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城市群综合集聚度及核心城市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金华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金华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金华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合流同污而投身汩罗,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神话。

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新的抉择就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

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勇敢的抉择,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正确的抉择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抉择的解读。

我的家乡金华三面环山夹一州,盆地错落涵三江。

地处浙江中部,是建设中的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

金华农业文明悠久,“上山遗址”发现了轰动世界的万年稻作遗存,把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上溯了2000年,表明了长江下游是世界稻作和栽培稻的最早起源地之一。

金华具有2200年建制史,素有“历史文化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盛誉。

南宋金华学派经世致用、重农务实,提出惠民图强主张。

明太祖朱元璋称金华为浙江之心。

其“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战略区位,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所倚重,素有“小邹鲁”之称。

建国以后,金华被誉为五谷丰登的金色盆地。

自汉始,金华历代名人辈出,贤臣名将,学者人才,丹青妙手,民族英雄,灿若星河。

骆宾王、宗泽、吕祖谦、陈亮、朱丹溪、宋濂、李渔、黄宾虹、邵飘萍、何炳松、陈望道、冯雪峰、吴晗、艾青、严济慈、蔡希陶、施光南等都诞生于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改革开放30年,金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浙中城市群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大市、平安金华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个“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树、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的浙中城市群正在加速崛起。

浙中城市群交通网络战略规划

浙中城市群交通网络战略规划

浙中城市群要建立都市区的发展模式,共同参与市场竞争,除了在政策和体制上建立高效良好的区域协同机制外,构建网络化的城市群快速交通网络是其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

一、公路网建设规划——构建“外通仙畅,环环相套”的公路交通圈浙中城市群公路网络规划思路为:根据浙中城市群发展方向和空间组织模式,规划建立“外以高速公路网”和“内以城市群快速路和城市群公交快速路为主体”的公路系统,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交通为补充的城市群交通运输体系。

按照“适当等级、有序通达“的要求,以浙中城市群为整体,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和干支线公路建设,妥善的处理高速公路与城市以及高速公路与城市群快速路的衔接,合理地组织各城市的过境交通形成各个城市“外通仙畅,环环相套”的格局。

确定浙中城市群公路网络规划目标为“15.30.60目标”。

“15”即为15分钟上高速公路,金华市中心城区和各县级市中心区15分钟内进入高速公路网。

“30”即为“半小时交通圈”,金华市中心城区到各县市中心区30分钟内可以到达(磐安除外)和各县市中心区到各城镇原则上30分钟到达。

“60”即为金华中心城区到各城镇原则上60分钟到达(磐安部分除外)。

1、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物质周转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经验表明,在300km以内,使用高速公路运输,无论从时间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均优于铁路和普通公路的运输。

对于城市群内部来主产,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改善投资环境,带来高速公路出入口两边的土地升值,进而形成沿线经济增长带;为沟通金华市域间的高速公路来说,可以显著的改变城市群与其他大都市区的时空距离。

浙中城市群已建的杭金衢、金丽温两条高速公路,为沟通金华市域与杭州、温州中心城市发挥积极作用。

除此以外,将新建6条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如缙高速公路、东永高速公路、临金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和杭金衢支线(杭金衢与金丽温连接线),建立与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三个中心城市高效快速的公路交通网,提高对外交通的可达性,进一步强化作为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功能。

浙江省新型城镇发展任务

浙江省新型城镇发展任务

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任务以大都市区建设为引领,突出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强化县城的重要载体作用,推进小城镇特色发展,构建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

(一)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区构建以大都市区为主体形态的“四核四带四圈”空间布局。

提升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核心区的极核功能,加快周边县域经济接轨融入都市区经济,打造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和重要增长极。

构建贯通大都市区的北部环杭州湾、东部甬台温、中部杭金衢、南部金丽温四大城市群连绵带,形成省际互联、省内互通的“井”字型网络化城镇化布局。

以四大都市区为中心,紧密联动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构建辐射全省、带动省际相邻区域的都市圈。

深入实施大都市区建设行动。

推动人才、科技、产业等高端要素向都市区集聚,加快形成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和优质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建设,提升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圈在国家级都市圈中的地位和能级,增强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功能作用。

大力建设国际机场等综合交通门户枢纽,推进国际社区建设,完善国际医院等配套公共服务。

加强多层次多领域国际人文交流,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国际形象和个性品牌。

实施大都市区同城化“五个一”工程。

推动形成空间规划“一张图”,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一张网”,逐步实现同城服务“一个圈”,统筹形成平台布局“一盘棋”,探索建立生态建设“一本账”,推动都市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同城化发展。

力争“十四五”期间,实施重点项目500个左右,完成投资3万亿元。

加快省内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

制定出台《推进大都市区建设共建省内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的指导意见》,引导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向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集中配置。

加快建设杭绍、杭嘉、嘉湖、甬绍、甬舟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率先形成环杭州湾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探索甬台等其他跨行政区协同板块一体化。

金义城际铁路建设对浙中城市群的影响分析

金义城际铁路建设对浙中城市群的影响分析

金义城际铁路建设对浙中城市群的影响分析摘要:在系统分析浙中城市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未来金义城际铁路的建设,从城市群经济、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系统研究了金义城际铁路对浙中城市群的影响。

关键词:城际铁路;城市群;影响;可持续发展城际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构建城市群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城市群的现代化标志之一。

《浙中城市群规划(2008—2020)》确定金华—义乌作为浙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未来随着金义主轴的优先发展和重点开发,金华至义乌间客流将呈爆发式增长。

一、金义城际轨道交通概述根据客流预测,2020年金华城区、金东义西南地区(金义都市新区)、义乌城区间总客流将达到约109万人次/日,其中城市交通出行约99万人次/日,城际交通出行约10万人次/日,仅仅依靠现有的道路交通将很难满足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为了应对人们对出行要求在数量和质量上新的发展和变化,提供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势在必行。

金华—义乌城际轨道交通(或兰溪金华义乌东阳城际铁路,以下简称金义城际),西起金华城区,经塘雅、孝顺(金义都市新区)、佛堂到义乌城区,全长约78公里,设计时速140~160公里,列车运行实行公交化运营方式,可根据客流量来调整发班时间。

金义城际建成后,金华城区到金义都市新区只要15分钟,到义乌城区也只用30分钟,沿线通行时间大大缩短,“同城效应”明显。

建设金义城际对提高金华—义乌都市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加快要素集聚,促进浙中城市群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将加快沿线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其对浙中城市群发展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二、强化浙中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金华—义乌作为浙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城市首位度均不高,辐射能力偏低,必须通过打造“聚合主轴线”,推动金华市区与义乌进行相向互动,聚集优质资源,拓展产业空间,提升城市能级,形成两市功能互补、融合发展,使金义主轴成为浙中城市群城镇人口集聚最为密集、城市服务功能最为完善、基础设施最为先进、主导产业升级最为快速的黄金发展轴线,并辐射带动其他市县的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__以我国上海为例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__以我国上海为例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下图为浙江省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浙中城市群相比,环杭州湾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有( )①地理位置优越,上海辐射带动强②海陆交通便利,协作条件良好③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④水系河网密布,水能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与浙中城市群相比,环杭州湾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有地理位置优越,距大都市上海近,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强;位于沿海平原,临海,海陆交通便利,协作条件良好,①②对。

图示区域内矿产资源贫乏;水系河网密布,落差小,水能资源缺乏,③④错。

2.为缩小浙江省内部区域发展的差异,2021年应重点加快发展的城市群是( )A.环杭州湾城市群B.浙中城市群C.温台沿海城市群D.同步发展答案:B解析:缩小浙江省内部区域发展的差异,主要是缩小沿海城市与非沿海城市发展的差异,故2021年应重点加快发展的城市群是浙中城市群。

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

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的是(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从图示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到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再到多中心组合城市群,核心城市逐渐增多,核心城市的腹地范围相互重叠,核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单一辐射程度逐渐降低。

4.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A.京津冀城市群B.山东半岛城市群C.辽中南城市群D.长江中游城市群答案:A解析: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核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核心城市;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核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城市。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浙中城市群空间组织特征演变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浙中城市群空间组织特征演变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浙中城市群空间组织特征演变分析摘要: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法分析了2001年、2010年浙中城市群空间组织的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浙中城市群空间组织由以金华和义乌为中心且中心城市功能互补的双中心模式向以金华和义乌为中心,永康为副中心的多中心空间组织模式转变。

基于这一分析结果,本文简要提出了浙中城市群空间组织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城市功能一、引言随着新的地域空间形态——城市群的出现,许多区域通过大力培育城市群以提高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而合理地组织城市群空间是城市群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

城市群空间组织是指城市群内的城市与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群内区域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形成具有特定空间功能的城市群结构布局的过程和结果。

目前对于城市群空间组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杨建军(2005)[1]、李依浓(2007)[2]等认为现代交通方式对城市群空间组织的演化具有重大影响;张毓峰(2008)[3]基于劳动地域分工理论,认为长三角城市区域空间组织的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张立荣(2009)[4]等学者基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五大要素分析认为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组织是以“一核、两圈、三轴、四带、五心”为特征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模式。

上述研究从表象上来看基于不同角度探讨了城市群空间组织特征演变的影响因素,但实质上混淆了城市群空间组织与空间结构的内涵。

笔者认为,从动态上来看,城市群空间组织是城市群内各种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各城市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基于某种城市或城市群功能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的过程;从静态上来看是具有特定功能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布局的结果。

因此,研究城市群空间组织不仅要分析其空间结构的变化,还要考察结构演变过程中各城市或城市群的主要功能。

本文以浙中城市群为例,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基础上,充分考虑各指标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判定城市的功能,从而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分析2001年与2010年浙中城市群的空间组织特征,并对浙中城市群空间组织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浙中城市群规划(2008-2020)

浙中城市群规划(2008-2020)

浙中城市群规划(2008-2020)浙中城市群是我省特色先进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基地,是我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全球竞争的三大主体城市群之一。

浙中城市群规划从2008年1月开始编制,2011年6月13日获省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期限:2008-2020年,近期2008至2015年。

规划范围:为金华行政管辖的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10941平方公里。

同时将周边功能联系密切的缙云、龙游、诸暨南部作为本次规划的协调区,强化其空间、产业、设施等方面与金华市域的统筹协调。

规划定位:是“我省参与长三角区域竞合的载体之一,特色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基地;以国际商贸城、特色五金基地为依托的浙江中西部门户地区;浙闽赣皖四省九方经济协作区发展龙头;我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和生态屏障,城乡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浙江中部宜居宜游城市群、优质生活圈。

”规划目标:以建设宜居城市群为目标,至2020年,城市群人均GDP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城市群总人口达到78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550万人以上;城乡差距显著缩小,社会保障覆盖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小于0.6吨标准煤、综合水耗小于120立方米。

空间发展框架:构建网络型城市群,形成“一个核心区域、两条发展带、三个城镇集群、两个支撑网络”的空间发展框架。

一个核心区域:由金华、义乌城市和金东-义西南战略发展区为主体共同构成,是承载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的城市区域。

将为提高金华-义乌都市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群的整体功能,加快要素集聚,培育新型产业提供强大的空间平台和服务基地;为带动浙江中西部地区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两条发展带:一条为金义主轴线,作为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的载体,主要通过培育金东-义西南战略区,促进主轴线产业发展,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主轴线的交通联系等措施实现其核心集聚效应。

另一条为联结兰溪——金华——武义——永康——磐安——东阳——义乌——浦江的发展带,是网络型城市群内部要素集聚的主要空间。

浙中城市群核心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及影响因素

浙中城市群核心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及影响因素
2 0 1 3年 4月
湖南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o f Hu n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6 N o . 2 Ap r . , 2 0 1 3
o f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i c l i n k a g e o f J i n h u a a n d Yi w u a r e i d e n t i i f e d,a n d h o w t h e r e g i o n l a e c o n o mi c d i s c r e p a n c y a n d d e -
c e n t r li a z a t i o n i mp a c t o n t h e t w o c i t i e s ’ e c o n o m i c l i n k a g e i s s t u d i e d .T h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 1 )t h e e c o n o m i c l i n k a g e b e t w e e n J i n h u a a n d Y i w u i s n o t t h e c l o s e s t i n t h e a r e a o f mi d - Z h e j i a n g u r b a n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 2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h e i r e c o n o m i c l i n k a g e s h o w s a p a r a l l e l t e n d e n c y .( 3 )T he re g a t e r t h e e c o n o mi c d i s c r e p a n c y , t o a c e r t a i n e x t e n t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 售 额 、货 运 总 量 、客 运 总 量 这 几 个 变 量 在 第 一 个 因 子 上 有 较
高的载荷, 因此第一个因子可命名为社会经济总量因子。二、
三产业占 GDP 比重、非农从业人口比重这两个变量在第二个
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 因此, 第二个因子可命名为非农产业
比重因子( 表 6)。类似的第三个因子可命名为人口 密 度 因 子 。
表 2 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 KMO 检验结果
Tab.2 KMO and Bar tlett's test
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0.869
Bartlett’s Test of Approx. Chi-Square
1 230.874
Sphericity
会经济变量间相关性较强, 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因 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 表 5) 。指定提取的 3 个因子已经
子分析法是一种主要用于数据化简和降维的多元统计分析方 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 90.867%, 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很
法, 在面对诸多具有内在相关性的变量时, 试图使用少数几个 少。
摘 要: 浙中城市群作为浙江省三大主体城市群之一, 在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在崛起
中的浙中城市群, 各个城市的规模和功能还相对较弱, 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单独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通
过对浙中城市群城镇综合集聚指数的测算分析, 结合各城市的发展态势和区位特点, 将浙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确定
0.621 0.950 0.870 0.732 0.950 0.948 0.973 0.810 0.835 0.919 0.884
2.1.3 因子命名解释。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
正交旋转, 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
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非 农 人 口 、工 业 产 值 、社 会 消 费 品
兰溪市
503.59 11.90 52.06 88.80 147.08 33.14 58.53 13 438.0 7 006.2 907.34 1 043.31
磐安县
171.82 2.63 51.19 81.39 24.16 7.35 12.39
12 119.0 6 569.3 582.64 647.64
市都难以单独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
及一批中心镇共同组成。它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周边不隶属
1 城镇综合集聚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方法
于金华 , 但 与 金 华 市 区 、义 乌 、永 康 、东 阳 、兰 溪 等 大 中 城 市 联 系 密 切 、功 能 互 补 的 一 些 县 、市 、区 。
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 集 中
表 5 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2005)
Tab.5 Total Var iance Explained

Initial Eigenvalues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Variance/% Cumulative/ % Total Variance/% Cumulative/ %
会经济 发展要素的空间集聚 程 度 越 高 , 其 对 外 辐 射 功 能 就 越 知: 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 1230.874, 相应的概
强。因此, 可以构建城镇综合集聚指数来衡量城市群中各城市 率值为 0.000< 0.05, 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与单 位 矩 阵 有 显 著 差
的相对地位, 进而确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450.88 31.36 60.76 92.00 268.18 100.31 123.60 22 261.0 15 355.9 2 381.73 2 449.27
632.28 20.39 85.92 96.90 251.68 128.86 126.08 43 797.0 41 294.8 4 902.00 2 739.23
为金华市区—义乌联合中心, 并分析该联合中心的可行性及意义。
关键词: 浙中城市群; 综合集聚指数; 核心城市
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的主要载体, 已成为推动一个国家 随机变量来描述这许多变量所体现的一种基本结构, 从而将
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 力 。城市 群 的 核 心 城 市 对 于 城 市 群 数据降至一个可以掌握的水平。这既便于问题的分析, 易于抓
第 28 卷第 4 期 2008 年 7 月
经济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文章编号: 1000 - 8462( 2008) 04 - 0552 - 05
Vol.28, No. 4 July., 2008
浙中城市群综合集聚度及核心城市①
陆立军 1 , 唐耀林 2
( 1. 浙江师范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浙江 金华 321004; 2.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研究生部, 中国浙江 杭州 310012)
整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是引领和带动整个城市群快速发展的 住问题的本质所在, 同时也为后续的统计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力量。2006 年 8 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
新型城市化的决定》, 指出城市群是当代城市化的主要形式, 2 城镇综合集聚指数的测算与分析
浙江省要 努 力 建 设 环 杭 州 湾 、温 台 沿 海 、浙 中 三 大 城 市 群 , 以 2.1 浙中城市群城镇综合集聚指数的测算
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这三大主体城市群中, 环杭州
浙 中 城 市 群 位 于 浙 江 省 中 部 ,《金 华 市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湾、温台沿海城市群均有功能较为齐全的大规模核心城市 ; 而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 浙中城市群以金华市区为内
浙中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的 规 模 和 功 能 相 对 较 弱 , 任 何 一 个 城 核, 由义乌、永康、东阳、兰溪 4 个市和浦江、武义、磐安 3 个县
2.1.4 计算因子得分并求城镇综合集聚指数。
表4 Tab.4
人口密度 非农人口 非农业人口比重 二三产业占 GDP 比重 工业产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人均 GDP 人均城乡居民储蓄额 客运总量 货运总量
变量共同度
Communalities Initial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23.26 8.70 80.06
96.69 321.19
43.12 52.85 28 620.0 19 537.3 2 046.29 2 447.15
458.71 13.10 80.00 94.26 165.93 58.47 71.08 20 095.0 14 172.0 2 489.95 1 134.90
424.44 6.17 72.08 93.39
119.45 26.28 34.62 17 571.0 9 471.2 879.56 451.52
208.24 4.87 70.33 88.84
100.85 21.32 28.32 17 796.0 8 903.8 751.10 589.86
数据来源: 根据《浙江统计年鉴( 2006) 》整理计算。
① 收稿时间: 2007 - 11 - 18; 修回时间: 2008 - 04 - 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07BJL024)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 2007C25020) 联合资助。
4期
陆立军, 唐耀林: 浙中城市群综合集聚度及核心城市
553
表 1 浙中城市群各县市指标数据( 2005) Tab. 1 Data of cities in mid - Zhejiang ur ban agglomer ation(2005)
Hale Waihona Puke 依 据 浙 江 统 计 年 鉴( 2006) 的 相 关 指 标 数 据 , 采 用 因 子 分
趋势与过程。城市集聚主要源于 城 市 的 规 模 效 益 、市 场 效 益 、 析法, 对浙江省 11 个设区的市和所辖 58 个县市进行城镇综
信息效益、人 才 效 益 、设 施 效 益 等 诸 多 方 面 , 正 是 上 述 各 种 效 合集聚度的测算( 应用统 计 分 析 软 件 Spss) 。在此 仅 列 出 浙 中
能力; 二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工业总产值( 亿元) 、社会 消费 数矩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根值大于 1 的特征根。
品 零 售 总 额( 亿 元) 表 征 城 镇 经 济 实 力 ; 人 均 GDP( 元) 、人 均
从变量的共同度中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变量可被因子较
城乡居民储 蓄 额( 元) 表 征 城 镇 生 活 水 平 ; 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好的解释, 信息丢失较少, 但人口密度变量信息丢失比较严重

! 城镇综合集聚指数 = 因子 i 得分×因子 i 的方差贡献率 i=1 采用上式, 计算出 2005 年底浙江省 11 个设区的市和 58
个县市的城镇综合集聚指数。根据研究重点和分析的需要, 进一步对与浙中城市群相关的市、县的计算结果进行提取, 整 理如下( 表 8) 。
为了进行时序比较, 采用浙江统计年鉴( 2005) 、( 2004) 的 相关指标数据, 运用 Spss 软件进行类似的分析, 得到结果( 表 9, 表 10) 。 2.2 对计算结果的分析 2.2.1 浙中城市群的城镇综合集聚指数分析。从浙中城市群
金华市区
义乌市
永康市
东阳市
浦江县
武义县
人口密度 / 人 /km2 非农人口 / 万人 非农从业人口比重 /% 二三产业占 GDP 比重 /% 工业产值 /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人均 GDP/ 元 人均城乡居民储蓄额 / 元 客运总量 / 万人 货运总量 / 万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