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孙膑性格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古代竞争使人成功的事例

古代竞争使人成功的事例

古代竞争使人成功的事例一、古代竞争使人成功的事例之孙膑庞涓在古代呀,孙膑和庞涓那可老有名了。

这俩人呢,都是学兵法的。

庞涓啊,先下山去魏国谋求发展,那时候魏国可牛了,庞涓在那当了将军。

可这人啊,小心眼儿。

他知道孙膑比他厉害,就把孙膑骗到魏国,还使坏把孙膑的膝盖骨给挖了,这得多狠呐。

孙膑呢,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他可没放弃。

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要和庞涓竞争。

后来他就跑到齐国去了。

在齐国呀,他就开始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

在马陵之战的时候,孙膑就靠着自己的智慧,用减灶计迷惑庞涓。

庞涓以为齐军胆小,逃兵很多,就带着兵一个劲儿地追。

结果啊,就追到了马陵这个地方。

这地方地势险峻,孙膑早就在那设下了埋伏。

庞涓的军队一进去,就被打得屁滚尿流,庞涓自己也知道败局已定,就自杀了。

孙膑呢,就靠着和庞涓的竞争,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兵法也被后人敬仰。

二、吴越争霸中的勾践越王勾践的故事那也是相当励志的。

吴国和越国打仗,越国战败了。

勾践呢,就被抓到吴国当人质。

在吴国,勾践那叫一个惨,给吴王夫差当牛做马的,但是他心里可一直想着要回国,要重新振兴越国,要和吴国竞争。

他回国之后,每天睡在柴草上,还在屋里挂着苦胆,时不时就尝一尝,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受的苦。

然后他就大力发展越国的经济,鼓励百姓生育,训练军队。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越来越强大。

最后啊,勾践终于带兵攻打吴国,把吴国给灭了。

勾践就是在和吴国的竞争中,让自己从一个失败者变成了成功的霸主。

三、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苏秦和张仪都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

苏秦啊,他想让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合纵。

他一开始呢,可没那么顺利,到处碰壁。

但是他不放弃呀,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策略,提高自己的口才。

他一家一家地去游说六国的国君,跟他们说联合起来的好处。

最后呢,他成功了,身佩六国相印,那可是风光无限。

张仪呢,他主张连横,就是让秦国和其他国家分别结盟。

他和苏秦其实也算是竞争对手啦。

张仪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国之间周旋。

初三作文800字闲话历史人物之孙膑

初三作文800字闲话历史人物之孙膑

初三作文800字闲话历史人物之孙膑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人物,其中最为优秀的莫过于孙膑。

他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军事家,曾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楚国取得了许多胜利,从而成为了楚国的名将。

以下是我对孙膑的一些认识和评价。

首先,孙膑是一个聪明智慧的人。

他精通兵法战略,思维敏捷,对战争的策略和战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

他在战争中常常能够利用敌人的弱点,采取巧妙的战术,打出出奇制胜的战役,取得了许多胜利和功绩。

其次,孙膑是一个善于创新的人。

他在兵法方面有很多独特的见解,不断地创新和改进自己的战略和战术。

例如,他提出“象罔”战术,采用了“阴阳对掌”的思想,大大提高了楚国军队的战斗力。

孙膑的创新思维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再次,孙膑是一个谋略高超的人。

他有很强的预见性和透彻的洞察力,在战争中常常能够迅速判断形势,制定出合理的对策和方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高超的谋略和战略眼光也正是当今领导者所需要的素质之一。

最后,孙膑是一个有胆有谋的人。

尽管他在遭遇许多困难和挫折时,从不气馁,也不胆怯,而是时刻保持理智,果断地采取行动。

这种身经百战、心如铁石的精神品质成为后人所敬重和学习的典范。

总之,孙膑是一个具有杰出才能和良好品质的历史人物。

他的思想和行为为后人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参考,我们应该透彻理解他的精神、欣赏他的品性、弘扬他的思想,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更好地为祖国和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孙膑的作文

孙膑的作文

孙膑的作文说起孙膑,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在兵法上的卓越成就。

但今天,我想跟您聊聊我所“认识”的孙膑,那个充满传奇色彩又饱含人生波折的人物。

孙膑,原本也是个心怀壮志、意气风发的青年。

他师从鬼谷子,一心钻研兵法,满心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在这乱世之中一展抱负。

那时的他,眼中闪烁着光芒,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起初,孙膑和庞涓一同求学,本以为是志同道合的兄弟,却没成想庞涓是个心胸狭隘、嫉妒心极强的人。

庞涓早早出仕魏国,凭借着一些小手段获得了魏王的赏识。

而孙膑呢,还在山中刻苦钻研学问。

当庞涓听闻孙膑的才能可能超过自己时,那嫉妒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烧。

于是,庞涓使了坏招,将孙膑骗到了魏国。

孙膑满怀期待地来到魏国,以为能和庞涓一同为魏国效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可他万万没想到,等待他的是一场噩梦。

庞涓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王大怒,下令对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

可怜的孙膑,双腿被砍去,脸上还被刺了字,从此变成了一个残疾人。

您能想象那种痛苦吗?身体上的创伤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打击。

曾经的同窗好友竟然如此狠毒,曾经的梦想瞬间破碎。

那段日子,孙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但他没有放弃,他心中的那团火还没有熄灭。

在困境中,孙膑努力寻找着出路。

他装疯卖傻,试图麻痹庞涓,让庞涓对他放松警惕。

终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孙膑逃离了魏国,来到了齐国。

来到齐国后,孙膑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他得到了田忌的赏识,并且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在赛马中初露锋芒。

那一场赛马,现在想想都觉得精彩。

当时,田忌和齐王赛马,可田忌的马总是比齐王的马略逊一筹,每次比赛都输。

孙膑观察了几场比赛后,发现了其中的门道。

他告诉田忌:“您的上等马虽然比不过齐王的上等马,但您的中等马能胜过齐王的下等马,您的下等马也能赢过齐王的中等马。

咱们可以这样安排……” 田忌听了孙膑的计策,半信半疑地去比赛。

结果,按照孙膑的安排,田忌果然赢了齐王。

这小小的一场赛马,让孙膑在齐国站稳了脚跟,也让大家看到了他的智慧。

关于孙膑的事例的作文

关于孙膑的事例的作文

关于孙膑的事例的作文说起孙膑,那可是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他的故事充满了曲折和智慧,让咱好好说道说道。

孙膑本是孙武的后代,和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

这庞涓啊,心胸狭隘,嫉妒孙膑的才能,就使了坏心眼儿,设计陷害孙膑,害得孙膑被挖去了膝盖骨。

你想想,这得多惨呐!好好一个有志青年,就这么被同窗给坑了。

但孙膑可没被这巨大的挫折给打倒。

他忍辱负重,等待时机。

后来齐国的使者发现了孙膑的才华,悄悄把他带到了齐国。

到了齐国,孙膑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这其中最著名的战役,就得数“围魏救赵”了。

当时赵国被魏国攻打,向齐国求救。

齐国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想直接率军去赵国,和魏军正面交锋。

可孙膑却有不同的想法,他说:“咱别这么干,魏国的精锐部队都去攻打赵国了,国内肯定空虚。

咱们不如直接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军肯定得回来救,这样赵国的危机不就解除了嘛。

”田忌一听,觉得这主意妙啊,就按照孙膑说的做了。

魏军果然匆忙回救,在桂陵这个地方中了孙膑设下的埋伏。

这一仗,齐军大获全胜。

你瞧瞧,孙膑这脑子多好使!他不按常理出牌,巧妙地运用了兵法中的“攻其必救”,以逸待劳,轻松就打败了强大的魏军。

还有那马陵之战,也是孙膑的经典之作。

魏国又去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

孙膑还是老办法,率军直逼魏国都城。

庞涓得到消息后,气呼呼地带着部队往回赶。

孙膑算准了庞涓的行军速度,在马陵这个地方设下埋伏。

他还让人把一棵大树的树皮剥掉,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到了晚上,庞涓的部队点起火把,看到了树上的字。

庞涓这时候才知道中计了,可为时已晚,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知败局已定,拔剑自刎。

这一战,魏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齐国则声威大振。

孙膑的这些战术,看似简单,其实背后蕴含着深深的智慧。

他能洞察战局,准确地把握敌人的心理和行动,然后巧妙布局,一击制胜。

这得需要多敏锐的观察力和多聪明的脑袋瓜呀!想想咱们自己的生活,不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吗?有时候,咱们可能会觉得走投无路,就像当初被陷害的孙膑一样。

孙膑与庞涓_六年级作文

孙膑与庞涓_六年级作文

孙膑与庞涓从前有两个人,他们是一个老师带的学生,一个叫孙膑,一个叫庞涓。

有一天庞涓对老师说:“我们的技术很熟练了,我们想下山去给魏国做给国王出主意的人。

”老师同意了。

因为孙膑的技术特别高超,可庞涓的技术特别差,有一次,庞涓就对魏王说:“孙膑是齐国派来的间谍,你可不能相信他”。

魏王真相信了庞涓的话他下令要把孙膑杀了,在一个神秘男子的劝说下,魏王终于答应不杀孙膑,可还是把他的膝盖骨给挖了。

那几天内孙膑就装疯卖傻,魏王想:“一个疯子怎么可能对我们国家造成伤害呢。

”魏王就不问孙膑的事了,放松了对他的警惕,把他关在一个猪圈里。

有一天神秘男子又出现了,他冒充陪魏王聊天,临走时,他绕了一圈,路过猪圈时,偷偷救走了孙膑,那个人是在马肚子下装了夹层把孙膑装了进去,然后把马骑得飞快救出了孙膑的。

就这样庞涓与孙膑成了两个敌人,他们打了好多次仗,打第一仗,孙膑赢了,第二仗,孙膑赢了,第三仗,孙膑也赢了,打第六仗时,庞涓赢了,庞涓觉得很骄傲,他想:我都能打败一个老师教的比我技术高超的人士,我是多么得伟大!所以他们就没有打第七仗,可庞涓就想再打一仗,就追赶孙膑的军队。

孙膑和他军队的战士吃饭都是搭个灶用锅来烧,孙膑让手下每次吃饭后都要砸掉几个锅,其实这是计划之一。

庞涓看到就想:他们的锅在减少,肯定人也在减少就又追赶孙膑的军队。

有一天深夜,庞涓和他的手下来到深山里,想查看孙膑他们第1页共2页的行踪,他们来到一个大山洞里,看看没有,刚好洞附近有棵树,庞涓就靠在树边休息,庞涓的手碰到树感觉树上刻有字,但他怎么瞅也瞅不到,他很好奇,就让手下点个火把看树上有7个字“庞涓必死在此处”。

这下,他惊慌极了,突然成百上千支箭朝火光处射来,庞涓和他的手下都被射死了,其实孙膑他们早就埋伏好了,让手下看到火光就射箭,庞涓果然中计了!!第2页共2页。

战胜困难高考议论文4篇

战胜困难高考议论文4篇

战胜困难高考议论文4篇战胜困难高考议论文4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战胜困难高考议论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胜困难高考议论文4篇1孙中山曾说:“希望我们这一辈人能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自己的责任,既不能因失败而灰心,也不能因困难而退却。

”所以我们应该用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

孙膑便是如此。

孙膑与庞涓本是同窗,两人学习期间感情深厚。

后来,庞涓为了谋求财富做了魏国将军。

因嫉妒孙膑的才能,使用奸计,陷害兄弟。

孙膑被处以膑刑,又被关进猪圈。

为了不让庞涓看出自己是在装疯,孙膑只得整日在泥水、粪水中滚爬。

饿了便捡起地上的泥块、猪粪往嘴里塞,并装作毫无感觉的模样。

他历经磨难终于成为齐国军师,在马陵之战计杀庞涓,打败魏军。

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面对兄弟的背叛和算计,孙膑并没有伤心绝望,而是直面挫折,最终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直面挫折取得成功的人还有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困,因拖欠税款而到处躲债。

逃到一个地方做佃户,每天为地主放牛青年时期,家人大部分都因旱灾丧了性命,仅剩下长嫂和一个哥哥。

为了安葬逝去的亲人,嫂子和哥哥把他送进了一个寺院当杂差。

如此艰辛的童年促成了他坚韧的性格,最终夺得天下,成为明朝开国皇帝。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面对贫苦的生活,朱元璋并未有过多怨言,而是欣然面对挫折,最终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方向。

直面挫折,战胜困难,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将不堪设想。

刘备、关羽、张飞本是陌路人。

三人为了同干一番大事业,举酒结义,对天盟誓结为兄弟。

我欣赏史记中的人物—孙膑作文

我欣赏史记中的人物—孙膑作文

我欣赏史记中的人物—孙膑作文说起中的人物,那可真是繁星璀璨,让人应接不暇。

但在这众多的豪杰之中,孙膑这个人,就像一颗独特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别样的光彩,让我打心眼里欣赏。

孙膑,这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股不凡。

他可不是那种一出场就光芒万丈的人物,而是经历了一番曲折,才展现出自己的惊世之才。

咱先来说说他的遭遇。

孙膑和庞涓,本来是同门师兄弟,按说应该相互扶持,共同成就一番事业。

可这庞涓呢,心胸狭隘,嫉妒孙膑的才能,愣是使了阴招,把孙膑的膝盖骨给挖了,让他变成了残疾人。

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那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啊!但孙膑没有被这残酷的命运打倒,反而在困境中隐忍,等待着时机。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孙膑拖着残躯,生活变得无比艰难。

可他心里的那团火,那股对正义和复仇的渴望,一点儿都没熄灭。

他每天都在思考,都在谋划,如何才能摆脱这困境,如何才能让庞涓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

后来,齐国的使者来了。

这可是孙膑命运的转折点。

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地让使者相信了他的价值。

于是,他被秘密带到了齐国。

到了齐国,孙膑也不是一下子就飞黄腾达了。

他得先证明自己啊!在田忌赛马这个事儿上,他就展现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谋略。

大家都知道,比赛的马按照速度分为上、中、下三等。

正常情况下,田忌的马比不过齐王的马,那是输多赢少。

可孙膑有办法,他巧妙地调整了马匹出场的顺序,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再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

嘿!就这么简单一调整,田忌居然赢了!这事儿看起来简单,其实背后体现的是孙膑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和巧妙布局。

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办法。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脑子!再来说说孙膑的军事才能。

那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桂陵之战,孙膑以围魏救赵的策略,打得魏军晕头转向。

庞涓带着大军去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

一般人可能就直接派兵去赵国和魏军正面交锋了。

但孙膑不这么干,他让齐军直接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

孙、庞二人的个人品质对战争的影响长期以来,在我国史学界都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庞涓是一个怀有很强的嫉妒心而又忘恩负义、反复无常的小人。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只看见了庞涓将同窗好友孙膑诱骗到魏国加以迫害,在桂陵之战中被孙膑所擒后,孙膑不念旧仇将其放回,而庞涓却在马陵之战中不思回报反引十万大军欲雪被擒之辱这阴暗的一面,却完全忽视了庞涓作为一个魏国人为了魏国的利益统兵作战忠君报国这光明磊落的一面。

庞涓的过于忠君恰恰成为导致桂陵之战魏国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庞涓对孙膑的嫉妒,前人已有较多的评述。

笔者认为,庞涓的这种嫉妒心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因为当时,鬼谷子作为一个世外隐者,其对入室弟子的品格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如果庞涓天生就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是一个小人,那么鬼谷子是不会将其收入门下的。

当庞、孙二人同拜鬼谷子为师的时候,鬼谷子认为庞涓心高气傲、心胸狭隘,在传授兵法时对庞涓有所保留;对孙膑鬼谷子却青眼有加,对其倾囊相传,使孙膑比庞涓晚出师三年。

老师的这种不公正待遇,使庞涓对孙膑不禁大起嫉妒之心。

由此可见,后来庞涓对孙膑的迫害也是事出有因。

关于庞涓的忠君思想,在桂陵之战中就有所表现:在桂陵之战中,田忌、孙膑为疑误魏军又派轻车锐卒直攻魏都大梁,以激怒魏君,让他逼迫庞涓回军来救。

因此,笔者认为魏军在桂陵中伏并不完全是庞涓的责任。

庞涓作为魏国久经沙场的大将,对齐军布置的种种假象应有所警惕,但魏王急令他回军,本着“君命不可违”的忠君思想,庞涓只能率军快速回援,这就直接导致了桂陵之战魏军中伏惨败。

至于马陵之战后庞涓羞愤自杀,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二:其一,庞涓在马陵之战魏军再次中伏惨败后,认为自己在战争中无法帮助主帅太子申赢得胜利,反而丧师辱国,上无脸回国面对君父,下愧对跟随自己的将士,因而自杀;其二,桂陵之战庞涓曾为孙膑所俘,后被放回,眼看现今又要被老同学、老对手所俘,心里羞愧不堪,因而自杀。

反观孙膑,在他的性格品质中,始终贯穿着一个“诡”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庞涓孙膑性格分析论文
电影《战国》主要人物简析
序论。

介绍电影大概内容
列出将要解析的主要人物
说明写作意图
本论。

解析电影中的人物孙膑
解析电影中的人物庞涓
结论。

我对历史上二人的评价
给我们的启示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

齐将田忌之女田夕率兵与魏军交战,原以为胜券在握,不料却被半路杀出的孙膑用匪夷所思的计谋打败,手下伤亡惨重,田夕满怀悲愤力擒孙膑,原本想杀了他为齐国将士报仇,谁知求贤若渴的齐王却下令赦免闯下大祸的孙膑。

河洛大会上,孙膑亲自上阵帮齐国赛马,奇才初露之时,偶遇昔日的同门师兄庞涓。

已经成为魏国大将军的庞涓以三座城池为代价,将孙膑交换到魏国。

孙膑对师兄一片赤诚,原以为可以从此团聚相守,谁知他身怀的绝世兵法却
埋下祸根。

庞涓、庞妃、魏王为其针锋相对、剑拔弩张,几大诸侯国也是虎视眈眈。

悬疑重重的权势角力之中,一场旷古未有的残酷战争一触即发。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一个更可怕的惊天奇谋刚刚露出冰山一角……
此论文旨在帮助大家赏析此电影时能更好的认识人物,抓住人物的心里,了解剧情,更好的欣赏电影;另一方面,为了向大家粗略的展现一段历史,感受一下杰出历史人物的魅力,认知他们的雄谋计略!
首先介绍孙膑!孙膑和庞涓一起从师鬼谷子,传闻只有孙膑得到鬼谷子真传,所以在孙膑未出山之前就给人一个印象:他很厉害!人人都敬畏他!但事实呢?他的出场只不过是以一个大众化的形象展现的,言语甚至疯疯癫癫,显得幼稚!这又发人疑问。

但接下来的一件事证明了他是有计谋的。

适时魏齐两国在边境开战,魏军节节溃败,陷入绝境!恰逢孙膑现身,借用日食这一时机,让魏军扮成齐军混入齐营,取得大胜!自此,孙膑名声大振,各国竞相寻找他,想揽入己用!因为刚刚目睹了军队的厮杀,不忍生灵再遭涂炭,孙膑不想为人谋,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被齐国所招!这反映了孙膑的慈悲和爱民,他并不醉心于建立功名,封爵,更重要的是,他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而在此时,孙膑则对田夕倾情,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他喜欢上田夕,在这里孙膑也被赋予普通人的感情,他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欲!而齐魏赛马之后,魏国恃强凌弱,硬是要挟齐国,把孙膑劫持到魏国。

至魏后,魏王于庞涓逼他写鬼谷兵法,他却整天疯疯癫癫的,在此,我认为他不是真的疯疯癫癫的,因为在后续内容上,他领兵与庞涓对
战沉着冷静,揪出内奸机智多谋,由此可见,他的疯疯癫癫是为了求自保,打消众人的怀疑而装出来的。

以孙膑的智慧和远见,他会不知道
魏国之行凶险万分?后来的故事发展告诉我们,孙膑的疯疯癫癫恰是他智慧的体现,正是他的疯疯癫癫救了他的命!在被行了髌刑之后他一方面装疯卖傻求自保,另一方面寻求机遇逃离魏国!最终他成功了,他逃离了魏国!孙膑逃回齐国下车的一个场景:他被吓坏了,拿着铁钩胡乱的划着,眼神充满恐惧!在此,孙膑又一次被拉回人本位,脱离了神本位!回到齐国之后,他并不是立马报复,而是绝食自尽!有人不解,也许会问:孙膑历尽万难不就是为了报仇么?不错!他一方面恨魏,恨庞涓!但庞涓是谁?是和他一起从小长大,是他视为亲兄弟,是他一直信任的人!一方面他对庞涓的背叛伤心欲绝,另一方面他又不忍手足相残!这样的活着是一种痛苦,所以他愿求一死来化解内心的痛苦!内心带着无比的痛苦,他绑着香炉跳浴池自尽,也许是天意,齐国突然大地震,浴池被震裂,水全覆入地下,他活了下来!此时魏国正攻打赵国,唇亡齿寒,齐国变出兵围魏救赵!也许觉得是天意,孙膑便顺应天意带兵抵抗魏国!孙膑的深谋大略使齐军大获全胜,最后把魏军全部围困在山谷!孙膑劝降,许诺不杀,再次他的仁义再次体现,仁义的体现有二。

一,他可
怜士兵;二,他还是把庞涓当做兄弟!由于其他原因,魏军还是全军覆没!魏军的大败意味着孙膑的生命也要走到尽头,所以他选择自杀!我自认为原因有下:一,他不忍再看见厮杀,魏军的全军覆没不是他的注意,却是因为他的计谋,士兵并不是战争的主谋,他们也有父母妻儿,也只是普通人!所以魏军的死亡使他这样一个心怀慈悲的人感到罪恶,所以他选择死亡来忏悔!二,他一直视庞涓为兄弟,庞涓死了,他也万念俱灰,而且古人注重“义”,庞涓死了,他也无颜活下去,所以选择自杀!三,他深爱着田夕,田夕却是要做王妃的,而田夕也爱着他!相爱却不能再一起,这是他自杀原因之三!四,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与田夕有感情,齐王会不知?而作为齐王他会容忍么?而战争取胜了,齐国的危险已经化解,所以他肯定会找万般理由来除掉孙膑,以捍卫王得威望与尊严!这种种的原因导致了孙膑的不得善终!
再来说说庞涓!从庞涓提前辞师下山当上将军,便可知道此人是个看重功利的人,是个急于求成的人!在庞涓出现的第一个画面中,当他听到听到士兵报告说是孙膑出奇策帮助魏军打败齐军的时候,脸色大变!这种脸色的变化体现了他对孙膑的畏惧,畏惧他得到兵法,自己会被他超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庞涓的嫉妒心非常严重,试想,一般人听说
了一个自己好久不见的好兄弟会很开心,庞涓的表现无疑暴露了他的嫉妒之心!庞涓以前是齐国派到魏国的奸细,可是后来却背叛了齐国,背叛齐国的他也并没有一心来辅佐魏王,而是在内心做了一个深远的阴谋,就是取代魏王,自己做魏国的王!到此,庞涓的人格被进一步的丑化了,古人云:一臣不侍二主!背叛齐国不忠不义在前,谋取魏国,想取代魏王,此阴险在后!庞涓的另外一个性格就是高傲自负!他在魏国自认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目中无人,大臣有所怨而不敢言,怀恨在心!魏王也知道庞涓图谋王位,所以来了个借刀杀人,借孙膑的手来除掉庞涓!而这一切被魏夫人所知晓,因为魏夫人是庞涓的妹妹,手足情深,她暗中向庞涓通告,却遭到庞涓的责备!庞涓的高傲最终把他推向死亡大的深渊!
但庞涓并不是一个可以全面否定的人物!自古胜王败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山容不得二虎,历史的使命把他推向罪恶的边缘,而他的命运亦非自己可以掌握!他对孙膑受刑等等也是非常痛苦的,他也不愿意看到,以前他和孙膑如同兄弟,试问兄弟相残,会不痛心难受?可他却也没有办法,因为他的上司魏王要的兵法孙膑不给,而真正判孙膑髌刑的是魏王!孙膑本来被判死刑,正是庞涓的求情才让魏王改变主意的!如若他真的想孙膑死,他孙膑会回到齐国么?他本来是有很多机会除掉孙膑等人,可是他没有!人之初,性本善,庞涓本非小气恶毒之人,他是时代的产物,是魏国的产物,既生瑜,何生亮?庞涓之悲哀如周瑜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本来就是给后人来评价的,怎么
评价,看官自己评定!
我自认为,在战国兼并战争不断的时代,战争双方没有哪方是代表正义的,也没有哪方是代表邪恶的,所以双方的谋士,将领也无正义,邪恶之分!至于后人的评价,大都是站在表象来评价!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目的是胜利,失败就意味着自己的人民被杀戮,自己的国家被侵占,所以为了自保,一些阴险的招数也就不足为怪,那只是取胜的手段罢了。

从过程看,也许不为推崇,但从目的看,还是比较纯洁的,并可以理解!所以孙膑,庞涓,也难以评定个好坏来!但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的,胜利者往往教史官篡改历史,好使自己名垂青史,谁又敢断定孙膑没有篡改历史?难道孙膑就是正义的化身?最起码他在魏国老百姓眼里不是!所以说谁是谁非已无意义!
千年过去了,战国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孙膑和庞涓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今世界也是风生云
起,大国之间的博弈,小国之间的摩擦,使表面平静的世界暗波涌流!中国作为世界刚刚崛起的一极,应当吸取古人的教训,才能置身群雄,独挡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