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

1 试样制备1.1试样制备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细筛:孔径0.5mm、2mm。
2洗筛:孔径0.075mm。
3台秤和天平: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5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
5击样器。
6压样器。
7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原状上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出土样。
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上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主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据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
4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对均质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
土工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备注
按下式计算试样干密度 (精确至0.01g/cm3):
=
4、在直角坐标毫米纸上绘制,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峰值点相应的纵坐标为击实的最大干密度为 ,相应的横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佳含水率。当关系曲线不能绘出峰点值时,应进行补点,土样不宜重复使用。
5、轻型击实试验中,当P5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应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进行校正:
准备工作
1、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样(轻型15kg重型30kg)。然后充分碾碎、过筛(轻型击实时采用筛孔直径为5mm的标准筛、重型击实采用筛孔直径为40mm的标准筛)。型击实过筛时应记录筛余重,计算大于5mm的土样占试样总质量的比例当大于30%时试样作废另取。
2、重型击实时应筛去40mm以上的土样。筛后土样拌匀。
2、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击实筒顶部试样,拆除底板,试样底部若超出筒外,
也应修平,擦净筒外壁,称筒与试样的总质量 (精确至1g),按下式计算试样湿密度 :
= (精确至0.01g/cm3)
3、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取出,每个击实试样取2个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精确至0.1%),以2个土样的含水率平均值表示该击实试样的含水量,2个含水率的差值应不大于1%。
3、取过筛拌匀后的土样2kg,然后放入烘箱,烘一昼夜,称烘干后重G(g),测定其风干含水率 (精确至0.1%):
=
4、称取过筛后的土样(精确至1g)5~6份,每份重为 (轻型2kg,重型5kg),放到塘瓷盘中待用。
5、预估最佳含水率 (粘性土约为15%~20%,砂性土根据来样颗粒粗细程度凭经验在8%~15%内取)。
6、按预估最佳含水率配制5个击实试样
7、将土样平铺于搪瓷盘内,按顺序将应加水量均匀喷洒于每个士样上,并充分拌匀后装入塑料袋润湿一昼夜(砂性土的润湿时间可酌减)。
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作业指导书击实试验实施细则文件编号:版本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击实试验实施细则1. 目的为了规范标准固结试验中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
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
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3. 引用文件GB/T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4. 检测设备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a、击实仪的击实筒和击锤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b、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c、台秤: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
d、标准筛:孔径为20mm、40mm和5mm。
e、试样推出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顶颧液压式千斤顶,如无此类装置,亦可用刮刀和修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
5.操作步骤进行:5.1试样的制备:5.1.1干法试样制备:a .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样20kg (重型为50kg ),风干碾碎,过5mm (重型过20mm 或40mm )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
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制备5个不同含水率的一组试样,相邻2个含水率的差值宜为2%。
注:轻型击实中5个含水率中应有2个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
b .湿法制备试样按下列步骤进行: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20kg (重型为50kg ),碾碎,过5mm 筛(重型过20mm 或40mm ),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
根据土样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选择至少5个含水率的土样,分别将天然含水率的土样风干或加水进行制备,应使制备好的土样水分均匀分布。
5.2击实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 .将击实仪平稳置于刚性基础上,击实筒与底座联接好,安装好护筒,在击实筒内壁均匀涂一薄层润滑油。
称取一定量试样,倒入击实筒内,分层击实,轻型击实试样为2~5kg ,分3层,每层25击;重型击实试样为4~10kg ,分5层,每层56击,若分3层,每层94击。
8. 土工试验

(交通部《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1含水率试验(适用于粗粒土、细粒土和、有机质土和冻土。
)1.1主要仪器设备1.2烘箱—应能控制温度在(105~110)℃的范围内;1.3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称量1000g,感量0.1g;1.4试验步骤1)取具有代表性试样 ,细粒土15 - 30g,砂类土、有机质土为50g,砂砾石为1- 2kg,放人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质量。
称量时,可在天平一端放上与该称量盒等质量的砝码,移动天平游码,平衡后称量结果减去称量盒质量即为湿土质量。
2)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人烘箱内,在温度105 - 110℃恒温下烘干。
烘干时间对细粒土不得少于8h,对砂类土不得少于6h。
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或含石膏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0- 70℃的恒温下,干燥12-15h为好。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般只需0.5~ 1h即可)冷却亏盖好盒盖,称质量,准确至0.01g。
1.5结果整理按下式计算含水率1.6精密度与允许误差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下表:2密度试验(环刀法)1、目的、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2、试验仪器设备2.1环刀:内径6-8cm,高2-5.4cm,壁厚1.5-2.2mm;2.2天平:感量0.1g。
2.3其他:修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3、操作步骤;3.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整平两端,环刀内壁涂--薄层凡士林,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
3.2用修土刀或钢丝锯将土样.上部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伸出环刀上部为止。
削去两端余土,使土样与环刀口面齐平,并用剩余土样测定含水率。
3.3擦净环刀外壁 ,称环刀与土合质量m,准确至0.1go .4结果整理4.1按下列公式计算湿密度及干密度:式中ρ—试样的湿密度(g/cm3),准确到0.01g/cm3;—环刀与土质量(g);m1m2—环刀质量V—试样体积环刀与(cm3)。
试验室资质评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3)三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含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5)四石灰的氧化镁含量试验作业指导 (6)五水泥稳定土中水泥剂量测定试验作业指导书(EDTA滴定法) (10)六粉煤灰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2)七粉煤灰烧失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3)八粉煤灰比表面积试验作业指导书 (14)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2.1目的: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2适用范围: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方孔筛)。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4.2试样制备4.4.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
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
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4.2.2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3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的筛,如存留在25mm筛孔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则过筛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4如试料中粒径大于25mm的颗粒含量过多,则将试料过40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4.2.5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4.2.6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粒径小于25mm的各类集料),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土壤试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1.0前往现场进行土壤取样。
2.0对土样进行登记、编号、记录。
3.0含水量实验环节:3.1取代表性试样, 粘性土15~20g,砂性土有机质±50g, 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 将盒置于烘箱内, 在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 粘性土不得少于8h,砂性土不得少于6h。
3.2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 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恒温, 称干土质量(精确至0.01g)。
3.3含水量按下式计算:m0W0=( -1)×100m d3.4含水量应进行两次平行实验, 两次平行测定的差值当含水小于40%时不得大于1%;当含水量等于或大于40%时不得大于2%, 取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
4.0密度实验环节(环刀法):4.1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 取出后削去环刀两端余土, 擦净环刀外壁, 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并取余土测定含水量, 取出环刀内土样称重。
4.2试样的湿度按下式计算:m0P0 =v4.3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P0P d =1+W15.0击实实验:5.1试样制备: 取代表性土样20kg,风干碾碎后过5mm筛, 将筛下土样拌匀, 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量;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量, 取5个土样, 按不同的含水量加水拌匀, 装入盛土器内润湿一昼夜;相邻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宜为2%。
5.2将击实筒固定在刚性底板上, 装好护筒, 在击实筒内涂一薄层润滑油, 将试样倒入击实箱内, 轻型击实分三层进行, 每层25击;重型击实分五层进行, 每层56击, 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二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 击实后超过击实筒顶端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5.3拆去护筒, 用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土样, 拆除底板, 擦净筒外壁, 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精确至1g), 算出试样的湿密度。
5.4对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按上述方法依次进行击实实验。
5.5按下列计算试样的干密度:popd =1+W15.6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的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 应对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精简版

土工实验指导书专业:班级:姓名:组号:实验说明一土工实验是整个土力学教学课程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它不仅起着巩固课堂理论,增强对土的各种工程性质的理解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培养实验技能的重要实践途径。
因此要求学生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实验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作好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工作。
二本实验指导书适用于土建类各专业。
对每个专业需要作的实验项目按教学计划确定。
三实验报告必须按教师规定时间完成。
图表和文字必须正确和整洁,必须墨水笔写。
原始记录不得涂改,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四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除遵守课堂纪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不得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任何仪器设备;(2)小心使用仪器设备,遵守“使用仪器注意事项";(3)实验结束后,必须将仪器擦洗干净,并将仪器放回原处;(4)如有仪器设备损坏,应立即报告实验室工作人员,并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
实验目录实验一含水率试验实验二密度试验实验三土粒比重试验(比重瓶法)实验四颗粒分析试验实验五界限含水率试验实验六砂的相对密度试验实验七击实试验1 含水率试验1.1 本方法适用于粗粒土、细粒土、有机质土和冻土。
1.2 试验步骤:1 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5~30g或用环刀中的试样,有机质土、砂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为50g,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准确至0.01g。
2 打开盒盖,将盒置于烘箱内,在105~110℃的恒温下烘至恒重。
烘干时间对粘土、粉土不得少于8h,对砂土不得少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重下烘至恒重。
3 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盖上盒盖,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室温,称盒加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
1.3 试验的含水率ω,按下式计算,准确至0.1%;ω0=(m/md-1)×100 (1.3)式中: md——干土质量(g);m——湿土质量(g)。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

滴定管:酸式50ml,分度值0.1ml。
滴定台及滴定管夹。
其他:秒表、表面皿、玛瑙研钵、p H试纸、洗瓶、吸水球、乳胶管、毛刷、去污粉、特种铅笔、厘米纸、角勺、塑料桶、试剂瓶。
2试剂配制:
2.10.1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标准液:准确称取EDTA二钠(分析纯)37.226g,用微热的无二氧化碳蒸馏水溶解,待全部溶解并冷至室温后,定容至1000ml。
2.4贯入杆,端面直径50mm、长约100mm的金属柱。
2.5路面材料强度仪或其他载荷装置:能量不小于50KN,能调节贯入速度至每分钟贯入1mm。
2.6百分表:3个。
2.7试件顶面上的多孔板(测试件吸水时的膨胀量)。
2.8多孔底板(试件放上后浸泡水中)。
2.9测膨胀量时支承百分表的架子。或采用压力传感器测试。
4.2利用标准曲线,由测得EDTA标准溶液用量(ml),可以确定其相对的混合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
5记录表格应符合一下要求
表5-EDTA法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记录
试验编号
混合料名称
稳定剂种类
EDTA用量(ml)
试验结果
备注
由
至
耗
平均
稳定剂剂量(%)
复核年月日试验年月日
土的承载比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只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制件后,对各种土和路面基层、地基层材料进行承载比试验。试样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0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且含量不超过5%。
Ⅱ-1Ⅱ-2
5
5
4.5
4.5
45
45
10
15.2
12.7
17
1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细粒土。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
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勺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的土。
当土中最大颗粒粒径大于或等于40mm并且大于或等于40mn颗粒粒径的质量含量大于5%时,则应使用大尺寸试筒进行击实试验,或按5.4条进行最大干密度校正。
大尺寸试筒要求其最小尺寸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5倍以上,并且击实试验的分层厚度应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3倍以上。
单位体积击实功能控制在 2.677.2〜
2687.0KJ/m3 范围内。
当细粒土中的粗粒土总含量大于40%或粒径大于0.005mm颗粒的含量大于土总质量的70%(即d30< 0.005mm时,还应做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其结果与重型击实试验结果比较,最大干密度取两中试验结果的最大值。
2仪器设备
2.1标准击实仪(图T 0131 —1和图T 0131 —2)。
击实试验方法和相应设备的主要参数应符合表T0131-1的规定。
图T0131 —1击实筒(单位:mr)
a) 小击实筒;b) 大击实
筒;
1 —套筒;
2 —击实筒;
3 —底板;
4 —垫块
表T 0131-1 击实试验方法种类
锤锤
质
量
(k
g) 试筒尺寸
试
验方法类
别
底直
径
(c m
落高
(c
m
内径
(c
m
高
(
cm
)
高
度
(
cm
)
容积
(cm
3 )
层
数
每
层
击
数
击实
功
(kj/ m3
最大
粒径
(mm
轻I5 2.530101212997327598.225型-15 2.53015..7.72177359598.238
21712
I
-2
II2687.
101212
重-15 4.545997527025
15..7.7
型I5 4.54521773982677.38
21712
-22
2.2烘箱及干燥器。
2.3天平:感量O.OIg。
2.4台秤:称量10kg,感量5g。
2.5圆孔筛:孔径40mm、20mn和5mm各1个。
2.6 拌和工具:400mr H 600mm、深70mm的金属盘、土铲。
2.7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盘、量筒、推土器、铝盒、修土刀、
平直尺等
T 0131 —2击锤和导杆(单位:mm
a )
2.5kg 击锤(落高30cm); b)4.5kg 击
锤(落高45cm) 1 —提手;2—导
筒;3—硬橡皮垫;4—击锤
护30# 2:
3试样
3.1本试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试样。
各方法可按表T
0131-2准备试料。
表T 0131-2 试料用量
3.2干土法(土重复使用)。
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按2%^ 3%含水率递增),拌匀后闷料一夜备用。
3.3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
对于高含水率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除大于40mm的粗石子即可。
保持天然含水率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
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率按2%- 3%递减。
4试验步骤
4.1根据工程要求,按表T 0131-1规定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
根据土
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率高低),按表
T 0131 - 2规定选用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4.2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在筒壁上抹一薄层凡士林,并在筒底(小试筒)或垫块(大试筒)上放置蜡纸或塑料薄膜。
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
小筒按三层法时,每次约800〜900g (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时,
每次约400〜500g (其量应使击实后的土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
/ 5)。
对于大试筒,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按三层法,每层需试样约1700g左右。
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各层土的击实。
小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5 mm ;大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 6 mm。
4.3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量,准确至1g。
4.4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样测其含水率,计算至
0.1 %。
测定含水率用试样的数量按表T 0131-3规定取样(取出有代表性的土样)。
两个试样含水率的精度应符合本规程 5.6条的规定。
表T 0131-3 测定含水率用试样的数量
4.5对于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和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将试样搓散,然后按本试验第3条方法进行洒水、拌和,每次约增加2 %〜3 %的含水率,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率,所需加水量按下式计算:
mw = mi ___________ x 0.01 (w —w 1)(T 0131-1 )
1 + 0.01w1
式中:mw --------- 所需的加水量(g);
mi --------- 含水量w1时土样的质量(g );
w1 -------- 土样原有含水量(%);
w -------- 要求达到的含水量(%)。
按上述步骤进行其他含水率试样的击实试验。
5结果整理
5.1按下式计算击实后各点的干密度:
(T 0131 —2)
1 + O.OOIw
干密度(g/cm3),计算至0.01 ;
p 湿密度(g/ cm3);
w --------- 含水率(%)。
5.2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图T 0131-3),曲线上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如曲线不能绘出明显的峰值点,应进行补点或重做。
图T 0131-3 含水率与干密度的关系曲线
5.3按下式计算饱和曲线的饱和含水率Wma,并绘制饱和含水
率与干密度的关系曲线图。
Wn ax= [ G S p y(1+W)- p ] X 100 (T 0131-3)
G S p
或w max = ( p W p d-1/ G ) X 100
式中:p d
水在4C 时的密度(g/cm 3)
3
试样的干密度(g/cm );
G -------- 试样土粒比重,对于粗粒土,则为土中粗细颗粒 的混合比重; w --------- 试样的含水率(%)。
5.4当试样中有大于40 m m 颗粒时,应先取出大于 40 m m 颗 粒,并求得其百分率p ,把小于40 mm 部分作击实试验,按下面公 式分别对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校正(适用于大于 40 m m 颗粒的含量小于30 %时)。
最大干密度按下式校正:
p ,d m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
(T 0131 - 5)
(1 — 0.01p )+ 0.01p
p dm G ' s
式中:p ' d m ----------- 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g /cm 3 ;
p dm -------- 用粒径小于 40 m m 的土样试验所得的最大
干密度,g /cm 3 ;
P --------- 试料中粒径大于40 m m 颗粒的百分数,%; G‘ s ---------- 粒径大于 40 m m 颗粒的毛体积比重,计算 至 0.01 最佳含水率按下式校正:
W 0 = w0 (1 — 0.01P )+ 0.01pw 2 (T 0131 — 6)
(T 0131 -4) 式中:
Wn ax
饱和含水率(% ,计算至0.01 ;
式中:w0------- 校正后的最佳含水率(%),计算至0.01 ;
w0 ------- 用粒径小于40m m的土样试验所得的最佳含水率,%;
p -------- 同前;
W2 ----- 粒径大于40 m m颗粒的吸水量(%)。
5.5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T0131—4。
表T0131—4击实试验记录
校核者________________ 计算者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者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