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合集下载

人生的青春之问 PPT课件

人生的青春之问 PPT课件

柏拉图的“人”
一、人生与人生观
于是柏拉图只好另作补充,进 一步明确,人是没有羽毛,有 扁平指甲的两脚动物。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有人问柏拉图,如何给“人” 下定义。柏拉图就说:人就是身上 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行走的动物。 他的学生听到他们的对话后,把家 里的鸡拨光了羽毛,说 :这就是柏拉图认为的人。 那是不是就是“人”的正确定义 呢?请看“狼孩的故事”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师: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目 录
1
2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3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斯芬克斯之谜 “什么东西早晨用 四条腿走路,中午 用两条腿走路,晚 上用三条腿走路?”
大学生消极、悲观、无为的人生态度:
• 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人生态度。表现为:自我意 识膨胀,虚荣心极强,唯我独尊,目空一切,狂妄 自大,爱出风头,嫉贤妒能,视他人为垫脚石,轻 视劳动者。
大学生应具有的人生态度:
严肃认真、求实创新 热爱生命、乐观向上 助人为乐、爱国奉献、艰苦奋斗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价值 P12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多本质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首先,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其次,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第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最后,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着的。
一、人生与人生观 ★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 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 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 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 生。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试讲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试讲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 和反映
人生观
两种人生态度
庸碌无为 消极倦怠
积极进取 乐观向上
不思进取 得过且过 浮生如梦 及时行乐 看破红尘 悲观厌世
热爱生活 满怀信心 责任感强 意志坚韧 积极向上 勇于开拓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影响自己的前途命运
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工厂曾经失火,近百 万美元的设备化为乌有。67岁的爱迪生 闻讯赶到火灾现场,员工们认为面对废 墟一片,他一定会暴怒至极。但爱迪生 的表现非常镇静,甚至还笑着说:“这 场大火烧得好哇,我们所有的错误都烧 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了。”
人生目的是人生 观的核心,它决 定着人生道路、 人生态度和人生 价值选择。
人生 道路
人生 目的
决定
人生 态度
人生价 值选择
当你面对人生重大课题时,是否能够作出 正确的选择?
人生态度
人们通过生活实 践形成的对人生 问题的一种稳定 的心理倾向和精 神状态。 人生态度
人生观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
3. 促进个人和集体的不断完善 集体方面
需要克服自身的弊端,去掉非 真实性的成分。 个人方面 加强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 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学小结: 1.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价值。 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 眼点和出发点。
(1)人的社会性 个人以一定的社会及其关系为前提。人们都具有 不可超越的社会性。只有在社会的基础上,个人 的发展才有可能。 (2)人的依赖性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依赖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在前 人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生存和发展依赖社会生产 、社会规范、社会进步。
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 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 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 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 个成员。 ——爱因斯坦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3.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3.2 人生需要我们自己 赋予其意义
人生的几十年花在 哪里最值得?
3.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3.2 人生需要我们自己赋予其意义
付诸行动 设定目标
详细规划
3.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3.3 树立健康的幸福观
3.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幸福是什么?
“从汉字‘幸福’的表意来看:‘幸’字上半部的‘土’字 代表房子;下半部代表有钱;福:右半部表示一家人有吃的 (田),左半部表示有衣服穿。可见‘幸福’合起来就是一 家人吃穿不愁,有房子住,有钱花。”这话是我们现代人的 理解与愿望,能够做到“吃穿不愁,有房子住,有钱花”一 般就会觉得幸福。而老祖宗造字的时候不是这个意思。
人为什么活着
人应当如何活着
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2.1 人生目的
人生 道路 人生目的是人生 观的核心,它决 定着人生道路、 人生态度和人生 价值选择。
人生 目的
决定
人生 态度
人生价值 选择
2. 1 人生目的
为自己 满足自己需要
人为什 么活?
为别人
满足他人需要
2.1 人生目的
案例:
2.1 人生目的
范美忠
2. 1 人生目的
当你面对人生重大课题时,是否能够作出 正确的选择?
你有人生目 标吗?它是 什么?
2. 2 人生态度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 形成的对人生问题 的一种稳定的心理 Lor 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有积极和消极、悲观和乐观等分 别。请各个小组分别画出你们的积极人生 树和消极人生树并说明。
幸福的生活,大体上必须是宁静的生活,因为唯有在宁静的气氛中,才能产生真正的欢 乐。 ——罗素 以无为有、以退为进、以众为我、以空为乐——老子

人生的青春之问

人生的青春之问

人生的青春之问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生目的及作用,人生态度,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世界观及其与人生观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与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以讲授法教学为主,适当使用讨论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案例:一个女硕士的生命绝唱。

苏格拉底:“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人生与人生观(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斯蒂芬斯之谜:人是什么我是谁从自然人的角度来认识,即人的生物学生命或生物的人,是指属于生物分类中脊椎动物门、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有机体。

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之口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他们的理性多么高尚,本领多么广大,礼节和举止多么特别和令人赞美,行为多么像天使,领悟多么像上帝:这是世界美之所在,动物中之优秀者!”我国古人曾说:天地之间,人为贵。

为什么“贵”因为“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

人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

”(《汉书·董仲舒传》)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一、单项选择题(40题)1、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A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B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C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D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2、人生观的核心在于()A人生价值B人生目的C人生态度D人生信仰3、()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它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A 享乐主义B禁欲主义C 拜金主义D 个人主义4、社会主义条件下,倡导人们树立的人生观是()A为人民服务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C确保自我需求的满足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你在为人民服务时,人民中的其他成员也在为社会包括为你服务,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准则是()A“利己不损人”B“我为人人,人人为我”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D“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6、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和基本意图。

A心理问题B心理矛盾C心理倾向D实际行动7、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A个体拥有财富的多少B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C个体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D个体的行为动机是否高尚8、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B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D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9、()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A社会核心价值体系B 社会价值体系C 社会核心政治体系D社会核心价值观10、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对一定对象的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2)人生新阶段的要求
口第一次能够独立自主地思考人生、规划人生 口第一次有大量的时间精力思考人生 口大学这一人生新阶段值得深度思考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
目录
CONTENTS
+
-
01
为什么要思考人 生?
02
(1) 人之为人 的禀赋
03
(2)人生新阶段 的要求
04
(3) 追求理想 人生的必须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提纲 >人生是什么? >坚持何种人生态度?
>为什么要思考人生? >如何选择人生目的?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3) 追求理想人生的必须
庄子鼓盆而歌一"以理化情"
-
恳请各位导师批评指正
感谢您的聆听
汇报人:XXXX
指导老师:XXX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什么要思考 人生?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1) 人之为人的禀赋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 的苇草 ………一口气、 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 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白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 所知 口 思想一—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口 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吸的、 无与伦比的东西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在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根本看法,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对待生活态度都是由人生观决定的。

人生观即人生真谛,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从而对人生目的的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

马克思曾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的本质问题,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及生活的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的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第一问:1、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态度的评判标准。

2、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

3、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第二问: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基础(2018版)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基础(2018版)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知识点)一、人生与人生观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每一个人从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理应严肃认真地思考人生,努力领悟人生的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正确的人生观:如何树立与实现大学时期是时间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应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理论,准确掌握面对和解决人生问题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5)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6)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三、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如何做?美好的人生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

大学生要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1、辩证对待人生矛盾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2、反对错误人生观1)反对拜金主义;2)反对享乐主义;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生目的及作用,人生态度,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世界观及其与人生观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与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以讲授法教学为主,适当使用讨论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案例:一个女硕士的生命绝唱。

苏格拉底:“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人生与人生观(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斯蒂芬斯之谜:人是什么?我是谁?从自然人的角度来认识,即人的生物学生命或生物的人,是指属于生物分类中脊椎动物门、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有机体。

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之口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他们的理性多么高尚,本领多么广大,礼节和举止多么特别和令人赞美,行为多么像天使,领悟多么像上帝:这是世界美之所在,动物中之优秀者!”我国古人曾说:天地之间,人为贵。

为什么“贵”?因为“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

人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

”(《汉书·董仲舒传》)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人是理性动物,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苏格拉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动物。

——柏拉图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直接从自然界产生的人,只是纯粹自然的本质,而不是人。

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

”概括起来说:人,就是一种将有机生命和自我意识,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在一起的高度社会化的动物。

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的这个科学论断,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2.关于人生不同的人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回答。

法国的伏尔泰说:“人生是机遇的游戏。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

”人生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思考和回答一些深层的问题,譬如,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生活环境以及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会有千差万别的回答,而形成不同类型的人生观。

3.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不是凭空形成的,它是人们在世界观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而逐渐产生和形成的。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生目的(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追求什么)第二、人生态度(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第三、人生价值(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具体说人生目的决定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一个人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当然,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也会影响人生目的的实现。

1.人生目的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却揭示了人生重要意义的价值哲学问题:人生目的问题。

(1)人生目的的内涵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2)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第一、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马克思17岁时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写道:“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周恩来14岁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人类的福利,为中华之崛起,这样的人生目的决定了他选择的人生道路,就是投身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第二、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在人的一生当中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将会与各种矛盾进行斗争。

在这些困难与挫折面前,人生目的不同将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

罗素:“在成百上千种情形下,纯个人的希望的破灭将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如果个人的目标只是人类的伟大希望的一部分时,那么个人希望的破灭就不会是彻底的失败。

”第三、人生目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

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在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以追逐个人私利为目的,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甚至做出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

总之,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决定着人生的根本方向。

不同的人生目的,决定了人为什么而活着,以及怎样去生活;也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是光彩耀人还是卑鄙肮脏。

高尚伟大的人生目的造就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自觉自愿奋斗奉献的一生。

2.人生态度(1)人生态度的含义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人生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总体性和综合性;强烈的价值取向性和明显的实践倾向性等特点。

人的一生必然与自然、他人和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会遇到学习、工作、失业、命运、前途、利益、苦乐、生死、福祸、理想、荣辱等一系列人生矛盾。

,如何面对这些矛盾、以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处理这些问题,将直接决定一个人人生成功与否。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看法和选择,就是人生态度的具体体现。

人生态度作为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观最直接的表现和反映,它回答的是“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一方面,人生观决定人生态度。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另一方面,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态度对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3)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无非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热爱人生乐观向上,有强烈的事业心,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种人生态度会是人充满自信心、意志坚强,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竭尽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

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以个人为中心,只关心个人的利益得失;悲观失望、看破红尘、荒废生命、甚至厌世轻生;得过且过、玩世不恭、碌碌无为、消沉怠惰。

这种人生态度的人,以冷漠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只关心个人的境遇和前途而不择手段,甚至危害国家。

【案例】1 南京街头博士生行乞【案例】2 荷兰17世纪伟大的画家伦勃朗曾经是一个幸运儿,青年时代,父亲就让他进莱登大学学习。

在大学里,他表现出对绘画的的浓厚兴趣和才能,后来他拜莱登的艺术家雅克布为师。

由于伦勃朗在人像画上的才能,又得到了亨德里克的帮助,为他开了一家画像馆;与此同时,他还获得了画商年轻貌美的表妹莎士基亚的芳心,可以说这是人生之大幸。

面对顺境,伦勃朗没有飘飘然,而是执着虞更高境界的艺术追求。

1632年,他终于以《杜普教授的解剖课》一画产生轰动效应,被誉为当时荷兰最受欢迎的艺术家。

28岁那年,他又如愿以偿地与莎士基亚结婚,并拥有了一幢宏伟壮丽的大厦。

但是伦勃朗的顺境并没有维持到他的生命重点。

36岁时,爱妻不幸去世,孩子身体极为虚弱;艺术市场对他的作品冷落导致经济拮据,债主逼债使他连大厦也失去了,他成了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

面对逆境,伦勃朗没有沉沦,他从困境中更加领略了人生,然后又把对人生更深层次的领悟表现在绘画艺术上,因此他创作出了诸如《剪指甲的老妇人》、《磨房》、《亚里士多德对着荷马半身像沉思》、《耶酥在安莫斯》、《干十字架》等力作。

他对人物细腻的心理刻画、大胆多变的表现手法和恰如其分的明暗对比,使他的画显示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世界上伟大的艺术珍品。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同学们会看到这样一些人生态度:享乐至上、无所作为;悲观厌世、逃避现实;实用实惠、崇尚钱权;傲慢偏激、旁观批判,等等。

这些人生态度只看到事物的阴暗面、消极面,并扩展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生,于是逃避困难,惧怕失败,对生活丧失信心。

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同学们应确立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热爱生命、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务实求真。

3.人生价值(1)价值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范畴,一般来说,主要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有划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生价值三大价值之说。

价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如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 有没有用” 、“ 有没有利” 、“ 值不值得” ,这里的“ 用” 、“ 利” 、“ 值” 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准确理解“价值”的含义:第一、它是一个关系范畴,反映了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客体本身;如:西红柿第二、价值客体是指除主体的人之外的其他事物(自然界、社会、作为客体的人);第三、主体需要是指人的需要,包括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价值的内容十分丰富,类型多种多样,有经济、政治、审美、道德、科学、艺术、仁等价值。

价值一般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

物的价值属于经济学范畴,人的价值属于伦理学、社会学、人生哲学的范畴。

(2)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