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餐烹调技术授课教案:烹调的起源与中国烹饪的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中国烹饪文化 教案

中国烹饪文化 教案

中国烹饪文化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介绍中国烹饪文化,为学生提供与中国传统美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了解到中国烹饪的历史、特点以及相关的传统俗和仪式。

目标- 了解中国烹饪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熟悉中国传统菜系的特点和代表性菜肴- 了解中国餐桌礼仪和俗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烹饪的历史与发展1. 介绍中国烹饪的起源和演变过程2. 探讨中国烹饪与农耕文化的关系3. 分析中国烹饪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变化第二节:中国传统菜系1. 简要介绍中国八大菜系的特点和代表性菜肴2. 通过图片展示和口述介绍各个菜系的特点和传统工艺3. 鼓励学生品尝和制作中国传统菜肴第三节:中国餐桌礼仪和俗1. 分析中国餐桌礼仪的重要性和特点2. 介绍常见的就餐礼仪和俗,如使用筷子、尊长尊贵、传统祝福等3.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就餐场景,练中国餐桌礼仪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和图文展示,介绍中国烹饪文化的相关知识- 互动:与学生进行问答、讨论和辨别菜肴等互动活动- 实践:组织学生品尝和制作中国传统菜肴,体验烹饪过程和技巧- 观摩:欣赏视频和图片展示,了解中国烹饪的实际操作和场景教学评价- 口头回答问题和互动讨论- 学生制作和品尝的菜肴评分- 观摩活动的笔记和反馈教学资源- 中国烹饪历史和文化的教材和图书- 中国烹饪视频和图片资料- 菜肴材料和烹饪工具作业-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中国烹饪文化的短文或展示一道自制的传统菜肴- 学生可以选择模拟一个中国餐桌场景,进行餐桌礼仪的实践演练备注:- 教案应根据所在学校及年级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请注意保持教学内容的客观和准确性,不要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烹饪概论教案02第一讲 中国烹饪的起源和发展

烹饪概论教案02第一讲  中国烹饪的起源和发展
四个历史时期:隋唐宋元 、汉魏六朝 、先秦时期 、明清时期
1、新石器时代的烹饪:
先秦陶质炊餐具:陶灶、网纹人面鱼形盆、单耳鬲、陶鼎、陶钵
2、夏商周三代的烹饪:
青铜炊餐具:饕餮纹鼎、四羊方尊、龙纹斝、父丁簋、铜牛尊 烹饪原料显著增加,习惯以“五”命名。
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烹饪舞台。
菜品质量飞速提高,推出“周代八珍”。
2、 中国烹饪的发展经过哪几个时期,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学生回答
课后反思
及体会
烹饪原料的扩充
宴席格局的变化
4、汉魏六朝 时期
炊饮器皿的鼎新、饮食市场的活跃、烹调技法的长进、烹饪理论的收获、食源继续扩充、风味大宴纷呈
上承先秦,下启唐宋,是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重要过渡时期。
5、隋唐宋元 时期
炊饮器具进步、饮食市场繁华、工艺菜式勃兴、烹饪著述颇丰、飞潜动植争相入馔、名菜美点五光十色、全席餐具流光溢彩、华美大宴推陈出新、炊饮器具进步 炊饮器具进步:青花瓷(元) 哥窑瓷器(宋)越窑青瓷(唐)风姿各异的瓷质餐具逐步取代了陶质、铜质和漆质餐具。
3、陶器的问世及其历史评价,陶器是一切炊具的鼻祖。
熟食方法产生新的变革。杯、碗、盘、钵
4、水烹法和气烹法的发明的意义,
问: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餐饮连锁店,同学们有没有影响有哪些是以烹调方法命名的?
陶 罐—水烹:以水作传热介质 煮、熬、焖、煨
陶 甑—汽烹:以蒸汽作传热介质 蒸、酿
三、中国烹饪的发展
问:中国烹饪的烹饪著作是世界之最,烹饪技法、菜式也是世界之最~那中国烹饪是如何发展强大的,
教案
章、节(单元)
第一讲第1、2时
2课时
第 周第 课时
第4周第1-2课时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doc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系统地介绍中餐烹调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巧,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餐烹调的基本方法,了解中餐食材的特性,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烹调中餐的能力。

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本部分为第一至第五章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餐烹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餐烹调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熟悉中餐食材的特性及运用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餐烹调概述1.1 中餐烹调的基本概念1.2 中餐烹调的特点与魅力第二章:厨房工具与设备2.1 常用厨房工具介绍2.2 厨房设备的维护与使用第三章:食材处理技术3.1 食材的选购与保存3.2 食材的切割与加工第四章:烹调基本技法4.1 炒4.2 炖4.3 烧4.4 蒸4.5 煮第五章:火候与调味5.1 火候的掌握5.2 调味的原理与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餐烹调的基本概念、技法和原理。

2. 演示法:现场演示食材处理和烹调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烹调过程。

4.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餐烹调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作品展示:欣赏学生创作的中餐菜品,评价其烹饪技艺。

4. 小组评价: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餐烹调技术》2. 厨房工具与设备:刀具、锅具、砧板等3. 食材:肉类、蔬菜、海鲜等4. 演示视频:优秀中餐烹调技艺视频素材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3课时4. 第四章:4课时5. 第五章:2课时八、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知识,总结学习中餐烹调的要点。

2. 观察家庭或餐馆的中餐烹调过程,分析其技法与特点。

3.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人烹制一道中餐菜品,分享烹饪心得。

六、第六章:烹调技法拓展6.1 煎6.2 炸6.3 烤6.4 蒸馏6.5 冷菜制作七、第七章:地方特色菜系7.1 川菜7.2 粤菜7.3 鲁菜7.4 苏菜7.5 浙菜八、第八章:中餐宴会设计8.1 宴会主题与布局8.2 菜单设计8.3 烹调流程与服务九、第九章:食材搭配与营养均衡9.1 食材的营养成分9.2 食材的搭配原则9.3 营养均衡的烹饪方法十、第十章:中餐创新与烹饪艺术10.1 中餐创新的意义与方法10.2 烹饪艺术的表现形式10.3 烹饪美学与饮食文化十一、教学方法与评价6. 教学方法:6.1 讲授法:讲解烹调技法的原理与要点。

中职中式烹调技艺教案:烹调的认知

中职中式烹调技艺教案:烹调的认知

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1教案
然选择了厨师,就要把它当事业,当学问来做。

3、对顾客
顾客,有人称为“上帝”,有人称为“衣食父母”。

也有人说顾客是“老板”。

做为厨师,首先要真诚服务,用心对待。

另外,对待顾客要努力使其达到满意为标准。

因为客人来自四面八方,饮食习惯也千差万别,做为厨师,要尽可能根据客人的喜好,来调整你的菜品,尽可能的达到食客的满意。

4、对企业
现代企业中有些厨师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很多原料不能物尽其用,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加大经营成本。

首先应以店为家、忠诚勤恳,其次要树立主人翁的精神。

【讲解】
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什么是烹调,小组讨论,并快速记忆。

一、烹:
烹就是烹制,运用各种加热手段,使烹饪原料由生到熟,并形成一定的色泽、形状和质感菜肴的过程。

二、调:
调就是调制,运用各种烹饪原料和各种施调方法,使菜肴形成一定的滋味香气以及色彩的过程。

三、烹调:
烹调就是将加工切配好的烹饪原料,通过烹制和调制制成菜肴的过程。

狭义的烹调是菜肴制作过程中的烹调和调制。

广义的烹调是制作菜肴的方法和程序。

四、烹的作用:
杀菌消毒,保障食用安全
分解养分,便于消化吸收
生成香气,增强饮食美感
合成滋味,形成复合美味
增色美形,丰富外观形态
丰富质感,形成各式风格
五、调的作用:
消除原料异味
赋予菜肴美味
确定菜肴风味
增进菜肴美观
中式烹调的起源与重大意义
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
1、彻底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

《中式烹调工艺》教案

《中式烹调工艺》教案

《中式烹调工艺》教案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中式烹调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1.2 掌握中式烹调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1.3 了解中式烹调的主要技法和刀工技巧1.2 教学内容1.2.1 中式烹调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2 中式烹调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2.3 中式烹调的主要技法和刀工技巧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特点1.3.2 演示法:演示中式烹调的主要技法和刀工技巧1.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中式烹调技法和刀工技巧1.4 教学评估1.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式烹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特点的理解程度1.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中式烹调技法和刀工技巧时的表现第二章:食材选择与处理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和特点2.1.2 掌握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1.3 了解食材的搭配原则和技巧2.2 教学内容2.2.1 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和特点2.2.2 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2.3 食材的搭配原则和技巧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特点、处理方法和搭配原则2.3.2 演示法:演示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4 教学评估2.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特点、处理方法和搭配原则的理解程度2.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时的表现第三章:烹调技法之一——炒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炒的定义和特点3.1.2 掌握炒的基本技法和要领3.1.3 学会炒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3.2 教学内容3.2.1 炒的定义和特点3.2.2 炒的基本技法和要领3.2.3 炒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3.3 教学方法3.3.1 讲授法:讲解炒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3.3.2 演示法:演示炒的技法和口味搭配3.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炒的技法和口味搭配3.4 教学评估3.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炒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3.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炒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四章:烹调技法之二——炖4.1 教学目标4.1.1 了解炖的定义和特点4.1.2 掌握炖的基本技法和要领4.1.3 学会炖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4.2 教学内容4.2.1 炖的定义和特点4.2.2 炖的基本技法和要领4.2.3 炖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4.3 教学方法4.3.1 讲授法:讲解炖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4.3.2 演示法:演示炖的技法和口味搭配4.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炖的技法和口味搭配4.4 教学评估4.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炖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4.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炖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五章:烹调技法之三——烧5.1 教学目标5.1.1 了解烧的定义和特点5.1.2 掌握烧的基本技法和要领5.1.3 学会烧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5.2 教学内容5.2.1 烧的第六章:烹调技法之四——蒸6.1 教学目标6.1.1 了解蒸的定义和特点6.1.2 掌握蒸的基本技法和要领6.1.3 学会蒸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6.2 教学内容6.2.1 蒸的定义和特点6.2.2 蒸的基本技法和要领6.2.3 蒸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6.3 教学方法6.3.1 讲授法:讲解蒸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6.3.2 演示法:演示蒸的技法和口味搭配6.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蒸的技法和口味搭配6.4 教学评估6.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蒸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6.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蒸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七章:烹调技法之五——煮7.1 教学目标7.1.1 了解煮的定义和特点7.1.2 掌握煮的基本技法和要领7.1.3 学会煮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7.2 教学内容7.2.1 煮的定义和特点7.2.2 煮的基本技法和要领7.2.3 煮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7.3 教学方法7.3.1 讲授法:讲解煮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7.3.2 演示法:演示煮的技法和口味搭配7.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煮的技法和口味搭配7.4 教学评估7.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煮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7.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煮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八章:中式烹调中的调味技巧8.1 教学目标8.1.1 了解中式烹调中调味的基本原则8.1.2 掌握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8.1.3 学会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2 教学内容8.2.1 中式烹调中调味的基本原则8.2.2 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8.2.3 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3 教学方法8.3.1 讲授法:讲解调味的基本原则、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以及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3.2 演示法:演示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4 教学评估8.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调味的基本原则、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以及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的理解程度8.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调味技巧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九章:中式烹调中的摆盘艺术9.1 教学目标9.1.1 了解中式烹调中摆盘的意义和作用9.1.2 掌握摆盘的基本技巧和原则9.1.3 学会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2 教学内容9.2.1 中式烹调中摆盘的意义和作用9.2.2 摆盘的基本技巧和原则9.2.3 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3 教学方法9.3.1 讲授法:讲解摆盘的意义、作用、基本技巧和原则9.3.2 演示法:演示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4 教学评估9.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摆盘的意义、作用、基本技巧和原则的理解程度9.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时的表现第十章:中式烹调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10.1.1 掌握中式烹调的综合实践能力10.1.2 学会设计中式菜肴的烹饪流程10.1.3 能够独立完成中式菜肴的制作10.2 教学内容10.2.1 中式烹调的综合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中式烹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特点。

《中餐烹调技艺(精品中职)》教学课件主题一中餐烹调技艺概论

《中餐烹调技艺(精品中职)》教学课件主题一中餐烹调技艺概论
中餐烹调技艺
主题一 中餐烹调技艺概论
单元一 单元二 单元三
烹调的概念、作用 烹调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菜肴的特点和风味流派
主题一 中餐烹调技艺概论
学习重点
1. 烹调的概念与作用。 2. 中国菜肴的特点。
单元一 烹调的概念、作用
一、烹调的概念
广义地说,烹饪是对食物原料进行热加工;狭义地说,烹饪是指对食物 原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加工洗净、加热调味,包括调味熟食,也包括调制 生食。
1. 中国菜肴风味流派的成因 中国菜肴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 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并被全国各地 所承认的地方烹饪技艺和风味。
单元三 中国菜肴的特点和风味流派
二、 中国菜肴的风味流派
2. 四大风味流派简介 (1) 山东风味 山东风味即山东菜,由齐鲁、胶东、孔府三个菜系组成,是古代宫廷宴 最大菜系。以孔府风味为龙头。
单元二 烹调的起源与发展
二、 烹调的发展
1. 萌芽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食物原料多系渔猎的水鲜和野兽,间有驯化的禽畜、采集的草果 及试种的五谷;调味品主要是粗盐。 夏商周时期,系中国烹饪的发轫阶段。烹调原料显著增加,出现了烘、烤、烧、 煮、爆、蒸等烹调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家畜野味共登盘餐,蔬果五谷俱列食谱,鱼虾龟蚌与猪狗牛 羊同处于重要的位置;菜肴制法和味型也有新的变化,并且出现了简单的冷饮制品和 蜜渍、油炸点心等。
1. 烹的起源 烹就是对食物原料加热,使之成熟。
单元二 烹调的起源与发展
一、 烹调的起源
2. 调的起源 调就是调和滋味,起源于盐的利用。
单元二 烹调的起源与发展
一、 烹调的起源
3. 烹调技艺产生的意义 烹调技艺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重大的影响及推动作用,同时在社会 发展与文明进步中也得到不断提高和改进。

中职中式烹调技艺教案:中式烹调技艺概述——烹调概述(全2课时)

中职中式烹调技艺教案:中式烹调技艺概述——烹调概述(全2课时)
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通过故事导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发展时期
这是指隋唐宋元历史时期。在烹饪原料方面,从西域、印度、南洋引进的品种更多,如丝瓜、莴苣等。同时国内食物资源也进一步开发,尤其是海产品用量激增;炊饮器皿向小巧、轻薄、实用方向发展;加工工艺开始变得精细,出现了剞刀技术和爆炒技术;菜点品种显著增多,宴席华贵丰盛,工艺菜勃兴,菜肴外观美更为时人所重视;餐饮市场繁荣,风味菜点相继问世;在烹饪理论方面,出现了一批颇有价值的食谱,如《千金要方· 食治》、《食疗本草》等,特别是《饮膳正要》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卫生学专著。
4.烹调的应用能使食物得以储存,人类逐渐养成了定时饮食的习惯,可以空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劳动生产,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5.烹调技艺的产生与发展,逐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孕育并形成了灿烂的饮食文化。
三、课堂小结
1.课堂知识回顾
2.课堂上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
1.如何理解烹调的含义?烹调有哪些作用?
2.烹调的起源对人类的进步有何重大意义?
1.中国烹饪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2.各阶段有何特点?




中国烹饪的发展进程
1.萌芽时期 → 2.形成时期 → 3.发展时期
→4.成熟时期 → 5.繁荣时期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札记
5.繁荣时期
这是指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时期,中国烹饪进入了创新开拓的繁荣时期。
(1)构建了现代中国烹饪体系经过近百年的实践发展和理论探索,一个和传统烹饪不同的现代烹饪体系开始建立。
(2)发展了现代烹饪实践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中国烹饪实践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式烹调技艺(高教版)授课教案:第一章复习

中式烹调技艺(高教版)授课教案:第一章复习
中式烹调技艺(高教版)授课教案
课题序号
11
授课班级
13(烹饪)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教学方法
复习课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一章复习
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巩固中式烹调的基本内容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中式烹饪的基本概念做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烹饪的热爱
教学重点
烹调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中式菜肴的特点
更新、补
充、删节
A、蒙古族B、维吾尔族C、朝鲜族D、回族
7、清真菜禁用的原料是。
A、无鳞的鱼B、绵羊肉C、牛肉D、黄瓜
8、选料严下料重,擅长调理海鲜尤以燕窝海参为最的是风味菜的特点。
A、孔府菜B、谭家菜C、清真菜D、江苏菜
3.生成香气,增强饮食美感
4.合成滋味,形成复合的美味
5.增色美形,丰富外观形态
6.丰富质感,形成各式风格
五、调的作用
1.消除原料异味
2.赋予菜肴美味
3.确定菜肴风味
4.增进菜肴美观
五.中国烹饪的发展进程
1.萌芽时期 → 2.形成时期 → 3.发展时期 →4.成熟时期
→ 5.繁荣时期
七、中式菜肴的特点
A、葱烧海参B、水煮牛肉C、蚝油牛柳D、松鼠桂鱼E、鱼香肉丝
F、三套鸭G、龙虎斗H、糖醋黄河鲤鱼I、油爆海螺J、干煸牛肉丝
K、古老肉L、九转大肠M、天下第一菜N、脆皮乳猪
2、在记载了当时人们已学会了运用火候与调和滋味的一般原则。
A、《吕氏春秋本味篇》B、《黄帝内经》C、《齐民要术》D、《食疗本草》
3、爆、靠等烹调方法是风味较擅长的烹调方法。
内容
课外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烹饪用具方面,铁器取代了铜器,并已逐步向轻薄小巧的方向发展。
在烹调方法方面,汉魏时期出现了两次厨务大分工,首先是红白两案的分工,接着是炉与案的分工。这有利于厨师集中精力专攻一行,提高技术。在烹调技法上,也比先秦精细,已广泛应用油炸法、油煎法等。
(三)、发展时期
此阶段是隋唐五代宋金元,先后经历过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等20多个朝代。是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四)、昌盛发展的时期
是指明清历史时期,这一阶段政局稳定,经济上升,物资充裕,饮食文化发达,是中国烹饪史上第三个高潮,硕果累累。
烹饪原料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使食源更为充沛,从陆产到水产,各种原料无所不用。
烹调方法空前增多,工艺规程日益规范,菜点质量更上一层楼。中国的烹调技术在明清时期已由量变转为质变,开始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1-1烹调的起源与中国烹饪的发展过程
一、烹调的起源
(一)烹
即烧、煮。就是对食物原料加热,使之成熟,起源于火的利用。
(二)调
就是调和滋味。起源于盐的利用。
(三)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
1、彻底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从远古人类的生吞活剥的野蛮生活,发展到烹熟而后食的饮食方式,这一主要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人类开始区别于普通动物。
2、烹调而后食,可以杀菌消毒,保障健康,改善营养,帮助消化,为人类体力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扩大了食物范围和居住环境,脱离与兽为伍的生活环境,生活起居逐渐走向文明。
4、养成了定时饮食的习惯,有更多时间从事劳动,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5、随着烹调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逐渐趋于文明,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孕育并形成了独特而又灿烂的饮食文化。
二、中国烹饪的发展过程
(一)、萌芽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食物原料多系渔猎的水鲜和野兽,间有驯化的禽畜、采集的草果的试种的五谷;调味品主要是粗盐;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砖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还有粗制的钵、碗、盘、盆作为食具,烹调方法是火炙、石燔与水煮、汽蒸并重,较为粗放。
在夏商周时期,系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初潮”。出现了烘、烤、烧、煮、爆、蒸等烹调方法。
(二)调的作用
1、除去异味,
2、增进美味
3、确定滋味,
4、丰富色彩
本节课讲述了烹调的起源,发明烹调的重要意义,中国烹饪的发展过程,烹调的作用等内容,为以后中餐烹调技术的详细讲述打下基础。
烹与调的作用以及具体举例
1、什么是烹调?烹和调的作用是什么?
2、烹调对人类进化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简述我国烹调技术发展的主要过程。
(二)、形成时期
在烹饪原料方面,在先秦五谷、五畜、五菜、五果、五味的基础上,汉魏六朝的食料进一步扩充。张骞通四域后,相继从阿拉伯等地引进了茄子、大蒜、西瓜、黄瓜、扁豆、刀豆等新蔬菜,增加了素食的品种。特别重要的是,从西域引进芝麻后,人们学会了用它榨油。从此,植物油便登上中国烹饪的大舞台,促使油烹法的诞生。
中餐烹调技术授课教案小结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提问
烹调是制作菜肴的一项专门技术。烹就是对烹饪原料加热或以微波使原料分子剧烈震荡摩擦生热而成熟;调是调和滋味。烹调时烹和调的结合,具体的说,就是将经过各种加工整理的烹饪原料进行加热和调味,制成色、香、味、形、营养俱佳的菜肴的工艺过程。
在烹饪原料方面,从西域和南洋引进的品种更多,同时国内食物资源也进一步开发,尤其是海产品用量激增。
炊饮器皿向小巧、轻薄、实用的方向发展。
从燃料看,这时较多使用煤炭,部分地区还使用天然气和石油;有了耐烧的“金刚炭”(焦煤)、类似蜂窝煤的“黑太阳”,以及相当于火柴的“火寸”。
在烹调技法方面,隋唐宋元的突出成就是工艺菜式(包括食雕冷拼和造型大菜)的勃兴。这一时期加工工艺开始变得精细,出现了刻刀技术和炒、爆技术。菜点品种显著增多,宴席华贵丰盛,菜肴外型美观更为世人所重视。餐饮市场繁荣,风味菜点相继问世。
春秋战国时期,食源进一步扩大,不仅家畜野味共登盘餐,蔬果五谷俱列食谱,而且注意水产资源的开发,在南方的许多地区鱼虾龟蚌与猪狗牛羊同处于重要的位置,这是前所未有的;炊具出现了铁制器皿,较之青铜炊具更为先进,为油烹法的问世准备了条件;与此同 时,动物性油脂和调味品,也日渐增多,花椒、生姜、桂皮、小蒜运用普遍,菜肴制法和味型也有新的变化,并且出现了简单的冷饮制品和蜜渍、油炸点心。
1、什么是烹调?烹和调的作用是什么?
2、烹调对人类进化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简述我国烹调技术发展的主要过程。
饮食市场已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全国各地的烹饪体系已经形成,各种风味流派蓬勃发展。
(五)、烹饪发展新时期
是指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时期,中国烹饪进入了创新开拓的繁荣时期。
三、烹调的作用
(一)烹的作用
1、杀菌消毒,保障食用安全
2、分解养料,便于消化吸收
3、合成滋味,形成复合的美味
4、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