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省会20世纪气象要素分析-(温度-降水)知识交流

合集下载

东北气候现象分析报告

东北气候现象分析报告

东北气候现象分析报告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为寒冷干燥,季风明显,气温变化大,降水集中等。

接下来就东北气候现象进行分析。

一、气温变化大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

冬季平均气温在-10℃左右,严寒持续时间长,常有冰冻和大雪天气。

夏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盛夏时最高气温可达30℃以上。

由于气温变化大,东北地区常年有冰雹、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

二、降水集中
东北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夏季气温升高,水汽含量增加,雨水相对较多。

夏季降水主要以雷雨为主,常伴有强对流天气。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降水量同样增加。

秋季降水主要是因为冷空气影响,湿气在冷空气激发下凝结形成降水。

三、季风影响
东北地区受到季风影响较大,冬季西风影响,夏季东北季风影响。

冬季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带来了严寒和降雪天气。

夏季东北季风吹来暖湿空气,降水增加,但也带来了高温和潮湿的天气。

四、气候变化
近年来,东北地区也在不断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夏季气温逐渐升高,高温天气频繁出现,降水量不稳定。

同时,东北地区也出现了一些罕见的天气现象,如干旱和洪涝等。

这些气候变
化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的气候现象主要包括气温变化大、降水集中、季风影响和气候变化等。

了解和分析这些气候现象对于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天气灾害预测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同时,也需要关注和研究气候变化对当地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地理各省知识点总结

地理各省知识点总结

地理各省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四大的国家,拥有广阔的疆域和多样的地理地形。

中国地理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南高北低、东低西高等。

下面将对中国各省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个省份。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是全国耕地面积最多的地区之一。

东北地区的气候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东北地区的地势为东高西低,由于受到西伯利亚冷气团的影响,东北地区气温较低,冬季漫长。

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主要特点为:黑龙江省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大豆、玉米、水稻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大省,汽车、化工、冶金等行业发展迅速;辽宁省是中国东北的经济中心,其西北地区盛产煤炭、铁矿石,已形成以煤、铁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二、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山西两个省份。

华北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重镇,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华北地区的气候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华北地区的地势为东高西低,地形平坦,盆地广泛。

华北地区的主要特点为: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天津市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渤海湾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河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的主要产地,其工业和旅游业也发展迅速;山西省是中国煤炭大省,盛产煤炭和铁矿石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三、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包括了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个省份以及上海市。

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中国的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

华东地区的气候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雨充沛。

华东地区的地势为东高西低,地形为平原和丘陵相间。

华东地区的主要特点为:上海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是中国的金融、贸易中心;江苏省是中国的工业大省,其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工业部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汽车、化工等行业发达;浙江省是中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之一,私营企业经济发达,电子、纺织等行业发展迅速;安徽省、福建省和江西省则是中国的农业大省,盛产稻谷、小麦等粮食作物,福建省还是中国南部重要的渔业省份。

近50年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摘要:以东北三省中的六个市为研究区,首先收集1961-2010年东北六个市的年平均降水和年平均温度的数据,然后通过统计数据,制作图表,最后从图表中观察近50年的温度降水变化,并从中寻求此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东北地区、温度、降水1.引言气候变化是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 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

它被认为是威胁世界环境、人类健康与福利和全球经济持续性的最危险的因素之一[1]。

而气候是否变化则是通过温度降水来体现的,而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在一直慢慢变暖。

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在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陈隆勋[2]等对近45 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作了全面分析:中国自20 世纪40 年代到达20 世纪的第一个暖期后, 于50 年代气温急剧下降, 随后呈波动变化。

80 年代后, 气温又急剧上升, 90 年代达到20 世纪的第二个暖期。

在区域差异上, 中国的现代气温变暖主要在35°N 以北。

而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有其特殊性。

本文对东北六个市的温度降水变化进行数据分析,目的在于探讨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的温度降水变化特征。

2.对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温度降水数据进行处理2.1收集近50年来六个主要城市的年均温度降水数据通过查询资料以及咨询老师等各方面对数据进行收集。

收集数据如下两个表格: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的年均降水量数据时间漠河乌兰浩特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1961 330.1 350.2 485.3 481.7 552 860.6 1962 469.7 259.3 391.9 492 615.6 691.1 1963 377.4 453 651.3 636.6 699.9 666.5 1964 284.7 361.6 512 532.5 824 880.7 1965 303.6 411.3 539.9 486.5 422.3 310.3 1966 356.3 344.6 502.6 571.7 625.1 787.2 1967 273.5 229.7 343.7 476.3 495.4 695.3 1968 301 305.8 488.5 442.6 543.9 386.9 1969 410.3 523.8 550.5 614 745.6 439.9 1970 352.9 404.2 424.8 654 754.2 700.8 1971 255.2 429.5 566.3 440.3 688.1 628.3 1972 351.7 266.7 454.2 384.2 515.6 523.3 1973 209.1 474.5 354.9 702.4 820.9 854.8 1974 271.4 418.5 372.7 514 747.4 728.5 1975 335 413.4 341 469.7 740.5 492.9 1976 303.8 409 292.5 522.5 548.4 805.9 1977 581.7 329.9 510.8 571.3 579.9 648.4 1978 398.5 362.3 364.6 433.2 533.1 549.1 1979 203.7 253.7 378.1 498.8 558.9 683.5 1980 429.5 298.6 601 630.2 618.3 444.61981 453 466.2 622.5 536.8 583 438.3 1982 550.2 288.5 532.5 329.7 552 380.5 1983 414.3 545.3 534.5 588.8 763.9 594.1 1984 624.7 524.8 619.1 653.5 718.1 595.9 1985 384.3 502.7 745.9 821.9 810.8 924.4 1986 318.7 523.6 512.3 784.2 969.5 387.7 1987 393.1 497.9 684 593 724.9 774.3 1988 377.6 559.5 609.1 469.7 629.7 457.3 1989 537.9 265.5 345.5 623.9 467.4 446.7 1990 503 747.1 490.6 579.3 642.4 637.7 1991 418.1 626.4 597.3 700.1 748.9 438.4 1992 384.2 305.1 462 519.3 554 747.6 1993 591.9 557.5 552.7 470.1 633.7 464.9 1994 435.3 533 818.8 689.4 893.1 791.8 1995 460.4 410.4 424.7 560 880.7 656.7 1996 472.3 399.5 480.7 490.2 721.9 660.3 1997 418.2 250 481.9 574.8 571.8 528.7 1998 496.1 823.9 659.2 623.3 857.6 818.8 1999 486.3 289.3 438.6 489.6 561.2 258.2 2000 385.8 288 488 416.3 501.5 419.2 2001 506.7 227.6 385.2 389.9 583.8 485.9 2002 286.8 362 600.7 490.6 739.2 312.9 2003 553.1 413.5 513.7 517.7 652.4 522.5 2004 471.6 156.4 525.8 476.2 705.2 614.9 2005 344.3 548.5 507.9 681 822.2 768.5 2006 507.7 320 487.9 632.6 576.3 493.8 2007 346.1 359.8 444.1 534.2 672.3 859.6 2008 455.2 350.9 439 716.8 721.7 509.9 2009 543.9 346.4 534.1 481 657.7 718.7 2010 439.5 513 591.3 878.3 1036.6 684.6 东北地区六个主要城市的年均温度数据时间漠河乌兰浩特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1961 -5.01092 4.527734 4.223713 5.627036 8.761073 10.83024 1962 -4.50893 4.240311 4.062101 5.120332 7.80517 10.22284 1963 -3.61377 4.561614 3.634743 5.471066 7.973171 10.11761 1964 -4.99159 4.405119 3.434651 4.773974 7.611411 9.976965 1965 -6.25458 3.414131 2.720547 4.407492 7.829472 10.39498 1966 -6.05163 3.707369 3.475326 4.862739 7.574265 9.972357 1967 -3.52798 4.957315 4.380751 5.261873 7.854448 9.962445 1968 -4.06488 4.73533 3.97732 5.100192 8.069954 10.13627 1969 -6.27999 2.659478 2.143111 3.387278 6.778111 9.265405 1970 -4.81078 4.026025 3.257154 4.617865 7.616681 10.06329 1971 -4.03635 4.329914 3.837576 5.076892 7.797766 10.2391 1972 -6.24019 4.088346 3.179215 4.926044 7.793595 10.11071973 -4.35571 4.787717 3.529185 5.407957 8.401725 10.75644 1974 -5.60329 3.513186 2.933674 4.752921 7.773707 10.02499 1975 -3.38929 5.820594 5.269917 6.467312 8.949289 11.27839 1976 -5.60868 3.641546 3.298905 4.483411 7.587705 9.796951 1977 -5.32504 4.163339 3.252632 5.03887 7.946139 10.4164 1978 -4.21872 4.762726 3.737755 4.980608 8.098233 10.90705 1979 -5.16994 4.458242 4.103916 5.489752 8.57693 10.91128 1980 -4.73493 3.900468 3.014804 4.408953 7.709033 9.908947 1981 -4.39273 4.567159 3.767827 4.778587 8.23387 10.42387 1982 -3.91723 5.775862 5.208832 6.44278 9.092832 11.29547 1983 -3.89466 5.358114 4.179563 5.898701 9.046026 11.37244 1984 -4.85222 4.205069 3.424533 4.90959 8.182692 10.43032 1985 -4.67137 4.213797 3.318022 4.774509 7.984883 9.704551 1986 -3.63969 4.963068 3.949907 5.017531 8.11276 10.34537 1987 -5.54459 4.225444 3.366386 5.089228 8.360185 10.32385 1988 -2.82009 5.521394 4.18448 5.795102 9.0952 11.17634 1989 -3.32515 6.047719 5.058385 6.669081 8.680193 11.76337 1990 -2.92948 5.844137 5.442978 6.845662 8.473274 11.262 1991 -4.12181 5.186524 4.439713 5.660766 7.919382 11.21859 1992 -3.99129 5.46375 4.280285 6.006825 8.086167 11.2861 1993 -3.31697 5.416464 4.389962 5.835199 7.990737 11.20715 1994 -3.66887 5.930689 4.708207 6.543683 9.003817 11.82188 1995 -3.16756 6.19897 5.282979 6.485831 8.580525 11.42044 1996 -4.46427 5.265538 5.033589 5.883428 8.079646 10.91728 1997 -3.94718 6.277024 5.652101 6.689953 8.873539 11.76066 1998 -3.75324 6.067226 6.048707 7.345385 9.71913 11.77734 1999 -4.25881 5.655485 4.88722 6.064634 8.983996 12.09718 2000 -4.80065 5.354491 4.62163 5.648519 8.31157 11.4533 2001 -3.47079 5.797169 4.847487 6.05025 8.368502 11.53861 2002 -3.20459 6.123559 5.483982 6.850753 9.316146 11.89608 2003 -3.95344 6.198948 5.997119 7.046643 9.145698 11.33489 2004 -3.32537 6.476979 5.828597 7.146092 9.591469 12.1728 2005 -3.45579 5.442387 4.725629 5.646169 8.047438 10.89719 2006 -4.65099 5.537714 5.273584 6.575778 8.274703 11.38052 2007 -3.06654 7.102218 6.645449 7.678532 9.043159 12.27214 2008 -3.22665 6.688708 6.599857 7.219005 8.639871 11.36561 2009 -4.86877 5.343724 4.94323 6.117109 7.648009 11.47603 2010 -4.52609 4.760902 4.501057 5.167696 7.23315 10.2659漠河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中国版图的最北端,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1°07′~124°20′,北纬52°10′~53°33′,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

东北知识点总结

东北知识点总结

东北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环境1. 地形地貌东北地区地势复杂,地貌多样。

主要的地貌类型有辽河平原、松嫩平原、松辽平原和长白山脉、小兴安岭、张广才山、雁岭、云岭、莽岭。

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有松花江、辽河、鸭绿江、深河和图们江等。

2. 气候东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

冬季气温极低,达-30度以下,夏季气温则在20-24度之间。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秋季则比较干燥。

3. 自然资源东北地区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煤炭、铁、铁合金、铜、铝、金、钨、石油和天然气等。

其中煤炭、铁和石油储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东北地区还拥有大量的林木资源,其中以松木和落叶松最为丰富。

二、历史文化1. 族群东北地区的主要民族有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韩族和锡伯族等。

其中满族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而朝鲜族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丹东、丹东市的东港和凤城等地。

2. 历史东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和养殖区,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门户和边疆要塞。

在历史上,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原民族向北扩张、向东辐射的出发点。

春秋时期,东北地区已有辽、燕等少数族群形成。

并且在明朝时期,辽东等地区已成为我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

3. 文化遗产东北地区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旅顺口炮台和东来顺俄式建筑等,这些文化遗产是东北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众多的民俗风情和传统节日,如冰雪节、吉林国际电影节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这些活动都展示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三、经济发展1. 农业东北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和小麦等。

此外,东北地区还是优质畜牧业和科学养殖的基地,其畜牧业以猪、牛、羊、马、鸡、鸭和鹅等为主,渔业也十分发达,主要有咸水渔业和淡水渔业两大类。

2. 工业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工业主要以重型机械、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冶金和原材料工业为主。

东北地区是中国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地区之一,其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储备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工业就业人口多。

2022年中考地理复习+“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知识点

2022年中考地理复习+“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知识点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土壤、河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位置和范围位置:东北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南邻渤海、黄海;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3.河流中俄界河:黑龙江、乌苏里江;中朝界河:图们江、鸭绿江;除此以外,还有松花江、嫩江、辽河(课本p14图)4.山河特点/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5.气候东北三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冬季以降雪为主。

6.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冷湿的原因?冷:纬度高,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

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排水不畅。

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7.读右图,(1)分析东北三省气温变化特点和降水变化特点气温由南向北递减(主导因素:纬度位置);A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导因素:海陆位置)(2)分析A处气温低(等温线向南凸出)原因此处为大兴安岭,受地形影响,海拔高,气温低。

(3)分析B处降水对于多原因此处距海近且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

8.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规律(1)雪期由北向南变化规律:始期越来越晚,终期越来越早,雪期越来越短。

(2)影响积雪厚度的因素:地形:山地迎风坡,降雪多,积雪厚。

纬度位置:纬度高,雪期长,积雪厚。

距海远近:距海近,降雪多,积雪厚。

9.对民居的影响: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1)屋顶坡度大与降雪较多有关,坡度大,有利于积雪滑落,防止积雪压坏房屋;(2)墙体厚、窗户小与气温较低有关,当地纬度高,距冬季风的源地近,气温低,墙厚窗小,有利于防风、保温;可减少室内热量散失。

二、人文地理特征——农业——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白山黑水”:指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2.“林海雪原”: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雪期长。

3.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条件?不利:①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热量不足—限制性因素);②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知识点一、地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总面积约为1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亿人左右。

二、地形地貌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平原和长白山、长白山脉以及松花江、黑龙江、辽河、鸭绿江等众多河流的交汇处,地形地貌极为复杂。

其中长白山和长白山脉是区内最高的山脉,海拔最高可达2691.3米。

三、气候特点东北地区地处亚洲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受到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以及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是中国唯一一个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地区。

其中,黑龙江省主要是寒温带季风气候,吉林省和辽宁省则是暖温带季风气候。

四、资源特点1.农业资源: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稻米等作物。

2.矿产资源:东北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黄金等矿产资源。

3.林业资源: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接近40%以上,是重要的林产品出产区。

五、经济发展东北三省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地区之一,拥有煤炭、钢铁、机械、化学等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电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六、文化特色东北地区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特色。

其中,黑龙江省的满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是中国少数民族,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吉林省是中国文化名城之一,是盛产汉字的地方,辽宁省则是 " 三国 " 文化和辽宁文化的发源地。

七、旅游资源东北三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各地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遗迹、湖泊草原等独特风貌,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区域之一。

其中,长白山、亚布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鸭绿江、沈阳故宫等景点深受游客喜爱。

八、总结东北三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经济发展优势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是中国重要的区域之一。

未来,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东北三省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发展水平,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大连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临黄海,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域。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要素,它们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大连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1. 季节变化大连地区的气温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春秋温和。

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分析显示,大连地区的平均气温在不同季节有着显著的差异。

冬季气温一般在0℃以下,有时会出现较大的寒潮天气,夏季气温一般在25℃以上,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0℃以上,春秋季节气温适中,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2. 年际变化大连地区的年际气温变化较为稳定,近年来虽然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但变化幅度并不是很大。

根据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大连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过去几十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增温趋势。

3. 空间变化大连地区的气温在空间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沿海地区气温较为温和,而内陆地区气温较为寒冷。

这与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有关,海洋具有很大的热容量,变化较为缓慢,因此沿海地区的气温受海洋影响较大,呈现出比较稳定的气温特征。

大连地区的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夏季降水主要受到台风和季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大,而冬季降水则主要是由于冷暖气团的影响,降水量较少。

大连地区的年际降水变化较为不稳定,受到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近年来降水量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大连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均匀的,在一些年份降水量明显偏多,而在另一些年份降水量则偏少。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1、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东北气候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自东南而西北,年降水量自1000mm降至300mm以下,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

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3、东北地区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中温带与亚寒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自东南而西北,年降水量自1000mm降至300mm以下,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

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3)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扩展资料温带季风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大陆东岸,包括中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年降水量1 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少。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北纬35°~55°左右的大陆东岸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为亚寒带主要气候类型,又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

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经芬兰和俄罗斯西部至俄东部,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三省省会1909-2000年
气象要素分析
(以温度、降水为例)
专业:地理科学(非公费师范)
年级:2013级
姓名:
学号:
一、长春地区
长春地区1909年-2000年年平均温度折线图如下所示:
长春地区1909年-2000年年降水总量折线图如下所示:
数据分析:1.由1909年-2000年的年平均温度和年总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图以及变化的趋势线可以看出,这91年以来温度在波动中上升,而降水量则有所下降,至于两者是否有明确的关系,可以将这91年的数据每隔十年取一年的数据作为代表,根据具体10年每个月的温度与降水变化的图形进行进一步的猜想;
则图像如下:
长春地区取得10年的全年月均降水量的折线图:
长春地区取得10年的全年月均温的折线图:
长春地区1909年-2000年冬季平均温度折线图:
2.由以上三张图可以看出来,长春地区90年来基本上保持的雨热同期,且冬季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下应该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

选取十年一个间隔的全年月平均降水与月均温的数据,又由于跟踪某几年的数据可见温度的波动与降水没有必然性的升降联系,因此猜想降水量的下降是与其他方面的因素有关。

思考:
吉林位于东北三省纬度上的中间省份,是否在降水和温度这两个最具备代表性的气象要素上也是处于较为中间的位置上,再根据数据作图后进行分析:
二、沈阳地区
1909-2000年沈阳地区年降水总量变化图:
数据分析:虽然沈阳的温度数据有部分缺失,但基本不影响整体数据分析结果。

由上面两张图所做的趋势线可以看出,在这一段年份内,沈阳的年降水量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下波动,而年平均温度则是在波动中上升,在前面分析长春地区的相关数据时,大致判断年均温与年总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上是无关的,那么根据沈阳地区的情况基本可以更加确定这个结论的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沈阳地区的年均温基本上在7-8℃之间,而长春地区则是在4-6℃之间,年平均总降水量沈阳也比长春高出约100mm,基本可以确定温度是由于纬度影响的结果,而降水量相差较大以及变化情况的差距也较大,是由于什么原因可以再根据哈尔滨地区的数据综合分析进行猜想。

三、哈尔滨地区
1909-2000年哈尔滨年总降水量变化图
数据分析:
1、哈尔滨在这91年以来温度在波动中上升,降水量在波动中下降,而在1932年,年均温度和年总降水量都达到了一个峰值,可以针对这个年份做出月均温和月总降水量的变化图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1932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比31年与33年高出很多,而该年温度在7月则无明显特别高的值,所以该峰值的出现应该是由于其他原因而非温度造成的32年7月的强降水。

2.哈尔滨的年平均温度总体上比长春要低,可见温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量也比长春要少,至此可以推断出降水量的降低也与纬度的升高有关,而沈阳地区更因为距离海较近,降水量大且较为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