 .
【王沛峰 . 沥青混合料 离析的摊铺新 工艺Ⅱ 2 ] 克服 ] .
西南公潞 . o .1 2 6O . 0
[李玉宏册 青路 面施 工 中离析的防 治措施 公 3 J 路建设 . 0 . . 2 51 0 2
公路沥青路面质量的—个重要指标,沥青 路面平整度的好坏与压实质量有着密切的关
系 ,而沥青 路面 的压 实质 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压实机械 的压实方式及具体操作选择 。 压实频率选择 。 沥青混合料压实中, 振动压 路机 的频率 可选 用 3,0 z 佳频率为 4 3. H ,最 - 6 5
随着采用转运车摊铺新工艺在我国不断地 推广和使用, 将刷新我国传统沥青路面施工工
艺。而这种新 工艺将有效地 消除道路的早期损 坏涎 长 沥青路 面 的使 用寿命 , 减少道路 的维修 费用提 高道路 的使用率 。 与此 同时, 它将对提升 我 国工程 机械制造业 的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产 生积极 而深远的影响 。

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

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
21 年 第 8 01 期 ( 总第 20期) 1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IONGJANG I OT L l JA ONG J KE I
No 8,0 1 . 2 1
( u o20 S m N .1)
沥 青混 合料 的离 析分 析 与预 防控 制措 施
李 青 ( 山东省 菏泽 市公 路管理局 )
在沥青混合料原 材料生产 与管理 , 青混合 料拌 合、 沥 运 输、 摊铺 、 碾压等不同阶段导致 多种类 型沥青 混合料 可能产 生的集料离析 、 温度离析和碾压离析等现象 。 () 1 集料离析是指 热拌沥 青混 合料 各 组成 的级 配和沥 青含量等不同于标准配合 比的设计 , 出现粗细集料分离 或局 部集 中的现象 , 使得混合料变得不均匀。 () 2 温度离析是指 沥青混 合料 温度 出现较 大差异 的现 象 。混合料在施 工过程 中不 同部位产生 的温度差异 , 在施加 相 同压实功时 , 产生 了不同的压 实度和空隙率。 () 3 碾压离析是指在碾压过 程 中施 加不 同的压实 功 , 造 成路面压实度的差异 和空 隙率 的变化 。
摘 要: 沥青混合料 的离析现象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 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 是引起沥青路 面早期破 坏的主要原
因之一 , 严重的离析会导致沥青路 面的各种力学性能和使用性 能的下降 , 并造成 路 面的破坏 , 缩短路 面 的寿 命。针对 沥青混凝 土路 面施 工中的集料离 析、 温度离析和碾压离 析等现象 的原因分析 , 阐述 了在沥 青混合料
施工各环节 的控制与预 防离析 的有效措施 。 关键词 : 沥青混合料 ; 离析成 因分析 ;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 号 :4 6 27 U 1. 1
1 混 合 料离 析 分— 33 2 1 )8—00 0 10 3 8 (0 1 0 19— 2 层施工时 , 产生铺 层上 、 下层材料 的离 析现 象。 () 7 摊铺厚度与材料粒径 比例关 系不合理 , 如与最大粒 径相 比层厚 明显偏薄 , 特别 是混合 料 中含有 超限颗粒 , 往往 造成在摊铺过程 中铺层表面 出现坑洞 。 25 集料 离析 的防治措施 . () 1 集料管理。 加强原材料的管理 , 推广规模 化 的集料大 生产方式 , 原 材料的取用应保 证粗 细均 匀 ; 足原 材料进 场后 的合 理堆 满 放; 尽量减小 同规格料 最大 与最小粒 料的差距 ; 控制原 材料 的质量也 是有 效的手段 , 5mm 以上 的集 料 , 用针 片状 对 采 含量较小 和压碎值 较小 的集料 , 这样 也能够起 到减少离析现 象产生的作用 。 ( ) 和设 备的合理修整 。 2拌 搅拌设 备的冷料供 给系统进行标定 , 确定重量计表 值与 供料 量 的一致性 ; 减小混合料 的级 配变动 ; 多成 品料 仓在 很 贮存 混合 料时 , 出现 在锥部 附近产生 明显 的离 析 , 置旋 会 设 转卸料槽 , 或过渡卸料 斗解决贮料 离析 问题 ; 贮料 仓 向卡车 卸料 时为 了避免离 析 , 卡车不应该 停在贮 料仓下 静止装料 , 应采用移 动卸料 的方式 分 三到五 次按顺 序号卸料 ; 及时 应 收起料斗侧壁 , 及时释放 以避免 出现 中央 凹谷导致粗 料集 并 中; 两辆卡车卸料之间应 尽量缩 短时 间 , 摊铺 机料 斗 中混合 料较 多时 , 便可将卡车 上的料倒 人摊铺 机受料斗 ; 避免 料斗 侧壁 的粗料滚人刮板输送器输入 螺旋 分料 器 ; 螺旋分料 器应 连续稳定 的转动 , 不要时快时慢 , 造成 中间缺料产生离析带 ; 要在螺旋分料室建立合适 的稳定 的均匀的料位 , 避免粗粒料 滚动产生离析 , 特别是分料器外侧缺料时铺层外侧会产 生粗 料离析带 ; 螺旋分料器 的高度应 与材料 的粒料相协调 , 否则 会 出现 明显 的离析 ; 螺旋 室的应有 合适 的宽度 ; 平板在宽 熨 度大 于 6I , n时 应采用 加强杆 防止其变形 ; 摊铺机尽可 能连 续均匀摊铺 , 使摊铺 产量 与搅拌设 备产量相 协调 ; 一台摊铺 机摊铺宽度不应大于 7m; 当路面宽度大 于 7m时采用二 台 梯形摊铺 ; 铺机的螺旋 支承应有 合理 的形 状 , 能阻碍混 摊 不 合料通过 ; 在摊 铺厚 度较 大时 , 螺旋 室前档 板应适 当放低 , 减小上 、 下离析 ; 前档板和分料器安装应有足够 的长度 , 可 不 过短影响材料输送 。 3 温度离析成 因与防治 3 1 混合料运输过 程 中的温度 离析 . 温度离析不像集料离析那样 易于判别 , 用肉眼不容 易观 察到 , 借助红外 摄相机来 测定运 输 、 但 摊铺及碾压 整个施工 过程 中的温度离析程 度并 分析离 析机理 。沥青混 合料拌制 完后 , 拌合 厂向摊铺 现场 运输过 程 中, 从 空气与混 合料之 间 的温度差一般 大于 10℃ , 2 加上 因速 度形 成 的相对 风速 较 高, 会导致混合料 温度在 到达施工现场前有较大的下降。降 温速度有表到里逐渐减慢 , 最严重的降温区发生在料堆 的表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离析分析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离析分析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离析分析【摘要】本文针对首先介绍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离析现象的特征,然后基于软球模型利用混合料颗粒模型分析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离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字】:沥青;离析;软球模型;颗粒模型1.引言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发30年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对公路路面施工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容易导致沥青路面许多病害的发生,影响公路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可能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必须给予足够的。

本文针对首先介绍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离析现象的特征,然后基于软球模型利用混合料颗粒模型分析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离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2.沥青混合料离析的特征沥青面层的离析现象主要表现为六方面:(l)接缝离析;(2) 温度离析;(3) 随机性离析;(4) 块状离析;(5) 端部离析。

2.1接缝离析接缝离析主要是由于在沥青混和料的铺筑过程中往往采用两台摊铺机进行施工而造成的。

由于两台摊铺机的温度和摊铺厚度很难达到完全一致,所以在接缝处很容易产生离析。

一方面两台摊铺机的温度不一致的情况下,温度差异过大会造成接缝处出现离析现象,另一方面,在两台摊铺机摊铺厚度不一致的情况下,接缝处厚度较薄的部分难以压实,造成离析现象的发生。

在两台摊铺机的厚度和温度一致的情况下,接缝处沥青混合料过多和过少也会造成离析,当接缝处厚度过大时,接缝处两侧难以压实,造成离析现象的出现;当接缝处厚度过薄时,接缝处难以压实也会造成离析现象的发生。

2.2温度离析由于在沥青混合料运输储存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热量流失情况不同,这样就造成在路面铺设过程中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不同,造成温度离析现象的出现,温度离析必须通过仪器进行观测(图2-1)。

由于路面温度的不同,在温度较高的部位,路面容易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小,而在温度较低的部位,路面不易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大,这就造成颗粒分布不均匀,路面平整度的下降,并且十分容易造成路面水损现象的发生。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离析现象和解决方法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离析现象和解决方法
工 沥青路 面施工离析现象和解决方法
邢 志 强
( 黑龙 江省龙 建路桥 第四工程有限公 司i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1 )
摘 要: 近 些年 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 我 国公路 事业也呈现 出蓬勃发展的趋 势 , 与此 同时 , 沥青路 面 以期独特 的特 点受到 了广泛 的关注。沥青路 面施 工简便 , 维护 费用较低 , 而且 具有较好 的行 车舒适性 , 越 来越 多的工程建筑企业也开始关注沥青路 面的施工。 优 质的 施工质量是保证路 面使 用性 能充分发挥的基础 , 由于受到各种 因素的影响 , 容 易造成 沥青路 面质 量受Na t , . , 最为常见 的就是 离析现 象。 本文就主要针对沥青路 面施工 离析现 象产生的原 因以及相 关的解决方法进行 简单 的分析。 关键词 : 沥青路 面; 离析现 象; 原 因分析; 解决方法 、 ‘ . 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 、 行车舒适等特点 , 而且其在养护维修方 可避免地出现摊铺出来 的混合料的温度 的不均匀性 ,造成初压时部 面也较为简便 , 能有效 的节约大量 的维护费用 , 因此而受到了广泛 的 分 区域的混合料温度过低 , 混 合料不容易被压实 , 造成空 隙率过大 , 关注。随着我国公路 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 , 沥青路面的应用也 日渐广 压实度不均匀 , 碾压离析随之产生 , 将 导致通车后水损坏严重。 泛 ,而越来 越大的交通量却也对沥青路 面的承载能力提 出了更为严 温度离析和集料离析是影响碾压离析主要因素 , 要想消除碾压离 峻的考验。近几年来 , 沥青路 面损毁的现象也 日渐严重 , 尤其是投人 析就必须改善或消除温度和级配的离析 。 降低材料离析和温度离析 , 使用时间较短却发生离析的路 面 ,已经成为 了当前公路工程 中广泛 使混合料摊铺后温度和级配趋于均匀 , 提高路面施工质量 ; 在 自卸汽 关注的重点课题。 车与摊铺机之间要柔性连接避免 自卸汽车与摊铺机直接接触发生碰 1沥青路面离析的影响 。 撞, 保证作业的稳 定性 ; 避免停机待料 的状况发生 , 保证摊铺机连续 从而可以保证铺出高质量 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此外 , 在路 通 常情况下 , 沥青路面 的离析可以分为温度离析 、 骨料离析和碾 匀速作业 , 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处压 、 复压和终压所使 压离析几种典型的离析现象 。 离析的产生 , 对使得沥青路 面表面变得 面碾压成 型的工艺过程中 , 均匀不 等 , 物料呈现呈现大小不 同的块状 、 带状性 , 而且在不 同的离 用的压路 机的类型和次序 。还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 的摊铺成型温 析处之 间缺乏有效的集料进行连接 , 随着时 间的增长 , 表面的沥青会 度 , 把碾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 产生老化和脱落 , 为行车舒适性和安全 陛造成极大的影响。当遇到有 2 . 3混合料摊铺过程 中控制其平整度 水渗入到离析处 ,就会在车辆的荷载作用下导致路面大面积形成谁 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 均匀 , 连续不问断地摊铺, 摊铺过程 中不得 破坏现象 , 尤其是夏季降雨较多的季节 , 经常会发生车辙 的危害 , 影 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摊铺机摊铺时 , 操作人员注意前后 , 左右 响交通正常通行 的同时, 也埋下 了一定 的安全隐患 , 容易造成事故的 的变化 , 根据既定 的摊铺速度进行摊铺 。 发生。 每车发车时间间隔计算 : 为保证前场摊铺 的连续性 , 摊铺前必须 2沥 青 混 凝 土路 面 离 析 的成 因和 防治 措 施 有料车等待卸料 , 运料车辆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发车。 每延米各种沥青 沥青路 面施工 中的离析是影 响路 面质量的关键 因素之一 。离析 面层 的重量 : 砂粒式沥青混凝土 0 , 3 7 7 t , 沥青碎石 1 . 4 5 0 t , 粗粒式沥青 通 常分 为骨料离析和温度离析。骨料离析是指沥青混合料 中大粒径 混凝土 1 , 2 4 6 t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 , 0 0 h 。运输车辆数量计算 : 沥青 骨料分别 聚集 , 处于较为 明显 的不均匀混合状态 , 一般 由机械因素引 混凝土帕克拌和楼 , 设在 K 8 6 + 5 0 0处 , 距K 7 8 + 4 0 0 , 8 , 1 0 k n, i 距K 9 8 + 起; 温度离析是指沥青混合料中各部分温度出现明显差异 。 离析的危 1 4 3 , 1 1 , 6 4 3 k m, 因此最大运距确定 为 1 2 k n, i 车速确定为 4 0 k m /h , 害性很大 , 可对路面质量造成多方 面的影响。 1 2 k m 行车 间为 1 2 k m / 4 0 k m/ h  ̄ - 1 8 r a i n 。每车往返需 3 6 r a i n , 摊铺 2 . 1 级 配变异性的成 因及防控 机前有料车等候 ,每 6 a r i n 发一车 , 3 6 a r i n 需6 辆车才能满足时间要 级配离析与原材料粒径变异性密切相关 。 冷料的粒径变化频繁 , 求, 每摊铺机前有 2 辆车等待 , 所 以共需 8 辆运输车 。 将会改变沥青混合料的生产级配 ,使得实验室 的设计级配失 去原有 2 . 4采用大直径 、 低转速螺旋布料器的摊铺机 的意义。冷料的变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 一种是矿料粒径整体偏粗或 降低螺旋布料器的高度 , 并使混合料的高度超过螺旋布料器 ( 即 偏细 , 这主要缘 于矿料加工原产地生产矿料时的变异 ; 另一种是料场 满埋面料器 ) 。 这样可以提高螺旋布料器的输送率 , 降低转速, 减少不 出现混料现象 , 某一级矿料 的粒径变化 过大 , 粗细分布严重不匀 , 各 同物料颗粒之间 的惯性差异 同时 , 因为布料器埋于混合料内 , 可 以对 粒径通过筛孔 的质量百分率的变异决定 了混合料整体结构 的比表面 物料实现二次搅拌 , 降低前期离析程度 , 位于混合料 中的布料器向两 积的变异 。 此外 , 场内堆放的矿料不科学 , 粉料增加或减少 , 进而改变 侧沿整个断面挤出物料 , 而不是 向上或向下倾推物料 , 这样可 以减少 了原有的沥青 混合料 的油石 比,使得 实验室获取的数据不能真实反 不同宽度位置上的横 向离析和物料上下滚动产生的纵向离析 ,螺旋 面料器上部不暴露在空间 , 也不会 由于上抛而产生面层离析 。 映料堆情况 , 导致设计级配离析现象的产生。 结束语 . 一 ’ 施工过程 中为 了确保沥青混合料 与实验室设 计级配的统一性 , 应严格控制料源的粒径 , 尽量降低集料的变异性 。 在沥青混合料正式 当前 , 沥青路面离析现象 的产生是 当前施工中的一个难题 其产 拌 和时 , 应严格控制混合料 的矿料 级配 , 使其在规定 的级配范围 内, 生 的主要危 害是对工程力 学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而导致路面出不 同 塌陷等 , 对行车安全产生较大的隐患。因此 , 在沥青路面 并接近标准配合 比。此外还要改变 以前做一次生产配合 比就不再改 程度的损坏 、 变 的做法 ,而应每隔一段时间根据热料仓和控制室 中筛分出的结果 工程施工中 , 必须要加强对离析现象 的重视 , 保证沥青路面的均匀性 重新调整生产配合 比, 这样 , 可大大减少实际生产 中的沥青混凝 土的 和稳定性 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 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 参考文献 、 颗粒组成变异带来 的影 响 , 避免出现局部泛油 , 坑洞 、 推挤 、 辙槽等破 坏现象 的发生 。应随时对拌 和好 的混料进行外观检查 , 除色泽一致 、 [ 1 ] g绮玲册 青路 面施工技 术探讨叨冲 国城 市经济, 2 0 1 1 ( 1 5 ) . 拌和均匀 、 无花 自外 , 粗 细料 的分布亦应均匀 , 无 粗细料的散粒或结 『 2 1 易贵, 吴曲波. 浅谈旧路改造中沥青路面质量控 ̄  ̄ I gx - 技术叨. 科技 2 0 0 6 ( 9 ) . 、 团现象 ,这样便不会发生不均匀的混合料在摊铺后 出现片、团状离 经济市场, [ 3 ] / z 华典_ 沥青混合料集料 离 ' 析的控制方法叨. 科技经济市场, 2 0 1 l ( 3 ) . 析。 2 . 2 碾压离析对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影响及防控 1 赵海权. 小议沥青路面离 析现象的检测方法叨.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 在碾压过程中 , 压路机也会造成碾压离析。从集料方面讲 , 由于 技( 上旬 刊) . 2 o 1 (1 0 O ) . 粗细集料的不同, 压实时所要求的压实功也不同。 然而集料的变异性 『 5 1 张锡能. 沥青路面施工离 析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 J ] . 科技促进 与机械使 用过程 中的稳定性相矛盾 , 必然导致在施工过程 中细骨料 发展( 应用版) , 2 O L O ( 6 ) . 集中处出现侧移或开裂 , 若 晗巧 出现在方 向改变

沥青路面离析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沥青路面离析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沥青混合料离析的问题早已引起国内外公路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离析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路面的强度、耐久性、平整度及表面质量,缩短了道路使用寿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事实证明,如果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则可以有效减少离析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沥青路面的质量。

一、离析产生的原因1.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混合料类型是离析的内因,一般来说,混合料中集料最大粒径越大,离析的可能性越大;集料级配曲线接近最大密度线的混合料,离析的可能性小,与最大密度线成反S形交叉的级配最容易离析,间断级配比连续级配更容易离析。

2.原材料的加工、采购、堆放混合料离析同原材料稳定性密切相关,如果所用材料变异性大,导致混合料级配经常变化,就达不到配合比设计要求,因此对占混合料质量90%以上的矿料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

3.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方式(1)冷料仓的堵塞和粗细料分层由于冷料仓的结构采用漏斗型设计,往往造成瓶颈堵塞和粗细料分层,集料排放时致使同一时间的集料不均匀。

(2)混合料离析与细集料表面沥青膜厚度及拌合温度有关。

沥青膜越薄,粗集料间粘性越差,越易离析。

拌合温度也影响混合料粘性,温度越高,沥青粘性越差,越易离析。

(3)拌合速度、卸料高度以及拌缸拌轴转速等也是造成混合料离析的因素之一,转速越快,集料离析越严重。

但在同一时间内转速越低,和易性就越差。

另外,拌缸卸料到斗车的高度也会影响到集料的离析。

4.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设备及摊铺方式(1)汽车卸料。

摊铺过程中,在车厢两侧较为集中的粗集料卸入摊铺机料斗后,位于料斗两侧,摊铺机的收料斗使得这部分混合料因在最后摊铺,形成一块粗集料离析带。

(2)摊铺宽度。

摊铺机摊铺宽度越大,螺旋布料器运送混合料距离越长,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粗细集料的离析。

(3)摊铺机收斗。

摊铺机受料斗两侧板上的混合料,一般来说在摊铺每一车料时,基本上停止不动而且粗粒料多、温度下降较快,存在着离析现象,如这部分粗的温度低的料最后在收斗时集中起来摊铺,必然会产生粗糙而离析的路面。

沥青离析实验报告

沥青离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沥青离析现象及其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沥青离析试验方法,包括离析试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

3. 评价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

二、实验原理沥青离析是指沥青混合料在运输、摊铺、碾压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混合料中不同粒径的骨料、沥青等组分发生分离现象。

沥青离析会导致路面性能下降,影响使用寿命。

本实验通过离析试验,测定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为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改性沥青、基质沥青、SBS、SBR类聚合物改性沥青、PE、EVA类聚合物改性沥青。

2. 实验仪器:离析实验管、烘箱、低温试验箱、支架、剪刀、软化点试模、筛子、盛样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离析实验管,将离析实验管装在支架上。

2. 将改性沥青用0.3mm筛过筛,然后加热、搅拌后注入竖立的离析实验管中。

3. 将离析实验管开口的一端捏成一薄片,并折叠两次以上;然后用小夹子夹紧,密闭;将实验管和支架一起放入烘箱中,在不受扰动的情况下静放48小时。

4. 加热完毕后,将离析实验管连支架一起从烘箱中轻轻取出,放入低温试验箱中,保持离析实验管竖立状态,使改性沥青试样凝为固体。

待全部固化后将离析实验管从试验箱中取出。

5. 待试样温度稍有回升发软,用剪刀将盛样管剪成相等的3截,取顶部和底部的各1/3试样分别放入样品盒或小烧杯中,再放入烘箱中融化,取出已剪断的铝管。

6. 搅拌后,分别灌入软化点试模中。

7. 对顶部和底部的沥青试样按规程T0606进行软化点试验,计算其差值。

8. 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离析试验,分别测定了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的软化点差值。

2. 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BS、SBR类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差值较小,说明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较好;而PE、EVA类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差值较大,说明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较差。

3. 离析试验结果对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过程观察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过程观察

4 结 论
( 1 ) 离析 试 验 测 定 的过 程对 S B S改 性 沥 青 的离析有 一定 影响 。在试 验规程 中描 述离析试 验
图 4 样品四差值变化趋势
时,应当明确表述沥青浇灌数量的范围及改性沥
通 过试 验分 析 ,样 品一 、样 品二无 论是样 品
青浇灌人盛样管后是 立 即封口并即刻放人 1 6 3 o C土 5℃烘箱静置 4 8 h±1 h ,还是将样品冷却至室
收稿 日期:2 0 1 3— 1 0 一l 1 。 作者简介 :童宽 ,现就职于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 司。




2 0 1 4年第 2 8卷
试 验过 程共使 用 了 4中不 同生产 厂家 生产 的
成品 S B S改性 沥青 ,其 改 性 规 格 为 I —C类 ;试
标 的影 响 。 1 离 析试 验 方案
( 1 )3 . 1 . 2处 : “ 将改 性 沥 青 用 0 . 3 mm筛
过筛,然后加热至能充分浇灌 ,稍加搅拌并徐徐
注入 竖立 的盛 样 管 中 ,数 量 约 为 5 0 g ” ,此 处 只 是说 明注入 改性 沥青 数量 的大致 范 围。 ( 2 )3 . 1 . 3处 :“ 当铝 管 开 口的一 端 捏成 一 薄片 ,并折 叠 两次 以上 ;然后用 小夹子 夹 紧 ,密 闭 ;将 盛样 管连 同架 子 ( 或 烧杯 ) 一 起放 人 1 6 3 o C- 4 - 5℃ 的烘 箱 中 ,在不 受任何 扰 动 的情 况下 静
2 0 1 4年 4月
石 油 沥 青
P E T R O L E U M A S P H A L T
第2 8卷第 2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性沥青离析稳定性的力学分析欧利锋1李洪亮1(1 深圳市路海威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深圳 518000)(2 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南昌 330000)摘要:改性剂在沥青中的离析问题长期以来是改性沥青生产的一个难题,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多工艺手段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人们对其原理始终没有明晰。

本文从物理学角度运用受力平衡的原理对改性剂在沥青中稳定时的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性剂稳定的两种模式,并运用此理论对不同类型改性沥青中改性剂的稳定状态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道路工程;改性沥青;改性剂稳定;分子间作用力;受力平衡;布朗运动0 前言改性沥青在我国高等级路面建设中的应用日趋普遍,经过多年工程实际应用的探索,不同改性沥青生产厂家发展出了不同特色的生产加工设备和工艺配方技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充分发挥改性剂的性能,获得高性能的成品改性沥青并实现成品改性沥青的稳定存贮。

改性沥青的稳定存贮包涵两方面的意义:改性剂的离析稳定和改性沥青的性能指标稳定。

后者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前者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只有实现了改性剂在改性沥青中的离析稳定,追求改性沥青的性能指标稳定才具有实现的基础。

可见改性剂的离析稳定是改性沥青性能指标稳定的必要条件。

近几年一些科研工作者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分析,从不同的领域对改性剂的离析稳定机理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本文也试图运用物理学原理,结合其他研究成果来对改性剂的离析稳定机理进行探讨,提出不同类型改性沥青中改性剂稳定的物理机理,以期能提出新型改性剂或改性方式的研究思路。

1 改性剂在沥青中稳定的物理分析1.1 稳定现象的力学条件改性沥青的离析即改性剂从基质沥青介质中析出的现象,由于目前常用的聚合物改性剂比重通常都小于沥青,改性剂析出后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迁移到基质沥青表面,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表面结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使改性剂最终漂浮到沥青表面的是改性剂颗粒所受到的浮力,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即改性剂颗粒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故其运动方向为向上到沥青介质的表面。

改性沥青是改性剂与沥青组成的两相共混物,改性剂颗粒处于沥青相的包围之中,它受到重力、浮力以及与沥青介质中各种化合物分子相互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当其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时便表现为相对位置稳定,大量改性剂颗粒处于这种受力平衡状态时改性沥青宏观上就表现为改性剂的稳定。

通常情况下分子间作用力处于很小的数量级,相对于重力和浮力可以忽略。

所以要实现改性剂在沥青中的受力平衡就只有两个途径:1、改性剂的比重与沥青的比重相同;2、使沥青介质与改性剂颗粒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提升到相对于重力和浮力相同的数量级甚至更高。

第一条我们可以称之为等比重原理,而第二条则相当于使改性剂颗粒最终在沥青介质中以布朗运动作为主要的运动形式,不妨称之为热运动原理。

1.2 等比重原理对于改性沥青,如果通过等比重的原理实现改性剂的稳定,则需要在改性剂材料的生产时通过特殊处理来改变改性剂颗粒的比重,例如可以向聚合物改性剂分子中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嵌入比重相对较大的物质(如矿物微粒等),这时改性剂颗粒与沥青介质具有几乎相同的比重,只需把磨细的改性剂颗粒均匀混合到沥青介质中去即可,不再存在改性剂颗粒向上迁移运动的力学基础,自然解决了改性沥青中改性剂的离析稳定问题。

1.3 热运动原理我们知道处于液体中的微粒,当其所受到周围介质的分子间作用力与微粒所受到的重力及浮力基本平衡时,微粒将在液体分子热运动的碰撞下做不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使微粒改变向液体表面迁移运动的趋势,从而实现稳定。

如见1所示:当F+Σf i=G 时,该分子处于平衡状态。

因此通过减小尺寸从而减小其重力与浮力可以实现微粒的布朗运动。

另一方面,微粒所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于910图1微粒与介质之间接触面的大小,即微粒自身的比表面积。

因此,通过增加改性剂颗粒与沥青的接触面积,提高分子间作用力的数量级也可以达到平衡重力与浮力、实现改性剂颗粒布朗运动的目的。

常见聚合物改性沥青使用的改性剂,如SBS 、PE 及胶粉等在沥青中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胀,其实质是高分子聚合物内部空间大量吸收沥青介质中的轻组分,导致改性剂颗粒与沥青介质的接触面积显著增加,有利于改善改性剂在沥青中的离析稳定性。

如图2所示:溶胀前图22 聚合物改性剂与沥青的相容性根据沥青的四组分成分分析法,可以将沥青成分分为沥青质、饱和分、芳香分(环烷)、胶质(极性芳香分)四种。

其特性分别如下:1、沥青质是沥青胶结料中的稠化剂,环境温度下为固体或半固体;2、饱和分在环境温度下为液体,对沥青胶结料的温度敏感性有副作用;3、芳香分是沥青胶结料中的易老化组分,是软化组分,在环境温度下为液体;4、胶质也是沥青胶结料中的易老化组分,与沥青的延度密切相关,环境温度下为固体或半固体。

在四种组分当中,芳香分与改性剂和沥青的相容性密切相关。

相容性主要是由沥青的组分决定的,芳香分多时则相容性好,沥青质越多相容性越差⑴。

聚合物与沥青相容的微观表现是:芳香分及其他成分的分子与改性剂分子上的聚合物片断具有较好的相互吸附能力(与接触点处极性有关),则该部分芳香分分子与改性剂分子以化学键的形式吸附,从而使大量沥青软组分进入改性剂颗粒内部,使改性剂颗粒体积膨胀,即实现了溶胀的过程。

溶胀越充分,改性剂分子与沥青介质的接触面积越大,则对单个的改性剂颗粒而言其所受沥青介质的分子间作用力数量级也越大。

通过对SBS 改性沥青进行显微镜观察可以显著观察到这一过程:刚完成剪切的SBS 颗粒尺寸通常在1μm ~5μm ,经过充分溶胀形成稳定体系后,改性剂分子由于吸收大量软组分充分膨胀,在视野中很难观察到明显的改性剂颗粒,而未稳定的体系则可以看到大量改性剂颗粒存在其中。

3 改性沥青中改性剂稳定情况3.1 SBS 改性沥青热塑性橡胶类的SBS 改性沥青是目前高等级路面建设中应用最普遍的,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SBS 改性剂是以丁二烯和1、3苯乙烯为单体,采用阴离子聚合制得的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链段(S )在两端,分别聚集在一起,形成物理交联区域,即硬段;而聚丁二烯链段(B )则形成软段,呈现高弹性⑵。

SBS 改性剂进入沥青后,沥青中的芳香分等软组分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作用下被改性剂分子充分吸收,改性剂颗粒体积膨胀,并在沥青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当溶胀后的改性剂分子与沥青接触面积增加到足够大满足本文前述的力学平衡条件时,表现为改性剂在沥青中的稳定。

但由于沥青本身是非常复杂的物质,不同油源的沥青其成分大相径庭,同一油源的沥青也会因炼制工艺和生产环节工艺参数的波动而有所不同,因此SBS 与沥青还存在配伍性的问题。

配伍性好则改性剂分子就容易达到实现稳定的力学条件,而配伍性不好时则需要采取特殊的手段来促进改性剂的溶胀。

工程实践中有时会向沥青中加入石油产品炼制过程中生成的一些中间产物,其组成成分以芳香分等软组分为主,起到促进改性剂溶胀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入特制的稳定剂达到使改性剂分子实现力学平衡的目的。

稳定剂可以使改性剂分子与沥青组分发生硫化反应,可以通过硫化作用在改性剂分子上接入大量沥青组分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客观上起到增加改性剂颗粒与沥青接触面积的作用。

与其他聚合物改性剂相比较,SBS 由于其存在软段结构,能够大量吸附沥青中的软组分,在沥青中更容易充分溶胀,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实现稳定。

3.2 PE 改性沥青热塑性树脂类的PE 改性沥青在高等级路面建设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PE 是以乙烯单体在高压下经压缩、聚合而成的聚乙烯均聚物,常用于沥青改性剂的是低密度聚乙烯,具有很好的柔软性、伸长率和耐冲击性,溶解度参数较宽,容易与沥青共混。

经过改性沥青胶体磨的加工后能粉碎成小于5μm~7μm的细微颗粒⑵,但由于聚乙烯分子排列规整,很少有支链,空间结构紧密,同时对沥青轻组分的吸收能力差,本身几乎很难充分溶胀,改性剂在沥青中极易离析,通常需要及时生产及时使用,存储时必须不间断搅拌,使用不便,极大地影响了PE改性沥青的应用。

基于PE改性剂的自身特点,最理想的稳定方法无疑是利用前述的等比重原理,通过对PE改性剂进行特殊处理,在其中嵌入较大比重的矿物质或其他材料,使其自然处于受力平衡状态便可实现改性剂在沥青中的稳定。

3.3 SBS+PE复合改性沥青基于对SBS改性和PE改性各自优点的认识,一些工程项目的改性沥青采用了SBS+PE复合改性的方式,这种改性方式同样存在改性剂的稳定问题。

实践中发现SBS和PE的掺量必须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时才能实现改性剂的稳定。

由于SBS在沥青中溶胀后相互交联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而PE颗粒则以很微小的颗粒存在于沥青中,SBS在沥青中的分布对PE颗粒起到了粘滞阻挡的作用,当SBS经过溶胀扩大了与沥青介质的接触面积,分子间作用力足以平衡自身的浮力以及PE颗粒受到的浮力时,改性剂整体表现为稳定。

也即是说SBS+PE复合改性时改性剂的稳定其实质还是SBS的溶胀带来力的平衡。

从这个角度出发,假设可以将SBS的分子片段通过材料学的工艺手段接枝在PE表面,则相当于在SBS分子中增加了一个硬段,这样就是一种兼具SBS和PE两种改性剂的有点的新型改性材料,而其实现稳定的原理与传统的SBS改性剂的稳定并无不同。

3.4 胶粉改性沥青使用胶粉作为改性剂可以解决资源再利用以及环保等多方面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我国道路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胶粉改性沥青的稳定性与胶粉的降解程度有直接关系,降解程度越好则胶粉改性沥青越稳定,该现象是由胶粉不同表面状态所引起的⑶。

不同目数的胶粉均能达到稳定,但目数较低的达到稳定更快一些⑶。

这是因为目数较低的胶粉在加工过程中更容易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相互摩擦而充分降解。

胶粉降解的实质是其中的交联键断裂,降解后的胶粉表面成毛刺状,使胶粉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进一步吸收沥青中的轻组分,增大了与沥青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颗粒与沥青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实现胶粉颗粒的受力平衡状态。

因此胶粉改性的稳定原理可以用前述的热运动原理进行解释。

3.5 其他改性沥青除以上几种常见的改性沥青外,在云南省曾推广使用过硅藻土改性沥青。

硅藻土是一种生物成因的硅质沉积岩,主要是由中世纪时期约10万至1500万年以前积存在海洋、湖泊中的微生植物 (一种单细胞的水生藻类)遗骸和软泥固结而成的沉积矿,化学成分为非晶体二氧化硅。

硅藻土具有孔隙度高、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质轻等特性,并且直径很小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十几微米,表面有许多微孔,孔径仅有7-125纳米,是天然纳米微孔材料,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

从改性剂材料本身的特点看,其比重大于沥青,对改性剂颗粒而言属于重力大于浮力的类型,添加到沥青中后容易发生改性剂沉淀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