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气象知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气象知识1. 引言1.1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句诗句来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南方烟雨中的宗教建筑和楼阁景观。
南方地区常年多雨,烟雨蒙蒙,如仙境一般,给人以空灵、神秘的感觉。
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南方地区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其中有佛教、道教、儒家等多种信仰传统,这些寺庙和塔楼承载着南方人民的信仰和文化情怀,也成为南方地区气象景观的一部分。
楼台烟雨的景象往往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在雨水与烟雾中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仙境之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表现,更是南方气候特点的体现。
南方地区多雨湿润,气候温暖,烟雨是其特有的气象现象之一。
烟雨绵绵不断,飘忽不定,给南方人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诗意。
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烟雨等气象现象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反映出特定地区的文化和气候特点。
2. 正文2.1 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由来南朝四百八十寺,起源于南朝时期的佛教繁荣。
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皇帝和贵族都信仰佛教,因此寺庙建筑遍布南方各地。
据记载,南朝时期的江南一带曾有八百寺庙,其中四百八十寺以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而闻名。
这些寺庙不仅是佛教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中心,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建筑风格多样,有的是仿照印度佛塔的圆形建筑,有的是参考中国传统寺庙的木质结构,还有的是结合南方建筑特色和印度佛教寺庙的元素而建造的新型建筑。
这些寺庙不仅是精神信仰的场所,也是艺术的殿堂,许多雕塑和壁画都展现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风貌。
随着历史的变迁,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大部分已经毁于战乱和自然灾害,但仍有一些寺庙幸存至今,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这些寺庙不仅见证了南朝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和建筑风格,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个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有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善环境.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王冕《梅雨》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15.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16.“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代马致远描述了行进在干燥荒凉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儿在艰难跋涉,这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1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元春.雪》:描绘了我国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色: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河流封冻,失去往日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1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20.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白居易《忆江南》;等.二、古诗词与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的山.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三、古诗词与水文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很多.如: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四.古诗词与人类活动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3.“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利.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大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我国西部昔日荒芜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这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五.古诗词与月相1.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气温古诗词 气温古语怎么说

气温古诗词气温古语怎么说今天给各位分享气温古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气温古语怎么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描述天气炎热的古诗词(精选18句)描述天气炎热的古诗词(精选18句)形容炎炎夏日气温古诗词的诗句:树阴满地日当午气温古诗词,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夏意》若耶溪傍采莲女气温古诗词,笑隔荷花共人语。
——李白《采莲曲》。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夏日炎热气温古诗词的诗句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李白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苏轼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气温古诗词我肠。
——杜甫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40.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大热五首》宋·戴复古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灼热的天气仿佛是熊熊燃烧的炭火窑。
关于气温的古诗词关于气温的古诗词有关天气或气候的古诗有:泊船瓜洲:出处《临川集》,作者王安石,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形容夏天天气炎热的古诗词两汉·班婕妤《怨歌行》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宋代·张炎《疏影·咏荷叶》碧圆自洁。
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
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
日神被六龙拉着在天上狂跑,床席火燎似的灼热,盼望风快点吹来,可是风即使来了也犹如烧开的滚汤。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曹丕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南朝(宋)·鲍照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朝(北周)·庾信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唐·王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的世界,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有趣的地理知识。
1.古诗词与月相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地理解析诗中“九月初三”是表示时间,“月似弓”是写月初的娥眉月,即上娥眉月。
上娥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形状为一反“C”字形。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地理解析诗中“夜半”而“月落”,描写的是“上弦月”。
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形状为一大写的“D”字形。
2.古诗词与气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白居易地理解析该句诗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地理解析该诗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在我国的江淮地区,每年六七月份都会出现持续阴天有雨的气候现象,持续时间能达到一个月左右。
由于这个时候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人们称其为“梅雨”。
初夏时节,从热带海洋北上的暖湿空气常常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与从寒带南下的冷空气相遇。
它们势均力敌,处于“拉锯”状态,形成一条稳定的降雨带,导致阴雨绵绵。
3.古诗词与河流将进酒(节选)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地理解析该诗句旨在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但黄河水奔流入海之后真的“不复回”了吗?从自然界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自然界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河流汇入海洋的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降落到地面,成为地表径流,可能重新进入河流。
“天上”指巴彦克拉山脉。
“奔流到海”指渤海。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地理解析昔日的大江大河所流经之地,现在已经成了“数家新住处”,体现了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现象,即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
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一、与地理理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古诗词中的地理特征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它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二、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古诗词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一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_上册第五单元。
它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
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描写气候变化的诗句(精选90句)

描写气候变化的诗句(精选90句)描写气候变化的诗句(精选90句)温度气候的变化自古就有,在诗人的眼中的气候变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描写气候变化的诗句。
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气候变化的诗句1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
——(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2.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6.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宋.徐俯《春游湖》)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8.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9.山光忽西落.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1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
——(宋.赵师秀《有约》)11.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宋.欧阳修《田家》)1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3.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14.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15.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1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18.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
——(清.查慎行《登宝婺楼》)1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20.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宋.陈与义《春寒》)2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22.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23.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2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2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26.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描写天气的古诗100首

描写天气的古诗100首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2.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朱淑真《初夏》3.清明天气醉游郎。
莺儿狂。
燕儿狂。
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
——秦观《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4.况天气、妆点清明,对美景、不妨行乐。
——朱淑真《月华清·梨花》5.今朝天气清明好,江上乱花无数开。
——杨维桢《漫兴七首》6.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苏轼《浣溪沙·春情》7.清明天气醉游郎。
莺儿狂。
燕儿狂。
——秦观《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8.嘉景清明渐近,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
——柳永《西平乐·尽日凭高目》9.千红万翠。
簇定清明天气。
——周邦彦《万里春·千红万翠》10.怎如柳絮帘栊,梨花庭院,好天气清明时候。
——高明《戏文·蔡伯喈琵琶记》11.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12.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13.寒食少天气,东风多柳花。
——杜甫《句》14.寒食江天气最清,庾公晨望动高情。
——皎然《奉和陆中丞使君长源寒食日作》15.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16.雨过西湖绿涨平,环湖密柳暗藏莺,麦秋天气似清明。
——赵长卿《浣溪沙·呈赵状元》17.清明天气晴更佳,山林川谷多莺花。
——仇远《寒食游陈园》18.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欧阳修《踏莎行·雨霁风光》19.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
——杜安世《少年游·小楼归燕又黄昏》20.春雨打窗,惊梦觉来天气晓。
——张泌《酒泉子·春雨打窗》21.聚米山川都掌内,折胶天气及秋分。
——刘攽《次韵和郭固太保留别长句》22.正是清明天气,茅草池塘鲜丽,何处不相宜。
有描写气象诗句

有描写气象诗句1.有关天气的古诗20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虞世南《咏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杨万里《兰花》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杨万里《腊前月季》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乐府《敕勒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王勃《咏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词句
一、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气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侯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气候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气侯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天气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气候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 ---天气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天气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气候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1.“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枯藤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景观的对比写照。
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
————诗句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1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是描述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1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16.“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1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1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2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二、有关日月风雪的诗句
(一)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二)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三)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四)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五)诗中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篇二:描写气候的古诗
三、描写地形的古诗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句描述横断山区崎岖的地形,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真实写照。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诗人从各角度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此诗句形象的解释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很高,同时也说明了黄河的流向和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
四、描写水文的古诗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是描写庐山瀑布落差大、水流急的壮美景观。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此诗展示了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3、“海潮随月升,江水应春生。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既展示了钱塘江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向北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