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复合稳定土应用技术规范
公路磷石膏复合稳定基层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公路磷石膏复合稳定基层材料应用技术规程一、引言公路磷石膏复合稳定基层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基层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路磷石膏复合稳定基层材料的应用技术规程,包括材料的配制、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二、材料的配制2.1 磷石膏磷石膏是公路磷石膏复合稳定基层材料的主要成分,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磷石膏的配制应按照规定的配比进行,确保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稳定性。
2.2 辅助材料辅助材料包括水泥、石灰、砂子等,用于调整磷石膏的性能和增强材料的稳定性。
辅助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严格控制其用量。
三、施工工艺3.1 基层处理在进行公路磷石膏复合稳定基层材料施工前,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
首先清理基层表面的杂物和泥土,保证基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其次,如果基层存在较大的凹凸不平或松软区域,需要进行修补和加固。
3.2 材料的配制和搅拌按照规定的配比将磷石膏和辅助材料进行配制,并进行充分的搅拌,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搅拌时间和速度应根据具体材料而定,一般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3 施工方式公路磷石膏复合稳定基层材料可以采用机械铺设或人工铺设的方式进行施工。
机械铺设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但需要注意调整机械参数,确保材料铺设的均匀性和平整度。
3.4 压实和养护材料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压实和养护。
压实应采用合适的压路机进行,控制压实的次数和速度,确保材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养护期间,应做好防水和防尘措施,避免材料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四、质量控制4.1 施工质量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施工质量检验,包括材料的配制、搅拌均匀性、铺设厚度和平整度等方面。
检验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2 质量验收标准公路磷石膏复合稳定基层材料的质量验收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主要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厚度和平整度等方面的检验,并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或返工。
五、总结与展望公路磷石膏复合稳定基层材料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基层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水泥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

水泥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水泥稳定土的施工技术要求。
这个听起来可能有点儿专业,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简单来说,水泥稳定土就是把水泥和土壤混合在一起,用来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真是个好东西啊!你想想,咱们走的每一条路,背后都可能有它的“功劳”呢。
2. 水泥稳定土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土,就是把水泥、土壤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搅拌、压实,形成一个坚硬的基础层。
听起来像是做饭,但其实是为了让道路更结实。
就像咱们常说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道理放在这里也一样,基础做好了,路才能走得更稳当。
2.2 为啥要用水泥稳定土?首先,水泥稳定土的抗压强度高,能承受更多的重量,适合做公路、机场跑道这些地方。
其次,它的抗水能力强,不容易被雨水冲刷掉。
就像一把伞,淋雨也不怕,能帮我们遮风挡雨,特别靠谱!最后,它的施工周期短,效率高,真是省时又省力。
3.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3.1 材料准备施工之前,材料是关键。
水泥、土壤、水,缺一不可。
水泥要选好,质量过关,像咱们买菜一样,不能贪便宜;土壤也得是干净的,杂物要清理干净,毕竟咱不想给路面带来“添乱”的朋友。
水呢,最好是干净的,能保证混合的均匀性。
3.2 设备检查设备也不能忽视,搅拌机、压路机都得检查到位,确保没有“小毛病”。
就像开车前要检查轮胎和油量,施工前也得做好“体检”,确保一切正常,这样才能顺利开工。
4.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1 混合比例接下来就到搅拌环节了,混合比例可得掌握好。
通常来说,水泥和土的比例在1:10到1:15之间。
太少了不够结实,太多了又浪费,就像做菜时盐放多了,吃起来可就不好了。
4.2 压实过程搅拌均匀后,要进行压实。
这个步骤可关键了,压实不够就像盖了个“纸房子”,一碰就倒。
要分层压实,层层推进,保证每一层都结实。
就像咱们叠被子,一层一层的,才会暖和。
5. 施工后的质量检查5.1 观测与检测施工完成后,别急着庆祝,还得检查一下质量。
水泥稳定土施工的技术要求

水泥稳定土施工的技术要求水泥稳定土施工是一种常用于道路、桥梁、机场等工程中的土木工程技术。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入适量的水泥将土壤与水泥充分混合,从而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强度,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压力。
水泥稳定土施工的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
水泥的种类、牌号和用量应根据工程要求进行选择,保证水泥的质量和稳定性。
土壤原料的选择要根据施工设计和工程环境进行精确的调查和试验,以确保土壤稳定性的要求。
二、施工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和调试。
水泥稳定土施工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设备,如搅拌车、搅拌站、压路机、喷洒车等。
这些设备的选择要合理,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工程的需求,并且要进行调试和质量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三、施工现场的准备和处理。
施工现场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平整、排水、固结等处理,确保施工条件良好。
同时,要进行现场勘察和试验,了解原土的特性和工程环境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
四、施工工艺和工序的控制。
水泥稳定土施工应按照预定的施工工艺和工序进行,包括土壤的拌和、浇灌、均匀分布、碾压等。
每个工序都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每一道工序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可靠。
五、施工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施工规范,进行现场巡视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隐患。
同时,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六、施工成果的检验和验收。
水泥稳定土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成果的检验和验收,包括强度测试、密实度测试、含水率测试等。
只有经过严格的检验和验收,证明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才能够正式交付使用。
综上所述,水泥稳定土施工的技术要求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施工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和调试、施工现场的准备和处理、施工工艺和工序的控制、施工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以及施工成果的检验和验收。
只有在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才能够确保水泥稳定土的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
公路路面基层水泥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路面基层水泥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1.1 一般规定1.1.1按照土中单个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三种。
1.1.2水泥剂量以水泥质量占全部粗细土颗粒(即砾石、砂粒、粉粒和粘粒)和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即水泥剂量=水泥质量/干土质量。
1.1.3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土不得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1.1.4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用做基层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
必要时,应首先改善集料的级配,然后用水泥稳定。
在只能使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时或水泥稳定集料的强度要求明显大于规定时,水泥℃剂量不受此限制。
1.1.5水泥稳定土结构层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
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并应在第1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
1.1.6在雨季施工水泥稳定土,特别是水泥土结构层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
降应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
路拌法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排除下承层表面的水,勿使运到路上的集料过分潮湿。
1.1.7水泥稳定土结构层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土块应尽可能粉碎,土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
(2)配料应准确。
(3)路拌法施工时水泥应摊铺均匀。
(4)洒水、拌和均匀。
(5)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
(6)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气候炎热干燥时,基层混合料可大1%~2%)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下列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最低要求)。
基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98%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97%水泥稳定细粒土93% 底基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97%水泥稳定细粒土95%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95%水泥稳定细粒土93% 由于当前有多种大能量压路机,宜提高压实度1%~2%。
稳定土填筑路基施工方法及要求

稳定土填筑路基施工方法及要求为提高快速路工程质量,尤其对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控制重申施工方法及要求,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从道胎一下两步填土20cm到道胎施工,使用稳定土拌合机,路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现下发机路拌施工方法及要求,希望各标段认真执行。
1、路基填筑前,要把土壤中的草根、芦苇、树根、垃圾、石块及其他杂物清理干净,防止影响工程质量,再有损坏机械设备。
2、拌合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的土壤塑性指数12-20的黏土以上及含有一定数量的粘性土的中粒土、粗粒土均可采用。
塑性指数偏大的黏土应加强粉碎,粉碎的最大土块尺寸不应超过15mm,严禁采用硫酸盐含量超过0.8%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
3、严格控制稳定土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偏高可提前晾晒来降低含水量,或提前将生灰块与土壤掺拌降低含水量沙化土壤粘性。
4、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合,石灰稳定土拌合宽度要按设计路宽路两侧各增加30cm宽度。
5、按层铺法,铺筑土和石灰,要求石灰铺筑均匀,配料要准确,当含水量最佳含水量时,直接拌合。
当拌料含水量偏低,将拌料翻松,洒水至合格。
当含水量偏高,将拌料翻松晾晒。
降低含水量到最佳含水量±2%。
6、拌和机在拌合前,石灰稳定土先用压路机排压密实,为提高拌和机的破碎能力,充分破碎石灰土。
7、拌合段落相邻段落,接茬处重合拌合两米,拌和机调头转弯应注意不能在原地掉头,以保持拌合料的表面平整。
8、拌和机应从路边开始施拌,转圈向路中进行拌合,拌和机拌合每幅重叠25厘米以上,以保证路面拌合的连续性,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拌合二至三遍,直至合格。
9、拌合深度应拌到石灰稳定土底部,设专人刨验拌合深度,要求25-50米检查一个断面,严禁在底部出现灰层(拌合不到底)和防止破坏下承层的表面(拌合过程)以免影响结合料的剂量及底部的压实。
10、在拌合过程中应及时检查石灰土的含灰量、含水量,做实验不合格增加石灰和水,并且要清除局部含水量偏高现象,拌合完成后检查石灰土质量标准。
水泥稳定土施工的技术要求

水泥稳定土施工的技术要求水泥稳定土是一种利用水泥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的方法。
在基础工程、路基工程、场地填方等工程中广泛应用。
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水泥稳定土施工的技术要求。
1. 原材料选择1.1 土料选择水泥稳定土必须选用符合规定标准的土料。
常见的土料标准有黏性土、粘性土、砂质土、卵石土等。
在选择土料时,还需对其进行亚筛分析、体积密度试验、吸水率试验和含水量试验等测试,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1.2 水泥选择水泥是水泥稳定土的主要材料之一。
通常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或复合水泥等。
在选用水泥时,需参照相关规定,应选择品种、标号、等级必须符合标准要求的水泥。
2. 设备准备在进行水泥稳定土施工前,需要准备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
主要包括混合机、铺路机、压路机、水泥罐、水泵等。
这些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必须保证其稳定性和正常运行。
3. 现场施工操作3.1 基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土壤平整:施工前需要将土壤表层去除,确保土壤平整,没有松散物。
•安全防护: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标志,同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
3.2 水泥稳定土的浇筑和压实•水泥和土料的配比:在浇筑前,需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水泥和土料的配比,确保浇筑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浇筑:水泥稳定土的浇筑可采用手工或机械进行,操作人员应掌握相应技能。
•压实:浇筑后,应立即使用压路机进行压实。
压路机的轧制次数和轮胎压力等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每轮压实后,应进行平整处理。
3.3 完工后的治理•完工后,应对现场进行治理,清除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杂草等。
•检查: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 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监测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现场橡皮泥标准板、拉力试验、压实度试验等监测方法,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验和控制。
水泥稳定土施工的技术要求

水泥稳定土施工的技术要求水泥稳定土施工是指在土壤中加入水泥和其他辅助材料,通过充分的混合和压实,使土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工程材料。
水泥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涉及到材料选择、配比设计、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水泥稳定土施工的技术要求。
一、材料选择1.水泥:应选择优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
2.稳定材料:常用的稳定材料有砂石、碎石、矿渣、粉煤灰等,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选择。
3.辅助材料:包括掺合料、控制剂和增强剂等。
掺合料主要是细粉煤灰、矿粉等,能改善土体的工作性和强度;控制剂主要是萘系和亚磷酸盐系控制剂,能控制水泥水化反应,提高水泥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强剂包括纤维增强剂和减水剂等,能提高水泥稳定土的抗裂性和抗渗性。
二、配比设计水泥稳定土的配比设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其目标是通过合理配置水泥、稳定材料和辅助材料,使得稳定土具有所需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配比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土壤含水量和含沙量:水泥稳定土施工最佳含水量应接近最大干密度的含水量,如果土壤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应适量减少水泥用量。
2.土壤粒级组成:粒级组成直接影响稳定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应具有一定的砂石含量,以提供足够的骨料支撑作用。
3.水泥用量:水泥用量应根据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来确定。
在配比设计中,应考虑水泥的品种、年龄和环境温度等因素。
4.辅助材料掺量:辅助材料的掺量应根据土壤类型、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来确定。
三、施工方法1.土壤加料:首先将土壤加料与水泥等辅助材料进行干湿两次混合。
土壤加料时应进行翻拌,使水泥与土壤充分混合。
2.水泥混合:将水泥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进行干湿混合,使水泥均匀分布于整个土体。
3.压实和养护:经过水泥混合的土体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充分的压实,并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土体的固结。
四、质量控制1.原材料质量控制:应对水泥和稳定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道路复合稳定土应用技术标准

道路复合稳定土应用技术标准
道路复合稳定土是指在路面结构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合成材料,以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路基加固技术。
以下是关于道路复合稳定土应用的一些技术标准:
1. 复合稳定土材料的选用:根据路基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合成材料进行复合稳定土的制备,如聚合物纤维、纤维素纤维等。
2. 复合稳定土配合比设计:根据路面设计要求和复合稳定土的物理性质,确定合适的复合稳定土的配合比,包括合成材料的掺量和混合比例等。
3. 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制备复合稳定土的施工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包括搅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施工工艺流程的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等。
4. 复合稳定土路面层厚度:根据路面设计要求和复合稳定土的承载能力,确定复合稳定土路面层的厚度,一般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 养护措施:完成复合稳定土路面施工后,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路面进行养护,包括灌浆、覆盖保护层等,以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6. 质量检验和验收标准:对复合稳定土路面的质量进行检验和验收,包括路面平整度、稳定性、厚度等指标的测试和评价。
检验和验收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以上是关于道路复合稳定土应用技术标准的一些内容,具体标准和要求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CJ/T 486-2015 土壤固化外加剂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总碱度(HC1,
6
—
g/100g 样品)
7.0~9.5
7.0~9.5
注1:工程用土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选用相对应的固化剂。
注2:溶解性:完全溶解指能迅速溶解于溶剂中,形成均匀透明的溶液。
注3:pH值:固化剂使用时需要用水稀释,稀释至25倍以上时为弱酸、弱碱。
注4:所使用的固化剂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完全溶解 1.28±0.03 42.0~48.0 21.0~27.0
T/DGWIA 003—2020
道路复合稳定土应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电离子溶液类土质固化剂时,水泥复合稳定土、石灰复合稳定土及水泥石灰复合 稳定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及城市、厂矿、港区、林区、水利等其他道路的新建、改扩建及养护工程 的复合稳定土基层、底基层以及路基修筑。
含量小于 10%
量大于 30%
1
pH 值
≤1
≤11
≤12
≤1
2
溶解性
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3 密度(20℃,g/cm3)
1.24±0.03
1.26±0.03
1.28±0.03
4 固形物含量(%)
25.0~35.0
33.0~43.0
32.0~42.0
总酸度(NaOH,
5
9.5~12.5
—
—
g/100g 样品)
土的分类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的规定执行。 4.2.2 塑性指数小于 12 的细粒土,以及黏土颗粒含量小于 30%的中粒土或粗粒土,宜用于水泥复合稳 定土。 4.2.3 塑性指数在 9~17 范围内的细粒土,以及黏土颗粒含量大于 30%的中粒土或粗粒土,宜用于石 灰复合稳定土。 4.2.4 塑性指数大于 17、液限大于 40%的土,不宜单独采用一种结合料做复合稳定土,可用水泥和石 灰综合稳定。 4.2.5 硫酸盐含量超过 0.25%的土,不应用水泥复合稳定;硫酸盐含量超过 0.8%的土,不宜用石灰复合 稳定。 4.2.6 有机质含量超过 2%的土,应先用石灰进行处理,闷料 12 h 后再用水泥复合稳定。有机质含量 超过 10%的土,不得用于复合稳定土。 4.2.7 复合稳定土用土,应取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下列试验:
4.6 水
4.6.1 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复合稳定士的拌和与养生用 水。 4.6.2 非饮用水用于拌和和养生时应进行水质检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4 非饮用水技术要求
项次 1 2 3 4 5 6 7
项目 pH 值 Cl-含量(mg/L) SO24 -含量(mg/L) 碱含量( mg/L) 可溶物含量( mg/L) 不溶物含量 (mg/ L) 其他杂质
4
T/DGWIA 003—2020
指标的要求;通过复合稳定土基层稳定性、整体强度以及抗收缩性等指标与常规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对比, 表明复合稳定土具备技术的可靠性。
5.1.2 复合稳定土应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水泥复合稳定土、石灰复合稳定土和水泥石灰复合稳定土宜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城市次 干路及支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水利道路等的基层和底基层。 b) 对有特殊气候条件或特殊荷载需求的道路,复合稳定土的类别及适用层位应经试验论证后确 定。
>5
T 0812
表3 消石灰技术要求
指标
有效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
含水率(%)
细度
0.60mm 方孔筛的筛余(%) 0.15mm 方孔筛的筛余(%)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
钙质消石灰
Ⅰ
Ⅱ
Ⅲ
≥65 ≥60 ≥55
≤4
≤4
≤4
0
≤1
≤1
≤13 ≤20
-
≤4
镁质消石灰
Ⅰ
Ⅱ
Ⅲ
≥60 ≥55 ≥50
1
T/DGWIA 003—2020
3.6 固形物含量 solid content 土质固化剂液体中所含固形物的总量,包括液体中的可溶物经干燥后可以形成固体的所有化学物质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7
总酸度 total acidity 中和100 g土质固化剂消耗氢氧化纳(NaOH)的质量。 3.8 总碱度 total alkalirity 中和100 g土质固化剂消耗盐酸(HCl)的质量。 3.9 细粒土 fine-grained soil 颗粒最大粒径不大于4.75 mm,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2.36 mm的土。 3.10 中粒土 medium-grained soil 颗粒最大粒径不大于26.5 mm,公称最大粒径大于2.36 mm且不大于19.0 mm的土或集料。 3.11 粗粒土 coarse-grained soil 颗粒最大粒径不大于53.0 mm,公称最大粒径大于19.0 mm且不大于37.5 mm的土或集料。
中、轻交通 2.0~4.0 1.0~3.0
6.2.3 公路工程石灰复合稳定土的 7d 龄期元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 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表6 公路工程石灰复合稳定土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MPa)
结构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5
T/DGWIA 003—2020
基层
≥0.8
底基层
0.5~0.7
6.2 强度要求
6.2.1 应采用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复合稳定土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
注:根据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水平高低可以预测材料在长期使用环境下路用强度水平的情况。对于同一类 复合稳定土材料,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水平越高,其后期的强度水平也越高。
6.2.2 公路工程水泥复合稳定土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 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4
≤4
≤4
0
≤1
≤1
≤13 ≤20
-
>4
试验方法
T 0813 T 0801 T 0814 T 0814 T 0812
4.5.2 二级公路、城市次干路及支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水利道路用石灰应不低于Ⅲ级技术要求, 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技术要求。 4.5.3 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 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 求。 4.5.4 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石灰在露天堆放时间较长时,应予覆盖防潮。
—
4.4 水泥
4.4.1 普通硅酸盐水泥等都可用于复合稳定土;宜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如 32.5 级或 42.5 级水 泥。 4.4.2 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 3 h,终凝时间应在 6 h 以上且小于 10 h。 4.4.3 水泥的安定性应合格。严禁使用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4.5 石灰
4.5.1 石灰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 和表 3 的规定。
5.2 结构设计要求
5.2.1 复合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的设计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大小、材料性能等因素确定,且不得小于 250mm。 5.2.2 在排水不良或路基潮湿、过湿状态的路段,可设置复合稳定土垫层。
6 混合料组成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混合料组成设计中,应根据当地材料的特点和混合料设计要求,选择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的混 合料类型和配合比。 6.1.2 应根据已确定使用的土的种类和性质、道路的等级和应用层位等,选用满足要求的结合料和固 化剂类型,确定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技术指标。 6.1.3 复合稳定土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 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6.1.4 确定复合稳定土混合料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指标时应采用重型击实方法。
a) 颗粒分析(试验方法:T 0115);
2
T/DGWIA 003—2020
b) 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方法:T 0118/T 0119); c) 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试验方法:T 0151); d) 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试验方法:T 0153)。
4.3 土壤固化剂
4.3.1 应根据土的工程性质选择相适应的土壤固化剂。适用于不同土质的土壤固化剂的指标和特征宜 满足表 1 的要求。
表5 公路工程水泥复合稳定土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MPa)
结构层
公路等级
极重、特重交通
重交通
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4.0~6.0
3.0~5.0
底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2.5~4.5
2.0~4.0
注1:表中强度标准指的是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本节以下各表同。 注2:公路等级高或交通荷载等级高或结构安全性要求高时,推荐取上限强度标准。
表1 适用于不同土质的土质固化剂的指标和特征
土的工程性质
序
塑性指数 7≤Ip≤17, 塑性指数 5≤Ip≤9, 塑性指数 Ip<7,或 塑性指数 Ip>14,或
固化剂的性质指标
号
或小于 O.075mm 颗粒 或小于 0.075mm 颗 小于 0.075mm 颗粒 小于 0.075mm 颗粒含
含量为 10%~30% 粒含量为 8%~12%
4 原材料要求
4.1 一般规定
原材料试验应随机选取试验样本,并满足现行试验规程或相关设计文件所规定的数量要求。
4.2 土
4.2.1 河湖底泥去除固体物质、粗集料固体混合物、脱水固化后得到的细集料固体混合物,简称河湖 余土(以下简称为土);按照土的颗粒组成,将土分为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三种。复合稳定土宜以 稳定细粒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