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

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

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

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闻名遐迩沧海桑田秀色可餐息息相关B.如雷贯耳沧海桑田秀色可餐休戚相关C.闻名遐迩岁月变迁色味俱佳息息相关D.如雷贯耳岁月变迁色味俱佳休戚相关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恣意(zì)踌躇(chóu)B. 蹉跎(cuō)缄默(jiān)旖旎(yǐ)C. 蹉跎(cuō)缄默(jiān)旖旎(nǐ)D. 箴言(zhēn)恣意(zì)踌躇(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由于他刻苦学习,因此成绩优异。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D. 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下山,勇往直前。

B.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行为让人难以捉摸。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太阳从东方升起。

C.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D.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他喜欢音乐,喜欢运动,喜欢阅读。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B. 学习是为了什么?C.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

D. 我们应该热爱学习。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热爱学习吗?B. 学习难道不是为了提高自己吗?C. 我们应该热爱学习。

D.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学习非常认真。

C. 他的成绩很好。

D. 他非常热爱学习。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学习,热爱学习。

B. 学习,学习,再学习。

C.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命题教师:十二厂中学童永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36分)一、选择题(36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沾(diàn)辱迤逦(yǐ)天理昭(zhāo)然安然无恙(yàng)B、讥诮(qiào)憎恶(wù)一蹴(cù)而就酪酊(dīng)大醉C、蠕(rú)动辗轧(yà)窸窸窣窣(sū)模棱(léng)两可D、睇眄(miǎo)付梓(zǐ)锱(zī)铢必较逸兴湍(chuán)飞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湖光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B、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焊,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与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

C、虽然中国足球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C、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唐代诗人。

B、钱钟书,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管锥编》等。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不语(yǔ)B. 雕梁画栋(diāo)C. 毛遂自荐(xuàn)D.美轮美奂(hu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他自己的刻苦努力。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C.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非常出色,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 由于天气原因,火车晚点了两个小时,导致许多乘客错过了航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成绩优异,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B. 这个项目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C. 他的言辞锋利,让人不敢反驳。

D. 她的厨艺精湛,做出的菜肴色香味俱佳。

4.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独树一帜。

B. 她的演讲慷慨激昂,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C. 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深受同事们的尊敬。

D. 那位领导工作能力强,运筹帷幄,把公司治理得井井有条。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

变换后:他锻炼身体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B. 原句:这本书对于我来说非常有价值。

变换后: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原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变换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D. 原句:他非常喜欢阅读。

变换后:阅读是他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6.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树梢,好像一个大玉盘。

B. 那座山像一头雄狮,屹立在远方。

C. 他的歌声像泉水一样清澈,像山风一样悠扬。

D. 他的眼神像一把利剑,直刺人心。

7.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

B. 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家。

高二期中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期中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期中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培训,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B. 我们要注意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C. 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答案:A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颗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B. 他的行为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C. 她的笑容如花般绽放。

D. 所有的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答案:D【二、填空题】3.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代表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描写景色的名句。

请填空:“____,____。

”(填入诗句的下两句)答案: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4. 请根据《诗经》中的《关雎》一诗,填写以下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

”答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简答题】5.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聪明、机智、才华横溢,同时也具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的特点。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但命运多舛,最终悲剧收场。

6.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学习了知识之后,如果能够不断地复习和实践,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吗?它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四、阅读理解题】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内容略)(1)文章中提到的主要人物是谁?请概括其性格特点。

(2)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信息?答案:(1)主要人物是张三,他是一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2)文章的主题是“创新与实践”,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的是,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我价值。

【五、作文题】8.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理解和感受撰写作文)【结束语】本次高二期中语文考试题涵盖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3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古典油画不同,对于画面中空白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画家的认识中,画面里的留白,要让人产生对空间的联想,那里面有云烟、有雾气、有山峦、有溪水,甚至有牧童哼着乡间小调牧牛的场景。

然而,这些丰富的虚景又通通被缥缈的水雾笼罩在了“空白”之中,让人浮想联翩。

这便是中国画留白“意到笔不到”的魅力。

中国画的留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庄思想,由此亦可窥见中国道家及禅宗哲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明代画家董其昌曾以禅言艺,将中国画分为南北二宗,尤其推崇南宗的顿悟,认为其参悟方式同文人画的雅逸士气相契合。

其中,从“看山是山”到“山在心中”的透悟过程,也点明了化眼前之有为无,方能达智慧神明之心境。

留白还有一个非常优雅的别名——“余玉”,以布白凸显灵动,以虚空诠释丰盈,类似音乐演奏中某一刻的“悄然无声”。

恰如其分地处理画面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营造画面的审美意境和作品氛围,体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怀,还反映出艺术家对蕴于宇宙万物之中的“道”的解读。

这正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本质上的差异。

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赏都讲究“气”。

在历代画论中,皆以“气韵”作为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

南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重要法则“气韵生动”,即画面中必须有“气韵”才可能变得生动。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壮(bēi zhuàng)颠簸(diān bǒ)振奋(zhèn fèn)B. 招摇(zhāo yáo)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调皮(tiáo pí)C. 沉着(chén zhù)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潇洒(xiāo sǎ)D. 妩媚(wǔ mèi)毫不犹豫(háo bù yóu yù)震撼(zhèn h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

B.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必须刻苦学习,否则就不能取得好成绩。

C. 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D. 她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每天晚上都熬夜学习,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责任,展现了他的担当精神。

B.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而应该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对于我们拓宽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语言幽默风趣,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街道两旁绿树成荫。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的勤奋努力。

C.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D. 她的舞姿优美,仿佛在翩翩起舞,让人陶醉其中。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文学和科学方面的书籍。

B. 他的声音洪亮,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假期试卷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8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借助于《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

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

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中国犬儒主义的创始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显得俗不可耐。

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不是时候。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

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

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像,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则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

庄子的想像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

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现实的“神游”而已。

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

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

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

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

犬儒主义者即使在心理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报希望,而且对未来也不报希望。

犬儒主义的核心是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

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表现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

犬儒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绝望感弥漫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像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

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庄子的确算得上是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它应和了当今中国的普遍的社会冷漠,试图通过心的所谓“宁静”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奈。

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庄子人生哲学的流行所导致的只能是全社会的犬儒主义,它或许能够培育出一批不问世事的逍遥派,却永远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

这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1.下列关于“犬儒主义”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对现实不满,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是“犬儒主义”的一贯态度。

B.“犬儒主义”对待现实世界的立场是矛盾的,既强烈不满,又积极认同。

C.“犬儒主义”怀疑一切,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

D.“犬儒主义”有可能使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或者装疯卖傻、装神弄鬼。

2.下列对原文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在中国沉寂了很长时间,《百家讲坛》使他的人生哲学得以流行。

B.庄子》中有许多体现鸵鸟智慧、乌龟哲学的言论,在今天的中国不合时宜。

C.精神世界的玄空和实际行为的认同,共同构成了庄子对待现实的犬儒式的人生态度。

D.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使得庄子成为了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3-4题,每题3分;5题15分)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节选自《宋书·潜传》3.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许:地方,处所。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堵:墙。

C.裋褐穿结,箪瓢屡空褐:褐色衣服。

D. 亲旧知其如此旧:老朋友。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C.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乃瞻衡宇,载欣载奔D.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把所学课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自傲,审容膝之易安。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6.对下面这首诗解说或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归园田居(其三)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

作者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西晋著名诗人。

“世外桃源”就出自其作品《桃花源记》。

B、“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

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C、“带月荷锄归”,劳作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D、“但使愿无违”中的“愿”蕴含着诗人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自我,要隐居归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

8某某学校校园文化墙上写了一首诗:(7分)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请仔细阅读这首诗,完成下列两题。

(1)指出这首诗所歌咏的人物。

(2)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故事或典故。

(不超过10个字)(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3)_____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

(4)悟以往之不谏,___________。

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

(6)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感吾生之行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冲见差拨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牢城营来,营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

”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

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总赖照顾。

”差拨道:“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

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林冲道:“多指教。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

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

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

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

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

”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

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

左右与我马犬起来。

”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来到天王堂交替。

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

”林冲道:“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