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分析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腹腔镜治疗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9例分析

r e q u i r e me n t s f o r a d j u s t i n g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p o s i t i o n i n s u r g e r y , a l l p a t i e n t s u s e d s p l e n i c a r t e r y p r e l i mi n a r s o f l a pa r o s c o p i c t r e a t me nt o n 9 c a s e s o f pa t i e nt s wi t h p r i ma r y s p l e ni c be ni g n t u mo r
・
I I 缶 床研 究 ・
2 0 1 3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1 期
腹腔镜治疗原发性脾脏 良性肿瘤9 例分析
聂高 华 张 克明 杨其 刚 杨 兴 云南省弥勒县人民医院, 云南弥勒 6 5 2 3 0 0
【 摘要 】目的 探讨 腹腔镜脾切 除术 的体位 、 脾 蒂 的离 断方法。 方法 回顾分 析 9例原发性脾脏 良性肿瘤手 术资料 , 术 中据手术 暴露要求 调整相应体 位 , 均采用脾 动脉预 阻断 , 二 级脾蒂离 断法 。 结果 本组 9例 手术顺利 , 无 中转开
Me t hods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9 e a s e s o f p r i ma r y s p l e n i c b e n i g n t u mo r s L S , a c c o r d i n g t o s u r g i c a l e x p o s u r e
脾良性肿瘤

【疾病名脾良性肿瘤称】【英文名benign tumor of spleen称】【别良性脾肿瘤名】肝胆外科/脾脏外科疾病/脾囊肿和肿瘤/脾肿瘤【类别】【 ICD 号】D36.7【概述】脾良性肿瘤主要包括脾错构瘤、淋巴管瘤、血管瘤、纤维瘤、脂肪瘤等。
脾良性肿瘤多为单发。
瘤体体积较小时可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偶然在切除脾脏时或在尸检时发现。
【流行病学】脾脏良性肿瘤临床罕见,脾血管瘤在脾脏良性肿瘤中较为常见。
自1861年Rok I Tansky首先描述脾脏错构瘤后到1990年,仅有106例,其中到1986年的125年间国外文献报道的病例有100例左右,国内文献自1944—1990年报道的病例仅有6例,国内最近10年报道的病例明显增多。
曾有人做过统计,在20万例切除的脾脏中只有3例为脾脏错构瘤。
【病因】脾良性肿瘤病因尚不清楚。
【发病机制】根据起源组织的不同,主要分为3大类型。
1.脾错构瘤脾脏错构瘤的病理特征为脾的正常成分的数量比例失衡或结构异常,结缔组织小梁减少或缺如,有时可见淋巴细胞集结,而白髓不常见。
偶见髓外造血灶。
1937年Mordosini曾描述该病病理所见,该瘤结节呈球形,质硬,界限明显,但无包膜。
颜色暗红、粉红或灰白、灰黄色。
多数单发,偶尔多个结节,结节直径O.1~23cm。
显微镜观察可见含一种至数种正常脾脏成分,但组织成分多少及相互关系不一。
脾脏错构瘤根据瘤内所含主要成分的相对多少分为以下4种病理学类型。
①纤维为主型:瘤内成分以纤维为主。
②血管为主型:瘤内血窦丰富,有时血窦扩张,似海绵状血管瘤。
③淋巴组织为主型:淋巴组织明显增生,可见淋巴滤泡形成。
④混合型:以上各种成分混合存在。
大多数脾脏错构瘤属于混合型。
2.脾血管瘤脾血管瘤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也有毛细血管瘤、静脉性血管瘤的报道。
血管瘤可呈结节型或弥漫性,巨大弥漫性血管瘤可侵及全部脾脏,临床上多为偶然发现,极少引起脾肿大,但可合并发生梗死、感染、钙化等继发性病变,文献中有关于海绵状血管瘤发生恶变的记载,但鲜有血液学异常的改变。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n o s i s b e f o r e o p e r a t i o n d e p e n d s o n c l i n 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a n d i ma g i n g s t u d i e s . Th e o p e r a t i o n i s a n e f f e : c t i v e me t h o d
( Co l l e g e o f Li f e Sc i e n c e a n d Me d i c i n e , J i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d o n g Ac a d e my o f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J i n a n 2 5 0 0 6 2。 Ch i n a )
( ’济南 大 学 山 东 省 医 学 科 学 院 医 学 与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山东 济 南 2 5 0 0 6 2 ; 济 宁医 学 院附 属 医院 , 山东 济 宁 2 7 2 0 2 9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原 发 性 脾 脏 良性 肿 瘤 的 I 临床 、 影像 、 病 理 特 点 及 外 科 治 疗 方 法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济 宁 医学 院 学 报 2 0 1 3 年 2月第 3 6卷 第 1 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9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9 7 6 0 . 2 0 1 3 . 0 1 . 0 1 1
原发 性脾脏 良性肿 瘤的诊断 及外科治疗
靳 松 孙 自强 。 崔 凯 李 胜
原发性脾脏肿瘤34例临床分析

脏 切 除术疗 效好 。结 论 影像学 检 查是 诊断 发 性脾 脏瘤 的 j要依 据 。 术前 不 易区别 良恶性 肿瘤 ,治疗 应首 选脾 脏 切除 术 。 |
【 键 词J 原发 性脾 脏 肿瘤 关 中 图分 类 号 :R 3 732 脾脏 切除 术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7 — 14 (0 8 5 O 一 2 6 1 8 9 20 )0 —1 8 O
早 期缺乏 特异 的临床表 现 , 容易被 忽视 , 甚 误诊 。 我科 对 19 年 1 98
管瘤 最 多见 。本组 2 俐脾 脏 良性 肿瘤 中 ,脾血 管瘤 1 例 (78 , 3 1 4 .%)
脾表 皮样 囊肿 7 (0 4 、脾 假性 囊肿 1 ( .%) 例 3 .%) 例 4 3 、错 构瘤 2 例
断 有重 要 指 导意义 。B 检 查 不仅 可显 示脾 脏 的 大小 , 趔 区分 囊实 性
占位病 变 ,而且对 脾 脏肿 瘤 的诊 断有 很 高 的价 值 , 用较 低 , 费 可作
为诊 断 的首 选 方法 。主要 表 现为 脾肿 大 , 态 失 常 , 形 肿瘤 图像 一 般
3 例 均经 手术证 实为脾 肿瘤 ,良性 2 例 ( 4 4 血管 瘤 1 例 、 2 脾表皮 样囊 肿 7 、 例 脾错 构瘤 3 、脾假 性囊肿 1 、 例 例 脾淋 巴管瘤 1钊) 恶 。 t 性 l例 ( 0 恶性淋 巴瘤 6 、纤维 肉瘤 2 、 管 肉瘤 1 、 移性恶 例 例 血 例 转
块 、 功能 亢进 、 脾 发热 、 化道不适 及进行 性 消瘦 。良性肿 瘤患者 L 消
腹 肿块 、 消化道 不 适 , 上腹疼 痛多 见 , 左 部分可 无症状 , 仅在体检 中
脾脏原发性肿瘤32例诊治分析

裂发 生 . 表现 为急腹 症 。
33 诊 断 _
脾 脏原 发性 肿瘤 症状 无特 异性 。早期 4 J
或 小 范 围 良性病 变 患 者可 无 明显 症状 和 阳性 体 征
【 作者简介】 刘博(9 1 8 , , 17 — ~)男 辽宁鞍 山人, , 硕士 副主任 医师, 研究方 向: 肝胆外科 。
l 4例患 者 无症 状 。 为 良性 肿 瘤 , 因其他 疾 病 检 均 系
查或 正常 体检发现 。 5例 患者查 体可扪 及脾 大 , 2 8例 患者 血常规 检查有 血细胞 减少 。全部 患者均 行 B超 检查 , 发现脾 大 2 7例 , 提示 占位 2 9例 , 2 该 9例 又行
管 瘤 、 巴管 瘤 、 管 内皮 细 胞 瘤 和 血 管 外 皮 细胞 淋 血
瘤。 恶性 包 括血 管 肉瘤 、 巴 肉瘤 和血管 内皮 肉瘤 : 淋 3 淋 巴源 性 肿瘤 : 括 霍 奇金 病 、 霍奇 金 淋 巴瘤 、 ) 包 非
浆细胞 瘤滤 泡假 性淋 巴瘤 、局 部反 应性 淋 巴组织增 生和炎 性 假瘤 ; ) 淋 巴肿瘤 : 括脂 肪瘤 、 管脂 4非 包 血 肪 瘤 、 性纤维 组织 细胞 瘤 、 恶 恶性 畸 胎瘤等 。脾 脏原 发性肿 瘤发病 率低 。 据尸检 统计 , 脾脏 良性肿瘤 的发 生 率约 为 01% , 脏 恶 性肿 瘤不 超 过全 身 恶性 肿 . 4 脾 瘤的 0 4 . %E。脾 脏原 发性肿 瘤 中以 良性 居多 .状 . 腹胀 、 心 等 。伴 随着 肿 瘤增 大 . 分患 如 恶 部
者 出现 不 同程 度 的脾 功 能亢 进 , 少数 有 自发性 脾破
良性肿瘤的特点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良性肿瘤的特点是什么
导语:我们知道,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肿瘤的危害性比较小一些,但是患者也同样不可忽视,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否则,良性肿瘤也有可能发展成
我们知道,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肿瘤的危害性比较小一些,但是患者也同样不可忽视,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否则,良性肿瘤也有可能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到时候就会后悔莫及了,了解良性肿瘤的特点,有利于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男性肿瘤的特点是什么?
良性肿瘤绝大多数不会恶变,很少复发,生长缓慢,对机体影响较小。
但这并不是说,良性肿瘤没有危险。
相反,有些良性肿瘤对人体危害很大,必须密切关注。
首先,观察肿瘤生长的部位。
当良性肿瘤生长在身体要害部位,这些部位空间又相当有限时,同样可造成致命的后果。
如生长在头颅内长在甲状腺上及纵膈的巨大良性肿瘤等。
发生在胃肠壁或肠腔内的良性肿瘤,也因为瘤体增大会引起梗阻、出血、穿孔、黄疸等急症,延误治疗可导致死亡。
其次,关注良性肿瘤的恶变倾向。
有些良性肿瘤会发生恶变,一旦变成恶性,其后果与恶性肿瘤相同。
有些非肿瘤病的良性病变同样与恶性肿瘤有关。
如乳腺的囊性小叶增生症、黑痣、肺组织或其它部位的疤痕性病变,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肝硬化等均有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
现在,大家对良性肿瘤的特点了解了吧,良性肿瘤也是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的,因为它有发生恶变的可能,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检查出良性肿瘤的话,务必要及早治疗,千万不能听之任之,否则,一旦良性肿瘤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后果难以想象。
脾脏割除标本的病理特征与疾病诊断

脾脏割除标本的病理特征与疾病诊断引言脾脏是人体内很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在免疫、造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脾脏病变在临床上常常需要进行割除,以进行病理分析和进一步的诊断。
本文将介绍脾脏割除标本的常见病理特征和相关疾病的诊断方法。
脾脏病理特征脾脏病变的病理特征各不相同,下面将罗列其中常见的病理特征。
1.脾脏肿大:脾脏肿大是一种常见的脾脏病变。
肿大的脾脏常常可以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来发现。
脾脏肿大可能是由于脾脏炎症、肿瘤、纤维化等原因引起的。
2.脾脏出血:脾脏出血是指脾脏内部的血管破裂导致出血的情况。
脾脏出血常常与外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脾脏破裂。
3.脾脏肿瘤:脾脏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是脾脏恶性淋巴瘤和脾梗死。
脾脏肿瘤的病理特征包括肿块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方面的变化。
4.脾脏干酪样坏死:脾脏干酪样坏死是一种特殊的病理变化,常常出现在结核性病变中。
脾脏干酪样坏死的特征是形成坏死灶,质地干酪样,呈黄白色。
5.脾脏炎症:脾脏炎症常常伴随着其他疾病的发生,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炎症的特征包括脾脏肿大、充血、纤维化等。
脾脏疾病的诊断方法脾脏割除标本的病理特征对于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脾脏疾病的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与体征:脾脏疾病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脾脏肿大、脾脏疼痛、发热等。
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来确定脾脏疾病的可能性。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超声、CT、MRI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并检测可能的病变。
3.脾脏穿刺活检:脾脏穿刺活检是一种直接获取脾脏组织样本的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穿刺脾脏并取得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这种方法可以确定脾脏的病变性质,如肿瘤、炎症等。
4.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提供脾脏疾病的一些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
原发性脾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性畸胎瘤 、 卡波西 肉瘤 ) 。夏穗生等 将脾肿瘤分 为 良性 、 原发恶性 和转 移性 肿瘤 三类 , 良性 脾肿瘤 在
中血 管瘤 最常 见 , 巴管 瘤 和 错构 瘤 次 之 。孙 重波 淋
等_将脾肿瘤分为血管来 源、 巴组织来源 、 4 淋 胚胎 组织来源 、 神经组织来源 、 其他问叶组织来源和类肿 瘤病变六类 。脾脏原发恶性淋巴瘤是其原发肿瘤中 最常见者 , 断标准 : J诊 ①首发症状为左上腹 隐痛 及脾肿大造成 的压迫症状 。② 未发现其他部位肿 瘤。③术 中探查肿瘤仅限于脾脏。④确诊后 6个月 其 他部位 不 出现淋 巴瘤 _ 。本 组 有 1 恶 性 淋 巴 4 J 2例 管瘤 , 均符合上述标准。 原发脾肿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 早期可以无
疗以手术为主 , 恶性肿瘤需辅 以化疗 。
原发脾肿瘤的诊 断主要依靠影像 学检查 , 治
关键词 : 脾肿瘤 ; 脾肿瘤分类 ; 影像学检查 ; 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 : 67 6 R 5 .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0 22 6 2 1 )20 8 -2 10 -6 X(0 1 4 -040
胞瘤 、 滤泡假性淋 巴瘤 、 局部反应性淋 巴组织增生 、 炎性假瘤) 。④非淋巴肿瘤 ( 包括脂肪瘤 、 血管脂肪
瘤 、 性纤 维组织 细胞瘤 、 维 肉瘤 、 恶 纤 平滑 肌 肉瘤 、 恶
腹不适 5例 , 发热 1 , 例 脾功能亢进 1 无任何临 例, 床症状 3例。2 O例恶性脾肿瘤 中, 上腹包块 l 左 O 例, 上腹疼痛 7 , 例 发热 9 , 例 脾功能亢进 2 , 例 消瘦
通讯作者 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病例分析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以发现该肿瘤的临床特点。
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因患有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而被收入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结果特征,同时采用统计学分析处理,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0.05为有意义。
结果①4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程度不一的左上腹部不舒适14例,左上腹部包块12例,无明显症状14例;②影像学检查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脾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32例,CT 检查结果提示脾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40例,核磁共振(MRI)检查提示34例T2WI信号明显增高,提示T1与T2不均匀性混杂信号6例。
患者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差别(P>0.05),在影像学检查方法中,CT和MRI与超声检查相比更具诊断价值(P<0.05)。
结论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性,对该疾病的诊断采用的主要辅助方法为影像学检查,相比于B超,CT与MRI 更具优势,但最终确诊还应取决于病理切片诊断。
标签:原发性脾脏肿瘤;良性肿瘤;临床特点
据可靠临床资料统计,现代生活的高强度压力、辐射等使得患有原发性肿瘤的群体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
在众多原发性脏器肿瘤中,脾脏肿瘤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而该疾病的定义、分类等在临床上尚未得到统一的定论。
就目前状态而言,脾脏原发性良性肿瘤与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脾脏转移瘤相比,发病率更低,由于该病较为少见,临床上对该疾病的研究文献也较少。
为了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文章选取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并对其展开研究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因患有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而被收入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选对象的年龄均在21~73岁的范围之内,平均年龄(4
2.4±
3.8)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
患者肿瘤类型:单发性脾脏错构瘤6例,多发性脾脏错构瘤2例,单发性脾脏血管瘤8例,多发性脾脏血管瘤16例,单发性脾脏淋巴管道瘤5例,多发性脾脏血管瘤3例。
选取标准:①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标准;②所选对象的一般性资料无特异性差别,有可比性;③患者均未患有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其他原发性疾病,且患者的精神意识状态均为正常。
1.2 方法对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病例、病程记录、治疗及护理记录、手术记录、常规检查结果等[2],分析并统计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特点等。
2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症状4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程度不一的左上腹部不舒适14例,左上腹部包块12例,无明显症状14例。
见表1。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左上腹部不舒适、左上腹部包块以及无明显症状为主,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例数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意义(P>0.05)。
2.2 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40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脾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32例,CT检查结果提示脾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40例,核磁共振(MRI)检查提示34例T2WI信号明显增高,提示T1与T2不均匀性混杂信号6例。
在上述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中,CT和MRI与超声检查相比正确诊断率更高,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明显(P<0.05),有意义。
3 讨论
脾脏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以免疫、造血等功能为主,是人体中最主要的外周免疫实质性脏器,脾脏的血流量非常丰富[3]。
据可靠临床资料统计,脾脏发生原发性肿瘤的概率微乎其微,其中,原发性良性肿瘤更为少见,其发病率低于1%[4]。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及医疗水平的发展,脾脏原发性良性肿瘤的诊断率和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中以超声检查、CT以及MRI等检查手段为临床常用诊查手段。
通过对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40例观察对象的研究与分析可知,脾脏原发性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左上腹部的不适症状(包括左上腹部疼痛、肿胀)、左上腹部肿块以及无特殊临床表现为主,且上述几种临床体征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与本次研究中的结果相符合。
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诊查手段有超声检查、CT和MRI三种。
超声检查可以直接表现出脾脏的大小、占位性病变情况等,对于诊断脾脏原发性良性肿瘤有着一定的诊断价值[5]。
超声检查下,肿瘤一般出现脾脏实质内异常回声,且不同的肿瘤回声形式和性质不同,脾构错够肿瘤的内部回声较为均匀、边界清晰,脾脏血管瘤的超声检查显示高频回声且后方轻度增强,脾脏淋巴管肿瘤的外部为无回声区域但后方回声增强。
目前,CT与MRI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这两种诊查手段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超声检查更高,这主要是由于这两种辅助检查方式能更为直观的将肿瘤组织与周边组织的解剖位置、空间关系等表現出来。
综上所述,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具有特异性,在临床上常用超声检查、CT和MRI作为辅助诊查手段,后两者更具诊断意义,但对疾病的确诊还应取决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参考文献:
[1] 陈永亮,黄志强,周宁新,张文智,黄晓强,刘荣.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
瘤13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02(20):137-139.
[2] 邓侠兴,杨卫平,陈皓,尹路,彭承宏,蔡伟耀,李宏为.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J]. 临床外科杂志. 2011,03(30):177-179.
[3] 高纪东,蔡建强,邵永孚. 原发性脾肿瘤11例临床治疗分析[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0,03(30):164-166.
[4] 白晓枫,梁建伟,赵东兵,邵永孚,赵平.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J]. 中华医学杂志. 2011,06(11)324-326.
[5] 靳松,孙自强,崔凯,李胜.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02(20):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