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流域绿洲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风险评价:以伊宁市为例

合集下载

伊犁河流域伊宁市公益林现状及管护对策分析

伊犁河流域伊宁市公益林现状及管护对策分析
Pub l i c W e l f a r e Fo r e s e t i n Yi l i Ri v e r Ba s i n
YI N Qi a n ,XUE Da n
( 1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F o r e s t r y a n d G a r d e n i n g o f Yi n i n g C i t y ,Yi n i n g ,Xi n j i a n g 8 3 5 0 0 0,C h i n a
Ke y wor ds :p u b l i c we l f a r e f o r e s t ;t h e r ma l i n v e r s i o n b e l t r e s o u r c e; c o ns e r v a t i o n c o u n t e r me a s ur e s; Yi l i
Ri v e r Ba s i n

伊犁河 流 域位 于 欧 亚 大 陆腹 地 天 山北 坡 西 部 , 属 半 干旱 大 陆性 中温带 气候 , 地 理 坐标 4 2 。 1 4 1 6 ” ~
2 .Ga r d e n i n g D e p a r t me n t o f Yi n i n g C i t y ,Yi n i n g ,Xi n j i a n g 8 3 5 0 0 0,C h i n a)
A bs t r a c t :As t h e d a mp i s l a n d i n a r i d r e g i o n o f mi dd l e As i a, p u b l i c we l f a r e f o r e s t r y i n Yi l i Ri v e r Ba s i n p l a y s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 Bu t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b l e m i n Yi l i Ri v e r Ba s i n i s e x t r u d e d i n c r e a s — i ng l y wi t h t h e l a r g e— s c a l e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a nd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wa t e r a n d s o i l r e s o u r c e s . Ba s e d o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y we l f a r e f o r e s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Yi n i ng Ci t y,t he r e s o u r c e s i t u a t i o n,o p e n i s s ue s i n c o ns e r v a t i o n o f p u b l i c we l f a r e f o r e s t h a v e b e e n a n a l y z e d,a n d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a l s o h a v e be e n pu t f o r wa r d i n t h i s p a pe r .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以新疆伊宁市为例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以新疆伊宁市为例
f m w r f u rne ytm ri pe n t n o d u i l ,i n aue b u g la m ns ai ,o i ,c n m , c n lg d sp ri o r e oko aa t s s f lm t i f a - n pa s s r a o t e a,d i ir t n sce eo o y t h o ya u ev i a g e e o m e a o l sg n x n s l t o y t e o n sn
维普资讯
安徽 农 业 科 学 ,ora o A h i gi Si20 ,6 3 :29—11 Junl f nu h r. c.08 3 ( )10 21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罗芸
县 级 土 地 利用 总体 规 划 实 施保 障措 施 研 究—— 以新疆伊宁市为例
展“ 十一五” 计划和 22 年远景 目标纲要》 OO 为依据, 以促进土
地资源集 约 利 用 和 优 化配 置 为 根 本 宗 旨, 经 济 、 会 、 从 社 法 律 、 政和技术 等方 面人 手 , 合 运用 立 法 、 行 综 组织 管 理 、 政 行
许可、 社会监督 和参与 、 经济制约等手段和措施 , 建立多途
weebo g tfr ad, d tec ne t a n e weeas x ait . ial sm u g sin r u r ad. r ru h w r a o tns mo t m r loe p t e Fn l oe s ge t swee p tf w r o n h g h ad y, o o Ke r s L n - sn l ;mpe n t n ne Sr ; ni y wo d a d u igpa I lm t i lal e Yi n n e a o l g

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伊犁河流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条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完整,促进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环境质量,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四条生态环境保护应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生态资源保护第五条伊犁河流域的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生态保护地应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进行划定和管理。

第六条保护伊犁河流域的森林资源,加强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防止森林采伐和滥砍滥伐,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七条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水资源的整合和综合管理,制定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规划和措施。

第八条加强土壤保护,控制和防治土壤污染,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促进土壤的恢复和再利用。

第九条促进伊犁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相关保护措施,禁止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第三章环境污染防治第十条加强伊犁河流域的大气污染防治,控制工业排放、交通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等,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十一条严禁向伊犁河和其支流排放污水和工业废水,加强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环境质量。

第十二条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和合理处理,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固体废物的排放量。

第四章监督与管理第十三条设立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十四条加强对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惩处,并公开曝光。

第十五条鼓励社会公众和各界组织参与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伊犁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划定图2.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规划3. 伊犁河流域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布局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自然保护区:指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规定,为了保护特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专门管理区域。

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以伊宁市为例

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以伊宁市为例
展、 人 与生态环 境的和谐 、 人 与 自然 的统 一 即 马 克思 所 说 的 “ 合 乎 人 的 本 性 的人 ” 的 复 归 。“ 它 是 人 与 自然界 之 间 、 人 与人 之 间 的
新 疆 伊 宁 市 是 伊 犁 哈 萨 克 自治 州 的 首 府 ,也 是 伊 犁 河 谷 的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交通 中心 。 城 市 地 处 我 国 西 部 边 陲 的伊 犁 河 谷 中部 , 南濒伊犁河 , 北 依 天 山支 脉科 古尔 琴 山 。总 面 积6 7 5 . 5 k m 2 。 东 距 乌 鲁 木 齐约 6 9 0 k m, 西 距 霍 尔 果斯 口岸 8 8 k m。市 内驻 有 新 疆 生产建设 兵团 、 新疆 矿冶局 、 天西林业 局等 中央 、 自治 区 常 驻 机 关, 全市 总面 积 6 7 5 . 5 4 平方公 里, 市辖 8 乡、 l 镇、 1 场、 8 个 街 道 办 事 处, 总人 口5 3 . 5 7 万人 ( 2 0 1 3 年) 。
推 动伊 宁 市 生 态环 境 保 护 , 具 有 重 大 的 现 实 意 义 和深 远 的 历 史 意 义 。
I 关 键 词 l 马 克思 主 义生 态 思 想 ; 生 态环 境 ; 保护 ; 治理
【 中 图分 类 号 】 F 5 9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 章 编 号 】1 0 ( ) 7 — 4 2 4 4 ( 2 0 1 4 ) 0 4 — 2 0 5 — 2
局部 发 展 损 害 全 局 利 益 。 应 立 足 长 远 , 与 时俱 进 谋求 创 新 , 做 好 生态 环 境 保 护 工 作 。
党 的十 八 大 报 告 指 出 : “ 建设生态文 明 , 是 关 系 人 民福 祉 、 关

伊犁河流域生态与环境风险观测野外台站成功建设并运行

伊犁河流域生态与环境风险观测野外台站成功建设并运行

俨犁河洗域啖态层琢境凤险现测I 野外台站成功建徴弄运行伊犁河是我国最主要的跨国界河流之一,是我区最大的内陆河流。

其流域水质总体良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环境保护和生态风险防控的压力也愈发凸显。

作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最大的跨国界河流,伊犁河肩负着两国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三重需求。

鉴于此,依托中央水环境专项资金支持,2017年由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环保局开始共同建设伊犁河流域生态与环境风险观测野外台站(以下简称野外台站)。

其目的在于通过观测与试验,实现对全流域生态、陆域、水域等各类环境相关要素进行长期野外观测,建立长期、有效的全流域生态、水环境要素观测体系,构建流域基础环境信息平台,开展全流域科学研究工作,为国家在跨界河流水环境管理中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截止目前,该野外台站基础设施、设备、人员等已按相关要求建设、配备完毕,2019年开始试运行,并开展了大部分相关项目的观测。

根据野外台站观测方案的要求,新疆环科院于2019年8月开展了为期12天的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野外观测。

此次观测任务主要针对伊犁河三大支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喀什河及伊犁河全流域水质、水生、底栖、土壤、植被进行采样分析,采样工作覆盖了伊犁州8个县和2个市(伊宁市和霍尔果斯市),在伊犁河全流域共布设24个采样点。

2020年,新疆环科院与伊犁州生态环境局将持续进行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野外观测,依据相关观测制度,全面、规范开展野外台站的相关观测和研究工作,分中期和年终分别出具相应的监测报告,形成流域环境基础信息监测成果,并着手构建伊犁河流域生态与环境风险应急基础信息平台,将所有观测的的基础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实现随时搜索、分析、成图等功能,为伊犁河流域风险管理和预警提供详实信息。

新疆伊宁市伊犁河两岸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

新疆伊宁市伊犁河两岸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

(2019年第Engineering Design|工程设计|・231・新疆伊宁市伊犁河两岸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武岭(上海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摘要:文章以伊犁河滨水带的景观设计为例,对区域发展定位、目标等提出指导方向,并结合地域场所特点,通过生态恢复、修复,打造城市自然生态基底,为西部城市滨河带的生态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风景园林;区域生态发展;伊犁河谷:伊宁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789(2019)18-0231-021现状背景1.1基地内伊犁河横向坡度河岸整体呈北高南低,由西至东高程大趋势为增高,局部有变化。

基地内台地落差分为2〜3层,高差从5〜20m不等。

台地最高处高程为634m,最低处为579m。

1.2基地内水资源现状伊犁河流经基地段长度为26km,有南台子沟、干河、皮里清河三条支流。

水系总面积为4.8km2.有南台子沟、干河、皮里清河三条支流。

丰水期出现在夏季(5、6、7月),枯水期为冬季(11、12、1月)。

基地范围内鱼塘平均深度为2m,水塘平均深度为1.3m,最深处3〜4m;河流流速为3〜4m/s,平均深度2.5m,河流近河岸处深度为40〜70cm,河道中部最深处约3〜6m,水流流速较快,冲刷力度较强。

13植被资源现状植被以草地为主,耕地林地次之。

有大片沙棘、杨、河柳分布在沿岸、河漫滩及低洼地。

规划范围内植被覆盖率为53.54%。

堤段堤顶缺少行道树,堤后无防护林,堤坡多为原生杂草。

挖沙取石对河道内水生植物及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多处河段只留下沙石河滩地,寸草不生。

2区域发展定位、目标与发展战略2.1区域发展定位通过打造伊犁河大尺度生态环境景观,构建区域生态文化中心,确定西部地区生态文化典范的地位,提出以河谷生态为基底,发展经济、生态、文化三位一体宜居城市的新范式,使其成为新时期天山北坡城市发展的引领型城市。

2.2区域发展目标梳理伊犁河两岸的生态、文化脉络,重点打造河谷一滨水特色景观,提出城市山水基底下的西域文化景观与河谷文化商业共建模式,强化伊犁河谷的品牌营建,为大伊犁河谷的长远发展提出一个创新性模式。

伊犁河水环境风险特征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

伊犁河水环境风险特征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

伊犁河水环境风险特征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李华东(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新疆伊宁835000)摘要:伊犁河作为跨国境河流,具有年径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等特6#近年来,随着伊犁州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化的加速推进,伊犁河水环境风险防控压力不断增强,风险评估显示,伊犁河流域水环境风险源主要表现为固定风险源和移动风险源污染,文章在分析伊犁河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形势的基础上,从伊犁河环境事件风险形势及存在的问题、伊犁河流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伊犁河流域风险防控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伊犁河流域;风险特征;防控对策引言伊犁河既是跨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河流,也是伊犁州直300万各族人民的母亲河!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叫作为国际河流,其水质安全对维护国家利益,中哈两国关系和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水环境风为所有水环境风险评估区域内向水系中排放环境风险物质的各类环境风险源叫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主要由道陆交通事故,企业排放、管道泄漏排放等环境风险物质造成'3)$伊犁河流、道路建设以及企业布局基本沿河流走向,流域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生态敏感区以及居民区河分布,这种交叉、相邻分布的特征使得突发环境事件一旦发生具有爆发突然、蔓延迅速、危害程度以及处置难度大等特点。

因此,提高流域水环境风险管理水平,确保跨境河流水质绝对安全迫在眉睫$1伊犁河环境事件风险形势及存在的问题1.1企业布局性风险突出由于受生产和运输“亲水”特性的影响,伊犁河流域企业数量众多,污染物复杂$据统计,伊犁河流有工业企业250余家,为分散,主要境风险物质为汞、镉、铅、碑等重金属指标以及生产生活废水中的BOD&、COD和氨氮。

据2018年对流域内涉水的32家重点环境风企业统计分析,主要为采选冶炼企业、煤制气、生物制药以及化工企业,部分企业集中分布在下游的伊宁市、伊宁县等区域,主要风险为尾矿库溃坝及废水外排,企业的废水%尾矿等一旦,可能会排入附近水体进而汇入伊犁河,造成跨国界河流污染事$1.2交通引发的次生污染防控压力大据国家环境应急中心统计,全国因交通事故衍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约占总数的40%上$伊犁河流域沿线两岸路网复杂,河网与路网交错!有些饮用水源地夹杂在企业之间!流域化学品运量大,品运输风险高$据统计河谷地区中石油运输量约40万吨,危化品运输量约20万吨,医疗垃圾运输量约1200吨$伊犁河谷地区道路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沿线危化品运输水环境风险路段聚集,饮用水水源同高风储存集中区交错配置,陆路运输穿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现象较多,由此导致的叠加性、累积性和潜在性的环境污染风险高$1.3流域风险评估预警能力不足明确预警体系目标是建立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的基础,也是筛选预警指标的重要依据'4)$伊犁河作为内陆河,具有明显的地方流域特征,目前伊犁河虽针对该河流建立了风险防控预警平台,但因各流域的污染特征不尽相同,针对伊犁河流域预警指标、预警阈值及污染物迁移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同时,移动风险源作为伊犁河流域主要的潜在风险,就预警体系而言,目前还未建立本地危险化学品数据库和流化学品扩$1.4应急防控工程亟待加强伊犁河流域防控要点包括企业尾矿库溃坝、泄漏风险,化工、煤制气等化工企业污水、危化品等事故排放、泄漏风’及危化品重点运输路线危化品泄漏风险$针对重大防控点多,防控能力弱,河流速快%出境距离短的问题无相应的防控工程,因此加快和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工程,设置多级拦河截污净化屏,在流下游重要流下游河坝等应为$2伊犁河流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对策2.1加强伊犁河跨境河流水质监测预警流域水质预警是水质监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可为流域水污染处理提供充足时间和信息2有效削减水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同$利用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加强如GIS、移动端等数据准确有效性判别和分析等应用功能,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监测网络,提升水环境污染预警与应急能力,重点对、出境河流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风险防控一体化工作$2.2建立运行伊犁河水量调节共享机制针对伊犁河年径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的特征,着眼于流域水质水量联合调控的水污染防控新思路,从水循环过程、污染迁移转化着手,对水循环过程和化过程进行双重调控,形流域整体到局部区域、从源头到末端、从水量水质全调控的防控$采用水质水调控的方式,建立并运行伊犁河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量调节机制,充分发挥水库、水等水利水调作用,学制下水$ 2.3制定并落实极端天气信息共享机制极寒天气易产生路面结冰,大大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率,建立极端天气道路交通安全运输预警机制在预防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突发事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极端天气出126台预警机制,如大风#暴雨、暴雪#浓雾#极寒等极端天气和地震等突发状况,统一极预警"2.4制定并落实环境应急物资共享机制为了科学、有效地处置跨界事件,需整合区域内的应急资源,并根据水污染应急处置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应急资源问"伊犁河需实现政府、企业应急物资共享、调配及统一调度的管理模式"各风险源企业须结合自身生产工艺、原料及产品的特性,根据风险源特点,各重点风险源企业须配备相应的公共应急,存放于环境,确保伊犁河突发事件发生时物,统一调度、互相补充"2.5强化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环境应急信息共享关乎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全局,为了快速、有效地处置跨界水污染事件,需要地区间建立共享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流域兵地建立环境风险防控管理平台,对流域重点风险企业的监控"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环境防控工作互通互联、信息汇总、指挥协调"结语近年来,伊犁河面临的的水环境风险问题日益突出,提高流域水环境风险管理水平,确保跨境河流水质绝对安全,开展新疆(上接第120页"树立环保意识,才能更好的规避噪音风险03.2缺乏制度保障在我国现行管理制度下,还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校园环境保护法规,所以在日常对噪音进行治理时,工作人员往往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撑,这样就导致了治理工作的效率低#预防难等诸多问题,比如校方因噪音问题与周边社区或建筑工地进行交涉时,对方如果不配合,就很再往下有效的开展工作叫4防治对策4.1三位一体的思想观念保障受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减少生活噪音的意识,学校需要扭转学生刻板的唯分论,让学生走出轻视校园环境的,真正树立为减少噪音的意识和责任感,这不仅需要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需要学校、老师、家庭三位一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思想层面上重视环境噪声的防护工作04.2配套的宣传手段随着5G时代的到来,学校对噪声防护的宣传工作也应该从传统的宣讲式向多进行转变,比如录制宣传视频、成立抖音团队等,将噪音的宣传工作铺设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元化的以和学生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渠道,让学生在默化中增强责任意识,从而尽量避免让自己变成噪04.3完备的降噪设施一个科学的校园规划,应该是建立在完备的设施保障和绿化隔离的基础之上的,在,很多固有的建筑模式已经成跨国界河流的水环境风险工作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伊犁河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可能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以此风险防控提出科学化建议意见"参考文献[1]沙那提别克•巴拉提别•新疆伊犁河水质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8):100.[2]贤荣,徐健.GIS与数模集成的时空模拟[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2)203-206.[3]谢小茜,超.浅谈环境风险防控[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07):96-98.[4]王业耀,姜明岑,李茜,陈亚男,白雪,杨琦.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研究与应用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19,32(07):1126-1133.[5]王业耀,姜明岑,李茜,陈亚男,白雪,杨琦.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研究与应用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19,32(07):1126-1133.⑹张永领,杨小二.区动指标体系研究[J].灾害学,2016,31(03):170-176.作者简介李华东(1984-),男,河南商丘,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应急工作"型,这就需求学校在校园里多种植一些降噪树木,或者铺设噪音带,这样不仅可以在视觉角度上起到陶冶情操、美化环境的作用,且可以有效的改善噪音现状,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结语合理构建高校防治噪音的有效路径与策略实施,可以让校园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改善,而保障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也是学校的基本责任,因此,学校在《关于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噪声的若干意见》的指下,尽快对校园周边噪音进行测算,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一套适本校防护噪音的政策措!同时强校内宣传引导,让学生在思想层面建立起“防治噪音,从我做起”的正确价值观,学校的整体氛围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行为,因此,校园环境噪声的学防治由学校、、学生共同来完成,不仅仅是某个团体的独立责任"参考文献[1]武汉大学环境噪音治理实践答疑[N].中国教育报,2018(19):4-6.[2]林斌男.“噪音防护”教育座谈活动的讲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6(14):21-22.⑶王腾宇.社会实践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报,2019,19(15):101-122.基金项目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院级课题•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研究(课题编号19ky11)0127。

伊宁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平衡研究

伊宁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平衡研究

伊宁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平衡研究一、研究背景伊宁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其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等。

伊宁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具有一定的特点,如耕地面积占比较高,林地面积较少等。

这些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也有所不同。

研究伊宁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平衡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本研究所用的主要数据来源自伊宁市主要农田的地形地貌、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等。

地形地貌和气象数据是通过调查和分析获取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是从伊宁市统计局提供的资料中获取得来的。

2. 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本研究所用的相关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等。

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某种土地利用方式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化合物的总量。

它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碳排放量 = 土地利用类型总面积 * 单位面积的碳排放量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吸收量指的是一个地区内采用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在一定时间内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等温化合物的总量。

它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碳吸收量 = 土地利用类型总面积 * 单位面积的碳吸收量3. 数据处理和分析本研究所用的数据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主要是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和建立相应的统计分析模型。

本研究也通过地形地貌分析和气象数据分析等,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平衡进行了初步研究。

三、研究结果1. 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量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伊宁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的碳排放量占比最高,达到了53.7%。

其次是建设用地和水域,分别占比16.3%和13.9%。

其他类型如林地和草地的碳排放量占比相对较小,分别为8.1%和7.9%。

2. 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吸收量分析同样的,通过研究发现,伊宁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草地的碳吸收量占比最高,分别为46.5%和24.6%。

其次是耕地和水域,分别占比18.2%和9.5%。

建设用地的碳吸收量占比相对较小,只有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犁河流域绿洲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风险评价:以伊宁市为例唐利华;张永福【摘要】为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根据伊宁市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以1km×1 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GIS技术与半方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对2013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伊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存在风险集中在耕地、牧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三者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3.14%;2)土地利用结构与数量变化复杂,耕地、园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是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形式,突出表现为耕地锐减与建设用地大幅扩展;3)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不断推进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4)伊宁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显著,伴随建设用地扩展,高生态风险区由北向南逐渐转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4【总页数】6页(P165-170)【关键词】伊犁河流域;绿洲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生态风险;伊宁市;新疆【作者】唐利华;张永福【作者单位】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F301.24生态风险是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无法预料的因素和事件,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对该生态系统及其部分结构造成影响,最终破坏生态系统的组分和功能,威胁生态系统的安全,削弱承受外界风险的能力。

其产生的原因带有客观不确定性、危险性和内在价值性。

土地利用以景观尺度为基础,直接或间接地揭示生态系统的作用方式和健康受到人类影响程度,并反映人为活动与自然环境变迁间的相互作用[1-2]。

近年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作为人类活动对全球变革驱动的不可或缺的组分以及区域响应机制,逐渐成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生态水文学和土地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前沿核心领域[3-5]。

西北伊犁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伴随着生态环境安全问题[6]。

绿洲被称为人地关系最为敏感的区域,伊犁河流域绿洲即为受到伊犁河流域干旱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双重作用的复合自然生态系统[7]。

前人针对特定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大量研究,衷平等[8]构建符合研究区的生态风险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能反映石羊河流域生态风险的敏感性因子;宋冬梅等[9]运用GIS、RS技术研究民勤地区绿洲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影响因素;刘引鸽[10]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陕西省进行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综合分析研究;吴文婕等[11]借助GIS技术,结合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评价甘州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

目前,关于伊犁河流域近期土地资源利用风险尚无相关研究。

为此,笔者以2013年伊宁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源信息,基于伊宁市2009—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伊犁河流域绿洲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区域导致的生态风险进行时空分异研究,探讨流域土地的生态系统问题,构建集土地、生态和社会经济平衡于一体的科学利用土地模式,以期为伊犁河流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1.1 研究区概况伊宁市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边境伊犁河流域中部,北纬43°50′~44°09′、东经80°04′~81°29′,东边接伊宁县,西边接霍城县,北边靠天山西部的科古琴山,南边倚伊犁河。

境内平均海拔1 083.10 m,城市中心海拔662.5 m,具有特殊的地貌单元,可分为中低山地、冲洪积扇和河谷阶地。

土壤类型多样,水资源富饶。

近年来,伊宁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强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化进程,忽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利用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全市辖8乡、1镇、1场和1市区,2013年总人口55.97万人,具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达64.83%)。

全市(除兵团)土地总面积62 279.94 hm2,其中,耕地面积15 727.31 hm2,园地867.03 hm2,牧草地22 831.12 hm2,林地4 594.46 hm2,城乡建设用地13 219.65 hm2,交通用地2 104.8 hm2,水域1 941.35 hm2,未利用地994.2 hm2。

1.2 数据来源根据研究区2013年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MapGIS格式)及2009—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伊宁市土地的实际状况,把伊宁市的土地覆盖类别划为耕地、园地、牧草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8大类。

将伊宁市2013年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底图转换为EOO格式,在ArcCatalog中转为coverage格式,拓扑重建,得到Shp格式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借助ArcGIS 9.3将地类图斑分类、提取和归类,获取2013年土地利用/覆盖情况(图1)。

1.3 研究方法1.3.1 采样根据伊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62 279.94 hm2)情况,利用ArcGIS9.3软件,采用1 km×1 km的单元网格将景观格局进行空间化,应用等间隔距离采样法,形成697个样本区(图2),确保更好的呈现空间分异特征。

根据公式得出每一样区内各个土地类型的综合R值(用作样区中心点的R值)。

1.3.2 景观生态风险分析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是在景观变化的基础上,阐述和评定生态环境污染、人类行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组分和功能造成不良作用的不确定性和威胁点,也属于生态风险评价[12]。

依据2013年土地覆盖数据,计算各土地类型的面积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来反映土地覆盖生态风险的大小,使其转换为空间化的生态风险变量[11]。

R值计算方法:式中,RE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n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Ai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面积,A为土地利用类型总面积,Ri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的生态风险强度。

土地生态风险强度参数Ri参考韦仕川等[13]的结果,耕地、园地、牧草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Ri分别取0.112 7、0.069 3、0.755 7、0.017 4、0.295 6、0.211 9、0.079 1和0.084 4。

1.3.3 生态风险指标动态分析1)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土地利用程度用其广度和深度描述,一方面体现土地利用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其受人为活动作用的社会属性[14]。

参考相关学者提出的土地利用分级指数,定义其计算公式:(I∈[100,400])式中,I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Qi为第i类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指数,参考刘纪远[15]赋值指标的研究成果:赋1为未利用地,赋2为牧草地、林地、水域,赋3为耕地、园地,赋4为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

Pi为第i类土地面积比例。

2) 耕地垦殖指数。

耕地垦殖指数是指某地区总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值,反映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尤其是耕地。

耕地垦殖指数越高,该区域的耕地开发程度明显,但可能不合理。

说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区域内将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时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性。

×100%式中,K为耕地垦殖指数,F为耕地面积,A为土地总面积。

3) 植被覆盖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是指研究区域内土地被植被覆盖的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草场过渡放牧及退耕还林会改变牧草地、林地的生态风险大小[14]。

×100%式中,C为植被覆盖指数,W为林地面积,G为草地面积,A为土地总面积。

4) 土地多样性指数。

土地多样性指数用来评价区内土地类型的复杂程度和多样性,是衡量其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计算公式:(Pi)log2(Pi)式中,D为土地多样性指数,Pi为第i类土地面积比例,n为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总数。

5) 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

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是指某种土地利用在整个评价区域中的优势度,可用来评定景观格局组成分中土地利用类型支配景观的程度[16]。

计算公式如下:(Pi)log2(Pi)式中,S为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Pi为第i类土地面积比例,n为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总数,Dmax=lnN(N=n)。

最后,根据伊宁市实际情况,并参照6位土地高级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的意见,均赋予各项指标权重,由归一化加权得到综合风险指数。

1.3.4 生态风险空间分析由于半方差函数能密切关联到评价样本间的属性空间独立量,能够更好地反映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

因此,根据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函数法来进行生态风险指数的空间分析[17]。

γ(h)[Z(xi)-Z(xi+h)]2式中,γ(h)为变异函数;Z(xi)、Z(xi+h)为系统某属性Z在空间位置x,x+h处的值;N(h)为样本对数;h为空间距离。

1.3.5 生态风险可视化表达根据系统采样的样区分布,用ArcGIS9.3中的Geostatistical Analyst,获取试验变异函数,然后拟合理论半变异函数。

采用Ordinary Kriging模型进行球状表面模拟预测,并检测该模型的适用性,得出研究区域生态风险空间状况分布图,直观预测伊宁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状况。

2.1 伊宁市土地覆盖的生态风险特征2.1.1 2013年各生态风险等级面积及比例从表1可知,2013年伊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存在的生态风险多分布在耕地、牧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三者的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3.14%。

其中,牧草地生态风险指数为0.277 031,属于高风险区,究其原因一是牧民放牧频繁,对牧草地破坏的现象严重;二是牧草地面积占全区面积比例达36.66%,对海拔高的区域利用不充分,荒废现象严重,导致牧草地生态风险指数最高。

被自然植被覆盖的林地和零星分布在农村居民点周边的园地以及人为活动较少的未利用地整体上面积较少,三者在2013年总面积6 455.69 hm2,属于生态低风险区域。

交通用地和连片水域,生态系统较稳定,其风险等级也低,潜在的威胁性也相应小。

伊宁市中心城区及周边的城乡建设用地由2009年的9 191.9 hm2增加至2013年的13 219.65 hm2,主要来源于城市周边的耕地、园地及林地,满足中心城区不断扩展,以及各类交通水利用地的增长需求。

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对其影响明显,生态风险发生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此,城乡建设用地存在较高程度的生态风险。

2.1.2 伊宁市土地各生态风险级面积比例变化由图3、图4可知,研究区内2009年、2013年的生态风险指数面积比例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