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套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学期教案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第二课时:拼一拼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搭积木》教学设计精品课件

再放两块 13 + 2 = 15
1个十 八个一 是18
拿走两块 18 - 2 = 16
10 + 3 = 1313- 3 = 10十位 个位
13 + 2 = 15
十位 个位
13 - 2 = 11
?个
13 个
13 - 3 = 10
12 + 2 = 14
有12只狗
爱情没有完美,婚姻难免倦怠,平淡 而繁忙 的生活 有时让 人厌烦 。在琐 碎的日 子里, 这些小 小的爱 的表达 ,不是 矫情, 不是无 聊,它 是夫妻 双方之 间流动 的爱的 证明, 是让婚 姻幸福 走下去 的润滑 剂。婚 姻中, 爱的表 达,是 让对方 明白, 你在用 心维护 着一段 感情, 用心经 营着两 人的日 子。即 使生活 在日复 一日的 平淡中 被慢慢 磨掉光 芒,你 对她的 温馨, 也可以 让琐碎 的人生 中,充 满温暖 而长情 的告白 。电影 、烛光 晚餐或 是两个 人的旅 行,这 无关物 质,而 是对生 活的一 种热爱 ,对彼 此的珍 视。携 手一生 的意义 不仅仅 是婚礼 上说出 口的誓 言,还 有责任 ,支持 ,包容 ,忠诚 以及很 多。再 浓烈的 感情, 再幸福 的婚姻 ,如果 不懂得 经营, 没有爱 的守护 ,也终 将被琐 碎的生 活磨得 一干二 净。很 多人害 怕结婚 ,是因 为害怕 所有的 美好被 时光磨 平,但 其实只 要夫妻 双方足 够用心 ,就可 以让琐 碎的日 子一直 生动鲜 活。如 果你在 婚姻生 活中不 再感受 到激情 ,先别 急着离 婚,不 妨重新 恋爱一 次看看
凯勒原本对这段挑战很抵制,后来却 在日复 一日的 坚持中 悟出了 婚姻的 真谛, 他重新 审视了 一切, 明白了 自己婚 姻破碎 的原因 ,是因 为不懂 得如何 维护两 人之间 的感情 。面对 丈夫的 点滴变 化,凯 瑟琳最 初不为 所动, 认为那 些不过 是丈夫 不想离 婚暂时 使出的 小伎俩 。凯勒 并不放 弃,依 旧打起 12分精 神继续 坚持着 ,他一 点一点 填补着 夫妻之 间的鸿 沟,慢 慢融化 着妻子 被尘封 的心, 后来, 妻子终 于重新 戴上了 婚戒。 两个人 回到了 往昔的 甜蜜时 光,经 历这次 婚姻危 机,他 们学会 了在婚 姻中要 有爱的 表达, 才能守 住幸福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并书写数字7。
2.能够熟练掌握数字7的数量概念。
3.能够运用数字7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7。
2.进行数字7的数量概念训练。
三、教学内容
1.数字7的认识和书写。
2.数字7的数量概念训练。
3.数字7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
1.数字7的卡片或图片。
2.七个小篮子或桶作为数量概念训练。
3.加减法练习题纸。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数字7:
–给学生展示数字7的卡片,让学生认识并书写数字7。
2.用数字7进行数量概念训练:
–将七个小篮子或桶摆放在课桌上,让学生数一数数量。
–让学生用手指指着其中的篮子或桶,说出数量。
第二课时
1.复习数字7:
–让学生快速书写数字7,并能够正确书写。
2.进行加减法运算:
–准备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用数字7进行计算。
六、教学延伸
1.让学生用数字7设计自己的加减法练习题,进行互相出题和解题练
习。
2.给学生布置一些数字7相关的作业,提升对数字7的理解和运用能
力。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参与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加深对数字7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这份教案是基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内容编写的,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进度表(一)、认识图形(二)(4课时)第一周(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例1 …………………………………………………4课时左右例2……………………………………………………7课时左右例3……………………………………………………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读数写数………………………………………………4课时左右数的顺序比较大………………………………………5课时左右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认识人民币……………………………………………2课时简单的计算………………………………………………3课时(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6课时左右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8课时左右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小小店…………………………………………………1课时(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八周第一单元:单元教案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一年级下第四单元数学单元设计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单元计划一、教材分析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建立在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上的,特别是建立在20以内有进退位的加减法基础上的。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二、学情分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
为此,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鼓励学生算法个性化并促进数学交流。
三、单元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鼓励算法个性化。
3、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鼓励算法个性化。
4、进一步体会到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5、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6、学会运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利用学具探究与交流获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和估算的意识,逐步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2、通过提出自己的算法,并与他人交流算法,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体会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源于日常生活,感知用数学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简单的、准确的、快捷而有效的。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的过程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鼓励算法个性化。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教案

最新精品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学设计(全单元完整版含教学反思)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1.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是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
因为之前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
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和估算的一般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在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惑。
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所学内容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属于旧知推新知,学生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方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的教学方案。
这个单元主要教授的是“时间”的学习内容。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所以,我将在本篇文章中,对该单元的教学方案做出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进而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2、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一些时间单位,如秒、分、小时等。
3、训练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能力。
4、鼓励学生利用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时间使用习惯。
二、教学内容1、时间的概念:从学生生活中最简单的时间概念开始,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时间,如何表达时间,时间的重要性等。
2、时间的基本单位:介绍时间单位的概念,如秒、分、小时等,并且让学生们明白不同的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从生活中最常见的时间开始,如吃早餐、上学、放学、吃晚餐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活动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这些活动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
4、时间观察与感知:从看钟开始,让学生学会对钟表进行观察,了解钟表上的刻度代表的意义,并且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钟表上的数值来判断时间长短。
5、时间管理:从掌握日程开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日程,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如何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对于时间的合理运用所带来的积极收益。
三、教学方法1、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时间概念的认知水平,从而创设互动性强的教学氛围,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事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时间”的概念和知识点,并且在模拟中通过不同情境的处理方式,提醒学生什么样的时间管理方式是最有效的。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分小组让学生一起完成任务,提高学生们的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协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4、游戏式教学法:通过制作小型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及第35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
2.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动手、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数时,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
教学准备图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大草原看一看,你们想不想参加?那咱们就出发吧!(出示百羊图片)瞧,蓝天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像不像无边的绿毯,这时来了一群小羊,给绿毯绣上了美丽的白花,好美啊。
那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能数一数,来了多少只羊吗?二、教学新课1.数数方法。
学生数完后汇报,并说明怎样数的。
(1个1个地数,2个2个的数,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2.教学例1。
(1)10个一是一十。
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
(学生开始操作)师:以前我们数小棒多少根就捆成一捆?(数10根就捆成一捆)师: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10个十是一百师:现在我手里有2捆小棒,是多少根?(20根)师:如果再添上一根呢?(21根)教师操作,学生依次往下数22,23, (29)师:现在数到29根小棒了,再添1根是多少根?(30根)师:这9根再添上1根满10根,又要捆成一捆,现在一共是几捆小棒?(3捆) 下面继续采取教师出示小棒,让学生数数。
每数到几十九的时候,就提示一次学生该数多少了。
(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让他起立回答,给予个别指导)每数到接近整十处就把速度放慢,以免口误或读错。
如39下面是40;49下面是50……同时每数完一个整十数就问学生该怎么办了?(捆成一捆)当数到91,92,93,…,98,99时,教师加重语气说:再添一根该数多少了?(学生高兴地回答:100) 教师把十捆小棒整理好。
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
现在我们把这些小棒10个10个地数,看看有多少个十?教师举起手中的整捆小棒让学生集体数出(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师:10个十是多少?(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齐读: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师:现在你们知道10个十是一百了,那么以后数数不但可以1个1个地数,而且可以10个10个地数,再以后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让学生拿起捆好的一捆(10根)小棒,一边往上添一边数数,每10根捆成一捆,数到100。
3.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题。
(1)集体操作,一边摆小棒,一边数。
(2名学生上台演示)五十七根小棒,再添一根是几根?又得到一根是多少?接着数六十,六十一,……七十二。
(2)想要清楚地看出有五十七根小棒,怎样做?(十根放一捆)(3)提示学生:五十九后面的数是几?六十九呢?教师任意说一个100以内的数字,集体接着往下数,多练几次,数到100。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2题。
2.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板书设计100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第二课时数的组成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八”第4题。
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观察、概况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师:举例说一说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如:我的奶奶今年59岁,明年就60岁了。
(学生举手发言,教师点评,引出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的组成)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呢?摆成七十根时,摆成七捆,摆四十六根时,先摆四捆,再摆六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七十里面有7个十0个一,四十六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
(2)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任意说几个两位数和一个整十的数,让学生来摆,并说一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2.教材第35页“做一做”。
学生看图数数,再说说数的组成。
三十五根小棒,三十五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3.找朋友。
8个十和7个一 6510个十 1006个十和5个一 87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2.填空。
(1)五十六是由____个十和____个一组成。
(2)七十二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个一。
(3)四十里面有____个十。
(4)一百里面有____个十,有____个一。
板书设计数的组成一个两位数十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第三课时读数写数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1.巩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
四十九七十八三十六八十七2.填一填。
(1)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二、探究新知1.出示计数器。
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师出示2捆小棒和7根小棒。
这里共有几根小棒?(有27枝),有几个十根和几个一根。
(2个十根和7个一根)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和7根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这里“2”表示2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颗算珠。
这里的“7”表示7个一,在个位上拨7颗算珠。
写作:27。
读作:二十七。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
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7”。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
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3.教学例3。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
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4)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5)师强调,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2.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集体订正。
2.“练习八”3、4、5板书设计读数、写数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第四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巩固数数,数的组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38数到50,从86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数的组成。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新课。
(1)第38页第1、2题。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2)第39页第3、4题。
(学生演板,师点评分别要注意什么?)(3)第39页第5、8题。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4)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三、巩固练习课堂练习:6、7。
课外练习:11、12。
第五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
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的比较大小。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棒,计数器,百数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列各数。
56 67 72 86 93 1002.老师报数,学生写数。
二十九七十三五十一八十一百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7,低位上是3,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
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百数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师小结: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
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③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师: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42 37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
哪个数大?”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学生观察后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师板书:23○25。
追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3)师强调“>”与“<”区别联系。
师领生齐读上面两个式子各三遍。
师小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①数位多的数大于数位少的数;②如果数位相同就从高位比起,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下一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巩固练习。
1.第4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2.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53 68 76 91 29 100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列,排完后,齐读各数。
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数,从大到小重新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