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台山导游词_演讲稿

合集下载

山西旅游景点五台山导游词(精选5篇)

山西旅游景点五台山导游词(精选5篇)

山西旅游景点五台山导游词(精选5篇)山西旅游景点五台山篇1后院主体建筑为大雄金殿,内供三佛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旁为十八罗汉。

龙泉寺:参观了金阁寺,我们乘车向台怀镇方向下行约10公里,便进入一道东西走向的沟峪,名叫东沟,著名的龙泉寺便位于沟北的山岭下,离台怀镇约5公里。

龙泉寺之名源于寺东侧这眼泉水。

泉亭下这股山泉清澈晶莹,味道甘爽。

传说很久以前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附近这九道山岭之下,在这眼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所以被命名为龙泉。

泉旁古刹便取名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中台顶脚下,九道岭拱抱,从山形地貌看去,像有九龙齐头并身会饮于龙泉,因此人称这里为九龙冈。

龙泉寺创建于宋代,明代重修,清末至民国初年重建。

全寺占地15900平方米,共有各种殿堂僧舍160余间,坐北面南,并排三处大院。

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艺术瑰宝。

影壁和牌坊与东院处在一条中轴线上,由108级石板台阶相连。

台阶底部这道照壁,正中所嵌这组汉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庙的微缩示意图,中心这个葫芦形宝塔代表台怀中心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则是中台顶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一人在叩头,代表佛母洞;东南侧这一山洞,洞中有坐像,标志观音洞,供有弥勒佛的楼阁代表栖贤寺。

这组石雕,刻工精细,构图巧妙,堪称一绝。

而台阶上面这座三门四柱牌坊更为精致壮观,全部用汉白玉石雕造而成,前后垂檐和三门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整个牌楼雕满飞龙、花梁、纸扇、宝镜、书笔、尘掸、玉壶等多种图案,形象逼真。

这座民国年间用10年工夫雕成的牌坊是近代雕刻艺术的稀世之宝。

牌坊后面的东大院前后两进,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等建筑。

山西旅游景点五台山导游词篇2中院也叫塔院,龙泉寺三宝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师殿前。

这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

塔下方台6.4米见方,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介绍5篇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介绍5篇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介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山西五台山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介绍(1)游客们:大家好!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

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

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

”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99.5斤。

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

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文档6篇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文档6篇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文档6篇Tour guide words of Wutai Mountain in Shanxi Province编订:JinTai College山西五台山导游词文档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山西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山西五台山导游词文档2、篇章2:山西五台山导游词文档3、篇章3:山西五台山导游词文档4、篇章4:山西五台山导游词范文5、篇章5:山西五台山导游词范文6、篇章6:山西五台山导游词范文五台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山西五台山导游词,欢迎借鉴参考。

篇章1:山西五台山导游词文档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

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

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

清代,随着喇嘛宗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

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处。

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

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五台山导游词15篇_1

五台山导游词15篇_1

五台山导游词15篇五台山导游词1很久以前,这里筑一石亭,南来北往的香客居士及游人手持香火,来此朝山拜佛,不少人在盛夏到澡浴池净身身洗涤,据说这一澡便可洗得烦恼怡尽,福慧双增。

传说雁门太守李靖打猎遇大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澡浴池坐落在中台北台之间,距离憨山寺大约10公里,这里有涌泉,澄清亮丽,叮咚响声犹如佛乐敲击。

由于这处天然水池位于高峻之处,古人谓之天光云影之间。

据古书称,游人到此,悄然可见天仙、沙门、莲花之状,仿佛真是一个佛菩萨居住的所在。

如今登临澡浴池,虽不见昔日古亭,却见依然泉水叮咚,雾气苍茫,特别是炎热的盛夏,幽幽林木绿荫片片,两山夹峙的澡浴池水波荡漾,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无怪明代诗人觉玄发出了那样的感慨:“一池清且浅,甘洁胜琼浆,能洗愚痴垢,还生定慧香,光浮天界白,色映四天苍,无以凡情测,神哉不可量”。

澡浴池正殿内迄今陈列着一块石头,上面留有一双清晰可辨的脚印。

并元刀痕斧凿之疑。

相传这便是文殊大圣洗浴后在池边站立的脚印。

一个冬日的午进时,我们在寂照、正凡两位师父的引领下前往澡浴池观光,顺便拍摄了这一奇景观。

古今历史上高僧就曾登临澡浴池。

拜文殊、求加持、开智慧、早成就,一向被认为一条妙不可言的成就大道。

如今出资修路更是幸事,众望所归,有志于心佛事的善男信女,更应该携手共筑一条通往光明彼岸的金色大路。

五台山导游词2精妙创法:佛教起源于公元6至5世纪的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创教者乔达摩悉达多大家现在称他释迦牟尼意思是他是释迦族的圣者能仁而利人群能寂而得智慧像英勇无畏的大勇士。

佛主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在蓝毗尼园的菩提树下降生,七日丧母由其母摩耶夫人的妹妹抚养,太子天资聪慧十二岁就学会了《五明》是《四吠陀》十六岁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妻并得子罗睺罗《他是佛主十大弟子之一修行密宗最高的弟子》,二十九岁出城拜访遇老。

死。

病。

修行人意识到所有人都不可逃避的痛苦决定奉行婆罗门教的修行方法以摆脱命运枷锁遂出家,出家后的太子过着乞食的生活拜访圣者可难以解除他心中的疑团决定自己寻找答案,经过六年的苦修他没有找到答案无奈他独自到了菩提迦耶修禅总结过去的经验调整了思维方式经过七日苦思在东方破晓时觉悟时年三十五岁,觉悟之后在波罗奈城鹿野苑初转动法轮标志这佛教的成立,在其一生中在七处弘法九次最后在拘尸那罗入灭终年八十岁以上是佛主简单的本生事迹大家可以详细了解;其实在这一时期印度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它的基本教义是梵创世界、因果报应、轮回之说,最大的特点是种姓制: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出现了思想界的新思潮,有人否定因果、轮回之说也有人肯定,有人提出了新思想,佛教的产生和其理论与当时的社会整体环境有关,许多的基本理论就是在吸收改造婆罗门教义形成的。

五台山旅游景点导游词三篇

五台山旅游景点导游词三篇

五台山旅游景点导游词三篇导游词1:五台山文化名胜区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佛教名山五台山。

我将为大家介绍五台山文化名胜区的主要景点。

首先是五台山的标志性景点——塔院。

塔院是五台山的中心区域,这里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址和宗教建筑。

我们首先来到了五塔寺,这座寺庙建于唐代,是五台山最大的寺庙之一。

五塔寺内供奉着千手观音,香火非常旺盛。

接下来是藏经楼,这里收藏着大量的佛经,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佛教的智慧。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五台山最古老的寺庙——禅宗寺。

禅宗寺建于北魏时期,是五台山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

寺内香火鼎盛,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和观音菩萨等佛教神像,是佛教信仰者朝拜礼佛的重要场所。

另外,五台山还有许多小寺庙如龙泉寺、普陀寺等,每个寺庙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佛教文化内涵。

游客们可以在这些寺庙中感受到佛教的神秘与宁静。

此外,五台山还有许多自然景观。

比如,我们可以乘坐缆车来到五台山的最高峰——南台顶。

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五台山的美景,尽览群山的壮丽和宏伟。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

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佛教的博大精深,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

希望大家在五台山的旅途中,能够找到心灵的宁静和平静。

谢谢大家!导游词2:五台山自然风光区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山水画的活化石——五台山。

我将为大家介绍五台山的自然风光区。

首先是五台山的主峰——五台山主峰。

五台山主峰位于五台山的中部,海拔达到了2831米。

站在主峰上,可以俯瞰整个五台山的壮丽景色。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五台山的宏伟和神秘。

接下来是五台山的瀑布群。

五台山有许多美丽的瀑布,如金色瀑布、银河瀑布等。

这些瀑布水势汹涌,水花飞溅,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夏天,游客们可以在瀑布下戏水嬉戏,享受山间清凉的乐趣。

此外,五台山还有许多湖泊,如东岳湖、南岳湖等。

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绿树成荫,非常适合休闲散步和观赏风景。

游客们可以在湖畔漫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5篇介绍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5篇介绍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5篇介绍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五台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总面积592.88平方千米。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一)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

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

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

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

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 处。

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

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1 / 10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

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

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

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

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

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关于山西五台山导游词三篇

关于山西五台山导游词三篇

关于山西五台山导游词三篇导游词一:五台山的概况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五台山!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也是我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

五台山始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五台山以其雄伟壮丽的山势、古老庄严的寺庙、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而闻名于世。

五台山由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座山峰组成,因而得名。

这五座山峰各具特色,景色各异。

其中,东台是五台山的主峰,海拔达到2831米,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之一。

登上东台,可以俯瞰整个五台山的壮丽景色。

西台则以其平缓的山势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是五台山最古老的一座山峰。

南台有着绝美的自然风光,是五台山最适宜观赏日出和云海的地方。

北台是五台山的最低峰,但也是最容易攀登的山峰之一,适合初次来访的游客。

而中台则是五台山的文化中心,有着众多的寺庙和文化遗址,是五台山最繁华的地方。

五台山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是我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这里有着众多的古寺庙,如悬空寺、塔院寺、天云寺等。

悬空寺是五台山最著名的寺庙之一,它被称为“神奇的建筑艺术瑰宝”,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塔院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天云寺则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始建于公元586年,是五台山佛教的发源地之一。

除了寺庙,五台山还有众多的文化遗址和佛教文化景点,如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等,都值得一看。

五台山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五台山石窟群、古代石刻等。

五台山石窟群是中国北方佛教石窟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艺术价值。

古代石刻则是五台山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些石刻以其精湛的艺术技法和丰富的主题内容而闻名于世。

五台山还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这里有着清澈的山泉、茂密的森林、奇特的岩石和丰富的植物资源。

无论是春天的百花盛开,夏天的山间清凉,秋天的红叶飘香还是冬天的雪景皑皑,都会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五台山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如五台山佛事文化节、五台山民俗风情节等,让人们可以在游览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五台山的优秀导游词

五台山的优秀导游词

五台山的优秀导游词五台山的优秀导游词导语: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

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台山的优秀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五台山的优秀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直映公司的导游员,我姓贾,大家可以叫我贾导。

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五台山。

晕车的游客赶紧吃点晕车药,我边走边给大家介绍。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

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

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

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

”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

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

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

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的,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

”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

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的,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

”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

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

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

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

”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

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本文是关于演讲稿的山西五台山导游词,感谢您的阅读!山西五台山导游词(一)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概况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

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

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

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

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

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

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

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

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

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

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

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

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

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

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

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

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

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

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

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

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

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

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

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

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

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

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

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

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

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

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

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开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

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

1961年,佛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0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

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

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这"祖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

通过精心研察,测量绘图,写出了论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

文章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

佛光寺从此不只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有的外国学者公开称呼佛光寺为"亚洲佛光".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来被毁。

现在佛光寺的正殿为唐代所建。

因其在寺内东部的制高点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宝殿,故名东大殿。

在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

大殿正中的大佛坛上面有三佛和菩萨胁侍等像三十五尊。

佛坛的正中间是降魔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

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是直发。

这三尊塑像,都面颊丰满,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极为显著的唐风。

弥勒佛和阿弥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与结带,和释迦与阿弥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

菩萨立像均向前倾,腰部微微弯曲,腹部略突起,这是唐代中叶以后菩萨塑像的特性,与甘肃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另外,供养菩萨均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耸的莲座上。

这种塑像除了甘肃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华严寺以外,在国内还不多见。

佛坛的左梢间又有普贤菩萨骑像,两个菩萨胁侍,獠蛮牵着象,普贤像前有起陀和一个童子像。

佛坛的右梢间是文殊菩萨骑狮像,拂林牵着狮子,两个菩萨胁侍。

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贤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殿内两梢间的极端前角,都立有护法金刚,形体魁伟,遥对而立;身披甲胄,手持宝剑,怒目而视。

与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墓出土的武俑十分相似,只是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佛坛左端金刚的右侧,有一面颊丰满,袖手趺坐,大约40多岁的中年妇女塑像,形态亦宛然如生,……此外,沿着佛殿两山墙砌台上还排列着五百罗汉塑像。

据东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补塑罗汉碑记云,确系明代遗物。

东大殿内柱额上的几幅拱眼壁画,亦为唐代遗物。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右次间内柱前额上的横幅。

横分三组:中间一组以佛为中心,七菩萨胁侍。

左右两组以菩萨为中心,其旁边又各有菩萨、天王、飞天等。

壁之两端有僧俗供养人像,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是袍服大冠的文官。

内有一人,好像是在权衡长短,那嘴边上的胡须飘然若动,与敦煌画中的人物几乎没有两样。

壁画颜色除石绿以外,都是深暗铁青色。

各画像的衣纹姿态都极其流畅,具有唐代风韵,而画脸和胡须的笔法,还含有汉画的遗风。

东大殿左右四梁下还有唐人题字,如:"敕河东节度观察个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密公遇"、"执笔人李行儒"等字迹,清晰劲沉,实属不易多得的庸人墨迹。

我们刚才介绍的东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此,就是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孤例的"四绝艺术".金阁寺:我们从南路进五台山,过收费处牌楼,前行不远,这座立于路北山坡金碧辉煌的庙宇,便是台怀腹地第一大寺——金阁寺。

这金阁寺位于南台之北、中台之南的金阁岭上,海拔高度达到1900多米,除台顶寺庙外,金阁寺所处地势最高。

该寺距台怀镇约十五公里。

金阁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由印度来的大法师不空,根据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江南高僧道义来五台山礼佛,梦幻中看见这里"金阁浮空"的传说,主持建造的。

当时"铸铜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之圣名,整个寺庙金光灿烂,无比辉煌,从敦煌壁画中至今仍可看到当时金阁寺的盛景。

而且,不空大师作为密宗的主要创立者在金阁寺开办道场,译讲密宗仪轨,所以金阁寺在国内外很有声誉,也是古代中国和印度佛教文化交流的实证。

金阁寺现存的寺庙建筑及塑像均为明、清两代和民国年间复修和添补后形成的。

整个寺院占地面积21000多平方米,共有殿堂楼房160余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