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 2技术交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安全监理实施

合集下载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工程技术交底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工程技术交底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工程技术交底1. 背景介绍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工程是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它通过套筒挤压将钢筋连接成一体,其连接方式具有以下优点:•破坏性小:与传统的焊接、搭接连接相比,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不需要加热和冷却等外力影响,可以在常温下完成连接,从而避免了热膨胀和冷缩所引起的破坏。

•强度高:挤压连接处的强度很高,可以达到或者超过钢筋本身的强度。

•节约成本:挤压连接不需要机器操作,只需要简单的工具就能完成连接,减少人力投入和设备成本。

•施工效率高:挤压连接不需要等待焊缝的冷却,可以快速完成连接,提高了施工效率。

2. 技术交底2.1 端部切割在进行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之前,首先要进行钢筋的端部切割,将钢筋的表面锈迹、腐蚀和氧化层等清理干净,同时注意保护好钢筋的原始状态,以免影响连接效果。

2.2 套筒制备带肋钢筋套筒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制造,其内径应该略大于接头的直径。

套筒应该使用具有可靠性和耐蚀性的材料制成,如碳素钢、不锈钢等。

2.3 安装套筒安装套筒是整个连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首先需要将制备好的套筒放置在钢筋连接处,并通过加硬度低的挤压机将其紧贴在钢筋表面。

在压制过程中,需要时刻监控压力情况,确保套筒完全贴合钢筋表面,并尽可能保证套筒的形状不受影响。

2.4 检测连接质量在进行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后,需要进行连接质量的检测,并将其记录。

主要检测项包括连接强度、套筒外径及长度,和套筒与钢筋表面之间的紧密程度等。

如果发现不合格现象,则需要及时进行修复,直到检测全部合格。

3. 注意事项1.进行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需要技术工人操作。

2.在进行连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严格保护钢筋的原始状态。

3.连接质量需要得到有效的保证,可以通过强度计、超声波检测仪等设备进行检测,确保连接质量。

4.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的工作环境应该干净整洁,以免出现脏污和杂质对连接质量的影响。

4. 结语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是一种优秀的钢筋连接方式,其优势在于连接强度高、施工效率高、破坏程度小等。

精品--混凝土结构工程---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

精品--混凝土结构工程---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20~40mm的带肋Ⅱ~Ⅲ级钢筋径向挤压连接施工。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钢筋的级别、直径(l8~40mm)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

进口钢筋需对挤压连接进行型式检验,符合性能要求后使用。

2.1.2 钢套筒的材质为低碳素镇静钢,其机械性能应满足要求。

Ⅱ级钢筋用套筒屈服强度σs≥205N/mm2;抗拉强度σb=335~520N/mm2,延伸率σs≥20%。

Ⅲ级钢筋用套筒σs≥230N/mm2,σb=390~520N/mm2,σs≥20%。

直径差大于5mm,用变截面钢套筒。

套筒规格型号G18、G20、G22、G25、G28、G32、G36、G40,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分批验收。

2.1.3 主要机具有:超高压泵站、油管、压钳、钢筋挤压压模、吊挂小车、平衡器、角向砂轮、划标志工具及检查压痕卡板卡尺等工具。

注: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是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钢套筒,利用压钳沿径向压缩钢套筒,使之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的钢筋紧密结合整体的连接方法。

2.2 作业条件:2.2.2 参加挤压接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2.2 清除钢套筒及钢筋挤压部位的锈污、砂浆等杂物。

2.2.3 钢筋与钢套筒试套,如钢筋有马蹄、飞边、弯折或纵肋尺寸超大者,应先矫正或用手砂轮修磨,禁止用电气焊切割超大部分。

2.2.4 钢筋端头应有定位标志和检查标志,以确保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

定位标志距钢筋端部的距离为钢套筒长度的1/2。

2.2.5 检查挤压设备是否正常,并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准作业。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3.2 钢筋应按标记要求插入钢套筒内,确保接头长度,以防压空。

被连接钢筋的轴心与钢套筒轴心应保持同一轴线,防止偏心和弯折。

3.3 在压接接头处挂好平衡器与压钳,接好进、回油油管,起动超高压泵,调节好压接力所需的油压力,然后将下压模卡板打开,取出下模,把挤压机机架的开口插入被挤压的带肋钢筋的连接套中,插回下模,锁死卡板,压钳在平衡器的平衡力作用下,对准钢套筒所需压接的标记处,控制挤压机换向阀进行挤压。

016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

016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衔接1范畴本工艺规范实用于产业与民用修建、修建物的钢筋混凝土构造中直径20~40mm的带肋Ⅱ~Ⅲ级钢筋径向挤压衔接施工。

2施工预备2.1资料及要紧机具:钢筋的级不、直径〔l8~40mm〕必需契合计划请求及国家规范,应有出厂品质证实及复试讲演。

出口钢筋需对挤压衔接进展型式测验,契合功能请求后运用。

钢套筒的材质为低碳素冷静钢,其机器功能应满意请求。

Ⅱ级钢筋用套筒屈从强度σs≥205N/mm2;抗拉强度σb=335~520N/mm2,延长率σs≥20%。

Ⅲ级钢筋用套筒σs≥230N/mm2,σb=390~520N/mm2,σs≥20%。

直径差年夜于5mm,用变截面钢套筒。

套筒规格型号G18、G20、G22、G25、G28、G32、G36、G40,套筒应有出厂及格证,分批验收。

要紧机存在:超高压泵站、油管、压钳、钢筋挤压压模、悬挂小车、均衡器、角向砂轮、划标记东西及反省压痕卡板卡尺等东西。

注:带肋钢筋挤压衔接是将两根需衔接的钢筋拔出钢套筒,应用压钳沿径向紧缩钢套筒,使之发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衔接的钢筋严密联合全体的衔接办法。

2.2功课前提:参与挤压讨论功课的职员必需通过培训,并经考察及格前方可持证上岗。

去除钢套筒及钢筋挤压部位的锈污、砂浆等杂物。

钢筋与钢套筒试套,如钢筋有马蹄、飞边、弯折或纵肋尺寸超年夜者,应先改正或用手砂轮修磨,制止用电气焊切割超年夜局部。

钢筋端头应有定位标记跟反省标记,以确保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

定位标记距钢筋端部的间隔为钢套筒长度的1/2。

反省挤压装备能否畸形,并试压,契合请求前方准功课。

3操纵工艺3.1工艺流程:→→→→3.2钢筋应按标记请求拔出钢套筒内,确保讨论长度,以防压空。

被衔接钢筋的轴心与钢套筒轴心应坚持统一轴线,避免公平跟弯折。

3.3在压接讨论处挂好均衡器与压钳,接好进、回油油管,起动超高压泵,调理好压接力所需的油压力,而后将下压模卡板翻开,掏出下模,把挤压机机架的启齿拔出被挤压的带肋钢筋的衔接套中,插回下模,锁逝世卡板,压钳在均衡器的均衡力感化下,瞄准钢套筒所需压接的标记处,操纵挤压机换向阀进展挤压。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 (1)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 (1)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是钢筋连接方式中快速、简便的一种施工工艺。

为公路和工民建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并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在此根据规范要求并结合我在现场施工中所得经验浅谈一下此项工艺。

1.挤压接头的性能与应用1.1挤压接头按静力学的单向拉伸性能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划分为A、B两个性能等级;其中两个性能等级的划分均符合现行行业标准;1.2接头挤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且小于15mm。

连接套筒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1.3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承载力的标准值不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倍;1.4不同直径的带肋钢筋可采用挤压接头连接,当套筒两端外径和壁厚相同时被连接钢筋的直径相差不应大于5mm;1.5当砼结构中挤压接头部位的温度低于-20℃时,宜进行专门的试验。

2.对套筒的使用要求2.1对Ⅱ、Ⅲ级带肋钢筋钢筋挤压接头所用套筒材料应选用适于压延加工的钢材。

2.2套筒尺寸偏差应满足下表要求:2.3套筒应有出场合格证,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应按不同规格的堆放,不得露天堆放,以防止锈蚀和油污。

3.挤压接头的施工3.1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挤压前应将钢筋端头的锈蚀、泥沙及油污等清除干净,并将钢筋进行试套,如果钢筋端头有马蹄、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的情况,要预压矫正或用砂轮打磨。

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套筒不得串用。

3.2认真检查挤压设备状况是否正常,进行试压,并制作试件进行检查,确定挤压技术参数,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作业。

3.3挤压操作时要在钢筋连接端画出明显定位标记,按标记来检查钢筋插入查筒内深度,钢筋端头需查筒长度中点不宜超过10mm。

3.4挤压宜从套筒中央开始,依次向两端进行,并使挤压机与钢筋轴线保持垂直。

3.5挤压机使用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禁止对高压油管进行严重拖拉或弯折;在高压进行挤压操作时,必须遵守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4.挤压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及验收4.1工程中应用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接头时,应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1. 引言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是一种常见的钢筋连接方式,因其可保证连接强度、施工方便、成本低廉而受到广泛应用。

为确保该连接方式的安全可靠,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工艺标准。

本文就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2. 条件与材料2.1 条件进行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时,需满足以下情况:1.筋材强度等级需符合设计要求;2.连接部位结构应满足轴向受力及刚度要求;3.筋肉应符合要求,且表面应清洁无锈蚀、腐蚀和油污;4.端部准备应符合以下要求:–筋端应不断裂、不扭曲;–筋端应圆滑,无锋利边角;–筋端应有适当的长度,一般不少于尺寸直径的2倍;–筋端粗糙度应符合要求;5.进行连接的筋肉应固定、支撑,以避免流动或抖动。

2.2 材料在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过程中,所需材料包括带肋钢筋、加劲套筒、挤压机等。

1.带肋钢筋: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2.加劲套筒:通常选用同级强度的带肋钢筋制作,表面应平整光滑,内径应略大于待连接钢筋的直径。

3.挤压机:应选用可满足实际施工需求的压力、行程较大、行程调节方便、强度高的挤压机。

3. 工艺步骤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步骤如下:1.加劲套筒的长度应不少于连接的两端钢筋直径之和。

钢筋应置于加劲套筒内,然后用钳子将套筒和钢筋平行固定,以防止加劲套筒和钢筋相对移动。

2.在连接的位置上向两端各压制3-4个齿,使连接位置更稳固。

连接部位应用锉刀把两侧的毛刺打平。

3.挤压机的膜压应根据钢筋的直径和强度等级进行选择。

挤压机应调好压力和行程,并调节好压头的位置,使其与所需连接的钢筋位置重合。

4.挤压前应将加劲套筒和钢筋固定好,同时将挤压机的活塞下降到顶端,将压迫头放置在套筒上面。

紧固好挤压机的螺母。

5.开始挤压连接,保持挤压时间和速度实际施工中应符合实际施工要求。

挤压结束后,再对连接处进行检查,确认其连接是否稳固可靠。

4. 检验标准进行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后,需对连接处进行检验。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1. 引言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简称挤压连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工程中。

该技术已被列入GB/T 29447-2012《钢筋机械连接器》标准中,并于2014年11月1日起实施。

本文旨在阐述该技术的操作规程,以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使用该技术连接的钢筋直径范围为12-40mm。

3. 材料准备•带肋钢筋(按设计要求)•套筒(应符合GB/T 17395-2008标准)•润滑剂(应符合GB/T 3875-2006标准)•挤压机4. 工序1.润滑处理在套筒与钢筋的接触面上喷涂润滑剂,并利用手套将其均匀地推开。

2.钢筋锯断对需要连接的钢筋进行锯断,切口要光滑无毛刺。

3.套筒安装按设计要求在钢筋所在的构件上进行套筒的安装。

4.挤压端头用挤压机对钢筋进行端头加工,将其挤出至套筒齿部,即为挤压连接。

5.质量检查完成挤压连接后,对连接质量进行检查。

对于连接的钢筋进行拉力试验,拉力应达到设计要求;连接头表面不应出现明显裂痕、麻点或翘曲变形等现象。

5. 注意事项•进行挤压连接前,须将连接部位的油污、灰尘、锈皮等杂质清除干净。

•润滑剂应均匀涂布,不能出现涂面不均的现象。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应适用于同种规格的钢筋。

•不能使用过热或过冷的钢筋进行挤压连接。

•进行挤压连接前,检查挤压机的压力表和液压系统是否正常,压力不得超过机器的最大输出压力。

•进行挤压连接时,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6. 结论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已成为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连接方式。

本文针对该技术的操作规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确保工程质量。

16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416.doc

16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416.doc

16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416-1996)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20~40mm的带肋Ⅰ~Ⅱ级钢筋径向挤压连接施工。

22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钢筋的级别、直径(18~40mm)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

进口钢筋需对挤压连接进行型式检验,符合性能要求后使用。

2.1.2 钢套筒的材质为低碳素镇静钢,其机械性能应满足要求。

Ⅱ级钢筋和套筒屈服强度σs≥205N/mm2;抗拉强度σb=335~520N/mm2,延伸率σs≥20%。

Ⅲ级钢筋用套筒σs≥230N/mm2,σb=390~520N/mm2,σs≥20%。

直径差大于5mm,用变截面钢套筒。

套筒规格型号G18、G20、G22、G25、G28、G32、G36、G40,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分批验收。

2.1.3 主要机具有:超高压泵站、油管、压钳、钢筋挤压压模、吊挂小车、平衡器、角向砂轮、划标志工具及检查压痕卡板卡尺等工具。

注: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是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钢套筒,利用压钳沿径向压缩钢套筒,使之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的钢筋紧密结合整体的连接方法。

2.2 作业条件:2.2.1 参加挤压接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2.2 清除钢套筒及钢筋挤压部位的锈污、砂浆等杂物。

2.2.3 钢筋与钢套筒试套,如钢筋有马蹄、飞边、弯折或纵肋尺寸超大者,应先矫正或用手砂轮修磨,禁止用电气焊切割超大部分。

2.2.4 钢筋端头应有定位标志和检查标志,以确保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

定位标志距钢筋端部的距离为钢套筒长度的1/2。

2.2.5 检查挤压设备是否正常,并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准作业。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钢套筒、钢筋挤压部位检查、清理、矫正→钢筋端头压接标志→钢筋插入钢套筒→挤压→检查验收3.2 钢筋应按标记要求插入钢套筒内,确保接头长度,以防压空。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接头施工工艺标准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接头施工工艺标准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接头施工工艺标准一、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1.操作工人必须持证上岗。

2.准备工程所需的图纸、规范、标准等技术资料,并确定其是否有效。

3.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二)材料准备1.HRB335、HRB400级(Ⅱ、Ⅲ级)带肋钢筋钢筋挤压接头所用套筒材料,其实测力学性能应符合要求。

2.挤压接头所用套筒必须由定点工厂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生产,规格尺寸符合要求。

3.套筒应有型式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锈蚀和污染,分批验收,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

4.用于挤压连接的钢筋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其表面形状尺寸和性能等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999—91)或《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91)标准的要求。

(三)主要机具准备高压油泵、油管、压钳、钢筋挤压压模、吊挂小车、平衡器、角向砂轮、划标志工具及检查压痕卡板卡尺等工具。

1.压钳的性能试验、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应符合《超高机具用液压缸试验方法》(JB/JQ2030—90)的标准的有关规定。

2.超高压泵站与超高压油管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挤压机的挤压力进行标定:(1)新挤压设备使用前;(2)旧挤压设备大修后;(3)油压表受损或强烈振动后;(4)套筒压痕异常且查不出原因时;(5)挤压设备使用超过一年;(6)挤压的接头数超过5000个。

4.超高压泵站检修后,应重新标定压力,确保压接精度。

5.超高压油管严禁硬性弯折和重物砸压。

6.检测卡尺的测量精度应达到±0.1㎜。

(四)作业条件1.挤压作业前,检查挤压设备是否正常,并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准作业。

2.按连接钢筋规格和套筒型号选配压模,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套筒不得相互串用。

连接相同直径钢筋的压模型号应符合规定,连接不同直径钢筋的压模型号应按规定采用。

3.钢套筒表面沿长度方向标有压接标志,其要求应符合规定。

4.连接相同直径钢筋的钢套筒的型号应符合规定;连接不同的钢套筒的型号应符合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416-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20~40 mm的带肋Ⅱ~Ⅲ级钢筋径向挤压连接施工。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筋的级别、直径(l8~40mm)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

进口钢筋需对挤压连接进行型式检验,符合性能要求后使用。

2.1.2 钢套筒的材质为低碳素镇静钢,其机械性能应满足要求。

Ⅱ级钢筋用套筒屈服强度σs≥205N/mm2;抗拉强度σb=335~520N/mm2,延伸率σs ≥20%。

Ⅲ级钢筋用套筒σs≥230N/mm2,σb=390~520N/mm2,σs≥20%。

直径差大于5mm,用变截面钢套筒。

套筒规格型号G18、G20、G22、G25、G28、G32、G36、G40,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分批验收。

2.1.3 主要机具有:超高压泵站、油管、压钳、钢筋挤压压模、吊挂小车、平衡器、角向砂轮、划标志工具及检查压痕卡板卡尺等工具。

注: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是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钢套筒,利用压钳沿径向压缩钢套筒,使之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的钢筋紧密结合整体的连接方法。

2.2 作业条件:
2.2.2参加挤压接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2.2 清除钢套筒及钢筋挤压部位的锈污、砂浆等杂物。

2.2.3 钢筋与钢套筒试套,如钢筋有马蹄、飞边、弯折或纵肋尺寸超大者,应先矫正或用手砂轮修磨,禁止用电气焊切割超大部分。

2.2.4 钢筋端头应有定位标志和检查标志,以确保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

定位标志距钢筋端部的距离为钢套筒长度的1/2。

2.2.5 检查挤压设备是否正常,并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准作业。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钢套筒、钢筋挤压部位检查、清理、矫正→钢筋端头压接标志→ 
钢筋插入钢套筒 →挤压→检查验收 
3.2 钢筋应按标记要求插入钢套筒内,确保接头长度,以防压空。

被连接钢筋的轴心与钢套筒轴心应保持同一轴线,防止偏心和弯折。

3.3在压接接头处挂好平衡器与压钳,接好进、回油油管,起动超高压泵,调节好压接力所需的油压力,然后将下压模卡板打开,取出下模,把挤压机机架的开口插入被挤压的带肋钢筋的连接套中,插回下模,锁死卡板,压钳在平衡器的平衡力作用下,对准钢套筒所需压接的标记处,控制挤压机换向阀进行挤压。

压接结束后将紧锁的卡板打开,取出下模,退出挤压机,则完成挤压施工。

3.4挤压时,压钳的压接应对准套筒压痕标志,并垂直于被压钢筋的横肋。

挤压应从套筒中央逐道向端部压接,如φ32钢筋每端压6道压痕,最后检查压痕。

最小直径及压痕总宽度需符合规定,见图 4-35。

图4-35
3.5 为了减少高空作业并加快施工进度,可先在地面压接半个压接接头,在施工作业区把钢套筒另一端插入预留钢筋,按工艺要求挤压另一端。

成品保护
4.1 在地面预制好的接头要用垫木垫好,分规格码放整齐。

4.2 套筒内不得有砂浆等杂物。

4.3 在高空挤压接头时,要搭好临时架子,不得蹬踩接头。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要认真检查钢套筒的质量,材质不符合要求,无出厂质量证明书,以及外观质量不合格的钢套筒,不得使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6.1 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6.2 钢筋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6.3钢套筒合格证。

6.4 接头强度试验报告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