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的通感表达_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现象学阐释

合集下载

抽象绘画的鉴赏误区和品评方法

抽象绘画的鉴赏误区和品评方法

抽象绘画的鉴赏误区和品评方法/h1一、抽象绘画的概念1. 抽象绘画的缘起一般认为,美术史上第一幅纯粹意义上的“抽象绘画”,诞生于1910年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之手。

而在康定斯基之前是否有完全符合抽象绘画特征的绘画出现呢?这些绘画是画家有意识的追求,还是偶尔为之的“涂鸦”,抑或是恶作剧式的玩笑?是有一两幅还是成批量、成系列的“抽象绘画”作品呢?这些作品与美术史上的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有什么关系呢?回顾美术史,有人可能会说康定斯基的抽象画是受到立陶宛画家席乌昂尼斯作品的影响,席乌昂尼斯才是世界上第一位抽象画家,他早在1904年就创作了抽象绘画,康定斯基作品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席乌昂尼斯作品痕迹。

即使席乌昂尼斯是第一位抽象画家,也无损康定斯基作为抽象派绘画的创始人的地位,因为,康定斯基是第一个有鲜明的抽象绘画理论和宣言的抽象画家。

抽象绘画并不是凭空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的,历史为了她的诞生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

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理论的引导自19 世纪开始,西方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在哲学理论和美学理论上有了本质的突破。

唯心主义哲学的兴起,是西方现代艺术从写实走向抽象的重要原因。

形式主义的理论在西方最早是由康德提出来的,他关于形式的着名论断就是:审美判断所关注的是对象的形式,并且只是形式。

自康德以后,早期的形式主义美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认为:美存在于1系中,纯粹形式并不是感性的,而是一种由单纯的形式关系所构成的表象,表象就寓有原始的快感或不快感。

再后来叔本华的“意志”和尼采的“酒神精神”,在哲学和美学的意义上都给后来的抽象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正是基于这些理论的铺垫和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法国评论家恩斯特·歇思诺早在1864 年的一篇评论中就说:“如果印象派倡导的精神和潮流继续下去,绘画在不久的将来将是仅仅几笔刷出来的色彩。

”果真是绝妙的预言!(2)审美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催化剂,推动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进而使得整个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浅谈从康定斯基的抽象色彩到艺术理论

浅谈从康定斯基的抽象色彩到艺术理论

浅谈从康定斯基的抽象色彩到艺术理论作者:宋扬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2期摘要:康定斯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是现代艺术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色彩的表现,并最终形成了抽象主义的色彩理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康定斯基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和最终艺术理论的形成。

关键词:康定斯基;色彩;艺术理论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068-01起笔于瓦西里.康定斯基,这位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完全出于对其作品中色彩的感动。

正因为康定斯基本人对色彩就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推崇,致使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完全成为他自身对灵魂的一种阐释。

就象他自己所说:“我用心灵的眼睛看到了我所有的色彩。

”由此也使我产生了对其艺术理论的好奇,并隐含了深深的敬仰,希望能从对其理论的探究中寻求对其作品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起初读到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是很让人迷惑不解的,甚至会认为在有些行文中是前后矛盾的,就像最初欣赏到他的画一样,你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无限的魅力,却又总是在这种魅力中迷失,而最终惊奇的发现,在一片赞美声中,脑海里留下的竟是一片混沌,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在作品中抓住些什么。

但在反复的阅读中,一切都会变的明了起来。

他的论述更像是一篇美丽的散文:丰富的情感,深邃的语言,娓娓道出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美好追求,以及他所探究到的艺术真理,最大限度的展示着一个伟大艺术家的才华和魅力。

他称“色彩是能直接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

色彩是琴上的黑白键,眼睛是打键的锤。

心灵是一架具有许多琴键的钢琴。

艺术家是手,他通过这一或那一琴键,把心灵带进颤动里去。

”我绝对相信他是一双极富创造力的“手”,他成功的用色彩直击了每一个面对他作品的读者,并伴随着他所营造的优美世界,用心灵解读着每一细节,绝无遗漏。

色彩最初虽是一种表面的印象,但却能够发展成为一次深刻的体验,造成一个情感的震动,在色彩的回音中,心灵产生了共振。

谈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的三大理论

谈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的三大理论
谈康定斯基《 论艺术的精神》 的三大理论
■ 宋 馥 利 陕 西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摘要: 本 文 简 单论 述 了康 定斯 基 《 论 艺 术 的精 神 》 一 书 中所 阐释 三 大基 本 理 论— — “ 金 字塔 ” 理论 、 “ 内在 需 要 ” 理论和“ 通 感” 理论 , v Y , “ 内在 需要 ” 理 论 为 主要 出发 点 , 讨 论 了康 定斯 基 所 谓 的 艺术 的 音 乐性 , 以及抽 象艺 术 的本 源和 表 现 。
关键 词 : 《 论 艺术 的 精 神 》 三 大理 论
被 世界 公 认 为 “ 现 代 绘 画 的启 示 录 ”
绘画 音乐 选 择 也 得 从 内在 需 要 的原 则 出发 ”
现 代 绘 画 史 上 的 第 一 幅 抽 象 绘 画 是 康定斯基于 1 9 1 0年创 作 的 。画面 上 没 有 具 象的轮廓 . 只 有 不 同 大 小 的点 。 不 同 力

调, 伴 随着其他音 的起伏 , 呈现 出不 同的 感 情 画面 无 数 色 彩 重 叠 与 变 化 . 犹 如 一
个 复杂的和声 . 时 而 让 人 紧张 . 时 而 让 人
般 震 慑 人 的 心 扉
总之 。 康 定 斯 基 认 为 绘 画 与 音 乐 的 本
认为. 艺术 的实质在于精 神 . 艺 术 家 只 有 真 切 的感 受 到 金 宇 塔 顶 端 所 含 有 的 内 在
《 论 艺 术 的精 神 > 首 先 提 到 的 理 论 是
“ 金字塔 ” 理 论. 康 定斯 基 认 为 艺 术就 像 一 个如 同金 宇 塔 般 的三 角 形 . 金 字 塔 的底 和
点. 画面 中 的节 奏 还 较 为 单 一 . 旋 律 也 没 有和声 , 更 多 的是 单 音 的演 奏 。 而 他 的另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产生的深远影响。

康定斯基,作为20世纪初的杰出艺术家和理论家,他的理论观点和创作实践对现代艺术和设计领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首先将对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进行概述,包括其核心观点、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他如何定义和解读抽象艺术。

接着,本文将深入分析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康定斯基的理论如何启发了现代设计师对形式、色彩和空间的全新理解,以及这些理论如何被应用于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

我们还将讨论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如何促进了现代设计理念的变革,推动了设计从传统的装饰性功能向更为注重表达内在意义和创新精神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对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在现代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以进一步说明其理论对现代设计实践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探讨,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它如何继续影响和推动着现代设计的发展。

二、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的核心内容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是建立在他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深入探索之上的。

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模仿自然,更是对内在精神和情感的表达。

在他的理论中,色彩和形状不再是简单的视觉元素,而是能够激发观众情感、传达深层意义的符号。

康定斯基强调色彩的情感作用,认为不同的色彩能够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红色可能代表热情、力量,蓝色则可能传达宁静、沉思的感觉。

他还指出,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应该根据艺术家的内在感受和需求,而不是简单地遵循自然或传统的规则。

在形状方面,康定斯基认为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具有内在的象征意义。

这些形状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排列方式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进而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康定斯基的理论还涉及到了空间的处理。

他认为,空间不仅是画面的背景,更是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从现象学视角阐释艺术通感范文2

2021从现象学视角阐释艺术通感范文2

2021从现象学视角阐释艺术通感范文 通感(Synaesthetia,也译为“联觉”或“移觉”)的基本意思非常明确:各种感觉之间的相通。

在通感中,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听觉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交汇的。

视觉中融合着听觉,听觉中融合着触觉,或者几种感觉同时出现。

通感现象引起多门学科的关注和研究,现代神经科学试图寻找通感的神经-生理基础,认为通感之所以能够产生是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之间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关联并结合成一体的。

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通感是基于一定认知心理基础的语言现象,通感以五官作为感知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重要并且普遍的手段。

作为修辞学的通感研究,关注的是通感经验表达的语言,而美学文艺学的研究则赋予了通感诸多意义:感觉、想象、情感和领悟都参与其中。

31-56通感的研究无疑要借助于现代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通感的语言研究也揭示了诸多的问题。

但是我们发现,在各种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活生生的通感经验---却忽略了。

比如对于看见红色会产生温暖感觉的通感现象的研究,大多执着于寻找它的生理心理根据,分析它的表达或者是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东西---活生生的通感经验。

而现象学“回到实事本身”的主张给予了我们对于通感研究的重要启示:回到通感经验本身、回到身体-主体的感觉经验。

一 人们通常认为,通感是感觉之间的相通,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在一个感觉经验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汇合在一起。

一般来说是先有一个本觉,然后引起了其他的通觉。

比如说,看见红,先是视觉,然后出现了“暖和”这样的温度感。

通感虽然不被看作是非常神秘的,但有很强通感能力的人却是极少的,能自然地体验到比较强烈的通感的大概只有五十万分之一。

[2]316因为通常人们认为每个感觉器官对应着一种感觉。

“看见”只能由眼睛来完成,“听”也只通过耳朵,所以在视觉经验中产生听觉及其类似的多种感觉发生联结的通感现象就被看作是神秘的。

康定斯基作品解读

康定斯基作品解读

康定斯基作品解读康定斯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抽象绘画、几何抽象、无标题绘画等多种形式。

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抽象形式与色彩表现、音乐与绘画的交融、点线面与几何图形的运用、无标题绘画与精神内涵、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表现主义与几何抽象的结合、色彩与情绪的关联、绘画与观者的互动等方面对康定斯基的作品进行解读。

一、抽象形式与色彩表现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形式语言而闻名。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各种色彩和形状,这些色彩和形状互相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他运用色彩和形状来表达内在的情感和感受,而不是仅仅描绘外部的物体。

例如,在他的《红树》中,树干和枝条被抽象成各种色彩和形状的组合,这些组合与真实的树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却表达了康定斯基对树的感受和理解。

二、音乐与绘画的交融康定斯基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他将音乐与绘画结合起来,探索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他认为音乐和绘画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但它们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他将音乐的元素和技巧运用到了绘画中,如运用音符和乐谱的概念来创造抽象的形状和色彩组合。

在他的《作曲》系列作品中,他将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转化为视觉元素,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

三、点线面与几何图形的运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充满了点、线、面和几何图形的运用。

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

他运用点和线来创造动态和节奏感,同时也运用几何图形来表达内在的情感和感受。

例如,在他的《构成》系列作品中,他运用几何图形的概念来创造抽象的形状和结构,表达了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美学。

四、无标题绘画与精神内涵康定斯基的大部分作品都没有标题,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多义性。

他认为绘画应该是一种精神表达的形式,而不是仅仅描绘外部的物体。

他的无标题绘画作品表达了内在的精神内涵和情感体验,让观众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解读作品。

浅谈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语言及对中国意象油画的影响

浅谈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语言及对中国意象油画的影响

浅谈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语言及对中国意象油画的影响一.论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在中国当代油画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涌现出一大批以意象画抽象画为代表的艺术家。

面对意象及抽象油画的不断更迭与创新,不少学院派学生乃至许多年轻艺术家如一叶小舟在艺术的海洋望不到灯塔的星光,随波浮沉。

此论文通过对抽象绘画之父——康定斯基的解读,以研究西方抽象绘画及中国当代写意油画发展道路及方向为主要目标。

通过阐述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语言让我们的绘画道路更加明确,让写意油画在中国的创作发展更上一层楼。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一)抽象绘画是西方油画发展的必然趋势抽象艺术是塞尚开创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最终目的,西方绘画经过了古典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派,未来主义,及抽象表现主义之后最终走向了抽象主义绘画。

抽象艺术真可称得上是二十世纪典型的艺术形式了,是西方现代主义史上最伟大的成果。

(二)对康定斯基绘画中的抽象语言解读1.艺术的本质精神(本节简单概括康定斯基的艺术精神,主要目的是引出后部分对于绘画元素的论述)他关注艺术家的真挚情感和生命了,提出内在需要的原则,认为形式都必须服从这种内在需要,否则艺术就没有了生命了,就变成了赝品,形式要传达精神,一切表现内在需要的形式都是美的,2.绘画中点线面和颜色的理解应用(此部分为重点论述的部分会把画面中的绘画元素点线面颜色等做重点的论述)从抽象的角度对对点,线,面及颜色的功能做出了全面深刻的元素分析,对每一种绘画的元素都做内在和外在的分析。

3.关于画面的形式语言问题形式语言是我们在绘画创作中应掌握的根本:形式语言的构成要素是绘画表现的基础;绘画材质是绘画的载体;美的法则是应遵守的基本规律,我们应了解、明确和熟悉,并在实际绘画创作中能运用。

4.关于具体艺术的综述(三)通过上述解读对中国意象油画的影响(本节内容为个人对此篇论文的引申部分,对于中西绘画的结合的理解,以及对个人毕业创作的帮助)论述中国绘画的意象表现之所在,通过对康定斯基绘画形式语言的了解展开对中国意象表现油画的分析,以中国意象画家吴冠中和华裔画家朱德群,赵无极为例。

从抽象艺术观到生命现象艺术观——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艺术观

从抽象艺术观到生命现象艺术观——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艺术观

134 从抽象艺术观到生命现象艺术观——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艺术观的内涵提升从抽象艺术观到生命现象艺术观——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艺术观的内涵提升任亮颖(中山大学 哲学系,广东 广州510275)余日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3)[摘 要]康定斯基对法国新现象学代表人物米歇尔·亨利的艺术观产生了较大影响。

亨利曾将康定斯基抽象画和艺术理论中的抽象主义艺术精神、内在需要原则以及未来艺术展望,全部纳入生命现象学视域进行了一次重新解读,从而形成了当今法国以亨利为代表的生命现象艺术观,并由此将康定斯基“内在需要原则”进行了一次现象学提升。

[关键词]艺术观;抽象艺术;生命现象学;内在需要[ 中图分类号 ] 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9)06-0134-03收稿日期:2019-06-28作者简介:任亮颖(1989-),女,江苏南京人,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现象学美学、西方哲学。

余日昌(1961-),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哲学、艺术学。

一、康定斯基抽象艺术观中的现象学交织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是20世纪俄国抽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也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和理论家。

他通过《论艺术的精神》《点、线、面》以及《论具体艺术》等内容,集中表达一种对抽象主义艺术观的建构,以哲学、美学、戏剧、音乐等学术观点构成了现代抽象主义艺术启示录,并且以其独特的“内在需要原则”作为抽象艺术观及其艺术作品的思想核心。

其中,他的抽象艺术观不自觉地接受了德国现象学思想的启发,并且集中体现在他所提出的“内在需要原则”。

这个原则,与现象学的“内在性”观念产生了直接关联。

这也是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艺术观的一种内涵提升。

法国当代著名生命现象学家米歇尔•亨利(Michel Henry,1922-2002),是现象学发展第三阶段即新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象艺术的通感表达——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现象学阐释廖雨声【摘要】康定斯基对抽象绘画中的通感问题进行了探索。

在他看来,通感是心灵作用下的感觉相通。

艺术根源于人的心灵,因此,探索艺术中的通感问题自然成了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应有之义。

康定斯基在他的艺术理论中建构一套抽象艺术的通感语言体系。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但是色彩、声音、线条、触觉等这些因素由于通感的存在而实现相互沟通,因此艺术之间的交融是可能的。

康定斯基在通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未来艺术”观念。

在现象学看来,灵与肉并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地统一在身体——主体中,它先于主客的分裂。

知觉是身体的本源性体验,感官从根本上来说是统一的,由于身体原初的统一性,通感就成了身体——主体的原初性体验。

艺术所关注的就是这种原初性的通感体验,把这种原初状态仅仅理解为心灵的体验是不够的,因为体验根源于身体——主体与世界的相互交流。

【关键词】抽象艺术;通感;综合艺术;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现象学所谓通感(Synaesthesia),指的是感觉之间的联接,即一种感觉能够触发另一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并不各自独立,而是相互沟通。

在绘画中,画家借助于特定的艺术形式,能够给欣赏者带来视觉之外的感觉体验。

通感问题是理解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艺术中的精神》等艺术理论著作中,康定斯基对抽象绘画中的通感问题进行了探索。

在此理论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整体艺术”的观念。

一、心灵与通感在康定斯基看来,通感的产生乃是由于心灵的敏锐。

“高度敏感的人与其心灵是如此接近,其心灵自身是如此敏锐,以致任何味觉印象都能立刻传递到心灵,再由心灵传递给其他感官,比如眼睛。

……敏感的人就像一把制作精良且究竟演奏的小提琴,其琴弓的每一次触碰,都能引起心灵的死死触动。

”[1](P70)在高度敏感的人那里,也就是现代认知学科通感研究中所谓的“通感者”,感觉与心灵紧密相连,任何感觉都直接传递给心灵,在心灵的作用下,产生其他的感觉。

可见强调心灵的作用是康定斯基通感理论的基础。

在心灵的作用下,“视觉不只是与味觉相谐,也与其他感觉相谐。

比如,从触觉方面来说,我们形容颜色,常说‘粗糙’、‘尖锐’、‘平滑’、‘柔顺’,以至于人们看到颜色,比如暗青、硌绿和深茜红,往往有想去用手触摸的倾向。

从触觉出发,我们甚至把色彩区分为冷色和暖色。

同样地,某些颜色,如深茜红。

我们觉得柔软,而另一些颜色,如硌绿、氧化青绿等,却显得坚硬,甚至当它们从软管里挤出来,我们也觉得‘干巴巴’的。

” [1](P71)康定斯基在此注意到了日常用语中普遍的通感现象,并且把这种现象与人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虽然未深入,但其认识是比较深刻的。

心灵是康定斯基关注的核心。

在他看来,当前的时代已经被物质主义统治,“物质主义噩梦把人类生活卷入邪恶无聊的玩乐旋涡”[1](P38),心灵被物质的迷雾所遮蔽。

要想“重新摇响心灵之铃”,必须借助于艺术这一手段,因为艺术关注于人的内心驱力(inner necessity)和内在情感。

绘画中的任何一个色彩、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都在激荡着人的心灵。

“色彩直接作用于心灵。

如果说色彩是琴键的话,那么眼睛便是音槌,心灵则是绷满丝弦的钢琴,而艺术家便是那弹琴的巧手,经过一番刻意敲弹,引来心灵的激荡。

”[1](P72)艺术家通过对色彩的精心安排,使得在欣赏者那里也取得共振。

但是康定斯基对传统的具象绘画非常不满意,认为它已经被物质主义所侵蚀,被迫在物质中寻找材料,把反映客体作为自己的任务。

因此,抽象艺术必须取代具象艺术,把人的精神、心灵、内在驱力作为艺术的根本目的。

抽象艺术脱离了传统的具象,只关注于艺术的色彩、点、线、面等这些基本的艺术因素本身,以此来传达心灵。

“把物象减至最低程度的抽象生命固定于画上,这引人注目的抽象体,最能将图像内在的声音表现出来。

” [2](P15)内在的声音这里是一种隐喻地表达,它起码包含三方面的意义:1、意味着一种通感知觉;2、作为对纯粹绘画方面的词语的不足,它描述了在绘画中任何运动、张力、斜度或者相关状况;3、它指示着宇宙的精神维度的标识特征。

[3]从根本上来说,视觉给人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视觉体验,还有运动觉、温度觉、触觉。

也就是说,艺术形式能够给人带来通感体验,并由此进入到更高的精神领域。

通感是心灵作用下的感觉相通,艺术又根源于人的心灵,因此,探索艺术中的通感问题自然成了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应有之义。

康定斯基在他的艺术理论中建构一套抽象艺术的通感语言体系:“现代绘画已经达到了必然要求对服务于绘画目的的绘画手段做一种精确的、纯科学的考察的程度,没有这样一种思考——既不是对艺术家,也不是对公众——就不可能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4](P4)在这之前,通感问题围绕着传统具象艺术,从未有艺术家探讨过抽象艺术中的通感问题,这是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最大成就之一。

在绘画中,色彩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图1)。

“心灵与肉体本为一体,心灵的激荡也极有可能通过联想机制引起相应的反应。

例如,红色可能会引起类似火焰的感觉,因为火焰本身是红色的。

暖红令人兴奋,而暗红则可能令人有隐痛或恶心感,因为暗红能使人联想到血流。

在这些例子中,可以断定,色彩的确能唤起相应的物理感觉,并同时对心灵发生强烈的影响。

”[1](P70)在心灵的作用下,色彩引起来其他的感觉体验。

康定斯基试图在色彩与其他感觉体验中建立一个稳定的对应关系,以此构建一门抽象艺术的通感语言。

他对各种色彩进行了描述,建立色彩与听觉、运动觉、温度觉、触觉之间的联系。

比如,黄色给人带来的是不安、刺激,令人心烦,如刺耳的喇叭声;红色给人的感觉则是热情奔放,凝聚于坚定、强烈的向心力,其魅力由内而外释放,圆熟老到,并非随处蔓延;看黄色的圆会导致眼睛出现某种刺蛰感,看蓝圆,则有绵吸感;色彩之间的对比会给人产生分离运动的感觉。

点、线、面是绘画的基本元素,它们的使用同样能产生视觉之外的感觉体验,与视觉一起构成通感的体验。

点是最基本的元素,它从属于绘画,“目的是隐蔽绝对声音:强调形的分散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主动的(或可能是被动的)运动,明灭不变的张力,非自然的抽象,内在重叠的机遇(点的内在音响和面的会聚、重叠与回复的内在音响),在一个形中回响着两种声音,即靠一种形式的方式创造出两声部的曲调。

”[4](P11)在再现的绘画中,它经常为形象所遮盖,只有在抽象艺术中它才能获得全部自由的声音。

线是点运动留下的痕迹,因此它总是表现出运动的趋向。

在绘画中,直线是原色,水平线对应的是黑色,垂直线对应的是白色,对角线则是红(或灰或绿),任意直线对应的颜色是黄和蓝。

由线构成的角即图形也对应着相应的颜色,比如30度角是黄色,60度角则是橙色,而直角三角形对应红色,钝角三角形对应蓝色。

同时,“平滑的,锯齿状的,孔状的,环形的线——在我们的想象中这些线具有用触觉感知的物质。

……线提供了将它的各种组合转换成触觉的可能性要比点多一些。

”[4](P58)可见,在康定斯基看来,线条同样与触觉体验联系在一起。

面也有自己的声音。

在较重的图形中,当处在这个画面的上部时,它们的重量就增加,它们低沉的声音因此而增强。

下则相反,呈现的是稠密、沉重、束缚的感觉,圆形是最安静无声的图形(图2)。

二、通感与综合艺术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绘画使用色彩与线条等,音乐使用的是声音、旋律和节奏,舞蹈使用的是身体与动作。

但是,色彩、声音、线条、触觉等这些因素由于通感的存在而实现相互沟通,因此艺术之间的交融是可能的。

而且,“不同艺术所使用的媒介,表面上完全不同,有声音、色彩、字……但最最内在,这些媒介完全一样:最终目标消除了它们外在的差异,并显露内在的同一性。

”[2](P28)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心灵与精神的最纯粹的体现,具有同一性。

康定斯基正是在通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未来艺术”观念:“在这里,一种不朽的未来艺术成为可能。

在这艺术中,艺术手段丰富多样,且可随意组合。

其中一种组合,尤其有力量,即以不同艺术手段来表图1 《红-黄-蓝》 康定斯基图2 《穿越线》 康定斯基达同一种内在的情调,每一种艺术为该情调带来特有的特性,使之丰盈,胜过任何单一艺术。

”[1](P100)人类丰富的情感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却又融合在一种艺术中,这种艺术将充满无限的表达力,这也就是所谓的“综合艺术”(Synthetische Kunst),它将融合各种艺术元素,并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康定斯基对综合艺术的探索主要体现在舞台艺术上。

他认为当时的戏剧形式只形容表面的生活,并不关心内在的心灵,只是外在事件与情节表面的结合。

舞蹈在情节、媒介上的结合也是很外在的。

内在的驱力才是艺术产生的根本。

因此,综合艺术产生于内在统一的需要,也能在声音、动作、色彩等方面实现内在的综合。

前期的康定斯基认为,未来的戏剧艺术,将由音乐动作、图画动作以及身体动作三类元素构成。

后来他把综合艺术也纳入到抽象艺术之中,提出了抽象舞台的具体要求:“1.空间和空间性:建筑的应用,是所有艺术发出自己字音,共同造句的地方。

2.和物体分不开地色彩:绘画的应用,空间、时间的伸展,尤其用彩色的光线表现。

3.各个空间的伸展:雕塑的应用,凹凸的空间造型。

4.组织起来的声音:音乐的应用,时间、空间的延展性。

5.组织起来的动作:舞蹈的应用,时空性、抽象性的动作,不只是人的,还有空间的、抽象形体的,它们各有自己的律则。

6.最后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艺术,它抽象的媒介仍没有显露出来——文学,把字应用在时空的延展里。

严格说来,剧场的抽象形式,是抽象声音的总和。

”[2](P61-62)可见,“综合艺术”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通过其内在的谐和,形成精神的动作。

各种艺术各尽其能,却又殊途同归。

《黄色声音》是康定斯基综合艺术观念在创作上的体现。

这部只有45分钟的六幕舞台作品没有故事情节,舞台的灯光、布景、演员的服装共同构成色彩不断变化、舞台上演员的动作没有节奏感、音乐主要使用的不协和音等各种艺术因素都融合在一起,以一种抽象的方式表现内在的精神。

(图3)才是绘画的最高阶段。

这种二元对立的立场使得他在解释通感时不断地出现了一些模糊与动摇。

一方面,他认为通感根源于心灵;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不管怎么说,色彩与身体的关系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色彩能对身体这一物理机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1](P72)他意识到感觉和通感的问题与身体存在着一些联系,但是却未深入研究。

康定斯基对身体的漠视根源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对身体的理解。

柏拉图认为,人的产生是灵魂和肉体相结合的结果,是灵魂赋予了肉体以生命,离开了灵魂,肉体只是一团僵死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