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备考高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
2015高考备考高考作文预测之“错过”作文指导、范例及点评(整理精校版)

2015高考作文预测之“错过”作文指导、范例及点评作文辅导0403 2107“错过”作文指导、范例及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如奔腾的列车,车窗外不断变动着变化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
有些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终将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而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反而更添光彩。
其实,每个人对人生中的错过都会有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
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这是一则带有浓厚哲理色彩的话题作文。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完美,总会有许多错过。
错过一个动人的眼神,也许会错过一场缠绵的爱情。
一次误会,也许就错过了一段真挚的友谊。
一个小小的疏忽,也许就错过不会再来的机遇。
这一次次的错过,造成了人生一次次的缺憾,但也磨练了人生,成就了人生一种别样的美丽,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当然,不同的人对待“错过”的态度截然不同。
有的人,错过了,便独自咀嚼一份人生的苦涩,变得消极、沉沦;有的人,把这“错过”看成是人生的磨炼,成就了一番伟业;还有的人,把这“错过”看成是人生的“必修课”,淡然处之;更有甚者,从这“错过”中领悟到人生哲理,使生命变得更有深度。
其实,每一次错过,都可以演绎成一段精彩的故事,话题可由此生发开去,编故事、发议论等。
因此,我们在写作这一话题时,应将思路放得开阔一些,立意的角度尽可能多一些。
当然,写作时应紧扣话题,将这一次次的错过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这样的作文才大气,才有深度。
【优秀作文选评】错过也是一种美丽错过了清晨的朝霞,错过了正午的骄阳,错过了夕阳中的绚烂,错过了暮色中的朦胧,也许还会错过迷人的月色。
错过了春日的烂漫,错过了夏季的奔放,错过了秋天的丰硕,错过了冬日的清冽,也许还会错过春夏秋冬转换的空隙。
2015高考备考高考考场议论文高分写作标准(整理精校版)

2015年高考考场议论文高分写作标准作文辅导0527 16442015年高考考场议论文高分写作标准考试作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章。
写作时,除了应当遵循文章正道,厚积薄发以外,还要充分把握这种文章的特殊性,作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方能收到最佳效果。
这里就议论文的写作,谈一些考试技法。
1、写好字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如果“面目”(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
为何?其一,字迹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
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
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有直接的效果。
首先,笔划要清楚。
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难以让人欣赏。
其次,字体要适中。
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
再次,尽量少涂改。
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2、拟好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传递文章信息的显要部分。
它位居文章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
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
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
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如“诚信不可抛”、“科技与人文齐飞”、“移植的记忆,创新的杀手”、“坚强——我不朽的信念”等文题,均是鲜明、夺人眼目的好题目。
在鲜明的基础上,追求形象、生动和富有个性,则是议论文拟题的更高要求。
这类文题能抓住阅卷者的视线,使之观其题便欲睹其文,效果奇佳。
如文章中心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拟题为“学会在别人的唾沫中游泳”,别致中显出几分幽默,令人产生一睹为快之感。
山东省2015高考备考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及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

山东省2015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及写作指导作文辅导1202 0830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指导:这句名言的解读是确定立意的关键。
“光明”与“阴影”是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在自然界是这样,在人生社会形态也是如此。
怎样正确对待“阴影”,就是怎样对待人生中的逆境、挫折、不利现象。
结合现今现实,尤其是种种自杀举动的背后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对待“阴影”,比如失去爱情、工作压力大、赋闲、身体残疾等,这只能算“阴影”。
此作文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感情、立场、价值观,引导考生理性认识阴影。
阴影也是五彩斑斓(或者魅力)人生中的一方面,人生中因为有了这些阴影才更精彩,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无穷风景在险峰”、“过程的艰苦才更能领略结果的幸福滋味”等。
立意角度:阴影价值类:缺少酸甜苦辣的人生是单调的;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
辨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光明与阴影就像一片树叶的两面,没有阴影,不会变幻出无穷无尽的色彩。
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正如绝对的阴暗,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正反两面构成;人生价值类:种种历练和磨砺就正好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同样,只有懂得欣赏缺陷,才能够真正体会美好。
美好、缺憾构筑成完美人生。
探究实质类:追求光明的过程,也是不断冲破各种藩篱的过程。
一切美的东西,一切有魅力的人或事,无不是在走过了“阴影”之后才见到光明的,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战胜阴影的过程,就是挑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名人追求类:为了达到心目中的光明,一些无私奉献者甘心沉寂于暂时的黑暗。
快乐人生类: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摆脱心灵上阴影, 勇敢寻找光明, 让人生拥有快乐和成功;在陶醉于光明的时候,要敢于正视阴影的存在;看到存在阴影的时候,更不能忽视光明的力量。
作文素材:《2015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

作文素材:《2015》,中国拯救世界作文辅导1018 1831作文素材:《2015》,中国拯救世界2015新结局:这次轮到中国拯救世界尽管之前就已经有消息显示,《2015》中会有很多的中国元素,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拯救了地球”,但是在昨天上午各地试片结束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对影片中出现的中国面孔和中国场景之多表示惊讶。
有人说,《2015》是导演艾默里奇写给中国的情书。
但实际上艾默里奇前不久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的时候就明确表示,自己是被中国人民在汶川大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毅的精神所感动,才临时修改了剧本,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目的就是为了向汶川精神致敬。
中式标语博人好感“党和国家帮大家”美国的灾难大片一向喜欢把亚洲的代表选为日本,但这一次艾默里奇选择了中国。
从之前曝光的预告片来看,当毁灭性地震在全世界发生后,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忙着进行救援工作,其中就有中国军队救灾的大场面,甚至还出现了“党和国家一定要帮大家重建家园”的红色标语。
但看过影片之后就会发现,预告片中的内容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导演为中国、中国人民安排了更多的出场镜头。
预告片中出现过的救灾场面,感觉相当逼真,不但部队解放军的军装都和当下统一,老百姓的面孔和着装也都很有四川特色。
银幕下方更是用非常明白的字幕表明这是在中国四川的卓明县。
随着全世界地震、海啸的灾难不断,所有人的目的地都开始变得清晰。
男主角杰克逊历尽千辛万苦从一个知情人手里拿到了诺亚方舟所在地的地图之后,还没来得及看就被一连串的地震逼上了飞机,当他在飞机上打开地图想看看究竟要飞到什么地方的时候,只见一只“雄鸡”昂首在地图上,字幕也随之显示他们的目的地正是——中国。
当杰克逊吃惊地说“看来我们需要一架更大的飞机”时,全场的观众也都会心一笑。
中式建设引人赞叹“选择中国没有错”而就在杰克逊一家人被迫降落在喜马拉雅山麓的时候,天空中飞过一群直升机,直升级下面则五花大绑地吊着各种地球上的动物,有长颈鹿甚至还有大象。
2015高考备考高考作文训练:半命题作文(整理精校版)

2015年高考作文训练:半命题作文作文辅导0512 1048半命题作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把人比作电脑,那么我们每个人的“硬件”都差不多。
我们经常说,他有一个脑袋,我也有一个脑袋;他有一张嘴巴,我也有一张嘴巴;他有一双手,我也有一双手。
可为什么人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毫无疑问,这差别就在于软件!那么人的软件又是什么呢?无疑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态度、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请以“让心灵的软件在中升级”为题。
补全标题,自行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文题“让心灵的软件在中升级”包含着一定的哲理意义。
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设定“心灵”与“升级”的含义,并准确把握“升级”的条件。
“软件”、“升级”在电脑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是一个大家熟识的直观概念,但“心灵的软件”却是一个陌生和模糊的全新称谓,写作这类文章,关键是透视熟识发掘新奇,洞察模糊探求主旨。
一、抓住中心,明确限制审题的第一步,就是找准中心词。
不难确定,本文题的中心词是“升级”,也就是提升到更高层次或境界,是思想境界向更真、更美、更善的迈进,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升华。
审题的第二步,是明确所填词语对中心语的限制。
是什么要升级?——是软件。
是什么软件要升级?——是心灵的软件。
而心灵的软件在中升级?这是关键所在。
找准了中心词,明确了限制范围,题意也就清晰起来了。
二、拓展思路,选点突破审清了题意,接下来就要拓展思路、精心构思,把命题的旨意转化为自己文章的观点、感悟或情感态度。
构思时要拓宽思路,善于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①让谁的心灵软件升级。
可以是“我”,可以是一个群体,也可以是一个民族……②哪些人的心灵软件需要升级。
可以针对醉生梦死的享乐者,可以针对消极颓废的无为者,可以针对怨天尤人者,可以针对为富不仁者……③心灵的软件在中升级。
宽容?信念?爱?……④怎样才能升级心灵软件:读书静修?见贤思齐?做志愿者?……构思时思路要开阔,但立意时切入口却要小,力求发微探幽,发人之所未发,探人之所未探,独抒己见,不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所谓“宁在点上挖坑,不在面上点点”,选取一点切入,挖深挖透,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浮在表面。
从2015高考备考高考语文大纲看作文备考(整理精校版)

从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看作文备考作文辅导0804 0856从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看作文备考前言: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分值很高,被称为“半壁江山”。
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考试的成败。
然而长期以来,一些作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却偏偏不重视作文,认为高考作文无须准备,只要考前几天背上几篇范文就能蒙混过关,甚至只要在考场上想方设法把800多的字数凑够,好歹也能蒙个四十二三的“辛苦分”或四十七八的“保险分”。
然而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分采取了更为可靠准确的电脑阅卷,规则越来越趋向严格、公正,一份作文试卷往往会被数名阅卷老师随机抽到而反复评判,想蒙混过关谈何容易!而且,随着一些离题万里的作文或各式各样雷人的“奇文”出现,各地的零分作文也越来越多,这无疑给那些抱侥幸心理的考生一记“重拳”。
高考临近,很多考生对作文的恐惧也与日俱增。
其实,文无定法,大体须有,高考作文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一把的。
笔者参加过云南省高考语文的作文阅卷工作,熟知作文评判的规则,带回不少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现把我撰写的系列辅导文章提供给考生,以资参考,祝考生们考出好成绩。
功夫要诀:审题要慎,立意要准,开口要小,感情要真,材料要新,结构要严,文体要符,语言要文,文面要美。
第一剑:审题准确,立意深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与前几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呈现出连续性和稳定性。
“写作”部分之“发展等级”对“深刻”“有创新”的阐述分别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和“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写作意向,表达的意愿、爱憎和追求,即向展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
要立意就必须审题,谨慎审题,准确立意,是高考作文成功的关键。
而立意的高下,则是认识生活的深浅和写作能力的高低的反映。
立意失误,有可能连及格分都拿不到。
2006年开始,全国卷写作题已经只给材料,不再给出明确话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材料基础上,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2015高考备考高考作文全国各地题目专家点评及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

2015高考作文全国各地题目专家点评及写作指导作文辅导0316 05352015高考作文全国各地题目专家点评及写作指导1、全国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2015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
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点评及写作指导】2015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是道新材料作文题。
“诚信”类话题作文,屡见不鲜,最远的一次考察是2001年全国卷的“诚信”类话题作文,最近一次考察是2015年海南卷的“善良与诚信”。
针对话题本身,我们说这是一个见怪不怪的话题,但在见怪不怪中,考生如果审题不严,仅凭印象认为是“诚信”话题,将平时积累的范文套上去,结果出来可能是大失所望!本道作文题的亮点在于材料的后半截调查数据。
通过一组数据,说明大部分人认为应该“分奖金”。
这就将“金钱”与“诚信”放在了天平上,围绕二者展开,这是立意角度之一。
同时,正是通过数据,大多数人想要分到奖金,而正好反正了店主获得“最诚信的业主”的含金量,将“人格”与“金钱”放在了天平上,这是立意角度之二。
2、安徽卷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15高考备考暑期作文(整理精校版)

2015年暑期作文
作文辅导
0724 174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
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
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
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
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
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
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
口。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作文辅导0316 1825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摘自学科网2015年全国高考出现了两道半命题作文,一个是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一个是湖北卷的《站在门口》。
半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但在高考领域却长期被人们冷落,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都没有涉及。
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和湖北省,今年终于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只“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具有拓荒性的意义。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
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
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
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补前半题:如《我的梦想》;2.补后半题:如《告别》;3.补中间部分:如《给的一封信》;4.补首尾部分:如《,别再让我》。
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
写好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
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
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
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
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比如《在___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
如2015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
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
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
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
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
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
再如作文题《我终于》,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
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
再如:“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
三、要补好文题。
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
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
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
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易于写作。
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
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
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考虑体裁。
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
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
如“珍惜所拥有的”,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
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
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
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3.符合语法逻辑。
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例如:《我明白了》,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
又如《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
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
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
如“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
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5.避免雷同。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补题雷同。
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更是突出,写的作文“撞题几率”也相当高。
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由于平时习作中多出现类似的命题,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
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怎能不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呢?6.不能过大。
像《走近》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
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
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
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四、要选好材料。
补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
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五、要有好的开头,扣题的结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要能抓住人心,吸引往下读,分数也会有所提高。
半命题作文如果没有结尾会让感觉文章没写完,所以结尾也是作文的关键。
开头和结尾可用同一语句或同一风格(如排比句、带哲理的议论等)来写。
六、要有个性、亮点。
有个性、亮点,才是有创新的文章,也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标题追求“眉清目秀”,注意色彩的点染,动态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情节追求“一波三折”,采用误会、陡转、巧合设置波澜;语言追求“文采动人”,锤炼词语,变换句式,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等。
【满分作文展示】站在老屋的门口湖北一考生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
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
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悠哉悠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
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
那场景重复了几年。
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
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
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担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待在那所老房子里。
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
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
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
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
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
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
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
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
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不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
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
”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
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
”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
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
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
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评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感情丰富、意蕴深远的抒情散文。
立足于“老屋”门口,追溯往事,回忆与“老屋”相关的人和事,以时间为序,用疏淡的写意笔法,再现了爷爷门前抽烟、奶奶倚门静思默想、爸爸坚守老屋以及我伫立门口感叹岁月的典型场景。
画面虽为平常人事、琐碎家常,但寻常中显奇崛、疏淡中见真情。
这里既有物是人非、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也有血脉相承、追宗怀远的幽邃情思,可谓情景交融。
透过本文营构的平淡疏远的意境,我们可以体察出丰富细致的情感世界,亲历对于亲情、生命、岁月等人生主题的体验和思考。
文中祖孙相伴的美好亲情、奶奶对爷爷的沉痛追思、爸爸对父辈旧居之地的执意坚守,以及“我”对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感人至深。
本文感怀人生,起于“老屋的门口”,立象尽意,随着感受与体验的渐次深入,归结于“岁月的门口”,意蕴深远。