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炸酱面(2017山东淄博中考语文散文阅读)

合集下载

精品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现代文阅读】(2)含答案

精品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现代文阅读】(2)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1【2018 东城二模】(一)阅读《山里有座榨油坊》,完成下面问题。

(9分)山里有座榨油坊周华诚○1对坞村,地处偏僻,五百岁了;海拔也高,一千多米,是个的的确确的小山村。

这个云生水起的地方,保留着太多古老的东西——大批的明清古民居散落在溪涧旁,鸡犬之声相闻;传统的黄泥夯土墙房子,与一树一树白梨花相映;两条潺潺流淌的溪流之上,架着六十多座石拱桥,桥头是苔痕上阶绿,溪边是古樟枝叶茂,那些古樟树动辄就是几百年、上千年。

此外还有一座“天灯”,四百年来夜夜点亮,为小山村里樵夫耕者的夜行脚步照明。

小村古风浩荡,保留了几百年来村民的生活图景。

我们在村子里四处游走,老人与小孩的脸上,都是朴素天然的笑意。

○2十年前,巍巍大山中动工兴建水库,这个小村的村民大多搬迁出去,住到离县城很近的地方。

水库蓄水,进村的道路亦被淹没,进山改走一条更为蜿蜒曲折的道路,由此村外之人愈加少至。

○3黑孩很早就出去读书了,父母还在村子里生活。

后来他带着女友糖糖回来结婚。

那是糖糖第一次见到山中那座古老的榨油坊。

黑孩的父亲余金龙是一名老榨工,从十八岁开始操持这门技艺,至今四十多年。

榨油坊每年秋冬开榨,山上采摘下来的山茶果,在烈日下晒干爆裂,人工剥去厚蒲,炒工把茶籽炒熟,再放进碾子,轰隆隆的碾子把茶籽碾碎,榨工把它包成茶饼,再上木榨。

巨大的木龙油榨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力量:几百斤重的石块吊在梁上,榨工用力荡之,荡出优美的弧线;它在一个制高点悠然下落,经验老到的榨工又调动千钧之力,推动这个石块去撞击撞针;撞针是硬木制成的楔子——无论是多么密匝的茶饼,依然可以挤出空间。

随着一声巨大的撞击,榨工从胸腔中迸发出悠长的、高亢的、清亮的、穿云裂帛的声音。

随着一声声的撞击与号子,楔子嵌进清亮的茶油,从木榨之中,汩汩地流淌下来,淌成一条细细的、长长的线。

○4结婚的第二天,黑孩带着妻子在村里到处逛,惊讶地发现工人在拆榨油坊。

○5看着伴随自己长大的榨油坊要拆了,黑孩觉得可惜。

梁实秋《吃相》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实秋《吃相》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人的饮馔之道(17 分)《吃相》梁实秋①一位外国朋友告诉我,他旅游西南某地的时候,偶于餐馆进食,忽闻壁板砰砰作响,其声清脆,密集如联珠炮,向人打听才知道是邻座食客正在大啖其糖醋排骨。

这一道菜是这餐馆的拿手菜,顾客欣赏这个美味之余,顺嘴把骨头往旁边喷吐,你也吐,我也吐,所以把壁板打得叮叮当当响。

不但顾客为之快意,店主人听了也觉得脸上光彩,认为这是大家为他捧场。

这位外国朋友问我这是不是国内各地普遍的风俗,我告诉他我走过十几省还不曾遇见过这样的场面,而且当场若无壁板设备,或是顾客嘴部筋肉不够发达,此种盛况即不易发生。

可是我心中暗想,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样的事恐怕亦不无发生的可能。

②《礼记》有“毋啮骨”之诫,大概包括啃骨头的举动在内。

糖醋排骨的肉与骨是比较容易脱离的,大块的骨头上所联带着的肉若是用牙齿咬断下来,那龇牙咧嘴的样子便觉不大雅观。

所以“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食”都是对于在桌面上进膳的人而言,啮骨应该是桌底下另外一种动物所做的事。

不要以为我们一部分人把排骨吐得劈拍响便断定我们的吃相不佳。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

世界上至今还有不少地方是用手抓食的。

听说他们是用右手取食,左手则专供做另一种肮脏的事,不可混用,可见也还注重清洁。

我不知道象咖喱鸡饭一类粘糊糊儿的东西如何用手指往嘴里送。

用手取食,原是古已有之的老法。

罗马皇帝尼禄大宴群臣,他从一只硕大无比的烤鹅身上扯下一条大腿,手举着鼓槌,歪着脖子啃而食之,那副贪婪无厌的饕餮相我们可于想象中得之。

罗马的光荣不过尔尔,等而下之不必论了。

欧洲中古时代,餐桌上的刀叉是奢侈品,从十一世纪到十五世纪不曾被普遍使用,有些人自备刀叉随身携带,这种作风一直延至十八世纪还偶尔可见,据说在酷嗜通心粉的国度里,市尘道旁随处都有贩卖通心粉(与不通心粉)的摊子,食客都是伸出右手象是五股钢叉一般把粉条一卷就送到口里,干净利落。

③不要耻笑西方风俗鄙陋,我们泱泱大国自古以来也是双手万能。

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第Ⅰ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答案】D【解析】D.骊.歌(lí),惩.恶扬善(chéng)2.【答案】B【解析】B.提纲挈领3.【答案】D【解析】D.“琳琅满目”的意思是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一般用来形容书籍或艺术品,不能用来形容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等。

4.【答案】B【解析】B.此句没有严厉批评当下娱乐节目的庸俗不堪。

5.【答案】A【解析】A.错:错杂/通“措”,安放,安置。

B.比:均为“靠近,紧挨”的意思。

C.殚:均为“竭尽”的意思。

D.顾:均为“回头看”的意思。

6.【答案】C【解析】C.“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7.【答案】D【解析】做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文段所讲内容,然后分析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排序。

第③句是对文段开头一句的直接解释,故应排在第一位;第④句则是对第③句的展开说明,应排在第二位;第②句承接第④句,说明了造成食物钟紊乱的原因;第①句则接第②句,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也恰好与文段最后一句话衔接。

第Ⅱ卷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8.【答案】(1)鸢飞戾天者(2)山山唯落晖(3)枯藤老树昏鸦(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5)示例一:乱花渐欲迷人眼柳暗花明又一村示例二:桃花潭水深千尺吴宫花草埋幽径【解析】第(5)题注意诗句中必须带“花”字,且必须是七字诗句。

第一空所填诗句,“花”应在第二字;第二空所填诗句,“花”应在第三字。

9.【答案】A【解析】“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意思是“狂风停歇,枝头的花已落尽,沾花的尘土还散发着微微的香气”。

可知词作写的不是“初春花开之美景”,而是“暮春落花之残景”。

10.【答案】(1)①通“悦”,高兴②实在,的确(2)D(3)示例:君王希望自身省力就不要建这样高的台子,让人建了这样高的台子就不要怪罪别人。

(4)示例:要是非分明,不要遇到问题或者不如意时一味责怪别人,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要多从自身方面找原因。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北京市2017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21分)1.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

(共5分)(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笔的“㇂(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2分)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3分)( )《九成宫醴泉铭》选帖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共10分)(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1分)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名人故居分布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精品2019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现代文阅读】(2)含答案

精品2019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现代文阅读】(2)含答案

精品2019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现代文阅读】(2)含答案现代文阅读1【2018 东城二模】(一)阅读《山里有座榨油坊》,完成下面问题。

(9分)山里有座榨油坊周华诚○1对坞村,地处偏僻,五百岁了;海拔也高,一千多米,是个的的确确的小山村。

这个云生水起的地方,保留着太多古老的东西——大批的明清古民居散落在溪涧旁,鸡犬之声相闻;传统的黄泥夯土墙房子,与一树一树白梨花相映;两条潺潺流淌的溪流之上,架着六十多座石拱桥,桥头是苔痕上阶绿,溪边是古樟枝叶茂,那些古樟树动辄就是几百年、上千年。

此外还有一座“天灯”,四百年来夜夜点亮,为小山村里樵夫耕者的夜行脚步照明。

小村古风浩荡,保留了几百年来村民的生活图景。

我们在村子里四处游走,老人与小孩的脸上,都是朴素天然的笑意。

○2十年前,巍巍大山中动工兴建水库,这个小村的村民大多搬迁出去,住到离县城很近的地方。

水库蓄水,进村的道路亦被淹没,进山改走一条更为蜿蜒曲折的道路,由此村外之人愈加少至。

○3黑孩很早就出去读书了,父母还在村子里生活。

后来他带着女友糖糖回来结婚。

那是糖糖第一次见到山中那座古老的榨油坊。

黑孩的父亲余金龙是一名老榨工,从十八岁开始操持这门技艺,至今四十多年。

榨油坊每年秋冬开榨,山上采摘下来的山茶果,在烈日下晒干爆裂,人工剥去厚蒲,炒工把茶籽炒熟,再放进碾子,轰隆隆的碾子把茶籽碾碎,榨工把它包成茶饼,再上木榨。

巨大的木龙油榨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力量:几百斤重的石块吊在梁上,榨工用力荡之,荡出优美的弧线;它在一个制高点悠然下落,经验老到的榨工又调动千钧之力,推动这个石块去撞击撞针;撞针是硬木制成的楔子——无论是多么密匝的茶饼,依然可以挤出空间。

随着一声巨大的撞击,榨工从胸腔中迸发出悠长的、高亢的、清亮的、穿云裂帛的声音。

随着一声声的撞击与号子,楔子嵌进清亮的茶油,从木榨之中,汩汩地流淌下来,淌成一条细细的、长长的线。

○4结婚的第二天,黑孩带着妻子在村里到处逛,惊讶地发现工人在拆榨油坊。

淄博专版19届中考语文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淄博专版19届中考语文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解题技巧】
语言赏析题主要考查对语言的理解和对文章
的感悟,解答该类试题可以从修辞、词语运用、句式、表达 方式等角度赏析。
1.从修辞角度赏析。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 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给人启示;③对 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 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韵美,突出强调某种感情。
要孤立地分析含义,否则答题要点就会不全面。
分析特殊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要注意句段的位置。一般 情况下不同位置的句段有着不同的作用: 1.开头句段的作用: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地点;
②营造气氛,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③引出下文,为下
文做铺垫;④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2.中间句段的作用:①结构上,过渡,承上启下; ②表达上,衬托(正衬和反衬);③内容上,扩展思路,丰 富内涵。
【答题模式】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准确运用,能让平淡的句子增色 添彩,韵味无穷。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则
能生动传神地刻画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能强调所要
描写事物的特点。 【答题模式】××(关键字词),××××(字词的语境 义),××××(作用)。
困惑
着急(惋惜)
考点二 理解重要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例 在①②两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北京炸酱面的名 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

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1分)1。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 (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

(共5分)(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____笔的“ (斜勾)"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

(2分)(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3分)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

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山东省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含解析) 北师大版

山东省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含解析) 北师大版

记叙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14分)不能将就的饺子①过去,吃顿饺子算是改善生活,是一次家庭内的隆重宴会。

在全国人民都很穷的时候,我家算是穷人中的穷人。

八口人,全凭父亲每月56元的工资生活,日子有多么艰难,可想而知。

所以当听见母亲说“咱们明天吃‘煮饽饽’吧”,我们六姐弟就会因为期盼第二天的那顿饺子而兴奋半宿。

②我家吃饺子都会选在周日。

家里人齐全了才吃,有好吃的,落下谁,当家的都不忍心。

一般头天吃晚饭时就讨论好了吃什么馅儿的,并明确分工,谁干什么。

③那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胡同深处的小院里,有一株枝叶茂密的枣树,树下是四季芬芳的月季花。

枣树下,月季花旁,大姐、二姐在洗衣服,母亲收拾屋子,大哥和我一起择菜,弟弟妹妹则在做功课或是出去玩儿了。

择好菜,大哥切菜,我剁肉。

④肉一般都会选猪肉前尖儿,肥瘦相间,脂肪分布均匀,不柴不腻。

剁肉馅儿讲究“肥三瘦七”,这要求同一块肉中肥瘦肉的比例本身如此,不能随便将就。

我做肉馅一般会把肉切成小丁儿,把姜、葱白也同时切末剁进肉里,其间还会一点点往肉里加酱油、料酒十次以上,这样会使调味料的味道早早地滋养着肉馅儿。

待肉馅儿剁到上劲不沾刀的时候,其醇厚辛香之气沁人心脾。

⑤用什么蔬菜与肉馅儿搭配,完全依照“法时养生”的原则,应节当令,有什么菜搭配什么菜。

一般冬天吃大白菜、萝卜,春天选菠菜、西葫芦,夏天用豆角、茄子,秋天取芹菜、圆白菜、冬瓜、茴香等。

这样做,一是有益于健康,二是有利于节省人民币。

剁菜也得讲究。

比如冬天包饺子用爽脆清甜的大白菜,白菜帮子与叶子要分开剁,否则等帮子粒大小合适了,叶子早已经剁成泥了,没魂了。

⑥肉馅儿里最诱人的不是猪肉、蔬菜这两个主角,而是配角—馅儿里俏的那几根韭菜。

有一种青韭,根比姜黄色还要浅些,叶条嫩绿,半尺长,纤细妩媚,很洁净,不用择,洗一洗即可用。

只要把青韭菜放在案板上切两刀,那香味儿能把房顶给掀翻了,满屋人的心都醉了。

⑦我做馅儿时,大哥已经和好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炸酱面
刘齐
①北京的炸酱面很有名,我从小就知道。

那时我在沈阳读书,家里常吃炸酱面。

本来母亲做的已经不错了,我们吃得也快活,但幼年在北京住过的父亲仍不满意,认为没有北京的地道。

我心想,北京人跟毛主席紧挨着,又有长城又有天安门,还能吃到比我们这个更棒的炸酱面,好事都让他们赶上了,难怪户口那么金贵。

②长大看电视剧《四世同堂》,那里面有几个北京老爷子一起吃炸酱面,吃得踢里吐噜的,我在电视外面都替他们香得不行。

各种书里也有不少赞誉,给人的总印象,北京除了烤鸭、涮羊肉等菜肴名震中外,主食方面最拿得出手的,就是堂堂炸酱面。

说它是主食,似乎不妥;因为它还配有许多小花样,不就菜也能吃得很好,故应叫主副兼备的吃食。

据说,老北京人对炸酱面格外青睐,平时舍不得惊动它,重要时刻才肯拿来派用场。

炸酱面在北京众多面条中风头最健,简直可以评为京面。

③现在我也有了北京户口,走大街穿小巷,上商店入公厕,都有自豪感。

北京的风光养我眼,北京的伙食养我身,我特别感激。

但对北京的炸酱面却再也不敢钦佩,确切说,不敢钦佩炸酱面里的那个酱。

④面是没的说,手擀的,筋筋道道的,一碰到牙,牙就高兴。

菜码也无可挑剔,黄瓜丝,水萝卜丝,其他丝,外加豆芽、豆瓣等,赤橙黄绿,清凉可人。

还有老醋,还有辣油,还有白嫩爽滑的蒜瓣,万事俱备,千军待发,只欠那个酱了。

那个酱却不争气,黑乎乎的,齁咸齁咸的,酱上泛一层令人难堪的浮油,酱里面藏一些令人更难堪的肥肉丁,亘旦冰凉呆滞,好像搁了一百年,是慈禧手下的小太监炸出来的。

⑤如果我只在一家饭馆遇到这种酱,我会要求自己看主流,识大节。

问题是不少饭馆都是这种酱,其中一些店铺还理直气壮
....地挂着“老北京炸酱面”或“正宗北京炸酱面”的大招牌,小伙计特意穿着老式服装,用朴素而精致的青花瓷碗盛酱,用谦卑而骄傲的京腔高喊“来了您呐”“慢用了您呐”——面对这一切,我变得十分困惑,主流观就有些动摇。

⑥炸酱面以酱成名,兵熊熊一个,将(酱)熊熊一窝,酱的责任极其重要。

历史也悠久,几千年以前,古人还没发明涤棉、味素、塑料盆呢,就已经做得一手好酱了。

一千四五百年以前,北魏一个老干部贾思勰,给“齐民”也就是平民百姓,写了一本流芳千古的实用性名著,里边专门有一节讲怎样做肉酱。

贾先生特意嘱咐说,要割取刚宰杀的新鲜肉,去掉肥肉,剁得细碎一些。

如若与肥肉混在一起,会使酱变得油腻(“取良杀新肉,去脂,细锉”“合脂令酱腻”,出自《齐民要术·作酱等法第七十·肉酱法》)
⑦我们家乡的现代人在做酱方面更有两下子。

前一段,我在锦州、沈阳一些默默无闻的小馆子吃炸酱面,酱都是现吃现炸,热腾腾的,香喷喷的。

花样也多,有鸡蛋酱、肉酱等。

肉酱里不但有肉(是新鲜的瘦肉丁),还有青辣椒,有时有豆腐干、豆腐泡。

酱往往也是东北大酱、甜面酱或豆瓣酱的复合体,多样香,不像北京那些店,仅由当地黄酱独霸一方。

⑧我无意以家乡的好处来贬低炸酱面,我只是为它着急,就像为一个不思进取的名家惋惜一样。

北京多好啊,名胜古迹比炸酱面里的菜码还多,老北京话的意味比手擀的面条还长,怎么那个酱就那么徒有其名,让人泄气呢?
⑨或许这些年,我仍像一个初入皇城的外地人那样,只在北京的表打转转,一直没有发现真正的好酱,而该酱矜持地躲在三进四进的深宅大院、十层二十层的高楼大厦里,与一些熟知其妙的人物悄悄欢乐。

⑩或许,被前人无数次夸奖过的那个酱,原本就是我现在所见的模样,只是今人发展太快,口味太刁,已经吃不出多好的滋味了。

(《舌尖上的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6月)
15.请根据提示,按照文章写作顺序梳理“我”对北京炸酱面的心理感受,完成下面的填空。

(3分)
[钦佩]一[ ]一[ ]一[ ]一[释然]
16.在①②两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北京炸酱面的名气?有什么作用?(4分)
17.本文语言诙谐、风趣。

请根据语境,品味下面句子或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6分)
(1)那个酱却不争气,黑乎乎的,齁咸齁咸的,酱上泛一层令人难堪的浮油,酱里面藏一些令人更难堪的肥肉丁,亘旦冰凉呆滞,好像搁了一百年,是慈禧手下的小太监炸出来的。

(2)问题是不少饭馆都是这种酱,其中一些店铺还理直气壮
....地挂着“老北京炸酱面”或“正宗北京炸酱面”的大招牌,……
18.本文题目是“北京的炸酱面’’,文章不仅仅是写北京炸酱面存在的问题,读罢全文,你还读出了哪些更深长的意味呢?(2分)
19.请从生活中选择一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食物,借鉴文中第④段写一段话,要融进你的独特感受。

(100字左右)(3分)
【参考答案】
15.困惑着急(惋惜)泄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解答本题,要先通读全文,按照文意可将文章分层,再概括每层的层意,分析作者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作答。

16.①历史悠久;②父亲的认可;③电视剧、书中的赞誉;④老北京人的青睐。

作用:①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②欲抑先扬,与下文中作者对现在的北京炸酱面的态度形成对比。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概括。

解答本题,要从文章①②段中寻找答案,再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17.(1)作者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色、味等方面对酱进行了一番挖苦,语言诙谐风趣,读来令人捧腹。

(2)“理直气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北京人对“酱”的自信与夸耀,体现了“酱”在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语言及分析表达效果。

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信息,从语言“诙谐、风趣”方面入手进行赏析即可。

18.示例:一些传统的东西,在葆有自己的独特优点的同时,要注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开放性阅读。

解答本题,要根据文章的主旨进行延伸,解读文章的言外之意。

作答时要注意扣合主旨,语言通顺。

19.示例:周村烧饼: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为原料,运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外形圆而色黄,正面洒满白芝麻,背面酥孔密布,薄如秋叶,形似满月。

入口即碎,香满口腹,酥脆异常,久嚼不腻,回味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

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选取日常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
物,仿照文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多角度描述其特点,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

(2017山东淄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