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清单-20150714-S.J

合集下载

劳动法律法规汇编

劳动法律法规汇编

劳动法律法规汇编1. 劳动法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劳动法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平等就业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平等对待,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

•劳动者权益优先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综合防护原则:通过制定安全保障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劳动合同原则:鼓励使用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时间原则:限制加班时间,保障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权利。

•工资收入原则:确保劳动者合法收入,及时支付工资。

•劳动争议处理原则: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维护劳动者权益。

2. 劳动合同制度2.1 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2.劳动合同的期限;3.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4.劳动报酬及支付方式;5.社会保险、福利待遇;6.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7.违约责任和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

2.2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变更劳动合同一般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双方应共同遵守。

劳动合同可以变更,但变更应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记录。

2.3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情况包括:1.双方协商解除;2.劳动合同期满;3.劳动者提前30日书面通知解除;4.企业经营需要或劳动能力下降解除;5.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解除。

2.4 劳动合同的补偿和赔偿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补偿和赔偿。

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加班费、年假等相应的经济补偿,并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3.1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措施预防事故、避免职业病的发生,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健康的劳动条件。

3.2 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同时,劳动者有权享受带薪年假、婚假、病假等休假权益。

劳动法规汇编

劳动法规汇编
42
国家
社会保险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
43
国家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44
国家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
45
国家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
46
国家
社会保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7
国家
社会保险
工伤保险条例
48
国家
社会保险
工伤认定办法
49
国家
社会保险
人社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7
国家
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8
国家
法律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9
国家
法律解释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
10
国家
劳动保障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11
国家
劳动保障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12
广东省
劳动保障
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13
安全生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72
广东省
安全生产
广东省注册安全主任管理规定
73
深圳市
安全生产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Ppt课件制作设计,word文档制作、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劳动仲裁常用法律法规目录

劳动仲裁常用法律法规目录

劳动仲裁常用法律法规一、要求熟练掌握的法律和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年5月1日起实施)4、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91号)5、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42号)6、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即将出台*)二、要求理解和运用的法律和法规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2001年4月30日起实施)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法释〔2006〕6号)(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3、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1月1日起实施)4、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2008年1月1日起实施)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6、关于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7、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8、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9、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40号)10、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999]第38号)11、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54号)三、要求了解的法律和法规1、北京市劳动局关于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京劳关发[1996]147)2、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务院第111号令1993年4月20日)3、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1978年6月3日发布)4、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京劳社资发[2005]77号)5、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9号)6、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6号)7、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办法(京劳社资发[2003]157号)四、还需了解的数据1、历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历年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标准2、农民工保险清算明细。

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清单 S J

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清单 S J

21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 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
2020/3/20 2:01
法释[2006]6号
法释[2004]8号
法释[2003]13号
法释[2003]11号
法释[2001]14号
法释[2000]18号
法释[1998]24号 [2011]民四他字
最高人民法院 1988年10月19日
37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 讨会会议纪要(二)
部门规章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2014年5月7日

3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8]3 号
文件
发文机关
生效日期
备注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13年7月1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8年5月1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5年1月1日

国务院
2008年9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 2014年9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 2013年2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 2013年1月23日

最高人民法院 2009年9月13日

41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劳部发[1994]489 号
部门规章
劳动部
1995年1月1日
42 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
劳部发[1994]479 号
部门规章
劳动部
1995年1月1日
2020/3/20 2:01
第 2 页,共 2 页

劳动法规汇编目录

劳动法规汇编目录

劳动法规汇编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27~48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49~61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77号) 62~66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通知(人社厅明电[2008]24号) 67~69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 70~71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工伤认定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7]345号) 72~82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83~103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104~107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 108~113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纠纷准予撤诉或驳回起诉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从何时起生效的解释(法释〔2000〕18号) 114~114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作出不予受理通知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法释[一九九八]二十四号) 115~115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行政部门作出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劳动监察指令书是否属于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答复 116~116 14、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是否有权作出强制企业支付工伤职工医疗费用的决定的答复(1998年2月15日[1997]法行字第29号) 116~117 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鱼俊智诉西安毛纺厂劳动争议申诉案的函(1995年9月29日) 1171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复议仲裁决定书可否作为执行依据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10号) 1171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能否适用先予执行的函(1994年8月10日) 118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受理问题的通知(1993年10月20日法发〔1993〕29号) 11920、最高人民法院对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几个问题的函》的答复(1989年8月10日法(经)函<1989>53号) 119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批复(1988年10月19日) 121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雇工合同应当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规问题的批复(1988年10月14日) 1212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的有关问题的批复(1986年11月8日) 12124、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焦作爱依斯万方公司诉焦作市劳动局工伤认定案件的请示》的电话答复(2005年1月12日[2004]行他字第14号) 1262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应当如何起算问题的批复(法释[2004]8号) 1342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内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是否应劳动仲裁前置的请示的复函( [2002]民四他字第16号)1352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作出不予受理通知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法释[一九九八]二十四号)1362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给承包单位介绍工程索要信息费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1990)民他字第31号)137附录29、劳动部关于劳动合同鉴证问题的通知(劳力字<1989>24号)13730、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8〕50号)13831、王志坚与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上诉案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8)穗中法民一终字第1294号 1423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政务公开办法》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2号)1473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不再变更被执行主体的复函(劳社厅函[2003]260号)1543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劳动和社会保障规章理结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41号)15535、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2003年12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42号令发布根据2007年11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00号令修改)156。

劳工及道德体系法律法规清单

劳工及道德体系法律法规清单

第一条、第二条
童工
《确定准许使用未成人为扒碳工或司炉工的最低年龄公约》
第二条
童工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第三部分 第十条 三
童工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最低年龄及建议
第138号,第146号
童工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最恶劣童工
第182号
童工 EICC 《电子行业行为准则》
EICC劳工标准(二) :不用童工
第四条、第六条、第十五条
2005年
第 7条、第8条、第 18 - 26条
劳部发〔1996〕29号
一至三
劳社听函〔2005〕323号
第 3条、第 25 - 31条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 4、5、16、17、18、19、20 条
童工 关于贯彻落实《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通知
全文参考
童工 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全文参考
工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三条
工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章 第三十六条至第四十五条
工时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7修订)》
第2-6条
工时 《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 第三条至第七条
相关条文
实施日期
第四十一条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第7条
1999年6月17日通过
第九条
1966年12月16日决议
第29号,第105号
第4条、第36条、第48条
1999年3月15日实施
第237条
2006年6月29日通过
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四十六条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2条、第23条、第37条、第40条

劳动争议处理相关法律法规

劳动争议处理相关法律法规

勞動爭議處理相關法律法規勞動爭議是勞動者和雇主之间在勞動关系中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劳动争议处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是规范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法律与法规。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在《劳动法》中,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劳动权利、劳动合同、劳动保险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劳动法也明确了劳动者在工作中享有的各种权利,例如工资、劳动时间、劳动保护等。

此外,《劳动法》还提供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使劳动争议处理更加规范化和公正。

除了《劳动法》以外,我国还有许多其他与劳动争议处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条:1.《劳动争议仲裁法》。

该法律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的实施流程和程序,以及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职权和义务。

劳动争议仲裁是一种类似于法院审判的方式,可以快速、廉价地解决劳动争议。

2.《人民调解法》。

该法律规定了人民调解的实施流程、程序和要求。

人民调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可以通过互相沟通和协商解决矛盾,降低争议处理成本和时间。

3.《劳动合同法》。

该法律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相关内容。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通过对劳动合同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除了以上法律以外,我国还有许多其他与劳动争议处理相关的法规和规定。

例如,劳动保护法、劳动合同条例、用工合同管理办法等。

这些法规和规定,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助于协调双方利益、解决劳动争议。

总的来说,劳动争议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正、确保就业和经济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提高劳动争议处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劳动争议处理相关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

劳动纠纷的相关法律

劳动纠纷的相关法律

劳动纠纷的相关法律
1、《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4、《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

由国务院于2003年4月27日发布,自2004年1月
1日起施行。

5、《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是为贯彻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制定。

经2004年10月26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由国务院于2004年11月1日发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效日期
2013年7月1日 2008年5月1日 1995年1月1日 2008年9月18日 2014年9月1日 2013年2月1日 2013年1月23日 2009年9月13日 2006年10月1日 2004年7月29日 2003年9月5日 2003年7月9日 2001年4月30日 2000年7月19日 1998年9月9日 2011年5月3日 2010年3月17日 2009年7月20日 2009年7月6日 2009年6月10日 2007年12月3日
法释[2001]14号 法释[2000]18号 法释[1998]24号

[2011]民四他字第4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2010]行他字第10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2009]行他字第12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法发[2009]41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发文机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汇编
序号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0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10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 讨会会议纪要(二) 法(经)函[1989]53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法(经)复[1988]50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部门规章
劳社部发[2008]3号

3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39 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劳部发[1995]309号 40 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 41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42 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
劳部发[1995]226号 劳部发[1994]489号 劳部发[1994]479号
9:42
第 1 页,共 2 页
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汇编
序号 法规名称 文号 类型 发文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应 当如何起算问题的批复》的公告
法规名称
文号
主席令第73号 主席令第80号
主席令[1994]28号
类型
法律 法律 法律 行政法规 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
劳动部 劳:42
第 2 页,共 2 页
法复[1996]17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法复[1996]10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法复[1994]4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3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青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与傅元宗劳动争议案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复函 [1991]民他字第2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35 最高人民法院对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几个问题的函》的答复 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批复 37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生效日期
2007年9月7日 2007年7月5日 2006年12月28日 2006年6月13日 2005年7月25日 2005年1月12日 1998年5月17日 1998年3月25日 1998年2月15日 1996年11月22日 1996年7月21日 1994年3月30日 1991年3月21日 1989年8月10日 1988年10月19日 2014年5月7日 2008年1月3日 1995年8月4日 1995年5月12日 1995年1月1日 1995年1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纠纷准予撤诉或驳回起诉后劳动 争议仲裁裁决从何时起生效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作出不予受理通知的劳动 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仰海水与北京市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之间是否为劳动合同关系 的请示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 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 权请示的答复
[2007]行他字第6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2006]行他字第12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2004]民立他字第47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法发[2005]13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2004]行他字第14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1998]法行字第1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29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拖欠社会保险基金纠纷是否由法院主管的答复 30
备注
22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外出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他人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 [2007]行他字第9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23 24 25 26 27 28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 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 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事档案被原单位丢失后当事人起诉原用人单位补办人事档案并赔 偿经济损失是否受理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转发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等《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保证民航飞 行队伍稳定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焦作爱依斯万方公司诉焦作市 劳动局工伤认定案件的请示》的电话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行政部门作出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和 赔偿金的劳动监察指令书是否属于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是否有权作出强制企业支付工伤职工医疗 费用的决定的答复
[1997]法行字第29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3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行社会保险的企业破产后各种社会保险统筹费用应缴纳至何时的批复 3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复议仲裁决定书可否作为执行依据问题的批复 3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批复
备注
√ √ √ √ √ √ √ √ √
国务院令第535号 法释[2014]9号 法释[2013]4号 法释[2013]3号 法释[2010]12号 法释[2006]6号 法释[2004]8号 法释[2003]13号
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3]11号 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4 15 16 17 18
20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理解和适用问题请示的答复 [2009]行他字第5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21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 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
[2006]行他字第17号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2016/9/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