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汕头市历史一模试卷
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大联考(广东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1.【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今陕西西安半坡村一带,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A、C错误;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B 正确;半坡人主要种植的是粟,D错误。
故此题选B。
3.【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破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隔绝状态,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A符合题意。
B、C发生在东汉,D发生在秦朝。
故选A。
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故选C。
5.【答案】C【解析】隋朝的国姓是杨;唐朝的国姓是李;宋朝的国姓是赵;西汉的国姓是刘。
由此可知,A、B、D 不合题意,此题选C。
6.【答案】B历史第1页(共6页)【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八股取士、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均发生在明朝。
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此题选B。
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不是禁绝一切对外交往,B中“绝对禁止一切”的说法错误;A、C、D均正确。
所以答案选B。
学科#网8.【答案】A【解析】由“清帝国”“禁止毒品”“大英帝国”可知,这场“决斗”指的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B、C、D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
答案是A。
10.【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表述说明辛亥革命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B 与材料不符,D本身说法错误。
故选C。
11.【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
最新-2018年广东省汕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 精品

2018年广东省汕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下列关于秦统一六国史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大业的完成B、秦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C、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陆续灭掉六国D、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
”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5、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6、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少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
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苏南京出发7、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结合右图,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C、使大清帝国长治久安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8、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A、丰岛海域B、威海卫海域C、旅顺海域D、大东沟海域9、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最新-广东省2018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与解析

2018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0分)1.(2018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14题)对右图所示法律文献的表述,正确的是()A.保障了雅典的民主制B.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C.主要是为了维护平民的利益D.是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2.(2018年4月茂名市二模12题)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有些方面也有着相似之处。
中国古代哪个机构的职能与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最为相似( ) A.唐朝的刑部 B.宋朝的枢密院 C.元朝的中书省 D.清朝的军机处3.(2018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13题)下列内容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①2018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
②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美国法官终身制,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
③2018年3月上旬,英国国会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
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4.(2018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4题)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 D.依法治国5.(2018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12题)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
上述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A.看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B.主张实行代议制C.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D.主张恢复君主制6.(2018年1月清远市一模13题)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 B.贵族制与分封制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7.(2018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11题)“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历史试卷(扫描版)

2018年潮南区初中毕业生模拟考试
参考答案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共25分)26.(1)经济:洋务运动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思想: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大解放(每个角度1分,共3
分)
(2)“一五”计划的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分)
(3)重大决策是改革开放(1分)
科学理论是邓小平理论(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分)
引领者是邓小平(1分)
(4)甲午中日战争(2分);国家实现独立和综合国力的增强(2分)
27.(1)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2分)
(2)欧盟成立的作用:促进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分)
欧盟的地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1分)
脱欧后的英国应该加快改革,保持与欧洲各国联系,对外寻找更广泛
的合作。
(2分)(2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3)全球的信息网络化,市场化的变革(2分)
APEC(或亚太经合组织)(1分)
(4)变化:由旁观者、被动者转变为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
(1分)重要原因: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等。
(2分)(2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2018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汕头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2.某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查阅到一部文献名为《钦定台规》,其部分目录见右图(图6)。
该学者研究倾向最可能是Ks5u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C.监察制度 D.宗法制度图613.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对文中“法律制度”的诠释不符合史实的是A.包括僵化落后的土地制度 B.包括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包括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包括国有形式的井田制度14.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
”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A.结束专制统治 B.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15.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图7),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16.清政府曾颁旨宣谕:“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
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
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
”这表明A.清政府阻挠民族工业发展 B.洋务运动导致清廷日益贫弱C.清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D.清政府接受资产阶级代议制17.“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
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
”这种“战略”是指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 C.国共第一次合作 D.开展工人运动18.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它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 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19.当代历史学家哈勒维评论某国的政治制度时说“(它)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这里积聚了以往岁月(中世纪)的陈物遗迹。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18年初中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扫描版)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18年初中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2018年汕头市潮阳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历史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DCADC 6-10CBCCB 11-15 CCDBC 16-20BCAAC 21-25 DDDAD二.材料题26.(1)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工作重心: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把党的工作重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分)改革让中国人口得以大规模流,各种人流开始在春运汇聚(1分)。
(2)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1分)特点: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1分)战略:科教兴国战略(1分)(3)观念变化:由回家过年到出门游等差异化出行选择出现,让人们对归家、对团圆、对度假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2分)趋势:经济全球化(1分)(4)社会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交通方面: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科技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让人们享受更多科技福利。
思想方面:打破了传统思维上,转变了观念。
国际方面: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任一个角度,言之有理,得1分,共3分)27.(1)事件:新航路开辟或三角贸易(黑奴贸易)(1分)对美洲:带来了劳动力,促进了开发(1分)对非洲:损失了许多精壮劳动力,带来了灾难。
(1分)(2)趋势: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1分)。
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
(1分)问题: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
(1分)(3)吸引力:政治民主法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重视科技创新(任一角度得1分,共2分)影响:促进了美国技术发明的不断涌现,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崛起。
(任一角度得1分,共2分)(4)启示:重视人口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关注民生问题,注重制度创新;注重发展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及人才的引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任一角度得1分,共2分)。
最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8年初中历史毕业模拟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8年初中历史毕业模拟考试说明:1.全卷考试用时为60分钟,满分80分。
试题共6页,答题卷共2页。
2.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填写在答题卷左边的密封线内。
3.考生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不能使用铅笔、红笔和涂改液。
4.考试结束时,将试卷、答题卷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表对应题目下边的空格里。
) 1.如果你是西周时期被分封的一位诸侯,你需要对周天子履行的义务有①定期朝见周天子 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③负责赡养周天子 ④向周天子纳贡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2.观察下图所示,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①秦朝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②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③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现今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下列皇帝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A .隋文帝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 4.中日《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 .开辟内河新航线 B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C .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投资办厂5.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道:“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这句话透露出来的信息是 A .练兵、建海军都是不应该的 B .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目标没有实现 C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因为建立了海军 D .练兵、建海军的目的是为了朝廷的面子6.下列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法令会产生“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作用的是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 .训练新式军队 7.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 .直接原因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 .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的作用D .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8.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A.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B.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9.实物资料是一种历史证据。
2018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SYS201804200611一、选择题详细信息1. 难度:中等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
这反映了当时A. 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B. 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C. 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 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SYS20180420061详细信息2. 难度:中等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
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
这表明当时汉王朝A. 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B. 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C. 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D. 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SYS20180420061详细信息3. 难度:中等唐太宗要求立法“务求宽简”,所有的死刑案件均需经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官员及尚书九卿合议,反复确认后再“覆奏皇帝”。
贞观四年,全国处死刑者仅29人。
这反映了当时A. 经济发展,社会矛盾缓和B. 德主刑辅以德治国的思想C. 权力制约,中央官制成熟D. 法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SYS20180420061详细信息4. 难度:中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
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
这一举措A. 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B. 导致宋、明儒学家因循守旧C. 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D. 有利于儒学与其它思想融合SYS20180420061详细信息5. 难度:中等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汕头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24. 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从十多万片甲骨中精选41956片分类进行编排,共分成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农业、商业、建筑、天文历法、祭祀等二十多个类别。
由此可推知A.史家的研究大都具有主观偏见B.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文字C.当时已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D.当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25.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阐述了黄帝是秦汉以前历代帝王的共同祖先,并将秦、楚、越以及匈奴、南越、东越、西南夷等共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
这种历史撰述A.是对历史事实客观真实的记录B.论证了宗法分封制度的合理性C.批判了当时盛行的新儒学思想D.符合当时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26.由上表可推知,当时A.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当频繁B.北方仍具有较大经济优势C.区域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变D.政治中心逐步向北部迁移27.《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四年天下田土数为387万余顷,而洪武二十六年修成的《诸司职掌》则记载为849万余顷。
这引发后世史家关于“讹误”、“垦辟”、“亩法差异”和“统计方法不同”的长期争论。
这反映出A.官修史书的不确定性B.历史记录的主观性C.历史解释的多样性D.历史事实的客观性28.1846年,耆英等人在奏折中称:“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
”这反映出当时A.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B.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C.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29.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
这些口号A.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 B.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C.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0.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
这说明该时期A.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31.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中的“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
此举A.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C.是对国际政治深刻变化的反应D.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32.1649年,沙皇俄国政府拒绝与当时的英国政权打交道,并下令把所有英国商人赶出俄国,只允许其在北方寒冷的阿尔汉格尔斯克经商。
这表明,当时A.沙俄对英国政局发展保持警惕B.俄英两国经济矛盾日益加剧C.欧洲殖民地争夺战日趋白热化D.俄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33.据1844年英国官方统计,当时全英死亡率约1:46(即平均每46人中有1人死亡),新兴城市曼彻斯特的死亡率是1:32.72,不包括郊区则是1:30.75,利物浦的死亡率是1:31.90,不包括郊区则是1:29.90。
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状况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B.与英国长期的黑奴贸易有关C.根源于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D.是不适当的医疗政策导致的结果34.表:部分商品在苏联(俄)进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单位:%)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苏联A.工业生产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B.农业政策制约了工业发展C.民众的消费能力呈下降趋势 D. 形成了独特的工业化模式35.战后,美国加强了广播宣传。
据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1946年有58%的美国人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48年有 83%的美国人主张停止同苏联贸易,而到了1950年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的美国人已达81%。
美国此举A.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对立B.遏制了苏联向东欧的扩张C.冲击了苏联的意识形态D.维护了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必考部分41.(25分)中外历史上都曾流传着“牛皮圈地的传说”。
以下为中外史籍中关于这一传说的记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说公元前820-前774年)他们(腓尼基人)请求一张牛皮所能够包围的那么大的一块土地以为住所。
阿非利加人(非洲人)鄙笑腓尼基人的请求这样微不足道……他们允许了,并且宣誓,保证他们的诺言。
于是腓尼基人把一张牛皮,缘着边,团团转,剪成一根很细长的长条,包围着现在迦太基的卫城所在的地方,因为这件事情的缘故,这个地方叫做柏萨(意为“一张牛皮”)。
——摘自阿庇安(约公元95-165年),古罗马历史学家,著《罗马史》材料二(16世纪后期)有佛郎机(一般指葡萄牙,在这应指西班牙)者,自称干系蠟国,从大西来,亦与吕宋互市(与菲律宾贸易)。
……因上黄金为吕宋王寿,乞地如牛皮大,盖屋。
王信而许之。
佛郎机乃取牛皮剪而相续之,以为四围,乞地称是。
王难之,然重失信远夷,竟予地……久之,围吕宋,杀其王。
——摘自张燮(公元1574—1640年),福建漳州人,著《东西洋考》材料三(16世纪后期)时佛郎机强,与吕宋互市,久之见其国弱可取,乃奉厚贿遗王,乞地如牛皮大,建屋以居。
王不虞其诈而许之。
其人乃裂牛皮,联属至数千丈,围吕宋地,乞如约。
王大骇,然业已许诺,无可奈何,遂听之。
——摘自《明史·卷三二三·外国四》(成书于1645-1739年)材料四天启元年(1621年),颜思齐为东洋日本甲螺(头目),引倭彝(倭寇)屯聚于台,郑芝龙附之。
未几,红彝荷兰人由西洋而来,愿借倭彝之地暂为栖止。
诱约一牛皮地即可。
倭彝许之。
红彝将牛皮剪如绳缕,周围圈匝已有十数丈地。
……崇祯八年,荷兰始筑台湾赤嵌二城。
——摘自《台湾府志·卷之一·沿革》(1685-1764年成书),续四库全书·史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皮圈地的传说”传播的背景和过程。
(13分)(2)材料二、三记述了同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12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三、选考部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77年恢复高考后,党和政府开始对高等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将过去单一的国家计划招生,改变为既有国家计划生,又有委托生、定向生、保送生和自费生的各种计划同时并存的新的招生体制。
同时将过去由国家统一分配,改变为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供需见面、择优录取的分配制度。
《决定》还指出在国家统一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方面的联系,建设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针对建国以来高校专业设置“重理轻文”的现象,经过几年的调整,理、工、农、医专业种数有所减少,文、财、法、师等专业有所增加,专业结构趋于合理。
针对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政府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如接受海外爱国人士捐赠、接受世界银行教育贷款和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通过联合办学获得经费支持等。
——据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
(6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61年,肯尼迪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登上白宫宝座。
竞选中,肯尼迪猛烈攻击了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交政策。
他指责艾森豪威尔政府“遏制”共产主义不够有力,忽视第三世界,还抨击共和党政府不重视防务,使美国在战略核武器方面落后于苏联。
他指责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输掉”冷战,声称必须革新美国的外交政策。
为了扭转美国的颓势,他上台之后就明确提出了“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他还提出对非洲的“新非洲”政策,对拉丁美洲的“争取进步联盟”,对西欧的“宏伟计划”,即构建美国主导的“大西洋伙伴关系”,经济上建立跨大西洋的自由贸易区,削减欧洲经济一体化中对美歧视倾向,军事上继续主导北约领导权,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肯尼迪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肯尼迪外交政策的战略目的。
(6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诸葛亮在中国古代长期受到赞誉。
西晋时期,陈寿在《三国志》中的描述是:“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北伐曹魏),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隋唐时期,诗人们有不少咏怀诸葛亮的诗篇,主要歌颂诸葛亮的忠义与才能。
两宋以后,受正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南宋偏安江南的状况,使诸葛亮作为“收复中原”的一面旗帜,也别能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
元明清以后,通过小说与戏剧的传播,诸葛亮的形象也被神化到“智绝”的高度。
——摘编自《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材料二(诸葛亮)命人教打牛,以代刀耕,彝众感悦……丞相(诸葛亮)在南中(指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劝彝筑城堡,务农桑,诸彝感慕其德化,皆自山林徙居平壤。
——(清)冯甦《滇考·诸葛武乡侯南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诸葛亮形象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诸葛亮南征的积极意义。
(6分)2018年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评历史科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41.(25分)评分标准:(1)背景和过程:①该传说源于古罗马史籍记载,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向欧洲等更广大地区传播。
(4分)②16世纪后,随着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对亚洲等国实施殖民侵略,该传说逐渐传播到菲律宾及中国东南沿海。
(4分)③17世纪后,荷兰崛起为海上强国,企图侵占中国台湾,与盘踞台湾的倭寇产生矛盾,该传说随着殖民活动传播到台湾,并被写入官修正史,从而在中国广泛流传开来。
(4分)④该传说实质上反映的是民众对狡诈的殖民者的痛恨。
(1分)(说明:过程描述2分,结合史实分析2分,第④点1分。
)(2)材料二:成书时间与所载史事时间相近,可能更接近事实;作者为福建漳州人,漳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与南洋交流频繁,能掌握较丰富的历史资料;材料二属私修史书,具有一定局限性;材料二将西班牙与葡萄牙混为一谈,部分记述具有不准确性。
(5分)(考生须对材料进行可信性分析和局限性分析,仅对其中某一方面进行分析答一点给2分,答二点以上给3分,如对两个方面都进行分析给5分)材料三:材料三出自官修正史,一般而言史料价值更高;材料三距所载史事时间较远,且易受王朝政权更迭影响;材料三将西班牙与葡萄牙混为一谈,表明也存在诸多缺漏;材料三部分记载如“数千丈”的说法有夸大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