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餐烹调技术授课教案:过油

合集下载

中式烹调师实操讲义

中式烹调师实操讲义

香麻藕丝本次课课题:香麻藕丝学时数: 2教学目的:掌握制作菜肴的方法及要领教学重点:藕丝的走油教学难点:藕丝的走油教学方法:示范与操作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原料配料:1、主料:藕400克。

2、配料:干红椒25克、芝麻5克。

3、调料:植物油750克(实耗50克)、盐2克。

二、烹调方法:炸三、操作程序:1、藕去皮改切成长约5厘米0.3厘米粗的丝,干红椒丝切丝,芝麻炒熟备用。

2、藕丝裹上干淀粉,下入六成的油温炸至金黄色。

2、锅置火上,留底油,先将干红椒丝炒香,加盐,再放入炸好的藕丝,拌匀出锅装盘,撒上熟芝麻即可。

四、风味特点:外焦内嫩、酥香可口。

五、操作关键:1、藕条切好后,为防止其变色,应放入水中浸泡。

2、藕条走油的油温不宜过高。

麻婆豆腐本次课课题:麻婆豆腐学时数: 2教学目的:掌握制作菜肴的方法及要领教学重点:火候、调味教学难点:火候、调味教学方法:示范与操作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原料配备:1、主料:豆腐400克。

2、配料: 牛肉75克。

2、调料:植物油30克,葱(大蒜)5克,酱油10克,盐2克,豆瓣辣酱20克,辣椒粉10克,熟花椒粉2克,水淀粉20克,味精3克,杂骨汤200克。

二、烹调方法:烧三、操作步骤:1、豆腐切成1.5厘米见方的小块,放入冷水锅中加盐加热至90℃左右时捞出,用冷水过凉;牛肉切末,豆瓣酱剁碎,葱切花。

2、净锅置火上,留底油烧至六成热,下牛肉末煸酥,加入豆瓣酱、酱油、辣椒粉、翻炒数下,加盐、味精、杂骨汤,烧开后,放入豆腐烧3~5分钟,勾芡装入汤盘,上撒花椒粉、葱花即可。

四、风味特点:麻、辣、咸、烫、酥、嫩、鲜,风味独特,五、操作关键:1、豆腐以入味、熟透、不老不散为佳。

2、芡汁应把握好浓稠度和量。

3、牛肉馅也可以换成猪肉馅。

用郫县豆瓣辣酱比较正宗。

此菜是四川名菜,清同治年间从成都北郊万福桥边的一个小店流传开来,至今已成为各国人士熟知的中国菜。

相传为陈氏太婆所创,因其脸上有些麻子,故得此名。

中式烹调师实操讲义

中式烹调师实操讲义

香麻藕丝本次课课题:香麻藕丝学时数: 2教学目的:掌握制作菜肴的方法及要领教学重点:藕丝的走油教学难点:藕丝的走油教学方法:示范与操作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原料配料:1、主料:藕400克。

2、配料:干红椒25克、芝麻5克。

3、调料:植物油750克(实耗50克)、盐2克。

二、烹调方法:炸三、操作程序:1、藕去皮改切成长约5厘米0.3厘米粗的丝,干红椒丝切丝,芝麻炒熟备用。

2、藕丝裹上干淀粉,下入六成的油温炸至金黄色。

2、锅置火上,留底油,先将干红椒丝炒香,加盐,再放入炸好的藕丝,拌匀出锅装盘,撒上熟芝麻即可。

四、风味特点:外焦内嫩、酥香可口。

五、操作关键:1、藕条切好后,为防止其变色,应放入水中浸泡。

2、藕条走油的油温不宜过高。

麻婆豆腐本次课课题:麻婆豆腐学时数: 2教学目的:掌握制作菜肴的方法及要领教学重点:火候、调味教学难点:火候、调味教学方法:示范与操作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原料配备:1、主料:豆腐400克。

2、配料: 牛肉75克。

2、调料:植物油30克,葱(大蒜)5克,酱油10克,盐2克,豆瓣辣酱20克,辣椒粉10克,熟花椒粉2克,水淀粉20克,味精3克,杂骨汤200克。

二、烹调方法:烧三、操作步骤:1、豆腐切成1.5厘米见方的小块,放入冷水锅中加盐加热至90℃左右时捞出,用冷水过凉;牛肉切末,豆瓣酱剁碎,葱切花。

2、净锅置火上,留底油烧至六成热,下牛肉末煸酥,加入豆瓣酱、酱油、辣椒粉、翻炒数下,加盐、味精、杂骨汤,烧开后,放入豆腐烧3~5分钟,勾芡装入汤盘,上撒花椒粉、葱花即可。

四、风味特点:麻、辣、咸、烫、酥、嫩、鲜,风味独特,五、操作关键:1、豆腐以入味、熟透、不老不散为佳。

2、芡汁应把握好浓稠度和量。

3、牛肉馅也可以换成猪肉馅。

用郫县豆瓣辣酱比较正宗。

此菜是四川名菜,清同治年间从成都北郊万福桥边的一个小店流传开来,至今已成为各国人士熟知的中国菜。

相传为陈氏太婆所创,因其脸上有些麻子,故得此名。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设计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设计

食材选择与处理: 新鲜度、季节性、 地域特色等要素, 以及食材的储存、 清洗、加工等处 理技巧
烹调原料的识别与选择
介绍各种烹调原料的特点和用途
介绍常见烹调原料的品质鉴别和保 存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讲解如何根据菜肴的要求选择合适 的原料
强调烹调原料安全卫生的重要性
烹调器具的认识和使用
示范操作法
定义: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烹调技术的过程和要点 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烹调方法和技巧,提高实操能力
步骤:教师先进行示范,讲解操作要领,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教师给予指导与纠正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餐烹调技术等实操性较强的课程
小组讨论法
定义:小组讨论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炒锅:介绍炒锅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炒锅。 蒸锅:介绍蒸锅的构造、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如何保证蒸菜的营养和口感。 压力锅:介绍压力锅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何利用压力锅快速烹调食物。 烤箱:介绍烤箱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如何利用烤箱烘焙面点、烤制肉类等。
中餐烹调技巧和方法
讲授新课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中餐烹调的基本技术和技巧 教学内容:介绍中餐烹调的常用食材、调料和烹调方法 教学步骤:讲解、示范、学生实践、反馈与纠正 教学难点与重点:掌握火候、调味和搭配技巧
巩固练习
练习题目:根据所 学知识,设计一道 中餐菜品
练习目的:巩固所 学烹调技术,提高 实际操作能力
练习方式:学生分 组进行,每组完成 一道菜品
特点:强调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练习,加深对烹调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中职烹饪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食用油脂

中职烹饪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食用油脂
中职烹饪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食用油脂
课题名称
第9章:调辅料类原料.
第2节:辅助原料
(1):食用油脂
教学
目标
知识
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掌握食用油脂的概念和食用油脂的主要种类品种介绍等知识,明确学习目的。
能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标
熟练掌握食用油脂的概念和食用油脂的主要种类品种介绍等知识,明确学习目的。
素质
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行动研究食用油脂的主要种类品种的素质能力。
作业布置
( 2 分钟)
1:食用油脂的概念?
2:食用油脂的主要种类品种有哪些?烹调用途如何?
板书设计
一、食用油脂概述
(一)食用油脂的化学成分
(二)食用油脂的物理性质
(三)食用油脂在烹饪中的作用
二、食用油脂主要种类介绍
(一)食用植物油脂
(二)食用动物油脂
(三)油脂复制品
三、食用油脂的品质检验与贮存保管
(一)食用油脂的品质检验
油脂加工工艺对质量的影响。
(二)食用动物油脂
·简述:食用动物油脂主要是通过对动物性的脂肪组织进行熬炼提出的,通常的方法有干炼和水煮法两种,加工用料和设备工艺对其质量影响较大以水煮法提炼的质量较好。目前市场上对动物性油脂应用较少,西餐常用动物性油脂,但其质量很好,价格偏高。
·猪油
·牛油
·羊油
·黄油
(三)油脂复制品
·熔点和凝固点。指各类油脂在一定温度下熔解成液态程度和由液态凝固成固态时的温度,多以常温状态评测。
(三)食用油脂在烹饪中的作用
·作为传热介质
原理:油脂的温差大,温度场均匀,传热快,能生产香味和增加色泽。
滑油(过油)。可使制品色鲜、质感滑嫩、饱满,且受热均匀。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设计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设计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餐烹饪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中餐的传统烹饪方法和常用调味料的使用。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中餐烹饪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中餐的传统烹饪方法。

3.常用调味料的使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中餐的丰富多样性和精美的烹饪技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中餐烹饪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0分钟)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餐烹饪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炒、煮、炖、烧等。

3.介绍中餐的传统烹饪方法(3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中餐的传统烹饪方法,如爆、煎、炒、炸、炖、焖、烧等。

同时,讲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

4.讲解常用调味料的使用(2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中餐常用的调味料,如生抽、老抽、香醋、花椒、五香粉等。

同时,讲解这些调味料的味道和功效。

5.实践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道传统中餐菜肴的制作。

教师提供食材和调料,并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和纠正,让学生实践中学习中餐烹饪技术。

6.总结归纳(1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菜肴,并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评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学生的反馈和讨论,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等展示中餐烹饪技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食材、调料和烹饪工具。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doc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系统地介绍中餐烹调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巧,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餐烹调的基本方法,了解中餐食材的特性,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烹调中餐的能力。

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本部分为第一至第五章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餐烹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餐烹调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熟悉中餐食材的特性及运用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餐烹调概述1.1 中餐烹调的基本概念1.2 中餐烹调的特点与魅力第二章:厨房工具与设备2.1 常用厨房工具介绍2.2 厨房设备的维护与使用第三章:食材处理技术3.1 食材的选购与保存3.2 食材的切割与加工第四章:烹调基本技法4.1 炒4.2 炖4.3 烧4.4 蒸4.5 煮第五章:火候与调味5.1 火候的掌握5.2 调味的原理与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餐烹调的基本概念、技法和原理。

2. 演示法:现场演示食材处理和烹调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烹调过程。

4.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餐烹调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作品展示:欣赏学生创作的中餐菜品,评价其烹饪技艺。

4. 小组评价: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餐烹调技术》2. 厨房工具与设备:刀具、锅具、砧板等3. 食材:肉类、蔬菜、海鲜等4. 演示视频:优秀中餐烹调技艺视频素材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3课时4. 第四章:4课时5. 第五章:2课时八、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知识,总结学习中餐烹调的要点。

2. 观察家庭或餐馆的中餐烹调过程,分析其技法与特点。

3.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人烹制一道中餐菜品,分享烹饪心得。

六、第六章:烹调技法拓展6.1 煎6.2 炸6.3 烤6.4 蒸馏6.5 冷菜制作七、第七章:地方特色菜系7.1 川菜7.2 粤菜7.3 鲁菜7.4 苏菜7.5 浙菜八、第八章:中餐宴会设计8.1 宴会主题与布局8.2 菜单设计8.3 烹调流程与服务九、第九章:食材搭配与营养均衡9.1 食材的营养成分9.2 食材的搭配原则9.3 营养均衡的烹饪方法十、第十章:中餐创新与烹饪艺术10.1 中餐创新的意义与方法10.2 烹饪艺术的表现形式10.3 烹饪美学与饮食文化十一、教学方法与评价6. 教学方法:6.1 讲授法:讲解烹调技法的原理与要点。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烹饪原理和常用烹饪技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中式烹调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菜品制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烹饪文化,提高对美食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中式烹调概述介绍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烹饪原则讲解烹饪中的火候、调味和刀工等基本技巧2. 第二节:烹饪原料与设备介绍常用的烹饪原料及其特性讲解烹饪设备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3. 第三节:刀工技法讲解刀工的基本刀法(切、剁、片、刮等)演示刀工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4. 第四节:食材加工讲解常见食材的加工方法(肉类、蔬菜、海鲜等)演示食材加工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5. 第五节:烹调技法概述介绍常用烹调技法(炒、炖、烧、煮等)讲解烹调原理,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烹饪操作过程,并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烹饪经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指定的烹饪操作任务,评价其操作熟练程度。

2.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烹饪作品,评价其味道、色泽、造型等方面。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式烹调技术》教材或相关资料。

2. 烹饪设备:炉灶、炒锅、刀具、砧板等。

3. 烹饪原料:肉类、蔬菜、海鲜等。

4. 教学视频:演示烹饪操作过程的视频资料。

六、第六节:炒的技法与运用讲解炒的原理和技巧,包括生炒、熟炒、滑炒等演示炒菜的整个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分析炒菜时油温的控制、火候的把握和调料的加入时机七、第七节:炖的技法与运用讲解炖的原理和技巧,包括红烧、清炖、炖汤等演示炖菜的整个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强调炖菜时食材的准备、火候的控制和调料的搭配八、第八节:烧的技法与运用讲解烧的原理和技巧,包括干烧、红烧、烧汁等演示烧菜的整个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讨论烧菜时食材的选择、调料的运用和烹饪时间的掌控九、第九节:煮的技法与运用讲解煮的原理和技巧,包括白煮、滚煮、慢煮等演示煮菜的整个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探讨煮菜时水量的控制、火候的调整和食材的先后顺序十、第十节:中式烹调实践与创新引导学生进行中式烹调实践,选择合适的技法制作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菜品的创新与改良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和交流,讨论烹饪心得和技巧提升六、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炒、炖、烧、煮等烹饪技法的原理和技巧。

中职烹饪营养与安全教案:食用油脂

中职烹饪营养与安全教案:食用油脂

2. 食用油脂的增香作用
3. 食用油脂的乳化和起酥作用
4. 食用油脂的成形作用
教 食用油脂作为传热介质的作用
学 内 第五环节 小结作业

油脂酸败会影响其感官性状和营养价值。高
温加热可破坏油脂的营养并产生有害物质。同学
们了解油脂酸败的原因,掌握油脂酸败的预防措
施和加热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安全
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江苏省 XY 中等专业学校 2022-2023-1 教案
备课 组别 授课 教师
课程 名称 授课 系部
烹饪营养与安全
所在 年级 授课 班级
三年级
编号:
主备 教师 授课 日期
课题
第三章 第八节 食用油脂
教学 目标
1. 了解油脂酸败的原因 2. 掌握油脂酸败的预防措施 3.理解加热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安全
重点 掌握油脂酸败的预防措施
难点 理解加热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安全
教法 教学 设备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讲授法 讨论法 多媒体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 日常烹饪中,炒菜、炸食品、油煎食品等都离不 开油脂。油脂具有特殊的香味,没有油脂的食品或菜 肴也就没有这种特殊的香味。一般认为油脂或油炸食 品可以存放较长时间,其实不然。即便在使用过程中 如果方法不当也可能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
板案补充
一、油脂的酸败
1.油脂酸败概念
2. 油脂酸败的原因
教 学 内 容
二、高温加热的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安全 1.高温加热油脂的营养损失 2.高温加热油脂的安全
第三环节 师生互动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第四环节:知识拓展 食用油脂在烹饪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视食物原料数量多少,掌握用油数量和调控油温。
3)上浆的原料应注意浆的浓度和挂浆均匀。
4)使用植物油。
6)滑油后的原料要软嫩而滑、清爽利落。
3、滑油的适用范围
1)原料质地鲜嫩、加工形状薄小的原料。
2)爆炒、滑炒、滑熘等烹调方法制作菜肴,对主料的预熟处理。
2、根据加工原料数量的多少掌握油温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投料数量少,油温应低一些;投料数量多,油温应高一些。
3、根据用油数量的多少掌握油温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用油数量多,油温可低一些;用油数量少,油温可高一些。
总之,要根据烹调特点、过油目的等,灵活运合掌握油温。
本堂课主要讲解了走油的方法、要领、适用原料、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本堂课的讲解使学生为以后在热菜实训课上做好热菜做好铺垫。
(二)走油
走油也称为过油、冲油、油促、油炸、拉油等,就是将加工整理或切制成形的食物原料,投入热油锅或旺油锅内加热处理,已达到正式烹调的要求。
1、走油的操作程序
铁锅擦净预热→加入食油→加热5~6成以上→投入原料→翻动加热→捞出控油备用。
2、走油的操作要领
1)用油量要宽(3:1),将原料没过。
2)须采用急火、高油温(5~6成热)。
1、过油的作用有什么?
2、滑油的操作要领有哪些?
3、掌握油温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1、过油的作用有什么?
2、滑油的操作要领有哪些?
3、掌握油温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4、根据正式烹调的要求确定成熟度。
5、根据菜肴成品风味特点掌握火候和颜色。
四、掌握油温的一般规律
正确鉴别油温后,还需要根据火力的强弱、原料的性质、形状及数量和用油数量的多少等方面,灵活、正确掌握使用油的温度,一般规律是:
1、根据火力的强弱灵活掌握油温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火力强,原料下锅时油温可以低一些;火力弱,原料下锅时油温可高一些;火力太强,不能立即调控,应端锅离火。
需要过油的原料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而水分是决定原料质感的重要因素。过油时利用不同的油温和不同的加热时间,使原料的水分与初始状态产生差异,从而形成多种质感。
此外,需要走油的原料许多还需要上浆挂糊,由于浆、糊的不同,同种原料也会体现出不同的质感。
2、增加原料的色彩
过油是通过高温使原料表面的蛋白质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淀粉变成糊精,从而达到改变原料色彩的目的,经过不同的过油方法处理之后,特别是经过挂糊过油之后,会为原料增光添彩。
3、加快原料的成熟速度
过油虽然是初加热,但由于具有很高的温度,使原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迅速分解,从而加快了原料的成熟速度。
4、改变或确定原料的形态。
过油时原料中的蛋白质类物质在高温状态下会迅速凝固,使原料的原有形态和改刀后的形态,在继续加热和正式烹调中不被破坏。
5、解除原料的部分异味。
二、过油的具体方法
3)随时翻动原料,确保受热、成熟、颜色均匀一致。
4)入油时应尽量缩短原料与油面距离,以防油溅烫伤。
5)视原料情况(数量、形状)掌握用油数量和调控油温。
6)带皮原料,入油时应皮面朝下。
7)挂糊的原料要均匀,并分散入油。
8)严格控制加热时间,确保原料风味特色。
3、过油的适用范围
1)适用加工的原料范围较少,如家畜、家禽、水产品、豆制品及某些蔬菜类等均可。
根据所使用油的温度不同可分为滑油和过油两种具体方法。
(一)滑油
温油锅对原料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将加工整理或切配成形的食物原料,采用蛋液、湿淀粉包裹(上浆),投入温油锅内加热处理成熟。
1、滑油的操作过程
铁锅擦净烧热→加入食油→加热3~4成热→投入原料滑散成熟→捞出控油备用。
2、滑油的操作要领
1)铁锅应擦净预热,再注入食油。
中餐烹调技术授课教案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复习提问
第二节 过油
过油也称为油锅,是指在正式烹调前以食用油脂为传热介质,将加工整理或切制成形的食物原料,加热至一定程度,达到正式烹调需要的操作过程。
过油是初步熟处理的另一种重要手段,对菜肴风味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工艺。
一、过油的作用
1、丰富原料的质感
2)油爆、烧、拔丝等烹调方法制作菜肴主料的预熟处理。
三、过油应注意的事项
1、挂糊的原料一般应分散入油,防止粘连;不挂糊的原料应抖散入油;上浆的原料入油后应用工具(筷子、排勺)划散。
2、需要表面酥脆的原料,应热油复炸(重油)。
3、需要保持色泽洁白的应采用新油并注意选择油脂的品种(白大油、植物油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