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减压并发症与处理对策
普外科胃肠减压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措施

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 。如颅脑损伤的患者出现喷射性呕 吐,可能 的 98例行 胃肠减压 患者 ,出现 的常见并发 症进行 分析 ,并采取
是颅 内压增高 ,应立即遵 医嘱给予脱水降颅压 等处理 ,并详 细 相应 的护理措施。结果 胃管插入 困难、咽部 不适 、口干舌燥、
准确 记录 ,包 括意识 、呼吸 、血压 、脉搏 、瞳孔 、尿量 ,并 做好 配 咳痰 困难、恶心呕吐、入 睡 困难等是 留置 胃管期 间的常见并发
外露 的脏器 回纳 ,以防感染 ,用无菌纱 布覆盖 ,并用三角 巾轻轻
3.5.1 胸外按压用力不当 ,可使肋 骨骨折 。
包扎 。对 于离断 的肢体 ,不得清洗 ,应用无菌纱 布包好 ,放在有
3.5.2 止血带止血 时不可过紧 ,以免引起肢体的缺血坏死 。
冰块 的袋 内。如遇骨折的患者 ,应用夹板 固定 ,以免骨折移位损
பைடு நூலகம்
3_3.1 开放气 道 ,保 持呼吸道通 畅及时给 氧 ,迅速 处理 呼 的面容 ,平静的 目光 ,柔 和的声调 ,同情和关心的态度均可稳定
吸道梗 阻 ,如有 活动的假牙应取 出 ,清 除 口腔及鼻 腔的分泌 物 患者的情绪 ,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抢救131。触摸也是增进护患交
及异物 。采用面罩吸氧,氧流量 在 4~6 L/min,头偏 向一侧 ,防止 流 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 。通过 对 80例创伤患者的院前急
3.3.4 严密观察 病情变化 ,重 视患者 的主诉 ,进行 多功能
心电监测 ,如 出现面色苍 白,皮肤发绀 ,并有花斑样改变 ,湿冷 ,
【摘 要 】目的 探 讨普 外科 患者 胃肠 减压的常见并发症及
脉搏 细数 ,血压 下降 ,尿量 减少 ,可能有休克发 生 ,应立 即通知 护理措施。方法 对 2012年 6月—2013年 6月我院普 外科收 治
探析胃肠减压患者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析胃肠减压患者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常用方法包括胃肠减压。
该治疗方法利用胃管将积存与胃肠道的气体和内容物吸出来,实现减轻胃肠压力的作用,进一步改善胃肠管鼻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消化功能的恢复。
在消化内科实施胃肠减压的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以下主要分析胃肠减压患者护理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护理对策,为胃肠减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胃肠减压;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102-02胃肠减压方法可以解除或者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引起的急性胃肠道扩张炎症,缓解肠麻痹或者肠痉挛所引起的肠梗阻[1]。
目前,除过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腹部大手术也会用到,通过减少胃肠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保障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
为了提高胃肠减压的有效性,临床应该加强对胃肠减压的护理,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制定护理对策,预防和减少护理问题的发生。
1.胃肠减压插胃管失败的原因1.1 胃管选择不合理胃管的选择直接影响鼻胃管置管的准确性,当前临床中应用的鼻胃管是一次序透明硅胶管,其韧性良好,有可以盘旋包装,具有一定的弧度。
在插管时应正确掌握方向,不能盲目的从鼻腔内插入,这样会在增加患者的痛苦。
同时选择直径而是的鼻胃管以满足不同鼻饲患者的需求[2]。
鼻胃管若太细容易因为鼻道狭窄、喉头水肿、恶心等阻力造成弯曲、反折,但是太粗会增加对咽部的刺激,从而导致插管失败。
所以,在置管时应该指导患者积极配合,通过慢速、快速、深呼吸、吞咽等动作的恰当配合,促进插管的顺利进行。
1.2 患者或者家属影响因素在临床中大多数患者对胃肠减压治疗认识不清,对置管的操作更是不了解,所以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反应,加之喉上神经的反应,例如恶心、呕吐等增加了食管的阻力[3]。
还有临床危重症患者、昏迷患者家属过分担心,对置管的操作干涉较多,不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操作,导致置管失败。
胃肠减压的护理

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 12h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 恢复。
小贴士
据临床观察,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cm,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插管深 度必须在55cm以上。对以往插管回顾插 入胃管后,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时仅 抽出少量粘液而无胃液抽出,听诊胃中 有气过水声,虽证明胃管在胃内,但术 后减压效果不佳,患者出现腹胀,胃蠕 动恢复慢,使置管时间延长。将胃肠减 压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cm,达到5568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胀 明显减轻,其效果明显。
胃肠减压的护理
胃肠减压的护理
普外三科
CONTENTS
1、胃肠减压的原理
2、胃肠减压的目的
3、胃肠减压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4、胃肠减压的并发症
5、胃肠减压的护理措施
6、拔管的护理
一、胃肠减压的原理
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 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 和液体吸出,以降低胃肠道内的压 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 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伤口愈合 和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术前、术中持续胃肠减 压,可防止胃肠膨胀,有利于视野的显露和手术操作。
预防全身麻醉时并发吸入性肺炎。
也可用于胃十二指肠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疗,术前 留置较粗的鼻胃管,每天以温生理盐水洗胃,连续 三天,直到洗出液澄清,以减轻胃黏膜水肿。
术后应用有利于腹部手术切口及胃肠吻合口的愈合。
给药
适应症1——治疗作用
单纯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减轻肠道压力, 减少毒素和细菌对肠道刺激,改善肠道血运。
胃十二指肠穿孔的非手术治疗:防止胃内容物的 进一胰液外渗。
胃肠道手术:减轻吻合口张力,降低吻合口瘘 形成的概率。
胃肠减压操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胃肠减压操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一、胃肠减压操作存在的问题胃肠减压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常用于处理胃肠道积气或液体积聚等情况。
然而,尽管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胃肠减压操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1 操作技巧不一致胃肠减压操作在不同的医院甚至在同一医院的不同医生之间,存在着操作技巧的差异。
这导致了操作过程中的变异性,可能会使操作效果不稳定。
例如,有些医生可能在管道插入过程中施加过多的力量,导致了组织损伤或出血的风险。
而另一些医生可能技巧不够娴熟,导致插管不顺利,增加了病人的不适和痛苦。
1.2 感染风险胃肠减压操作需要插入管道,这将直接打开身体的防御机制,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如果操作不够规范或操作过程中存在污染,病人可能面临着细菌感染或其他病原体的风险。
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病人来说,如重症患者或老年患者,感染的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1.3 不适和副作用胃肠减压管的插入和固定可能会导致一些不适和副作用。
病人可能会感到恶心、呕吐、腹痛或不适。
这主要是由于插管过程中的刺激或管道在胃肠道内的刺激引起的。
此外,对于需要较长时间保留管道的病患来说,管道的存在可能会引发胃痉挛、溃疡和出血等并发症。
1.4 病人合作困难胃肠减压操作需要病人能主动配合,保持适当的体位,并控制呼吸。
然而,一些病患由于疼痛、意识状态改变或潜在的认知障碍等原因,无法配合操作。
这不仅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二、改进胃肠减压操作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以下是改进胃肠减压操作的几种方法:2.1 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培训为了提高操作的一致性和效果,需要制定并推广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并且需要对医生进行专门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正确的插管技巧、合理的操作力度、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消毒和无菌操作等。
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培训,可以减少操作的变异性,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 引入更安全的减压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减压技术已被引入,以取代传统的管道插入方法。
胃肠减压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胃肠减压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引流不畅临床表现:1。
腹胀无缓解或加剧,检查负压引流装置,无引流物引出或突然减少。
引出的量低于正常量.2。
注射器回抽阻力大,注气时胃部听诊无气过水声。
处理措施:1。
对于清醒的患者,在插管前做好解释,心理工作,取的病人的配合。
2。
为昏迷的患者,插管前先去枕,头后仰,当胃管插入15厘米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弧度。
3。
定时更换胃管.对于昏迷,烦躁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防止胃管脱落。
4。
如发现胃管阻塞可先将胃管送入少许,如无液体引出,在缓缓将胃管退出,并边退边回抽。
每天定时转动胃管,防止黏连.5.胃肠减压器的位置应低于胃部,以利于引流。
二、插管困难临床表现:1。
插管困难可引起鼻黏膜和咽部粘稠的水肿,损伤甚至出血.2.反复插管引起剧烈的咳嗽,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
处理措施:1。
插管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2。
选择合适的胃管,切记同一患者反复使用.3。
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
三、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1.引流液由墨绿色变成咖啡色,暗红色甚至鲜红色,伴或不伴有呕血。
2.出血量较大时,患者排柏油样便,严重者有晕厥,出汗和口渴等失血过多的表现。
处理措施:1。
插管动作要熟练轻柔,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暂停插管。
待缓解后再插入。
2.负压引流无液体引出时,要检查胃管是否通畅。
3。
如发现引流液为鲜红色,应停止引流,立即汇报医生。
四、声音嘶哑临床表现:主要为声带闭合不全和发音困难。
处理措施:1.选择合适的胃管.2,.胃肠减压过程中,嘱患者少说话,使声带得到休息.3。
出现声音嘶哑,注意嗓音保健,加强口腔护理。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五、呼吸困难临床表现:1.患者自感呼吸困难,呼吸节律,频率变快及幅度加深。
处理措施:1.插管前向患者解释,做好心理工作,取的病人的合作。
2。
插管后要确认是否咋胃内。
病情允许,尽早拔除胃管。
六、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1.高热,面潮红,皮肤干燥,同时伴有寒战,胸部疼痛,咳嗽,痰黏稠,呼吸增快或呼吸困难。
胃肠减压护理

插管方法
当插入胃管后,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时仅抽 出少量粘液而无胃液抽出,听诊有气过水声, 证明在胃内,但减压效果不好,症状缓解不 明显。 将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cm,达到55-6 8cm,能使胃液引流增加,患者腹胀明显减 轻,效果明显。
检查是否放置正确
• 1.用注射器抽吸是否有胃液流出。 • 2.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0-20㎝空气,同时在胃 区用听诊器听气过水声。 • 3.置管末端于水中,看有无气泡逸出,在胃 内不应有气泡。
单纯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 减轻肠道压 力,减少毒素和细菌对肠道刺激,改善肠道 血运 胃十二指肠穿孔的非手术治疗:防止胃内容 物的进一步流入腹腔内,促进粘膜愈合 急性胰腺炎:减少胰泌素分泌,降低胰液外 渗 胃肠道手术:减轻吻合口张力,降低吻合口 瘘形成的概率
适应症2——术前准备
术 前 准 备
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术前、 术中持续胃肠减压,可防止胃肠膨 胀,有利于视野的显露和手术操作;
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 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
减少,腹胀消失,
肠蠕动恢复,肛
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
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 误吸。擦净鼻孔及面部胶布 痕迹,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 置。
口干、 门排气后可拔除 咽部不 胃管。 适
思考题
1、要想达到更好的引流效果,胃肠减压时胃 管应 插入多长?
2、日常工作中胃肠减压管堵塞的原因分析。
预防全身麻醉时并发吸入性肺炎;
也可用于胃十二指肠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 疗,术前留置较粗的鼻胃管,每天以温生 理盐水洗胃,连续3d,直到洗出液澄清, 以减轻胃粘膜水肿;
适应症3—给药
给 药
可通过胃肠减压管向胃肠道灌注中药;
腹胀严重频繁呕吐时,胃肠减压可促进胃肠 排空,有利于内服药物的输注吸收 。
胃肠减压操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胃肠减压操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胃肠减压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或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胃肠减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1. 操作技术不规范在实际操作中,有一部分护理人员对于胃肠减压操作的技术要求了解不够,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他们可能没有正确地选择合适的管道尺寸或使用错误的插管方法,导致患者经历更多不适和并发症。
2. 管道无法顺利插入有时,由于患者身体状态或器官畸形等原因,导致管道无法顺利插入。
这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并延迟治疗进程。
3. 频繁清洗与更换导管传统上,为了避免感染风险和防止堵塞,医务人员经常清洗甚至更换导管。
然而,频繁的清洗和更换可能导致患者不适,并增加医院的成本。
4. 缺乏对危险并发症的预防胃肠减压操作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误吸、导管定位错误等。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医务人员没有足够的意识和培训来预防这些并发症。
二、改进方案1. 强化操作技术培训为了提高护理人员胃肠减压操作的技术水平,医疗机构应该注重提供规范化培训和指导。
对于新入院医生和护士,他们需要接受相关操作技术的培训,并通过实践测试进行评估。
定期组织模拟操作、知识考核和经验分享,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素质。
2. 使用适当插管方法在面对插入困难时,护理人员需要灵活使用不同的插管方法。
他们应具备多种技能和掌握相关器械来克服这些问题,如选择合适尺寸、角度调整等。
3. 探索新型无堵塞导管材料为解决频繁清洗与更换导管所带来的问题,科研人员应该致力于研究新型无堵塞导管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采用抗菌设计,减少感染风险,并且能够长期使用而不会导致堵塞。
4. 完善并发症预防措施医院管理者应制定并执行预防胃肠减压相关并发症的规范化操作指南。
包括如何识别误吸迹象、正确定位导管等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配备电子监测设备、引入先进技术等手段增加安全性。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引流不畅(一)发生原因1.置入胃管时病人的吞咽动作与操作人员送管动作配合不当、送管太急,胃管进入胃内太多造成胃管在胃内盘曲、打结。
2.昏迷病人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对咽部的刺激不敏感,插管时不能配合吞咽,胃管不易进入食管上口,或进入食管后缺少吞咽动作而盘旋在咽部或食管上段。
3.胃管置入过深,多见于胃肠吻合术时,胃管置入吻合口下的肠腔内,致使引流不畅。
4.胃内容物消化不彻底,食物残渣或胃液黏稠、血凝块阻塞胃管。
5.使用时间过长使胃管老化、变脆,管腔内粘连。
6.胃管的前端紧贴胃壁,持续负压吸引时可能发生吸钳现象。
7.减压器故障如胃肠减压装置漏气,失去负压等。
8.患者烦躁不安,胶布固定胃管不牢,使胃管向外滑出脱离胃腔。
(二)临床表现腹胀无缓解或加剧,检查负压引流装置,无引流物引出,或引流物突然减少;引出的胃液明显低于正常胃液分泌量(正常人24小时分泌的胃液量为1200~1500ml);注射器回抽时阻力增大;注气时胃部听诊无气过水音;冲洗胃管,引流量明显小于冲洗量。
(三)预防及处理1.对于清醒的病人在插管过程中,耐心向其说明插管的目的和步骤,告知插管过程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如吞咽的速度、呕吐时的处理方法等等),医护人员的插管速度尽量与病人的吞咽速度相吻合,以免胃管在病人的口腔内盘曲;工作中加强责任感,定时检查胃管,及时发现和纠正滑出的胃管。
2.为昏迷病人插胃管时,插管前先撤去病人的枕头,头向后仰,以免胃管误吸入气管;当胃管插入15cm时,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可防止胃管在咽部或食管上段盘旋。
3.定时更换胃管,以防止胃酸长时间腐蚀胃管,使其变质从而发生粘连,造成胃管不通畅。
4.对于昏迷、烦躁的病人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止胃管被拔除,减少胃管滑脱。
如因胶布固定不牢引起,可采用一种有效的粘连胃管的方法(见图6-7):将胶布1的部分贴在鼻翼的两侧,将胶布2缠绕在胃管出鼻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
主要适应于: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前;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疗; 肠梗阻; 胃潴留等。
【并发症】呼吸道感染
【发生原因】
1.由于持续胃肠减压,患者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和深呼吸运动,从而引起呼吸道感染。
2.插管时误插入气管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引起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患者痰多、粘稠,不易咳出。
【预防及处理】
1.保持病室温度、湿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
2.指导患者深呼吸和进行有效的咳嗽,定时翻身、叩背。
3.湿化气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3次,可起到祛痰、消炎、解痉作用。
【并发症】咽喉部炎症和溃疡
【发生原因】
1.持续胃肠减压使胃管对咽喉部的持续摩擦和刺激所致
2.胃肠减压期间不能饮水,导致呼吸道干燥,咽喉不适。
【临床表现】
表现为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等不适感。
【预防及处理】
1.选择软硬度、管径大小合适的胃管,动作轻柔,避免暴力插入胃管。
2.随时评估患者口腔黏膜有无感染、溃疡及咽部不适。
3.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可给予温盐水或口泰液漱口。
4.还可给予雾化吸入,每周更换一次胃管,以改变胃管置入部位。
【并发症】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
【发生原因】
1.胃肠减压期间患者禁食、禁饮,即可引起体液丢失。
2.持续胃肠减压患者由于大量消化液被吸出可引起低钾、低钠、低氯等电解质失衡。
【临床表现】
1.血压降低,尿量减少。
2.口唇及口腔黏膜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口渴,重者出现躁狂甚至昏迷。
3.低渗性脱水无口渴感,可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软弱无力,重者出现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和昏迷。
4.等渗性脱水可出现厌食、乏力、少尿、皮肤干燥、体液量丢失过多可出现休克症状。
5.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呼吸肌受累可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应及时治疗。
【预防及处理】
1.观察患者有无口渴症状。
2.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观察胃肠减压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经常采取血标本,并及时送检,重视电解质、肾功能等检验结果。
补充液体量及电解质,并根据检查结果随时调整补充电解质。
3.一般情况下每日补液2000~3000 ml,输液配置和种类需根据胃肠减压引流液的量、尿量、血清电解质等结果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