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血气分析(包括PH)数据的误差很大,(有高达15%-30%).而且血气分析往往是抢救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因此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根据以上的讨论,结合有关的资料,将保证质量的要点归纳如下.(1)要特别注意标本的采集及保存方法。

(2)定标用的混合气浓度必须准确,不可用质薄的聚氯乙烯管连接气体,而且用氯丁橡胶管,以免与大气相互渗透交换。

(3)由于电极对气体与血液的反应有差别,最好是将血液在张力计中以指定浓度的混合气平衡后再用于定标。

根据不同的张力计,用血量及平衡时间也不一样,不完全的平衡可导致重大的错误。

血细胞比容高的血液要求的平衡时间较长.(4)近年来,对血气质控材料的研究颇多,理想的材料应具有与血液相似的理化特性,包括对PH,CO2及O2的缓冲量、黏滞性、表面湿滑性及温度系数等,而且要求能在保持稳定,可以较长期的储存,打开安瓿与空气接触数分钟后不影响血气的指定值。

血气分析的质控物有两类,一类是全血性人造血液,另一类为水性缓冲液,人造血质控液是比较到理想的,如美国IL公司的ABC是一种氟碳化合物乳剂,具有许多与血液性质相近的优点,较稳定,便于储存,在开启使用时,表面有一层泡沫状氟碳化合物,可使质控与空气隔绝,至少3min内不致造成质控液内气体组成的改变。

由于以上特点,ABC的气体含量受室温影响极小,比水性缓冲液有较大的优越性。

使用时混匀后开启安瓿,使质控液直接进入测量池即可。

每种质控液都标明有允许误差范围,可作质控图。

目前较通用的质控物是水性缓冲液。

以丹麦Radiometer公司为例,用Na2HPO4、KH2PO4及NaHCO3配成不同pH缓冲液,再与不同浓度的CO2及O2平衡,以提供PH、CO2、O2 预定参考值,加入防腐剂存放。

此系统具有三种规格:酸血症+低氧血症(红色标志);碱血症+高氧血症(蓝色标志);正常(黄色标志)。

此种缓冲液与血液比较,其黏度、温度系数及缓冲液容量均较小;随温度增加,CO2在水相中的的浓度下降,;pH则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血气分析质量保障措施

血气分析质量保障措施

血气分析质量保障措施血气分析是一项可以快速评估患者生理状态的重要检验项目。

质量保障措施在血气分析过程中十分重要,可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气分析的质量保障措施,包括预分析、分析、后分析三个阶段的措施,以及设备和操作的要求。

一、预分析质量保障措施1. 样本采集:正确的样本采集是确保血气分析结果准确的关键。

采集静脉血样本时,应遵循无菌技术要求,使用适当大小的采血针,避免形成血栓和溶血。

同时,应注意样本的保存和运输条件,确保样本在采集后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2. 样本标识:正确标识样本是避免混淆的重要步骤。

每个样本都应有唯一的标识,包括患者的姓名、病历号、时间和日期等信息。

在采集样本时,应在样本容器上正确标注,并确保标签完整清晰,不易脱落。

3. 样本稳定性测定:样本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每天应进行样本稳定性测定,即在采集后将样本保存一段时间,并再次分析来验证结果的稳定性。

如果样本稳定性超出规定范围,需要重新采集样本并分析。

二、分析质量保障措施1. 仪器校准与质控:血气分析仪器的定期校准和质控是确保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

校准包括使用标准液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各参数的准确性。

质控包括定期使用质控液进行测试,评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校准和质控的频率应符合仪器厂商的要求。

2. 样本测试顺序:在进行血气分析时,应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测试,通常是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

这样可以避免样本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过长,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 运营员培训:运营员是血气分析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

他们应受过专业培训,了解仪器的特点和操作步骤。

同时,他们需要定期接受新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培训,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三、后分析质量保障措施1. 数据处理:血气分析结果的正确解读和记录对医疗决策至关重要。

因此,使用正确的单位和参考范围进行解读,标注结果的时间和日期。

同时,需要记录患者的临床病史、治疗方案和相关观察等信息,为医生提供完整的临床信息。

血气分析质量保障措施

血气分析质量保障措施

血气分析质量保障措施在临床实践中,血气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检测项目,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理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估。

因此,保障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临床工作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其质量保障措施也是非常关键的。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障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种方式: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对设备时时进行检查和校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

具体实施过程包括:1.日常维护保养:及时清洗设备,更换试剂、标准液等消耗品。

2.内部质量控制材料:使用经过认证、具有一定稳定性和重复性的质控材料,进行日常内部质量控制。

3.等值曲线、标准曲线:通过建立血气分析的等值曲线、标准曲线,进行定期检查设备精确性和可靠性。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向医疗实验室提供一系列标准化检查的外部机构,这些机构通过定期提供标准样品,确保医疗实验室的检查质量符合科学标准。

实施过程包括:1.不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估项目:医疗机构可以参加国家、省、市的质量评估项目,确保检测质量符合标准。

2.参加同行评审:医疗机构之间可以相互开展同行评审,检查机构质量是否达标,提供相应的纠正和改进建议。

安全管理血气分析设备的安全管理是确保血气分析操作过程中人员、设备及环境安全的关键措施。

具体实施方法包括:1.安全培训: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对设备操作、维护和安全常识进行培训和教育,了解常见的设备故障和应急措施。

2.质量控制和设备维护管理:日常检查和栓痒设备,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减少事故和操作失误的风险。

3.操作规范:制定血气分析操作规范,包括标本采集、样本处理、设备操作和结果评估等,减少人为操作错误,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血气分析过程中数据收集、存储和维护的一项关键措施,具体实施方法包括:1.数据存储:在血气分析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检测数据,建立有效的数据存储和维护系统,选用防护措施对数据进行备份和保护。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背景:血气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合情况和电解质水平等指标。

为确保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档介绍了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流程和步骤,包括样本采集、样本处理、仪器校准和校验等内容。

1.样本采集1.1 采集器械选择:选择合适的采集器械,确保采样时不引入空气。

1.2 采集部位准备: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常用的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1.3 采集技巧: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本采集,避免对结果产生干扰。

2.样本处理2.1 混匀:将采集的样本进行轻柔混匀,确保各成分均匀分布。

2.2 避光:避免样本直接暴露在强光下,以防部分指标发生变化。

2.3 冷藏:部分指标对温度敏感,将样本冷藏可以保护其稳定性。

3.仪器校准和校验3.1 校准:根据仪器的要求,进行定期的校准操作,确保仪器读数的准确性。

3.2 校验:使用校准液进行质控样品的校验,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3 反应时间:记录仪器的反应时间,确保结果的迅速性和实时性。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采集器械选择参考表●样本采集操作规程●仪器校准和校验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质量控制:指在生产、检验、服务等过程中,通过控制和监视来保证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活动。

2.样本采集:指从患者身体中采集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等)用于检验或研究。

3.校准:指根据标准或规范,调整仪器或设备的参数,使其达到预定的准确度或精确度的过程。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一、引言血气分析是评估人体氧合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方法。

为确保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档旨在提供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指导,确保实验室在进行血气分析前能够正确执行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二、设备质控1.设备校准a) 确保设备每日进行校准,校准方法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厂家要求。

b) 记录设备的校准日期、时间和结果,确保校准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设备维护a)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包括清洁、校准和更换损坏的部件。

b) 记录设备维护的日期、时间和内容,以及维护人员的姓名和签名。

三、质控样本的使用1.质控样本的选择a) 根据实验室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质控样本,确保能覆盖实验室所使用的分析参数和范围。

b) 定期评价质控样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确保其适用于实验室的质控要求。

2.质控样本的存储和处理a) 质控样本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存储和处理,以防止污染或变质。

b) 使用质控样本前,应根据要求正确进行样本处理和预处理,确保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四、操作质控1.操作员的质量控制培训和认证a) 实验室应确保操作人员具有必要的培训和认证,能够正确进行血气分析仪器的操作。

b) 记录操作员的培训和认证情况,以及培训内容和日期。

2.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a)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样本采集、样本处理、仪器操作、数据记录等步骤。

b) 操作员应按照规程执行操作,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五、数据质量控制1.数据分析与解读a) 对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及时发现异常结果,并进行合理的排除和处理。

b)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分析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及时进行质量调整和控制。

2.数据记录和存档a) 记录血气分析结果的日期、时间、样本信息和分析参数等重要数据。

b) 根据标准要求,对数据进行存档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附件:相关附件包括设备校准记录、设备维护记录、质控样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评价报告等。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引言血气分析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用于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合状态和电解质平衡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在进行血气分析之前,对仪器和试剂的质量进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仪器校准、试剂质控和样本采集等方面,详细介绍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仪器校准在进行血气分析之前,必须确保使用的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仪器校准是保证测量结果精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常见的仪器校准措施:1. 零点校准:将仪器的传感器置于一种特定环境下,如空气或水,确保读数为零。

这可以消除仪器误差,使之返回到零位。

2. 校准曲线:使用标准物质(通常是已知浓度的气体或液体),对仪器进行多个点位的校准,以建立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可以消除仪器非线性误差。

3. 定期校准:仪器的性能可能会随时间变化,需要定期校准以保持准确性。

根据仪器的要求,校准频率可以设置为每天、每周或每月。

试剂质控试剂质量对于血气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试剂质控措施:1. 试剂留样:在使用新批次试剂进行血气分析之前,应留样并与原批次试剂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新旧批次试剂的结果,可以检测到是否存在试剂质量问题。

2. 内部质控:使用已知浓度的控制液体进行内部质控。

这些控制液体通常由仪器厂商提供,并具有特定的浓度范围。

通过定期检测控制液体的浓度,可以评估仪器和试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外部质控:参加由专业机构或实验室组织的外部质控项目,以检验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外部质控可以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自身的表现。

样本采集血气分析的样本采集是确保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常见的样本采集控制措施:1. 样本标识:在采集样本前,确保样本容器上标有患者的姓名、医疗编号等必要信息。

正确的样本标识可以避免样本混淆和信息错误。

2. 采集位置:根据需要测量的指标,选择合适的采集位置。

常见的采集位置包括动脉和静脉。

选择正确的采集位置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引言血气分析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常用的一项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合状态和电解质水平等重要参数。

在进行血气分析之前,进行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控样品的选择质控样品的选择是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商业质控样品或者人工制备质控样品。

商业质控样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需要购买,并且成本较高。

人工制备质控样品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备,但在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需要进行验证。

质控样品的制备如果选择人工制备质控样品,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制备。

需要选择适当的血液来源,例如使用新鲜血液或者冻存血液。

然后,将血样分装到干燥的容器中,并添加适量的稳定剂以保持样品稳定性。

将制备好的质控样品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

质控样品的测试和分析质控样品的测试和分析是质量控制的核心步骤。

需要使用与实际患者样品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

例如,如果是采用血气分析仪进行测试,需要使用相同型号的仪器进行分析。

需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品的测试和记录结果。

将测试结果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评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控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质控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是质量控制的一步。

当测试结果与参考范围存在偏差时,需要进行分析和解释。

可能的原因包括操作不当、仪器故障、质控样品的制备或保存不当等。

在发现问题后,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重新进行质控测试,并重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质量控制是血气分析前的重要步骤,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选择适当的质控样品,正确制备和测试样品,并分析和解释测试结果,是血气分析质量控制的关键。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1. Khosravi N, Rao A, Patel P, et al. Quality Controlin Blood Gas Analysis. Biochem Med (Zagreb).2023;26(2):130-141.2. Hawkins LW. Blood gas quality control. Respir Care. 2005;50(6):823-837.。

提高血液检验的分析控制质量的方法

提高血液检验的分析控制质量的方法

提高血液检验的分析控制质量的方法血液检验作为临床医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对于人们的健康管理和疾病诊断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在进行血液检验时,需要一个严格的控制质量的过程,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提高血液检验的分析控制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血液检验分析控制质量的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开展血液检验工作。

一、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提高血液检验分析控制质量的首要步骤。

这个体系需要包括检验所需要的所有设备和仪器的校正,检验员的技能和培训,各项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范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各项检测结果的记录和存档。

只有在一个完善的体系内,才能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选择合适的标准品和质控品在进行血液检验时,应选择合适的标准品和质控品,以减少误差。

标准品需要与检测结果的目标值尽可能接近,而质控品则需要有稳定且可比性强的特点。

质控品的选择应遵循严格的标准,确保其稳定性和准确性,并且应具有与实际样本相似的生化性质。

三、进行质控试验接下来就需要进行质控试验,以检验实验室的精确性。

在进行质控试验时,需要尽可能使用与正式样品一致的方法,使用相同的试剂和设备,并严格遵守相关标准。

质控试验的结果应该能够反映出实验室检测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偏差过大时,应对实验室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纠正,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定期进行比对和评估为了确保血液检验的分析控制质量可靠性,应该定期进行比对和评估,以验证实验室的结果。

比对可以选择其他的实验室,或者使用普遍接受的标准。

在评估时,需要审核所有测试的结果,并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

五、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除了以上的方法外,还需要开展有效的自我监督。

这涉及到实验室管理,诸如检测、医生、支持人员、文档管理、现场环境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分析质量管理计划,并实施可行的措施,以保证一个高效和纯正的检测过程。

六、持续维护和改善最后,为了持续提高血液检验的分析控制质量,实验室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处理:每个检测周期内,坚持分析结果的审核和审查,及时纠正不足,改善工作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搞好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
姚莉顾洪璋
中图分类号:R 44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337(2000)05-0475-02
血气分析在现代医学科学领域中是个相当重要的检验项目,特别是对危重病人诊断、治疗及病程观察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但血气分析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

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现就有关做好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1采集标本的标准化
1.1注射器和针头的标准化
通过实验,2ml注射器比5ml注射器为佳。

因为2ml注射器死腔量小,当采血至2ml时,肝素与血之比约为1∶20,且2ml注射器针蕊较轻,当针刺入动脉后,血液进入针筒较快,这时无需抽拉注射器的针蕊造成负压,因此气泡不易混入(见表1)。

表12ml注射器与5ml注射器比较
关于针头的选择我们认为7号针头为最佳,其优点为:①7号针头可直接插入血气分析进样孔,而9号针头直径大于进样孔直径。

②7号针头对组织及血管损伤小,而8号、9号针头对组织及血管的损伤较大,6号针头则太细。

因此建议用2ml注射器及7号针头为好。

1.2抗凝剂的标准化
肝素是血气分析的最佳抗凝剂,少量即可达到抗凝而不影响动脉血中气体成份及酸碱度。

使用液体肝素,要最大限度地减小标本的稀释。

把吸入针筒的抗凝剂尽量排出,肝素的浓度必须足够低,标本的最终浓度要在50~100ul/ml之间。

通过实验肝素愈多,使标本中PH值偏低,PO2偏高,而PCO2偏低,实验证明对PCO2影响最大。

1.3血液和肝素混合的标准化
取样后要认真混匀,将注射器放在手心中慢慢滚动1分钟,并上下翻转5次,充分混合,动作要慢不能太剧烈,避免溶血。

1.4确保密闭
由于血气分析是测定血液中气体,因此在采血过程中必须防止外界空气进入。

抽血时必须做到:①抽血针筒不漏气;②抽气时应让血液血动进入注射器,切勿用力拉针蕊,以免空气沿针筒壁进入;③针头拔出时应立刻将针头刺入橡皮塞内,注意针头不要穿通橡皮塞。

隔绝空气是极重要的,因为空气中氧分压高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动脉血,根据气体规律高压流向低压,从而使血液中PO2及PCO2都改变,而失去测定意义。

1.5抽血后及时送检
因细胞离体后还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这样就会使PH下降、PCO2上升、PO2下降,从而
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在实际中发现标本存放时间愈长,室温愈高,变化愈大(见表2)。

表2存放温度对血气分析的影响
从表2可见血气分析标本必须及时送检,如不能及时测定,应将标本放置于4℃冰箱内,2小时内做完,否则检验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

1.6测定时标本要充分混合
除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外,在测定前血浆和血球要充分混合,否则对测定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影响最大。

混合方法与1.3相同,并把注射器针头部位不能混合的血弃去,然后慢慢进行注入。

2仪器的标准化
2.1仪器调试
新购仪器必须进行性能鉴定。

我们的体会是必要的线性、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试验是不可少的,是观察电子元件及电极的重要方法,并要有详细的记录。

2.2仪器的标定
对仪器除性能鉴定外,仪器的定标是十分重要的。

在进行标本测定之前必须用三个标准物分别定标,使其各参数值均在标准物参数范围内,才能进行标本测定。

3仪器安装标准化
血气分析仪是精密电子仪器,为了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放置仪器的实验台要稳固(最好水泥台),工作环境要清洁(最好操作间单独隔开),要防潮、防止阳光直射,室内温度应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应<80%。

仪器应有稳压器,并有良好的接地。

4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
严格的操作规程是质量的保证,将操作规程张贴在操作台前,随时检查及时对照,同时要建立仪器使用工作记录,每天记录仪器的使用情况及故障的发生与排除。

姚莉(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
顾洪璋(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