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技术
简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

简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是指对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进行处理,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保护环境安全。
渗滤液是指雨水或者其他水分通过垃圾堆积层后所排出的有机废水,其中含有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对地下水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减少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变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后处理三个步骤。
在进行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之前,首先需要对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包括固液分离、调节PH值等,以便后续的处理。
接下来进行生化处理,即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质,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最后进行后处理,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用以彻底净化渗滤液。
下面将逐步对这三个步骤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是预处理环节。
填埋场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和泥沙颗粒,因此需要进行固液分离。
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通过重力使颗粒物沉淀到底部,而清水则流向上部进行处理。
由于填埋场渗滤液的PH值通常较低,需要进行调节。
PH值的调节可以采用中性化处理,添加一定量的碱性物质,使PH值逐渐升高至中性范围,这样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的进行。
其次是生化处理环节。
填埋场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是微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
可以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来净化渗滤液。
传统的生化处理方式是采用曝气生化池,通过通入适量的氧气和搅拌设备使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质得到有效降解。
除了曝气生化池,还可以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等方式进行生化处理。
这些方式都是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的方法来净化渗滤液。
最后是后处理环节。
在生化处理后,还需要对渗滤液进行一定的后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通常采用沉淀、过滤、消毒等方式进行后处理。
通过沉淀,可以使残留在水中的固体颗粒得到有效沉淀,净化水质。
过滤则能够去除微小的悬浮颗粒,进一步净化水质。
为了确保渗滤液的安全排放,通常还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原体。
城市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与防治

城市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与防治垃圾填埋场作为城市处理废弃物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对地下水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一、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因素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因素:1. 渗滤液渗漏:当垃圾填埋场内的生活垃圾分解产生的渗滤液渗入地下水层时,其中所含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氨氮等化学物质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2. 产气作用:垃圾填埋场中的有机物经过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这些气体会通过渗透和扩散作用进入地下水层,造成地下水的气味恶臭和水质变差。
3. 土壤沉降:垃圾填埋场的堆场所在区域由于垃圾的重量和压实作用,土壤会发生沉降,形成低洼地;当降雨过程中,沉降地可能会形成积水,进而导致地下水混浊和富营养化。
二、城市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防治措施为了减轻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垃圾填埋场选择与规划:在选择填埋场的位置和规划时,应该尽量远离地下水源区,避免污染物渗入地下水系统。
2. 集中式渗滤液处理:垃圾填埋场应当建设有效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将渗滤液收集起来进行集中处理,避免渗漏进入地下水。
3. 检测与监控措施:建立监测网络,定期对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水质问题。
4. 隔离材料的使用:在填埋垃圾时,应使用合适的隔离材料,如防渗透膜和污水收集管等,以减少渗漏和渗滤液的形成。
5. 二次利用和减量化:提倡和推行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政策,减少对垃圾填埋场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
三、结论城市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渗滤液渗漏、产气作用和土壤沉降等方面。
为了保护地下水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填埋场位置、建设渗滤液处理系统、加强监测与监控以及推行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政策等。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降低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健康环境的建设。
垃圾填埋场渗漏分析及防渗修复处理措施

库底防渗结构一旦出现破损,就会出现渗漏通 道,垃圾渗滤液沿着渗漏通道流向地下水导流层,污 染地下水。这样,地下水就必须通过污水处理达到 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出,这将增加污水处理的负荷和 成本。造成库底渗漏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填 埋场垃圾堆体稳定化过程中,因垃圾降解速率不同, 容易产生局部不均匀沉降,导致库底防渗结构被撕 破或刺穿;其二是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对入场废物运 输、卸车、摊铺、压实和覆盖等作业操作不规范,过于 接近防渗结构,造成防渗结构破损;其三是库底在施 工防渗结构时,存在施工质量缺陷。库底出现渗漏 常表现为地下水被污染,因此库底的地下水成为垃 圾填埋场运行好坏的“晴雨表”。 1.3 库坡渗漏
由于上游坝坡的防渗结构与库底和库坡防渗结 构搭接位置较多,施工工序多且复杂,再加上一般的 过坝管线 (地 下 水 导 排 管、渗 滤 液 导 排 管 等)等 因 素,从而会影响拦挡坝防渗的可靠性。在垃圾填埋 过程中,尖锐的垃圾物品以及垃圾卸载、摊铺不规范 操作等原 因,也 会 导 致 拦 挡 坝 上 游 防 渗 结 构 损 坏。 拦挡坝防渗结构损坏后,渗漏主要出现在下游坝坡 的中下部及坡脚部位。 1.2 库底渗漏
图 1 2013~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生产情况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三 种:卫生填埋、垃圾堆肥和垃圾焚烧。仅 2017年,全 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 21034万 t,其中 卫生填埋量为 12038万 t,占比约为 57%;焚烧量为 8463万 t,占比约为 40%;其他无害化处理量占比 仅为 3%。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还是以卫生填埋 为主。2009~2017年 我 国 城 市 生 活 垃 圾 无 害 化 处 理量结构分布见图 2。由图 2可见,目前我国城市生 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仍以卫生填埋为主。
垃圾填埋场渗漏处理方案

垃圾填埋场渗漏处理方案方案一垃圾填埋场渗漏处理方案一、背景、目的和意义垃圾填埋场在垃圾处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渗漏问题却像一颗“不定时炸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产量不断增加,填埋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填埋场建设初期的设计缺陷、施工质量问题或者长期使用后的自然老化等,渗漏现象时有发生。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止住垃圾填埋场的渗漏,防止垃圾渗滤液对土壤、地下水以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这意义可重大了,就像给大地穿上一件防护服,保护土壤的肥力,避免地下水变成臭水,保障周边居民的健康,那可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
要是不处理好,周边的环境就会变得臭气熏天,谁也不想住在这样的地方,对吧?二、具体目标1. 在三个月内将填埋场渗漏点的渗漏量减少50%以上。
2. 一年内实现填埋场渗滤液收集系统的正常运行,渗滤液收集率达到90%以上。
三、现状分析- 内部情况:- 很多填埋场的防渗膜可能已经破损,也许是被尖锐的垃圾划破,也许是因为时间久了自然老化。
而且填埋场内部的渗滤液收集管道可能堵塞或者损坏,导致渗滤液不能及时被收集起来,只能四处渗漏。
- 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程度不均匀,也可能造成局部压力过大,对防渗结构造成破坏。
- 外部情况:- 降雨是个大麻烦,雨水进入填埋场后增加了渗滤液的量,加大了渗漏的风险。
而且如果周边的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水不能及时排走,就会在填埋场周围积聚,进一步威胁填埋场的防渗结构。
- 从管理方面来看,部分填埋场可能存在管理不善的情况,缺乏对渗漏情况的定期监测,发现问题也没有及时处理。
四、具体方案内容1. 查漏补缺- 首先要对整个填埋场进行全面的渗漏检测。
可以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像雷达探测之类的,就像给填埋场做一个CT扫描,精准找出渗漏点。
一旦发现渗漏点,标记好位置。
- 对于小的渗漏点,如果是防渗膜破损,可以采用补丁修补的方法。
把破损处周围清理干净,然后贴上专门的防渗补丁,就像给衣服打个补丁一样。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指由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水分与溶解物质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污水。
渗滤液的处理是垃圾填埋场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本文将介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过程对渗滤液进行分离和去除污染物。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浮选、蒸发和蒸馏。
1. 过滤:通过过滤器将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分离出来。
常用的过滤器有滤纸、滤网、滤布等。
过滤后的渗滤液可以通过其他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处理。
2. 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分离。
常用的沉淀设备有沉淀池和沉淀槽。
沉淀后的渗滤液可以经过进一步处理或者排放。
3. 浮选:通过浮选装置将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浮选可以通过气泡、机械浮选和离心浮选等方式进行。
浮选后的悬浮物可以回收利用或者进行处理。
4. 蒸发:通过加热将渗滤液中的水分蒸发出来,从而实现水分的分离和去除。
蒸发可以通过蒸发器、蒸发池和蒸发塔等设备进行。
蒸发后的渗滤液中的溶解物质仍然存在,需要进行其他的处理方法。
5. 蒸馏:通过加热渗滤液使其蒸发成蒸汽,然后冷凝成液体,从而实现水分和溶解物质的分离。
蒸馏器是常用的蒸馏设备。
蒸馏后的渗滤液中的溶解物质可以进一步处理或者排放。
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对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进行转化或者降解。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氧化、还原和沉淀。
1. 中和:通过加入酸、碱等物质,使渗滤液中的酸碱度达到中性,从而实现污染物的中和作用。
中和后的渗滤液可以通过其他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处理。
2. 氧化:通过加入氧化剂,使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或者低毒物质。
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臭氧和氯化物等。
氧化后的渗滤液可以通过其他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处理。
3. 还原:通过加入还原剂,使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还原成无毒或者低毒物质。
2024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2024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指在垃圾填埋过程中,由于垃圾中的水分与氧气反应产生的液体。
这种液体含有大量的溶解有机物、悬浮颗粒物、微生物、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有效地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
2024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生物处理技术。
通过生物处理技术,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进行生物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而减少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含量,并降低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
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降解、厌氧降解和生物滤池等。
2. 利用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沉淀、吸附和氧化还原等方法。
通过添加适量的混凝剂,将渗滤液中的悬浮颗粒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便于沉淀和分离。
同时,可以通过吸附剂吸附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而实现渗滤液的净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进一步降低渗滤液的污染程度。
3. 利用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运用特殊膜的物理分离方法,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实现对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分离和浓缩。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方法。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渗滤液的目的。
4. 利用纳米材料技术。
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可以通过吸附、催化和脱色等作用去除渗滤液中的有害物质。
常用的纳米材料技术包括纳米过滤、纳米吸附和纳米催化等方法。
通过纳米材料技术,可以实现对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高效去除和转化,从而净化渗滤液。
总之,2024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等多种方法,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和防治

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和防治引言:垃圾填埋场是人类处理废弃物的一种常见方式。
然而,垃圾填埋场存在着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途径以及应对措施,并呼吁人们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一节: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渗滤液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当垃圾堆积时,雨水或垃圾中的水分渗透进垃圾堆中,形成渗滤液。
这些渗滤液中含有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会污染周边的地下水。
一旦地下水被污染,就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危害。
第二节: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为了防止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 垃圾场选址和设计:选择远离地下水水源和饮用水源的地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并进行合理的场地设计,包括防渗井、防渗壁和底膜等,以减少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2. 再生利用和减量化:加强垃圾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填埋场的废弃物量。
通过分类回收、有机肥料化或焚烧发电等方式,将垃圾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降低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
3. 渗滤液处理:建设有效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后排放或回用。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如利用生物滤池进行生物降解和去除有机物。
第三节:公众参与与监管公众参与是解决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关键。
政府、环保组织和垃圾填埋场企业应当加强沟通与合作,定期向公众提供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情况和水质监测数据。
1. 公众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宣传海报和媒体报道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培养公众环境意识,促使大家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2. 监测与惩罚:加强对垃圾填埋场水质的监测,及时发布水质监测结果,并对未能满足排放标准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罚,以确保合规运营。
结论: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防治和公众参与。
只有通过选择合适的填埋场位置和设计,进行再生利用和减量化,以及加强渗滤液处理和监管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一、前言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指由垃圾填埋场内部产生并经过压缩,渗出的含有有机物质、重金属、氮和磷等污染物质的液体。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地下水和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
二、工艺流程1. 前处理对于原始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需要进行前处理以去除较大颗粒物和悬浮固体。
前处理方式包括筛分和沉淀两种方式。
(1)筛分利用筛网进行筛分,将较大颗粒物和悬浮固体筛除。
筛分后的液体进入下一步沉淀过程。
(2)沉淀将未经筛分的原始液体放置在沉淀池中,通过重力作用使较大颗粒物和悬浮固体自然沉淀到底部。
上层清水通过管道流出,进入下一步处理过程。
2. 一级处理对于经过前处理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需要进行一级处理以去除悬浮物、COD、BOD等有机物质。
一级处理方式包括生物法和化学法两种方式。
(1)生物法将经过前处理的液体通过生物反应器进行降解,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氧化,达到去除COD、BOD等污染物的目的。
生物反应器包括曝气式反应器和厌氧式反应器两种。
曝气式反应器:将液体通过曝气装置进行通氧,提高液体中溶解氧含量,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氧化。
厌氧式反应器:将液体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厌氧式反应器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并且产生少量沼气。
(2)化学法将经过前处理的液体通过化学药剂进行处理,利用药剂与污染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来达到去除COD、BOD等污染物的目的。
常用的药剂包括铁盐、铝盐和聚合氯化铝等。
3. 二级处理对于经过一级处理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需要进行二级处理以去除氮和磷等污染物质。
二级处理方式包括生物法和化学法两种方式。
(1)生物法将经过一级处理的液体通过生物反应器进行降解,利用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对氮和磷等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常用的生物反应器包括曝气式反应器、厌氧式反应器和膜生物反应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技术郭如美,刘汉湖(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以及对地下水的污染,介绍了垃圾渗滤液污染控制措施,包括顶部覆盖层、垃圾分层填埋、地表入渗水导流等;然后主要介绍了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技术,包括加药法、地下曝气法、生物修复,等。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垃圾渗滤液;原位处理中图分类号:X 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6)05-0432-04G roundw ater Pollution for Land fill Leach 2ate and the Control StrategyG UO Ru -mei ,LI U Han -hu(School of Environment &Surve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 echnology ,Xuzhou 221008)Abstract :On the basic of referring to relative literatures ,the product and harm of land fill leach 2ate and its correlative pollution to groundwater were summarized.Beside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anti -seeping leachate measures from the land fill ,including the overlay layer in the upper side of the land fill trashes after its being buried ,the inter player between the waste layers ,the under -layer and surrounding layer lining between the land 2fill and the substratum in the base of the land fill ,the collecting system of the leach 2ate ,and s o on.In addi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s ome in situ re 2mediation technologies of polluted groundwater ,such as adding chemical masses ,erosion of the liner ,the in -situ remediation ,and s o on.K ey w ords :land fill site ;groundwater pollution ;land fill leach 2ate ;in -situ remediation 收稿日期:2006-08-18;修改日期:2006-09-11作者简介:郭如美(1982-),女,山东省日照人,环境科学专业0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剧增。
目前,我国仅生活垃圾每年即可产生1.2×108t 左右,并且以每年8%~10%的速度增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2.3%,绝大多数都是运往郊外露天堆放,累积堆存量已达60×108t ,使200多座城市陷于“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1]。
填埋是大量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置方法之一。
发达国家对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如选址、设计、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长期监测等)有非常严格的要求[2],而我国开展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处置工作较晚,许多垃圾填埋场采用的是混合填埋法,各种垃圾没有进行分类,统统堆放在一起,且大部分垃圾填埋场防渗层都只有一层结构。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地,已有垃圾填埋场大多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3]。
1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对地下水的污染1.1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危害垃圾渗滤液是垃圾经压实、生物降解生成的水以及渗入场内的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经垃圾层渗滤出的污浊液体。
由于垃圾成分复杂,致使其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及品种繁多且含量超标的重金属类物质。
张兰英等采用G C —MS —DS 联用技术,鉴定出垃圾渗滤液中有93种有机化合物,其中22种被列入我国和美国EPA 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黑名单中[4]。
据实测,徐州雁群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成分包括:C OD Cr 7469mg/L 、BOD 52540mg/L 、氨氮80mg/L 、Cd 0.064mg/L 、Cu 0.019mg/L 、Pb 0.24mg/L 、Cr 0.034mg/L 、Zn 0.235mg/L 。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但水量变化大,而且变化无规律性,其来源主要有垃圾自身含水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量[5]、垃圾降解生成水、地下潜水的反渗和大气降水,其中由大气降水形成的渗滤液占总量的绝大部分[6]。
垃圾渗滤液浓度高、流动缓慢、渗漏持续时间长,对周围地下水和地表水均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一个不合格的垃圾填埋场就是一个巨大的再生污染源,其污染延续时间可以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一旦地下水源和周围土壤被其污染,用人工方法实施再净化的技术十分困难,费用也极其昂贵,从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甚至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1]。
1.2 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规律据有关室内垃圾淋滤模拟实验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与预报研究[2]:①处于不同填埋阶段的垃圾填埋场降解速率不同,产生的渗滤液污染组分浓度也不尽相同。
在填埋初期和中期降解最快,释放出的污染物浓度最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最严重,尤·234·其是有机污染和氮污染。
②通过溶质运移模型的模拟与预报,地下水污染晕随垃圾填埋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向外扩展,但扩展速率随污染晕范围的增大而下降。
③污染源组分浓度越高,地下水流速越快,则地下水污染程度越重,污染范围越大。
若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被污染的地下水则会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得到控制甚至恢复[3]。
2 垃圾渗滤液的污染控制措施2.1 顶部覆盖层在使用完的填埋场的顶部覆盖一层黏土,电厂灰与黏胶剂的混合物等材料,一般使其渗透系数小于10~7cm/s[7],使外部水进入垃圾场的入渗量控制在小于36mm/a[8],从而使进入填埋场的水量得到有效控制。
但由于垃圾层与覆盖层的渗透系数相差较大,形成非饱和层。
非饱和层具有较大的土水势和土水吸力,使入渗率远远大于设计渗透系数[9],并且覆盖层很难防止龟裂及人为破坏,因此不能完全阻止地表水的入渗。
但顶部覆盖对抑制蚊蝇的孳生与各种恶臭气体的挥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垃圾分层填埋,各层之间有夹层垃圾的填埋采用“当日填埋当日覆盖”的方法,分层操作,每层垃圾填埋碾压后都要采取暂时的覆盖保护措施,这样在每两层垃圾间就有一定厚度的夹层,夹层材料可以是粘土、城市建筑渣土或其它人工合成的材料。
一般每层垃圾填埋厚度约为2.5~3.0m,碾压压实后,覆土0.15~0.30m左右[7],或铺薄膜作为两层垃圾层间的夹层。
夹层的使用可以防止蚊蝇孳生,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降低填埋场在使用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使用粘土等渗透系数较小的材料作为夹层,可延长渗滤液在各层中的滞留时间,让其充分厌氧降解实现自净作用,从而降低渗滤液的浓度和减少进入地下水的渗滤液量。
使用城市建筑渣土作为夹层材料,一方面可解决渣土的处置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渣土颗粒大、孔隙率大,可改善填埋场的透气性能,增大渗出率,防止微生物繁殖堵塞孔隙,使微生物充分发挥好氧降解作用,加快填埋场的稳定过程。
人工合成材料主要有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两种,它们具有质轻、适应变形能力强、运输量小等优点,作为夹层材料使用具有施工迅速、简便的优点,但价格比较高。
2.3 地表水、地表入渗水与地下径流导排在填埋场设置导流坝、环场截洪沟和场区内分区截洪沟,组成防洪排水系统,以及在顶部设置引流设备和在覆盖层的下面设置导流系统[10]。
此方法的应用因地而异,根据当地的降水情况与填埋场的地质状况而定,应尽可能将地面降水尽快引流到其它地方,减少入渗量。
2.4 帷幕防渗对目前污染较严重的填埋场,除了采用以上措施外,还要根据填埋场的情况进行侧面防渗。
目前由以水泥为主的帷幕灌浆发展到柔性地下防渗灌浆。
此方法主要是采用粉喷膨润土,在较松散的地层构筑地下防渗帷幕,具有防脆裂,长度、厚度不受限制等优点[11],在旧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和改造中得到较好应用。
帷幕防渗是一种较成熟的技术,应用较广泛。
2.5 底层集排系统在填埋场的底层有收集和排出渗滤液的集排装置,收集的渗滤液经稀释后送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或回灌进填埋场让其再进行生物降解自净,排水系统工作性能的优劣对防止和减少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起关键性的作用。
排泄装置的结构一般为:场底铺一定厚度的粗砂作为导流层,砂的厚度视填埋层的规模和渗滤液量而定(一般为400mm左右),导流层底部修筑排水盲沟,中间放置多孔导流管,管径视渗滤液量的多少而定,管材应选用抗老化、抗腐蚀、表面光滑、阻力系数小的材料。
集排系统设置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将渗滤液收集并迅速排走,以期大大减少流入地下水中的有害渗滤液量,因此在设计中对其结构构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必须做出全面科学的论证,提出真正符合环保要求的设计,否则危害重大[7]。
2.6 底部衬层铺设衬层防渗是目前填埋场底部和四周防渗设计的主流,其作用是防止未及时排走的渗滤液的渗漏。
衬层是防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衬层的设计和材料的质量非常重要。
衬层可铺设单层或多层,国外设计实例中最多达4层。
理论上讲,彻底隔绝渗漏是不可能的,一般双层衬层就能满足防渗要求。
衬层可以采用天然防渗材料,也可以采用人工合成的防渗材料。
天然防渗材料主要是粘土,可采用一层或多层压实粘土;人工合成的防渗材料主要有塑料薄膜、土工布与土工膜的组合(二布一膜或一布一膜)、牛毛毡等与粘土组成的复合防渗材料等。
国外有采用有机粘土作为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材料[12],有机粘土具有高效去除有机物含量高的性能,用于含有机物较多的渗滤液的防渗中,效果较好。
此外,还可以在填埋场的汇水口处构筑垂直防渗帷幕,它可以阻止渗滤液向水平方向的迁移,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粘土固化浆液用于防渗、堵水工程,其成效较显著。
填埋场渗滤液具有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含量高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填埋场的防渗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