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全陪导游词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范文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范文山西五台山导游词(一)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
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
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
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
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 处。
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
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
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
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
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
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
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二)游客们:大家好!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导游词(精选15篇)

五台山导游词(精选15篇)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台山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台山导游词1小五台山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山地气候。
冰冻期长,无霜期短,降雨量大并集中在七月。
这里四季更替明显,每年五月下旬,台峰积雪解冻,六月枯草吐绿,始作春天。
小五台的春天很短暂,并且昼夜温差非常大。
夏季,小五台就象是白云身下的空中花园,穿行其中,心旷神怡。
山地小天气常使你防不胜防,一会骄阳似火,一会乌云避日,一会雷雨倾盆。
秋日的小五台更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国度,红叶纷纷顺水而流,黄草依依随风而笑,九月的星空最美,银河挂天,星座尽现,你可以蜷缩在温暖的羽绒睡袋里,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星座,任凭凛冽的秋风拂过眉梢。
十一月前后,小五台开始飘雪,进入漫长的冬季。
昼夜温差极大,日落风起,寒冷刺骨,台顶夜间温度低过-40度。
不过为了目睹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小五台真貌,欣赏到冰瀑悬挂、雾凇漫枝的北国山地景象,吃点苦头在所不惜。
冬季小五台山是北方山友进行雪山攀登技术训练和体能拉练的最佳路线。
植被为夏绿阔叶林,区系组成复杂、植物种类繁多,达670余种,垂直变化明显:在阳坡2100米以上为蒿草草甸;20xx~2100米为以硕桦为主要树种的亚高山灌丛;1400~20xx米是以白桦、青杨、华北落叶松、油松和白桦、红桦为主要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1400~1200米为次生灌草丛,以沙棘、虎榛子、毛榛、绣线菊等为主;1200米以下则为农作物区。
阴坡除分布高度与阳坡不同外,尚可分出以华北落叶松和云杉为主的针叶林带及以白桦、青杨为主的阔叶林带。
现有3个国营林场。
五台山导游词2游客们:大家好!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介绍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3篇)

介绍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3篇)介绍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介绍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篇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直映公司的导游员,我姓贾,大家可以叫我贾导。
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五台山。
晕车的游客赶紧吃点晕车药,我边走边给大家介绍。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
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
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
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
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
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
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
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
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
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
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
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
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
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
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
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
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
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好,游客们,五台山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
介绍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篇2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山西旅游景点五台山导游词(精选5篇)

山西旅游景点五台山导游词(精选5篇)山西旅游景点五台山篇1后院主体建筑为大雄金殿,内供三佛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旁为十八罗汉。
龙泉寺:参观了金阁寺,我们乘车向台怀镇方向下行约10公里,便进入一道东西走向的沟峪,名叫东沟,著名的龙泉寺便位于沟北的山岭下,离台怀镇约5公里。
龙泉寺之名源于寺东侧这眼泉水。
泉亭下这股山泉清澈晶莹,味道甘爽。
传说很久以前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附近这九道山岭之下,在这眼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所以被命名为龙泉。
泉旁古刹便取名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中台顶脚下,九道岭拱抱,从山形地貌看去,像有九龙齐头并身会饮于龙泉,因此人称这里为九龙冈。
龙泉寺创建于宋代,明代重修,清末至民国初年重建。
全寺占地15900平方米,共有各种殿堂僧舍160余间,坐北面南,并排三处大院。
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艺术瑰宝。
影壁和牌坊与东院处在一条中轴线上,由108级石板台阶相连。
台阶底部这道照壁,正中所嵌这组汉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庙的微缩示意图,中心这个葫芦形宝塔代表台怀中心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则是中台顶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一人在叩头,代表佛母洞;东南侧这一山洞,洞中有坐像,标志观音洞,供有弥勒佛的楼阁代表栖贤寺。
这组石雕,刻工精细,构图巧妙,堪称一绝。
而台阶上面这座三门四柱牌坊更为精致壮观,全部用汉白玉石雕造而成,前后垂檐和三门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整个牌楼雕满飞龙、花梁、纸扇、宝镜、书笔、尘掸、玉壶等多种图案,形象逼真。
这座民国年间用10年工夫雕成的牌坊是近代雕刻艺术的稀世之宝。
牌坊后面的东大院前后两进,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等建筑。
山西旅游景点五台山导游词篇2中院也叫塔院,龙泉寺三宝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师殿前。
这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
塔下方台6.4米见方,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
五台山导游词

五台山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五台山,我是你们的导游_____。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五台山的魅力。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
它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
这五座山峰高耸入云,峰顶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
五台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就传入了五台山。
此后,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五台山逐渐成为了中国佛教的重要中心之一。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众多的佛教寺庙和古建筑,它们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塔院寺。
塔院寺以大白塔而闻名,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
这座塔高达 753 米,周长 833 米,通体洁白,气势恢宏。
大白塔内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因此备受尊崇。
在塔院寺,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殿堂和建筑,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和神秘。
接下来是菩萨顶。
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清朝皇帝的行宫。
这里建筑宏伟,金碧辉煌,充满了皇家气派。
从菩萨顶俯瞰,整个五台山的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显通寺也是五台山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
它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寺院,寺内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如铜殿、铜塔等,工艺精湛,令人赞叹不已。
除了这些著名的寺庙,五台山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
比如殊像寺,寺内的文殊菩萨像高达987 米,是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像。
还有黛螺顶,要登上黛螺顶,可以选择徒步攀登 1080 级台阶,也可以乘坐缆车。
登上黛螺顶,您可以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实现“小朝台”。
五台山的自然风光同样迷人。
这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溪流潺潺。
在山间漫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能抛诸脑后。
在五台山,您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介绍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

介绍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山西五台山导游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去逛逛的地方,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山西五台山!五台山啊,这可不是一般的地儿。
它就像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静静地站在那里,却散发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这里山峦起伏,寺庙林立,仿佛是一个被神灵格外眷顾的仙境。
咱们先来说说这五台山的地理位置。
它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
当您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那连绵不绝的山峰就像是一条巨龙蜿蜒伸展,雄伟壮观得让人忍不住惊叹。
五台山可不是一座山,而是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
这五座山峰,各有各的特色,有的高耸入云,有的秀丽多姿,就像是五个性格迥异的兄弟姐妹,共同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现在,咱们沿着这条蜿蜒的山路往上走。
您瞧,路边的那些野花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打招呼。
这山上的空气啊,那叫一个清新,吸上一口,感觉整个肺都被清洗了一遍,浑身都充满了能量。
走着走着,咱们就来到了一座寺庙前。
这座寺庙名叫显通寺,它可是五台山众多寺庙中的老大哥。
显通寺的历史那叫一个悠久,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走进寺庙,您会看到那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处处都透露着古朴和庄严。
寺庙里的佛像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
在这里,您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流动。
再往前走,咱们就到了塔院寺。
这座寺庙里有一座大白塔,那可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
这座大白塔高达 753 米,就像一个巨人屹立在那里。
塔身洁白如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据说,围着这座大白塔转上一圈,就能消除烦恼,增长福气。
所以啊,来这里的游客都会围着它转上几圈,许下自己美好的心愿。
从塔院寺出来,咱们去菩萨顶看看。
菩萨顶位于灵鹫峰上,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
从山下往上看,那层层叠叠的殿宇就像是一座空中楼阁,美轮美奂。
登上菩萨顶,整个五台山的美景尽收眼底。
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就像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

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山西五台山。
我是负责为大家介绍五台山的导游。
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临汾市,海拔高度为2300米。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五台山以其宏伟的山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眼球。
这里是五台山的入口,我的右边就是五台山的山门,这山门名叫“车迟斗法”,是指佛教中的一种常见场景,须菩提与佛陀车迟而斗法。
这个传说意味深长,吸引着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五台山上最美的古建筑之一——万佛楼。
万佛楼建于唐高宗时期,是一座六层高的塔,外观采用木结构,砖石外覆,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典范之一。
楼内壁画规模宏大,是中国现存唐代壁画的代表作之一。
楼下是一间供奉弥勒菩萨的殿堂。
沿着山路前行,我们会来到主峰中泉峰。
中泉峰是五台山的最高峰,也是五台山上最大的佛教活动中心之一。
在这里,有一件非常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的这段时间,都有近百万信徒,从五湖四海而来,到此烧香拜佛,许愿祈福。
如果您对历史文化有兴趣,那您一定不能错过五台山的大慈寺。
大慈寺是五台山上最为古老的寺庙之一,建于南北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寺内保留了大量石刻和古代建筑,如佛祖像、铜钟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大慈寺的石刻,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元素。
最后,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的“五大禅林”。
这五大禅林分别是“显通大禅寺”、“报恩寺”、“净明寺”、“卧云寺”和“兴福寺”。
这五个禅林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核心之一,历经了数百年的兴衰变迁,至今仍是广大信徒前来朝拜的圣地。
在五台山,您可以不仅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领略到自然风光的壮丽与美丽。
每年的春秋两季,五台山上的大片红叶,就好像是披上了绚丽的锦衣。
同时,五台山也有很多的山泉,闻名遐迩,足以体验到大自然的恩典。
五台山的导游词

五台山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五台山,我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接下来的时间就由我来陪伴大家领略五台山的魅力。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
它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
五座山峰峰顶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
五台山拥有着极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五台山就逐渐成为了佛教徒们的修行圣地。
这里寺庙众多,保存完好的宗教活动场所多达 86 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都曾前来参拜。
这些寺庙不仅建筑风格独特,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佛教艺术珍品。
比如显通寺,它是五台山众多寺庙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内的无量殿全部用砖砌成,没有一根梁柱,充分展示了古代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
还有塔院寺中的大白塔,高达 753 米,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
塔身形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
五台山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
由于海拔较高,气候清凉宜人,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这里也是避暑的好去处。
山间绿树成荫,溪流潺潺,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春天,山花烂漫,争奇斗艳;夏天,松涛阵阵,清凉舒爽;秋天,枫叶如火,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在五台山上,还有许多独特的文化习俗。
比如,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是五台山的传统庙会,届时会有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热闹非凡。
此外,五台山的素斋也非常有名,以其精致的制作和独特的口味吸引着众多游客品尝。
当您来到五台山,一定要注意尊重当地的宗教习俗和文化传统。
在寺庙内,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随意触摸佛像和文物;着装要得体,不要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得体的服装。
接下来,我们将前往第一个景点——殊像寺。
殊像寺创建于元代,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
寺内最著名的就是文殊菩萨骑狻猊像,这尊塑像高达 987 米,是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无文殊大士首先先赞叹大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要踏上前往五台山的旅途,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曾发过大愿,凡向我文殊一步,必得无上利益福德。
所以大家此次五台山之行,也必然能够得到文殊菩萨的保佑加持,相信此行一定会圆满吉祥。
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而五台山居其首位。
这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县。
地藏菩萨道场是安徽的九华山。
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
观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贤大行。
而文殊菩萨呢,是大智,他老人家的道场就是我们将要去参拜的五台山。
佛家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作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就是用大智慧到达彼岸。
可想而知,想要到达生死苦海的极乐彼岸需要什么呢,需要的是大智慧,还不是一般的聪明智慧,这种智慧,能断烦恼的智慧佛家称它为般若。
我们的文殊菩萨,般若智慧堪称第一,号称七佛之师,曾是七尊古佛的老师,学生都成佛了,老师还非常谦虚的作菩萨。
虽然是菩萨,但他的大智慧大家可想而知也。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今天我们将要去的五台山古时称作清凉山,为什么称清凉山呢,一是因为五台山山势海拔很高,尤其是它的几个台顶,既使夏季也有可能见到白皑皑的积雪。
所以自古以来,五台都是避暑朝圣的胜地。
想当年康熙皇帝就曾经五次前往参拜五台山,当然据史料记载,他五次前来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要找寻他的父亲,那就是相传在五台剃发出家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大家都看过《孝庄秘史》吧,那个片子拍得顺治没有出成家,虽有意愿,但没遂愿。
当然顺治出家根本起因不是想要超越轮回,度脱苦海乃至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他是因为他的爱妃去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谓的心灰意冷。
反正顺治是否真的出家,这是一个清史之迷。
但是,康熙五次前访五台山多少说明了些什么,并且史书记载其中一回孝庄太后还一同前往,但因年事以高身体不适中途而返。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顺治题到墙上的一首出家诗,名义上是顺治作的,但据考证,是顺治的儿子,康熙皇帝代作的,写得非常好,境界也很高,他说:“天下丛林饭似山,衣钵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乃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
”最后一句讲什么:“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甚千秋与万秋”。
康熙为他爸爸附了这么一首诗,你说顺治出没出家,大家自已猜一猜。
前面讲的称五台山为清凉山是因为这里海拔高,夏季凉爽所以称为清凉山。
其实称五台为清凉的另一个真实的意义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五台山是佛教名山,所以到五台山参访自然离不开佛法的光辉。
在佛教中,称我们人间为苦海,为什么苦呢?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了衣食住行,为了更好的发展,更多的挣钱,甚至是为了更好的小蜜,烦恼是没有止境的。
这种烦恼佛家称它为热恼。
而清凉山呢,也就是我们的五台山,它超出尘世热恼之外,乃一处清凉圣地。
它用大智慧超越出尘世间的烦恼,另外,它不仅自已超出,还能灭度世间众生的烦热。
古人常常敬称佛法为甘露法雨,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甘露法雨有什么现实功效呢,它能让众生把这个世间的苦恼看得破,认得清。
让我们站得高,望得远,悬崖勒马,苦海回头。
什么叫看得破,认得清,就像那英的那首歌——雾里看花,借我一双慧眼吧。
向佛祖去借,向文殊菩萨去借吧。
有了一双慧眼,会教我们能够认清哪些东西是真的对自己有用处的,哪些东西是有害的。
哪些事情当为,哪些事情不当为。
何时进,何时退,古人讲的进退有度,这个尺度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什么叫站得高望得远。
佛家一个基本理论三世因果。
对于灵魂的无有以及前世存在与否的研究,西方科学家正在如火如荼的在搞,并且已经取得许多很有成效的成果。
大家都听说过催眠术吧,它是怎么兴起的呢。
因为西方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成年后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都是他们小的时侯,孩提时期受到打击而形成的。
导致后期的心理扭曲以及心理疾病。
他们希望这些心理疾病的病人在接受催眠的时侯将他们小时侯受的委曲、这些病灶通过催眠回忆起来,讲述出来,心理医生再进行同步的心理引导,从而把他们的病灶根除。
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治。
所以催眠术在西方很盛行。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催眠与睡眠是不一样的,虽然两个都是眠,但是这两种形制下的脑电波是不一样的。
催眠这个词的翻译其实是不太准确的。
那我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许多病人在催眠的形制下,本来想让他们回忆起小时侯的病灶,但让科学家们大为吃惊的是,这些人,有许许多多人回忆起的不仅是小时侯,而是前世甚至是前几世的事情。
而这些病因不是在今生,而是在前世甚至前几世以前,因为受到的巨大的恐惧和苦难形成的。
这些病人在催眠讲述的同时,医生都给他们录了音,同时进行了很有效的心理引导,很多病人,严重的心理病人,就是这样完全康复了。
这是西方科学家的科研成果。
所谓的科学,就是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实证求真,另一个是可重复性。
在催眠研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非常著名,他是美国的史蒂劳斯博士。
他做出的这些确凿案例的不下上万次。
几十年间,上万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向他证明:前生的存在,因果的轮回。
当然史蒂劳斯博士本身是一个基督徒,基督教是不讲轮回的,他只讲下一世的天堂和地狱。
所以这个结果也曾让他诧异过一阵。
但是他还是将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公布出来了,因为他觉得有意义把这个实相公布于世人去研究。
并且,当时教授所处的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西方世界并未象今天对轮回研究那么普遍并且公开。
在那种情况下,教授是要冒着牺牲自己学术生涯的情况下出了一本著作,那就是著名的《前世今生》。
这本书出版后,教授是准备接受一片责骂与置疑的,但出他意料之外,许多他的同行,也都是心理医生,非常支持他,并向他提供了大量他们在催眠状态下病人们相似的案例,他们都能够多少回忆起多世以前的情况。
并且那些其他的医生对教授说,我们也收集了许多案例,但我们都没敢发表,您是天下第一人,因为我们也很怕遭到置疑和责骂。
因为《前世今生》的发表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美国核心科研杂志《神经与大脑》杂志发表了一篇对于此书的评论,他说:“如果史蒂劳斯博士不是在创造一个巨大的错误,则他必是二十世纪的伽利略。
”大家都知道伽利略因为反对地心说,被终生囚禁,而布鲁诺甚至被活活烧死。
幸亏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言论自由百花齐放的时代,所以不会再像布鲁诺那样的担忧。
我讲了美国科学家对轮回的研究是什么意思呢,史蒂芬斯博士他自已,一个基督教徒,他在研究出这些成果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你下一生生命的遭遇,完全是你自已造就的。
”并不是上帝主宰的,也不是佛、菩萨、鬼神主宰的,而是自已造做的。
正如中国一句古语叫做“自作自受”一样。
佛家一句名言:“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生是,今生做者是。
”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只不过是更精确全面了一些。
所以我们知道了前生后世的存在,这会给我们现实生活什么启示呢?那就是我们凡事可以随之往开了想了,怎么样呢,比如说,也许我们现在挣得没有别人多,住得也许没有别人好,境遇比不上别人强,但我们并不比别人傻,也许上学时我还比他成绩好呢,怎么会是这样呢。
并且不是我们今世里没有努力。
那是什么原因呢,真实的原因是我们自已前世里没有种下这么大的福哇。
正所谓一句古语:“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
”这样一想,就可以想开些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放眼看一看,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下来就生在富人家,叨着金汤勺出生的。
而又有些孩子,生在边远的农村,衣食无着,忍寒忍饿。
为什么生下就是如此不平等?另外,史蒂芬斯博士还得出一个结论:今世如果你有什么天赋的话,那是你前世里积攒下来的,不是今生你短短几年、十几年间就学得来的。
所以白居易有一句名言:“书到今生读已迟”。
所以做父母的对孩子要善加引导而不是强迫。
另外更为重要的启示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烧香供佛,“香”是代表信香,代表佛门的“戒”与“定”。
其实佛家也很讲究以花供佛,花是什么意思呢?是代表种善因必有善果,反之种恶因必有恶果。
所谓的“如是因得如是果”。
所以我们今生既使不如别人,那没关系,我们还有未来,乃至还有来生。
所以我们要把眼光放高、放远,不要与人争眼前的利益,不必去争眼前的得失。
也许别人费了大劲得来的果实,因为它的来路有些斑点,虽然香车美女围绕,但这眼前的一切可能是潘多拉的匣子,他那个未来堪忧。
也许我们这一世穷困潦倒,仅供温饱,但心中有我们中心思想,有我们的理念、追求和底线,正如供佛以香美的花儿一样,自然有香美的果实。
种如是因,必得如是果。
所以前面才讲,佛法是清凉的甘露法雨,可以灭却人间多少苦恼,解除苦厄。
这是佛法的启示,讲求凡事从因上去解决未雨绸缪。
另外,冤冤相报何时了等这些名言警句也是从佛门因果轮回中得出的重要启示。
假如三世因果可以张明的话,对于现实社会的人心维善乃至治安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有识之士细一思维必会得出的结论。
比如说人们明了因果通三世的道理后,假如得了些委曲他也许会想开些,受些冤枉也能大度些,别人对不起自已也能忍让些,要做违法乱纪做奸犯科前也要惦量些。
正因为佛法可以让可以让众生看得破,认得清,站得高,望得远,还可以让人悬崖勒马,苦海回头。
从而佛教(佛陀的教育)才能够让众生有一个真正的吉祥安康的未来。
这也是清凉山称为清凉的重要意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