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斯基 《印象第3号》---通向抽象艺术的道路

合集下载

康定斯基作品

康定斯基作品

康定斯基作品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年-1944年)是20世纪初著名的俄国画家和艺术理论家,被誉为抽象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以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独特的几何形状著称,展现出深厚的灵感和情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康定斯基的代表作品,探讨其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作品一:《圆圈里的圆圈》《圆圈里的圆圈》是康定斯基的一幅著名作品,画面中呈现出一系列同心圆的排列,色彩鲜艳而富有活力。

康定斯基运用形式简洁的几何图形,通过丰富的色彩和装饰性的线条展现出一种抽象的美感。

这幅作品体现了康定斯基对形式和色彩之间关系的深刻探索,以及他对抽象艺术表现力的追求。

作品二:《蓝骑士》《蓝骑士》是康定斯基的另一幅重要作品,整幅画面主要以蓝色为主调,表现出一种神秘而深沉的氛围。

康定斯基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大片的色块和简洁的线条,创造出一种纯粹的形式美。

蓝色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被视为灵感与梦境的象征,表现出他对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表达。

作品三:《黎明》《黎明》是康定斯基的一幅具有象征主义色彩的作品,画面中展现出一片金黄色的天空和黑色的建筑轮廓。

康定斯基在这幅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色和形式,创造出一种富有宗教意味的氛围。

黄色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而黑色则代表着未知和神秘,通过这种对比康定斯基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探索与思考。

总结康定斯基的作品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他通过抽象的形式和丰富的色彩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内心情感和精神追求的表达。

通过对康定斯基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生命的热爱。

以上是对康定斯基部分代表作品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学的魅力。

康定斯基的作品将继续启发人们对艺术的思考和探索,留下永恒的艺术价值。

这里仅仅介绍了几幅康定斯基的作品,他的艺术创作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和主题,每幅作品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启迪。

简析抽象主义艺术奠基人康定斯基作品

简析抽象主义艺术奠基人康定斯基作品

简析抽象主义艺术奠基人康定斯基作品一、背景19 世纪中期,相继出现了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现代主义艺术开始萌芽,其中印象主义就是对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做出的回应,它主要是捕捉日常生活的瞬间印象、鲜艳色彩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印象派俱乐部接受了当时的艺术评论家送给他们的带有轻蔑意味的标签mdash;mdash;mdash;印象,印象主义因此而得名。

而在印象主义之后,以马蒂斯为代表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开创了野兽主义,他们也是热衷于表现鲜艳的色彩,在笔法上突显直率和粗放,客观的对象失去了造型,采用简单的平涂,将色彩和形状这些视觉要素按照相互关系表现在画面上。

在印象派大师塞尚的影响下,否定了文艺复兴以来以一点透视的表现方法,毕加索主导的立体主义对自然形态重新进行分解,在画面上按照不同的视点同构在一起,对艺术领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

表现主义的出现渗透到了艺术的各个领域,它主要是艺术家通过作品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物体表象的描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抽象主义艺术的中心主要集中在了三大阵营: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和包豪斯。

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创立了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国家,艺术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开始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其中包括马列维奇、塔特林等;在荷兰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风格派同样谱写了抽象主义的理论;而瓦尔特middot;格罗披乌斯创办的包豪斯,正希望通过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理念来创造新的工业社会。

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就是在这样激烈的艺术思潮环境下产生的,早期受到印象派的色彩和光之间关系的影响,然后吸收野兽派艺术手法变得更加奔放,康定斯基的成熟时期还受到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的影响,使他的抽象创作灵感源源不断。

抽象艺术有热抽象和冷抽象之分,代表人物分别是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难能可贵的是康定斯基把抽象概念带入了教学中,在抽象艺术教学中是一位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人物。

抽象艺术的通感表达_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现象学阐释

抽象艺术的通感表达_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现象学阐释

抽象艺术的通感表达——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现象学阐释廖雨声【摘要】康定斯基对抽象绘画中的通感问题进行了探索。

在他看来,通感是心灵作用下的感觉相通。

艺术根源于人的心灵,因此,探索艺术中的通感问题自然成了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应有之义。

康定斯基在他的艺术理论中建构一套抽象艺术的通感语言体系。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但是色彩、声音、线条、触觉等这些因素由于通感的存在而实现相互沟通,因此艺术之间的交融是可能的。

康定斯基在通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未来艺术”观念。

在现象学看来,灵与肉并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地统一在身体——主体中,它先于主客的分裂。

知觉是身体的本源性体验,感官从根本上来说是统一的,由于身体原初的统一性,通感就成了身体——主体的原初性体验。

艺术所关注的就是这种原初性的通感体验,把这种原初状态仅仅理解为心灵的体验是不够的,因为体验根源于身体——主体与世界的相互交流。

【关键词】抽象艺术;通感;综合艺术;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现象学所谓通感(Synaesthesia),指的是感觉之间的联接,即一种感觉能够触发另一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并不各自独立,而是相互沟通。

在绘画中,画家借助于特定的艺术形式,能够给欣赏者带来视觉之外的感觉体验。

通感问题是理解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艺术中的精神》等艺术理论著作中,康定斯基对抽象绘画中的通感问题进行了探索。

在此理论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整体艺术”的观念。

一、心灵与通感在康定斯基看来,通感的产生乃是由于心灵的敏锐。

“高度敏感的人与其心灵是如此接近,其心灵自身是如此敏锐,以致任何味觉印象都能立刻传递到心灵,再由心灵传递给其他感官,比如眼睛。

……敏感的人就像一把制作精良且究竟演奏的小提琴,其琴弓的每一次触碰,都能引起心灵的死死触动。

”[1](P70)在高度敏感的人那里,也就是现代认知学科通感研究中所谓的“通感者”,感觉与心灵紧密相连,任何感觉都直接传递给心灵,在心灵的作用下,产生其他的感觉。

康定斯基与抽象艺术

康定斯基与抽象艺术

THE END 谢谢欣赏
所谓抽象是指一种非常不确定,没有任何实际 内容的概念。而抽象艺术是指去掉那些在具象 形态中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部分,留下纯粹 的形态符号。然后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再定义、 再组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 ﹝一﹞几何抽象﹝或称冷抽象﹞。这是以 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 、新造形主义等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 学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Mondrian) 为代表。 ﹝二﹞抒情抽象﹝或称热抽象﹞。这是以 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 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 康定斯基﹝Kandinsky﹞为代表。


232 号 98.1*80cm 油 画
白 1920 年
线

无题
1922年
水彩、胶彩、墨水、铅笔 、纸 47.6*32.7cm 纽约古今汉美术馆
㉡无题 1922年 水彩、胶彩、墨水 、纸 34*24cm ㉡和平基金会藏

这并不是说,康定斯基在1921年之后抛弃了他早期风格的表 这并不是说,康定斯基在1921年之后抛弃了他早期风格的表 现主义基础,他那通神论的思想仍然存在着。甚至在几何形 体最僵硬的时期,他的绘画在结构上也是富有动势的,三角 形、圆形和线条以及不稳定的斜线,忽隐忽现地互相闪现。 在继续采用杂色的色块,与几何线条形成对比
构成第七号 1913年 布面 油画 尺寸不 详
八号
㉡ ㉡ 巴 黎 现 代 国 立 美 术 馆 藏
㉡ 带 黑 色 的 弓 形 , 画 号 年 布 面 油
1912 188*196cm
154
30 , (大 炮 ) 号 131*97cm 年 左 右 油 画 》

康定斯基作品及解析

康定斯基作品及解析

康定斯基作品及解析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是20世纪初期俄国出生的艺术家,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之一。

他在艺术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抽象绘画领域。

以下是一些康定斯基的重要作品和对其艺术风格的简要解析:1. 《第一号抽象水彩画》(First Abstract Watercolor)- 1910这幅画被认为是康定斯基迈向抽象绘画的转折点。

它展示了对色彩和几何形状的强烈兴趣。

画面中的几何形状和色块开始脱离具体的物象,呈现出一种抽象的、内在的表达。

2. 《黄红蓝》(Yellow-Red-Blue)- 1925这是康定斯基晚期的一幅重要作品,也是他的典型风格的代表之一。

画面中以黄色、红色和蓝色为主,呈现出明亮而对比鲜明的色彩。

康定斯基强调色彩的情感和灵性层面,他相信色彩具有独立于物象的情感力量。

3. 《构成VIII》(Composition VIII)- 1923这是康定斯基在他的构成系列中的一幅重要作品。

画面中呈现出复杂而抽象的几何形状,交织在一起形成动态而有节奏感的图像。

这幅作品体现了康定斯基对形式和结构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于艺术对人们内在情感的触发作用的追求。

4. 《蓝色骑士》(Der Blaue Reiter)- 1903康定斯基和其他艺术家共同创建的蓝色骑士运动对德国表现主义和抽象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个运动的目标是寻求一种纯粹的、解放的艺术形式,超越了物质世界的表象。

艺术风格解析:•色彩:康定斯基对色彩的运用非常突出,他相信不同颜色能够激发观者的不同情感。

他赋予色彩以独立的艺术表达力,而非仅仅作为物体的表象。

•形式:康定斯基逐渐将形式从具体的物象中解放出来,转向抽象的表达。

几何形状和线条成为他作品中的基本元素,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

•灵性和音乐性:康定斯基受到音乐的启发,他将绘画比作音乐,试图通过色彩和形式表达一种内在的灵性和情感。

他经常使用音乐术语来描述自己的艺术作品。

康定斯基的作品及名称

康定斯基的作品及名称

康定斯基的作品及名称摘要:一、康定斯基简介二、康定斯基的代表作品及简介1.《黄色声音》2.《艺术中的精神》3.《论形式问题》4.《论舞台构图》5.《作为纯艺术的绘画》6.《形的基本元素》7.《色彩课程与研究课》8.《关于抽象的舞台综合》9.《点、线、面》10.《舞蹈曲线:论帕廖加的舞蹈》11.《绘画理论课程的价值》12.《绘画基本元素分析》13.《艺术教学》14.《论具体艺术》15.《康定斯基的色彩理论》正文:康定斯基,全名瓦西里·康定斯基,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

他生于1866年,于1944年去世。

他的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舞台设计等多个领域,并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定斯基的作品独具特色,他的绘画作品以抽象和富有表现力而著称。

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以下是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及简介:1.《黄色声音》:创作于1909年,这幅作品以强烈的色彩对比和抽象的形态展现了康定斯基对音乐的独特理解。

2.《艺术中的精神》:1912年创作,这本书是康定斯基关于艺术理论的重要著作,探讨了艺术与精神的关系。

3.《论形式问题》:这部作品深入分析了艺术形式的重要性,提出了形式与内容、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关系。

4.《论舞台构图》:1913年创作,康定斯基将他的舞台设计理论融入其中,探讨了舞台构图的原理和方法。

5.《作为纯艺术的绘画》:这部作品强调了绘画作为一种纯艺术的地位和价值,对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6.《形的基本元素》:1923年创作,康定斯基在这部作品中详细阐述了形状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7.《色彩课程与研究课》:这部作品是康定斯基关于色彩理论的重要教材,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关于抽象的舞台综合》:1926年创作,康定斯基在这部作品中进一步探讨了抽象艺术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

9.《点、线、面》:1926年创作,这部作品以简洁的点、线、面元素展现了康定斯基对抽象艺术的独特理解。

即兴系列作品欣赏——现代抽象绘画创始人康定斯基

即兴系列作品欣赏——现代抽象绘画创始人康定斯基

1912即兴26(划船)1909即兴3康定斯基最有影响的抽象绘画是他的“即兴”、“构成”和“印象”三个系列作品。

“即兴”作品最早画于1909年,是从莫尔诺风景画中渐渐发展的。

所谓“即兴”是把心中无意识时浮现出的印象立即留在画面上,但是每一幅作品都有特定的主题,有时也加上一个副标题,画面往往隐约地显现着某种俄罗斯民间传说的图像,反映出画家对其故乡童话所保持的痴迷与神往。

1909即兴4瓦西里·康定斯基 ( 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俄罗斯画家,是世界公认的现代抽象绘画的创始人,杰出的艺术理论家、诗人、剧作家。

代表作:《湖上》《黄-红-蓝》《蔚蓝的天空》《白色的线》《即兴31号》《粉色的音调》等等,他说:色彩是琴键,眼睛是锤子,而心灵则是钢琴的琴弦。

画家是弹琴的手,弹某个琴键,引发心灵的震颤。

”1909即兴2(葬礼进行曲)研究1910即兴5 研究1909即兴6(非洲)1910即兴71909即兴8 研究1910即兴91910即兴101910即兴111910即兴12(骑士)1910即兴141911即兴18(墓碑)1910即兴191911即兴191911即兴20(两匹马)1911即兴21 a1911即兴211912即兴27(爱的花园2)1912即兴28(第二版)1912即兴29(天鹅)1913即兴 红色和蓝色环形 草图1913即兴 洪水1913即兴 梦幻1913即兴1913即兴30(炮)1913即兴31(海上战斗)1913即兴33(东方1)1913即兴341914即兴 冷型1914即兴 峡谷1914即兴1914即兴351914无题 即兴31914无题 即兴51915即兴 风景1917即兴209。

康定斯基与艺术中的精神

康定斯基与艺术中的精神
1895年在莫斯科的法国印象派展览,激发了他 对绘画的热情,于是在1896年,已是30岁的康定斯 基抛掉了法律教授的职位,决定去慕尼黑学画,并 开始了他的职业艺术生涯。
莫奈《干草垛》
他的画据他的夫人妮娜归类,包括九个时期:
(一)写实风景时期; (二)印象主义时期; (三)野兽主义时期(俄国浪漫主义); (四)梦幻风景时期; (五)戏剧性时期; (六)和平时期; (七)圆形时期; (八)浪漫几何时期; (九)综合时期。
参见杨振宇译《康定斯基回忆录》P133
艺术必然需要“成长”,需要发展。无论什 么形式,最重要的是表现其中的精神。
艺术家是皇帝,不仅因为他权力 无边,更因为他责任无边。
谢 谢
~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康定斯基与艺术中的精神
——12美13班 王英
瓦西里·康定斯基
(1866-1944),出生于俄罗斯 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被认为 是抽象艺术的先驱,是现代艺 术的伟大人物之一,现代抽象 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
1866年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良 好的家庭环境中受到完美的教育,不但成绩优异, 而且业余学习大提琴手和绘画。考入莫斯科大学 时,主修经济和法律课程,并获博士学位,并在 大学任教。
第一幅水彩抽象画
(五)戏剧性时期
于是开始探索新的风格,画了一系列“即兴、 印象、构成”的作品,画面中会出现一些可辨认 的事物,但主要的还是表现当下的感受,体验, 感觉。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抽象 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与马克尔等人成立 了“蓝骑士”画社,办画展,出版《蓝骑士》年 鉴。
莫尔诺街道上的女人
蓝 山
即 兴 第 八 号 ( 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定斯基《印象第3号》---通向抽象艺术的道路康定斯基《印象第3号》一通向抽象艺术的道路高阶秀尔著范钟鸣译2011-02-18 13:48:03| 分类:看名画的眼睛| 标签:康定斯基作品印象绘画艺术|字号大中小订阅康定斯基《印象·第3号》一一通向抽象艺术的道路〔画布油画,95 x10 cm , 1908年作,慕尼黑市立兰巴赫美术馆藏〕松明行列要找出这幅画中的形象并不难。

画面中央是一位骑着马的骑手。

人和马的细部都被省略了,他们是以大胆的黑线勾勒出来的。

马昂首直立,马背上人物的姿态也较明显,还有它们形体上的笔触和色彩都非常鲜明。

这些形体、笔触和色彩加深了这幅画给观众的印象。

在人和马的背后是丰富多彩的街景。

画面中央深处可以见到一座有山墙的神殿,在骑手的背后是一根高高突起的烟囱。

画面左边,一堵白色的墙一直延伸到深处,墙边还有两个人谈着话在散步。

右边,马屁股的周围有许多人站着,他们上面飘着许多泡沫般的红色、橙色的圈。

这幅画的另外一个题名是《松明行列》,也许这些圆圈正是人们手中执着的松明子吧。

其实画上雕像般的人和马给整个画面带来了静止的感觉,而这些松明子却又赋予这静止的画面以活跃的气氛。

这些红色、橙色的松明子和背景上人物的红、黄、绿、蓝色的服装,这些斑斓的色彩,在粗浓黑线的支配下,闪烁着光彩。

它们就象勃拉姆斯的交响乐一样,在暗淡、深沉之中表达了一种抒情性。

马蒂斯《红色的室内景》一画上燃烧着的红色,会使人想起法国南部明亮阳光下水果的色彩,而康定斯基的红色却带有一种奇异的情调。

1908年慕尼黑是否真的有过“松明行列”或类似的活动我不知道。

但也没有必要过于拘泥画的题名,因为康定斯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作品带有客观形象意义的题名,大都是在作品完成以后,根据对画面的联想而赋予。

我们应该注意这幅作品的创作年代——1908 年,这是毕加索创作《亚威农少女》的第二年。

就在这一年岁康定斯基经历了他改变二十世纪绘画发展方向的一次决定性的重要体验。

闪烁着光彩的美丽的绘画关于这次重要体验,康定斯基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有一天,我思考着问题从写生地走回我的画室,打开画室门,突然我见到了一幅闪烁着不可思议的光彩的美妙绘画。

我吃惊地停下脚步,凝视着那幅画。

那是一幅没有任何主题的绘画,而且一下子也看不出画中描绘的形象。

整个画面呈现在色彩的斑烂之中。

当我再走近一瞧时才恍然大悟,那是我的一幅倒放在画架上的作品······”只要看清了画中的内容,最初画上闪炼的不可思议光彩的“美”就会消失。

第二天康定斯基还想再一次恢复这种“美”的体验,但他失败了。

无论把那幅画横放还是倒置,首先映入眼帘的总是画中的具体形象,那种色彩所具有的奇妙魅力再也不会重现出来。

因此,几天前康定斯基体验到的“美”,是在不知道画中描绘什么内容时产生的,它是画面上那些纯粹的色彩造成的。

康定斯基通过这次体验认识到,“对于我的绘画来说,画中的客观对象是没有必要的,它甚至是一种产生“美”的障碍。

”他相信这就是无对象的抽象绘画的出发点。

康定斯基在这次体验后,并没有立刻就转向抽象绘画。

这幅《印象·第3号》中人和马都具有比较明确的形体。

那以后一、二年创作的作品也大都残留着客观形象的痕迹。

康定斯基真正开始创作抽象作品是在1910年。

这就是说,康定斯基虽然认识到画中的具体形象是“美”的障碍,但他还不知道怎样才能从画中去除这些具体的形象,以及去除具体形象以后画面上还应该保留些什么。

1908年到1910年,是康定斯基为从画中去除具体形象而苦苦思索的时期。

无论怎么说,已有一千年以上历史的欧洲绘画,毕竟是一直沿着再现客观世界的道路发展而来的,况且,康定斯基本人也是在这种传统中成长的,因而要改变这个传统是很不容易的。

实际上,康定斯基十年前就曾有过类似“倒放过来的绘画”的体验。

那是1895年他还在莫斯科时发生的事。

当时莫斯科举行了一次法国印象派画展。

康定斯基特意前去参观。

他见到莫奈的《草垛》,起初他看不出画里画着什么东西, 后来他对照了展览会目录才知道那是草垛。

对于年青的康定斯基来说,那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当时他感到迷感不解:“难道绘画能允许如此地远离客观,如此地无视客观对象吗?”他对莫奈的画很反感。

然而,在《草垛》一画前所受到的冲击,后来竟不知不觉地在康定斯基的内心渐渐滋长起来。

他经过后来的那次重要体验后,才在思想上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

伏林格的美学虽然这样,但要在实际作品上把具体形象去除掉毕竟不太容易,再加上这样的变革其实就是要推翻整个欧洲绘画传统。

康定斯基并不是孤军奋战,他在当时发表的新美学理论中找到了自己的理论根据。

代表这种新美学的,就是和这幅《印象·第3号》同年发表的威廉·伏林格的《抽象与感情移入》一书。

伏林格在那本书中强调,人的抽象意志和人的模仿活动一样,属于人的本能创造活动。

它们是历史现象的循环与反复。

他认为“抽象艺术”和阿拉伯建筑装饰,或东方艺术,乃至历史上许多艺术作品通过再现的艺术表现活动一样,也是人本能的艺术活动。

伏林格用大量的实例和简洁的理论阐明了这一点。

伏林格的这种新美学,对于正向着否定具体形象发展的康定斯基来说,成了理论上的指南。

当然,伏林格的理论还对其它问题进行了探讨。

它对德国表现主义运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总之,它为实际的抽象艺术作品的诞生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根据。

同时,一那些叛离了传统艺术表现轨道的前辈们,特别是法国的野兽派画家和立体主义者们也激励了康定斯基。

我想,在忽视再现客观对象而追求色彩和形体本身所具有的表现力这点上,法国画家们一定是康定斯基的伟大的偶像。

康定斯基在他自己的《论艺术里的精神》一书中,给予了法国画家们以很高的评价。

他写道:“马蒂斯——色彩,毕加索——形体,这是通向伟大目标的两条不同的道路。

”抽象和表现然而,在绘画中完全否定对外界的再现以后,绘画就会有变为“领带式的几何图形”的危险。

康定斯基很早就感到了这一点。

他认为艺术与装饰的区别,就在于艺术必须具备由艺术家感动而产生的“内在必然性”,既具有敏锐感觉又具有严密理性的艺术家康定斯基在理论上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康定斯基认为,艺术作品是由内在要素和外在要素两个要素构成的。

内在要素就是艺术家灵魂深处的感动,艺术家通过感觉把这种感动在作品上造型化。

欣赏者则相反,他们凭感觉来感受艺术家的造型化了的作品,通过对于作品的感受,在自己的灵魂中寻找到和艺术家同样的感动。

如果同时没有这两方面的感动,艺术就不能成立。

在这点上,美术和音乐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一种“传达”过程。

用图式来表现的话,艺术家和观者之间的“传达”过程是这样形成的:(艺术家的)感动→感觉→艺术作品→(欣赏者的)感觉→感动。

通过这样的“传达”过程,艺术就不再是一种装饰了,而是一种表现。

这种表现无所谓是否再现了外界事物。

关键是必须要有内在的感动。

“内在要素即感动不能没有,如果没有的话,艺术作品将是虚假的。

内在要素决定艺术作品中的形体,”康定斯基这段话把问题阐述得非常明确。

因此,艺术家必须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感觉来表现灵魂深处的感动,另一方面又必须去发现向观者“传达”的外在要素——艺术语言、音乐中的音响并不再现现实中的声音,却能感动听众,同样,色彩、形体也能单独给观众“传达”情感。

这就是抽象艺术的理论根据。

以这种理论为基础,康定声基具体分析了绘画的三个源泉:①外部自然的直接印象(康定斯基称其为产“印象”)。

②具有内在性格和非物质(即精神)性质的大部分无意识的偶发表现(他称为“即兴”)。

③经过反复地推敲和长时间的制作,造型化了的内在感情的表现(他称为“构成”)事实上,1908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康定斯基的早期抽象绘画作品中,就有许多幅直接用“印象”、“即兴”、“构成”作为题名的作品。

因此我们能够理解,对康定斯基来说,为什么《印象·第3号》这个抽象的题名要比《松明行列》的具体题名更有义。

这幅画也许确实是以现实中的“松明行列”或其它“外部自然的直接印象”为基础的,但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能够向观者传达“灵魂的感动”的色彩和形体。

因此,它可称得上是一幅纯艺术作品。

模拟音乐康定斯基在展开自己理论的同时,还指出了许多美术与音乐的类似之处,这也是理解他的作品的一把钥匙。

其实,不依赖再现自然而直接通过感觉的要素来引起观众感动的抽象绘画,它的的前景在音乐世界的最初期就实现了。

不光是康走斯基,克普卡、毕卡毕亚、德罗纳等早期抽象绘画追求者,都经常把音乐作为绘画的范例。

这也是必然的。

而且当时连文学也受到了影响。

凡尔莱纳在他的《诗法》中一开头就说:“首先就要使音乐······”以后的象征派诗人们,在文学创作中也非常注意韵律等音乐特性。

毕加索的好友,新艺术的知音,诗人阿普利奈尔在1913年发表的古典式艺术评论集《立体主义画家们》中这样预言道:“现在开始的新绘画,对于旧绘画来说,就象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一样。

”康定斯基年青时候一度想成为音乐家,他非常喜欢音乐,对‘音乐性的表现”一定非常关注。

康定斯基完成了一组《印象》作品以后,又用色和形画了一组题为《即兴》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感到他对音乐的倾倒。

甚至,他还直接画过题为《赋格》、《变奏》的作品。

康定斯基把色彩当作音乐中的音响。

他谈到他最喜欢的蓝色时说:“在音乐上淡蓝相当于长笛,深蓝相当于大提琴,如果更深的蓝色,则是低音提琴了。

一般说来,从蓝色的深沉和庄重这点上说,它和管风琴非常相似······”不仅色彩具有这样的音乐效果,形体和构图也会有这样的效果。

《印象,第3号》,上那些我们原先认为是松明子的泡沫般的圆圈,它们与中央厚重的形体对比,给画面带来了一组轻快的旋律,这就是形体上音乐效果考虑。

还有,背景上许多建筑的轮廓,它们在没有一条水平线的构图中,时细时粗变化多样,表现了各种不同的感情因素,在画面上形成丰富的旋律。

事实上,象这幅画中马背上的粗黑的线条,它在后来的《即兴》组画的最后一幅《有黑色弧线的作品》上就直接以线条的形式出现了。

历史背景华西利·康定斯基(1866 - 1944)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富商家庭。

据说他在十三岁时就画了第一幅油画,但后来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

在大学期间,他忽然想要当一名画家,这是因为在俄罗斯农村法律制度的调查中,他走访了许多地方,接触到了许多古老的民间艺术,并深深地为之感动。

1895年他在莫斯科看了法国印象派画展,受到莫奈《草垛》的巨大冲击,从此他决定从事艺术创作。

第二年,三十岁的他辞掉大学讲师的职位,为学习绘画来到了慕尼黑。

当时慕尼黑是一个充满浓厚世纪末气氛的艺术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