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20年鄱阳县学校食堂管理操作手册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操作指南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操作指南一、食品采购1、选择合法合规的供应商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资质证明,如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等。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其能够持续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2、严格验收食品检查食品的外观、气味、包装等,确保无变质、破损或污染。
核对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标签标识,拒绝接收过期或标识不清的食品。
3、索证索票索取并保存供应商提供的购货凭证、食品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
建立食品采购台账,详细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供应商名称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二、食品储存1、分类存放按照食品的种类和特性,将食品分别存放于常温库、冷藏库或冷冻库。
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控制储存条件冷藏库温度应保持在 0-8℃,冷冻库温度应保持在-18℃以下。
仓库要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食品受潮发霉。
3、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先采购的食品先使用,防止食品过期变质。
三、食品加工1、人员卫生加工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上岗前要进行洗手、消毒,穿戴干净的工作衣帽。
加工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吸烟、不嚼口香糖等。
2、加工环境清洁加工场所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加工设备和工具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食品加工规范严格按照食品的加工工艺和流程进行操作,确保食品熟透。
避免过度加工或添加非法添加剂。
四、烹饪环节1、控制烹饪温度和时间确保食物在烹饪过程中达到足够的温度和时间,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
例如,肉类食品要彻底煮熟,中心温度应达到 70℃以上。
2、防止交叉污染生熟食品使用不同的烹饪工具和设备,如刀具、砧板、锅具等。
五、食品留样1、留样食品的种类和数量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应留样,包括主食、副食、汤品等。
留样食品的数量应不少于 100 克。
2、留样时间和保存条件留样食品应在专用冰箱内保存 48 小时以上。
冰箱温度应保持在 0-8℃。
六、餐具消毒1、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可采用热力消毒(如煮沸、蒸汽消毒)或化学消毒(如使用含氯消毒剂)等方法。
学校食堂安全操作手册

学校食堂安全操作手册在学校食堂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安全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是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详尽的学校食堂安全操作手册,以保障食品安全和保健。
一、原材料采购和存储1.确保供应商资质:合作的食品供应商需要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并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
2.日常检查原材料:在接收原材料时,食堂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食品的外观、气味和包装完整性。
对于任何异常情况的食材,都应立即联系供应商并妥善处置。
3.合理存储原材料:为了防止食材变质和污染,应将食材按照不同种类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冷藏和冷冻的食材需要严格控制温度,确保存储的安全性。
二、食品加工和烹饪1.严格遵守食品加工工艺:食堂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食品加工工艺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食品的加工过程达到卫生要求。
2.食品烹饪温度控制:烹饪过程中,应根据食材的种类和性质,确保达到适当的烹饪温度,杀灭细菌和病毒,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3.防止交叉污染:在烹饪过程中,应使用专用的切菜板、炉具等工具,避免不同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勤洗手,并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
三、餐具清洗和消毒1.餐具清洗程序:餐具清洗过程应分为清洗、漂洗、消毒和晾干四个步骤。
清洗过程中,使用洗碗机或专用清洗液进行清洗,避免残留污垢。
2.餐具消毒方法:常见的餐具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
高温消毒时,餐具需放入沸水中浸泡,确保至少达到100℃,消毒时间至少15分钟。
四、餐厅环境和设备清洁1.定期清理餐厅环境:餐厅环境整洁干净,地面、墙面、桌椅等应该经常清洁和消毒,确保无积尘和污垢。
2.设备清洁和维护:食堂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卫生。
破损的设备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五、食品留样和溯源管理1.食品留样制度:食堂应建立食品留样制度,保存一定量的食品样本,以备查验和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所需。
2.食品溯源管理:食堂需要建立食品追溯体系,明确食材的来源和供应商信息,并做好相关记录,以追踪食物的每一步流程。
关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2020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机构及人员管理第一条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要求学校和托幼机构集体食堂应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其中,供餐人数3000人以上的集体食堂应当设置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部门负责人应当为专职的高级食品安全管理员。
供餐人数3000人以下的集体食堂应当配备专职的中级或高级食品安全管理员。
第二条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要求(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岗位责任制。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关键环节操作规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投诉受理制度以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制度。
(二)制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加强诚信守法经营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依法将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四)制订食品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并做好检查记录。
(五)组织制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六)建立食品安全检查及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等管理档案。
(七)承担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基本要求(一)身体健康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二)具备2年以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经历。
(三)持有有效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明。
(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要求(一)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在上岗前应取得有效健康证明。
(二)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临时健康检查。
(三)患有《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校园餐饮食品安全操作手册

校园餐饮食品安全操作手册为了确保校园餐饮食品安全,提高餐饮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操作手册。
本手册适用于校园内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包括食堂、餐厅、小吃店等。
一、食品安全管理1.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持有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经营。
2.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3.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二、食品采购与储存1.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从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采购食品,并留存供应商的相关资质证明文件。
2.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健全食品进货查验制度,对采购的食品进行查验,确保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3.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按照食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保证食品新鲜、干燥、通风,防止食品变质。
三、食品加工与制作1.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按照食品加工制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食品卫生和安全。
2.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定期对食品加工工具进行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3.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制作食品,确保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四、食品销售与服务1.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保证食品销售环境的卫生和安全,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餐具、,并保证其清洁、消毒。
3.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遵守食品价格规定,不得擅自提高食品价格。
五、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1.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妥善处理。
2.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调查处理。
3.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减轻消费者损失。
本操作手册是校园餐饮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严格遵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学校食堂安全管理制度及手册

一、总则为确保学校食堂安全,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手册。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学校成立食堂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校食堂安全管理工作。
2. 食堂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食堂安全管理工作。
3. 食堂经营者为食堂安全直接责任人,负责食堂日常安全管理。
4. 食堂从业人员、采购人员、卫生管理人员等,按照本制度及手册规定,各自履行职责。
三、食堂安全管理要求1. 食堂必须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内经营。
2.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3. 食堂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清理,保持食堂内外环境整洁。
4. 食堂应建立健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环节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5. 食堂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应急照明、防滑地面等。
6. 食堂应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
四、食品采购与储存1. 食堂应选择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责任。
2. 食材采购应严格把关,确保食材质量合格、新鲜。
3. 食材储存应分类存放,确保食品不发生交叉污染。
4. 食材储存温度、湿度应符合要求,防止食品变质。
五、食品加工与销售1. 食堂加工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2. 食堂加工操作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确保食品卫生。
3. 食堂销售食品应保持新鲜,禁止销售过期、变质食品。
4. 食堂应定期对餐具进行清洗、消毒,确保餐具卫生。
六、安全管理措施1. 食堂应加强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和人身安全工作。
2. 食堂内不准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有毒有害药品。
3. 食堂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食堂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
七、监督检查1. 学校食堂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食堂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学校学生食堂文明操作规程

学校学生食堂文明操作规程一、引言学校食堂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维护食堂的秩序和卫生,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特制定本《学校学生食堂文明操作规程》。
二、用餐前的准备工作在前往食堂用餐之前,学生应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自觉排队:在食堂入口处和窗口处有序排队,遵守待餐顺序。
不得插队或者以任何方式打乱队伍秩序。
2.餐具准备:携带自己的餐具,如碗筷、勺子等。
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提倡环保餐具的使用。
3.就餐环境清洁:确保用餐前洗手,并保持个人卫生。
垃圾要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不随意丢弃。
4.查看食堂菜单:提前查看食堂菜单,了解今日的菜品搭配和价格,以便合理选择。
三、用餐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在用餐过程中,学生应该遵守以下行为准则:1.文明用餐:保持安静、有序用餐,不大声喧哗,不乱扔食物或餐具。
文明待人,不随意抢夺他人食物。
2.遵守餐厅规则:遵守餐厅规定的就餐时间和餐次,不跨餐次用餐。
不得携带宠物进入食堂。
3.合理用餐量:避免浪费食物,合理选择自己能够消耗完的食物数量。
不得将饭菜带出食堂。
4.分享爱心: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捐赠不需要的食物,帮助贫困同学,树立爱心互助的良好风尚。
四、用餐后的清理工作在用餐结束后,学生应该积极参与食堂的清理工作:1.清洁自己餐桌:用餐结束后,请将餐桌清理干净,将碗筷、勺子等餐具归还到指定的地方。
2.处理垃圾:将饭菜残渣等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不随意丢弃。
鼓励进行垃圾分类。
3.保持整洁:维护整个食堂的环境卫生,不在就餐区域吸烟、吐痰或乱丢杂物。
五、违规行为处理办法针对不遵守学校学生食堂文明操作规程的行为,将采取以下处理办法:1.口头警告:对于轻微的违规行为,工作人员会进行口头警告,并进行相关宣传教育。
2.罚款: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如擅自打乱队伍、插队、乱扔食物等,将按照学校制定的罚款标准进行罚款处罚。
3.通报批评:对多次违规行为,情节严重者,将向学校相关部门进行通报,并给予相应批评教育。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与操作指南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与操作指南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成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此,本文将从源头控制、储存运输、食品加工、卫生管理等方面,总结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规范与操作指南。
一、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食材采购、供应商选择、合规检测等。
学校应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资质证明。
在采购时要注重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等信息,并进行示范性检验。
二、储存运输储存运输是保障食材新鲜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学校食堂应配备专业的冷库和冷链设备,严格控制食材温度,确保存放在正常温度下。
此外,对食材的储存时间也要进行严格控制,并及时淘汰过期食材。
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食材不受到阳光、尘土、异味等外界因素的污染。
三、食品加工食品加工环节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
学校食堂应强化食品加工人员的培训和持证上岗要求,保证加工过程符合卫生标准。
在食物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卫生设施,如洗手间和洗涤设备,确保手、器具和环境的清洁。
此外,食品加工时要严格控制食材的加工时间和温度,以杀死细菌并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
四、卫生管理卫生管理是食堂食品安全的基础。
学校食堂应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并保持清洁干净的环境。
定期对设施、器具、水源等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无菌操作。
同时,食堂应建立卫生监测体系,定期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常规指标的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五、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是提升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包括食品安全法规的培训、食品卫生知识的普及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等。
通过培训,全员掌握食品安全管理的要点,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食品留样食品留样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学校食堂应定期留样并送检,对食材和成品进行化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同时,要按照留样规定保留留样记录和检测结果,为监管部门提供相关证据。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手册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手册目录(一)学校食堂应建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制度(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分管校长岗位职责(三)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四)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管理规范(五)学校食堂食品原料采购管理规范(六)学校食堂原料库房贮存管理规范(七)学校食堂食品加工用具及餐具洗消操作管理规范(八)学校食堂食品原料切配操作管理规范(九)学校食堂食品烹制操作管理规范(十)学校食堂粗加工间管理规范(十一)学校食堂食品留样管理规范(十二)学校食堂食物中毒防范及处置管理规范(一)学校食堂应建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制度1.采购食品原料索证、索票验收制度;2.食品库房管理制度;3.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4.粗加工管理制度;5.烹调加工管理制度;6.配餐管理制度;7.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8.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9.餐具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10.食品安全检查制度;11.生熟食品控制交叉污染安全管理制度;12.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13.食品留样管理制度。
(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分管校长岗位职责1.组织成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组织;2.组织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3.组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4.组织对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实行考核奖惩制度;5.配合食品安全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6.负责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报告、处置。
(三)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具体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2.制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3.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依法将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4.制订食品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并做好检查记录;5.组织制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6.建立食品安全检查及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等管理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饮服务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一、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1.生熟交叉污染。
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
如熟制高风险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3.食品未烧熟煮透。
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饪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
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食用前有毒农药或兽药残留剂量较多。
2.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
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
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4.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毒蕈、发芽马铃薯、河豚鱼。
二、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1.避免污染。
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病原菌的污染。
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员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
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病原菌或防止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
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机会。
熟食品应尽量当餐食用;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
这是防止食品受到污染的主要措施。
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
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
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
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食品安全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
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饪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
烧煮生豆浆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
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
烹饪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
侯家岗乡中心学校本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为了切实提高学校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我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组长:汪恒龙副组长:吴仁仲、高泽钢成员:程爱红、吴惠芬、曹灯平、张方敏、詹德江李婷玉、程慧、陈秋萍、张丽、李小玲王以萍、李红英、李婧二、小组成员职责:(一)组长:负责总体协调,组织、指挥、做出相应的应急工作安排。
(二)副组长:协助现场整体工作安排,收集记录相关情况,形成文字材料。
(三)成员:负责现场救治,与卫生、防疫、医疗等部门联系;提供一线的情况,查明事因,及时落实相关工作安排,并向师生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三、应急处理程序(一)对中毒者采取紧急处理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2、采集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以备检验;3、组织好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4、及时将病人送医院进行治疗;5、对中毒食物及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二)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1.保护现场,包括可疑食品、呕吐物,立即停止加工经营,封存剩余的食物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2、为控制食品中毒事故扩散,责令商家和生产经营者回收已出售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3、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
(三)对相关用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1、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及工具,并进行清洗消毒。
2、对微生物食物中毒,要彻底清洗、消毒接触过引起中毒食物的餐具、容器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冰箱、设备,加工人员的手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对餐具,用具、抹布最简单的办法是采取煮沸办法,煮沸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对不能进行热力消毒的物品,可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擦拭或用化学消毒剂浸泡。
3、对化学性食物中毒要用热碱水彻底清洁接触过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对剩余的食物彻底清理,杜绝中毒隐患。
(四)食物中毒紧急报告制度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说明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时间、疑似中毒人数以及中毒症状等有关内容。
配合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隐瞒拒绝。
(五)善后及责任追究1、善后工作由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集体研究,制定处置方案。
2、责任追究属上级部门和司法机关管辖的,学校负责落实执行;属学校管辖的,由食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集体研究决定。
3、事件处理结束后,立即着手清查隐患,堵塞漏洞,组织食品管理和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并对学生进行情况通报和相关教育。
侯家岗乡中心学校本部食堂卫生管理制度1.食堂环境整洁无污垢,无杂草生长,无积水,采取有效的除害措施。
2.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培训上岗,“四勤”: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工作地不准吸烟,不准手上带戒指,从业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并用流水洗手后上岗。
3.餐厅、操作间、主副食库做到“四无制度”:无蛆、无蝇、无虫、无鼠。
4.食堂必须有冰箱或冰柜,做到食品全数留样,留样48小时,做好记录,冰箱食品生熟分开,冰箱上有明显生熟标志。
5.厨房内应具有排水、排气、通风、防火、防寒、防尘、除四害、消毒等设施。
厨房内吊顶、炉灶台面及其周围应贴白瓷砖,水池内外侧应铺白瓷砖,熟食间装纱门窗。
6.库房内堆放整齐,有防蝇、防尘、防鼠灭蟑措施。
7.食具件件消毒,生熟食具严格分开,不使用再生塑料桶、盆和铝制锅、分盘装熟菜。
8.室内墙壁清洁无蛛网,门窗清洁无油灰,地面干净无滑腻,排水沟有防鼠措施。
9.饮用具清洁无污垢,作台、灶面、橱、架、桶盖等无油腻,操作做好落手清。
10.食堂设置泔脚桶,泔脚桶容器加盖,泔脚必须及时清运。
侯家岗乡中心学校本部食品安全自查报告制度一、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餐饮服务活动,保证食品安全,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落实好主体责任。
二、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餐饮服务全过程实施检查管理并记录,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组织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落实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取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有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潜在风险的,应立即停止食品操作行为,并向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
六、各岗位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查指导并每天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环节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八、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两次指出仍未改进的,按本单位有关规定处理。
九、各种检查结果记录归档备查。
侯家岗乡中心学校本部营养餐食品发放与食用管理制度一、食品发放由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发放给教师,再由教师在教室发放给学生。
学生只能领取当天的食品,不允许累积领取和代领。
二、规定时间,统一发放,以班为单位向学生发放,教师负责好学生食用的全过程,并填写发放登记表,做好学生餐后有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情况登记册。
三、教师对学生做好生活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负责监管用餐的全过程,统一实行集体用餐和监督用餐,防止学生留餐、弃餐等行为。
四、教师在发放食品前要组织学生洗手,养成良好的用餐卫生习惯。
五、教师指导并检查学生剥净鸡蛋壳后食用,防止蛋壳卡喉。
六、用餐完毕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将奶袋及鸡蛋壳等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统一处理,保持校园环境干净卫生。
侯家岗乡中心学校本部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一、制定并执行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岗位责任制。
拟定并实施年度自查和巡查工作计划,探索和推行先进管理规范和手段。
二、制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加强诚信守法经营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定期组织开展本单位食品安全自查和管理,并做好记录。
对违反法律规定和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进行批评、制止,严重者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四、组织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坚持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上岗前必须先体检合格,做到持证上岗。
依法将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五、定期组织开展场所内外环境卫生清洁,组织检查场所条件、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
六、主动接受食药监管部门的培训考核,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发现食品状况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建议单位领导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并及时向食药监部门报告。
七、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确定的其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
侯家岗乡中心学校本部食品收验管理制度一、供货商配送食品要做到当天食用当天配送,配送食品到校后,供货商向学校收货人员出具本批次食品质量检验报告单复印件。
二、收货人根据报告单,查看食品品牌、出厂日期、产地和保质期,查验是否有变质、过期、污染、劣质、破损、少量及以次充好的产品,清点食品种类和数量,对不合格食品和过期食品拒收。
三、对配送的鸡蛋、牛奶、面包等食品及时进行一看、二闻、三品尝,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