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宇宙的起源

合集下载

探索生命演化——《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

探索生命演化——《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

探索生命演化——《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掌握生命在宇宙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生命演化奥秘的探究兴趣,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生命观,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起源:介绍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和结构。

2. 生命的起源:探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3. 生命演化:概述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树,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4. 生命在宇宙中的地位:分析地球特殊性,探讨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

5. 探索外星生命:介绍搜寻地外文明的手段和方法,我国在探索外星生命方面的成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生命之谜。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4. 结合科普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宇宙生命演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科普阅读报告:考察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消化吸收和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 第3-4课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3. 第5-6课时:生命在宇宙中的地位。

4. 第7-8课时:探索外星生命。

5. 第9-10课时:总结与展望。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宇宙生命之谜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6.2 观看宇宙演化视频:播放宇宙演化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6.3 分析地球特殊性:讲解地球的特殊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水源、大气层等,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七、教学活动设计:7.1 生命的起源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模拟地球生命的起源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神奇。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是怎样的1、宇宙的起源11 大爆炸理论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是大爆炸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大约 138 亿年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瞬间产生巨大压力,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12 奇点大爆炸起始于一个奇点,这个奇点具有无限的密度和温度,所有的物理定律在此都失效。

关于奇点的本质和形成机制,目前仍然是物理学和宇宙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13 早期宇宙的演化在大爆炸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经历了快速的相变和粒子生成过程。

最初的几微秒内,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尚未区分,物质以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形式存在。

随着宇宙的冷却,夸克逐渐结合形成质子和中子。

2、宇宙的演化过程21 原初核合成大爆炸后约几分钟到 20 分钟,宇宙温度降低到足以进行核聚变反应,氢核聚变成氦核,形成了宇宙早期的元素丰度。

原初核合成产生的主要元素是氢和氦,以及少量的锂。

22 物质和辐射的主导时期在宇宙演化的早期,辐射的能量密度高于物质的能量密度,宇宙的演化主要由辐射主导。

随着宇宙的膨胀,辐射的能量密度迅速下降,而物质的能量密度下降相对较慢,大约在数万年之后,物质逐渐成为宇宙演化的主导因素。

23 结构形成随着宇宙的进一步冷却和膨胀,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开始聚集形成结构。

最初形成的是小型的气体云,这些气体云逐渐合并形成更大的星系团和星系。

星系内部的恒星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更重的元素,并在恒星演化末期通过超新星爆发等过程将这些元素抛射到星际空间,丰富了宇宙的化学组成。

24 暗物质和暗能量观测表明,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暗物质不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只能通过其引力效应被探测到。

暗能量则导致宇宙加速膨胀。

目前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还知之甚少,它们是当前宇宙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掌握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探索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1.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中的基本粒子、恒星、行星、星系等组成成分宇宙的结构:探讨宇宙的层次结构,从星系到星系团、超星系团和宇宙网1.3 教学活动观看宇宙起源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存在及其对宇宙的影响进行宇宙组成和结构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1.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宇宙起源和组成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宇宙膨胀和暗物质的理解第二章:地球的生命起源2.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掌握地球早期环境的特点和生命的起源机制探索生命的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2 教学内容地球生命的起源:介绍地球早期环境的特点和生命的起源机制,探讨生命的进化过程生命的演化:介绍生命的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演化过程,探讨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进化证据:探讨化石记录、遗传学和生物地理分布等生物进化证据2.3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生命起源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球早期环境的特点和生命的起源机制进行生命的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2.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生命的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第三章:太阳系的形成与生命条件3.1 教学目标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结构掌握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其与太阳系的关系探索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3.2 教学内容太阳系的形成:介绍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和结构,探讨太阳系的演化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介绍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水、大气等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生命可能性:探讨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3.3 教学活动观看太阳系的形成和结构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其与太阳系的关系进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生命可能性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3.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太阳系的形成和生命条件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生命可能性的理解第四章: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4.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和方法掌握地外行星的发现和系外行星的寻找技术探索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4.2 教学内容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介绍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和方法,如SETI项目地外行星的发现:介绍地外行星的发现和系外行星的寻找技术,探讨行星生命存在的条件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探讨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如微生物生命和4.3 教学活动观看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意义和方法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外行星的发现和系外行星的寻找技术进行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4.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和地外行星的发现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的理解第五章:生命之谜的反思与未来探索5.1 教学目标反思宇宙生命之谜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探讨生命之谜的未解之问题和未来探索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第六章:生命起源的假说与模型6.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假说与模型掌握原始地球环境下生命起源的可能过程探讨米勒-尤里实验及其对生命起源研究的意义6.2 教学内容生命起源的假说:介绍热液喷口理论、外星微生物理论、深海热液理论等生命起生命起源的模型:探讨原始地球环境下的化学进化过程,介绍RNA世界假说、铁-硫世界假说等米勒-尤里实验:介绍米勒-尤里实验的背景、过程及对生命起源研究的启示6.3 教学活动观看生命起源假说与模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生命起源的可能过程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进行米勒-尤里实验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6.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生命起源假说与模型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米勒-尤里实验及其意义的理解第七章: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与分析7.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及其对不同假说的支持掌握对生命起源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探讨生命起源研究中实验证据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介绍生命起源实验中关键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实验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如何对生命起源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如质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实验证据的重要性:强调实验证据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的关键作用7.3 教学活动观看生命起源实验证据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证据对生命起源研究的贡献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实验证据对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支持程度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的模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方法7.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生命起源实验证据与分析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实验证据重要性的认识第八章:地球上生命的演化与适应8.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如化石记录、遗传学等探讨生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8.2 教学内容生命演化过程:介绍地球上生命的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演化过程,包括生物的分类和生物树生物进化证据:探讨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遗传学等生物进化证据及其对生命演化研究的意义生命适应策略:探讨生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如耐旱、耐寒、深海适应等8.3 教学活动观看生命演化过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演化的重要事件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开展小组讨论,分析生物进化证据的作用和生命适应策略的多样性进行生物进化证据和生命适应策略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8.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生命演化过程和生物进化证据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生命适应策略的理解第九章:地外生命探索的技术与方法9.1 教学目标了解地外生命探索的技术和方法掌握地外行星的探测技术和生命迹象的识别方法探讨未来地外生命探索的方向和挑战9.2 教学内容地外生命探索技术:介绍地外行星的探测技术,如天文观测、太空探测任务等生命迹象的识别方法:探讨如何识别地外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如大气成分分析、水质检测等未来探索方向与挑战:讨论未来地外生命探索的可能方向和所面临的挑战,如技术限制、行星环境适应等9.3 教学活动观看地外生命探索技术和方法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和应用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探测技术的优缺点及生命迹象识别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地外生命探索的模拟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9.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地外生命探索技术和方法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的教学内容涉及宇宙的起源、地球的生命起源、太阳系的形成与生命条件、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等基础知识。

宇宙是怎么诞生的

宇宙是怎么诞生的

宇宙是怎么诞生的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起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直到今天,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37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瞬间产生巨大压力,之后发生了大爆炸,这次大爆炸的反应原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量子物理。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现代宇宙系当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

与其它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

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历程。

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

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

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

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

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

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

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
一、宇宙观测的意义
宇宙是人类永恒的谜题,解开它的奥秘对于人类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宇宙观测是了解宇宙中物理现象的唯一途径,它可以用来验证理论、推动科学发展,并对我们的生命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宇宙的起源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

在大爆炸之前,整个宇宙都被压缩在一个极其小的空间内,称为奇点。

大爆炸释放了奇点中所有的能量和物质,形成了宇宙的基础结构。

三、宇宙的演化
宇宙的演化可以通过观测宇宙中的星系、星云和星团来研究。

根据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可以得出宇宙存在一定的结构,即大规模结构。

宇宙大规模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是宇宙学的重要课题。

四、黑洞与暗物质
黑洞是宇宙中一种神秘的天体,是由于某些天体的恶性演化而形成的极端天体。

暗物质是宇宙中另一种难以解释的物质,相比普通物质更加稀少和神秘。

两者的观测和研究是深入理解宇宙结构和演化的关键。

五、宇宙学的未来
宇宙学在科技和理论的不断进步下不断发展。

未来,宇宙探索将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通过高精度、高分辨率和多波段观测等手段,我们将更好地观测宇宙,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宇宙中的各种现象和奥秘,探索人类智慧的极致。

宇宙的起源;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宇宙是如何起源的)

宇宙的起源;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宇宙是如何起源的)

宇宙的起源;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宇宙的起源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课题,关于宇宙是如何形成的,科学界有着多种理论和假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种主要的宇宙起源理论,以及它们对我们对宇宙起源的认识所产生的影响。

大爆炸理论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之一。

根据这一理论,宇宙起源于约138亿年前的一次巨大爆炸,从一个极其高温高密度的状态开始膨胀。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逐渐冷却下来,并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星系、星云和行星等天体。

这一理论得到了大量观测数据的支持,成为解释宇宙演化的基础。

除了大爆炸理论,还有一种被称为“引力波”理论的宇宙起源假说。

根据这一假说,宇宙的形成是由于引力波在虚空中的振动引起的。

这些引力波的涟漪效应导致了宇宙的膨胀和演化。

虽然这一理论还在不断的观测和研究中,但已经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兴趣。

此外,量子力学也提供了对宇宙起源的独特视角。

量子力学认为,宇宙的起源可能与虚空中的能量涌现和湮灭有关。

在量子尺度下,虚空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各种粒子和能量波动。

这些微观的过程可能导致宇宙的产生和演化,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更深层次。

综合来看,宇宙的起源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课题,各种理论和假说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角度去理解宇宙的形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观测手段的提升,我们相信对宇宙起源的认识将会不断深化和完善,带给我们更多关于宇宙奥秘的启示。

愿人类的探索精神永不止步,揭开宇宙起源的神秘面纱,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

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

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

宇宙是怎样产生的
宇宙是我们所知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无数恒星、行星、星系和星云等。

但是,宇宙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得以形成。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宇宙的产生始于大约138亿年前的一次巨大爆炸,被称为“宇宙大爆炸”(Big Bang)。

在这次爆炸中,宇宙以极高的温度和密度的形式诞生,并迅速膨胀和冷却。

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的几秒钟内,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开始形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等。

在接下来的数百万年里,这些基本粒子逐渐结合起来形成了氢和氦等原子。

由于宇宙在创世时处于非常高的密度状态,因此它的原始状态非常均匀。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开始出现微小的不平衡,这些不平衡最终导致了星系和星云的形成。

在宇宙形成的过程中,引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宇宙中的物质密度不均,物质之间的引力作用使得大量的气体和尘埃聚集在一起,并形成了巨大的星系和行星等天体。

总之,宇宙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经过数十亿年的漫长时期,宇宙逐渐形成了我们所知道的丰富多彩的宇宙景象。

这个充满奥秘和美丽的宇宙,将永远是人类探索和研究的对象。

宇宙的起源是什么

宇宙的起源是什么

宇宙的起源是什么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那么宇宙的起源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宇宙的起源是什么吧?宇宙的起源宇宙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诞生于130亿~15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

而大爆炸前一刻的宇宙只是一个灼热的小球,里面包含着现在宇宙中的一切。

然后,随着有史以来最大、最剧烈的一场爆炸,宇宙诞生了!电磁力、万有引力等基本作用力也随着大爆炸分离出来。

这场爆炸相当猛烈,以至于到现在为止,宇宙中的所有物质还在不断地向外疾驰。

最初,宇宙只是一个比原子还小的灼热小球,它的温度比现在任何恒星的温度都要高。

随着一声爆炸,宇宙就诞生了。

然后它开始急速膨胀,其膨胀的速度远远超过光速,在最初的几微秒里就膨胀到了星系大小。

随着宇宙继续膨胀,它的温度开始下降,于是能量和物质的小颗粒——每一个都比原子还要小——开始形成一种浓稠的、像汤一样的物质。

在大约3分钟的时候,小颗粒在引力的作用下开始聚集在一起。

原子相互结合形成氢气和氦气等气体,而“物质浓汤”则开始变得稀薄和澄清。

在大爆炸3分钟以后,现在我们周围的所有物质开始慢慢形成。

随着时间推移,新生宇宙不断地膨胀变大,宇宙中的气体逐渐聚成星云。

在数百万年以后,恒星和星体开始在星云中诞生。

天文学家们通过观察星系在宇宙中的运作方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并且计算出大爆炸的时间。

他们还发现,宇宙中所有的星系正在逐渐远离地球而去。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久说明宇宙正在不断膨胀之中。

而如果现在的宇宙仍在不断膨胀,那么肯定在某一时刻,宇宙的体积曾经非常之小。

介绍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狭义的宇宙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

“宇宙航行”的“宇宙”定义就是狭义的“宇宙”之定义,宇宙航行意思就是在大气层以外的空间航行。

古代对宇宙的定义,有西汉的《淮南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发现我们的宇宙已经膨胀了138.2亿年,最新的研究认为宇宙的直径可达到920亿光年,甚至更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天文学研究小组在遥远的宇宙 中发现了到目前为止堪称最庞大最古老的黑洞, 其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00多亿倍。
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

宙 的
哈勃的发现—宇宙正在不断膨胀
起 源
大爆炸学说
霍金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设想
• 所以说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是和当时 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古代观察天空的工具是眼睛,现在的科学家呢?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离地球表面580千米高空的轨道 上运行,重达1.1万千克,镜面直径达240厘米。
天文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
哈勃发现了什么?
——标志现代宇宙论的诞生
1. 他在1922~1924年期间发现,星云并非都在银 河系内,在银河系之外存在许多其它的星系,宇 宙比人类想象的要大许多。
2. 星系看起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且距离越远,远 离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这 一结论意义深远,因为一直以来,天文学家都认 为宇宙是静止的,而现在发现宇宙并不是静止不 变的。




NGC7742星云



哈勃太空望远镜还看到了什么?
发现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发现2、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发现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1962年,在 牛津大学完成物理学学位课程,搬到剑桥大学攻读研 究生。霍金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
196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表明:用来 解释黑洞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解释从一个点开 始膨涨的宇宙。1970年,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他预 言,来自黑洞(现在叫霍金辐射)的射线辐射及黑洞的 表面积永远也不会减少。1974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 员。他继续证明,黑洞有温度,黑洞发出热辐射,以 及气化导致质量减少。1980年,任剑桥大学数学鲁卡 斯教授(艾萨克·牛顿曾任此职)。1988年,出版《时 间简史》,成为关于量子物理学与相对论最畅销的书。 1996年至今,继续在剑桥大学工作。
史蒂芬·霍金是英国物理 学家,他用毕生精力研究黑 洞普通物理学定理不再适用 的时空领域)和宇宙起源大 爆炸原理。他提出黑洞能发 射辐射(现在叫霍金辐射)的 预言现在已是一个公认的假 说。他的研究工作在科学界 远不及他的畅销书《时间简 史》出名。他这本销售量达 2,500万份的畅销书对量子 物理学和相对论作了大量介 绍。
难道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1)准备一只气球,在其表面画上几个黑点; (2)向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 (3)观察气球在膨胀过程中小黑点间及小黑点与 球心间的距离变化的特点; (4)分析归纳球在膨胀过程中小黑点间及小黑点 间与球心间距离变化的特点。
如果某 你个是点某上个有点一 上只 的无 聪知 明的细菌,看当到看所到有所的有 点 的离 点他 和而你去的,距能离说 变明 大它 时处 ,在 你中 能得心出位什置么吗结?论?
在地球上观察到宇宙中的星系都 在远离地球而去,能否说明地球 是宇宙大爆炸的中心?为什么?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 察,都 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 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 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 始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从而 切断了恒星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黑洞”诞生 了你想了解黑洞吗?可以上网查找这方面的知识!
宇宙从哪里来?它的 过去是怎样的呢?
有关宇宙创始的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创始的神话故事?
实质:人类在认识有限的条件下提出的假说
为什么古代人会对宇宙有这样的认识?
• 古代观察天空的工具仅仅是眼睛,而现代 科学家能借助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宇宙的 起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发现了许多关 于宇宙起源的证据。
大爆炸 (一开始)
•这是宇宙诞生千分之一毫微秒时 情況
(1)大爆炸制造 等量的能量与反 物质 (2)每十亿个反 物质粒子中会有 一个转变成物质 粒子。
(3)物质与反物质互相湮灭。 (4)結果:反物质摧毀了宇宙 中99.9999999%的物质。
第一批原子开始形成(3分钟)
•(5)少数残余的物质粒子以三个一组形成 质子和中子,然后再和电子形成原子。
氢和氦(3分钟)
气体云团(10万年)
星星出现(10亿年)
6、原子冷却、结合成恒星、银河并演化 成我们今日所知的宇宙。
我们银河诞生(50亿年)
宇宙持续膨胀中
大胆猜测:宇宙的将来
永远膨胀下去,不断地扩大,我们将看 到所有星系的星球老化、死亡,剩下我们 孤零零的,在一片黑暗当中。
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讨论:哈勃的发现能让我们得出怎样的结论?
发现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发现2、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发现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如果宇宙在膨胀,星系就好比在气球表面上 的紅色标记。当气球膨胀时,两个星系远离 对方的速度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一、大爆炸理论
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史蒂芬·霍金,广泛尊崇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 杰出的科学家。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 立人,著名的《时间简史》的作者。
17岁的霍金患病后只能永远坐在轮椅上并且 失去了语言能力,这位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 残疾人,却依靠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一系列惊人的 关于大爆炸和黑洞的理论。
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霍金
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震撼: 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我们 内心深处的道德法则!
———康德
宇宙的构成
行星间物质
太阳系 九大行星
银河系
太阳
其它恒星系统…… 宇 宙
河外星系……
地月系
宇宙
1.概念: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 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2.包括: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 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 各类天体。
宇 宙 大 爆 炸
2、大爆炸理论主要观点
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
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
压在一个“原始火球” 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 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
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在所存物质和 能量聚集在一点 上”之前到底存 在着什么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