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语文园地五》教案

自学指导三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
1、分小组讨论。(让每一位成员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全班交流讨论。
3、请将自己对待生命的事例写成一段话。
六、课堂小结。
当堂训练
达标检测
将口语交际内容写为书面日记。
课后
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名人名言,体会句子意思。
板书
设计
口语交际五——
内容充实、表达流畅
1、自由读。
2、指名译讲、生补充。
3、师总结
4、生自由背诵——同桌互背——抽查背——全班齐背。
5、生自由记忆——检测——背写。(同桌互改)
6、你还积累了哪些关于感悟生命的名人名言?请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成语故事”)
自学指导(二):
1、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短文,讨论疑难问题,并思考:“手不释卷”是什么意思?
教后
反思
大保当小学语文教学案
年级
四
班级
课型
练习
课题
语文园地五(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
任彩霞
上课教师
备课时间
2014、3、31
学习
目标
1、能从“我的发现”中有所发现。
2、会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
3、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重点
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完成“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3、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
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名人名言,并制成一个小集子,注意要分类收集。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五》15篇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五》15篇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五》15篇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五》1 语文园地五教学目的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考虑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进步口头和书面的表达才能。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1.整理本组课文搜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谈话导入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化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1.默读提示,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内容:说说自己理解到的生命现象;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阅读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老师参与局部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老师引导学生大胆进展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明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正确?为什么?3.老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
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展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5篇)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5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我的发现】这项训练包含两组句子,它们的共同点是每组句子的文字都相同,但标点不同。
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朗读、体会出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不同。
进而认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朗读体会,并挖掘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感,在探究与发现中,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
〖过程建议1、出示“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学生的语言积累,用三种标点分别说一句话,小组内互相交流。
3、出示教材中的两组句子,让学生自主观察,朗读,比比谁读得好。
4、共同讨论,每组中的两个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小组游戏练习:一生说句子,一生点标点。
比比哪组说得准确。
【日积月累】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我会连、读读背背”三项内容。
其中“读读认认”安排了认识十个生字的任务。
每组中有一个熟字,一个新字,采用了换偏旁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记。
是对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方法的一次巩固。
由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
引导学生独立识字,增进乐趣,体会方法,发展能力。
“我会连”是两组“词语搭配”练习。
由于涉及的词语都是学生熟知的,因此,要鼓励学生相互协作,自主完成。
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
“读读背背”中安排的积累“节气歌”。
节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教学中应努力挖掘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节气等相关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积累。
〖过程建议读读认认:1、首先出示每组字中的熟字,让学生认读。
然后换掉熟字的偏旁,让学生猜读,进而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2、揭示新组成字的读音,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
组内读理解。
3、整体出示,生字、熟字及词语。
引导学生朗读,区分体会。
4、游戏“找朋友”:利用偏旁卡片,组织学生进行组字游戏,巩固识字。
我会连:1、分组出示两组练习,让学生尝试连线。
部编版语文园地五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相互交流中复习巩固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积累理解句子的经验。
2.通过词串识字,认读“旭、屿”等6个生字,说说由词语想象到的画面。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能围绕一个意思,抓住特点把一种事物写具体。
(重点)教学难点:熟读并背诵一组与“改过”有关的名言警句。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准备好书写练习纸;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把握事物的特点;搜集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语文园地就像语文教学的百花园,园中有“交流平台”,有“识字加油站”,我们可以继续识字,可以学习如何灵活运用词句,可以加强对古诗、名言警句等的积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语文园地徜徉吧,看看谁的收获最大。
二、教学“交流平台”1.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懂的句子,你会怎么办?2.理解词句乃至文章意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
掌握了理解难句的方法并运用到我们的阅读实践中,可以很好地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那么,理解句子有哪些好的方法呢?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次的“交流平台”,看看这些小朋友掌握了哪些方法。
(1)分角色朗读“交流平台”。
(2)教师归纳板书理解句子的方法:①结合生活经验;②联系上下文;③查阅资料;④向别人请教。
3.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方法,你还有哪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得出:(1)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2)抓住修辞理解句子;(3)想象画面理解句子。
…………4.开展交流:联系本单元课文或者以前学过的课文说说自己运用某种方法理解句子的例子。
如:“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抓住关键词“碎”的方法来理解。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抓住修辞的方法来理解。
“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可以运用抓住关键词和想象画面的方法来理解。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五。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将研究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深化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2、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认真揣摩文章中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发现并总结句子含义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3、积累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4、研究成语故事,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继续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安排:五课时。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讲述热爱生命的人物故事,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认真倾听的惯。
3、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等动手及思维能力的同时,在了解热爱生命的事例中,研究其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勇于讲述热爱生命的人物故事,大胆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做到语句通顺连贯,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讲述热爱生命的人物故事,激发表达的欲望。
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2、阅读有关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3、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披文入境,理解生命同学们,在本单元的研究中,我们品读了几篇抒写对生命感悟的文章。
用心去感受春光的盲姑娘,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祖孙三代人,以及那些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和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小花,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也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课下,你们搜集了许多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对于生命,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解读。
今天,我们就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来畅所欲言,来共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悟吧。
二、唤起记忆,感悟生命我们研究了本组课文,还搜集了有关的资料,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最新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精品)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教学目标1。
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
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
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
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谈话导入: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1。
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
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
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
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1。
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1。
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
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3。
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
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
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
出示习作要求:内容具体;写出真实感受;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1。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精选5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小儿歌,认识8个汉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汉字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提高归类识字的能力。
3、辨析两组同音字,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同音字。
4、进一步巩固用音序法查字法查字典的知识,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5、正确朗读并背诵四则歇后语,大致了解其意思,初步体会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的特点。
6、阅读故事《狐狸和乌鸦》,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同音字,初步了解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小儿歌,认识8个汉字,进一步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汉字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提高归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关联旧知,激趣导入1、出示《识字3》的内容,生自主朗读,说说在这一课中“青”字加上偏旁组成了哪些新字。
2、师激趣:其实在汉字中,像“青”这样特别爱交朋友的汉字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再来认识一位(板书:包,指名生认读)。
3、师质疑:“包”加上不同的偏旁,又能变成哪些新的汉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趣味识字”吧!二、学习“趣味识字”1、生自主阅读小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生朗读小儿歌,正音识字。
(1)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出示词语卡片:吃饭、能干、吃饱、茶水、泡茶、轻轻、抱着、鞭炮。
(2)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强调:“能”既是鼻音,又是后鼻音;“茶”是翘舌音;“轻”是后鼻音。
正音后再次抽读卡片,巩固学生认读。
(3)生再次练习朗读小儿歌,将儿歌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3、巩固识字。
(1)单独出示儿歌中出现的八个生字,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教师识记方法。
在此过程中,师适当指导:“饱、泡、炮”这三个字都是“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构成的;“饭、茶”也可以通过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轻”与“经”比较记忆。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5篇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5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
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
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
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
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发现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积累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3.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雷锋的生平资料或事迹。
2.收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出新知
(一)展开生命画卷,复习导入新课
师: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命的画卷──盲女孩安静用她特殊的方式去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琳达一家用自己的爱心启示我们,给他人带来幸福,这样的生命才更有意义;一只绝境求生的飞蛾,一棵顽强生长的瓜苗,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虽然生命短暂,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
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引出我的发现
师:这些生命的画卷,让人感动、回味。
我们在感动之余也对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留下了印象,和我们一起学习的小林、小东对这些句子的学习有了自己的发现,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对话交流,寻找发现
(一)阅读对话,探究发现
1.默读我的发现,圈点发现。
师:请大家仔细默读他们的对话,他们发现了什么?作上记号。
(相机板书:反复地品读,思考: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师:瞧,这些不就是我们理解句子、体会作者情感的好方法吗!文中小林、小东读书时一边体会一边思考才有了这样的发现!
2.小组讨论。
师:其实,在我们读书的过程中,也常遇到这样的句子,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的呢?现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遇到好的方法,我们记下来。
我们在讨论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提出合理的建议。
(小组讨论,师巡视,做指导。
)
3.集体交流。
师:一位善于思考的人,会得到一棵树的果实,一群善思互助的人,会得到一片茂密的果林。
我想,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会收获得更多。
自由地说说你们的好方法。
(板书:联系作者生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抓住重点
词语,联系上下文,请教他人。
)
(二)故地重游,灵活运用
1.运用方法,温故知新。
师:有了好方法就如同有了好工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现在让我们运用这些好的方法,再去读读曾经学过的课文,我相信对那些含义深刻、不容易理解的句子会有新的体会。
2.归纳分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联系作者生平。
(《独坐敬亭山》,85页阅读链接。
)
(2)反复品读、思考。
(《桂林山水》最后一个自然段,《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第二题。
)
(3)联系时代背景。
(《夜莺的歌声》,76页阅读链接。
)
(4)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中彩那天》: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永生的眼睛》: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
(5)抓住重点词语。
(《花的勇气》: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触摸春天》: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
(6)联系上下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中彩那天》:是啊,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自然之道》: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
(7)请教他人。
3.回归整体,朗读佳句。
师:一坛好酒是越陈越香,一本好书是越读越有味。
看!要把书读出味就得善于思考,运用读书方法。
让我们最后读读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齐读。
出示句子。
)
(1)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3)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三、反复诵读,感悟名言
1.谈话导入,读准字音。
师: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领悟,下面让我们读读这些句子。
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读顺。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给予的给读jǐ,设身处地的处读chǔ,替人着想的着读zhuó。
)
3.自主学习,理解名言。
4.小结。
当我们读完这三句话,不难看出,无论是雷锋、巴金,还是爱因斯坦,在他们眼里生命的意义就是──奉献。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四、自读故事,积累成语
1.学习成语故事。
师:人的生命,离不开读书,也正因为读书而改变人的一生。
吴国大将吕蒙因为爱上了读书,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请大家自读这则故事,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不好理解的句子画下来,我们一同交流。
2.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小组学习,运用理解句子的方法体会你这话不对,时间是靠人挤出来的
4.全班交流,重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个成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